背光模组与液晶显示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735541阅读:126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背光模组与液晶显示装置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 一 种背光模组与釆用该背光模组的液晶显 示装置。
背景技术
目前,因液晶显示装置(Liquid Crystal Display, LCD)具有 轻、薄等特点,所以正逐渐取代用于电脑的传统阴极射线管 (Cathode Ray Tube, CRT)显示装置,且广泛应用于个人数字助理 (Personal Digital Assistant, PDA)、 液晶电牙见以及其它多种 一见听设备。请参阅图1 ,是 一 种现有技术液晶显示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该液晶显示装置10包括 一 液晶显示面板11 0与 一 为该液晶显示 面板110提供平面光的背光模组IOO。该背光模组100包括一光学膜片组120、 一导光板130、 一光 源140、 一反射片150、 一框架160与 一 背4反170。该框架160与该 背板170可共同作用,以收容且固定该光学膜片组120、该导光 板130、该光源140与该反射片150。该导光板130包括两个相对i殳置的入光面131、 一与该入光 面131相连的出光面132和 一 与该出光面132相对的底面133。该 光源140包括一灯管141与 一灯罩142,该灯罩142是一横截面为U 形的框架结构,其具有一使该灯管141所发出的光出射的出光口 (未标示)和两个与该出光口相连且与该灯管141的电极对应的开 口(未标示)。该框架160为 一矩形中空胶框,其包括首尾相连的 多个侧边1 61 、分别自该多个侧边1 61的边缘延伸的多个侧壁1 62 与从该多个侧壁162延伸而出的多个卡钩163。该背板170为导热 金属材料,其包括一具平整表面的矩形底板171、自该底板171 边缘向上延伸形成的两个相对侧壁172与多个设置于该侧壁172上的卡槽173,该卡槽173与该框架160上的卡钩163相对应。请一并参照图2与图3,图2是图1所示背光模组100组装后的 结构示意图。图3是该背光模组100沿III-III线的截面示意图。该 背板170与该框架1 60通过该卡槽173与该卡钩163的相互卡合作 用而固定,且形成一 收容空间(图未示)。该导光板130收容于该 框架160与该背板170形成的收容空间内,且其底面133相邻该背 板170的底板171。该反射片150设置于该底面133与该底板171之 间,且紧密贴附于该底面133上,反射该光源140射到该底面133 的光。该灯罩142的出光口正对该导光板130的入光面131,其框 架结构的 一侧与该底板171邻近该光源140的边侧部分相接触, 同时该灯罩142还夹持该反射片150邻近该光源140的部分。该灯 管141收容于该灯罩142内,其发出的光部分直接经该入光面131 进入该导光板130,部分经该灯罩142反射后经该灯罩142的出光 口进入该导光板130。该光学膜片组120设置于该导光板130的出 光面132,其通常包括扩散片与增亮片。因该底板171邻近该光源140的边侧部分与该灯罩142 —侧 相接触,因此,该背光模组IOO在工作时,该灯管141产生的热 量可通过该灯罩142—侧传导至该底板171邻近该光源140的边 侧部分,然而后大部分热量直接由该底板171邻近该光源的边侧 部分向外界散发,另外小部分热量由该底板171的中间部分向外 界散发,以降低该灯管141处的温度,从而延长该灯管141的使 用寿命。然而,该灯罩142的 一侧与背板170的部分底板171相接触, 该灯管141散发的大部分热量仅由该底板171邻近该光源140的 边侧部分向外界散发,而底板171的中间部分仅能散发小部分热 量,这样就使金属材料的底板171散热面积较小,进而导致该背 光模组100散热效果较差。对于此种状况,业界通常在该底板171 背离该光源140—侧面增加散热鳍片以提高散热效率,然而,该 措施通常导致背光模组IOO的体积增加。实用新型内容为了解决现有技术背光模组散热较差、体积较大的问题, 有必要提供一种散热效果较好、体积较小的背光模组。为了解决现有技术液晶显示装置散热较差、体积较大的问 题,还有必要提供一种散热效果较好、体积较小的液晶显示装 置。一种背光模组,其包括 一 光源与 一 底板。该光源包括 一 反 射罩,该底板与该反射罩相接触。该底板包括多个条状凸起结 构,该条状凸起结构与该反射罩相抵接。一种背光模组,其包括一光源与一背板。该光源包括一反 射罩。该背板包括一与该反射罩相接触的底板。该底板包括多 个条状凸起结构,该条状凸起结构使该底板接触该反射罩的部 分与该底板其它部分产生空气对流。一种液晶显示装置,其包括 一 液晶显示面板与 一 为该液晶 面板提供平面光的背光模组。该背光模组包括至少 一 光源与一 底板。该光源包括 一 反射罩,该底板与该反射罩相接触。该底 板包括复条状凸起结构,该条状凸起结构与该反射罩相抵接。一种液晶显示装置,其包括 一 液晶显示面板与 一 为该液晶 面板提供平面光的背光模组。该背光模组包括一 光源与 一 背板。 该光源包括一反射罩。该背板包括一与该反射罩相接触的底板。 该底板包括多个条状凸起结构,该条状凸起结构使该底板接触 该反射罩的部分与该底板其它部分产生空气对流。本实用新型的背光模组中,该底板设置多个条状凸起结构, 该条状凸起结构与该反射罩相抵接。该光源产生的热量使该底 板接触该光源反射罩的部分温度高,而底板的其它部分温度低, 导致相邻两个条状凸起间的凹槽内的空气形成对流,使该底板 接触该光源部分的热量便于向底板的其它部分传递,这样整个 底板都可对该背光模组进行高效率散热。同时,该底板的条状 凸起结构还增大了底板的面积,进 一 步有利于该背光模组散热。 该底板设置条状凸起结构进行散热,使该背光模组无需额外设置散热鳍片等散热结构,因此,该背光模组的体积较小。采用本实用新型背光模组的液晶显示装置,因该背光模组 的散热效果较佳,且体积较小,因此,液晶显示装置的散热效 果较佳,体积较小。


图1是 一 种现有技术液晶显示装置的结构示意图。图2是图1所示背光模组组装后的结构示意图。图3是图2所示背光模组沿in-ni线的截面示意图。图4是本实用新型液晶显示装置一较佳实施方式的结构示意图。图5是图4所示底板上条状凸起的放大示意图。 图6是图4所示背光模组组装后的结构示意图。 图7是图6所示背光模组沿VII-VII线的截面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请参阅图4,是本实用新型液晶显示装置一较佳实施方式的 结构示意图。该液晶显示装置20包括 一 液晶显示面板210与 一 为 该液晶面板210提供平面光的背光模组200。该背光模组200包括一光学膜片组220、 一导光板230、两光 源240、 一反射片250、 一框架260与 一背板270。该框架260与该 背板270—并收容且固定该光学膜片组220、该导光板230、该光 源240与该反射片250。该导光板230包括两相对的入光面231、 一与两入光面231都 相连的出光面23 2和一与该出光面232相对的底面23 3。该光源240包括 一 灯管241与 一 收容该灯管241的反射罩 242,该反射罩242是横截面为U形的框架结构,其具有一可供该 灯管241所发出的光出射的出光口 (未标示)和两个与该出光口相 连且与该灯管241的电极对应的开口 (未标示)。该框架260为 一矩形中空胶框,其包括多个侧边261、多个侧壁262与多个卡钩263。该多个侧壁262自该多个侧边261的边 缘垂直延伸形成;该多个卡钩263设置于该多个侧壁262的外侧。该背板270为 一矩形框体,其包括一矩形的底板271、两相 对且自底框271边缘垂直向上延伸出的侧板272与多个设置于该 侧板272上的卡槽273 。该多个卡槽273与该框架260的多个卡钩 263对应设置。该底板271上包括多个横贯整个底板271的条状凸 起结构275,其相互平行排列。每一条状凸起结构275整体呈直 线,其与该两侧板272垂直相接。该条状凸起结构275通常是在 该底板271上通过初^成压制而形成。请参阅图5,是该底板271上条状凸起结构275的放大示意 图。该条状凸起结构275向该背光模组200的光源240—侧凸出, 其截面为等腰梯形结构。其中,该等腰梯形结构的上底长度是 下底长度的0.6倍,梯形的腰长度是下底长度的0.3倍。上述结构 的条状凸起275可增大该底板271的面积,同时兼顾该底板271达 到 一定的机械强度。两相邻条状凸起结构275与其间的部分底板 271定义一充满空气的条状凹槽结构(未标示),其横截面也是一 梯形结构。每 一 条状凹槽结构与该光源240的反射罩242邻近该 底;f反271 —侧形成 一 相离空间。请一并参阅图6与图7,图6是该背光模组200组装后的结构 示意图。图7是该背光模组200沿VII-VII线的截面示意图。该框 架260通过其卡钩263与该背板270的卡槽273扣合,而形成 一 收 容空间(图未示)。该导光板230收容于该收容空间内,其底面233 相邻该背板270的底板271 ,其入光面23 1与该背板270的侧板272 相对。该反射片250位于该导光板230的底面233与该底板271之 间,且与该底板271之间具一狭小的空间(未标示)。该反射罩242 相邻该导光板23 0的入光面231,其出光口正对该入光面231,该 灯管241发出的光直接进入或经该反射罩242反射进入该导光板 230,同时,该反射罩242邻近该底板271 —侧还与每一条状凸起 结构275相接触。该光学膜片组220设置于该导光板230的出光面 232,并与该导光板230、该反射片250与该光源240—同收容于该框架260与该背板270形成的收容空间内。该背光才莫组200中,该背板270的底板271边侧与该光源240 的反射罩242—侧相接触,该灯管241发出的热量由该反射罩242 一侧传输至该底板271边侧,使该底板271靠近该光源240的边侧 部分比该底板271远离该光源240的中间部分温度高。由于该底 板271上设置多个条状凸起结构275 ,相邻两条状凸起结构275间 定义的条状凹槽结构内部充满空气,该底板271靠近该光源240 的边侧部分温度较高,远离该光源240的中间部分温度低,使该 条状凹槽结构内部靠近该光源240的空气温度高,而远离该光源 240的部分空气温度低,进而使该条状凹槽内部的空气具有温度 差形成空气对流。空气对流使该底板271边侧部分的热量迅速向 该底板271中间部分传递,进而使整个底板271都可进行高效率 散热。同时,由于底板271上具有条状凸起结构275,使底板271 的面积较大,从而使该背光模组2 0 0的散热面积也较大。该背光模组200通过设置该多个条状凸起结构275, 一方面 相邻两条状凸起结构275间定义的条状凹槽结构利用不同温度 空气间的对流,使整个底板271都可进行高效率散热,散热面积 较大;另 一方面多个条状凸起结构275的设置使该底板271面积 较大,进一步扩大了散热面积,因而,该背光模组200散热效果 好。同时,由于该背光模组200的散热无需在其外部额外增加散 热鳍片,因此,其体积较小。本实用新型并不仅限于上述条状凸起结构,条状凸起不仅 为直线,也可以是曲线,其截面不仅为梯形结构,还可以是其 它任意多边形或弧形,如矩形、半圓形、半椭圆形等。底板上 的条状凸起结构还可向背光模组背离光源一侧突出。
权利要求1.一种背光模组,其包括一光源与一背板,该光源包括一反射罩;该背板包括一与该反射罩相接触的底板,其特征在于该底板包括多个条状凸起结构,该条状凸起结构与该反射罩相抵接。
2. 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背光模组,其特征在于该背板还包 括与该底板垂直的两侧板,该条状凸起结构与该侧板垂直相接。
3. 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背光模组,其特征在于该条状凸起 结构横贯整个底板且相互平行。
4. 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背光模组,其特征在于该条状凸起 结构的横截面为等腰梯形,该等腰梯形上底长度是下底长度的0.6 倍,该等腰梯形腰长是下底长度的0.3倍。
5. —种背光模组,其包括 一光源与一背板,该光源包括一 反射罩;该背板包括一与该反射罩相接触的底板,其特征在于 该底板包括多个条状凸起结构,该条状凸起结构使该底板接触该 反射罩的部分与该底板其它部分产生空气对流。
6. 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背光模组,其特征在于该背板还包 括与该底板垂直的两侧板,该条状凸起结构与该侧板垂直相接。
7. 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背光模组,其特征在于该条状凸起 结构横贯整个底板且相互平行。
8. 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背光模组,其特征在于该条状凸起 结构的截面为等腰梯形,该等腰梯形上底长度是下底长度的0.6 倍,该等腰梯形腰长是下底长度的0.3倍。
9. 一种液晶显示装置,其包括 一 液晶面板与 一 为该液晶面板 提供平面光之背光模组,其特征在于该背光模组是权利要求1 至8中任意一项所述的背光模组。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公开一种背光模组与采用该背光模组的液晶显示装置。该种背光模组包括一光源与一背板。该光源包括一反射罩。该背板包括一与该反射罩相接触的底板。该底板包括多个条状凸起结构,该条状凸起结构与该反射罩相抵接。该背光模组与该液晶显示装置散热效果较好,且体积较小。
文档编号G02F1/13357GK201097047SQ20072012199
公开日2008年8月6日 申请日期2007年8月8日 优先权日2007年8月8日
发明者沙 冯, 景小红 申请人:群康科技(深圳)有限公司;群创光电股份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