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板显示装置和利用该平板显示装置的便携式显示设备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731520阅读:96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平板显示装置和利用该平板显示装置的便携式显示设备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双面式(dualtype)平板显示装置,更具体地讲,本发明 涉及一种双面式平板显示装置和利用该平板显示装置的便携式显示设备,该 双面式平板显示装置包括集成的柔性印刷电路板和光源装置,其中,集成的 柔性印刷电路板向平板显示面板传送电信号,光源装置作为背光单元安装在 平板显示装置中。
背景技术
在当代术语中,双面式平板显示装置是指包括以相反的方向来显示图像 的两块显示面板的平板显示装置。通常两块显示面板由主显示面板和次显示 面^^构造而成。例如,主显示面^1由液晶显示装置构造而成,次显示面 f反由 液晶显示装置或有机电致发光显示装置构造而成。双面式平板显示装置包括印刷电路板,用于驱动主显示面板;第一柔 性印刷电路板,用于从印刷电路板向主显示面板传送信号以驱动主显示面板; 第二柔性印刷电路板,用于从印刷电路板向次显示面板传送信号以驱动次显 示面板。柔性印刷电路板(FPCB)为一类具有柔性的印刷电路板。柔性印刷电路 板具有以图案形式形成在绝缘树脂材料的基膜上的导电薄膜层(例如铜),并 具有形成在导电薄膜层上的保护膜。图1是柔性印刷电路板的剖视图。该柔 性印刷电路板被已公开的第10-2005-0064550号韩国专利所公开。根据该公 开,该柔性印刷电路板形成为具有导线层(conductive wiring layer) 12和覆 盖导线层12的保护膜30。为了连接到外部装置的端子,使导线层12的一部 分不被保护膜30覆盖而被暴露(图1中的部分a)。在基膜11上形成具有电 路图案的导线层12。
除了上述第一柔性印刷电路板和第二柔性印刷电路板之外,双面式平板 显示装置还具有附加的柔性印刷电路板。该附加的柔性印刷电路板有必要将 印刷电路板与光源装置连接,以向光源装置提供必要的电能。然而数目增加 的柔性印刷电路板却使得便携式显示设备的结构复杂了 。发明内容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双面式平板显示装置和利用该平板显示装置的 便携式显示设备。本发明的另一目的是提供一种柔性印刷电路板,该柔性印 刷电路板被集成以同时向光源装置和主显示面板传送电信号。根据本发明的一方面,提供了一种平板显示装置,该平板显示装置包括 主显示面板;次显示面板;印刷电路板,设置在主显示面板与次显示面板之 间;背光单元,设置在印刷电路板与主显示面板之间;第一柔性印刷电路板, 连接到主显示面板、背光单元和印刷电路板;第二柔性印刷电^各板,将次显 示面板连接到印刷电路板。印刷电路板包括主端部和次端部。第一柔性印刷电路板包括第一基底部分、第二基底部分、第三基底部分 和连接基底部分。第一基底部分连接到主显示面板。第二基底部分设置在主 显示面板与背光单元之间,并连接到第一基底部分。第二基底部分包括至少 一个光源装置,以将光传输到背光单元中。背光单元将由光源装置产生的光 传输到主显示面板中。第三基底部分设置在背光单元与印刷电路板之间,并 连接到印刷电路板的主端部。连接基底部分将第二基底部分连接到第三基底 部分。本发明的双面式平板显示装置具有通过柔性印刷电路板同时对主显示面 板和光源装置施加电信号的优势。因此,不需要用于向光源装置供电的附加 的柔性印刷电路板。根据本发明的另一方面,提供了一种柔性印刷电路板,该柔性印刷电路 板包括第一基底部分,包括在第一基底部分的上表面上形成的暴露的导线 层;第二基底部分,第二基底部分的宽边连接到第一基底部分的宽边,第二 基底部分包括光源装置以产生光,光源装置形成在第二基底部分的上表面上; 第三基底部分,包括在第三基底部分的上表面上形成的暴露的导线层;连接 基底部分,连接基底部分的长边的一端连接到第二基底部分的长边,连接基 底部分的长边的另一端连接到第三基底部分的长边。其中,第三基底部分的
导线层包括次线,次线用于向第二基底部分的光源装置供电;第一基底部分连接到主显示面板;第一基底部分的长度小于连接基底部分的长度;第一基 底部分的宽度大于连接基底部分的宽度;第一基底部分的厚度小于第二基底 部分的厚度。本发明的柔性印刷电路板防止了光源装置的错位,其中,在印刷电路板 和柔性印刷电路板的焊接处理过程中产生的热会导致光源装置的上述错位。此外,本发明的柔性印刷电路板具有如下的优势由于在第一柔性印刷 电路板的第三基底部分上没有安装其它驱动元件,所以可将第三基底部分制 作得长度相对短。因此,端部的形成相对简单,不必要将第三基底部分在印 刷电路板的整个表面上延伸。


参照结合附图进行考虑的下面的详细的描述,对本发明的更完整的理解 和许多随附的优势变得更好理解,从而将易于明白,在附图中,相同的符号 表示相同或相似的组件,其中图1是示出了柔性印刷电路板的剖视图;图2A是示出如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构造的柔性印刷电路板的透视图; 图2B是在图2A中示出的柔性印刷电路板的底部透视图; 图2C是示出如本发明另 一实施例构造的柔性印刷电路板的透视图; 图3是示出了根据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的原理构造的双面式平板显示装 置的分解透^L图;图4是示出了根据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的原理构造的双面式平板显示装 置的剖一见图;图5A至图5E是示出了在双面式平板显示装置上装配本发明的一个实施 例的柔性印刷电路板的装配过程的透视图;图6是示出了安装有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的双面式平板显示装置的手机 的透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在下文中,将参照附图以更详细的方式来描述本发明的优选实施例。 图2A是示出了如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构造的应用于双面式平板显示装 置的柔性印刷电路板的透视图,图2B是在图2A中示出的柔性印刷电路板的 底部透一见图。参照图2A和图2B,第一柔性印刷电路板100包括第一基底部 分110、第二基底部分120、连接基底部分130和第三基底部分140。第一基底部分110包括至少一个可连接到外部装置的端子111。通过暴 露封入第一柔性印刷电路板100的第一基底部分110中的导线层来形成端子 111。第一基底部分110以如下的方式连接到第二基底部分120的一部分第 一基底部分110的导线层连接到第二基底部分120的导线层。在本发明中, 第一基底部分IIO是第一柔性印刷电路板100的颇为弯曲的部分,因此,优 选地,第一基底部分IIO具有单个导线层。在这种情况下,第一基底部分IIO 的厚度小于第二基底部分120和第三基底部分140的厚度。在这里,定义了与基底部分相关的术语。参照图2A,将基底部分的宽边 和长边定义如下。将第一基底部分110中第一基底部分110沿着其连接到第 二基底部分120的边定义为第一基底部分110的宽边。因此,如图2A中所示, 第一基底部分110具有两个宽边,且第一基底部分110的一个宽边连接到第 二基底部分120。将第一基底部分110的宽边的尺寸定义为第一基底部分110 的宽度。因此,将第一基底部分110的长边定义为与第一基底部分110的宽 边基本垂直的边,将第一基底部分110的长边的尺寸定义为第一基底部分110 的长度。如果第一基底部分110具有不同于矩形的形状,则将第一基底部分 110的宽度和长度分别定义为第一基底部分110的宽边和长边的平均尺寸。由 于第一基底部分110的宽边和长边形成表面或平面,所以第一基底部分110 具有上表面和下表面。将第一基底部分110的厚度定义为第一基底部分110 的上表面与下表面之间的距离。将相同的定义应用于第二基底部分、第三基 底部分和连接基底部分来定义宽度、长度和厚度。如图2A中所示,第二基底部分120的宽边的一部分连接到第一基底部 分110的宽边,第二基底部分120的长边的一部分连接到连接基底部分130 的长边的一部分。将连接基底部分130的宽边定义为与第二基底部分120的 宽边基本平行的边,因此,将连接基底部分130的长边定义为与连接基底部 分130的宽边基本垂直的边。将连接基底部分130的宽边的尺寸定义为连接 基底部分130的宽度,将连接基底部分130的长边的尺寸定义为连接基底部 分130的长度。如图2A和图2B中所示,第一基底部分110连"^妄到第二基底部分120的
宽边的大约中部,连接基底部分130连接到第二基底部分120的长边。第一 基底部分110和连接基底部分130沿着相同的方向(长度方向)从第二基底 部分120伸展。第一基底部分110的宽度Wl大于连接基底部分130的宽度 W2,第一基底部分110的长度L1小于连接基底部分130的长度L2。被施加电信号的驱动组件安装在第二基底部分120上。驱动组件包括光 源装置310和升压电路(boosting circuit) 370, 但是并不限制可安装在第二 基底部分120上的驱动组件的类型。在这个实施例中,光源装置310优选地 为发光二极管。连接基底部分130将第二基底部分120连接到第三基底部分140。由于 连接基底部分130为将^皮弯曲的部分,所以优选地,连接基底部分130具有 单个导线层结构。在这种情况下,连接基底部分130的厚度小于第二基底部 分120和第三基底部分140的厚度。第一柔性印刷电路板100可具有一个或多个连接基底部分。图2C示出 了另一实施例,在该实施例中提供了两个连接基底部分130a和130b。在第二 基底部分120的一端形成第一连接基底部分130a,在第二基底部分120的另 一端形成第二连接基底部分130b。此时,第二基底部分120的导线层被一分 为二,以分别连接到第一连接基底部分130a和第二连接基底部分130b。第三基底部分140包括至少一个端子141,在端子141处第三基底部分 140的导线层被暴露。第三基底部分140的导线层通过连接基底部分130的 导线层连接到第二基底部分120的导线层。在端子141中形成通孔142。在 本发明中,通过第一柔性印刷电路板100来提供驱动光源装置310所必要的 电。因此,第三基底部分140的导线层可包括用于向光源装置310供电的次 线(sub-wiring )。次线通过连接基底部分130和第二基底部分120连接到光 源装置310。参照图3,将描述双面式平板显示装置的一个实施例,在该双面式平板 显示装置中应用了前述柔性印刷电路板。图3是示出了如本发明实施例构造 的双面式平板显示装置的分解透视图。双面式平板显示装置包括主显示模 块M;次显示模块S;印刷电路板500,用于驱动主显示模块M和次显示模 块S;第一柔性印刷电路板100;第二柔性印刷电路才反700。印刷电路板500 设置在主显示模块M与次显示模块S之间。主显示模块M包括主显示面板200、背光单元300、边框(bezel) 400
以及所有安装在边框400与主显示面板200之间的部分和组件。背光单元300 设置在主显示面才反200与边框400之间。主显示模块M的主显示面板200可为液晶显示器。液晶显示器需要背光 单元300。液晶显示器包括第一基底210、第二基底220以及在第一基底210 与第二基底220之间注入的液晶(未示出)。第一基底210和第二基底220以如下的方式布置第一基底210和第二 基底220的内表面相互面对。在第一基底210的内表面上形成由氧化铟锡 (ITO)制成的共电极。在第二基底220的内表面上以二维阵列的形式形成多 个薄膜晶体管(TFT)。在第二基底220的内表面上形成多个像素电极,且每 个像素电极连接到一个薄膜晶体管。在第二基底220的内表面的一部分上安 装集成电路230,并由集成电路230提供驱动主显示面板200的数据信号和 扫描信号。第二基底220还包括焊盘部分240,焊盘部分240接收来自诸如 柔性印刷电路板的外部电路的电信号。在第一基底210和第二基底220的外 表面上还设置有偏光板(未示出)。当在共电极与像素电极之间施加电压时,在共电极与像素电极之间形成 电场,容纳在第一基底210与第二基底220之间的液晶分子的取向响应形成 在共电极与像素电极之间的电场而变化。液晶分子取向的变化导致穿过液晶 的光透射的变化。为了向主显示面板200提供光,背光单元300将光传输到主显示面板200 中。背光单元300包括反射片320、模框(mold frame) 330、导光板340、光 学片350和环框(rim frame ) 360。背光单元300 ^^妄收来自光源装置310的光, 其中,光源装置310安装在第一柔性印刷电路板100的第二基底部分120上。 光源装置310响应传送到第一柔性印刷电路板100的第二基底部分120的驱 动信号而产生预定亮度的光。导光板340通过导光板的上表面向主显示面板200传输由光源装置310 产生的光。如图3中所示,光源装置310置于导光板340的侧面。因此,导 光板340将从导光板340的侧面提供的光向上提供到主显示面板200。在这 里,导光板340的上表面或下表面为与主显示面板200的表面基本平行的表 面,导光板340的侧面是不为导光板340的上表面或下表面的表面。件泄漏的光反射回导光板340中。因此,反射片320防止光的浪费,提高光的效率。光学片350提高由导光板340提供的光的亮度,并将光提供到主显 示面板200中。模框330包围导光板340的侧面,并包括放置光源装置310 的安装槽320a,其中,光源装置310安装在第二基底部分120上。边框400 从底部支撑主显示面板200和背光单元300,且一^:以金属来制造边框400。次显示模块S包括次显示面板600,次显示面板600沿着与主显示面板 200的方向相反的方向来显示图像。次显示面板600可为液晶显示面板或者 为包括有机电致发光元件的有机电致发光显示面板。有机电致发光显示面板是利用有机薄膜层的电致发光现象的原理的显示 面板。当对有机薄膜层施加电场时,有机薄膜层的电致发光元件发光。有机 电致发光显示面板包括第一基底,包括有机薄膜;第二基底,防止有机薄示面板。对于有源驱动方法来说,在有机电致发光显示面板中可包括诸如薄 膜晶体管的有源驱动元件。将省略有机电致发光显示面^1的更详细的描述。印刷电路板500响应由外部装置或用户提供的控制信号,通过第一柔性 印刷电路板100对主显示面+反200、次显示面^反600和背光单元300施加信 号。印刷电路板500包括主端部510,将连接到第一柔性印刷电路板100 的第三基底部分140的端子141 (在图2B中示出);印刷电路板500的次端 部(未示出),将连接到第二柔性印刷电路板700的端部710。第二柔性印刷 电路板700的次端部720连接到次显示面板600。印刷电路板500可具有在 其中设置次显示面板600的槽,但是依据印刷电路板500和次显示面板600 的结构,印刷电鴻4反500可不具有该槽。第一柔性印刷电路板100将由印刷电路板500提供的电信号传送到背光 单元300和主显示面板200。换言之,第一柔性印刷电路板100将从外部装 置传送到印刷电路板500的电信号传送到主显示面板200以及安装在包括有 光源装置310的第一柔性印刷电路板100上的组件。图4示出了第一柔性印刷电路板100如何连接到主显示面板200、背光 单元300和印刷电絲^板500。如参照图2A和图2B所描述的,第一柔性印刷 电路板100包括第一基底部分110、第二基底部分120、连接基底部分130和 第三基底部分140。图4仅示出了主显示面板200的边缘部分和背光单元300, 其中,第一柔性印刷电路板IOO连接到这些元件。图4还示出了可将第一柔 性印刷电路板100如何弯曲以连接到主显示面板200、背光单元300和印刷
电路板500中的每个。如图4中所示,背光单元300置于印刷电路板500与主显示面板200之 间。将第一柔性印刷电路板100布置为连接到印刷电路板500、背光单元300 和主显示面板200中的每个。连接到主显示面板200的第一基底部分110包括端子111 (在图2B中示 出)。端子111包括导线层,端子111的导线层与主显示面板200的焊盘部分 240 (在图3中示出)接触。因此,主显示面板200通过第一基底部分IIO连 接到第一柔性印刷电路板100。第一基底部分110的一个宽边连接到第二基 底部分120的宽边,第一基底部分110的另一相对的宽边连接到主显示面板 200的焊盘部分240。如图4中所示,由于第二基底部分120设置在背光单元 300与主显示面板200之间,所以使第一基底部分110颇为弯曲以连接到第 二基底部分120和主显示面板200。优选地,第一基底部分110的厚度小于 第二基底部分120和第三基底部分140的厚度。较薄的第一基底部分110比 不必弯曲的较厚的第二基底部分120和第三基底部分140具有更好的柔性。第二基底部分120位于主显示面板200与背光单元300之间。第二基底 部分120置于主显示面板200的边缘区域(非显示区)的周围,因此第二基 底部分120不妨碍背光单元300与主显示面板200之间的光透射。安装在第 二基底部分120上的光源装置310位于主显示面板200与印刷电路板500之 间。光源装置310还在导光板340的侧面置于模框330中。由模框330的安 装槽320a (在图3中示出)来保障光源装置310的位置。背光单元300置于主显示面板200的底表面上。背光单元300包括反射 片320、导光板340、光学片350和环框360 (在图3中示出)。导光板340、 光学片350和环框360置于主显示面板200的形成有^象素电极并显示图像的 显示区内。导光板340、光学片350和环框360还置于模框330中。模框330 的安装槽320a置于非显示区中,并容纳光源装置310。由于第二基底部分120置于主显示面板200与背光单元300之间,所以 光源装置310位于背光单元300内的方式为,光源装置310适合安装槽320a。 因此,光源装置310有保障地位于导光板340的侧面,并将光传输到导光板 340中。第二基底部分120还可包括其它驱动元件,诸如在对主显示面板200 施加电压之前将电压升高的升压电路370。模框330包括槽370a,以有保障 地将其它驱动元件放置在模框330内,例如,有保障地将升压电路370放置
在模框330内。第三基底部分140置于背光单元300与印刷电路板500之间。因此,连 接基底部分130弯曲,以将第二基底部分120连接到第三基底部分140。连 接基底部分130的导线层如同第一基底部分110 —样形成为单个层。在这种 情况下,连接基底部分130的厚度小于第二基底部分120和第三基底部分140 的厚度,其中,在第二基底部分120和第三基底部分140中,导线层通常形 成为多个层且不易被弯曲。第三基底部分140是第一柔性印刷电路板100的连接到印刷电路板500 的部分。第三基底部分140包括至少一个将连接到印刷电路板500的主端部 510的端子141 (在图2B中示出)。此时,通过焊接(soldering)将印刷电路 板500的主端部510和第一柔性印刷电路板100的端子141连接。第三基底 部分140不包括驱动元件,因此,第三基底部分140的长度通常短。在主显示面板200为液晶显示器的情况下,液晶显示器具有分别置于第 一基底210的顶部和第二基底220的底部上的偏光板270a和270b。将省略对 偏光板270a和270b的详细描述。第二柔性印刷电路板700 (在图3中示出)从印刷电路板500向次显示 面板600传送电信号以驱动次显示面板600。第二柔性印刷电路板700的次 端部720连接到次显示面板600,第二柔性印刷电赠,板700的端部710连接 到印刷电路板500的次端部(未示出)。参照图5A至图5E,将描述如本发明实施例构造的第一柔性印刷电路板 100的装配过程。图5A至图5E中示出的装配过程将描述第一柔性印刷电路 板100如何连接到其它元件,平板显示装置的实际装配过程并不局限于下文 所描述的步骤。对于第一步来说,如图5A中所示,将第一柔性印刷电路板100的第一 基底部分110的端子111连接到主显示面板200的焊盘部分240。然后,如图 5B中所示,通过弯曲第一基底部分110使第二基底部分120位于主显示面板 200的底部表面上。将背光单元300置于主显示面板200的底部表面上,并 将第二基底部分120插入背光单元300与主显示面板200之间。如图5C中所 示,安装在第二基底部分120上的光源装置310位于在背光单元300的模框 330上形成的安装槽320a中。焊接第三基底部分140的端子141和印刷电路 板500的主端部510。如图5D中所示,将连接基底部分130弯曲,使得第三 基底部分140和印刷电路板500位于背光单元300的底部表面上。在焊接印 刷电路板500和第三基底部分140的过程中,没有热传导到安装有光源装置 310的第二基底部分120。因此,第二基底部分120不受热的影响,安装在第 二基底部分120上的光源装置310可保持预定的位置,并可保持均匀的亮度。 焊接端部710和印刷电路板500的次端部,并焊接次端部720和次显示 面板600的焊盘部分。如图5E中所示,将次显示面板600置于印刷电路板 500的底部表面上。掀盖式(flip type )手机800的情况下,双面式平板显示装置在手机800的掀 盖部分的两个表面中都提供图像。虽然已示出和描述了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但是技术人员可基于在这里 公开的教导来设计出本发明的另外的实施例、修改和改变。例如,可在不脱 离本发明的范围的情况下,对液晶显示装置的显示面板的结构、背光单元的 结构、印刷电路板的结构以及它们的组合关系等进行变化。将明显的是,可以以许多方式对上述发明进行改变。这些改变将不认为 是脱离了本发明的精神和范围,如对于本领于技术人员来说明显的所有这些 修改都意在包括在权利要求的范围中。
权利要求
1、一种平板显示装置,包括主显示面板;次显示面板;印刷电路板,设置在所述主显示面板与所述次显示面板之间,所述印刷电路板包括主端部和次端部;背光单元,设置在所述印刷电路板与所述主显示面板之间,所述背光单元将光传输到所述主显示面板中;第一柔性印刷电路板,包括第一基底部分,连接到所述主显示面板;第二基底部分,设置在所述主显示面板与所述背光单元之间,所述第二基底部分连接到所述第一基底部分,所述第二基底部分包括至少一个光源装置以将光传输到所述背光单元中;第三基底部分,设置在所述背光单元与所述印刷电路板之间,所述第三基底部分连接到所述印刷电路板的主端部;连接基底部分,将所述第二基底部分连接到所述第三基底部分;第二柔性印刷电路板,将所述次显示面板连接到所述印刷电路板的次端部。
2、 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平板显示装置,其中,所述背光单元包括 导光板,与所述主显示面板基本平行地对准,所述导光板通过导光板的上表面向所述主显示面板传输光,且所述光源装置置于所述导光板的侧面;模框,包围所述导光板,所述模框包括安装槽,所述光源装置位于所述 安装槽中。
3、 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平板显示装置,其中,所述第二基底部分包括至 少两个光源装置。
4、 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平板显示装置,其中,所述光源装置包括发光二极管。
5、 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平板显示装置,其中,所述第二基底部分还包括 升压电路,所述升压电路用于升高将要施加到所述主显示面板的电压。
6、 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平板显示装置,其中,所述第一基底部分的长度 小于所述连接基底部分的长度。
7、 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平板显示装置,其中,所述第一基底部分的宽度 大于所述连接基底部分的宽度。
8、 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平板显示装置,其中,所述第一基底部分的厚度 小于所述第二基底部分的厚度。
9、 如权利要求8所述的平板显示装置,其中,所述第一基底部分包括单个导线层,所述第二基底部分包括多个导线层。
10、 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平板显示装置,其中,所述主显示面板包括液晶显示面板,所述次显示面板包括有机电致发光显示面板。
11、 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平板显示装置,其中,所述连接基底部分的一 端连接到所述第二基底部分,所述连接基底部分的相对的端连接到所述第三 基底部分。
12、 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平板显示装置,其中,连接基底部分包括 第一连接基底部分,将所述第二基底部分的一端连接到所述第三基底部分的一端;第二连接基底部分,将所述第二基底部分的另 一端连接到所述第三基底 部分的另一端。
13、 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平板显示装置,其中,所述连接基底部分的厚 度小于所述第三基底部分的厚度。
14、 如权利要求13所述的平板显示装置,其中,所述连接基底部分包括 单个导线层,所述第三基底部分包括多个导线层。
15、 一种柔性印刷电路板,包括第一基底部分,包括在所述第一基底部分的上表面上形成的暴露的导线层;第二基底部分,所述第二基底部分的宽边连接到所述第一基底部分的宽 边,所述第二基底部分包括光源装置以产生光,所述光源装置形成在所述第 二基底部分的上表面上;第三基底部分,包括在所述第三基底部分的上表面上形成的暴露的导线层;连接基底部分,所述连接基底部分的长边的一端连接到所述第二基底部 分的长边,所述连接基底部分的长边的另一端连接到所述第三基底部分的长 边。
16、 如权利要求15所述的柔性印刷电路板,其中,所述第三基底部分的 导线层包括次线,所述次线用于向所述第二基底部分的所述光源装置供电。
17、 如权利要求15所述的柔性印刷电路板,其中,所述第一基底部分连接到主显示面寿反。
18、 如权利要求15所述的柔性印刷电^各板,其中,所述第一基底部分的 长度小于所述连接基底部分的长度。
19、 如权利要求15所述的柔性印刷电路板,其中,所述第一基底部分的 宽度大于所述连接基底部分的宽度。
20、 如权利要求15所述的柔性印刷电路板,其中,所述第一基底部分的 厚度小于所述第二基底部分的厚度。
全文摘要
本发明涉及一种双面式平板显示装置和一种柔性印刷电路板,该柔性印刷电路板被集成以同时向光源装置和主显示面板传送电信号。根据本发明的一方面,第一柔性印刷电路板包括第一基底部分、第二基底部分、第三基底部分和连接基底部分。第一基底部分连接到主显示面板。第二基底部分设置在主显示面板与背光单元之间,并连接到第一基底部分。第二基底部分包括光源装置,以将光传输到背光单元中。第三基底部分设置在背光单元与印刷电路板之间,并连接到印刷电路板。连接基底部分将第二基底部分连接到第三基底部分。集成的柔性印刷电路板将使得能够制造更紧凑的便携式显示设备。
文档编号G02F1/133GK101149496SQ20071014654
公开日2008年3月26日 申请日期2007年8月20日 优先权日2006年9月22日
发明者张真锡 申请人:三星Sdi株式会社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