液晶面板及投射型液晶显示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739876阅读:134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液晶面板及投射型液晶显示装置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液晶面板及投射型液晶显示装置,尤其涉及在遮光膜 使用树脂的液晶面板及投射型液晶显示装置。
背景技术
在TN (Twisted Nematic;扭转向歹ij)方式、ECB (Electrically Controlled Birefringence;电控双折射)方式等的液晶面板中,像素电极 与共通电极设置于不同的衬底。相对于此,在FFS(Frmge Field Switching;边缘电场切换)、IPS(In-Plane Switching;水平电场控制)方 式等的液晶面板中,像素电极与共通电极两者设置于相同的衬底。此外,在TN方式等的情形中,通常在设置有共通电极的衬底形成 有由Cr(铬)形成的遮光膜作为黑矩阵(black matrix)。还有,由于Cr本 身具有较高的光反射率,所以也有由Cr与低反射率材料CrO(氧化铬) 的堆叠膜来构成该遮光膜的情形。相对于此,在FFS方式等的情形中, 遮光膜以树脂形成于没有形成电极的衬底。这是由于在FFS方式等中, 在隔着液晶层而与像素电极及共通电极相对向的衬底存在金属膜与带 电等时,会使来自该对向衬底的电场影响像素电极与共通电极之间的 电场,而使得显示质量下降。还有,上述Cf遮光膜及树脂遮光膜记载于下述专利文件1。专利文件1:日本特开平9-258203号公报发明内容一般而言,用于遮光膜的树脂的OD(Optical Density;光学密度) 值为例如3.0至4.0,比Cr及Q-O的OD值(例如4.0至4.5)低。因此,树脂遮光膜有比O遮光膜更容易产生漏光的问题。漏光在使用高亮度此外, 一般而言,相比于Cr或CrO,属于有机材料的树脂与属于 无机材料的玻璃的紧密接合性能较低。因此,当树脂遮光膜剥离而使 水分等从面板端部侵入时,有液晶面板的可靠度降低的问题。还有,当以膜式阻剂来形成树脂遮光膜时,由于OD值及紧密接 合能力较低,因此更容易产生上述问题。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在遮光膜使用树脂吋能够降低缺陷的液晶H]板及.投射型河菱晶显示装— 置o本发明^]液晶面板,具备第一衬底;设在各像素的像素电极与 共通电极,配置于前述第一衬底的像素区域;第二衬底,相对向于前 述第一衬底;以及遮光膜,配置于前述第二衬底;前述遮光膜包含 包围前述像素区域的外周部、以及至少设在前述像素区域的中央部; 前述中央部以电阻系数比前述外周部还高的材料来构成,前述外周部 以遮光性比前述中央部还高的材料来构成。依据上述构成,在遮光膜 中,在中央部抑制带电,且在外周部抑制漏光。因此,能够同时减低 带电与漏光所造成的显示缺陷。所以,能够获得良好的显示质量。此处,较佳为前述外周部与前述第二衬底任何一个都以无机材料 来构成,且设置成彼此接触。依据上述构成,能够在遮光膜的外周部 与第二衬底之间获得高紧密接合强度。因此,能够防止外周部的剥离, 且通过防止剥离而能够防止水分等自面板外部侵入。所以,能够使液 晶面板的可靠度提升。此外,前述外周部较佳为设置成距离前述像素中的最外周的像素 至少一像素份。依据上述构成,由于在遮光膜的外周部与最外周的像 素之间设置有空间,因此即使在外周部有带电时,仍可抑制该带电所 造成的显示缺陷。此外,若上述空间为一像素份,则可抑制在像素区 域外侧的漏光的增大。由此,能够获得良好的显示质量。此外,前述外周部较佳为以热传导性比前述中央部还高的材料来 构成。依据上述构成,即使中央部的温度上升时,仍能够通过外周部 而散热。因此,可抑制液晶层的温度上升而能够获得良好的显示质量。本发明的投射型液晶显示装置具备前述液晶面板;以及光源, 配置成能够对前述液晶面板进行光照射。投射型液晶显示装置的光源,述漏光的效果。


图1是用以说明实施方式的液晶面板的平面图。图2是图1中的点划线所包围的部分2的放大图。 图3是图2中的沿3-3线的剖面图。图4是用以说明实施方式的投射型液晶显示装置的构成的概略图。 图5是用以说明实施方式的投射型液晶显示装置的其它的构成的 概略图。图6是用以说明实施方式的液晶面板的制造方法的流程图。 图7是用以说明实施方式的制造方法的剖面图。^ 9是用以说明实施方式的制造方法的剖面^。图IO是用以说明实施方式的制造方法的剖面图。图1.1是用以说明实施方式的制造方法的剖面图。图12是用以说明实施方式的制造方法的剖面图。图13是用以说明实施方式的制造方法的剖面图。图14是用以说明实施方式的其它的制造方法的剖面图。符号说明20 像素50、 70 投射型液晶显示装置52 光源52a 灯52b 反射器54 聚光透镜58 投射透镜60 屏幕72、 76 双色镜74、 78、 80全反射镜58290、 90R、9294110118120208210210a210b212214214a216216a218220222254256302304双色棱镜 90B、 90G液晶]像素区域 周边区域共通电极 像素电极 透光性导电膜 透光性衬J 第一表面 第二表面 遮光膜 外周部 开口部上j.透光性底)开口部 滤色器 保护层 配向膜 第一遮光膜 第二遮 液晶层 密封件具体实施方式
图1是显示用以说明实施方式的液晶面板90的平面图,图2是显 示图1中的点划线所包围的部分2的放大图,图3是显示图2中沿3-3 线的剖面图。还有,在图1及图2中省略图3中显示的部分要素。在液晶面板90中在像素区域92内排列有多个像素20。还有,为 了避免图面的复杂化,在图2以粗线例示出一个像素20。在图2中例 示像素20为矩阵排列的情形,但也能够将像素20例如设为三角(deka)排列。还有,也有将位于最外周的一周份或者多于一周份的像素20作为不直接用于显示的假性(dummy)像素使用的情形。还有,在液晶面板90中,将比像素区域92还靠近衬底外边缘侧 的区域称为周边区域94。液晶面板卯包含(参照图3):透光性衬底IIO、 210,设置有后述 的各种要素;液晶层302;以及密封件304。透光性衬底110、 210例 如能够以玻璃等来构成。处于己具有各种要素的状态的透光性衬底 110、 120相对向配置,且在周缘部通过密封件304彼此贴合。在透光 性衬底110、 210间夹持有液晶层302。在透光性衬底110的液晶层302侧、即内表面侧有绝缘膜112、 114、 共通电极]18、像素电极120、以及配向膜122相对向于液晶层302而 配置。在FFS方式的液晶面板90中,电极1J8、 120两者设在透光性衬 底110。电极118、 120例如能够以ITO(Indium Tin Oxide;铟锡氧化物) 等透光性导电膜来构成。电极11S、 120隔着绝缘膜114而堆叠。此处 例示像素电极120配置于上层、即液晶层302侧的情形,但也能够将 共通电极118配置于上层。在上层的像素电极120设有未图示的狭缝 (slit),且具有"线与空间"(line and space)图案(pattem)。经由该狭缝而 通过产生于电极118、 120间的电场,对液晶层302的液晶分子进行配 向控制,即驱动液晶(分子)。共通电极118及像素电极120在各像素20构成电极对,且在各像 素20产生上述的液晶驱动用电场。像素电极120依每一像素20而设 置,且被提供有对应于该像素20的显示的电位。在共通电极118被提 供有全部像素20共通的电位。在图2及图3中例示各像素20的像素电极118相连结且遍及所有 的像素20的电极层118的构成情形。还有,例如也可依每一像素20 设置共通电极118,并以配线连接这些共通电极118。此外,例如也可 将所有像素20分成多个群组,依该每一群组设置共通电极118。绝缘膜112、 114例如能够以氧化硅、氮化硅等来构成,且堆叠在 透光性衬底110上。还有,为了使说明容易明白,例示在比共通电极 118更下层、即透光性衬底110侧设绝缘膜112,且在该绝缘膜112上堆叠有绝缘膜114时的情形。将这些绝缘膜112、114总称为绝缘膜116。 绝缘膜112、 114分别可为单层膜,也可为多层膜。还有,在FFS方式的情形中,像素电极120与共通电极118不仅 在上述"线与空间"图案的狭缝部相对向,在线(lme;)部也相对向,且配向膜122覆盖像素电极120而配置于绝缘膜114上。配向膜122 的相接于液晶层302的侧的表面是例如沿大致平行于狭缝的延伸方向 被施以摩擦(rubbing)处理。在透光性衬底110的与液晶层302相反的侧、即外表面侧配置有 未图标的偏光板。在透光性衬底210的液晶层302侧、即内表面侧有遮光膜212、滤 色器(color filter)218、保护(over coat)层220、以及配向膜222相对向于 液晶层302而配置。遮光膜212的范围扩展至透光性衬底210内表面上的整面,并且 在与像素20相对向的位置具有开口部216a。还有,也有在相对向于假 性像素的部分不设有开口部216a的情形。遮光膜212构成为包含外周 部214与中央部216。外周部214为配置于周边区域94且形成为包围 像素区域92的框形状的部分。中央部216为从外周部214的内缘部延 续且设置于外周部214的开口 214a的部分。中央部216的范围遍及像 素区域92内,而相对向于像素20的上述开口部216a设在中央部216。 关于遮光膜212在稍后进一步说明。滤色器218配置于透光性衬底210的内表面上,且设置于遮光膜 212的开口部216a而与电极118、 120相对向。滤色器218例如能够以 经着色的树脂来构成,其厚度例如为1至2"m。保护层220位于比遮光膜212及滤色器218更靠近液晶层302侧, 且覆盖遮光膜212及滤色器218的整面。保护膜220使遮光膜212及 滤色器218所造成的凹凸得以平坦化,在液晶层302侧具有平坦的表 面。保护层220例如能够以丙烯酸系树脂来构成。配向膜222配置于保护层220的上述平坦表面上。配向膜222的 相接于液晶层302的侧的表面沿既定方向被施以摩擦处理。在透光性衬底210的与液晶层302为相反的侧、即外表面侧配置有透光性导电膜208和未图示的偏光板。在图3例示将透光性导电膜 208配置为接触透光性衬底210的情形,但也可在透光性衬底210与透 光性导电膜208之间配置上述偏光板。还有,也可代替上述偏光板或 者除了上述偏光板外增加,在透光性导电膜208与透光性衬底210之 间设置相位差板、光学补偿板、亮度提升膜、反射防止膜等其它的光 学膜。透光性导电膜208至少在液晶面板90动作时,保持于任意的既定 电位,例如接地电位。作为该接地电位,例如能够利用外部电路的接 地电位。由此,将从面板外部侵入至透光性衬底210的静电释放而防 止透光性衬底210的带电。即,透光性导电膜208起到屏蔽(sWdd)膜 的作用。因此,能够抑制因透光性衬底210的带电所造成的显示缺陷, 例如对比降低与显示不均(mura)。透光性导电膜208例如能够以ITO等来构成,可由无机材料与有 机材料中任一者来构成。透光性导电膜208的电阻率(sheetresistance; 薄片电阻)例如为1050/口,且愈低愈好。透光性导电膜208可不进行 图案化(无间隙)地设置,或者是,只要能够达到对静电的屏蔽效果,例 如也可图案化为网眼状。如上所述,遮光膜212构成为包含外周部214与中央部216。外周 部214配置于周边区域94,且形成为包围像素区域92的框形状。中央 部216从外周部214的内缘部延续,且范围遍及像素区域92。夕卜周部 214的内缘部与中央部216的外缘部重叠,由此防止在两部216、 214 间形成间隙。两部214、 216在上述重叠部分接触。还有,如后述,外周部214位于离开最外周的像素电极120处, 因此中央部216的范围扩展超出像素区域92。例如,中央部216扩展 至自像素区域92超出500 u m左右的范围。中央部216以电阻系数比外周部214还高的材料来构成,外周部 214以遮光性比中央部216还高的材料来构成。例如,中央部216能够 以含有黑色颜料的各种树脂来构成,外周部214能够以Cr(铬)、CrO(氧 化铬)、Cr与CrO的堆叠膜等来构成。当为这些例示的材料时,外周部 214的厚度例如为160nm(1600埃),中央部216的厚度例如为1至2 urn。 一般而言,树1旨的电阻系数比Cr及CrO还高,此外,能够通过选定树脂材料来进行调整。此外,Cr及CrO的OD(Optical Density;光 学密度)值例如为4.0至4.5,液晶面板的遮光膜所使用的一般树脂的 OD值例如为3.0至4.0。还有,在直视液晶面板90的型式的液晶显示装置中,较佳为通过 反射率比O还低的CtO或上述堆叠膜来构成外周部214,由此提升可 视性(显示性)。另一方面,在投射型的液晶显示装置中,由于使用者并 不直视液晶面板卯,因此材料选定的自由度高。由于中央部216的电阻系数比外周部214还高,因此可抑制中央 部216的带电。因此,能够抑制该带电对电极118、 120之间的电场造 成的影响。由此,能够抑制因带电所造成的缺陷,例如对比降低和显 示不均。此外,由于外周部214的遮光性比中央部216高,因此与遮 光膜整体都是以树脂构成的情形相比,可减低在外周部214的漏光, 换言之,减低在周边区域94的漏光。因此,能够抑制因漏光所造成的 缺陷,例如对比的降低。如此,通过遮光膜212,能够同时减低因带电 所造成的缺陷与因漏光所造成的缺陷,而获得良好的显示质量。此处,外周部214的内缘、即形成开口部214a的边缘位于离幵最 外周的像素电极120的位置。外周部214与最外周的像素电极120之 间的空间在这里选定为一个像素20份的尺寸,例如选定为50"m。还 有,当像素20为长方形时, 一个像素份的尺寸例如设为短边的长度以 上、长边的长度以下。由于外周部214的电阻系数比中央部216还低,因此比中央部216 还容易带电。因此,有外周部214的带电会影响靠近外周部2J4的电 极118、 120之间的电场的可能性。但是,由于外周部214远离最外周 的像素电极120,因此能够抑制上述因带电所造成的显示缺陷。为了减 低带电的影响,外周部21.4与最外周的像素电极120之间的空间愈宽 愈好。但在另一方面,当扩展该空间时,在周边区域94中的遮光性低 的中央部2:16的面积会增大。因此,若上述空间为一个像素份的话, 便能够同时抑制因带电所造成的显示缺陷与在周边区域94的漏光的增 大,而能够获得良好的显示质量。彼此接触的外周部214与透光性衬底210任一者都是以无机材料 来构成。因此,能够在透光性衬底210与外周部214之间获得高密接强度,而能够构成不易剥离的外周部214。此外,位于靠近衬底外缘的 外周部214不易剥离时,能够有效果地防止来自面板外部的水分等的 侵入。由此,能够提升液晶面板90的可靠度。中央部2i6接触外周部214。 一般而言,Cr及CrO的热传导率比 树脂还高,因此外周部214的热传导性比中央部216还高。因此,即 使中央部216的温度例如因背光热而上升吋,仍能够通过外周部214 而散热。因此,可抑制液晶层302的温度上升而能够获得良好的显示 质量。液晶面板90能够适用于直视型的液晶显示装置与投射型的液晶显 示装置的任一者。以下,说明使用液晶面板90的投射型液晶显示装置 的例子。在图4显示用以说明投射型液晶显示装置50的构成的概略图。投 射型液晶显示装置50构成为除了含有液晶面板90之外,还含有光源 52、聚光透镜(condenserlens)54、与投射透镜58。还有,液晶显示装置 5()能够构成为含有其它的要素,例如各种光学零件,但为了简化说明, 此处省略这些的说明。液晶显示装置50是被称为单片式,当为彩色显示时,液晶面板90 例如构成为含有红(R)、绿(G)、及蓝(B)的滤色器218(参照图3)。光源52例如构成为含有灯52a与反射器52b。灯52a例如能够以 金属卣素灯(metal halide lamp)、氛灯(xenon lanip)、卣素灯(halogen lamp) 等高亮度灯来构成。光源52配置为出射光能够对液晶面板90进行光 照射。在图4中例示光源52与液晶面板90并列于直线上时的情形, 但也能够设成例如利用镜子将来自光源52的出射光导向液晶面板90。来自光源52的出射光经过聚光透镜54及液晶面板90而被导向投 射透镜58,通过投射透镜58而放大投影在屏幕60上。还有,在使用者从投射透镜58等的侧观看屏幕60上的投影像的 方式中,液晶显示装置50称为前(fTcmt)投射型。此外,在使用者隔着 屏幕60观看投影像的方式中,液晶显示装置50称为背(rear)投射型, 且液晶显示装置50构成为还含有屏幕60。在图5显示用以说明其它的投射型液晶显示装置70的构成的概略 图。投射型液晶显示装置70是被称为三片式的彩色显示装置,含有三片液晶面板90(为了说明,以符号90R、 90G、 90B进行区别)。投射型 液晶显示装置70构成为除了含有液晶面板90R、 90G、 90B之外,还 含有光源52、双色镜(dchroic mirror)72、 76、全反射镜74、 78、 80、 双色棱镜(dichroic prism)82、以及投射透镜58。还有,为了简化说明, 在此处省略可构成液晶显示装置70的其它要素的说明。来自光源52的出射光被导向双色镜72。穿透过双色镜72而得到 的红色光以全反射镜74反射,而被导向液晶面板90R。双色镜72所 反射的光被导向双色镜76。双色镜76所反射而得的绿色光被导向液晶 面板90G。穿透过双色镜76而得的蓝色光以全反射镜78、 80反射, 而被导向液晶面板90B。经过液晶面板90R、 90G、 90B的上述各色的 光被导向双色棱镜82而被合成。经合成的光被导向投射透镜58,通过 投射透镜58放大投影在屏幕60上。液晶显示装置70也可以构成前投 射型与背投射型任一者。还有,在液晶显示装置70中,由于将光源52的出射光分离成红 色、绿色、及蓝色的光,因此能够省略液晶面板90R、 90G、 90B的滤 色器21S。换言之,也能够将滤色器218应用于液晶面板90R、 90G、 90B,此情形下,例如能够通过彩色滤波片218来调整上述各色的光的 色相。在上述中例示将光源52的光分离成各色的情形。相对于此,也能 够将液晶显示装置70变化成,将光源52的光利用液晶面板90R、 90G、 90B进行色相调变。此情形下,例如,液晶面板90R的滤色器218仅 以红色用来构成,液晶面板90G的滤色器218仅以绿色用来构成,液 晶面板90B的滤色器218仅以蓝色用来构成。投射型液晶显示装置50、 70能够作为例如显示电视播送或录像影 像的装置而利用。此外,也能够将投射型液晶显示装置50、 70利用于 例如车载用的抬头显示器(HUD; Head Up Display)。此情形下,例如能 够利用车辆的前挡风玻璃等作为屏幕60。此外,能够使用反射型液晶 面板作为反射光学系统,而构成投射型液晶显示装置。此情形下,构 成液晶面板的衬底中的一方的衬底也可不具有透光性。一般而言,在投射型的液晶显示装置中使用亮度比直视型的液晶 显示装置高的光源。因此,通过将具有遮光膜212的液晶面板90用于投射型液晶显示装置50、 70时,相比于用于直视型液晶显示装置的情 形,能更加发挥减低上述漏光等的效果。即,液晶面板90更适合投射 型液晶显示装置。在图6显示用以说明液晶面板90的制造方法的流程图,具体而言 为用以说明透光性衬底210侧的构成的制造方法的流程图,在图7及 图9至图13显示用以说明本制造方法的剖面图,在图8显示用以说明 本制造方法的平面图。此处,本制造方法含有步骤ST1至ST8。在步骤STi中,在透光性衬底210的第一表面210a上形成第一遮 光膜254(参照图7及图8)。第一遮光膜254在稍后成为遮光膜212的 外周部214(参照图1至图3),例如能够使用溅镀法以O等来形成。此 时,将第一遮光膜254无间隙地形成为遍及上述表面210a的整面,换 言之,遍及区域92、 94(参照图1至图3)。在歩骤ST2中,在透光性衬底210的第二表面210b上形成上述透 光性导电膜208(参照图9)。还有,第一表面210a与第二表面210b为 具有互为内外关系的外表面。透光性导电膜208例如能够使用溅镀法 以ITO等来形成。在歩骤ST3中,进行图案化,令第一遮光膜254形成开口而形成 包围像素区域92的框形状。由此形成外周部214(参照图10)。该开口 图案化可以是对Cr制的遮光膜254例如利用硝酸(HNO"与硝酸铈铵 (Ce(NH4)2(N03)6)的混合酸所进行的湿蚀刻。在步骤ST3中,有对第--遮光膜254进行蚀刻的同时蚀刻透光性导电膜208的情形。因此,在 上述歩骤ST2中,较佳为加上在本步骤ST3的膜厚减少量(例如20至 60nm左右)而形成透光性导电膜208。由此,能够防止透光性导电膜208 因步骤ST3而消失。还有,膜厚的减少量例如能够通过实验等而预先 得知。在步骤ST4中,在通过上述步骤ST3而露出在外周部214的开口 部214a内的第一表面210a上,形成滤色器218(参照图11)。滤色器218 能够以各种方法形成。例如能够通过将膜式阻剂、液状滤色器材料等 配置于上述露出表面210a上并进行图案化而形成。当滤色器218为多 色时,例如依序形成各色的滤色器218即可。在步骤ST5中,覆盖外周部214的开口部214a而形成第二遮光膜256(参照图12)。在图12中例示并非仅覆盖开口部214a,也覆盖外周 部214及滤色器218而在第-一表面210a的整面形成第二遮光膜256的 情形。第二遮光膜256在稍后变为遮光膜212的中央部216(参照图1在步骤ST6中,将第二遮光膜256进行图案化而去除滤色器218 l二的部分等(参照图1.3)。由此,从第二遮光膜256形成中央部216。该在步骤ST7中,在滤色器218上及遮光膜214、 216上,通过各种 方法形成保护层220(参照图3)。在步骤ST8中,在保护层220上,通 过各种方法形成配向膜222且进行摩擦处理(参照图3)。此处,也能够将滤色器218的形成步骤ST4与涉及第二遮光膜256 的步骤ST5、 ST6交换顺序予以实施。此情形下,必须将滤色器218 的材料填充至在先形成的中央部216的开口部216a内(参照图14)。因 此,滤色器218较佳为通过液状材料的涂布来形成。依据该形成方法, 能够抑制在开口部216a内产生间隙(气泡)。还有,在该形成方法中, 由于覆盖在先形成的中央部216而涂布滤色器218的材料.,因此有形 成为滤色器218盖上中央部216的形态的情形(参照图14)。还有,也可适当地实施洗净步骤等。形成有各种要素208、 2i2、 218、 220、 222的透光性衬底210与 另外形成有各种要素1]2、 114、 118、 i20、 122的透光性衬底IIO通过 密封件304而贴合(参照图3)。此外,液晶层302例如通过浸渍注入法 或ODF(One Drop Fill;滴注法)而形成于透光性衬底110、 210之间。由此,能够制造达到上述各种效果的液晶面板卯。在上述制造方法中,在形成透光性导电膜208之前将第一遮光膜 254形成于第一表面210a的整面。因此,能够将第一遮光膜254形成 于处于伤痕与尘埃很少的状态下的第一表面210a。所以,能够减少因 伤痕等而在第一遮光膜254形成针孔(pin hole)等。因此,防止因针孔 所造成的第一遮光膜254的漏光等而能够获得良好的显示质量。此外,在上述制造方法中,在第一遮光膜254的形成后(也就是在 第一表面210a具有第一遮光膜254的状态下),再在第二表面21.0b形256例如能够利用膜式成透光性导电膜208。因此,在透光性导电膜208形成时,第一表面 210a被第一遮光膜254所保护,例如能够防止与制造装置等接触而伤 害第一表面210a的情形。此外,在上述制造方法中,在透光性导电膜 208形成后,再将第一遮光膜254图案化成框形i犬。因此,即使在像素 区域92内的第一遮光膜254有伤痕形成或有尘埃附着等,仍能够去除 该伤痕等。所以,能够减少因第一表面210a的伤痕等或第一遮光膜254 的伤痕等而在第二遮光膜256及滤色器218形成针孔等。因此,可防 止针孔所造成的第二遮光膜254及滤色器218的漏光等而能够获得良 好的显示质量。此处,在上述中例示将驱动液晶层302的液晶分子的电极118、 120 隔着绝缘膜114而堆叠的FFS方式,但也能够将两电极118、 120配置 在同层(例如在绝缘膜114上)而构成IPS方式。当为IPS方式时,例如 将梳齿形状的图案的电极11.8、 120以该梳齿形状互相啮合的形态进行配置。
权利要求
1、一种液晶面板,具备第一衬底;设在各像素的像素电极与共通电极,配置于前述第一衬底的像素区域;第二衬底,相对向于前述第一衬底;以及遮光膜,配置于前述第二衬底;前述遮光膜包含包围前述像素区域的外周部、以及至少设在前述像素区域的中央部;前述中央部以电阻系数比前述外周部还高的材料来构成,前述外周部以遮光性比前述中央部还高的材料来构成。
2、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液晶面板,其中,前述外周部与前述第
3、 根据权利要求l所述的液晶面板,其中,前述外周部设置成距 离前述像素中的最外周的像素至少一像素份。
4、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液晶面板,其中,前述外周部以热传导 性比前述中央部还高的材料来构成。
5、 根据权利要求l所述的液晶面板,其中,在前述第二衬底的与 配置有前述遮光膜的面为相反侧的面形成有透光性导电膜。
6、 根据权利要求l所述的液晶面板,其中,设置于前述第一衬底 的前述像素电极与前述共通电极隔着绝缘膜而堆叠,且在上层侧的电 极形成有狭缝。
7、 一种投射型液晶显示装置,具备权利要求1所述的液晶面板; 以及光源,配置成能够对前述液晶面板进行光照射。
全文摘要
液晶面板及投射型液晶显示装置。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能够降低在遮光膜使用树脂时的缺陷的液晶面板等。本发明的液晶面板(90)具备第一透光性衬底;设在各像素的像素电极(120)与共通电极(118);第二透光性衬底;以及遮光膜(212)。前述像素电极(120)与共通电极(118)配置于第一透光性衬底的像素区域(92)。第二透光性衬底相对向于第一透光性衬底。遮光膜(212)配置于第二透光性衬底。遮光膜(212)包含外周部(214),包围像素区域(92);以及中央部(216),从外周部(214)延续,且设在像素区域(92)。中央部(216)以电阻系数比外周部(214)还高的材料来构成,外周部(214)以遮光性比中央部(216)还高的材料来构成。
文档编号G02F1/13GK101246276SQ20081007412
公开日2008年8月20日 申请日期2008年2月14日 优先权日2007年2月14日
发明者前田和之 申请人:爱普生映像元器件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