液晶显示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786096阅读:148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液晶显示装置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液晶显示装置,尤其涉及一种可快速修复线缺陷的液晶显示装置。
背景技术
液晶显示装置,是平面显示装置中的一种,其经过几十年来的发展,不仅在笔记本计算机领域得到广泛应用,还在监视器、电视及桌上型计算机领域占据越来越大的份额。
液晶显示装置通过多条横向排列的栅极线与纵向排列的资料线将其分成一个个像素区域,每个像素区域具有一薄膜晶体管,通过栅极线控制薄膜晶体管开关将数据线中的驱动电压传输至像素电极,以控制液晶层偏转达到图像显示的目的。由于一条资料线通常控制一纵向方向的多个像素区域的信号电压,因此若该资料线出现断路现象,该纵向方向的多个像素区域的像素电极均不能得到信号电压,出现线缺陷问题,极大地影响液晶显示装置的显示品质。
请参阅图1,为2002年7月17日公开的中国大陆专利申请第01139481.1号所揭示的一种液晶显示装置中一像素区域的平面示意图。该液晶显示装置中的一像素区域10由横向排列的两相邻栅极线1与纵向排列的两相邻资料线2相互交叉设置而成。该像素区域具有薄膜晶体管3,其通过栅极线1控制开关,当其导通时,资料线2中的信号电压传输至像素电极4。在像素电极4与限定像素区域10的另一栅极线1间构成一存储电容5,存储电容5可长时间存储资料线2提供给像素电极4的信号电压,使像素电极4在薄膜晶体管3关闭后仍保持该信号电压。该像素区域10也包括一修复导电层6,该修复导电层6位于资料线2下,且该修复导电层6与资料线2间有一绝缘层(图未示)用以将修复导电层6与资料线2隔开,该绝缘层也将修复导电层6与栅极线1隔开。当数据线2在如图所示的位置上出现断路缺陷时,则仅需在A处利用激光作用熔化该处的绝缘层,使资料线2在A处与修复导电层6电连接,则资料线2中的信号电压可避开断路位置,将信号电压传输至像素电极4上,因而该液晶显示装置可快速修复断路缺陷。
但是,由于该液晶显示装置是利用修复导电层6在资料线2出现断路缺陷时进行修复,该修复导电层6在一像素区域10内的长度与资料线2在该像素区域10内长度大致相同,而出现断路缺陷时,用于修复的长度仅占整个修复导电层6长度的一小部分,因而该液晶显示装置会造成材料的极大浪费而增加成本,且结构复杂。且由于该修复导电层6长度较长,因此,该修复导电层6自身出现断路缺陷的机率较大,如出现缺陷,则无法修复资料线2出现的断路缺陷。

发明内容为克服现有技术中液晶显示装置结构复杂、成本较高的问题,本发明提供一种结构更简单,成本更低的液晶显示装置。
对应上述目的,本发明提供一种液晶显示装置,其包括一上基板及与上基板相对设置的下基板;一液晶层,其设置于上、下基板之间;多条形成于下基板上的资料线与栅极线,每相邻两资料线与两栅极线形成一像素区域;一钝化层,其覆盖于资料线与栅极线上;多个像素电极,其设置于钝化层上;其中,相邻的资料线与像素电极在像素区域的两末端处部分重叠。
相较于现有技术,由于本发明资料线与像素电极在像素区域的两末端处有部分重叠,因此,当出现断路缺陷时,仅需要将像素区域两末端处资料线与像素电极重叠部分间的钝化层用激光熔化,使资料线与像素电极间电导通,则可避开该断路缺陷,使信号电压利用像素电极传输至下一像素区域的资料线中,而不需要预设修复导电层,因而可节省原料,降低成本,且该种液晶显示装置结构也比较简单,制程更为简单。

图1是现有技术液晶显示装置中一像素区域的平面示意图。
图2是本发明液晶显示装置第一实施方式的一像素区域的平面示意图。
图3是图2所示的液晶显示装置一像素区域沿III-III处的剖面示意图。
图4是本发明液晶显示装置第二实施方式的一像素区域的平面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请参阅图2,为本发明的液晶显示装置第一实施方式的一像素区域平面示意图。该液晶显示装置的一像素区域100是由两相邻横向排列的栅极线110与两相邻纵向排列的资料线120所围成的一个区域。该像素区域100还具有一薄膜晶体管130,其中该薄膜晶体管130的栅极(未标示)与栅极线110电连接,通过栅极线110中的驱动电压控制薄膜晶体管的开关,该薄膜晶体管130的源极(未标示)与资料线120电连接,漏极(未标示)与像素电极140电连接。当薄膜晶体管130导通时,资料线120中的信号电压通过薄膜晶体管130传输至像素电极140上,以控制液晶显示装置中液晶层的液晶分子偏转,达到图像显示的目的。该资料线120在该像素区域100的两末端处具有两凸起部分121及122,该两凸起部分121及122与像素电极140相重叠。
请参阅图3,为图2所示的液晶显示装置一像素区域沿III-III处的剖面示意图。该像素区域100是在下基板101上依次覆盖栅极线110、绝缘层102、资料线120、钝化层103、像素电极140及配向层104,其中,钝化层103采用绝缘材料,如二氧化硅(SiO2)或氮化硅(SiNx)等材料,将资料线120与像素电极140隔开,该资料线120与像素电极140具有一重叠部分121,该重叠部分121即为资料线120在像素区域100末端处的凸起部分121。
当资料线出现如图2所示的断路缺陷时,仅需要利用激光熔化资料线120的凸起部分121及122与像素电极140间的钝化层103,使该资料线120与像素电极140电连接,则资料线120中的信号电压可避开断路缺陷处,通过该像素电极140将信号电压传输至下一个像素区域中的资料线中,则由于此断路缺陷引起的线缺陷可得到修复。由于该修复方法仅需要在资料线120在该像素区域100的边缘末端处预先设置两个与像素电极重叠的凸起部分121及122即可,因而,可节省材料,降低成本,该液晶显示装置结构也较为简单,制程方便。且由于该修复方法利用资料线120的凸起部分121及122进行断路修复,该凸起部分121及122长度极短,在凸起部分121及122处发生断路缺陷的机率极小,因而,可不考虑在此处发生断路缺陷,修复品质更高。
请参阅图4,为本发明液晶显示装置第二实施方式的一像素区域平面示意图。该液晶显示装置的一像素区域200也是由两相邻横向排列的栅极线210与两相邻纵向排列的资料线220所围成的一区域。该像素区域200具有一薄膜晶体管230,通过薄膜晶体管230的栅极(未标示)与栅极线210连接,源极(未标示)与资料线220连接,漏极(未标示)与像素电极240连接。其中,该像素电极240在像素区域200的两末端处具有两凸起部分241及242,该两凸起部分241及242与资料线220重叠。该像素电极240与资料线220间具有一钝化绝缘层(图未示),当资料线220出现如图4所示的断路缺陷时,仅需将像素电极240的凸起部分241及242与资料线220间的钝化绝缘层用激光熔化,使凸起部分241及242与资料线220电导通,则可避开该断路缺陷,达到修复线缺陷的目的。同样,该修复方法也节约原料,降低成本,且该液晶显示装置结构简单,制程方便,其用于修复断路缺陷的结构部分出现断路缺陷的机率较小。
权利要求
1.一种液晶显示装置,其包括一上基板及与上基板相对设置的下基板;一液晶层,其设置在上、下基板之间;多条形成于下基板上的资料线与栅极线,每相邻两资料线与栅极线形成一像素区域;一钝化层,其覆盖于资料线与栅极线上;多个像素电极,其设置于钝化层上;其特征在于相邻的资料线与像素电极在像素区域的两末端处部分重叠。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液晶显示装置,其特征在于资料线在像素区域的两末端处具有两凸起部分,该两凸起部分与像素电极相重叠。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液晶显示装置,其特征在于该液晶显示装置还包括多个薄膜晶体管,该薄膜晶体管的栅极与栅极线相连接,源极与资料线相连接,漏极与像素电极相连接。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液晶显示装置,其特征在于该钝化层采用电绝缘材料。
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液晶显示装置,其特征在于该钝化层采用二氧化硅材料或氮化硅材料。
6.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液晶显示装置,其特征在于像素电极在像素区域的两末端处具有两凸起部分,该两凸起部分与资料线相重叠。
7.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液晶显示装置,其特征在于该液晶显示装置还包括多个薄膜晶体管,该薄膜晶体管的栅极与栅极线相连接,源极与资料线相连接,漏极与像素电极相连接。
8.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液晶显示装置,其特征在于该钝化层采用电绝缘材料。
9.如权利要求8所述的液晶显示装置,其特征在于该钝化层采用二氧化硅材料或氮化硅材料。
全文摘要
本发明提供一种液晶显示装置,其包括一上基板及与上基板相对设置的下基板;一液晶层,其设置在上、下基板之间;多条形成于下基板上的资料线与栅极线,每相邻两资料线与栅极线形成一像素区域;一钝化层,其覆盖在资料线与栅极线上;多个像素电极,其设置于钝化层上;其中,相邻的资料线与像素电极在像素区域的两末端处部分重叠。
文档编号G02F1/133GK1782826SQ200410077289
公开日2006年6月7日 申请日期2004年12月2日 优先权日2004年12月2日
发明者赖建廷 申请人:群康科技(深圳)有限公司, 群创光电股份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