液晶显示器及其制造方法

文档序号:2779142阅读:135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液晶显示器及其制造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液晶显示器及其制造方法。
背景技术
请参阅图1,是一种现有技术液晶显示器的剖视图。该液晶显示器1包括一第一基板11、一与该第一基板11相对的第二基板12、一位于该第一基板11上的彩色滤光片15、位于该第一基板11与第二基板12间的液晶层13和间隔剂14。其中该间隔剂14通常为透明球体,用于支撑第一基板11,从而在第一基板11与第二基板12之间形成填充液晶层13的间隔空间。该液晶显示器1中,由于间隔剂14通常由专用散布机随机散布在第二基板12上,其材质通常为玻璃或者塑料,可能引起衍射、对比度下降或者重力紊乱等问题。
为解决上述问题,业界提出图2所示的另一种液晶显示器。该液晶显示器2包括一第一基板21、一与该第一基板21相对的第二基板22以及位于该第一基板21与第二基板22间的液晶层23。
该第一基板21上设置有彩色滤光片25和黑色矩阵26,该黑色矩阵26和彩色滤光片25上方依次设置有一保护膜241及氧化铟锡(Indium Tin Oxide,ITO)层240,该氧化铟锡层240上方间隔设置有感光间隙物24,该感光间隙物24通常固定设置在第一基板21上的某个或者某些位置,用于支撑第一基板21,从而在第一基板21与第二基板22之间形成填充液晶层23的间隔空间。同样,该感光间隙物24为透明材料。采用该感光间隙物24,可增加第一基板21与第二基板22之间隙的均匀度,从而提高该液晶显示器2的耐冲击性;另外,采用该结构,还可以提高该液晶显示器2的对比度并减少漏光。
在该结构中,由于该感光间隙物24位于该氧化铟锡层240上方,第一基板21与第二基板22贴合后,该感光间隙物24仅用于支撑第一基板21,以在第一基板21与第二基板22之间形成一填充液晶层23的空间。但是在大尺寸的该种液晶显示器中,由于分辨率相对较高,其对应的像素及公共电极数量较为庞大,而通常的信号传输方式为从公共线的一端开始至另一端,由于起始端像素的点亮时刻与终止端的点亮时刻并不一致,之间存在一个延迟,导致画面均匀性较差。

发明内容为克服现有技术液晶显示器画面均匀性较差的缺陷,提供一种画面均匀性较佳的液晶显示器实为必要。
为克服现有技术液晶显示器画面均匀性较差的缺陷,还提供一种所述液晶显示器的制造方法。
解决该技术问题的一种技术方案是提供一种液晶显示器,其包括一第一基板、一与该第一基板相对的第二基板以及夹在该第一基板与第二基板间的液晶,第一基板上具有多个感光间隙物,该感光间隙物表面覆盖有一导体层,该第二基板上具有多条公共线,该感光间隙物与该公共线电连接。
解决该技术问题的另一种技术方案是提供一种液晶显示器的制造方法,其包括以下步骤提供第一基板与第二基板;在第一基板上与第二基板相对一侧形成彩色滤光片和黑色矩阵,彩色滤光片与黑色矩阵间隔设置;在彩色滤光片和黑色矩阵上形成一第一保护层;在该第一保护层上方形成多个感光间隙物,并在该感光间隙物上方覆盖一第一透明导电层;在第二基板上形成一公共线;在该公共线上方依次形成一绝缘层及一第二保护层;在该绝缘层及该第二保护层上对应该感光间隙物形成一连接孔,该连接孔内形成一第二透明导电层;在具有前述组件的第二基板上形成一配向膜;将该第一基板与该第二基板相对组合,使该感光间隙物与该第二透明导电层接触;将液晶注入第一基板与第二基板组合形成的液晶盒。
与现有技术相比,该实施方式的液晶显示器及其制造方法中,第一基板与第二基板对组时,该感光间隙物将该连接孔处的配向膜磨破,从而该感光间隙物外面的第一透明导电薄膜与第二基板上的第二透明导电薄膜电连接,即与公共线电连接,从驱动IC到达该公共线的时刻较为一致,几乎没有延迟,从而可增加该公共线和该液晶显示器的画面均匀性。
另外,该液晶显示器中,由于该感光间隙物可以以各种图案分布,而且表面覆盖有第一透明导电薄膜,因而可省去银胶点涂覆制程,改善因银胶点涂覆不均匀造成的第一基板与第二基板间的间隙不均的问题,可提高液晶显示器的良率。

图1是一种现有技术液晶显示器的剖视图。
图2是另一种现有技术液晶显示器的剖视图。
图3是本发明液晶显示器的一种实施方式的剖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请参阅图3,是本发明液晶显示器的一种实施方式的剖视图。该液晶显示器4包括一第一基板41、一位于该第一基板41上的彩色滤光片45及黑色矩阵46、一与该第一基板41相对的第二基板42以及位于该第一基板41与第二基板42间的液晶层43。
在彩色滤光片45及黑色矩阵46上设置有一第一保护层441,该第一保护层441上具有间隔设置的感光间隙物44。该感光间隙物44为多个倒置的梯形凸块,其外侧设置有一第一透明导电薄膜440,该第一透明导电薄膜440通常为氧化铟锡或者氧化铟锌(IndiumZinc Oxide,IZO)。
该第二基板42上邻近液晶层43一侧依次设置有公共线(Common Line)421、绝缘层422、第二保护层423、第二透明导电薄膜424和配向膜425。其中绝缘层422和第二保护层423上具有连接孔50,第二透明导电薄膜424通过该连接孔50与公共线421电连接。该第二透明导电薄膜424通常可采用氧化铟锡或者氧化铟锌。
与现有技术相比,该液晶显示器4中,第一基板41与第二基板42对组时,该感光间隙物44将该连接孔50处的配向膜425磨破,从而该感光间隙物44外面的第一透明导电薄膜440与第二基板42上的第二透明导电薄膜424电连接,即与公共线421电连接,从驱动IC到达该公共线421的时刻较为一致,几乎没有延迟,从而可增加该公共线421和液晶显示器4的画面均匀性。
另外,该液晶显示器4中,由于该感光间隙物44可以以各种图案分布,而且表面覆盖有第一透明导电薄膜440,因而可省去银胶点涂覆制程,改善因银胶点涂覆不均匀造成的第一基板41与第二基板42间的间隙不均的问题,可提高液晶显示器4的良率。
液晶显示器4的制造方法主要包括以下步骤提供第一基板41与第二基板42;在第一基板41上与第二基板42相对一侧形成彩色滤光片45和黑色矩阵46,彩色滤光片45与黑色矩阵46间隔设置;在彩色滤光片45和黑色矩阵46上形成第一保护层441,该第一保护层441通常为二氧化硅或者氮化硅;在该第一保护层441上方形成多个感光间隙物44,并在该感光间隙物44上方覆盖一第一透明导电薄膜440。
在第二基板42上形成一公共线421;在该公共线421上方依次形成一绝缘层422及一第二保护层423;在该绝缘层422和该第二保护层423上对应该感光间隙物44形成一连接孔50,该连接孔50内形成一第二透明导电薄膜424;在具有前述组件的第二基板42上形成一配向膜425。
将该第一基板41与该第二基板42相对组合,组合过程中该感光间隙物44对应的配向膜425摩擦破裂,从而该感光间隙物44与该第二透明导电薄膜424接触,即,该感光间隙物44通过该第二透明导电薄膜424与该公共线421电连接;将液晶43注入第一基板41与第二基板42组合形成的液晶盒。
权利要求
1.一种液晶显示器,其包括一第一基板、一与该第一基板相对的第二基板以及夹在该第一基板与第二基板间的液晶层,第一基板上具有多个感光间隙物,该感光间隙物表面覆盖有一导体层,该第二基板上具有多条公共线,该感光间隙物与该公共线电连接。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液晶显示器,其特征是该感光间隙物是梯形。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液晶显示器,其特征是该公共线上方具有一绝缘层,该绝缘层上对应该感光间隙物具有一连接孔。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液晶显示器,其特征是该绝缘层采用二氧化硅或者氮化硅制成。
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液晶显示器,其特征是该绝缘层上方还设置有一透明导电层。
6.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液晶显示器,其特征是该透明导电层采用氧化铟锡或者氧化铟锌制成。
7.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液晶显示器,其特征是该感光间隙物采用透明材料制成。
8.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液晶显示器,其特征是该公共线上方具有一配向膜,该配向膜上对应该感光间隙物具有一连接孔。
9.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液晶显示器,其特征是该导体层采用氧化铟锡或者氧化铟锌制成。
10.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液晶显示器,其特征是还包括一位于该第一基板与该感光间隙物之间的保护层。
11.如权利要求10所述的液晶显示器,其特征是还包括一位于该第一基板与该保护层之间的彩色滤光片与黑色矩阵,该彩色滤光片与该黑色矩阵间隔设置。
12.一种液晶显示器的制造方法,其包括以下步骤提供第一基板与第二基板;在第一基板上与第二基板相对一侧形成彩色滤光片和黑色矩阵,彩色滤光片与黑色矩阵间隔设置;在彩色滤光片和黑色矩阵上形成一第一保护层;在该第一保护层上方形成多个感光间隙物,并在该感光间隙物上方覆盖一第一透明导电层;在第二基板上形成一公共线;在该公共线上方依次形成一绝缘层及一第二保护层;在该绝缘层及该第二保护层上对应该感光间隙物形成一连接孔,该连接孔内形成一第二透明导电层;在具有前述组件的第二基板上形成一配向膜;将该第一基板与该第二基板相对组合,使该感光间隙物与该第二透明导电层接触;将液晶注入第一基板与第二基板组合形成的液晶盒。
全文摘要
本发明涉及一种液晶显示器及其制造方法。为克服现有技术液晶显示器画面均匀性较差的缺陷,本发明提供一种液晶显示器,其包括一第一基板、一与该第一基板相对的第二基板以及夹在该第一基板与第二基板间的液晶层,第一基板上具有多个感光间隙物,该感光间隙物表面覆盖有一导体层,该第二基板上具有多条公共线,该感光间隙物与该公共线电连接。该液晶显示器具有较佳的公共线均匀性和画面均匀性。
文档编号G02F1/133GK1844976SQ20051003411
公开日2006年10月11日 申请日期2005年4月8日 优先权日2005年4月8日
发明者刘妘诗, 谢朝桦, 萧坤星 申请人:群康科技(深圳)有限公司, 群创光电股份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