显影剂容器以及包括该显影剂容器的图像形成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739912阅读:170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显影剂容器以及包括该显影剂容器的图像形成装置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显影剂容器和包括该显影剂容器的图像形成装置。
技术背景诸如打印机、传真机和复印机的传统电子照相方式的图像形成装 置使用电子照相技术。带电辊使感光鼓的周向表面均匀地带电。曝光 单元根据打印数据照射感光鼓的带电表面以形成静电潜像。显影辊供 应显影剂材料给静电潜像,从而将静电潜像显影成显影剂图像。显影 剂图像然后被转印到诸如纸的打印介质上。定影单元将打印介质上的 显影剂图像定影成永久图像。诸如色粉盒的显影剂容器在其中容纳显 影剂材料且可拆卸地附接到图像形成装置。显影剂容器大体上包括壳体和可滑动地装配到壳体内的开闭器。 壳体具有形成在其中的显影剂排出开口且开闭器具有形成在其中的另 一显影剂排出开口。当开闭器滑动到开闭器的开口与壳体的开口对准 的位置时,显影剂从显影剂容器排出到图像形成装置的显影单元。然而,传统的显影剂容器具有以下缺陷,即粘附于容器的内壁表 面的显影剂材料不能有效地使用。发明内容鉴于上述缺陷而作出本发明。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图像形成装置,其中粘附于显影剂材 料容器的内壁的显影剂材料数量最小化。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具有内壁表面的显影剂容器,内壁表面中 形成峰和谷,从而当内部壳体在外部壳体中滑动时,产生振动以引起 粘附于内壁的显影剂材料脱落。显影剂材料容器(18)将显影剂材料容纳在其中,显影剂材料容 器附接到图像形成装置。容器(18)包括壳体(28)和开闭器(29)。 壳体(28)将显影剂材料容纳在其中,壳体(28)包括第一接合部分 (30)和开口 (34),显影剂材料通过开口 (")排出到图像形成装置内。第一接合部分(30)包括第一表面(30a)。开闭器(")装配 到壳体(28)内且相对于壳体(28)是可滑动的。开闭器(")包括 第二接合部分(37)和开闭器壁(36),当开闭器(")相对于壳体 滑动时,第二接合部分(37)接合第一接合部分(30),当开闭器(29) 相对于壳体滑动时,开闭器壁(36)打开或者关闭开口 (34)。第二 接合部分(37 )包括第二表面(37a )以及形成在第二表面上的至少一 个第二凸部(31 )或形成在第二表面(37a)中的至少一个第一凹槽(33)。 该至少一个第一凸部(30)从第一表面(30a)朝向开闭器(") 凸出,且该至少一个第二凸部(31)从第二表面(37a)朝向壳体(28) 凸出。第一接合部分(30)包括形成在第一表面(30a)中的至少一个第 二凹槽(30d)。该至少一个第二凸部(n )从第二表面(3h)朝向 壳体(28)凸出。第一接合部分(30)包括从第一表面(30a)朝向开闭器(29)凸 出的至少一个第一凸部(30g)。至少一个第一凹槽(33)形成在第二 表面(37a)中。显影剂材料容器将显影剂材料容纳在其中,显影剂材料容器被附 接到图像形成装置。容器(18)包括壳体(28)和开闭器(")。壳 体(28)将显影剂材料容纳在其中。壳体(28)包括第一接合部分(30) 和形成在其中的开口 (34),显影剂材料通过开口 (34)排出到图像 形成装置内。开闭器(29)装配到壳体(28)内且包括开闭器壁(36), 当开闭器(29)相对于壳体滑动时,开闭器壁(36)打开且关闭开口 (34 )。开闭器(29 )包括在第一接合部分上滑动的第二接合部分(37 )。 第一接合部分在第二接合部分上滑动,以使显影剂容器振动。本发明的进一步应用范围从其后给出的详细描述将变得显而易 见。然而,应当理解的是,由于在本发明的精神和范围内的多种修改 和变型从该详细说明对于本领域中技术人员是显而易见的,详细描述 和具体示例尽管简述本发明的优选实施例,仅以说明的方式给出。


本发明从以下给出的详细说明和附图变得更充分理解,其仅以说 明的方式给出且因而不限定本发明,且其中图1是表示第一实施例的电子照相图像形成装置的大体构造的截面图;图2是表示当色粉盒已经附接到处理盒时处理盒的透视图;图3是沿图2的直线A-A截取的处理盒的纵向截面图;图4是图2中所示的色粉盒的透视图;图5是在壳体的与把手相对的侧上的壳体的部分透视图;图6是色粉盒的部分透视图;图7是开闭器的透视图;图8是图6中所示的壳体切掉部分壳体的部分透视图;图9是图8的部分C的放大图;图IO是沿图4的直线B-B截取的色粉盒的截面图;图11是当图10中所示的把手以箭头A所示的方向旋转时相关部分的放大截面图;图12表示短圓柱形状的弯曲导向部;图13是表示在处理盒侧的锁定机构的部分的透视图;图14是在色粉盒侧的锁定机构的部分的透视图;图15A是色粉盒附接到处理盒之前色粉盒的正视图;图15B是色粉盒已经附接到处理盒之后色粉盒的正视图;图15C是当把手已经从图15B中所示的位置旋转到开口位置时色粉盒的正视图;图16A是色粉盒已经附接到处理盒之后不久色粉盒和处理盒的截 面图;图16B是当把手朝向开口位置操作但在排出开口被打开之前不久 色粉盒和处理盒的截面图;图16C是当把手操作到开口位置时色粉盒和处理盒的截面图; 图17表示凹槽的形状的一种变型; 图18表示凹槽形状的另一变型; 图19表示肋的形状的一种变型; 图20是凹槽的放大图;图21表示又一变型,其中壳体具有形成在壳体内壁表面中的凹槽; 图22是图6中所示的壳体切掉一部分壳体的透视图; 图23是图22的部分D的放大图;图24是色粉盒的简化纵向截面图;图25是当图24中所示的把手以箭头A所示的方向旋转时的放大 截面图;以及图26表示肋的形状的一种变型。
具体实施方式
第一实施例图1是表示第一实施例的电子照相图像形成装置1的大体构造的 截面图。参见图1,电子照相图像形成装置1包含采用电子照相技术以打印 图像的处理盒2。处理盒2可拆卸地附接到图像形成装置1,且起形成 显影剂图像(例如色粉图像)的作用。纸盒3容纳一叠诸如打印纸的 打印介质。打印介质通过传送路径4, 5和6传送。搓纸辊7从纸盒3 将打印介质的叠层的顶页供给到传送路径4。定位辊8和9将打印介质 以与在感光鼓25上的图像形成同步的关系行进到处理盒2内。当打印介质通过处理盒2时,显影剂图像转印到打印介质上。然 而,在传送路径5中的打印介质通过限定在支承辊11和热辊12之间 的定影点,打印介质上的显影剂图像通过热和压力熔合成永久图像。 排出辊13-16将打印介质沿图像形成装置1中的传送路径6传送。控 制器27在打印期间执行图像形成装置1的整体控制。图2是表示当色粉盒18已经附接到处理盒2时处理盒2的透视图。 图3是沿图2的直线A-A截取的处理盒2的截面图。色粉盒18将显影 剂(例如色粉)32容纳在其中,且附接到处理盒2。处理盒2包括进 口 41,进口 41面向形成在色粉盒18的稍后描述的壳体28的底部中的 出口 34。处理盒2在其中包括色粉箱20,色粉箱容纳从色粉盒18接收的色 粉32。色粉供应辊21将色粉32供应给显影辊22的表面。显影辊22 接着将色粉32供应给感光鼓25的表面。显影刮板23在显影辊22表 面上形成色粉32的薄层。带电辊24使感光鼓25的整个周向表面均匀 地带电。膝光单元17是采取发光二极管(LED)头形式的打印头。曝 光单元17根据打印数据照射感光鼓25的带电表面以在感光鼓25的带 电表面上形成静电潜像(图3 )。静电潜像然后用色粉32显影成显影剂图像。转印辊10将来自感光鼓25的显影剂图像转印到传送路径5 中的打印介质上。在显影剂图像转印到打印介质上之后,清洁辊26从 感光鼓25将残余的色粉32去除。图4是图2和3中所示的色粉盒18的透视图。图5是在壳体28 的与把手35相对的侧上的部分的部分透视图。图6是把手35附近的 色粉盒18的部分透视图。壳体28具有纵向延伸的半圓柱形下半部28a和纵向延伸的矩形平 4亍六面体上半部28b。圆柱形下半部28a与矩形平4于六面体上半部28b 相连续。矩形平行六面体上半部28b提供用于更大的色粉容纳容量的 空间19a(图6)。出口 34形成在下半部28a的底部中。图7是开闭器29的透视图。开闭器29具有大体圆柱形的形状,且接收在壳体28中,从而开 闭器29与下半部28a的内壁表面滑动接触。旋转把手35形成为与开闭器29成一体或牢固地组装到开闭器29, 且在色粉盒18的纵向端处。将旋转把手35操作到开口位置使得开闭 器部分36打开出口 34,允许色粉32供应到处理盒2的色粉箱20内。 将把手35操作到关闭位置使得开闭器部分36关闭出口 34,停止色粉 32对色粉箱20的供应且将色粉盒18锁定到处理盒2。弯曲导向部37 具有一或多个凸部31 (图8),所述凸部31形成在外部弯曲表面37a 上但为了简化而未在图7中示出。图8是图6中所示的壳体28切掉部分壳体28的部分透视图。开闭器29包括部分圆柱形壁形状的开闭器部分36和以部分环或 弧的形状的弯曲导向部37。当开闭器29在壳体28中旋转时,开闭器 部分36与圓柱形下半部28a的内壁滑动接触地旋转。由弹性材料形成 的密封元件(未示出)可以附接到开闭器部分36的外表面。弯曲导向 部37具有一个或更多形成在外部弯曲表面37a上的凸部31。外部弯曲 表面37a位于开闭器部分36的外表面位于其中的大致圆柱形面中。凸 部31大致径向地朝向壳体28凸出且在平行于形成在矩形平行六面体 上半部28b的上部内表面上的肋30的方向上延伸。色粉排出开口 38形成在开闭器29中靠近开闭器部分36。当开闭 器29相对于壳体28旋转到开口位置时,色粉排出开口 38变成与形成 在壳体28的底壁中的出口 34对准。色粉排出开口 38制成足够大于出口 34。色粉盒18包括将色粉32容纳在其中的色粉室19 (图5和6)。 当旋转把手35旋转到开口位置,开闭器部分36打开出口 34,从而显 影剂32从色粉室19通过出口 34排出到处理盒2的色粉箱20中。当 把手35已经完全旋转到开口位置,稍后所述的锁定机构将色粉盒18 完全锁定到处理盒2。图9是图8的部分C的放大图。参考图5-9,壳体28进一步包括 形成在矩形平行六面体上半部28b的上部内表面上的肋30。肋30在壳 体28的纵向方向上延伸且朝向开闭器29延伸。肋30接触开闭器29 的弯曲导向部37且与下半部28a协作将开闭器29保持到位。换句话 说,当开闭器29在壳体28中旋转时,开闭器29由肋30和下半部28a 导向。可以设置一个或更多的肋30以获得更好的效果。图IO是沿图4的直线B-B截取的色粉盒18的截面图。图ll是当 图10中所示的把手35以箭头A所示的方向旋转时图10的有关部分D 的放大部分截面图。肋30包括平表面30a和紧邻平表面30a的侧表面30b和30c。側 表面30b和30c形成肋30的锥形部分(图11 )。凸部31为具有大致 半圓截面的半圆柱形凸部。肋30接合弯曲导向部37,从而当开闭器 29相对于壳体28旋转时肋30和弯曲导向部37对开闭器29的旋转进 行导向。当开闭器29旋转时,凸部31与肋30干涉且然后被肋30按 压,从而弯曲导向部37以远离肋30的方向弹性变形。弯曲导向部37 的变形使得凸部31在肋30上滑过至从肋30脱离。在凸部31从肋30 脱离之后不久,弯曲导向部37的外部弯曲表面37a在肋30上滑动, 由于凸部31从肋30突然脱离而振动。侧表面30b有助于凸部31爬上 肋30。应当注意到,当肋30在相邻的凸部31之间时,弯曲导向部37 与肋30的平表面30a接触但未较大地变形。凸部31形成在每个弯曲导向部37的外部弯曲表面37a上。尽管 在第一实施例中使用多个凸部31,可以使用任何数量的内凸部31。凸部30的平表面30a包4舌在弯曲导向部37的旋转方向上的尺寸 Ll,尺寸Ll大于凸部31在弯曲导向部37的旋转方向上的尺寸。凸部 31以距离L3间隔开来,其长于肋30的平表面30a的尺寸Ll。因而, 当开闭器29相对于壳体28旋转时,肋30任何时候都不会同时在两个相邻的凸部31上延伸,从而在凸部31从肋30脱离之后不久产生足够 数量的开闭器29的振动。倘若满足上述条件,内凸部31的截面可以 具有0. 2mm半径,平表面30a可以具有在弯曲导向部37的旋转方向上 的3mm尺寸,且肋30可以从壳体28的内壁表面凸出2. 6mm。此外,凸 部31可以具有0. 12mm或0. 05mm的半径。色粉盒18包括锁定机构,锁定机构将色粉盒18以相对于把手35 的旋转互锁的方式锁定到图像形成装置。图12表示以短圓柱形状的弯曲导向部37。弯曲导向部37也可以 是呈短圆柱形的形状。然而,短圓柱形导向部37具有高的硬度且因而 当在开闭器29相对于壳体28旋转期间凸部31抵接凸部30时导向部 难以变形。因而,在开闭器29的旋转期间,短圓柱形导向部37难以 以足够的幅度振动。如果形成在短圆柱形导向部37上的凸部31小, 振动幅度也小。因此,弯曲导向部37优选地为部分环或弧的形状而不 是大致短圆柱形的形状。为了产生振动,至少一个凸部31需要形成在 至少一个弯曲导向部37上。然而, 一个或更多的凸部31应当形成在 一个或更多的弯曲导向部37上以获得足够数量的振动。{锁定机构}用于将色粉盒18锁定到处理盒2的锁定机构将参考图13、 14和 15A-15C描述。图13是表示在处理盒侧的锁定机构的有关部分的透视图。 图14是在色粉盒侧的锁定机构的有关部分的透视图。 图15A是色粉盒18附接到处理盒2之前色粉盒18的正视图。 图15B是色粉盒18已经附接到处理盒2之后色粉盒18的正视图。 图15C是当把手35已经从图15B中所示的位置旋转到开口位置(即 锁定位置)时色粉盒18的正视图。参见图13,板形导向凸部43形成在处理盒2的内壁表面上且在纵 向方向上延伸。当色粉盒18附接到处理盒2时,导向凸部43进入色 粉盒18,从而色粉盒18以正确的定向被导向到处理盒2内。把手35 包括两对导向壁,每对包括导向壁44和紧邻导向壁44的导向壁45以 在其之间形成钝角6 。该两对导向壁布置在开闭器29的一个纵向端, 从而它们彼此对角相对。如图15A所示,导向壁44之间限定间距40a 且导向壁45之间限定间距40b。把手35包括钩46和一个导向壁44之间的开口 40c(图14)。当用户从上将色粉盒18降低到处理盒2中时, 导向凸部43通过开口 40c进入间距40a以将色粉盒18导向到处理盒2 内 以这种方式,色粉盒18可以安放到位。当色粉盒18已经安放到位之后,把手35以图15B中的箭头A所 示的方向旋转时,用户操作把手35以相对于壳体28旋转开闭器29, 从而导向壁44远离导向凸部43旋转。随着把手35旋转,锁定钩46 进入导向凸部43下面而开闭器部分36逐渐打开出口 34。进一步旋转 把手35,使得导向壁45抵接导向凸部43从而开闭器29不能再旋转。当导向壁45抵接导向凸部43以防止开闭器29的进一步旋转时, 开口 38变成与出口 34对准。锁定钩46接合导向凸部43以相对于处 理盒2固定色粉盒18。当色粉盒18要从处理盒2拆卸时,与前述过程 相反。用户首先操作把手35到关闭位置。换句话说,用户以图15C中 箭头B所示的方向旋转把手35直到把手35不能再旋转,且然后向上 拉起整个色粉盒18,从而将色粉盒18拿出处理盒2。图16A是色粉盒18已经附接到处理盒2之后不久色粉盒18和处 理盒2的截面图。图16B是当把手35朝向开口位置操作但在排出开口 34被打开之 前不久停止时色粉盒18和处理盒2的截面图。图16C是当把手35操作到开口位置从而排出出口 34完全打开时 色粉盒18和处理盒2的截面图。参见图16A,色粉盒18已经附接到处理盒2,从而在壳体28中形 成的出口 34与在处理盒2中形成的进口 41对准。在色粉32排出到处 理盒2之前,开闭器部分36在关闭位置处,即开闭器部分36面向在 色粉盒18的底壁中形成的出口 34,且因此色粉室19充满新鲜色粉32。参见图16B,在A方向上旋转把手35,开闭器部分36与壳体28 的内表面滑动接触地旋转,逐渐打开出口 34以将新鲜色粉32排出到 色粉箱20内。同时,锁定钩46进入导向凸部43下面以将色粉盒18 锁定到处理盒2。当弯曲导向部37在肋30上滑动时,肋30与凸部31干涉从而肋 30抵靠凸部31而施加增加的力。随着用户进一步旋转把手"以克服 增加的力,弯曲导向部37被引起临时变形直到肋30占据形成在每个 弯曲导向部37上的相邻凸部31之间的位置。结果,开闭器29遭受短的振动。由于肋30与形成在弯曲导向部37的外部弯曲表面37a上的多个 凸部31干涉,开闭器29和壳体28均经历一系列的短振动。该系列短 振动有效地将色粉从色粉盒18的多个部分抖落,包括壳体28的内壁、 壳体28的上角、以及弯曲导向部37的外部弯曲表面37a。该操作减少 在将色粉32排出到处理盒2中之后否则将剩留在色粉室19中的色粉 32数量。在B方向上旋转把手35使得开闭器部分36开始关闭出口 34,使 得开闭器部分36逐渐停止将色粉32供应到处理盒2内,且引起锁定 钩46开始从导向凸部43下面离开。参考图16C,当把手35已经以A方向完全旋转时,开口 38与出口 34对准,即排出出口 34已经被完全打开。因而,色粉32从色粉室19 供应到色粉箱20内,且锁定机构将色粉盒18完全锁定到处理盒2。在色粉盒18由新的未使用的色粉盒更换之前,把手35在B方向 上完全地旋转,从而开闭器部分36完全关闭出口 34且锁定机构使得 色粉盒18从处理盒2解锁。然后,色粉盒18可以净皮拿出处理盒2。色粉盒18包括在壳体28内部多个位置处的肋形部分,且色粉易 于剩留或粘附到肋形部分。为了有效地减少剩留在色粉盒18中的残余 色粉,希望构造色粉盒18使得肋形部分以大的幅度振动。实施例的结 构有效地产生肋形部分的大幅度振动,防止色粉32剩留在色粉盒18 内。{第一实施例的变型}图17表示凹槽33的形状的一种变型。凹槽33具有矩形截面。尺 寸"和L5符合图18表示凹槽33形状的另一变型。参见图18,凹槽33具有锯齿 形状截面。尺寸L6和L7符合L7〉L6。图19表示肋30的形状的一种变型。参见图19,肋30具有形成在 平表面30a中的凹槽30d。图20是凹槽30d的放大图。凹槽具有带有侧壁30e和30f的梯形 截面。侧壁30e和30f分别大致平行于侧表面30c和30b。图21表示又一变型,其中壳体28具有形成在壳体28内壁表面中 的凹槽47。第二实施例第二实施例与第一实施例区别在于弯曲导向部37具有形成在它们的外部弯曲表面37a中的凹槽33。第一和第二实施例在图像形成装置和处理盒2的构造中基本相同。 图22是图6中所示的壳体28切掉一部分壳体28的部分透视图。图23是图22的部分E的放大图。图24是色粉盒18的截面图。图25是当图24中所示的把手35以箭头A所示的方向旋转时图24的部分F的放大截面图。参见图22,凸部30形成在壳体28的内表面上,且在壳体28的纵 向方向上延伸。凸部30也朝向开闭器29的弯曲导向部37延伸。弯曲 导向部37是部分环或弧的形状,从而外部弯曲表面37a位于开闭器部 分36的外表面位于其中的大致圆柱形面中。开闭器29包括开闭器部分36。当开闭器29与壳体28滑动接触地 旋转时,开闭器部分36打开或关闭形成在壳体28中的出口 34。把手 35形成在色粉盒18的纵向端部,且与开闭器29成一体或牢固地组装 到开闭器29。操作旋转把手35到开口位置,使得开闭器部分36打开 形成在壳体28中的出口 34,允许色粉32供应到处理盒2的色粉箱20 内。操作把手35到关闭位置,使得开闭器部分36关闭出口 34,停止 供应色粉32到色粉箱20且将色粉盒18锁定到处理盒2。凹槽33形成在弯曲导向部37的外部弯曲表面37a中。凹槽33具 有大致半圆形截面,且在平行于形成在色粉盒18的矩形平行六面体上 半部28b的上部内表面上的肋30 (图22 )的方向上延伸。至少一个凹 槽33需要形成在至少一个弯曲导向部37中。然而,更多的凹槽33应 当形成在弯曲导向部37的更多弯曲表面37a中以获得足够的振动。肋30包括平表面30a和紧邻平表面30a的侧表面30b和30c。侧 表面30b和30c形成肋30的锥形部分(图25 )。凹槽33具有大致半 圆截面。随着开闭器29相对于壳体28旋转,弯曲导向部37的弯曲表 面37a在肋30上滑动。当肋30向下按压弯曲表面30a时,弯曲导向 部37变形,从而当开闭器29相对于壳体28旋转时,凹槽33的边缘 与肋30的边缘在平表面30a和侧表面30c或30b相交的位置处干涉。 凹槽33的边缘与肋30的边缘的干涉引起弯曲导向部37弹性变形且然 后从肋30脱离。侧表面30b有助于肋30离开凹槽33。在肋30从凹槽33边缘脱离之后不久,由于凹槽33突然从肋30脱离,弯曲导向部37 从肋30释放而振动。肋30的形状和尺寸可以与笫一实施例中所述相 同。凸部30的平表面30a包括在弯曲导向部37旋转方向上的尺寸L4。 凹槽33以距离L6间隔开来,其长于平表面30a的尺寸L4。因而,当 开闭器29旋转时,肋30任何时候都不会同时在两个相邻的凹槽33上 延伸,从而产生开闭器29的足够数量的振动。将给出第二实施例与第一实施例不同的部分的说明。如刚才在图 16B中所示,在A方向上操作把手35使得开闭器29相对于壳体28旋 转,从而开闭器部分36逐渐打开出口 34。这允许色粉32逐渐从色粉 盒18供应到处理盒2的色粉箱20内。同时,锁定钩46 (图14 )逐渐 进入导向凸部43下面以将色粉盒18锁定到处理盒2。当弯曲导向部37在肋30上滑动时,肋30与凹槽33干涉以抵靠 凹槽33施加力。随着用户进一步旋转把手35以克服该力,弯曲导向 部37被引起弹性变形直到肋30占据形成在每个弯曲导向部37中的相 邻凹槽33之间的位置。结果,开闭器29遭受短的振动。肋30与多个形成在弯曲导向部37的外部弯曲表面37a中的凹槽 33干涉,开闭器29和壳体28在开闭器29旋转期间均经历一系列短振 动。该系列短振动有效地将色粉32从多个部分抖落,包括壳体28的 内表面、壳体28的上角、以及弯曲导向部37的外部弯曲表面37a。该 操作减少否则将在排出色粉32到处理盒2内之后剩留在色粉室19中 的色粉32的数量。第二实施例已经关于具有带有形成在其中的凹槽33的弯曲导向部 37的开闭器29和具有凸部30的壳体28的组合进行了描述。本发明可 以修改使得凸部形成在弯曲导向部37中并且凹槽形成在壳体28的内 表面中。图26表示肋30的形状的一种变型。参见图26,肋30包括具有大 致半圆形截面的凸部30g。凸部30g和凹槽33大致在色粉盒18的纵向 方向上延伸。尽管第一和笫二实施例已经按照可拆卸地装配到处理盒的色粉盒 描述,显影剂从色粉盒供应到处理盒中,本发明也可以应用于包括打 印机、传真机以及多功能打印机的电子照相装置。本发明的显影剂材料容器可以应用于包括显影设备的显影装置和显影剂容器,其中色粉 容器和显影段是单元型,且显影剂容器收集剩留在图像承载本体和图 像转印装置上的残余显影剂。该显影剂容器包括显影剂室、显影剂材 料通过其排出的出口 、以及能够打开和关闭出口的开闭器元件。本发明从而被描述,显而易见的是本发明可以以多种方式变更。 这种变更不认为是本发明精神和范围的偏离,且对本领域中的技术人 员显而易见的所有这种变型意欲被包括在权利要求书的范围内。
权利要求
1.一种显影剂材料容器(18),将显影剂材料容纳在其中,该显影剂材料容器被附接到图像形成装置上,该容器(18)包括壳体(28),将显影剂材料容纳在其中,该壳体(28)包括第一接合部分(30)和开口(34),显影剂材料通过开口(34)被排出到图像形成装置内,其中该第一接合部分(30)包括第一表面(30a);开闭器(29),其装配到壳体(28)内且相对于壳体(28)是可滑动的,该开闭器(29)包括第二接合部分(37)和开闭器壁(36),当开闭器(29)相对于壳体滑动时,第二接合部分(37)接合第一接合部分(30),当开闭器(29)相对于壳体滑动时,开闭器壁(36)打开或者关闭开口(34),其中第二接合部分(37)包括第二表面(37a)以及形成在第二表面上的至少一个第二凸部(31)或形成在第二表面(37a)中的至少一个第一凹槽(33)。
2. 根据权利要求1所示的显影剂材料容器,其中该至少一个第一 凸部(30)从第一表面(30a)朝向开闭器(")凸出,且该至少一个 第二凸部(31)从第二表面(37a)朝向壳体(28)凸出。
3. 根据权利要求1所示的显影剂材料容器,其中第 一接合部刺30 ) 包括形成在第一表面(30a)中的至少一个第二凹槽(30d),且该至 少一个第二凸部(n)从第二表面("a)朝向壳体(28)凸出。
4. 根据权利要求1所示的显影剂材料容器,其中该第一接合部分 (30)包括从第一表面(30a)朝向开闭器U9)凸出的至少一个第一凸部(30g),且至少一个第一凹槽(33)形成在第二表面(37a)中。
5. 根据权利要求1所示的显影剂材料容器,其中壳体(28)包括 在纵向方向上延伸的大致半圆柱形部分(28a ),该半圓柱形部分(28a ) 包括形成在其中的开口 ( 34),其中开闭器壁(36)是半圓柱形壁并且第二接合部分(37)包括 具有第二表面(37a)的大体上弯曲的部分(37),且相对于壳体(28) 是可旋转的。
6. 根据权利要求5所示的显影剂材料容器,其中该壳体(28)包 括在纵向方向上延伸的大致矩形部分(28b),该矩形部分(28b)紧 邻半圆柱形部分(28a)以形成壳体(28),且该第一表面(30a)是 矩形部分(28b)的内表面,使得开闭器(36)通过第一接合部分(30)和大致半圆柱形部分(28a);敗保持在适当位置。
7. 根据权利要求2所示的显影剂材料容器,其中当开闭器(29) 相对于壳体(28)滑动时,该至少一个第二凸部(31)接合该至少一 个第一凸部(30 )以使第二接合部分(37 )弹性变形,从而开闭器(29 ) 进一步相对于壳体(28)滑动且然后从该至少一个第一凸部(30)脱 离,以在变形后恢复原始形状。
8. 根据权利要求7所示的显影剂材料容器,其中当该至少一个第 二凸部(31)从该至少一个第一凸部(30)脱离时,开闭器(29)振 动。
9. 根据权利要求1所示的显影剂材料容器,其中该至少一个第一 凹槽(33)是多个第一凹槽(33)之一,其中第一表面(30a)具有在 开闭器(")滑动的方向上的第一尺寸(L1),且相邻的第一凹槽(") 在开闭器(29)滑动的方向上以第二尺寸(L3)间隔开,该第二尺寸(L3)大于第一尺寸(Ll)。
10. 根据权利要求1所示的显影剂材料容器,其中该至少一个第 二凸部(31)是多个在开闭器(29)相对于壳体(28)滑动的方向上 对准的凸部(31 )之一,且相邻的笫二凸部(31 )之间的距离(L3) 长于第一表面(30a)在该方向上的尺寸(Ll)。
11. 根据权利要求1所示的显影剂材料容器,进一步包括锁定机 构,该锁定机构将显影剂容器(18)以与开闭器(29)相对于壳体的 滑动运动互锁的方式锁定到图像形成装置。
12. 根据权利要求1所示的显影剂材料容器,其中显影剂材料容 器(18)可拆卸地附接到图像形成装置上。
13. 根据权利要求1所示的显影剂材料容器,其中该显影剂(32) 被用于显影形成在图像形成装置的感光鼓上的静电潜像。
14. 一种显影剂材料容器,将显影剂材料容纳在其中,该显影剂 材料容器被附接到图像形成装置上,该容器(18)包括壳体(28),将显影剂材料容纳在其中,壳体(28)包括第一接 合部分(30)和形成在其中的开口 (34),显影剂材料通过该开口 (34) 被排出到图像形成装置内;开闭器(29),其装配到壳体(28)内且包括开闭器壁(36), 当开闭器(29)相对于壳体滑动时,开闭器壁(36)打开且关闭开口(34),其中开闭器(29)包括在第一接合部分上滑动的第二接合部 分(37);其中第一接合部分在第二接合部分上滑动,使得显影剂容器振动。 15.—种图像形成装置,所述图像形成装置与根据权利要求14的 显影剂材料容器相结合,其中该图像形成装置包括 图像载体(25);带电部(24),所述带电部(24)使图像载体的表面带电; 膝光部(17),照射图像载体的带电表面以形成静电潜像; 显影部(32),向静电潜像供给显影剂材料以形成显影剂图像; 转印部(10),将显影剂图像转印到打印介质上; 定影部(11、 12),将打印介质上的显影剂图像定影成永久图像。
全文摘要
一种容纳色粉且可拆卸地附接到图像形成装置的色粉容器。壳体(18)将色粉容纳在其中且包括第一接合部分(30)和开口(34),色粉通过开口(34)排出到图像形成装置内。第一接合部分(30)包括第一表面和形成在第一表面上的第一凸部(30)或形成在第一表面中的第一凹槽(30a)。开闭器(29)装配到壳体(28)内且相对于壳体(28)是可滑动的。开闭器(29)包括第二接合部分(37),当开闭器(29)相对于壳体滑动时,第二接合部分(37)接合第一接合部分。第二接合部分(37)包括第二表面(37a)。第二凸部(31)形成在第二表面上或第二凹槽(33)形成在第二表面(37a)中。
文档编号G03G15/00GK101246344SQ20081007421
公开日2008年8月20日 申请日期2008年2月13日 优先权日2007年2月13日
发明者寺村修 申请人:日本冲信息株式会社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