熔合装置及具有该熔合装置的成像设备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809089阅读:130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熔合装置及具有该熔合装置的成像设备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总体构思涉及一种成像设备,更具体地讲,涉及一种用于将显影 剂图像定影到记录介质上的改进结构的带型熔合装置以及具有该熔合装置的成像设备。
背景技术
电子照相成像设备(例如,打印机、复印机或者多功能单元)通常采用 利用热和压力将显影剂图像定影到记录介质上的熔合装置。在各种熔合装置 中,通常使用辊子型和带型熔合装置。熔合装置的主要技术要求包括快速升温和耐久的熔合结果。热容量较少 的热源对于快速升温更加有效。调色剂定影的性能主要取决于温度、压力和压印区域的宽度。在冷平版印刷(offset)和热平版印刷之间的温度范围内, 较高的温度确保更好的定影能力。而且,较大的压力和较宽的压印区域帮助 提供更好的定影能力。图1示出了传统的辊子型熔合装置。如图所示,传统的辊子型熔合装置 包括4皮此紧密地4妾触旋转的加压辊10和加热辊20以及容纳在加热辊20内部 的加热构件30。因为加热构件30具有高的热容量,并且加热构件30加热加 热辊20的全部区i或,所以升温需要4交长的时间,同时在加压辊10和加热辊 20之间的接触区域上形成相对较窄的压印区域。图2示出了建议的用于提高升温速度的传统的带型熔合装置。该熔合装 置包括加压辊10、利用从加压辊10传递的旋转力旋转的熔合带40、设置在 熔合带40内的用于引导熔合带40旋转的引导构件50以及形成在引导构件 50上的用于加热在熔合带40上形成的压印区域(N)的加热构件60。这种带型熔合装置采用热容量相对低的加热构件60。而且,带型熔合装 置局部加热压印区域(N)。因此,带型熔合装置的升温时间较短而且压印区 域(N)较宽。但是,因为加热构件60被容纳在压印区域(N)处,加压辊 10被向着该压印区域(N )挤压,所以加压辊10需要产生加热构件60能够承受的有限的压力。因为压力被局限在压印区域(N)处,所以由于缺少压力而会出现定影失败。但是,因为加热构件60由于压力和热变形可被损坏, 所以在压印区域(N)上不能增大压力。发明内容本发明的总体构思在于提供一种能够减少升温时间并随后提供快速打印 的熔合装置。本发明的总体构思还在于提供这样一种熔合装置,该熔合装置能够增加 压印区域的有效的宽度、增大压力并随后改善图像的定影性能。本发明的总体构思还在于提供一种具有确保快速升温和稳定的加热特性 的熔合装置的成像设备。本发明总体构思的其它方面和效用 一部分将在以下描述中进行阐述,一本发明总体构思的上述和/或其它方面和效用可以通过提供一种熔合装 置来实现,该熔合装置包括加压单元;带单元,与加压单元接触地旋转, 带单元的外表面接触加压单元;压印形成单元,与带单元接触,以在加压单 元和带单元之间的接触区域上形成压印区域,压印形成单元接触带单元的内 表面;加热单元,加热压印形成单元和带单元;支撑单元,压迫压印形成单 元,支撑单元包括形成在其中的空间,以使得带单元穿过支撑单元的所述空 间。加压单元可包括可旋转的辊子构件,带单元通过从辊子构件传递来的旋转力旋转。压印形成单元可包括主体,形成为局部或全部地围绕加热单元,以收 集从来自于加热单元的辐射热;压印部分,连接到主体上以与带单元接触。 所述主体可包括允许加热单元的辐射热直接传递到压印部分的狭缝。所述主 体和压印部分可相互一体地形成。压印部分的面对加压单元的一部分可被弯 曲,以与加压单元的外周的形状对应。所述支撑单元可包括内支撑构件,放置在带单元的内部;外支撑构件, 放置在带单元的外部,外支撑构件的两端与内支撑构件接合,以加强内支撑 构件的强度,并形成使辐射热消散的路径。压印形成单元可包括主体和压印 部分;内支撑构件可包括中央部分和弓形连接件,中央部分包括压靠压印部分的两侧的 一对隔开的肋,弓形连接件连接所述一对隔开的肋的每个的两端。 所述中央部分还可包括朝着所述一对隔开的肋的内侧弯曲的加强肋。所述内 支撑构件还可包括设置在所述一对隔开的肋之间以保持所述一对隔开的肋彼 此相隔预定距离的多个分隔件。所述支撑单元还可包括设置在所述支撑单元的两端上的用于引导带单元 的行进的引导构件。所述引导构件可设置在内支撑构件的弓形连接件与外支 撑构件的两端之间,并且分别通过螺钉被紧固在适当位置。外支撑构件的两 端可与内支撑构件的弓形连接件接触。外支撑构件的两端可被弯曲并且被紧 固。所述支撑单元的所述空间的尺寸可至少与带单元的沿着轴线方向的长度一样。所述熔合装置还可包括绝热构件,设置在压印形成单元的压印部分和 内支撑构件的中央部分之间,用于防止压印形成单元的热传递到支撑单元。 绝热构件的接触带单元的表面可以呈圓形。压印形成单元的主体可包括热屏蔽部分,所述热屏蔽部分用于防止加热 单元的辐射热传递到内支撑构件和绝热构件。所述熔合装置还可包括恒温器,形成在熔合装置的盖子上,通过接触 或者非接触的方式检测带单元的温度,并当检测到过热时切断电能,其中, 支撑单元的外支撑构件包括用于检测溫度的恒温器的位置。本发明总体构思的上述和/或其它方面和效用可以通过提供一种熔合装 置来实现,该熔合装置包括可旋转的加压辊;熔合带,通过从可旋转的加 压辊传递来的旋转力旋转;压印形成构件,与熔合带的内表面接触,以在可 旋转的加压辊和熔合带之间的接触区域上形成压印;加热构件,近似地形成 在熔合带的内部中间部分,以加热压印形成构件和熔合带;内部支撑构件, 形成在熔合带内,朝着可旋转的加压辊压靠压印形成构件的压印部分;外支 撑构件,形成在熔合带的外部,外支撑构件的两端与内支撑构件接合,从而 加强内支撑构件的强度,并形成用于使辐射热消散的路径。本发明总体构思的上述和/或其它方面和效用还可以通过提供一种成像 设备来实现,该成像设备包括感光介质,在其上形成静电潜像;显影单元, 利用显影剂显影在感光介质上的静电潜像;转印单元,用于将感光介质上的 显影剂图像转印到记录介质上;熔合装置,将显影剂图像定影到记录介质上。本发明总体构思的上述和/或其它方面和效用还可以通过提供一种熔合装置来实现,该熔合装置包括加压单元;带单元,与加压单元接触地旋转; 压印形成单元,被设置成在加压单元和带单元之间的接触区域上形成压印区 域;加热单元,加热压印形成单元和带单元;支撑单元,相对于加压单元支 撑压印形成单元;绝热构件,设置在压印形成单元和支撑单元之间,用于防 止热从压印形成单元传递到支撑单元。加热单元可与压印形成单元和支撑单元分隔开。压印形成单元可设置在加热单元和带单元之间,以直接和间接地接收来 自于加热单元的热。压印形成单元可包括主体,围绕加热单元的至少一部分,以接收从来 自于加热单元的第一部分热;压印部分,连接到主体上,并设置在压印区域上,以接收来自于加热单元的第二部分热。加热单元的第一部分热可被传递到压印部分,加热单元的第二部分热可从加热单元被直接传递到压印部分。压印形成单元可包括主体,用于接收来自于加热单元的第一部分热; 压印部分,具有用于接收来自于主体的加热单元的第一部分热的第一部分和 直接接收加压单元的第二部分热的第二部分。压印形成单元可包括主体,围绕加热单元的第一部分,用于接收加热 单元的第一部分热;压印部分,围绕加热单元的第二部分,用于接收加热单 元的第二部分热。带单元可围绕加热单元的第三部分,用于接收加热单元的第三部分热。 主体可包括用于提供通道的一部分,加热单元的第二部分热通过该通道 被压印部分直接4^收。主体的所述部分可将所述第一部分热传递到压印部分。 主体可与加热单元分隔开第一距离,压印部分可与加热单元分隔开比第一距离长的第二距离,以在带单元和加压单元之间形成压印区域。压印形成单元可设置在加热单元和支撑单元之间,用于防止热从加热单元直接传递到支撑单元。支撑单元可包括内支撑构件,设置在带单元的行进路径的内部,以支撑压印形成单元;外支撑构件,设置在带单元的行进路径的外部,并连接到内支撑构件,以相对于熔合装置的框架支撑内支撑构件。支撑单元可包括内支撑构件,被设置成支撑压印形成单元,使压印形成单元与加热单元分隔开;外支撑构件,被设置在带单元的外部,以相对于 加压单元支撑内支撑构件。绝热构件可包括第一部分,设置在压印形成单元和支撑单元之间,用 于提供绝热;第二部分,从第一部分延伸,以沿着行进路径引导带单元。本发明总体构思的上述和/或其它方面和效用还可以通过提供一种熔合 装置来实现,该熔合装置包括加压单元;带单元,与加压单元接触地旋转; 压印形成单元,与带单元接触,以在加压单元和带单元之间的接触区域上形 成压印区域;加热单元,加热压印形成单元和带单元;支撑单元,相对于加 压单元支撑压印形成单元,支撑单元包括形成在其中的空间,以使得带单元 穿过支撑单元的所述空间;绝热构件,设置在压印形成单元和支撑单元之间, 用于防止热从压印形成单元传递到支撑单元。本发明总体构思的上述和/或其它方面和效用还可以通过提供一种成像 设备来实现,该成像设备包括成像单元,在打印介质上形成图像;熔合装 置,用于将图像定影到打印介质上。熔合装置可包括加压单元;带单元, 与加压单元接触地旋转;压印形成单元,被设置成在加压单元和带单元之间 的接触区域上形成压印区域;加热单元,加热压印形成单元和带单元;支撑 单元,相对于加压单元支撑压印形成单元;绝热构件,设置在压印形成单元 和支撑单元之间,用于防止热从压印形成单元传递到支撑单元。本发明总体构思的上述和/或其它方面和效用还可以通过提供一种成像 设备来实现,该成像设备包括成像单元,在打印介质上形成图像;熔合装 置,用于将图像定影到打印介质上。该熔合装置可包括加压单元;带单元, 与加压单元接触地旋转;压印形成单元,与带单元接触,以在加压单元和带 单元之间的接触区域上形成压印区域;加热单元,加热压印形成单元和带单 元;支撑单元,相对于加压单元支撑压印形成单元,支撑单元包括形成在其 中的空间,以使得带单元穿过支撑单元的所述空间;绝热构件,设置在压印 形成单元和支撑单元之间,用于防止热从压印形成单元传递到支撑单元。


通过下面结合附图对实施例进行的描迷,本发明总体构思的这些和/或其 它方面和效用将会变得清楚和更加容易理解,其中图1是示出传统的辊子型熔合装置的截面图; 图2是示出传统的带型熔合装置的截面图;图3是示出根据本发明总体构思的示例性实施例的熔合装置的截面图; 图4是示出图3的熔合装置的透视图;图5A和图5B分别是根据不同的示例的图3的熔合装置的压印形成单元 的截面图;图6是示出图3的熔合装置的支撑单元和压印形成单元的透视图;图7是示出构成图3的熔合装置的支撑单元的内部支撑构件的透视图;图8是示出根据本发明总体构思的另一示例性实施例的图3的熔合装置的内部支撑构件的透视图;图9是示出根据本发明总体构思的另一示例性实施例的图3的熔合装置的内部支撑构件的后透视图;图10是示出根据本发明总体构思的另 一 示例性实施例的图3的熔合装置的压印形成单元的透视图;图ll是示出采用图10的压印形成单元的熔合装置的截面图;图12是示出根据本发明总体构思的示例性实施例的处于装配状态的熔合装置的透视图;图13是示出根据本发明总体构思的另一示例性实施例的处于紧固状态 的熔合装置的支撑单元的两端的透视图;图14是示出根据本发明总体构思的另一示例性实施例的处于紧固状态 的熔合装置的支撑单元的两端的透视图;图15是示出根据本发明总体构思的另一示例性实施例的熔合装置的透视图;图16是示出采用根据本发明总体构思的示例性实施例的熔合装置的成 像设备的截面图。
具体实施方式
现在,将详细地描述本发明总体构思的实施例,其示例在附图中被示出, 其中,相同的标号将始终表示相同的元件。以下,将参照附图描述实施例, 以解释本发明的总体构思。加压单元100;带单元200,在其外表面与加压单元IOO接触地旋转;压印形 成单元300,与带单元200的内表面接触,以在加压单元100和带单元200 之间的接触区上形成压印区域(N);加热单元400,用于加热压印形成单元 300和带单元200;支撑单元500,将压印形成单元300压向加压单元100, 并且具有带单元200可以穿过的空间S。加压单元100和带单元200形成压印区域(N),并且加压单元100包括 细长的圓柱形辊子构件,以将记录介质(P)推向带单元200。虽然在该示例 中加压单元100由辊子构件实现,但是也可以应用其它形式(例如带型或者 盘型)的加压单元100。但是,在传送期间为了防止记录介质的滑移,对于 加压单元100,辊子型会是理想的。虽然没有示出,但是可以在熔合装置框架10和加压单元100的旋转轴 100a之间设置弹性构件,以相对于熔合装置框架10朝着带单元200弹性地支 撑加压单元100。带单元200包括熔合带以在从加压单元IOO传递的旋转力的作用下沿着 旋转(行进)路径行进。在垂直于旋转(行进)方向的方向上,带单元200 的外周比加压单元100的外周的长度长,并且由耐热材料制成。例如,带单 元200可具有由金属(例如,SUS或者镍)或者耐热聚合物(例如聚酰亚胺) 制成的单层结构。或者,带单元200可以具有多层结构。例如,金属带或者 耐热聚合物带在其外周上可以被添加由硅或者橡胶制成的弹性层,以执行或 者改善成像设备的彩色打印过程。带单元200还可在内周上具有黑色涂覆层, 以便于吸收辐射热,或者可在内周或者外周具有聚四氟乙烯树脂涂覆层,以 用作耐磨层。可以在带单元200的内表面上施加润滑剂,以便于带单元200 的4亍进。在加压单元100和带单元200之间需要预定程度的压力,以将显影剂图 像定影到记录介质P上。沿着支撑单元500的旋转(行进)方向,在带单元 200的长度方向上均匀地施加压力。虽然该示例性实施例将带单元200由加 压单元100被动地驱动作为示例,但是还可以采用单独的驱动装置来驱动带 单元200。或者,带单元200可以是主动的,加压单元100由带单元200来 ^皮^^也马区5力。压印形成单元300包括主体310,用于接收或者收集来自于加热单元 400的辐射热;压印部分320,用于形成在加压单元100和带单元200之间的接触区上形成的压印区域N。可将主体310设置成包围或者围绕加热单元400 的一部分或者全部,从而不仅接收或者收集来自于加热单元400的辐射热, 而且还接收或者收集从其它构造(例如,带单元200的内表面)反射的辐射 热。收集的热能被传递到压印部分320。主体310可包括一个或者多个狭缝 310a和/或缝隙310b,以允许来自于加热单元400的辐射热通过并被直接传 递到压印区域320。压印形成单元300可由高的导热材料(例如,包括铝或 者铜的金属或者这些金属的合金)制成。从加热单元400产生的热包括直接传递到压印部分320的第一部分热和 间接传递到压印部分320的第二部分热。在热的直接传递中,压印部分320 接收来自于加热单元400的第一部分热,在热的间接传递中,主体310接收 第二部分热,并将接收到的第二部分热传递到压印部分320。主体可以具有 彼此隔开的各部分,以提供加热单元的第 一部分热穿过其而被传递到压印部 分320的通道(缝隙)。虽然在图3中示出的示例性实施例的压印形成单元300被实现为具有单 独布置并且彼此接合的压印部分320和主体310,但是主体310和压印部分 320可以彼此一体地形成,以减小由接触引起的热阻,如图5A和图5B所示。 图5A示出了由压制工艺形成的压印形成单元300,图5B示出了通过弯曲金 属板而形成的压印形成单元300。虽然没有示出,但是压印部分320的面对 加压单元100的表面可以被弯曲,以确保与记录介质P的紧密接触,从而增 加图像的定影能力。也就是说,压印部分320包括具有与压印区域N或者加 压单元100对应的形状的第一部分和从第一部分延伸出去以具有与带单元 200的行进路径或者旋转路径对应的形状的第二部分。加热单元400可以近似地放置在带单元200内限定的内部空间的中心。 因此,加热单元400位于允许辐射热直接传递到带单元200的内表面的至少 一部分和压印形成单元300的至少一部分上的位置。加热单元400利用从熔 合单元或者成像设备的组件的外部接收到的电力来产生热,从而加热压印形 成单元300和带单元200。加热单元400可由灯加热器、热丝或者具有阻抗 图案的平面加热器来实现。加热单元400可由圓柱状卣素灯来实现。虽然没 有示出,但是熔合装置可以包括温度传感器,位于带单元200、压印形成 单元300、加热单元400和支撑单元500中的至少一个上,用于检测其温度; 温度控制器,用于基于由温度传感器检测的温度来控制加热单元400的热辐射的量,以将熔合装置的温度保持在预定程度。支撑单元500具有预定程度的强度,以相对于加压单元100支撑和压靠 压印形成单元300的压印部分320。支撑单元500可由具有高强度的材料(例 如,具有高强度的不锈钢或者弹簧钢的金属)制成。支撑单元500支撑压印 形成单元300,尤其从压印部分320的两侧支撑压印部分320,并将压印部分 320挤压或推向加压单元100,以沿着垂直或者平行于带单元200的旋转(行 进)方向的长度方向形成不变的压印区域。支撑单元500设置在成像设备的 熔合装置框架10上,并且由于设置在支撑单元500和熔合装置框架10之间 的弹性元件(例如,弹簧(未显示))的回复力而在支撑单元500的两端产生 集中载荷。因为具有预定强度的支撑单元500沿着压印形成单元300的纵向 轴线的方向或者带单元200的旋转(行进)方向被均匀地挤压或者推动,所 以压印区域N和压力可以保持均匀。这样,提供了更好的定影能力。同时,如果支撑单元500的强度较低则不容易产生均匀地压靠压印形成 单元300的力,这是因为会发生弯曲。为了抑制或者防止在施加到支撑单元 500的两端上的力的作用下发生挠曲变位,支撑单元500需要具有预定的抗 弯强度。横截面区域的转动惯量也需要足够大,从而支撑并挤压(推动)设 置在带单元200内部的压印形成单元300。因此,支撑单元500整个或者至 少一部分布置在带单元200内部。当支撑单元500的整个部分被布置在带单 元200内部时,加热单元400的辐射热会影响支撑单元500的整个部分,从 而影响快速升温。而且,当支撑单元500被放置在带单元200内时,支撑单 元500可以纟皮加热单元400的辐射热直接加热或者间4妻加热,从而发生热变 形。但是,带单元200内的加热单元400的存在以及空间限制使温度控制变 得困难。为了解决这些问题,本发明总体构思的示例性实施例在支撑单元500的 一部分中形成空间S,并且将带单元200设置成穿过支撑单元500的空间S。 该空间S的长度可以比带单元200的长度长,高度可以比在垂直于带单元200 的旋转方向的方向上带单元200的厚度或者带单元的高度大,从而防止带单 元200和具有设置在带单元200内部和外部的两个部分的支撑单元500之间 产生抵触。换句话说,支撑单元500的至少一部分被放置在带单元200内,而剩余 部分被放置在带单元200外。因为带单元200的相当大的区域被直接暴露给加热单元400,所以带单元200或者压印形成单元300可以从加热单元400 接收连续的辐射热。结果,带单元200能够快速地升温。而且,因为保证了 横截面区域的转动惯量,从而增加了抗弯强度,所以在带单元200中设置外 部热辐射通道,从而抑制和/或防止支撑单元500由于过热而弯曲。这样,确 保形成不变的压印区域。参照图3和图4,支撑单元500包括形成在带单元200内部的内支撑构 件510和形成在带单元200外部的外支撑构件520。外支撑构件520的两端 与内支撑构件510的两端通过紧固元件(例如,螺钉530 )接合。参照图6, 相对于加热单元400装配压印形成单元300、内支撑构件510和外支撑构件 520,从而带单元200被设置在内支撑构件510和外支撑构件520的纵向侧部 之间以及内支撑构件510和外支撑构件520的两端之间。这样,内支撑构件 510的强度被加强,径向通道被设置。参照图7,内支撑构件510包括中央部分512,具有一对隔开的肋511 和511',用于压住压印部分320的两侧;弓形连接件513,连接所述一对隔开 的肋511和5U'的两端。参照图8,内支撑构件510可另外包括形成在所述一对隔开的肋511和 511'的内侧或者外侧上的弯曲加强肋514。弯曲加强肋514帮助增加在预定范 围区域内的横截面区域的转动惯量。参照图9,内支撑构件510包括多个分隔件515,所述多个分隔件515 形成在所述一对隔开的肋511和511'之间,以保持所述肋511和511'之间的 缝隙不变。内支撑构件510在施加到两端的负载的作用下会变形,引起所述 隔开的肋511和511'之间的缝隙减小或者改变,并且接着使安装在所述缝隙 中的压印形成单元300弯曲。通过在内支撑构件510的所述隔开的肋511和 511'之间放置一个或者多个分隔件515,可以防止所述隔开的肋511和511' 之间的缝隙的这种减小或者改变。因为在将压印形成单元300安装到内支撑 构件510中之后在合适的位置放置分隔件515,所以压印形成单元300可通 过(例如)切割局部变形以为分隔件515提供空间。参照图4,支撑单元500还可包括形成在其两端上的引导构件540和550, 用于引导带单元200在引导构件540和550之间运动。当引导构件540或550 的每个的一端被安装在外支撑构件520与弓形连接件513之间或者内部支撑 构件510与外支撑构件520之间时,引导构件540和550被紧固,并且被螺钉530紧固在合适的位置。引导构件540和550可由耐热树脂制成,并且被 支撑在熔合装置框架10上。返回参照图3和图4,熔合装置包括设置在压印形成单元300的压印部 分320与支撑单元500的内支撑构件510之间的绝热构件600,用于阻止热 从压印部分320传递到内支撑构件510。绝热构件600可由导热性低的材料 (例如,橡胶、树脂、陶瓷或者聚合物)来实现。在初始的升温阶段,绝热 构件600控制热从压印形成单元300的压印部分320传递到内支撑构件510, 从而防止延长升温时间。参照图3,绝热构件600与压印形成单元300的压印部分320接触,并 且被支撑单元500的内支撑构件510压靠。绝热构件600的与带单元200接 触的表面被弯曲,以允许带单元200平稳地行进。因此,绝热构件600的一端被设置成相对于内支撑构件510支撑压印部 分320,另一端从所述一端朝着带单元200延伸,并且具有与带单元200的 旋转(行进)路径对应的形状。绝热构件600的所述另一端的形状可以呈弯 曲状,以与沿着旋转(行进)路径形成的带单元的一部分对应。参照图10和图11,压印形成单元300的主体310包括从对应体310a延 伸的热屏蔽单元311和31',以防止加热单元400的辐射热直接传递到内支 撑构件510和绝热构件600。因为热屏蔽单元311和3U'防止加热单元400 的辐射热直接传递到内支撑构件510或者绝热构件600,所以可以避免内支 撑构件510和绝热构件600过热。虽然在上述示例性实施例中热屏蔽单元311 和3U'相对于主体310垂直地弯曲,但是可以实现为防止热直接传递的其它 可选的形状,例如斜的形状。所述体310a和热屏蔽单元311和311'具有与内 支撑构件510的形状对应的形状,以围绕内支撑构件510。参照图12,根据本发明总体构思的示例性实施例的熔合装置被如下构 造将压印形成单元300与内支撑构件510接合,将带引导构件550与内支 撑构件510的一端的一侧接合,从内支撑构件510的所述一端的另一侧接合 带单元200,将带引导构件540与装配有带单元200的内支撑构件510的另 一端的另一侧接合,将外支撑构件520放置在引导构件540和550上,并利 用螺钉530将内支撑构件510、外支撑构件520和引导构件540装配在一起。在根据本发明总体构思的示例性实施例的如上所述构造的熔合装置中, 用于压靠压印形成单元300的支撑单元500的内支撑构件510被布置在带单元200中,用于加强内支撑构件510的强度的外支撑构件520被布置在带单 元200的外部。因为在加热单元400和带单元200之间用于传递辐射热的路 径中不存在障碍物,所以带单元200可以-波有效地加热。而且,因为内支撑 构件510的热通过引导构件540和550以及外支撑构件520被传递,所以可 以避免内支撑构件510过热。图13示出了根据本发明总体构思的另一示例性实施例的处于紧固状态 的支撑单元500的内支撑构件510和外支撑构件520的两端。与图12中示出的实施例一样,根据该示例性实施例的内支撑构件510 和外支撑构件520利用螺钉530被紧固,并且在内支撑构件510和外支撑构 件520之间形成引导构件540和550。但是,内支撑构件510和外支撑构件 520的两端在该示例性实施例中彼此接触。这种结构通过带引导构件540和 550而降低了耐热性。因此,更多量的辐射热从内支撑构件510传递到外支 撑构件520,从而防止内支撑构件510过热和随之而来的变形。带引导构件 540和550可分别在内支撑构件510和外支撑构件520的两端被固定。虽然没有示出,但是在带单元200的外侧可安装单独的溫度传感器,以 测量支撑单元500的温度。这防止支撑单元500过热和随之而来的变形,并 防止不能沿着与加压单元100的轴平行的轴线方向均匀地挤压(推动)压印 区域。因此,控制器可被设置成基于由温度传感器检测的温度来控制加热单 元400的力口热。图14示出了根据本发明总体构思的示例性实施例的处于紧固状态的支 撑单元500的内支撑构件510和外支撑构件520的两端520a。与图12中示出的实施例一样,根据第二示例性实施例的内支撑构件510 和外支撑构件520利用螺钉530被紧固,并且在内支撑构件510和外支撑构 件520之间形成引导构件540和550。但是,根据本示例性实施例,外支撑 构件520的两端520a相对于其主体520b弯曲,以支撑内支撑构件510的两 端。根据支撑单元500的特征,还根据施加到其两端520a上的弹力,预定程 度的拉力施加到该支撑单元500上,以挤压或者推动加压单元100形成压印 区域。外支撑构件520的两端520a弯曲以消散施加到螺钉530上的应力或拉 伸载荷,并在装配过程中帮助布置内支撑构件510、外支撑构件520以及带 引导构件540和550。因为内支撑构件510和外支撑构件520的两端520a彼 此接触,所以可获得与图13中示出的示例性实施例的效果相同的效果。图1 5是根据本发明总体构思的另 一示例性实施例的熔合装置的透视图。 根据示例性实施例的一方面,外支撑构件520包括用于安装检测温度的 恒温器700的空间,从而当出现过热时控制器1501可切断提供给加热单元 400的电能。因此,恒温器700形成在熔合装置的盖子1500上,以按照接触 或者非接触的方式检测带单元200的表面温度,当检测到过热时控制器1501 可切断电能。这样,可以防止不希望的异常操作。图15示出了形成在外支撑 构件520上的用于容纳恒温器700的温度测量单元(孔)521。因为其它结构特征或操作效果与先前的实施例相同,所以出于简洁的目 的,省略了其它结构特征或者操作效果。像设备的截面图。成像设备可包括供给装置1、形成静电潜像的感光介质2、利用显影剂将 静电潜像显影的显影装置3、将显影剂图像从感光介质2转印到记录介质P 上的转印装置4、将显影剂图像定影到记录介质P上的熔合装置5以及纸排 放装置6。因为供给装置l、感光介质2、显影装置3、转印装置4和排放装置6都 是公知的,所以出于简洁的目的,将省略上述装置的结构和操作。熔合装置 5可以具有与参照图3至图15示出的特征和结构相似的特征和结构。这里, 感光介质2、显影装置3、转印装置4和排放装置6可以被称为用于在打印介 质上形成图像的打印单元,熔合装置5利用压力和热中的至少一种将图像定 影到打印介质上。根据本发明总体构思的示例性实施例的熔合装置和成像设备通过利用加 热单元的热直接加热除了压印区域之外的带单元,利用快速升温和稳定加热确保了高速打印,从而减少了对较高的热容量的加热单元的需要,并利用了 加热单元的热。根据本发明总体构思的示例性实施例,支撑单元沿着轴线方向均匀地支 撑压印形成单元的压印区域,并挤压加压单元,从而防止压印形成单元弯曲, 确保了稳定的压印宽度和改善的定影能力。而且,因为设置了绝热构件来防止热从压印形成单元传递到支撑单元, 所以带单元在压印区域快速升温。而且,因为支撑单元具有预定的强度来挤压压印形成单元,并被形成为不阻碍加热单元和带单元之间的辐射热的路径,所以带单元在初始过程中快速升溫。而且,因为支撑单元包括形成在带单元内的内支撑构件和形成在带单元 外部的外支撑构件,所以在内支撑构件中积累的热通过外支撑构件辐射到带 单元的外部。因为避免了过热和随之而来的变形,所以压印宽度和压力被稳 定地保持,定影能力得到提高。虽然已经显示和描述了本发明总体构思的几个实施例,但是本领域技术 人员应该理解,在不脱离由权利要,理禾「口情况下,可以对这些实施例进行改变,
权利要求
1、一种熔合装置,包括加压单元;带单元,与加压单元接触地旋转;压印形成单元,与带单元接触,以在加压单元和带单元之间的接触区域上形成压印区域;加热单元,加热压印形成单元和带单元;支撑单元,相对于加压单元支撑压印形成单元,支撑单元包括形成在其中的空间,以使得带单元穿过支撑单元的所述空间。
2、 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熔合装置,其中 加压单元包括可旋转的辊子构件; 带单元通过从辊子构件传递来的旋转力旋转。
3、 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熔合装置,其中,压印形成单元包括主体,形成为围绕加热单元的至少一部分或者整个部分,以收集来自于 加热单元的辐射热;压印部分,连接到主体上以与带单元接触。
4、 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熔合装置,其中,所述主体包括允许加热单元的 辐射热的 一部分直接传递到压印部分的狭缝。
5、 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熔合装置,其中,所述主体和压印部分形成为单个整体。
6、 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熔合装置,其中,压印部分包括面对加压单元的 一部分和纟皮弯曲以与加压单元的外周的形状对应的另 一部分。
7、 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熔合装置,其中,所述支撑单元包括 内支撑构件,放置在带单元的内部;外支撑构件,放置在带单元的外部,并具有与内支撑构件接合的两端, 以加强内支撑构件的强度,并形成使辐射热消散的路径。
8、 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熔合装置,其中 压印形成单元包括主体和压印部分;内支撑构件包括中央部分和弓形连接件,中央部分包括压靠压印部分的 两侧的一对隔开的肋,弓形连接件连接所述一对隔开的肋的每个的两端。
9、 如权利要求8所述的熔合装置,其中,所述中央部分还包括朝着所述 一对隔开的肋的内侧弯曲的加强肋。
10、 如权利要求8所述的熔合装置,其中,所述内支撑构件包括设置在 所述一对隔开的肋之间以保持所述一对隔开的肋彼此相隔预定距离的多个分隔件。
11、 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熔合装置,其中,所述支撑单元还包括设置在 所述支撑单元的两端上的用于引导带单元的行进的引导构件。
12、 如权利要求11所述的熔合装置,其中,所述引导构件安装在内支撑 构件的弓形连接件与外支撑构件的两端之间,并且分别通过螺钉被紧固在适当位置。
13、 如权利要求12所述的熔合装置,其中,外支撑构件的两端与内支撑 构件的弓形连接件接触。
14、 如权利要求12所述的熔合装置,其中,外支撑构件的两端被弯曲并 且被紧固。
15、 如权利要求11所述的熔合装置,其中,所述支撑单元的所述空间的
16、 如权利要求8所述的熔合装置,还包括绝热构件,设置在压印形成单元的压印部分和内支撑构件的中央部分之 间,用于防止压印形成单元的热传递到支撑单元。
17、 如权利要求16所述的熔合装置,其中,所述绝热构件包括与带单元 接触的一部分,所述一部分呈圓形以与带单元的行进路径对应。
18、 如权利要求16所述的熔合装置,其中,压印形成单元包括形成有热 屏蔽部分的主体,所述热屏蔽部分用于防止加热单元的辐射热传递到内支撑 构件和绝热构件。
19、 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熔合装置,还包括恒溫器,形成在熔合装置的盖子上,通过接触或者非接触的方式检测带 单元的温度,并当检测到过热时切断电能,其中,支撑单元的外支撑构件包括用于容纳检测溫度的恒温器的孔。
20、 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熔合装置,其中,所述支撑单元包括 内支撑构件,形成在带单元的内部,以朝着可旋转的加压辊压靠压印形成单元的压印部分;外支撑构件,形成在带单元的外部,具有与内支撑构件接合的两端,以 加强内支撑构件的强度并形成用于使辐射热消散的路径。
21、 如权利要求20所述的熔合装置,还包括绝热构件,设置在内支撑构件和压印形成单元之间,用于防止热从压印 部分传递到内支撑构件,其中,所述绝热构件包括面对带单元的表面,所述表面呈圓形以与带单 元的行进路径对应。
22、 如权利要求20所述的熔合装置,还包括引导构件,形成在内支撑构件和外支撑构件的两端,用于引导带单元的行进,其中,引导构件的每个均包括安装在内支撑构件和外支撑构件之间的部 分,并所述部分通过结合构件被紧固到合适的位置。
23、 一种成像设备,包括 感光介质,在其上形成静电潜像;显影单元,利用显影剂显影在感光介质上的静电潜像; 转印单元,用于将感光介质上的显影剂图像转印到记录介质上; 熔合装置,将显影剂图像定影到记录介质上, 其中,所述熔合装置包括 力口压单元;带单元,与加压单元接触地旋转,带单元的外表面与加压单元接触; 压印形成单元,与带单元接触,以在加压单元和带单元之间的接触 区域上形成压印区域,压印形成单元与带单元的内表面接触; 力。热单元,加热压印形成单元和带单元;支撑单元,压靠压印形成单元,支撑单元包括形成在其中的空间, 用于使带单元穿过所述空间。
24、 如权利要求23所述的成像设备,其中,所述支撑单元包括 内支撑构件,形成在带单元的内部,以朝着可旋转的加压辊压靠压印形成单元的压印部分;外支撑构件,形成在带单元的外部,具有与内支撑构件接合的两端,以 加强内支撑构件的强度并形成用于使辐射热消散的路径。
全文摘要
一种熔合装置及具有该熔合装置的成像设备。该熔合装置包括可旋转的加压辊;熔合带,通过从可旋转的加压辊传递来的旋转力旋转;压印形成构件,与熔合带的内表面接触,以在可旋转的加压辊和熔合带之间的接触区域上形成压印;加热构件,近似地形成在熔合带的内部中间部分,以加热压印形成构件和熔合带;内部支撑构件,形成在熔合带内,朝着可旋转的加压辊压靠压印形成构件的压印部分;外支撑构件,形成在熔合带的外部,外支撑构件的两端与内支撑构件接合,从而加强内支撑构件的强度,并形成用于使辐射热消散的路径。
文档编号G03G15/20GK101403884SQ20081013397
公开日2009年4月8日 申请日期2008年7月18日 优先权日2007年10月4日
发明者李瞳雨, 申首镐, 郑彰薰, 金兑圭, 金欢熙, 金泰勋 申请人:三星电子株式会社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