具薄片插入功能的薄片处理装置、其控制方法和成像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779718阅读:168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具薄片插入功能的薄片处理装置、其控制方法和成像装置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薄片处理装置及其控制方法、成像装置和用于实施该控制方法的程序,该薄片处理装置形成薄片束,方式是把一插入薄片置于多张薄片上,该多张薄片经历了成像并从成像装置中排出。
背景技术
传统地,已知一种成像装置,例如复印机,其中,诸如彩色纸张、OHP薄片、或已经进行了印刷的预印刷薄片等的置于人工供纸盘上的薄片可被插入在从成像装置中排出的薄片束中的特定页上;并且由彩色成像装置进行了成像的薄片可被插入到由只能黑白输出的成像装置进行了成像的薄片束中。该成像装置具有这样的模式,例如封面模式,其中,薄片插入在薄片束的首页;封底模式,其中,薄片插入薄片束的最终页;和插入模式,其中,薄片插入在薄片束的首页和最终页之间的所期望页处,因此,薄片可以插入在薄片束中的期望页处。
与成像装置的薄片排出侧相连接的薄片插入器也是已知的。该插入器具有一盒,其中存储有将要插入的薄片;该插入器接收从成像装置中排出的记录薄片,该记录薄片已经进行了成像;该插入器把来自盒的薄片插入在所需的记录薄片之间;然后,该插入器从其排出口排出薄片束,其中,根据封面模式、插入模式等,该薄片已经插入在薄片束中。
后处理装置也是已知的,其与成像装置相连接,除了存储插入页的盒之外,该后处理装置还包括实施薄片对准处理和/或装订处理的自动整理装置。该后处理装置将自动整理装置和插入器的功能结合在一起。能清楚地通知用户封面朝向不同的成像装置也是已知的(见日本专利公报特开2000-89613)。
但是,上述的各种传统装置都具有以下问题。当薄片被插入作为薄片束的封面和封底时,如果只有一个薄片插入盘,例如人工供纸盘或者插入器,用户必须改变插入页的方向,以使其交替地面朝上或者面朝下,从而存在一种操作问题,因为设置薄片很麻烦。
为了处理这个问题,可以想到提供两个插入器,以在一个插入器中将薄片作为封面设定为面朝上的状态,而在另一个插入器中将薄片作为封底设定为面朝下的状态。然而,在这样的情况下,由于设置了两个插入器,增大了装置的尺寸,并且增加了成本。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第一个目的是提供一种薄片处理装置、其控制方法、成像装置和用于实施该控制方法的程序,该薄片处理装置能提高可操作性,同时抑制装置尺寸的增加。
本发明的第二个目的是提供一种薄片处理装置、其控制方法、成像装置和用于实施该控制方法的程序,该薄片处理装置允许用于封面的插入页和用于封底的插入页以相同朝向放置,不需要事先使插入页交替地面朝上和面朝下,即避免了实施该控制方法的该问题。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在本发明的第一方面,提供了一种薄片处理装置,其包括插入页存储部和薄片堆叠盘,该插入页存储部储存有第一类型的插入页和第二类型的插入页,从插入页储存部传送来的第一类型的插入页和第二类型的插入页中的至少一种和已经形成了图像的薄片堆叠在该薄片堆叠盘上,该薄片处理装置能将至少一个插入页插入已经形成了图像的薄片束中的所需页码处,其特征在于,第一类型的插入页和第二类型的插入页以相同的朝向被放置在插入页存储部; 以及该薄片处理装置进一步包括第一传送部,其将存放在插入页存储部的第一类型的插入页和第二类型的插入页中的一个以面朝下的状态传送到薄片堆叠盘;第二传送部,其将存放在插入页存储部的第一类型的插入页和第二类型的插入页中的另一个以面朝上的状态传送到薄片堆叠盘;以及传送控制器,其使所述第一传送部和所述第二传送部中的其中一个传送第一类型的插入页,而使所述第一传送部和所述第二传送部中的另一个传送第二类型的插入页。
特别是,第一类型的插入页被用作已经形成了图像的薄片束的封面,而第二类型的插入页被用作已经形成了图像的薄片束的封底。
特别是,薄片处理装置进一步包括成像部,其在薄片上形成图像;和双面传送部,其将由所述成像部在一个面上已经形成了图像的薄片再次传送到所述成像部,以通过所述成像部在薄片的另一个面上形成图像,所述第一传送部和所述第二传送部中的每一个都包括所述双面传送部。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在本发明的第二方面,提供了一种成像装置,其包括成像部,其在薄片上形成图像;插入页存储部,其存储第一类型的插入页和第二类型的插入页;和薄片堆叠盘,其上堆叠着从插入页存储部传送来的第一类型的插入页和第二类型的插入页中的至少其中之一和由成像部形成了图像的薄片,该薄片处理装置能将至少一个插入页插入已经由成像部形成了图像的薄片束中的所需页码处,其特征在于第一类型的插入页和第二类型的插入页以相同的朝向被放置在插入页存储部;和该薄片处理装置进一步包括第一传送部,其将存储在插入页存储部的第一类型的插入页和第二类型的插入页中的其中之一以面朝下的状态传送到薄片堆叠盘;第二传送部,其将存储在插入页存储部的第一类型的插入页和第二类型的插入页中的另一个以面朝上的状态传送到薄片堆叠盘;和传送控制器,其使所述第一传送部和所述第二传送部中的其中一个传送第一类型的插入页,而使所述第一传送部和所述第二传送部中的另一个传送第二类型的插入页。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在本发明的第三方面,提供了一种薄片处理装置的控制方法,该薄片处理装置包括插入页存储部和薄片堆叠盘,插入页存储部存储第一类型的插入页和第二类型的插入页,从插入页存储部传送来的第一类型的插入页和第二类型的插入页中的至少其中之一和已经形成了图像的薄片被堆叠在该薄片堆叠盘上,该薄片处理装置能将至少一个插入页插入到已经形成了图像的薄片束中的所需页码处,其特征在于该控制方法包括存储步骤,其使插入页存储部以相同的朝向将第一类型的插入页和第二类型的插入页存放在插入页存储部;第一传送步骤,其将存储在插入页存储部的第一类型的插入页和第二类型的插入页中的其中一个以面朝下的状态传送到薄片堆叠盘;和第二传送步骤,其将存储在插入页存储部的第一类型的插入页和第二类型的插入页中的另外一个以面朝上的状态传送到薄片堆叠盘。
通过结合附图进行的下列详细说明,本发明的上述和其他目的、特征、和优点将变得更加明显。


图1为一视图,示出了根据本发明的第一实施例的成像装置的结构;图2为一视图,示出了在如图1所示的成像装置中单面模式的薄片传送操作;图3A~3G为一些视图,示出了在成像装置中双面模式的薄片传送操作;图4为一视图,示出了在双面模式中排出到中间处理盘上的薄片的堆叠状态;图5为一框图,示出了成像装置的控制器的结构;图6为一视图,示出了在成像装置中的操作显示部的外观;图7A~7B为视图,示出了如图6所示的操作显示部的显示器部上显示出的软功能键;图8A~8B为视图,示出了在显示部上显示出的用于人工供纸模式的设定键及其显示状态;图9A~9B为视图,示出了在成像装置中人工供纸模式的薄片传送操作;图10A~10E为视图,示出了由显示部显示的用于“封面模式/插入模式/封底模式”的设定键及其显示状态;图11A~11B为视图,用于说明“封面模式”、“插入模式”和“封底模式”;图12A~12I为视图,示出了在成像装置的“模式I”中的薄片传送操作;图13为一视图,示出了在人工供纸盘上被面朝上放置的用于封面和封底的插入页;图14A~14I为一视图,示出了在成像装置的“模式II”中的薄片传送操作;图15为一视图,示出了在人工供纸盘上被面朝下放置的用于封面的插入页和面朝上放置的用于封底的插入页;
图16为一流程图,示出了薄片传送模式选择处理的过程;图17为一流程图,示出了图16的步骤22中用于“模式I”的薄片传送处理的过程;图18为一流程图,示出了图16的步骤23中用于“模式II”的薄片传送处理的过程;图19是一视图,示出了根据本发明第二实施例的成像系统的结构,其由成像装置和薄片处理装置构成;图20为一框图,示出了控制如图19所示的成像系统的控制器的结构;图21为一视图,示出了如图19所示的薄片处理装置的结构;图22A~22F为视图,示出了在薄片处理装置的“模式I”中用于插入页的传送操作;和图23为一流程图,示出了用于第二实施例的“模式I”的薄片传送处理的过程。
具体实施例方式
现在,参照示出了优选实施例的附图对本发明进行详细说明。
图1为一视图,其示出了根据本发明第一实施例的成像装置的结构。成像装置10包括成像装置主体,其包括印刷装置100和图像读取器200;和自动整理装置500,其作为薄片处理装置。原稿供给装置400安装在图像读取器200上,并且,如图1所示,向左方向供给原稿,该原稿面朝上地设置在原稿盘401上,从最上部的原稿开始通过弯曲路径402每次一张地依次供稿;该原稿供给装置400使供给的原稿停止在平板玻璃201的预定位置上。在这样的状态下,原稿通过使扫描器单元202从左到右扫描被读取。
当扫描器单元202扫描原稿时,原稿的读取表面受到来自扫描器单元202的灯光照射,并且由原稿反射的光线通过镜子211、212、213被引导到透镜214,穿过透镜214,并且在成像传感器203的图像拾取表面上形成图像。光学读取图像被转换成图像信号,并且由图像传感器203输出。从图像传感器203输出的图像信号通过图像信号控制器281受到预定的图像处理(见图5),然后,作为视频信号输入至在印刷装置100内的曝光控制器120。
图2为一视图,其示出了在单面模式中的薄片传送操作,其中,在成像装置10中,图像仅形成于纸张的一侧。在印刷装置100中的曝光控制器120基于输入的视频信号调制并且输出激光。该激光被未示出的多面镜扫描,以照射在感光鼓115上。根据该激光的扫描,在感光鼓115上形成静电潜像。在感光鼓115上的该静电潜像通过从显影单元117上供给的显影剂转变成可视图像(显影剂图像)。
在从盒101a~101d其个之一中输出的薄片或通过传送路径147从人工供纸盘105输出的薄片由于其前边抵靠在定位辊113上而停止之后,薄片在感光鼓115和转印部118之间被传送,与开始激光照射的时间同步。在感光鼓115上形成的显影剂图像被转印到在转印部118中的供给薄片上。通过使薄片的前边抵靠定位辊113上而临时停止该薄片的传送,薄片的任何歪斜都得到了纠正。
当已经转印了显影剂图像的薄片被传送到定影部121上时,通过由定影部121施加的热量和压力,显影剂图像定影在薄片上。途经了定影部121的薄片由活舌挡(flapper)133引导到传送路径142上,并且通过排出辊111从印刷装置100排出到外部自动整理装置500上。这时,薄片以所谓的“面朝下”的状态排出,其中,已经形成了图像的表面面朝下,因此,如果从最上部原稿依次进行成像,排出的薄片束的次序将为正确的页码顺序,即,实施成像的顺序。要注意的是,在图2中,为了说明方便,表示页码的数字被添加到薄片的表面上(这里,表示“1”、“2”、“3”页的数字被添加到薄片的(上)表面上)。这些数字以同样方式在以下附图中使用。
图3A~3G为视图,其示出了在双面模式中的薄片传送操作,其中,图像形成在薄片的两侧。与单面模式方式相同,在从盒101a~101d其中之一个供给的薄片或者从人工供纸盘105通过传送路径147供给的薄片由于其前边抵靠在定位辊113而停止之后,薄片在感光鼓115和转印部118之间传送。在转印部118中,在感光鼓115上形成的显影剂图像被转印到供给薄片(作为第二页的表面)。当薄片通过定影部121时,在薄片的一个表面上形成图像。
通过切换活舌挡133的定向,薄片从传送路径141被引导到传送路径143上,并且该薄片以这样的状态停止,即,该薄片的前边插入在反向辊112的辊隙中(见图3A)。当活舌挡133的定向被切换时,反向辊112被反向驱动,并且薄片从传送路径143被引导到双面传送路径145(见图3B),并由活舌挡131引导到传送路径146,然后再次停止,并且薄片的前边抵靠着定位辊113(见图3C)。这时,薄片的前端、后端被颠倒。
在此之后,薄片被再次传送到感光鼓115和转印部118之间,在转印部118处,在感光鼓115上形成的显影剂图像被转印到供给薄片(见图3D)的另一表面(作为第一页的表面)上。然后,该薄片途经定影部121,在薄片的另一表面上形成了图像后,活舌挡133的定向被切换,薄片从传送路径141被引导到传送路径142上,并且通过排出辊111从印刷装置100排出到外部自动整理装置500(见图3E)。
这时,薄片被排出,其上进行了第二次成像的薄片表面(作为第一页的表面)面朝下。这样,当薄片从印刷装置100排出到外部自动整理装置500时,为了使页码的顺序匹配,首先在薄片的后表面上进行成像。要注意的是,即使在本实施例中,当在多张薄片上进行双面成像时,在多张薄片上并行地进行成像(在本实施例中,两张薄片),在后续薄片上开始成像之前,还可能在薄片的前、后两个表面上形成图像。
一旦从印刷装置100排出的薄片已经被送到自动整理装置500上,薄片通过自动整理装置500中的排出辊501排出到束传送带503(见图3F和3G)。更具体地,未示出的中间处理盘沿附图的前后方向(成像装置10的深度方向)与束传送带503平行地设置,设置位置比束传送带503要高几毫米,并且薄片被排出到该中间处理盘上。被排出的薄片由于其自重沿着中间处理盘和束传送带503向如图所示的右下方下降,该中间处理盘没有被示出,并且以与束传送带503相同的方式倾斜,而且具有低摩擦状态。另外,通过如图3G所示逆时针转动扇形反向辊502,设置在反向辊502的弧形部分上的摩擦构件与薄片相接触,以有助于薄片向图3G中所示的右下方下降,并且薄片的端部抵靠在止挡板504上。通过这样作,沿着垂直方向(供给方向)对薄片的各端实施对准操作。
如图3G所示,对准板506沿深度方向(在成像装置的前后方向)被设置在中间处理盘(未示出)的较近和较远位置上,并且无论何时薄片被排出到中间处理盘上,实施一种操作,其通过驱动对准板506,沿宽度即横向方向使排出在中间处理盘上的薄片端部对准。
图4为视图,其示出了在双面模式中排出到中间处理盘上的薄片的堆叠状态。当预定数量的薄片已经被排出到并且堆叠在中间处理盘上时,束排出带503被驱动,并且堆叠的薄片束被排出到接纸盘507上。当已经设定了执行装订处理时,将被装订的薄片束被排出到中间处理盘上,并且通过对准板506对薄片实施端部对准操作。在此之后,订书机505被驱动,以执行装订操作,被装订的薄片束由束排出带503被排出到接纸盘507上。该订书机505沿宽度方向相对于在中间处理盘上的薄片束可自由移动,因此,可以沿如图4所示的深度方向(在成像装置10的前后方向上)在所需位置上实施装订操作。
图5为框图,其示出了控制整个成像装置的控制器的结构。该控制器包括CPU电路150、原稿供给装置控制器480、图像读取器控制器280、图像信号控制器281、印刷装置控制器180、操作显示部控制器680和自动整理装置控制器580。图像信号控制器281通过外部接口(I/F)282与外部计算机283相连接。
CPU电路150包括CPU 151、ROM 152和RAM 153,并且通过使CPU 151实施存储在ROM 152中的控制程序来实施对成像装置10的各部分的总体控制。RAM 153临时存储控制数据,当CPU 151执行控制程序时,用作计算处理的工作区。
原稿进给装置控制器480根据来自CPU电路150的指令控制原稿供给装置400。图像读出器控制器280控制扫描器单元202、图像传感器203等,以将从图像传感器203输出的模拟图像信号传送到图像信号控制器281。
图像信号控制器281将来自图像传感器203的模拟图像信号转换成数字信号,然后对数字信号进行各种处理,将数字信号转换成视频信号,并且将视频信号输出到印刷装置控制器180。另外,图像信号控制器281对通过外部I/F282从计算机283中输入的数字图像信号进行各种处理,将处理过的数字图像信号转换成视频信号,并且将该视频信号输出到印刷装置控制器180。图像信号控制器281的操作由CPU电路150控制。
操作显示部控制器680在操作显示部600(见图6)和CPU电路150之间交换信息。如下所述,操作显示部600包括与成像相关的设定各种功能的多个键和用于显示设定状态的显示部等,将对应于相应键的操作的键信号输出到CPU电路150,并且基于来自CPU电路150的信号在显示部显示相关信息。印刷装置控制器180基于输入的视频信号驱动曝光控制器120。
图6为一视图,其示出了在成像装置中的操作显示部600的外观。在该操作显示部600中设有以下构件,即启动成像操作的启动键602、中止成像操作的停止键603、用于设定数量值(例如,复印份数)等的十个键604~612和614、ID键613、清除键615、和复位键616等。
液晶显示部620上设有触摸板,该液晶显示部620设置在操作显示部600的上部,并且在其屏幕上设有软键。例如,根据本实施例的成像装置10具有各种处理模式,例如“非分页”(组)、“分页”、和作为自动整理装置500的后处理模式的“装订-分页”(装订模式)。这些处理模式通过由操作显示部600进行的输入操作来设定。插入封面/封底/插入页的模式的设定也是通过触摸板进行。
图7A和7B为示出在显示部620上显示的软键的视图。在图7A所示的显示部620的初始屏幕上,当为软键的“分页器”键621被选中时,如图7B所示的菜单选择屏幕显示在显示部620上,并且处理模式的设定通过该菜单选择屏幕进行。
下面,描述人工供纸模式,其中,在从人工供纸盘105供给的薄片上进行成像。图8A和8B为示出了在显示部620上显示的人工供纸的设定键及其显示状态的视图。图9A和9B为示出薄片如何在成像装置10中以人工供纸模式进行传送的视图。
当对设置在人工供纸盘105上的薄片进行成像时,当在图7A所示的初始屏幕上选择作为软键的“用纸选择”键625时,显示部620的显示屏幕切换至如图8A所示的用纸选择屏幕。在这样的用纸选择屏幕上,显示出在盒101a~101d和人工供纸盘105中放置的薄片尺寸等。如果选择了“人工供纸”键627并且在该状态下按下“OK”键623,显示屏幕返回至如图8B所示的初始屏幕,从而在显示部620上显示出选择人工供纸盘105的指示。
在由十个键604~612、614设定好数量值等之后,当按下启动键602时,成像装置10启动成像操作。当人工供纸辊106与放置在人工供纸盘105上的薄片束的上部表面接触,以从薄片束中的最上部薄片开始将薄片传送到印刷装置100中时,通过一对人工供纸分离辊107使最上部的薄片从薄片束上分离并使其传送。活舌挡130设在成对的人工供纸辊107的下游,并且如图9A所示,薄片被引导至传送路径147,并且被一直传送到其前边抵靠着定位辊113为止。
此后,如图9B所示,与图2所示的成像操作的方式相同,薄片从转印部118被传送到定影部121,由活舌挡133导向到传送路径142,并且通过排出辊111从印刷装置100排出至外部自动整理装置500。
下面,将描述成像装置10的“封面模式/插入页模式/封底模式”。图10A~10E均为视图,其示出了由显示部620显示的用于“封面模式/插入页模式/封底模式”的设定键及其显示状态。当在如图7A所示的初始屏幕中选择了作为软键的“应用模式”键628时,显示部620的显示屏幕被切换至如图10A所示的显示屏幕,其中,可选择各种模式。这里,当选择了“封面/插入页/封底”键635时,显示屏幕切换到如图10B所示的屏幕,其中,可以选择“封面模式”、“插入页模式”和“封底模式”。
图11A和11B为视图,其有助于说明“封面模式”、“插入页模式”、和“封底模式”。如图11A所示,在“封面模式”中,指定页插入到作为每份复印件的薄片束的封面处。另一方面,如图10B所示,在“插入页模式”中,指定页插入到作为每份复印件的薄片束中的所需页码处。例如,当彩色印刷输出的薄片插入从黑白成像装置输出的记录薄片束时,设定“插入页模式”。如图10C所示,当如图10B所示在屏幕上已经选择了“封面模式”或“封底模式”时,显示部620的显示屏幕返回到初始屏幕(见图10E)。
另一方面,当如图10B所示在屏幕上选择插入页模式时,显示部620的显示屏幕切换到如图10D所示的插入页选择屏幕,以设定在薄片束中将要插入页的页码。在插入页选择屏幕中,插入页码通过按十个键604~612和/或614进行输入,在这样的输入之后,当按下“OK”键623时,显示屏幕返回至初始屏幕(参见图10E)。在本实施例中,在“封面模式”、“插入页模式”和“封底模式”中的任意一个中,置于人工供纸盘105上的薄片被作为将要插入的薄片供给,这样,如图10E所示,选择人工供纸盘105的状态显示在显示部620上。
图12A~12I为视图,其示出了在成像装置10的“模式I”中的薄片传送操作。在“模式I”中的薄片传送操作中,为了形成薄片束,在从盒101a中供给的一张薄片上进行成像,封面被插入到薄片束的第一页处,封底被插入到第三页处,因此,用于封面和封底的插入页被面朝上地放置在人工供纸盘105上。图13为视图,其示出了用于封面和封底的插入页,这些插入页面朝上地放置在人工供纸盘105上。在图12A~12I中,“I”和“II”代表正在供给的插入页的页码。应该注意的是,当选择“模式I”时,告知用户作为封面和封底的插入页面朝上进行放置的指示显示在操作显示部600上。
被插入在第一页作为封面的插入页(I)通过人工供纸辊106和成对的人工供纸分离辊107传送到印刷装置100,并且由活舌挡130导向至传送路径148。插入页(I)被传送,直至其前边抵靠着一对双面传送辊(插入页定位辊)108。与定位辊113的方式相同,成对的双面传送辊108纠正了从人工供纸盘105供给的插入页(I)的任何歪斜。此后,插入页(I)被活舌挡132、133和134引导到传送路径143(见图12B),并且,当插入页(I)的尾端途经活舌挡134时,该薄片停止在这样的状态,其中,薄片被反转辊112夹住(见图12C)。当活舌挡134的定向被切换并且反方向驱动反转辊112时,插入页(I)从传送路径143被传送到反向路径149,然后,通过排出辊111以面朝下的状态(见图12D)从印刷装置100传送到自动整理装置500。
在插入页(I)被传送到自动整理装置500的同时,通过供纸辊102a从盒101a供应来的一薄片被传送到定位辊113,然后,从转印部118传送到定影部121,接着由活舌挡133引导到传送路径142(见图12C~12F)。此后,其上已经形成了图像的薄片通过排出辊111以面朝下的状态从印刷装置100排出到自动整理装置500(见图12G)。
插入页(II),即作为封底的第三页薄片,被人工供纸辊106和人工供纸分离辊107传送到印刷装置100,并且由活舌挡130引导至传送路径148。此后,薄片被传送,直至其前边抵靠着成对的双面传送辊(插入页定位辊)108(见图12F)。如上所述,与定位辊113的方式相同,双面传送辊108纠正从人工供纸盘105供给的插入页(II)的任何歪斜。此后,插入页(II)由活舌挡132、133通过双面传送路径145被引导至传送路径142(见图12G、12H),并且以面朝上的状态通过排出辊111从印刷装置100排出到自动整理装置500(见图12I)。
图14A~14I为视图,其示出了在成像装置10的“模式II”中的薄片传送操作。在“模式II”中的薄片传送操作中,生产率优先,为了产生薄片束,在从盒101a供给的一张薄片上进行成像,封面被插入页束的第一页,封底被插入第三页,因而,在人工供纸盘105上,用于封面的插入页被面朝下地放置,而用于封底的插入页被面朝上地放置。图15为视图,其示出了面朝下地放置在人工供纸盘105上的用于封面的插入页和面朝上地放置的用于封底的插入页。应该注意的是,当选择了“模式II”时,在控制显示部600上显示这样的指示,其指导用户将用于封面的插入页面朝下地放置在人工供纸盘105上,而将用于封底的插入页面朝上地放置在人工供纸盘105上。模式I和模式II由操作显示部600进行选择。
作为封面插入在第一页的插入页(I)由人工供纸辊106和人工供纸分离辊107传送到印刷装置100,并且由活舌挡130引导到传送路径148(见图14A)。插入页(I)被传送,直至其前边抵靠了双面传送辊108。与定位辊113的方式相同,双面传送辊108纠正从人工供纸盘105供给的插入页(I)的任何歪斜。此后,插入页(I)由活舌挡132、133引导至传送路径142(见图14B),并且通过排出辊111以面朝下的状态从印刷装置100排出到自动整理装置500(见图14C、14D)。这样,在“模式II”的薄片传送操作中,与“模式I”的薄片传送操作相比,生产率提高了一个量,该量对应于用作封面的插入页不需要的前-后反转处理。
在插入页(I)传送到自动整理装置500的同时,通过供纸辊102a从盒101a传送出的一薄片被传送到定位辊113,然后,从转印部118被传送到定影部121,并且由活舌挡133引导到传送路径142(见图14C~14F)。然后,已经进行了成像的薄片以面朝下的状态从印刷装置100通过排出辊111排出到自动整理装置500。
接着,作为封底被插入在第三页的插入页(II)由人工供纸辊106和人工供纸分离辊107传送到印刷装置100中,并由活舌挡130引导到传送路径148。插入页(II)被传送,直至其前边抵靠了双面传送辊108。如上所述,与定位辊113的方式相同,双面传送辊108纠正从人工供纸盘105供给的插入页(II)的任何歪斜。此后,插入页(II)由活舌挡132、133通过传送路径145引导到传送路径142(见图14G),并通过排出辊111以面朝上的状态从印刷装置100排出到自动整理装置500(见图14H、14I)。
图16为流程图,其示出了传送模式选择处理的过程。该处理的程序存储在CPU电路150内的ROM 152中,并由CPU 151执行。当成像操作启动时,薄片的设定传送模式被确定(步骤S21)。当传送模式为“模式I”时,如下所述,如图17所示的用于“模式I”的薄片传送处理被执行(步骤S22)。另一方面,当传送模式为“模式II”时,如下所述,如图18所示的用于“模式II”的薄片传送处理被执行(步骤S23)。此后,本过程结束。
图17为流程图,其示出了如图16所示的在传送模式选择处理的步骤S22中“模式I”的薄片传送处理的过程。当“模式I”的薄片传送处理开始时,首先确定是否设定为“封面模式“(步骤S1)。当设定成“模式I”时,活舌挡130、131、132、133和134受到控制(步骤S2),然后,用于封面的插入页(I)从人工供纸盘105被传送(步骤S3)。这时,如上所述,活舌挡134的定向被切换,使得插入页(I)从传送路径143被引导到反向路径149。此后,该过程进入到步骤S4。另一方面,当在步骤S1中确定“封面模式”没有设定时,该过程直接进入到步骤S4。
此后,活舌挡132、133被控制(步骤S4),已经从盒101a传送来并且已经形成了图像的薄片被传送到自动整理装置500(步骤S5)。然后,确定是否存在将要接着进行成像的薄片(步骤S6),当存在将要进行成像的薄片时,该过程至返回步骤S5,以传送已经进行了成像的薄片。另一方面,当确定在步骤S6中没有接着要进行成像的薄片时,确定是否设定“封底模式”。当“封底模式”没有设定时,该过程直接进入到步骤S10。另一方面,当设定成“封底模式”时,活舌挡130、131、132和133被控制(步骤S8),然后,用于封底的插入页(II)被传送(步骤S9)。这时,如上所述,活舌挡133的定向被切换,插入页(II)通过双面传送路径145被引导至传送路径142。此后,确定对于由操作显示部600设定的复印份数是否完成了产生薄片束的操作(步骤S10),当是这种情况时,本过程结束。另一方面,当仍然存在剩余的复印份数任务时,该过程返回至步骤S1,重复相同的处理。通过这样做,在自动整理装置500上形成了上述的薄片束,例如,如图11A所示的那些薄片束。
图18为流程图,其示出了在如图16所示的传送模式选择处理的步骤S23中用于“模式II”的薄片传送处理的过程。当启动用于“模式II”的薄片传送处理时,首先确定是否设定“封面模式”(步骤S31)。当设定了“封面模式”时,活舌挡130、131、132和133被控制(步骤S32),用于封面的插入页(I)被从人工供纸盘105传送(步骤S33)。此时,如上所述,活舌挡133的定向被切换,使得插入页(I)通过双面传送路径145被引导到传送路径142。此后,该过程进入到步骤S34。另一方面,当确定在步骤S31中没有设定“封面模式”时,该过程直接进入到步骤S34。
此后,活舌挡132、133被控制(步骤S34),从盒101a传送来的、并形成了图像的薄片被传送到自动整理装置500(步骤S35)。然后,确定是否存在将要接着进行成像的薄片(步骤S36),当存在将要进行成像的薄片时,该过程返回至步骤S35,以传送已经进行了成像的薄片。另一方面,当确定在步骤S36中没有将要进行成像的薄片时,确定是否设定“封底模式”(步骤S37)。
当设定了“封底模式”时,活舌挡130、131、132和133被控制(步骤S38),用于封底的插入页(II)被传送(步骤S39)。此时,与插入页(I)的方式相同,活舌挡133的定向被切换,从而插入页(II)通过双面传送路径145被引导到传送路径142。此后,该过程进入至步骤S40。在另一方面,当没有设定“封底模式”时,该过程直接进入到步骤S40。
接着,确定对于由操作显示部600设定的复印份数是否完成了操作(步骤S40),当仍然存在未复印的份数时,该过程返回到步骤S31。另一方面,当对于所有复印份数都完成了操作时,该过程结束。通过这样做,例如在图11A中示出的上述薄片束在自动整理装置500上形成。
这样,根据第一实施例的成像装置,在用于“模式I”的薄片传送处理中,用于封面的插入页和用于封底的插入页被以相同朝向放置在人工供纸盘105上,而没有放置成像表面交替地面朝上和面朝下的插入页。也就是说,用于封面的插入页和用于封底的插入页可以相同朝向放置(例如面朝上)在设置于成像装置10上的人工供纸盘105上。因此,装置的可操作性可以得到提高。同样,对于用于封面的插入页和封底的插入页而言,由于一个人工供纸盘就足够了,装置可被小型化,并且成本的增加可得到抑制。
而且,由于可在“模式I”和“模式II”之间进行切换,当用户优先考虑生产率时,用于封面的插入页和用于封底的插入页被分别面朝下和面朝上地放置在成像装置10的人工供纸盘105上,两张薄片都不途经传送路径143和反向路径149,从而可提高传送操作的效率,这又可提高产生薄片束的生产率。
即使在上述实施例中已经给出了这样的示例,即,用于封面的插入页和用于封底的插入页都面朝上地放置的人工供纸盘上,用于封面的插入页和用于封底的插入页也可以面朝下地放置在人工供纸盘上,在这样的情况下,用于封面的插入页被以面朝下的状态传送到自动整理装置500的中间处理盘上,而没有被翻转,而用于封底的插入页被翻转,以变得面朝上,然后,传送到自动整理装置500的中间处理盘上。通过这样做,当插入页放置在人工供纸盘上时,自由度增加了,这提高了装置的可使用性。另外,即使在上述实施例中已经给出了这样的示例,即,插入页从人工供纸盘插入,也可以将本发明应用在这样的情况下,即,插入页放置在插入器盘上,该插入器盘未示出,安装在自动整理装置500上,薄片一次一个地进行供给。
图19为视图,其示出了根据本发明第二实施例的成像系统的结构,该成像系统包括成像装置和薄片处理装置。成像装置2000包括图像读取器2200和印刷装置2300。原稿供给装置2100安装在图像读取器2200上。原稿供给装置2100依次从最上部的原稿一次一个地如图19所示向左供给成组的原稿,并将原稿通过一弯曲路径从左向右地传送通过平板玻璃2102,然后,将原稿排出到排出盘2112。这时,扫描器单元2104固定在预定位置处,并且使原稿从左向右地途经扫描器单元2104,进行读取原稿的操作。该读取操作被称为“移动原稿读取方法”。当原稿途经扫描单元2104时,来自扫描器单元2104内的灯2103的光线照射到原稿上,从原稿上反射的光线通过镜2105、2106和2107以及透镜2108被引导至图像传感器2109。要注意的是,还可以这样读取原稿,使由原稿供给装置2100传送的原稿停在平板玻璃2102上,然后从左向右移动扫描器单元2104。该读取操作被称为“固定原稿读取方法”。当不使用原稿供应装置2100来读取原稿时,用户将原稿供应装置2100抬起,将原稿放在平板玻璃2102上。在该情况下,根据固定原稿读取方法实施读取操作。
在根据由图像传感器2109读取的原稿图像进行图像处理之后,图像的图像信号被发送到曝光控制器2110。曝光控制器2110根据图像信号输出激光。当激光照射在感光鼓2111上时,在感光鼓2111上形成了静电潜像。在感光鼓2111上的静电潜像通过显影单元2113进行显影。在感光鼓2111上的显影剂(调色剂)通过转印部2116转印到由盒2114、2115、人工供纸单元2125和双面传送路径2124其中之一供应的薄片上。
已被转印了显影剂的薄片被传送到定影部2117,并且显影剂的定影处理通过定影部2117完成。已经途经了定影部2117的薄片由活舌挡2121被临时引导至路径2122。在薄片的尾端已经途经了活舌挡2121之后,薄片的传送方向被逆转(薄片被向后切换),薄片由活舌挡2121被引导至排出棍2118。通过这样做,薄片被排出辊2118以这样的状态从印刷装置2300中排出,即,已经形成了图像的表面朝下。这样的排出操作被称为“翻转排出”。通过面朝下排出薄片,在这样的情况下,即依次从第一页形成图像,例如当由原稿供给装置2100读取的原稿图像被印刷,并且当从计算机输出的图像数据被印刷时,已经形成了图像的薄片将以正确的页码顺序被排出。
应该注意,当在从人工供纸单元2125上供给的硬质薄片例如OHP薄片上进行成像时,薄片没有被引导至路径2122,而以这样一个状态从排出辊2118被排出,其中,形成了图像的表面朝上。同样,当在薄片的两个表面上都形成图像时,薄片从定影部2117被径直地引导到排出辊2118,在薄片的尾端刚途经活舌挡2121之后,薄片立即被向后转向,并且由活舌挡2121被引导到双面传送路径2124。
这里,当在副扫描方向上实施固定原稿读取方法时,从原稿的右端向左端读取原稿,依次从原稿的右端形成图像。另一方面,关于主扫描方向,由图像传感器2109沿着预定方向读取的图像如同发送到曝光控制器2110一样被发送出,从而形成图像,而没有成为镜像。然而,当实施移动原稿读取方法时,原稿从原稿的左端向右端被读取,这样,副扫描的方向变得与实施固定原稿读取方法时相反。如果读取的图像在读取状态被发送到曝光控制器2110,将形成镜像。出于这个原因,通过将主扫描方向切换到相反方向来实施镜像处理,这样,可能形成为镜像的图像被校正成正确图像。此后,通过将校正的图像发送给曝光控制器2110,形成正确的图像。
同样,如上所述,通过进行翻转排出,薄片的尾端成为图像的左端,从而通过在尾端上进行装订处理,图像的左端被装订。要注意的是,即使可以通过将副扫描方向切换成相反方向来进行镜像处理,考虑到直至在完成一整页的读取不能进行镜像处理,在翻转排出之后通过在尾端上进行的装订处理使图像的左端被装订,优选切换主扫描方向。
从排出辊2118排出的薄片被供给折叠装置2400。折叠装置2400实施将薄片折叠成Z形的处理。当折叠处理被指定用于A3或B4尺寸的薄片时,该薄片由折叠装置2400进行折叠处理,其他的薄片被直接供给自动整理装置2500。自动整理装置2500在薄片上实施装订处理、穿孔处理和/或类似的操作。
图20为方框图,其示出了控制整个成像系统的控制器的结构。该控制器包括CPU电路2150、原稿供给装置控制器2101、图像读取器控制器2201、图像信号控制器2202、印刷装置控制器2301、操作部3001、折叠装置控制器2401和自动整理装置控制器2501。图像信号控制器2202通过外部接口(I/F)2209与外部计算机2210相连。
CPU电路2150包括CPU 2155、ROM 2151和RAM 2152,并且通过CPU 2155执行存储在ROM 2151中的控制程序,以实施对成像系统的各部分的全面控制。RAM 2152临时存储控制数据,并且当CPU 2155执行控制程序时,用作计算处理的工作区。
原稿供给装置控制器2101控制原稿供给装置2100。图像读取器控制器2201控制图像读取器2200。印刷装置控制器2301控制印刷装置2300。折叠装置控制器2401控制折叠装置2400。自动整理装置控制器2501包括CPU 2511、ROM 2512和RAM 2513,并且通过使CPU 2511执行存储在ROM 2512中的控制程序,以控制自动整理装置2500和插入器单元2900。RAM 2513临时存储控制数据,并且当CPU 2511执行控制程序时,用作计算处理的工作区。未示出的、能设定“插入模式”的插入模式键设在操作部3001上,通过按下该插入模式键,可以设定和取消插入模式。
外部I/F 2209设有计算机2210的接口,把印刷数据展开成图像数据,并且将图像数据输出到图像信号控制器2202。由图像传感器2109读取的图像信号从图像读取器控制器2201被输出到图像信号控制器2202,从图像信号控制器2202输出到印刷装置控制器2301的图像数据被输入到曝光控制器2110。
图21为视图,其示出了成像系统2000的薄片处理装置的结构。薄片处理装置包括折叠装置2400和自动整理装置2500。在折叠装置2400中,从印刷装置2300排出的薄片被引导和传送到折叠传送水平路径2402。此时,折叠传送水平路径2402上的薄片的存在(“薄片存在/不存在)通过折叠传送水平路径传感器2430检测到。当在传送薄片上没有进行折叠处理时,折叠路径选择活舌挡2410关闭,并且薄片直接被传送到自动整理装置2500。另一方面,当在薄片上进行折叠处理时,折叠路径选择活舌挡2410开启,并且薄片被传送到折叠传送路径2420,并且经过折叠处理,然后,折叠路径选择活舌挡2410关闭,以将薄片传送到自动整理装置2500。
在自动整理装置2500中,传送薄片被供给鞍形选择活舌挡2551。当鞍形选择活舌挡2551打开时,薄片被送到实施装订处理的鞍形传送路径2553。
当鞍形选择活舌挡2551关闭时,传送的薄片由入口薄片传送路径传感器2531检测到,并且被一对传送辊2503引导到打孔器单元2550。打孔器单元2550在传送的薄片上根据需要进行冲孔。另外,传送的薄片受到大传送辊2505和与该大传送辊2505接触的压辊2512、2513的挤压。薄片由排出辊2509通过样品路径2521排出到样品盘2701上。切换活舌挡2510,在样品路径2521和分页路径2522之间切换薄片的传送目的地。切换活舌挡2511,在分页路径2522和临时存储薄片的缓冲路径2523之间切换薄片的传送目的地。
通过分页路径2522传送的薄片由排出辊2507排出到中间盘(处理盘)2630上,因而,被临时放置在中间盘2630上。在处理盘2630中,实施对准、装订等的薄片处理。装订机2601将放置在处理盘2630上的薄片装订成束,并且可沿着基本上垂直于薄片传送方向的方向自由地移动。装订机2601沿着薄片的端部移动,并且执行装订处理,例如,在两个位置处装订薄片。经过了装订处理并且放置在处理盘2630上的薄片束由束排出辊2680作为薄片束传送,并且被作为一束被排出到堆叠盘2700上。
这里,堆叠盘2700和样品盘2701分别具有独立的电机,并且能独立地沿着上、下方向移动。打孔器单元2550具有冲孔部分和横向定位检测部分。在冲孔部分中,由打孔器驱动电机驱动的打孔器和冲模在转动的同时啮合。在操作期间,当检测到薄片的尾端时,打孔器单元2550在预定时刻驱动打孔器驱动电机,并且在传送中的薄片上冲孔。此时,通过使上面提到的一对传送辊2503的转速等于打孔器和冲模的转速,可以在传送中的薄片上冲孔。横向定位检测部设有未示出的传感器,其检测传送中的薄片的内端,并可通过以下方式沿横向使该打孔器定位,即,使整个打孔器沿垂直于薄片传送方向(即使打孔器横向移动)的方向移动,在检测到薄片的内端时停止该横向运动,并使打孔器在该位置上进行冲孔。
将被插入到已经形成了图像的记录薄片中的插入页被放置在插入器盘2910上。插入器2900从放置在插入器盘2910上的插入页的顶部一次一张地分离薄片,并且通过插入器传送路径2908将插入页传送到自动整理装置2500。然后,插入页被传送到在自动整理装置2500内的水平路径2552,在自动整理装置2500内以该状态被传送,并且被排出到一预定的盘上。
这样,插入页在预定时刻从插入器盘2900处进给,并且在自动整理装置2500内被传送,从而插入页被插入在从印刷装置2300所传送的薄片之间,因此,对于一个薄片束进行插入处理。作为具体示例,来自插入器2900的一张插入页被排出到处理盘2630,之后,从印刷装置2300排出的薄片放置在处理盘2630上,这样,可产生以来自插入器2900的插入页作为封面的薄片束。因此,在自动整理装置2500中,可以产生这样的薄片束,其具有作为封面的事先形成了图像的薄片,和/或经过装订处理或穿孔处理。
图22A~22F为视图,其示出了在薄片处理装置的“模式I”中用于插入页的传送操作。首先,用于封面的插入页(I)和用于封底的插入页(II)都以面朝上的状态被放置在插入盘2910上(见图22A)。之后,与第一实施例的方式相同,如图10A~10E所示,在用户通过操作部3001设定了“封面模式”和“封底模式”之后,当印刷装置控制器1301启动成像操作时,首先,用于封面的插入页(I)由插入器分离辊2903分离,并且被传送到插入器传送路径2908。应该注意,当选择了“模式I”时,在操作部3001的操作显示部显示一指示,其指导用户将用于封面和封底的插入页面朝上地放置。
自动整理装置控制器2501切换活舌挡2551、2510、2511的定向,以将用于封面的插入页(I)通过传送路径2552、2522引导到处理盘2630(见图22B)。在用于封面的插入页(I)被传送到处理盘2630之后,已经形成了图像的薄片(1)被传送到折叠传送水平路径2402,并且以与用于封面的插入页(I)相同的方式排出到处理盘2630上(见图22C)。
在被插入器分离辊2903分离之后,用于封底的插入页(II)被传送到插入器传送路径2908。在这时,自动整理装置控制器2501改变活舌挡2551的定向,以将用于封底的插入页(II)引导到鞍形传送路径2553。在用于封底的插入页(II)的尾端途经了活舌挡2551之后,用于封底的插入页(II)停止(见图22D),并且活舌挡2551的定向被切换,以将用于封底的插入页(II)引导到传送路径2554(见图22E)。之后,在活舌挡2510、2511的定向被切换以将用于封底的插入页(II)引导到处理盘2630以后,用于封底的插入页(II)被放置在处理盘2630上(见图22F)。
在“模式II”的薄片运送操作中,优先考虑产生薄片束的生产率,用于封面的插入页(I)面朝上,而用于封底的插入页(II)面朝下地放置在插入器盘2910上。接着,活舌挡2551的定向被切换,从而,与用于封面的插入页(I)的方式相同,用于封底的插入页(II)直接从传送路径2908被传送到传送路径2552,而没有途经鞍形传送路径2553。应该注意,当选择了“模式II”时,在操作部3001的操作显示部显示一指示,其指导用户将用于封面的插入页(I)面朝上地放置,而用于封底的插入页(II)面朝下地放置。
下面说明在具有上述结构的成像系统中的薄片传送处理。与第一实施例的方式相同,当成像操作启动时自动整理装置2501内的CPU 2511执行存储在ROM 2512中的处理程序,以确定用于薄片的传送模式。当确定的结果为这样,即,传送模式为“模式I”,实施用于“模式I”的薄片传送处理。另一方面,当传送模式为“模式II”时,实施用于“模式II”的薄片传送处理(见图16)。
图23为流程图,其示出了在第二实施例中的用于“模式I”的薄片传送处理的过程。用于该处理的程序存储在自动整理装置控制器2501的ROM 2512中,并且由CPU 2511执行。首先,CPU 2511确定是否“封面模式”被设定(步骤S51)。当设定了“封面模式”时,活舌挡2551、2510和2511受到控制(步骤S52),用于封面的插入页(I)从插入器盘2910传送(步骤S53)。此时,如上所述,活舌挡2551被切换,以将用于封面的插入页(I)直接从传送路径2908被引导到传送路径2552。然后,处理进入步骤S54。在另一方面,当没有设定“封面模式”时,处理直接进入步骤S54活舌挡2410、2551、2510和2511受到控制(步骤S54),从而已经形成了图像并且已经从印刷装置2300排出的薄片被传送到自动整理装置2500的处理盘2630(步骤S55)。然后,确定是否存在已经形成了图像的下一张薄片(步骤S56),当存在已经形成了图像的下一张薄片时,处理返回至步骤S55,已经形成了图像的薄片以相同的方式被传送。另一方面,当没有已经形成了图像的下一张薄片时,确定是否“封底模式”被设定(步骤S57)。
当设定了“封底模式”时,活舌挡2551、2510和2511受到控制(步骤S58),用于封底的插入页(II)被传送(步骤S59)。此时,如上所述,活舌挡2551的定向被切换,以将用于封底的插入页(II)从传送路径2908引导至鞍形传送路径2553。然后,处理进入步骤S60。另一方面,当在步骤S57中确定没有设定“封底模式“时,处理直接进入步骤S60。然后,确定对于由操作部3001设定的复印份数是否已经执行了薄片束产生操作(步骤S60)。当还没有对所有设定的复印份数进行操作时,处理返回步骤S51。当对所有设定的复印份数进行了操作时,本处理结束。
这样,在处理盘2630上产生了薄片束,例如,如图11A所示的上述薄片束。在薄片束在处理盘2630上进行了后处理之后,该薄片束通过束排出辊2680排到堆叠盘2700上。
在用于“模式II”的薄片传送处理的程序中,在“封底模式”的步骤S58中实施与在用于“模式I”的薄片传送处理的程序中如图23所示的“封面模式”的步骤S52相同的处理,除此之外,“模式II”的处理与“模式I”的处理相同,因此,其描述被省略。
这样,根据第二实施例,用于封面的插入页和用于封底的插入页可以相同的朝向(面朝上)被放置在薄片处理装置的插入器盘上。因此,可提高用户的可操作性。另外,一个插入器盘就足够了,从而,可使装置小型化,并且抑制了成本的增加。
另外,通过使得可能在“模式I”和“模式II”之间切换,当用户优先考虑产生薄片束的生产率时,选择“模式II”,并且用于封面的插入页和用于封底的插入页分别以面朝上的状态和以面朝下的状态被放置在插入器盘上,这可使薄片避开了鞍形传送路径2553,从而可取得高效率。
即使在上述实施例中给出了这样的示例,即,用于封面的插入页和用于封底的插入页都面朝上地放置在插入器盘上,用于封面的插入页和用于封底的插入页也可以都面朝下地放置在插入器盘上。这样,用于封底的插入页可以面朝上的状态被传送到处理盘2630上,而不翻转,并且用于封面的插入页可在被翻转后以面朝下的状态被传送到处理盘2630上。通过这样做,增加了在插入器盘上放置插入页的自由度,从而可以提高用户友好性。
本发明并不局限于上述实施例,还可以应用在任何这样的结构上,其能实现所附权利要求书中所述的功能或上述实施例中任一结构的功能。
应该理解,本发明的目的可通过以下方式实现,即,在系统或装置上设有存储介质,其中存储有实现任一上述实施例的功能的软件的程序代码,并且使系统或装置的计算机(或CPU或MPU)读取并且执行存储在存储介质中的程序代码。
在这样的情况下,从存储介质中读取的程序代码自身实现了任一上述实施例的功能,因而,程序代码和存储有程序代码的存储介质构成了本发明。
用于供给程序代码的存储介质的示例包括软盘(注册商标)、硬盘、磁光盘、CD-ROM、CD-R、CD-RW、DVD-ROM、DVD-RAM、DVD-RW、DVD+RW,磁带、非易失性存储卡和ROM。另外,可以通过网络下载程序。
另外,可以理解,任一上述实施例的功能可以这样实现,即不仅可以通过执行从计算机中读出的程序代码,而且可以基于程序代码的指令使通过在计算机上运行的OS(操作系统)等执行部分或全部的实际操作。
另外,可以理解,任一上述实施例的功能可以这样实现,即将从存储介质中读取的程序代码写入存储器中,该存储器设置在被插入计算机中的扩展板或在与计算机相连的扩展单元中,然后,基于程序代码的指令使设置在扩展板或扩展单元中的CPU等执行部分或者全部的实际操作。
权利要求
1.一种薄片处理装置,其包括插入页存储部和薄片堆叠盘,该插入页存储部储存有第一类型的插入页和第二类型的插入页,从插入页储存部传送来的第一类型的插入页和第二类型的插入页中的至少一种和已经形成了图像的薄片堆叠在该薄片堆叠盘上,该薄片处理装置能将至少一个插入页插入已经形成了图像的薄片束中的所需页码处,其特征在于第一类型的插入页和第二类型的插入页以相同的朝向被放置在插入页存储部;以及该薄片处理装置进一步包括第一传送部,其将存放在插入页存储部的第一类型的插入页和第二类型的插入页中的其中一个以面朝下的状态传送到薄片堆叠盘;第二传送部,其将存放在插入页存储部的第一类型的插入页和第二类型的插入页中的另一个以面朝上的状态传送到薄片堆叠盘;以及传送控制器,其使所述第一传送部和所述第二传送部中的其中一个传送第一类型的插入页,而使所述第一传送部和所述第二传送部中的另一个传送第二类型的插入页。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薄片处理装置,其特征在于第一类型的插入页被用作已经形成了图像的薄片束的封面,而第二类型的插入页被用作已经形成了图像的薄片束的封底。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薄片处理装置,其特征在于进一步包括成像部,其在薄片上形成图像;以及双面传送部,其将由所述成像部在一个面上已经形成了图像的薄片再次传送到所述成像部,以通过所述成像部在薄片的另一个面上形成图像,其中,所述第一传送部和所述第二传送部中的每一个都包括所述双面传送部。
4.一种成像装置,其包括成像部,其在薄片上形成图像;插入页存储部,其存储第一类型的插入页和第二类型的插入页;和薄片堆叠盘,其上堆叠着从插入页存储部传送来的第一类型的插入页和第二类型的插入页至少其中之一和由成像部形成了图像的薄片,该薄片处理装置能将至少一个插入页插入已经由成像部形成了图像的薄片束中的所需页码处,其特征在于第一类型的插入页和第二类型的插入页以相同的朝向被放置在插入页存储部;以及该薄片处理装置进一步包括第一传送部,其将存储在插入页存储部的第一类型的插入页和第二类型的插入页中的其中之一以面朝下的状态传送到薄片堆叠盘;第二传送部,其将存储在插入页存储部的第一类型的插入页和第二类型的插入页中的另一个以面朝上的状态传送到薄片堆叠盘;传送控制器,其使所述第一传送部和所述第二传送部中的其中一个传送第一类型的插入页,而使所述第一传送部和所述第二传送部中的另一个传送第二类型的插入页。
5.一种薄片处理装置的控制方法,该薄片处理装置包括插入页存储部和薄片堆叠盘,插入页存储部存储第一类型的插入页和第二类型的插入页,从插入页存储部传送来的第一类型的插入页和第二类型的插入页中的至少其中一个和已经形成了图像的薄片被堆叠在该薄片堆叠盘上,该薄片处理装置能将至少一个插入页插入到已经形成了图像的薄片束中的所需页码处,其特征在于该控制方法包括存储步骤,其使插入页存储部以相同的朝向将第一类型的插入页和第二类型的插入页存放在插入页存储部;第一传送步骤,其将存储在插入页存储部的第一类型的插入页和第二类型的插入页中的其中一个以面朝下的状态传送到薄片堆叠盘;以及第二传送步骤,其将存储在插入页存储部的第一类型的插入页和第二类型的插入页中的另外一个以面朝上的状态传送到薄片堆叠盘。
全文摘要
一种具薄片插入功能的薄片处理装置、其控制方法和成像装置。该薄片处理装置能提高可操作性,同时抑制装置尺寸的增加。在封面插入模式中,用于封面的插入页插入到已形成了图像的薄片束中,在封底插入模式中,用于封底的插入页插入到薄片束中。用于封面的插入页和用于封底的插入页以相同朝向置于人工供纸盘(105)上。存储于人工供纸盘(105)的用于封面的插入页以面朝下状态和面朝上状态其中之一传送到自动整理装置(500)。存储于人工供纸盘(105)的用于封底的插入页以面朝下状态和面朝上状态中的另一个传送到自动整理装置(500)。从人工供纸盘(105)传送来的用于封面的插入页、用于封底的插入页和已形成了图像的薄片堆叠在自动整理装置(500)上。
文档编号G03G21/00GK1673897SQ20051005674
公开日2005年9月28日 申请日期2005年3月24日 优先权日2004年3月24日
发明者深津康男, 三宅范书, 藤井隆行, 森山刚, 花田隆子, 木村邦恭, 三宅聪行 申请人:佳能株式会社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