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像形成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809516阅读:114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图像形成装置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图像形成装置,具体来说,涉及可以获取对象 物的复印图像以及打印输出的图像形成装置。
背景技术
对于记录材泮牛(sheet material),作为可以4吏用未经特别加工的 一般的普通纸的图像形成装置,使用电子照相方式、喷墨方式、热 转印方式等各种方式的图像形成装置已经广泛普及。如今,图像形 成装置由于其功能一皮称为多功能外围i殳备(MFP)。
MFP才艮据用户的要求,添加有许多功能。例如, 一体i殳置有可 以将多才文打印页用订书4丁订起来的订书才几的MFP,以及可以连4姿将 多份(将规定的页数作为一个单位)打印页根据份数分开的后处理 装置的MFP为人们所7>知。此外,为了减少i殳置面积,多将排出 复印输出/打印输出的位置设置在原稿读取装置的下方,图像形成部 的上方。进而,还可以作为封闭网络(LAN:局域网)的综合打印
机,或作为传真机输出接收的数据的功能来使用。此外,还具有作 为打印服务器的功能。
此外,如今在MFP中,一4殳都安装有用于所述(用途中)的 保存大量数据的大容量存储装置,例如硬盘驱动器(HDD)装置。
但是,出现了如下问题
在读耳又单元下面设置有排纸托盘的情况下,由于看不到纸,不 弯下身体就无法确认是否有纸,要取排出纸纸时也必须弯下身体; 以及
由于复印输出/打印输出从读取单元下面排出纸,容易积热,排 出来的纸会巻边,纸与纸会粘到一起,
当在本体侧面放置排纸托盘时,由于从装置侧面排出纸,不改 变身体方向就无法耳又出纸;
装置本体越大,越不容易取出;以及
装置本体的设置面积还需要留出排纸托盘部分的余量,
此外,附加整理器等功能时,本体侧面的排纸托盘就没有了。
例如,在日本特开2004-109646中,才是出了i殳置有主排纸4乇盘 与子排纸托盘的整理器装置。但是,并没有在MFP本体设置两个 以上^乇盘的例子。
此外,在上述文献的装置中,由于子排纸托盘与主排纸托盘都 位于图像形成装置本体的侧面,在图像形成装置以及薄片介质处理 装置附近操作的用户,为了取回(拿出)纸,就必须移动(图像形
姿势)。
另一方面,由于安装了 HDD,以强行中断对MFP本体的通电 (电力的供给)的电源SW (主开关)以除紧急情况外不^f吏用作为 前3是,系纟克(operation system )运4亍结束后关闭电源(通电),并用 经由操作面板的关闭控制和子电源SW。
此外,由于HDD发热量大,以及MFP自身功能多样化,因此 控制单元(控制模块/电路基板)的发热比以往的打印机装置及小型 复印装置要高出许多。

发明内容
在此,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图像形成装置,使图像或文 件输出的薄片状介质更加容易被取出。
本发明的目的还在于4是供一种图像形成装置,可以在一定范围 内抑制发热(温度上升),输出图像或者文件的复印件即打印件。
进而,本发明提供一种图像形成装置,对于强制中断对装置本 体的通电(电力供给)的电源开关,可以保证必要的时候能够确实 ;也关闭,而通常情况下不易关闭。
本发明提供的图像形成装置包括生成图像数据的图像读取部 5;将对应于所述图像数据的图像输出至输出介质的图像形成部 1(19,11,13,15,17);以及设置在所述图像读取部的旁边和排出纸方 向,保存由所述图像形成部输出了图像的所述输出介质的介质保存 部61。本发明的附加的对象与优点将在下述说明中被阐明,部分可以 从说明中明显得到,或通过发明实践得到。本发明的对象与优点能 够通过下文所述的方法与结合方式被理解与掌握。


结合在附图中并构成说明书一部分的附图示出了本发明的实 施例,并且连同以上给出的相无括描述和以下给出的具体实施例的详 细描述一起用于阐述本发明的原理。
图1为表示适用于本发明的一种实施方式的图像形成装置
(MFP)的一例的相克略图2为表示图1所说明的图像形成装置的记录介质(薄片材料) 的拍i送路径的一例;
图2A为表示图1和图2所说明的图像形成装置的俯视图3为表示与图1和图2所示的图像形成装置不同的实施方式 的一例的相克略图4为表示与图1和图2所示的图像形成装置不同的实施方式 的一例的相克略图5为表示与图1和图2所示的图像形成装置不同的实施方式 的一例的相克略图6为表示与图1和图2所示的图像形成装置不同的实施方式 的一例的概略图7为表示与图1和图2所示的图像形成装置不同的实施方式 的一例的概略图8为表示与图1和图2所示的图〗象形成装置不同的实施方式 的一例的概略图9为表示与图1和图2所示的图像形成装置不同的实施方式 的一例的概略图IO为表示为了操作图1至9及图2A所说明的图像形成装置 的功能模块的 一例的概略图11为表示安装在图1至图9及图2A所示的图像形成装置的 主开关及覆盖主开关的外罩的位置以及手动托盘之间的关系的概 略图12为表示安装在图1至图9以及图2A所示的图像形成装置 的主开关及覆盖主开关的外罩的位置以及将自动原稿输送装置 (ADF)由图像读取部打开的状态的概略图13为表示耳又下图1至图9以及图2A所示的图〗象形成装置背 面的外罩部件,由背面^见察的状态的概略图14A至14C为i兌明配置在纟从长(前后)方向的屏蔽壳体与 风扇的位置关系的 一例的概略图15A至15C为i兌明配置在纵长(前后)方向的屏蔽壳体与 风扇的位置关系的一例的概略图16为表示取下图1至图9以及图2A所示的图像形成装置的 背面的盖板部件,由背面观察的状态的概略图17为表示在配置在纵长(前后)方向的屏蔽壳体中的外面
一侧也i殳置风扇的例子,以及表示冷却风(空气)的流动纟莫式的才既 略图18为由两个以上的屏蔽壳体与两个以上的风扇对屏蔽壳体 内的电路基板进行冷却的例子,以及表示冷却风(空气)的流动模 式的相克略图;以及
图19为由两个以上的屏蔽壳体与两个以上的风扇只于屏蔽壳体 内的电路基板进行冷却的例子,以及表示冷却风(空气)的流动模 式的一既略图。
具体实施例方式
以下参照附图(多个)详细说明本发明的实施方式的一例。
图1表示了可以适用于本发明的图像形成装置的主要部分。
图1所示的图〗象形成装置101包括将图像信息例如作为直接 复印或者打印输出的输出图像输出的图像形成部本体1;对图像形 成部1可以供给用于图像输出的任意规格的纸张(输出介质)的纸 张供给部3;,从保存有图像信息的对象物(以下称为原稿)中,作 为图像数据读取在图像形成部本体1中作为图像形成对象的图像信 息的图像读取部5。
在图像读取部5中,原稿为薄片状的情况下, 一体设置有当图 像输出的形成或图像信息的取得(以下称为读取)结束后,将读取 完毕的原稿由读取位置排出至排出位置,并将下一张原稿送至读取 位置的自动原稿输送装置(ADF) 7。当然,取代ADF 7,使用一 般的原稿盖(原稿盖板)也可以(未图示)。此外,由于图像读取
部5的CCD传感器在ADF 7中可以设置在独立于原稿台的运送原 稿的运送线路中任意的位置,因此可以不将原稿;改在原稿台,而将 运送中的原稿的图像信息作为图像数据读取。
用于指示图像形成部本体l中的图像形成的开始,以及图像读 取部5的原稿的图像信息的读取开始的指示输入部,即控制面板(操 作部)9在图像形成装置101的指定位置,例如在图像读取部5后 方的左侧或是右侧的角落等,经由配置在(固定在图像形成部本体 1的)支柱9a的摇臂9b而被设置。即,操作部9如图2A (俯视图) 所明示,可以位于例如排出托盘51上方的任意位置。当然,操作 部9也可以设置在图像读取部5的前面(未图示)。
如图2概略所示,图像形成部本体1包括保持潜像的第1至 第4感光鼓lla至lld; ^使感光鼓lla至lld形成的潜像显影的显 影装置13a至13d;将感光鼓lla至lld上显影的显影剂图^f象以层 叠状态保持的转印带15;将转印带15上层叠的显影剂图像转印到 例如未经过特别加工的普通纸张,或者透明树脂薄片的投影(OHP ) 片等的薄片状的被转印介质(以下称为薄片材料)的转印装置17; 将转印至薄片材料的显影剂图像定影于薄片材料的定影装置19;以 及在感光鼓lla至lld上形成潜像的曝光装置21等。第1至第4 感光鼓lla至lld分别通过收纳有Y (黄)、M (品红)、C (青色)、 B (黑色)中任意颜色的色调剂的显影装置13a至13d保持能够可 视化的(显影)颜色的静电像(潜像),其排列顺序对应于图像形 成步骤和色调剂(显影剂)的特性,按照指定的顺序规定。转印带 15将第1至第4的感光鼓lla至lld以及相对应的显影装置13a至 13d形成的各种颜色的显影剂图像,顺序(显影剂图像的形成)保 持。
纸张供给部3如图2概略所示,将在转印装置17转印显影剂 图像时所用的薄片材料在规定的时间供给至转印装置17。
插在多个盒槽31的未详述的盒,收纳有任意身见格的薄片材泮牛。
对应于未详述的图像形成操作,拾取辊33取出薄片材料。薄片材 料的大小与图像形成部本体1形成的显影剂图像的大小相对应。分 离机构35要防止由盒取出的薄片材料变为两枚以上(分离为 一枚)。 多个搬送辊37将限制为1枚的薄片材料向定位辊39搬送。定位辊 39,配合转印装置17从转印带15转印显影剂图像的时机,将薄片 状材料送至转印装置17和转印带15相接的转印位置。
此夕卜,盒槽31、拾取辊33以及分离机构35,根据需要可以设 置多个,盒可以装到任意不同的槽中。
经由定影装置19将图像信息定影到输出介质(纸张)的输出 图像(复印件,打印输出),被设置在图像读取部5的侧面、图像 形成部本体1上方的排纸托盘51 4非出。此外,^非纸^乇盘51身见定为 从包括图像读取部5的原稿面(没有详细叙述,为放置原稿的玻璃 5a (参照图2)的上表面)的面扩展而成的空间向图1"象形成部本体 l(图像读取部5的下方)下陷的形状。此外,排纸托盘51的高"A" 与左右方向的长"B"的关系失见定为"B>A"。
如上所述,通过使排纸托盘51位于图像读取部5的侧面以及 排出定影装置19定影后的纸张的排纸方向上,排纸托盘51离开了 定影装置19散热的位置(热自然上升方向的上部)。因此,排出至 排纸托盘51的纸张可以高效冷却。由此,可以防止排出的纸张巻 曲或者粘页。
此外,使图^f象读耳又部5位于定影装置19的上方的难度4交小。 而且,当图像读取部5位于定影装置19上方时,定影装置19周边 的构造体(框体)所承受的负担也可以均一化。
即,通过在图象读取部5下方的略中央设置定影装置19,在图 像读取部5下方为托盘的构造中,让没避免三点支撑的图像读取部 5安定地固定下来,从而可以安定地进行图像读取。
图3表示了图l及图2所示的图像形成装置的其他的实施方式。
图3所示的图像形成装置具有位于排纸托盘51与定影装置19 之间的空间的内部排纸托盘(本体盖板的上表面)53。排纸托盘51 与内部排纸托盘53通过切换部55进行切换。
内部排纸托盘53,独立于位于图像读取部5的侧面的整理器之 类的功能,在从正面观察图像形成部本体1的状态下,实质上位于 本体的中央附近(本体中央稍稍偏左),当选4奪内部排纸托盘53时, 防止复印件(打印输出)排出至远离用户的位置(本体的侧面)。
图4表示图1以及图2所示的图像形成装置的其他的实施方式。
如图4所示的图^f象形成装置在图像形成部本体l的侧面(左侧) 具有侧面排纸托盘59。从定影装置19排出的复印件(打印输出) 经由切换部55所连接的中转^般送通^各71引导至侧面排纸托盘59。 而且,如图4所示,通过在图像形成部本体1的左右方向上隔开距 离设置侧方排纸托盘59和排纸托盘51,排纸托盘51 (本体侧)和 侧面排纸托盘59 (侧面) 一起成为相同的排纸方向(用于相同的排 纸方向),所以容易取出纸张(复印件、打印输出)。此外,侧面排 纸托盘59即图4象形成装置101的侧面侧和排纸托盘51即图像形成 装置本体侧可根据排纸(复印件、打印输出)的量,例如在少量时 从排纸托盘51 (本体侧)排纸,在多量时从侧面排纸托盘59 (侧 面)排纸。
图5表示图1以及图2所示的图像形成装置的其他的实施方式。
如图5所示,在图^象形成装置101中,例如安装有具有订书枳』 221的整理器201等功能的情况下,将图4说明的侧面排纸托盘59 同整理器201相置换。在此情况下,由定影装置19排出的复印件 (打印^r出)经由连4妄到切换部55的中转拍《送通^各71净皮送往整理 器201的纸张供给部203。但是,排纸托盘51,独立于位于图像读 取部5的侧面的整理器之类的功能,从图像形成装置本体1正面观 察,实质上位于本体的中央附近,当选择作为排纸部的排纸托盘51 的情况下,防止复印件(打印输出)排出至远离用户的位置。即,
此外,追加了整理器等功能的情况下,通过在本体侧也设置排 纸托盘, 一方面可以对复印件、传真件、打印件等的取出做出分类, 同时,对于长尺寸纸和宽纸等特殊(不定型)纸张(或者是面向 OHP的薄片等)也可以从上面^f又出。因此,可以抑制不定型纸张(在 向装置本体和整理器的运送系统中)一皮夹住,即使是特殊(不定型)
纸张,也很容易取出。
图6表示了图1以及图2所示的图像形成装置的进一步的其他 的实施方式。
如图6所示,在图像读取部5与排纸托盘51之间,将与图像 读耳又部5的原稿面5a实质上等高的面延长使其盖住排纸4乇盘51的 一部分,设置平面部61,确保排纸托盘51有平坦的作业区域。即, 一方面可以i殳置力t置排纸4乇盘51上复印的原稿的区域,还可以确 保排纸托盘51上方的开口部,使排出的纸张能够高效冷却。
此外,如图7所示,在图像读取部5与排纸托盘51之间,将 与图像读取部5的原稿面5a实质上等高的面延长使其盖住排纸托 盘51的一部分,i殳置平面部61,确^f呆排纸4乇盘51的上方有平坦的 作业区域。
进而,如图8所示,将与图像读取部5的原稿面5a实质上等 同的面延长使其盖住排纸4乇盘51的一部分而i殳置平面部61,可确 保复印作业区域。
此外,如图9所示,操作部9也可以设置在离开排纸托盘51 的一侧的失见定〗立置,即右侧里面或者右侧面。
图IO表示了为了操作图1至图9说明的图像形成装置的概略 框图。
图像形成装置101如前面说明,包括图像形成部本体l,纸张 供#会部3以及图^f象读耳又部5。
在图像形成装置101的规定位置,例如图像形成部本体1的背 面,如图13概略所示,设置有包含了主控制模块(CPU) 111、连 接到CPU 111的CPU局部总线121、连接到CPU 111的PCI总线 桥131、连接到PCI总线桥131的PCI总线141的电路基板311。
在CPU局部总线121中,例如连才妄有RAM 122以及ROM 123。 RAM 122作为CPU 111为了实行处理用的程序存储器以及数据存 储区域使用。ROM 123作为系统启动的必要的?I导程序以及为了让 CPU 111实现各种功能的程序的固定的数据的存储区域使用。ROM 123上的程序以及数据,也可以在ROM 123中作为压缩凄t据保存, 在RAM 122中解压缩后实4亍。
图像形成部本体(印刷部)1以及图像读取部(扫描部)5,分 别经由扫描/印刷通信接口 (I/F) 151,连接至PCI总线141。
操作部(指示输入/显示部)9,经由操作部接口 (I/F) 142连 4妾至PCI总线141。 jt匕夕卜,#/(乍部9,虽无i羊细4又述,包4舌用户发 出的操作(开/关)指示、模式选择(选择指示)、数值输入及功能 选择(选择输入)等使用的触摸屏传感器;可以显示同对应于触摸 屏传感器发出的指示的显示及选择输入相对应的应答画面等的图 形显示器;复印(印刷)张数等数字的输入以及开始/取消等高频率 使用的专用按键(输入键),以及状态显示LED等。此外,在将输 出图〗象的纸张P连4妄至整理器201的情况下,向整理器装置201的 托盘59还是向排纸托盘51排纸,可以由用户在操作部9中设定。
PCI总线141,经由局域网控制器143同网络上存在的任意的 i十算才几以^其^也的MFP x 、 y 、 z才目连才妄。
PCI总线141还经由主机接口 (I/F) 144同外部装置,例如主 才几PC片目连4妾。主才几4妄口 ( I/F ) 144为例3口 Ethernet (以太网、其为 注册商标)以及USB ( Universal Serial Bus )、 IEEE 1284、 IEEE 1394
等公知的接口。
jt匕夕卜,PCI 141纟至由HDD (石更盘马区^力器)4妾口 (I/F) 145,连 接至可以保存大容量数据的HDD (硬盘驱动器)146。此外,图像 形成装置101,还可以经由连"l妾至CPU局部总线121的4专真单元 124,使用通过通信电路128可以连接的广域网或者通信网进行传 真通信。
主控制模块lll,通过对经由扫描/印刷通信接口 (I/F) 151连 接的图4象形成部本体1以及图像读取部5分别发送和接收控制信 号,控制图像读取部5的操作,读入彩色或黑白图像数据,而后控 制图像形成部本体l,输出彩色或黑白图像数据。读取到的图像数据暂时存放在图像存储器191中,只需要读取 一次原稿的图像,就可以进行所需枚数的图像的反复输出(多枚输
出),或将多页(N页)的图像缩小放置在一枚纸张上输出(N到1 ), 或对原稿图像以90度为单位任意进行图像旋转,或对读耳又的图像 进行构成帐票框等的模板合成,或者对时间、标记或是透光等合成。
读取到的图像数据根据需要,在图像处理部171或者图像存储 器控制部181中通过编码处理进4亍压缩。由此,可以削减保存在 HDD 146的图像数据量。而且,通过压缩,可以将更多的图像数据 存储在HDD 146中。此外,可以通过将暂时存储在HDD 146中的 图像数据,以任意的顺序和任意的次数输出,实现被称为电子排序 的所需任意枚数(份数)的输出(打印输出)。
扫描/印刷通信接口 (I/F) 151通过与扫描(图像读取部)5之 间的串行通信157,与印刷部(图像形成部本体)1之间的串行通 信156,在图像形成部本体1以及图^象读耳又部5等之间,交换命令 以及状态等控制信息。由此,可以向CPU 111报知图像形成装置101 的启动及操作状态,获取的已读取的原稿的规格以及种类,指定的 纸张规^各及色调剂和纸张等的残余量的信息。而且,扫描/印刷通信 接口 (I/F) 151,为了向通过4喿作部9由用户指定的整理器201的 排纸托盘59或者排纸托盘51中的任何一个排出纸张P,向切换器 55输出切换信号。此外,切换器55,可以使用例如无操作时在排 纸托盘51侧面"i殳置的螺线管,以及4喿作时(未详细叙述)将导向 部件切换至排纸4乇盘51或者中转拍i送通^各71中任意一个方向的电 磁铁等,公知的各种各样的切换构造。当然,也可以在整理器装置 201 (或者图像形成部本体l)中设置机械式的切换机构,让用户直 接操作。
此外,图4象形成装置(MFP) 101,可以乂人通过IEEE1284以及 lEEE1394、 USB等的本i也连4妻(通过主积4妻口 ( I/F ) 144连接)的、
经由LAN控制器143的局域网连4妻的、经由连4妾到传真单元(调 制解调器)124的通4言电^各128的通4言网及广i或网(Wide Area Network)的连接等各种连接所连接的周边(外部)机器接收用于 图像输出的图像数据而后输出(打印)。
此外,在包括主控制模块(CPU) 111的电路基板311的附近, 后面在图12、图13A至图13C,以及图14至图19有所i兌明,为了 冷却发热量较多的CPU 111及HDD 146,至少i殳置一个风扇91。 此外,风扇91经由电动机驱动器(机械装置控制器)113连接到 CPU 111,基于CPU111的开/关控制,4安照规定的转数旋转,或者 保持关闭。
此外,含有主控制模块(CPU) 111的电路基板311中的很多 要素,经由电力供给107供给的DC士12V, DC士5V工作。在电力供 给107的前端(AC输入侧),设置有#4居操作(开/关操作)直接 阻断AC $#入的主开关103,在电源供玄会107的后,史(CPU 111侧), 设置有根据CPU lll发出的指示来阻断电源的子开关105。此外, 在CPU (主控制才莫块)111中,通常,只要不关闭主开关103,主 控制模块111就同提供能够操作的规定电压的次级电源109相连接。
在上面所述的图像形成装置101中,由图像读取部读入的图像 数据,经由扫描视频接口 (I/F) 172输入至扫描图像压缩电路173, 由图像压缩电路173压缩后,通过图像存储器控制部181存储到图 像存储器191中。
印刷图像处理电路163,变换为图像形成部本体1要求的通用 的图像形式,经由印刷视频接口 (I/F) 162向图像形成部本体1输 出图^象凄t据。此外,在图4象形成部本体1的图4象处理部161中,对 图像存储器191上的图像数据进行编码或者解码。这种编码/解码采 用可逆变长编码(力见则)。 图像存储器控制部181对可以存储未压缩的图像和压缩后的图
像的编码数据的大容量的图像存储器191进行控制,对由扫描器至
图像存储器的图像数据的读入,以及图像存储器至打印机的图像数 据的印刷输出进行控制。
此外,上述的图像存储器控制部181,对应于各种格式的图像 数据的处理,与二值图像中与单色图像与彩色图像、多值图像中与 复印功能和网络打印功能的单色与多色等各种图像数据相对应,可 以根据使用的功能选择最合适的压缩方式。
对于上述的图〗象形成装置101,例如用户用主才几PC发出打印 的要求,经由主机接口 (I/F)144,控制信号由主机PC输入至主控 制模块(CPU) 111。
需要打印的图像数据,经由PCI总线141以及图像存储器控制 部181,存放(存储)至图像存储器191中。
存放(存储)在图像存储器191中的图像数据,由CPU 111的 控制,在规定的时间(经由图像存储器控制部181)供给至印刷图 像处理电路163。
供纟合至印刷图^f象处理电^各163的图像数据,经由印刷一见频4妄口 (I/F) 162输入至图l象形成部本体1的图^f象处理部161,变4灸为曝 光装置21需要输出的最后数据。
然后,由曝光装置21向感光鼓lla至lld分别输出与图像数 据相对应的图像光(曝光光)。由此,来自曝光装置21的各色的曝 光光所对应的静电图像(静电潜像)在感光鼓lla至lld中形成。
在各个感光鼓lla至lid中形成的静电潜像,通过保持有与图 像数据相对应的显影剂的显影装置13a至13d分别保持有的各种颜 色的色调剂进4亍显影,乂人而可^!/f匕。
感光鼓lla至lid上的色调剂图像即输出图像,由任意一个盒 通过供纸辊33以及分离辊35只分离出一枚,朝向转印装置17,对 搬送路41搬送的薄片状介质即纸张P,由转印装置进行转印。
转印到纸张P的色调剂图像(输出图像)在定影装置19中定 影在纸张P上。
定影了色调剂图像的纸张P,向切换器55搬送,并向用户预先 指定的排纸托盘51或者整理器201的排纸4乇盘59其中一个,进行 排纸。此外,纸张P,特别是在用户未指定排纸托盘的情况下,向 排纸托盘51排纟氏。
另一方面,在上述的图^f象形成装置101中,由用户发出^f吏用图 像读取部5 ( ADF7 )实行薄片状介质即原稿的图像信息的读入以及 图像形成即复印的指示时,由图像读取部5将原稿的图像信息作为 光的明暗取入。即,来自根据未图示的照明装置照明的原稿的反射 光(光的明暗),虽然没有图示,例如由CCD传感器变换为图^f象信 号,经图像处理部171做出规定的校正。
由图像处理部171进行了规定的校正的图像信号,经由扫描视 频接口 (I/F) 172,输入至扫描图像压缩电路173。
作为由扫描图像压缩电路173压缩的原稿的图像信息的图像信 号,经由图像存储器控制部181,存放(存储)在图像存储器191中。
存放(存储)在图像存储器191中的图像数据,通过CPU 111 的控制,在规定的时间(经由图像存储器控制部181)供给至印刷 图^f象处J里电^各163。
供给至印刷图像处理电路163的图像数据,经由印刷视频接口 (I/F) 162输入至图4象形成部(打印)1的图4象处理部161,变换 为曝光装置21需要输出的最后数据。
此后,同已经说明的打印过程相同,形成与原稿的图像信息相 对应的色调剂像,在规定的时间对搬送通路41送的纸张P进行转印。
在定影装置19中定影转印的色调剂图像的纸张P,经由切换部 55,除了用户选择(指示)向整理器装置201的托盘59排纸的情 况外,向排纸托盘51进行排纟氐。
由此,复印(复制)图像读取部5读入的原稿的图像的复印件, 在图像形成部本体1的排纸托盘51中按顺序累积。即,复印原稿 图像信息所得的复印件,在离用户操作位置比较近的原稿读取部5 的附近进行排纸。这样,用户为了取出(带走)复印件(打印件), 无需移动到图像形成装置本体附近,就可以很方便地取出复印件。
图ll表示了主开关103及覆盖主开关103的盖板103a的位置, 以及同位于图像形成部本体1侧面的手动单元81的位置关系。图 11所示的主开关103,例如如图2至图5所示,i殳置在用户通常作 业范围的操作可以进行"关闭"操作的其他位置,例如任意规格的 薄片状材料的供给所使用的手动托盘81处在"关闭位置"的情况
下一样,用户无法直4妄触石並的位置。
主开关103本来配置于图l象形成装置101的正面一侧可一见性良
好的位置。另一方面,为避免在复印操作中误碰到主开关103, 一 般都会设置专用的盖板。但是,现今,由于安装了 HDD 146等, 将图像形成装置101的电源强行阻断的主开关103,除了紧急情况 之外不使用,例如,根据操作面板9的液晶面板的操作结束系统运 行之后,将主开关103关闭的类型(图像形成装置)也变得实用化 了。此外,让子开关105位于图1象形成装置101的正面和可一见性高 的位置,将主开关103配置于为了阻断通电的操作而需要的较靠内 的4立置的例子也存在。
图12表示了主开关103以及覆盖主开关103的盖^反103a的位
置,以及从图像读取部5打开ADF 7的状态。
在图12所示的图像形成装置中,将和图像读耳又部5 —体使用 的ADF 7 (或者是未图示的原稿盖板),只有从覆盖图像读取部5 的原稿玻璃5a的"关闭位置"变换(打开)到为了在图像读取部5 的原稿玻璃5a上方丈置原稿的"打开位置",才可以对主开关103进
行操作。
此外,主开关103,当ADF7位于"关闭位置,,的情况下,由 于盖板103a的一部分设置在被ADF 7覆盖的位置,可以避免用户 直^妻触石並。相反,紧急情况下需要关闭主开关103的情况下,既确 ^床了主开关103的可一见性,又4吏用户可以在通常的作业范围内才喿作 (在该图12的例子中为打开ADF 7)从而关闭电源。盖板103a通 过将主开关103配置在靠内的位置,加上关闭ADF 7就可以隐藏起 来,也可以省略。
这样,通过i殳置主开关103与子开关105,主开关103在用户
通常的作业范围内进行的搡作(在图11的例子中为打开手动托盘 81,在图12的例子中为打开ADF 7)就可以关闭电源的构成,在 必须立刻阻断电源的紧急情况下,打开手动i毛盘81或者ADF 7, 打开电源SW专用盖板103a,(通过关闭主开关103)可以关闭电 源。此外,关闭手动托盘81或者ADF 7的时候,由于电源SW专 用盖板103a被盖住了,无法打开。因此,如果是该操作中通常的 关闭电源作业,用户就可以注意到i殳置在"t乘作面々反9 一侧的子电源 (开关105)进行操作。
图13表示了取下图像形成装置101背面的盖板部件,由背面 观察的状态。
如图13所示,当由背面只见察图l象形成装置101的情况下,安 装了图IO概略所示的主控制模块(CPU) 111等的电^各要素,以及 HDD 146等电子部件组的电路基板311、 313、 315以及317,分别 收纳在屏蔽壳体301、 303、 305以及307内。此外,至少有一个屏 蔽壳体,例如屏蔽壳体301,如图13所示,可以以支点331为转动 中心,向图像形成装置101的外侧(背面)打开(旋转)。
例如在屏蔽壳体301与303之间,设置风扇91。此外,风扇 91,例如如图14A所示,可以内置在屏蔽壳体303内,也可以如图 14B所示,内置在屏蔽壳体301中。此外,风扇91,如图14C所示, 也可以(同屏蔽壳体301和屏蔽壳体303分开)独立"i殳置。此外, 当风扇91如图14C所示,位于屏蔽壳体301和屏蔽壳体303之间 时,例如如图15A所示,当屏蔽壳体301以支柱331为中心转动的 时候,也可以同屏蔽壳体301 —起,从屏蔽壳体303(装置本体101 ) 处分离。此外,如图15B所示,风扇91也可以位于屏蔽壳体303 一侧。
图14A至14C表示了图13所示的风扇配置产生的冷却风(空 气)流动的示意图。
如图14A所明示,从图像形成装置101的背面盖板一侧流入(被 吸入)外侧的屏蔽壳体301的空气(冷却风),经由在屏蔽壳体301 的非背面侧(内侧的屏蔽壳体303 —侧)所形成的通气孔301a,通 过固定在屏蔽壳体303的风扇91的作用,沿着位于屏蔽壳体301 内的电路基板311的表里(两面)被导向通气孑L301a。
风扇91吸出的气流(冷却风),在位于屏蔽壳体301内侧的屏 蔽壳体303中,从风扇91即通气孔303a引入,沿着位于屏蔽壳体 303内的电路基板313的表里(两面),通过屏蔽壳体303内,从屏 蔽壳体303的未图示的排出孔排出至图像形成装置101的外部例如 底面。
图14B表示的例子中,由图^f象形成装置IOI的背面盖一反侧向外 侧的屏蔽壳体301流入(吸入)的空气(冷却风),经由位于屏蔽 壳体301的非背面侧(内侧的屏蔽壳体303 —侧)的风扇91即通 气孑L301a,沿着位于屏蔽壳体内的电路基板311的表里(两面)被 导向通气3L 301a。
风扇91吸出的气流(冷却风),从通气孔303a引入至位于屏 蔽壳体301内侧的屏蔽壳体303中,,沿着位于屏蔽壳体303内的 电路基板313的表里(两面),通过屏蔽壳体303内,由屏蔽壳体 303的未图示的排出孔排出至图像形成装置101的外部例如底面。
当然,在图14A至图14C表示的4壬意一个例子中,都可以刈-风扇的位置和空气(冷却风)的流动作任意的i殳定。
图16表示了风扇91的其他的配置的例子。此外,图16还表 示了取下图像形成装置101的背面的盖板部件,由背面观察的状态。
如图16所示,屏蔽壳体401,具有第一电路基本411a以及第 二电路基板411b。两基板411a、 411b,例如在图像形成装置101 的前后方向,配置2层。风扇91位于第一电路基板411a和第二电 路基板411b之间。
此外,通过在电路基板之间或者屏蔽壳体之间设置风扇91,近 侧的基板或者屏蔽壳体成为遮音部件,可以抑制传到外部的噪音。 此外,将放入屏蔽壳体的基板前后设置,将一方的壳体(单元)设 置为通过支点可以开闭的结构,设置在装置的外侧附近,从而能够 通过盖板取入外部空气,在壳体的底面(未图示)设置排气用的开 口部,在基板前后之间设置风扇,使其他的壳体内可以取入来自外 空气的风,由于在前后方向上配置基一反,所以不增大表面积完成的 产品没有变大。
此外,为了4吏近侧的壳体经由支点可以开闭,用一个固定螺丝 等即能够开闭,可以筒单地对内侧的壳体进行维护,可以筒单地进 行基板交换等维护。
进而,对于内侧的壳体,可以不耳又入产品内部的风,通过近侧 的基板的壳体取入外部空气,同时通过前后之间配置的风扇,可实 现稳、定风量的冷却。
图17表示了在屏蔽壳体301关闭的状态下,外侧的规定位置 也i殳置了第二风扇(91)的例子的示意图。此外,图17所示的例 子中,为了使冷却效率更高,优选在屏蔽壳体301关闭的状态下, 在外侧设置通气孔301b (参照图13)。
图18和图19分别表示了由两个以上的屏蔽壳体(例如第一屏 蔽壳体301与第二屏蔽壳体303 (参照图13))与两个以上的风扇 对屏蔽壳体内的电路基板进行冷却的例子的示意图。
此外,如图18及图19所示,寸吏用两个以上的屏蔽壳体
产品(图像形成装置101)内的(各种)单元与任意的电路基 板之间的配线等,容易受到噪音等影响,为了使配线更短,优选配 置在产品内部的基板;
配置在内部的基板相对于配置在外侧的基板,发热量更大,为 了防止产品内部发热,需要进4亍有效的冷却和排热;
如果将产品(图像形成装置101)内的(各种)单元的控制的 不同多个基板在一个壳体前后汇集在一起配置,基板的交换性以及 基板的配线、连接器的连接等的维护性就会降低;以及
根据各基板的大小,由于要选择同大基板相应的壳体,因此会 无谓地需要较大的壳体,也会影响产品本身的大小。
由于上述等原因,所以对进行控制的各基板分开配置必要大小 的壳体是有益处的。
例如,如图18所示,以凝:转支点333、 335为S走转中心可分别 独立旋转(开放),配置排列两个屏蔽壳体301与309,在比内侧的 屏蔽壳体309更靠近内侧(图像形成装置101的内部),设置屏蔽 壳体321,也可以在屏蔽壳体301与309之间以及屏蔽壳体309与 321之间分别设置风扇(91)。此外,对位于最内侧的屏蔽壳体321 进ft冷却的空气(冷却风),虽然没有图示,例如通过面向图^f象形 成装置101的底面一侧设置排气孔,(对图像形成装置101的底部) 排气。此外,风扇的位置以及冷却风(空气)的流动,当然可以任 意设定。例如,如图19所示,还可以使旋转支点331位于作为旋转中 心可以转动(开放)的位置,在内部划分为两个区以上的屏蔽壳体 323,以及比屏蔽壳体323更靠近内侧(图像形成装置101的内部) 设置的屏蔽壳体325之间,设置两个以上的风扇,将外部流入的冷 却风(空气)通过屏蔽壳体323的其中一个区导入至内侧的屏蔽壳 体325,将对屏蔽壳体325内部冷却后的冷却风(空气),经由屏蔽 壳体323的另一个区,排出到外部。
如以上说明,根据本发明的实施方式,可以获得使图像或者文 件输出的薄片状介质更加容易取出的图像形成装置。
此外,根据本发明的实施方式,可以获得在一定范围内能够抑 制发热(温度上升),对图像或者文件的复印输出(打印输出)进 行输出的图像形成装置。
进而,才艮据本发明的实施方式,可以获得强制性阻断对装置本 体的通电(电力供给)的电源开关在必要时可以保证才喿作,平时不 易关闭的图像形成装置。
本领域的4支术人员能够容易地发现本发明的其他的优点和变 形。因此,本发明并不限于此处公开的详细内容和代表性的实施方 式。在不脱离由权利要求和其同等概念力见定的本发明的主旨的范围 内能够进行更种变更。
权利要求
1. 一种图像形成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图像读取部(5),用于生成图像数据;图像形成部(1),将对应于所述图像数据的图像输出至输出介质;以及介质保存部(61),设置在所述图像读取部的旁边和排纸方向上,保存由所述图像形成部输出了图像的所述输出介质。
2.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图像形成装置,其特征在于,还包括操作面板,位于所述图像读取部的背面方向以及所述介 质4呆存部的上部空间。
3.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图像形成装置,其特征在于,还包括定影装置,位于所述图像读取部的下方。
4. 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图像形成装置,其特征在于,还包括操作面板,位于所述图像读取部的背面方向以及所述介 质^f呆存部的上部空间。
5.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图像形成装置,其特征在于,还包括第二介质保存部,保存从与所述输出介质被引导至所述二介质保存部位于所述图像读取部的旁边。
6. 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图像形成装置,其特征在于,还包括才喿作面^反,位于所述图i"象读取部的背面方向和所述介质 寸呆存部的上部空间。
7. 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图像形成装置,其特征在于定影部,将对应于所述图^f象读取部生成的图傳4t据的显 影剂图像定影在输出介质上。
8. 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图像形成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定影告(M立于所述图^象读耳又部下方以及所述图 <象读:f又 部的左右方向范围内的大相无中央的位置。
9. 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图像形成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介质保存部位于所述介质保存部的旁边。
10. 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图像形成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介质4呆存部乂人所述介质〗呆存部的侧面看时,一 部分或者全部^皮所述介质保存部遮挡。
11.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图像形成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介质保存部左右即宽度方向的尺寸大于纵深即高度 方向的尺寸。
12. 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图像形成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介质保存部左右即宽度方向的尺寸大于纵深即高度 方向的尺寸。
13. 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图像形成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介质保存部左右即宽度方向的尺寸大于纵深即高度 方向的尺寸。
14. 根据权利要求IO所述的图像形成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介质保存部左右即宽度方向的尺寸大于纵深即高度 方向的尺寸。
15.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图像形成装置,其特征在于,还包括电源关闭开关(103), 4立于图《象读取和/或图4象形成中通 常使用的范围内,并且该电源关闭开关根据限制访问的要素, 抑制通常的操作。
16. 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图像形成装置,其特征在于,还包括电源关闭开关(103),位于图像读取和/或图像形成中通 常使用的范围内,并且该电源关闭开关根据限制访问的要素, 抑制通常的操作。
17. 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图像形成装置,其特征在于,还包括电源关闭开关(103),位于图像读取和/或图像形成中通 常使用的范围内,并且该电源关闭开关根据限制访问的要素, 抑制通常的操作。
18. 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图像形成装置,其特征在于,还包括电源关闭开关(103),位于图像读取和/或图像形成中通 常使用的范围内,并且该电源关闭开关根据限制访问的要素, 抑制通常的操作。
19. 一种图像形成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图像读耳又部(5),用于生成图像数据;图像形成部(1),将对应于所述图像数据的图像输出至 输出介质;存储器单元(146),用于保存图像数据;主控制模块(111 ),使得基于由所述图像读取部生成的保 存在所述存储器单元的图像数据,将输出图像由所述图像形成部向llr出介质ilr出;多个壳体单元(301, 302),分别收纳所述存储器单元和 /或所述主控制模块;以及;令却才几构,位于所述各壳体单元的身见定位置,^)寻通过一 个壳体单元的气流引导至剩下的壳体单元中。
20. 根据权利要求19所述的图像形成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多个壳体单元将所述冷却4几构夹在它们两者之间。
21. 根据权利要求20所述的图像形成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冷却才几构分别在气流耳又入侧至气流排方文侧面对于所 述多个壳体单元。
22. 根据权利要求21所述的图像形成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多个壳体单元中至少有一个能够以旋转支点为旋转 中心旋转即转动。
23. 根据权利要求22所述的图像形成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冷却才几构分别在气流耳又入侧至气流排》文侧面对于所 述多个壳体单元。
24. 根据权利要求23所述的图像形成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多个壳体单元至少有一个能够以s走转支点为旋转中 心s走转即转动。
25. 根据权利要求24所述的图像形成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冷却机构分别在气流取入侧至气流排放侧面对于所 述多个壳体单元。
全文摘要
本发明提供一种图像形成装置,其包括生成图像数据的图像读取部(5),将所述图像数据相对应的图像输出至输出介质的图像形成部(1(19,11,13,15,17));以及设置在所述图像读取部旁边和排纸方向上,保存经所述图像形成部输出图像的所述输出介质的介质保存部(51)。
文档编号G03G15/00GK101377630SQ200810146759
公开日2009年3月4日 申请日期2008年8月29日 优先权日2007年8月31日
发明者多久和纪幸 申请人:株式会社东芝;东芝泰格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