液晶显示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707643阅读:92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液晶显示装置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液晶显示装置,尤其涉及在将液晶显示面板固定于收存导光板、光学片组等的背光源时有效的技术。
背景技术
具有彩色显示、子像素数为240×320×3左右的小型液晶显示面板的TFT(Thin Film Transistor)方式的液晶显示模块被广泛应用于移动电话等便携设备的显示部。
一般地,液晶显示模块具有液晶显示面板和将光照射至液晶显示面板的背光源,但在作为移动电话等便携设备的显示部使用的液晶显示模块中,背光源包括树脂模制件框架(以下称为模制件)、配置在模制件内部的光学片组和导光板、配置在导光板下侧的反射片、以及配置在导光板侧面的光源(例如白色发光二极管)。
图8A~图8B是用于说明现有的用于移动电话的液晶显示模块的图,图8A是从上侧(液晶显示面板侧、前面侧、观察者侧)观察的图,图8B是从侧面观察的图。
液晶显示面板,包括夹持液晶层的相对的一对玻璃基板(5,6)、紧贴该一对玻璃基板(5,6)的上侧偏光板7、以及下侧偏光板(未图示),在玻璃基板6上安装有半导体芯片12。该液晶显示面板安装在模制件1内。
在图8A~图8B所示的液晶显示模块中,为了谋求小型化、薄型化,将挠性布线基板(以下称为FPC)11折弯,绕至背光源的背面侧固定。另外,在FPC11上安装有电阻、电容等电子元件和成为光源的白色发光二极管。在图8A~图8B中,40是液晶显示面板和模制件1之间的间隔(间隙)。

发明内容
在图8A~图8B所示的液晶显示模块中,液晶显示面板由双面胶带10固定在框状树脂模制件1上。图9A~图9B表示双面胶带10的设置位置。
但是,双面胶带的固定方法存在以下问题,即需要具有一定程度的有效接合面积,需要框状树脂模制件1的接合面比较平坦,或者,维护性(再生性)恶化。
另外,在将连接在液晶显示面板端子部上的FPC11折弯,绕至背光源背面的结构中,使用双面胶带31抑制由FPC11的弯曲反弹力(以下称为反弹力)引起的FPC浮起或鼓起。
为了抑制该FPC的浮起或鼓起,从考虑借助于双面胶带31的固定位置的方面来看,需要增加胶带面积,即使这样固定力也不足时,需要将金属板等覆盖在FPC11上,这成为妨碍液晶显示模块的小型化、薄型化的主要原因。
本发明是为解决上述现有技术问题而完成的,本发明的优点在于,提供一种能够在液晶显示装置中容易地实现小型化、薄型化的技术。
本发明的上述和其他的优点以及新的特征,将通过本说明书的记载和附图得以明确。
简单说明在本申请公开的发明中具有代表性的内容的概要如下。
(1)一种液晶显示装置,包括液晶显示面板;背光源,配置在上述液晶显示面板的背面侧;挠性布线基板,其一端连接在上述液晶显示面板的端子部上,其中上述背光源具有框状模制件,上述液晶显示装置具有至少1个固定部件,在上述液晶显示面板的显示区域外的区域,将上述液晶显示面板固定在上述框状模制件上,上述固定部件为环状,在上述固定部件的上述环的内部配置有上述液晶显示面板和上述框状模制件。
(2)在(1)中,上述挠性布线基板,在上述框状模制件的范围外被弯曲,其一部分配置在上述框状模制件的背面侧,在上述固定部件的上述环的上述内部配置有上述挠性布线基板,上述固定部件,将上述挠性布线基板中的上述被折弯而配置在上述框状模制件的上述背面侧的部分固定于上述框状模制件的上述背面侧。
(3)在(1)或(2)中,上述固定部件被设置在上述液晶显示面板的显示区域外的至少2个区域。
(4)在(1)至(3)的任意一个中,在上述框状模制件的一个长边侧的侧壁具有切口片,上述固定部件配置成通过上述切口片之上,利用上述固定部件的紧固力,使上述切口片弯曲,将上述液晶显示面板定位在于上述框状模制件的另一长边侧的侧壁上。
(5)在(1)至(3)的任意一个中,在上述框状模制件的一个短边侧的侧壁具有切口片,上述固定部件配置成通过上述切口片之上,利用上述固定部件的紧固力,使上述切口片弯曲,将上述液晶显示面板定位在上述框状模制件另一短边侧的侧壁上。
(6)在(1)至(3)的任意一个中,上述框状模制件的一个长边侧的侧壁和上述框状模制件的一个短边侧的侧壁具有切口片,上述固定部件具有长边侧的固定部件和短边侧的固定部件,上述长边侧的固定部件配置成通过在上述框状模制件的上述一个长边侧的上述侧壁所形成的上述切口片之上,上述短边侧的固定部件配置成通过在上述框状模制件的上述一个短边侧的上述侧壁所形成的上述切口片之上,利用上述长边侧及上述短边侧的上述固定部件的紧固力,使形成在上述框状模制件的上述侧壁的上述切口片弯曲,将上述液晶显示面板定位在上述框状模制件的角部上。
(7)在(6)中,上述长边侧的固定部件被设置为至少2处,所述至少2处包含上述液晶显示面板的上述显示区域外的区域中,比上述显示区域更靠上侧的区域和比上述显示区域更靠下侧的区域。
(8)在(1)至(3)的任意一个中,上述液晶显示面板在观察者侧的表面具有导电膜,上述固定部件具有导电性,上述固定部件接触上述液晶显示面板的上述导电膜。
(9)在(8)中,上述固定部件接触上述挠性布线基板的预定端子。
(10)在(1)至(3)的任意一个中,上述液晶显示面板具有半导体芯片,上述固定部件具有遮光性,上述固定部件覆盖上述半导体芯片地配置。
(11)在(1)至(10)的任意一个中,上述固定部件是环状的弹性体。
(12)在(1)至(10)的任意一个中,特征在于上述固定部件是带状的紧固部件。
(13)在(1)至(12)的任意一个中,特征在于上述框状模制件具有用于确定上述固定部件位置的凹部。
(14)在(13)中,用于确定上述固定部件的位置的上述凹部形成在上述框状模制件的侧面。
(15)根据(13)所述,用于决定上述固定部件的位置的上述凹部形成在上述框状模制件的背面。
此外,(1)至(15)所示的结构只是一个例子,本发明并不限于此。
下面简单说明由本申请公开的发明中具有代表性的内容所得到的效果。
按照本发明的液晶显示装置,能够容易地实现小型化、薄型化。


图1A~图1B是表示本发明的实施例1的液晶显示模块的图。
图2A~图2B是用于说明应用本发明的用于移动电话的液晶显示模块的图。
图3A~图3B是用于说明图2A~图2B所示的模制件的形状的一个例子的图。
图4A~图4B是表示本发明的实施例1的液晶显示模块的变形例的图。
图5A~图5B是用于说明本发明的实施例2的液晶显示模块的图。
图5C~图5D是用于说明本发明的实施例2的模制件的变形例的图。
图6A~图6B是表示本发明的实施例3的液晶显示模块的图。
图7A~图7B是表示本发明的实施例4的液晶显示模块的图。
图8A~图8B是用于说明现有的移动电话用液晶显示模块的图。
图9A~图9B是表示在图8A~图8B所示的液晶显示模块中,用于将液晶显示面板固定于框状树脂模制件1的双面胶带的设置位置的图。
图10是用于说明现有的液晶显示模块的抵接组装工序的图。
图11A~图11B是用于说明现有液晶显示模块的静电去除方法的图。
具体实施例方式
下面,参照附图详细说明本发明的实施例。
在用于说明实施例的全部附图中,具有相同功能的单元标以相同的标号,省略对其的反复说明。
本发明的实施例的液晶显示模块是具有彩色显示、子像素数为240×320×3左右的小型液晶板的TFT方式的液晶显示模块,被用作移动电话等便携设备的显示部。
图2A~图2B是用于说明应用本发明的移动电话用的液晶显示模块的图,图2A是表示相当于后述的图1A的A-A’剖面线部分的剖面结构的剖面图,图2B是表示相当于后述的图1A的B-B’剖面线部分的剖面结构的剖面图。
在图2A~图2B所示的液晶显示模块中,背光源具有由下扩散片、2片透镜片及上扩散片组成的光学片组2;导光板3;配置在导光板3的下侧的反射片4;配置在导光板3的侧面的白色发光二极管15。本实施例的背光源中的光学片组2、导光板3、反射片4、以及白色发光二极管15,按图2A~图2B所示的顺序配置在模制件1内。光学片组2的结构并不限于此。
液晶显示面板构成如下使设置有像素电极、薄膜晶体管等的玻璃基板(也称为TFT基板、有源矩阵基板)6和形成滤色片等的玻璃基板(也称为对置基板)5隔开预定的间隙地重合,利用在该两基板间的周边部附近呈框状地设置的密封材料使两基板贴合,并且从设置在密封材料的一部分的液晶封入口,向两基板间的密封材料的内侧封入液晶并进行封装,进而在两基板的外侧粘贴偏光板(7,8)。
这样,成为在一对基板间夹持液晶的结构。此外,基板材质只要是绝缘性基板即可,不限于玻璃,也可以为塑料等。另外,滤色片也可以不设置在对置基板侧而是设置在TFT基板侧。单色情况下不需要滤色片。只要是场序方式的液晶显示装置,就可以不设置滤色片,而使用3色光源替代白色发光二极管。
如果为TN方式或VA方式的液晶显示面板,对置电极设置在对置基板侧。在ISP方式的情况下,对置电极设置在TFT基板侧。
另外,在本发明中,与液晶面板的内部结构无关系的情况下,省略液晶面板的内部结构的详细说明。并且,本发明可以适用于任何结构的液晶面板。
图3A~图3B是用于说明图2A~图2B所示的模制件的形状的一个例子的图,图3A是从上侧(液晶显示面板侧、前侧、观察者侧)观察的图,图3B是从下侧观察的图。
图3A~图3B所示的模制件1是底面被去除,中央部具有开口部的结构,即,剖面形状为大致四边形形状的框状体(或筒状体)。因此,使用双面胶带9将反射片4粘贴在框状模制件1的背面侧。
液晶显示面板的下侧的玻璃基板6的边缘部支撑固定在模制件1的台阶部50b。
光学片组2被支撑在模制件的台阶部51之上。导光板3配置在光学片组2的下侧。
在该导光板3的下侧配置反射片4,使其覆盖模制件1的开口部。
下侧的偏光板8的端部位于台阶部51内。即,在平面观察的情况下,下侧的偏光板8的端部与台阶部51重叠。即,下侧偏光板8与台阶部50a、50b不重叠。由此,能降低下侧偏光板8的厚度影响,实现薄型化。
在模制件的短边侧中配置有白色发光二极管15的一侧,与台阶部50b同样地形成有台阶部50a。该台阶部50a以其比台阶部50b宽度宽的方式形成,在该台阶部50a的里侧凹部16收存有白色发光二极管15。
导光板3配置为比台阶部51更靠内侧。这样,通过缩小导光板3的面积,就能提高每单位面积的亮度。
在图2A~图2B中,在台阶部50a、50b设置有双面胶带10,但在适用本发明的情况下,也可以不设置双面胶带10。或者,在适用本发明的情况下,也可以设置双面胶带10,但此时能缩小设置双面胶带10的面积。或者,由于能够使用粘接力弱的双面胶带10,因此能使用薄的双面胶带10。
在将FPC11绕至(折弯)背光源的背面固定侧时,能够将安装在FPC上的电子部件中的至少一部分收存在模制件1中。
即,如图3B所示,在模制件1中,形成了在下侧(背面侧)开放的凹部(61,62),可以在该凹部(61,62)内收存安装在FPC11上的电子部件中的至少一部分。
图1A~图1B是表示本发明的实施例1的液晶显示模块的图,图1A是从上侧(液晶显示面板侧、前面侧、观察者侧)观察的图,图1B是从侧面观察的图。
在本实施例的液晶显示模块中,如图1A~图1B所示,使用固定部件35,在液晶显示面板的显示区域之外的位置从外侧包围液晶显示面板和背光源这二者地进行固定。这里,固定部件35由橡皮带等环状弹性体或带状的紧固部件构成。
在本实施例中,折弯FPC11绕至背光源的背面,固定在模制件1的背面侧。在图1中,FPC11的被折弯的部分由双面胶带(图9B的31)固定在模制件1的背面侧,但也可以如图4A所示,FPC11的被折弯的部分由固定部件35固定。
这样,在本实施例中,使用固定部件35代替双面胶带10,从外侧包围液晶显示面板和背光源这二者地进行固定,因此不需要确保现有的用双面胶带10固定时所需的有效接合面积,不需要在现有的用双面胶带10固定时树脂模制件1的接合面所需的平坦度,能提高维护性(再生性)。
用于液晶显示面板的玻璃,依照液晶显示模块总厚度的薄型化要求,开始从作为当前主流的0.5mm厚的玻璃转为0.4mm或0.3mm厚的玻璃。由于玻璃强度与玻璃厚度的平方成比例地减小,因此,特别难以维护用双面胶10粘贴的液晶显示面板(从背光源剥离),但在本实施例中,即使在这种情况下也能提高维护性(再生性)。
在将连接于液晶显示面板的端子部的FPC11绕至背光源背面的结构中,产生由FPC11的弯曲反弹力(以下称为反弹力)引起的FPC鼓起、浮起。
以往,在这种情况下使用双面胶带31抑制该FPC11的鼓起、浮起的部分,但使用本实施例的固定部件35代替双面胶带31,能够从外侧抑制该FPC11的鼓起、浮起的部分。在这种情况下,也可以不使用双面胶带31,或者也可以将这二者并用。
在使用双面胶带31时,无法适用于反弹力非常强的情况或恒负荷的残留应力不断增加的位置,但本实施例的固定部件35能适用于恒负荷的残留应力不断增加的位置。
另外,为了压制该FPC的浮起、鼓起的部分,也不需要金属板等,因此,能够减轻液晶显示模块的整体重量。
为抑制液晶显示面板的显示图像位置的离差(即,在模制件内组装液晶显示面板时的离差),如图10所示,将液晶显示面板的玻璃基板(5,6)抵接在框状模制件1的角部来进行组装。
但是,该抵接组装工序由于是用手工进行的作业,因此存在如下问题,即组装精度低;通过液晶显示模块的薄型化,玻璃基板(5,6)周围的树脂模制件1的侧壁高度降低;由于玻璃基板(5,6)的玻璃厚度变薄,难以进行角部的抵接组装;在抵接组装工序中,手指容易触到玻璃基板(5,6)的角部(特别是,图10中A所示的左上抵接时,玻璃基板的右下角部分),随着玻璃基板(5,6)的薄型化,存在作业安全方面的隐患。
图5A~图5B是说明本发明的实施例2的液晶显示模块的图,图5A是从上侧(液晶显示面板侧、前面侧、观察者侧)观察的图,图5B是从侧面观察的图。
在本实施例中,也使用固定部件35,从外侧包围液晶显示面板和背光源这二者地进行固定。
但是,如图5C所示,在本实施例中,在框状模制件1的侧壁1a形成切口片36。该切口片36如图5A所示,在模制件1的长边侧设置2个,在框状模制件1的短边侧设置1个。
固定部件35设置在通过这些切口片36的位置上。因此,在本实施例中,利用固定部件35的固定力,上述切口片36弯曲,液晶显示面板移动,被抵接到框状模制件1的角部(图5A中箭头F所示的左上的角部),从而自动执行上述的抵接组装工序。
在仅于模制件1的一个长边侧形成切口片36的情况下,液晶显示面板定位在模制件1的另一长边侧,同样地,在仅于模制件1的一个短边侧形成切口片36的情况下,液晶显示面板定位在模制件1的另一短边侧。
这样,在本实施例中,通过用固定部件35进行固定,能将液晶显示面板对齐至角部,因此能提高对位精度,另外,框状模制件1的侧壁的高度变低,也能够不需要压合来进行对位,进而即使液晶显示面板变薄也能进行应用。
另外,在本实施例中,如图5A所示,在框状模制件1的侧壁1a形成有用于对固定部件35进行定位的凹部37。该凹部37如图5D所示,能形成在框状模制件1的侧壁的侧面或里面(背面)。
在上侧偏光板7上粘贴有保护膜,在实际使用产品时,需要剥掉该保护薄膜。但是,当剥掉该保护膜时会发生静电,该静电使玻璃基板5带电,由此在液晶显示面板上发生异常显示。
因此,如图11A~图11B所示,以除去该静电为目的,在构成液晶显示面板的玻璃基板5上形成透明导电膜(例如ITO(Indium-Tin-Oxide)),利用导电性树脂39,将该透明导电膜电连接在玻璃基板6上的预定端子上。
但是,在该图11A~图11B所示的液晶显示模块中,由于需要追加工序、专用装置/材料,另外,需要涂敷区域,因此,出现以下问题,即需要增大液晶显示面板的尺寸,或考虑到涂敷区域的厚度和涂敷材料的面积,需要在顾客的装置上确保较多的间隙。
图6A~图6B是表示本发明的实施例3的液晶显示模块的图,图6A是从上侧(液晶显示面板侧、前面侧、观察者侧)观察的图,图6是从侧面观察的图。
在本实施例中,也使用固定部件35,从外侧包围液晶显示面板和背光源这二者地进行固定。
但是,在本实施例中,使用导电性材料作为该固定部件35。使该固定部件35接触构成液晶显示面板的玻璃基板5上的未图示的透明导电膜,并如图6A所示,也使之与FPC11的未图示的预定端子接触。
由此,能够使剥离粘贴在偏光板7上的保护膜时产生的静电通过附加了导电性的固定部件35和FPC11的预定端子来进行放电,从而能防止在液晶显示面板上发生的异常显示。
并且,在本实施例中,不需要特别的追加工序、专用装置,另外,以现有的液晶显示面板尺寸就能够实现,进而,对于导电区域,顾客的装置不需要确保特别的间隙。
若将本实施例适用于如ISP方式的液晶显示面板那样的在玻璃基板5的液晶侧的面上无对置电极的结构时,效果特别好。但是,不限于此,也可以适用于玻璃基板5的液晶侧的面上有对置电极的情况。
已知半导体芯片由于入射光的影响会产生误动作。因此,有时要求在半导体芯片12的表面进行遮光,在这种情况下,在半导体芯片12上粘贴有遮光胶带。
但是在该方法中,半导体芯片12的表面,为提高耐湿而涂敷的树脂材料发生突起等,而出现表面不平坦,有效面积少,因此,胶带类的粘接非常差。另外,在非粘贴部为硅系材料的情况下,出现不剥离胶带类地进行粘贴变得困难这样的问题。
图7A~图7B是表示本发明的实施例4的液晶显示模块的图,图7A是从上侧(液晶显示面板侧、前面侧、观察者侧)观察的图,图7B是从侧面观察的图。
在本实施例中也是使用固定部件35,从外侧包围液晶显示面板和背光源这二者地进行固定。
但是,在本实施例中,使用遮光性材料作为该固定部件。该遮光性固定部件35覆盖半导体芯片12表面。由此,可以对半导体芯片12的表面进行遮光。
在本实施例中,半导体芯片12不平坦也能进行遮光,另外,能与半导体芯片12的遮光部分的表面材料无关地进行遮光。
如上所述,根据本实施例,能容易地实现液晶显示模块的小型化、薄型化。
至此所述的各实施例,只要不发生矛盾,就可以组合起来应用。
另外,本发明不限于液晶显示装置,也能适用于有机EI显示装置等其他形式的显示装置。在为有机EI显示装置等自发光式的显示装置的情况下,不需要导光板和白色发光二极管等。
在实施例中,作为框状模制件1,说明了将本发明适用于没有底面的情况,但不限于此,也能适用于有底面的情况。在这种情况下由于增厚了底面部分的量,因此最好是使用没有底面的模制件。
作为固定部件35,也可以做成为使用胶带,至少缠绕卷1圈以上的结构。
以上,基于上述实施例对本发明人完成的发明进行了具体说明,但本发明不限于上述实施例,当然,在不脱离本发明的主旨的范围内可以进行各种变更。
权利要求
1.一种液晶显示装置,包括液晶显示面板;背光源,配置在上述液晶显示面板的背面侧;以及挠性布线基板,其一端连接在上述液晶显示面板的端子部,该液晶显示装置的特征在于上述背光源具有框状模制件,上述液晶显示装置具有至少1个固定部件,该固定部件在上述液晶显示面板的显示区域之外的区域,将上述液晶显示面板固定在上述框状模制件上,上述固定部件为环状,在上述固定部件的上述环的内部配置有上述液晶显示面板和上述框状模制件。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液晶显示装置,其特征在于上述挠性布线基板,在上述框状模制件的框外被折弯,其一部分配置在上述框状模制件的背面侧,在上述固定部件的上述环的上述内部配置有上述挠性布线基板,上述固定部件,将上述挠性布线基板中的上述被折弯而配置在上述框状模制件的上述背面侧的部分固定于上述框状模制件的上述背面侧。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液晶显示装置,其特征在于上述固定部件被设置在上述液晶显示面板的显示区域之外的至少2个区域。
4.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液晶显示装置,其特征在于在上述框状模制件的一个长边侧的侧壁具有切口片,上述固定部件配置成通过上述切口片之上,利用上述固定部件的固定力,使上述切口片弯曲,将上述液晶显示面板定位在上述框状模制件的另一长边侧的侧壁上。
5.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液晶显示装置,其特征在于在上述框状模制件的一个短边侧的侧壁具有切口片,上述固定部件配置成通过上述切口片之上,利用上述固定部件的固定力,使上述切口片弯曲,将上述液晶显示面板定位在上述框状模制件的另一短边侧的侧壁上。
6.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液晶显示装置,其特征于在于在上述框状模制件的一个长边侧的侧壁和上述框状模制件的一个短边侧的侧壁具有切口片,上述固定部件具有长边侧的固定部件和短边侧的固定部件,上述长边侧的固定部件配置成通过在上述框状模制件的上述一个长边侧的上述侧壁所形成的上述切口片之上,上述短边侧的固定部件配置成通过在上述框状模制件的上述一个短边侧的上述侧壁所形成的上述切口片之上,利用上述长边侧和上述短边侧的上述固定部件的固定力,使形成在上述框状模制件的上述侧壁的上述切口片弯曲,将上述液晶显示面板定位在上述框状模制件的角部上。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液晶显示装置,其特征在于上述长边侧的固定部件被设置为至少2处,所述至少2处包含上述液晶显示面板的上述显示区域外的区域中,比上述显示区域更靠上侧的区域和比上述显示区域更靠下侧的区域。
8.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液晶显示装置,其特征在于上述液晶显示面板在观察者侧的表面具有导电膜,上述固定部件具有导电性,上述固定部件接触上述液晶显示面板的上述导电膜。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液晶显示装置,其特征在于上述固定部件接触上述挠性布线基板的预定端子。
10.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液晶显示装置,其特征在于上述液晶显示面板具有半导体芯片,上述固定部件具有遮光性,上述固定部件覆盖上述半导体芯片地配置。
11.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液晶显示装置,其特征在于上述固定部件为环状的弹性体。
12.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液晶显示装置,其特征在于上述固定部件为带状的紧固部件。
1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液晶显示装置,其特征在于上述框状模制件,具有用于确定上述固定部件位置的凹部。
14.根据权利要求13所述的液晶显示装置,其特征在于用于确定上述固定部件的位置的上述凹部,形成在上述框状模制件的侧面。
15.根据权利要求13所述的液晶显示装置,其特征在于用于确定上述固定部件的位置的上述凹部,形成在上述框状模制件的背面。
全文摘要
本发明提供一种能容易地实现小型化、薄型化的液晶显示装置。该液晶显示包括液晶显示面板、配置在上述液晶显示面板背面侧的背光源和一端连接在上述液晶显示面板的端子部的挠性布线基板,上述背光源具有框状模制件,上述液晶显示装置具有至少一个固定部件,该固定部件在上述液晶显示面板的显示区域外的区域,将上述液晶显示面板固定在上述框状模制件上,上述固定部件为环状,在上述固定部件的上述环的内部配置有上述液晶显示面板和上述框状模制件。
文档编号G02F1/1333GK1955802SQ20061014270
公开日2007年5月2日 申请日期2006年10月26日 优先权日2005年10月27日
发明者大平荣治 申请人:株式会社日立显示器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