液晶显示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788024阅读:163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液晶显示装置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是关于一种液晶显示装置,特别是关于一种平面内切换型液晶显示装置(In-Plane Switching Liquid Crystal Display,IPSLCD)。
背景技术
液晶显示装置根据入射光的利用方式可以分为反射式、穿透式和半反射式三种类型。液晶显示装置具有一对相对设置的基板,通过散布间隔剂使上下两基板的单元间隙保持为定值,并有液晶注入该两基板之间。当施加驱动电压时,液晶分子发生偏转,利用液晶的电光效应,液晶显示装置完成显示功能。
IPS液晶显示技术将传统液晶显示装置中控制液晶垂直于基板方向的电场改变成为平行于基板方向的电场,在此电场的控制下,液晶分子只需在平行于基板的平面内转动,而省去在垂直方向上的偏转。
该种IPS液晶显示技术可提高液晶显示装置的视角,但是因为其共用电极与像素电极设置在同一基板上,所以开口率较低。
为了解决IPS液晶显示装置开口率较低而导致画面变暗的问题,夏普公司开发了一种超高开口率技术(Ultra High A perture ratio,UHA)。该技术是经夏普SHA(Super High Aperture ratio)技术改良后而来。SHA技术首先在数据线上设置树脂绝缘层,然后在此绝缘层上加工形成薄膜晶体管(Thin Film Transistor,TFT)布线。而UHA技术则将数据线材料由钽改为铝。由于铝的电阻率较低,因此可以在保证一定电阻的前提下减小布线宽度,从而提高开口率。
一般来讲,伴随着TFT液晶显示屏分辨率的提高,数据线所占显示屏面积的比例增大,遮住部分背景光导致开口率低和画面暗淡。削减布线的宽度当然可以解决该问题,但同时又会导致布线电阻增加,难以两全其美。
请参阅图1,是现有技术液晶显示装置的剖面示意图。该液晶显示装置1包括相对设置的第一基板11与第二基板14,多个液晶分子16有序排列并且分布在该第二基板14与第一基板11之间;多个共用电极15和一透明绝缘层20依次设置在该第二透明基板14邻近液晶分子16一侧;多个像素电极27和多个数据线17设置在该透明绝缘层20上,其中,该多个共用电极15和该多个像素电极27在该第二基板14的投影是平行交错分布以产生横向电场25;该多个共用电极15和该多个数据线17是相间设置,并且两者在第二基板14上的投影不重叠;一第二配向层19邻近液晶分子16设置以使液晶分子16产生相对于第二基板14的相同预倾角;一设在该第二配向层19与该透明绝缘层20之间的钝化层18,用以对该多个像素电极27和数据线17进行保护;一彩色滤光片层12和一第一配向层13依次设在第一基板11之邻近液晶分子16的一侧。
该现有技术液晶显示装置1的多个共用电极15和多个数据线17是相间设置,并且两者在第二基板14上的投影不重叠,因此来自于第二基板14的背景光被共用电极15和整个数据线17所遮蔽,此部分被遮蔽光无法由第一基板11出射,导致画面暗淡。

实用新型内容为克服现有技术液晶显示装置开口率较低、图像显示品质较差的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开口率较高、图像显示品质较佳的液晶显示装置。
本实用新型解决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提供一种液晶显示装置,其包括相对设置的第一基板和第二基板、一设在该两基板间的液晶层、多个设置在该第二基板上的闸极线、一设置在该第二基板和多个闸极线上的绝缘层、多个设置在该绝缘层上的数据线、一设置在该绝缘层和多个数据线上的钝化层及多个设置在该钝化层上的像素电极和共用电极,其中,该多个共用电极在第二基板上的投影与该多个数据线在第二基板上的投影重叠。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液晶显示装置具有如下优点因多个数据线和共用电极在第二基板上的投影重叠,因此来自于第二基板的背景光仅被数据线或数据线与部分共用电极所遮蔽,即遮光面积变小,开口率得以提高,更多背景光由第一基板出射,画面显示品质得以提升。

图1是现有技术液晶显示装置的剖面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液晶显示装置的剖面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图2是本实用新型液晶显示装置的剖面示意图,以穿透式液晶显示装置为例,该液晶显示装置100包括相对设置的透明第一基板111与第二基板114,一液晶层116设在该第二基板114与第一基板111之间。
该第二基板114上依次设有多个闸极线130和一绝缘层120;多个数据线117设置在该绝缘层120上;一钝化层118设置在该绝缘层120和多个数据线117上用以对该多个数据线117进行绝缘保护;多个像素电极127和共用电极115设置在该钝化层118上;一第二配向层119设置在该钝化层118、像素电极127和共用电极115上并且邻近液晶层116以使液晶层116产生相对于第二基板114的相同预倾角。该多个共用电极115与像素电极127是平行交错分布以产生横向电场125;该多个共用电极115在第二基板114上的投影与该多个数据线117在第二基板114上的投影部分重叠,即该多个共用电极115在第二基板114上的投影部分落于该多个数据线117在第二基板114上的投影范围内。
该第一基板111的邻近液晶层116的一侧,依次设有一彩色滤光片层112和一第一配向层113。
该多个共用电极115、像素电极127是采用诸如金、银、铜等金属材料制成,其上可设有导电膜(图未示),该导电膜可用氧化铟锡(Indium Tin Oxide,ITO)或氧化铟锌(Indium Zinc Oxide,IZO)之一制成,也可采用两者的结合制成。该多个共用电极115、像素电极127也可采用诸如氧化铟锡等导电材料制成。该多个共用电极115和像素电极127配对设置,均为条形电极。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液晶显示装置100具有如下优点多个共用电极115在第二基板114上的投影与多个数据线117在第二基板114上的投影部分重叠,因此来自于第二基板114的背景光仅被该多个数据线117与部分共用电极115所遮蔽,即遮光面积减小,开口率得以提高,更多背景光由第一基板111出射,画面显示品质得以提升。
前述的液晶显示装置100仅以穿透式横向电场液晶显示装置为例,本实用新型也适用于其它类型液晶显示装置,如反射式或半穿透半反射式液晶显示装置等。
另外,本实用新型液晶显示装置100采用的多个共用电极115和像素电极127的形状不限于条形电极,两者皆可设置成锯齿形电极、“S”形电极或其它弯折的电极形状。
再者,本实用新型液晶显示装置100采用的多个共用电极115在第二基板114上的投影也可完全落于该多个数据线117在第二基板114上的投影范围内。这样,来自于第二基板114的背景光仅被数据线117所遮蔽,即遮光面积进一步变小,开口率进一步提高,更多背景光由第一基板出射,画面显示品质得以进一步提升。
权利要求1.一种液晶显示装置,其包括相对设置的第一基板和第二基板、一设在该两基板间的液晶层、多个设置在该第二基板上的闸极线、一设置在该第二基板和多个闸极线上的绝缘层、多个设置在该绝缘层上的数据线、一设置在该绝缘层和多个数据线上的钝化层及多个设置在该钝化层上的像素电极和共用电极,其特征是该多个共用电极在第二基板上的投影与该多个数据线在第二基板上的投影重叠。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液晶显示装置,其特征是该多个共用电极在第二基板上的投影部分落于该多个数据线在第二基板上的投影范围内。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液晶显示装置,其特征是该多个共用电极上设有导电膜。
4.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液晶显示装置,其特征是该导电膜材料为氧化铟锡和氧化铟锌其中之一或两者的结合。
5.如权利要求1至4中任一项所述的液晶显示装置,其特征是该多个像素电极和共用电极均为条形电极。
6.如权利要求1至4中任一项所述的液晶显示装置,其特征是该多个像素电极和共用电极均为锯齿形电极。
7.如权利要求1至4中任一项所述的液晶显示装置,其特征是该多个像素电极和共用电极均为“S”形电极。
8.如权利要求1至4中任一项所述的液晶显示装置,其特征是该共用电极由金属材料制成。
9.如权利要求1至4中任一项所述的液晶显示装置,其特征是该液晶显示装置是反射式液晶显示装置。
10.如权利要求1至4中任一项所述的液晶显示装置,其特征是该液晶显示装置是穿透式液晶显示装置。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液晶显示装置,其包括相对设置的第一基板和第二基板、一设在该两基板间的液晶层、多个设置在该第二基板上的闸极线、一设置在该第二基板和多个闸极线上的绝缘层、多个设置在该绝缘层上的数据线、一设置在该绝缘层和多个数据线上的钝化层及多个设置在该钝化层上的像素电极和共用电极,其中,该多个共用电极在第二基板上的投影与该多个数据线在第二基板上的投影重叠。该液晶显示装置具有较高的开口率和图像显示品质。
文档编号G02F1/133GK2696003SQ20042004393
公开日2005年4月27日 申请日期2004年3月20日 优先权日2004年3月20日
发明者赖建廷, 彭家鹏, 陈鹊如 申请人:鸿富锦精密工业(深圳)有限公司, 群创光电股份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