显影装置和图像形成设备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755650阅读:144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显影装置和图像形成设备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显影装置和图像形成设备。
背景技术
在诸如复印机和打印机的常规图像形成设备中,与将潜像显影为可见图像 的显影装置有关的技术已由下述专利文献JP-A-2009-098269,JP-A-2004-151354和 JP-A-2001-249527 公开。JP-A-2009-098269公开了一种显影装置2,其包括供应螺旋件5,其向显影辊4 供应显影剂;循环螺旋件6,其沿着与供应螺旋件5供应显影剂的方向相反的方向输送显影 剂;内壁7,其分隔供应螺旋件5和循环螺旋件6。显影装置2设置有用于向形成在内壁7 两端部上的连通口传送显影剂的桨叶部件15。JP-A-2004-151354公开了一种显影装置10,该显影装置10包括第一螺旋件40, 其向显影辊20供应显影剂;以及第二螺旋件50,其在与第一螺旋件40供应显影剂的方向 相反的方向上输送显影剂。根据JP-A-2004-151354,第一螺旋件40包括轴40s和螺旋叶片 45,并且在由轴40s和螺旋叶片45形成的槽中设置有沿轴向延伸的多个肋41,从而传送显 影剂的力减小。JP-A-2001-249527公开了一种显影装置20,其包括下游侧传送搅拌机构54,其 向显影剂应用单元56供应显影剂;以及上游侧传送搅拌机构52,其在与下游侧传送搅拌机 构54供应显影剂的方向相反的方向上传送显影剂。根据JP-A-2001-249527,下游侧传送 搅拌机构54的旋转轴94上设置有螺旋叶片100 ;内桨叶片106,其沿螺旋叶片100形成; 以及传送桨叶片104,其将显影剂传送至形成在传送方向的下游端的上游侧传送搅拌机构 52。

发明内容
由于上述情况,本发明的目的在于避免在显影剂保持体的端部产生浓度不均勻的 现象。[1]根据本发明的一方面,显影装置包括显影剂保持体、第一室、第二室、第一入口 部分、第二入口部分、第一传送部件和第二传送部件。显影剂保持体在其表面上承载显影剂 的同时进行旋转。第一室容纳供应至所述显影剂保持体的显影剂。第二室容纳在第一室和 第二室之间循环后从第一室传送的显影剂。第一入口部分连接第一室和第二室。至少第一 入口部分的一部分与显影剂保持体的显影剂保持部分重叠。第二入口部分连接第一室和第 二室。第一传送部件设置于第一室内,并沿朝向第二入口部分的第一传送方向传送第一室 内的显影剂。第二传送部件设置于第二室内,并沿朝向第一入口部分的第二传送方向传送 第二室内的显影剂。第一传送部件包括(i)旋转轴,(ii)螺旋叶片,其设置于旋转轴的外 周上,以及(iii)辅助叶片,其从螺旋叶片壁上朝向第一传送方向的上游侧形成,并且沿第 一传送方向在辅助叶片的上游端和所述螺旋叶片壁之间形成有间隙。
[2]在项[1]所述的显影装置中,显影装置还包括输送叶片。输送叶片设置于第一 传送部件在第一传送方向上的上游端部,并且将显影剂输送到显影剂保持体。显影剂从第 一入口部分流入第一室中。第一传送部件设置在与第一入口部分的下游侧端部重叠的位置 处。[3]在项[1]所述的显影装置中,第一传送部件包括输送叶片,该输送叶片设置于 旋转轴的外周上且沿轴向延伸。输送叶片呈板状。[4]在项[3]所述的显影装置中,沿第一传送方向在输送叶片的下游端和螺旋叶 片壁之间形成有间隙。[5]在项[3]或项[4]所述的显影装置中,输送叶片的径向外端在从第一传送方向 的下游端到上游侧的方向上,向背离旋转轴的方向倾斜。[6]在项[1]至项[5]中任一项所述的显影装置中,辅助叶片的旋转半径小于输送 叶片的旋转半径。[7]在项[6]所述的显影装置中,辅助叶片设置于旋转轴的外周上。辅助叶片呈板 状,并从辅助叶片的上游端面朝向螺旋叶片在第一传送方向上的上游侧延伸。[8]在项[7]所述的显影装置中,辅助叶片的径向外端在从第一传送方向的上游 端到下游侧的方向上,向背离旋转轴的方向倾斜。[9]根据本发明的另一方面,一种图像形成设备包括旋转式图像保持体、潜像形成 装置、根据项[1]所述的显影装置、转印装置和定影装置。潜像形成装置在图像保持体的表 面上形成潜像。显影装置将图像保持体的表面上的潜像显影为调色剂图像。转印装置将图 像保持体的表面上的调色剂图像转印到介质上。定影装置将调色剂图像定影在介质表面 上。[10]在项[9]所述的图像形成设备中,显影装置还包括输送叶片。输送叶片设置 于第一传送部件在第一传送方向上的上游端,并将显影剂输送给显影剂保持体。显影剂从 第一入口部分流入第一室中。其中,第一传送部件设置在与第一入口部分的下游侧端部重 叠的位置处。[11]在项[9]所述的图像形成设备中,第一传送部件包括输送叶片,所述输送叶 片设置于旋转轴外周上且沿轴向延伸。输送叶片呈板状。[12]在项[11]所述的图像形成设备中,沿第一传送方向在输送叶片的下游端和 螺旋叶片壁之间形成有间隙。[13]在项[11]或项[12]所述的图像形成设备中,输送叶片的径向外端在从第一 传送方向的下游端到上游侧的方向上,向背离旋转轴的方向倾斜。[14]在项[9]至项[12]中任一项所述的图像形成设备中,辅助叶片的旋转半径小 于输送叶片的旋转半径。[15]在项[14]所述的图像形成设备中,辅助叶片设置于旋转轴的外周上。辅助叶 片呈板状,并从辅助叶片上游端面朝向螺旋叶片在第一传送方向上的上游侧延伸。[16]在项[15]所述的图像形成设备中,辅助叶片的径向外端在从第一传送方向 的上游端到下游侧的方向上,向背离旋转轴的方向倾斜。在根据项[1]至项[16]所述的本发明中,与没有设置辅助叶片的情况相比,可以 防止在显影剂保持体的端部产生浓度不均勻。
5
在根据项[2]所述的本发明中,与没有设置输送叶片的情况相比,可以更有效地 防止在显影剂保持体的端部产生浓度不均勻。在根据项[3]所述的本发明中,与没有设置板状的输送叶片的情况相比,可以通 过降低显影剂的传送能力而使显影剂易于停留,并且显影剂可以被传送到显影剂保持体 中。在根据项[4]所述的本发明中,与没有形成间隙的情况相比,可以防止降低显影 剂的传送能力。在根据项[5]所述的本发明中,与外端不倾斜的情况相比,可以防止在与外端对 应的区域中产生浓度不均勻。在根据项[6]所述的本发明中,与没有设置辅助叶片的情况相比,即使显影剂的 总量减少,也可以通过输送叶片防止在下游侧部分产生浓度不均勻。在根据项[7]所述的本发明中,与辅助叶片从螺旋叶片向下游侧延伸的情况相 比,显影剂可以容易地停留在显影剂量较少的螺旋叶片上游侧,并且可以防止浓度不均勻。在根据项[8]所述的本发明中,与外端不倾斜的情况相比,可以防止在与外端对 应的区域中产生浓度不均勻。


将基于以下附图详细描述本发明的示例性实施例,其中图1是示出根据本发明第一实施例的图像形成设备的整体的视图;图2是示出根据第一实施例的图像形成设备的主要部件的放大视图;图3A至图3C是示出根据本发明第一实施例的显影装置的整体的视图,其中图3A 是示出去除显影容器盖后的主要部件的剖面透视图,图3B是示出供应螺旋推运器的视图, 并且图3C是示出搅拌螺旋推运器的视图;图4是沿图3A中的线IV-IV截取的剖视图;图5是沿图3A中的线V-V截取的剖视图;图6A至图6C是示出根据第一实施例的供应螺旋推运器的上游端部的视图,其中 图6A是示出供应螺旋推运器的主要部件的放大视图,图6B是示出由叶片传送显影剂的视 图;以及图6C是示出位于叶片之间的显影剂的量的曲线图;图7是示出根据第一实施例的供应螺旋推运器下游端部的主要部件的放大视图; 以及图8A至图8D是示出常规的显影剂传送部件的视图,其中图8A是示出没有在显影 剂传送部件中形成间隙时的构造的视图,图8B是示出图8A中的状态旋转90°后的状态的 视图,图8C是示出相位未同步时的构造的视图,图8D是示出图8C中的状态旋转90°后的 状态的视图。
具体实施例方式下面将参考附图详细地说明本发明的实施例。然而,本发明并不局限于下面的实 施例。为了便于对下述说明的理解,在附图中,将前、后方向称为X轴方向,将左、右方向称为Y轴方向,将上、下方向称为Z轴方向。另外,将箭头X、-X、Y、-Y、Z和-Z所指示的方 向或者侧分别称为向前、向后、向右、向左、向上和向下,或者前侧、后侧、右侧、左侧、上侧和 下侧。另外,在附图中,在[〇]中插入有[·]的符号表示从纸张背面朝向纸张正面的 箭头,而在[〇]中插入有[X]的符号表示从纸张正面朝向纸张背面的箭头。此外,在使用了附图的说明中,适当地省略除有助于理解说明的必要部件以外的 部件。图1是示出根据本发明第一实施例的图像形成设备的整体的视图。在图1中,作为图像形成设备的一个实例的复印机U包括自动原稿传送设备Ul 和设备主体U2,该设备主体U2支撑自动原稿传送设备Ul并且在设备主体U2的上端设置有 透明的原稿读取表面PG。自动原稿传送设备Ul包括原稿输送单元TG1,其接收待复印的多张堆叠的原稿 Gi,以及原稿排出单元TG2,其排出从原稿输送单元TGl供入后通过原稿读取表面PG上的原 稿读取位置的原稿Gi。设备主体U2包括操作单元UI,用户通过该操作单元UI输入诸如图像形成操作 开始的操作指示信号;以及曝光光学系统A,等。在自动原稿传送设备Ul中,由固态成像器件C⑶通过曝光光学系统A把来自传送 通过原稿读取表面PG的原稿或放置在原稿读取表面PG上的原稿的反射光转换为红色(R)、 绿色(G)和蓝色⑶的电信号。信息转换单元IPS将从固态成像器件CCD输入的RGB电信号转换成黑色(K)、黄色 (Y)、品红色(M)和蓝绿色(青色)(C)的图像信息,暂时存储该图像信息,然后在预定时间 将该图像信息作为用于形成潜像的图像信息输出至潜像形成电路DL。另外,当原稿图像是单色图像时,只将黑色⑷的图像信息输入潜像形成电路DL。潜像形成电路DL包括Y、M、C和K的驱动电路(未示出),并且在预定时间将与 输入的图像信息对应的信号输出至对应于每种颜色设置的潜像形成单元LHy、LHm, LHc和 LHk。图2是示出根据第一实施例的图像形成设备的主要部件的放大视图。设置在复印机U的重力方向上的中心部分的可见图像形成装置Uy、Um、Uc和Uk分 别形成Y、M、C和K各种颜色的可见图像。从潜像形成单元LHy、LHm, LHc和LHk的光源发射的对应于颜色Y、M、C和K的潜 像写入光Ly、Lm、Lc和Lk入射到作为图像保持体的一个实例的感光体PRy、PRm、PRc和PRk 上。另外,在第一实施例中,潜像形成单元LHy、LHm、LHc和LHk为以下形式的设备在该设 备中,用作写入装置的LED (Light Emission Diodes,发光二极管)直线排成行,S卩,排列成 LED阵列。颜色Y的可见图像形成装置Uy包括旋转式感光体PRy、充电器CRy、潜像形成单元 LHy、显影装置Gy、一次转印单元Tly和作为图像保持体清洁器的一个实例的感光体清洁器 CLy0另外,在第一实施例中,旋转式感光体PRy、充电器CRy和感光体清洁器CLy被制成为 可一体安装在设备主体U2上并且可从设备主体U2上一体拆下的图像保持单元的形式。各个可见图像形成装置Um、Uc和Uk的构造与颜色Y的可见图像形成装置Uy的构造相同。在图1和图2中,充电器CRy、CRm, CRc和CRk分别为感光体PRy、PRm、PRc和PRk 充电。然后,在图像写入位置Qly、Qlm、Qlc和Qlk上通过潜像写入光Ly、Lm、Lc和Lk在感 光体PRy、PRm、PRc和PRk的表面上形成潜像。在显影区域Q2y、Q2m、Q2c和Q2k中通过保 持在显影辊R0y、R0m、R0c和ROk (作为显影装置Gy、Gm、Gc和Gk的显影剂保持体的一个实 例)上的显影剂将感光体PRy、PRm、PRc和PRk表面上的潜像显影为调色剂图像(作为可见 图像的一个实例)。显影出的调色剂图像被传送到与中间转印带B(作为中间转印单元的一个实例) 接触的一次转印区域Q3y、Q3m、Q3c和Q3k。由控制单元C控制的电源电路E向一次转印单 元Tly、Tim、Tlc和Tlk提供极性与调色剂的带电极性相反的一次转印电压,一次转印单元 Tly, Tim、Tlc和Tlk在一次转印区域Q3y、Q3m、Q3c和Q3k中设置于中间转印带B的背面 侧。通过一次转印单元Tly、Tim、Tlc和Tlk将感光体TOy、PRm、PRc和PRk上的调色 剂图像一次转印到转印带B(作为中间转印单元的一个实例)上。通过感光体清洁器CLy、 CLm, CLc和CLk清洁在一次转印后感光体PRy、PRm、PRc和PRk表面上的残留物和附着物。 充电器CRy、CRm、CRc和CRk对感光体PRy、PRm、PRc和PRk的清洁后的表面分别再次充电。带组件BM(作为中间转印装置的一个实例)设置在感光体PRy、PRm、PRc和PRk的 上方。带组件BM包括中间转印带B ;带驱动辊Rd,其作为中间转印单元驱动部件的一个 实例;张紧辊Rt,其作为张力施加部件的一个实例;步移辊Rw,其作为蛇行防止部件的一个 实例;惰辊Rf,其作为从动部件的一个实例;支撑辊T2a,其作为二次转印对置部件的一个 实例;以及一次转印单元Tly、Tim、Tlc和Tlk。此夕卜,中间转印带B由辊Rd、Rt、Rw、Rf禾口 T2a可旋转和可移动地支撑。二次转印辊T2b (作为二次转印部件的一个实例)与中间转印带B的表面对置,并 且中间转印带B与支撑辊T2a接触。二次转印单元T2由支撑辊T2a和二次转印辊T2b构 成。另外,二次转印区域Q4由与二次转印辊T2b和中间转印带B相对的区域构成。单色调色剂图像或多色调色剂图像在一次转印区域Q3y、Q3m、Q3c和Q3k中被一次 转印单元Tly、Tim、Tlc和Tlk依次叠加并转印在中间转印带B上,然后被传送到二次转印 区域Q4。根据第一实施例,将形成在感光体PRy、PRm、PRc和PRk上的图像转印到介质上的 转印装置T1+T2+B由一次转印单元Tly、Tlm、Tlc和Tlk、中间转印带B、二次转印单元T2等 构成。在可见图像形成装置Uy、Um、Uc和Uk的下方设置有具有三级结构的一对左右导 轨GR(作为导引部件的一个实例)。送纸托盘TRl至TR3(作为输送单元的一个实例)被支 撑为可以在前后方向上移动。在导轨GR中,记录纸张S(作为收纳在送纸托盘TRl至TR3 中的介质的一个实例)被拾纸辊Rp (作为介质拾取装置的一个实例)取出,然后由操纵辊 Rs (作为介质操纵部件的一个实例)逐一分离。另外,记录纸张S由多个传送辊Ra(作为介 质传送部件的一个实例)沿着纸张传送路径SH(作为介质传送路径的一个实例)传送,然 后传送至位于二次转印区域Q4的纸张传送方向上游侧的定位辊Rr (作为时间调节部件的 一个实例)处。纸张传送装置SH+Ra+Rr由纸张传送路径SH、纸张传送辊Ra、定位辊Rr等构成。定位辊Rr根据形成在中间转印带B上的调色剂图像被传送到二次转印区域Q4的 时间将记录纸张S传送到二次转印区域Q4。当记录纸张S通过二次转印区域Q4时,支撑 辊T2a接地,并且由控制电路C控制的电源电路E向二次转印辊T2b施加极性与调色剂带 电极性相反的二次转印电压在。此时,二次转印单元T2将中间转印带B上的调色剂图像转 印到记录纸张S上。带清洁器CLb(作为中间转印单元清洁器的一个实例)对二次转印后的中间转印 带B进行清洁。二次转印有调色剂图像的记录纸张S被传送到定影区域Q5并在通过该定影区域 Q5时被加热和定影,该定影区域Q5是加热辊Fh (作为定影装置F的加热定影部件的一个实 例)和加压辊Fp (作为加压定影部件的一个实例)之间的接触区域。被加热和定影的记录 纸张S从排纸辊Rh (作为介质排出部件的一个实例)排出到排纸盒TRh (作为介质排出单 元的一个实例)上。另外,防粘剂涂布装置Fa在加热辊Fh的表面上涂布防粘剂,从而提高记录纸张S 从加热辊Fh上的分离性。在带组件BM的上方设置有显影剂盒Ky、Km、Kc和Kk (作为容纳黄色Y、品红色M、 蓝绿色C和黑色K显影剂的显影剂收纳容器的一个实例)。根据显影装置Gy、Gm、Gc和Gk 中显影剂消耗量来向显影装置Gy、Gm、Gc和Gk提供容纳于显影剂盒Ky、Km、Kc和Kk中的 显影剂。根据第一实施例,容纳于显影装置Gy、Gm、Gc和Gk中的显影剂由双组分显影剂构 成,该双组份显影剂包括磁性载体和添加有外部添加剂的调色剂,并且与显影装置Gy、Gm、 Gc和Gk中的显影剂相比,从显影剂盒Ky、Km、Kc和Kk供应的所谓高浓度调色剂中的调色 剂相对于载体的比例较高。图3A至图3C是示出根据本发明第一实施例的显影装置的视图,其中图3A是示出 去除显影容器盖时的主要部件的剖面透视图,图3B是示出供应螺旋推运器的视图,并且图 3C是示出搅拌螺旋推运器的视图。图4是沿图3A中的线IV-IV截取的剖视图。图5是沿图3A中的线V-V截取的剖视图。下面,将对根据本发明第一实施例的显影装置Gy、Gm、Gc和Gk进行描述。然而,因 为对应于每种颜色的显影装置Gy、Gm、Gc和Gk具有相同的构造,所以仅对颜色Y的显影装 置Gy进行详细描述,而省略与其它颜色对应的显影装置Gm、Gc和Gk的详细描述。在图2至图5中,与感光体Pry对置的显影装置Gy包括显影容器V,该显影容器 V容纳含有调色剂和载体的双组分显影剂。显影容器V包括显影容器主体1 ;显影容器盖 2,如图4所示,该显影容器盖2覆盖显影容器主体1的上端并作为盖部件的一个实例;以及 供应废弃管3,如图3A至图3C所示,该供应废弃管3连接在显影容器主体1的前端上并作 为供应废弃单元的一个实例。在图4中,根据第一实施例的显影容器V上对应于与感光体 Pry对置的显影区域Q2y而形成有开口 Vl并且敞开。在图2至图4中,显影容器主体1中设置有显影辊室4,其作为保持件收容单元的 一个实例;第一搅拌室6,其作为第一室的一个实例;以及第二搅拌室7,其作为第二室的一 个实例。第一搅拌室6与显影辊室4相邻。第二搅拌室7与第一搅拌室6的右斜下部分相邻,从而减小显影容器V在横向和纵向上的尺寸。显影辊ROy (作为显影剂保持体的一个实 例)被收容在显影辊室4内,并且,显影辊ROy的外表面的一部分在与感光体Pry相对时在 开口 Vl处暴露于感光体PRy。在显影辊ROy的旋转方向的上游侧设置有层厚调节部件8, 该层厚调节部件8用以限制显影辊ROy表面上的显影剂的层厚。另外,在图4中,抵靠部件Va (即,跟随部件)设置在显影容器V的前、后端部上并 与感光体PRy相对,从而在显影辊ROy和感光体PRy之间保持预定的间隙。在图3A至图3C中,供应废弃管3中的供应废弃室6a与第一搅拌室6的前侧相连, 而供应废弃管3中的供应室7a与第二搅拌室7的前侧相连。在图3A至图3C中,在供应废 弃室6a前端部分的上表面形成有显影剂供应口 3a (作为新显影剂入口部分的一个实例), 从而允许从显影剂盒Ky、Km、Kc和Kk供应显影剂。另外,在图3A至图3C和图5中,在供应 废弃室6a后端部分的下表面形成有显影剂排出口 3b (作为显影剂排出单元的一个实例), 并且供应废弃室6a中的劣化显影剂从显影剂排出口 3b排出,从而使内部的载体被渐渐地 更换。如图3A至图3C所示,除了在显影容器主体1的两端之外,在第一搅拌室6和第二 搅拌室7之间设置有分隔壁9。在图3A至图3C及图4中,第一搅拌室6和第二搅拌室7通 过上行入口部分El (作为位于分隔壁9后端部分的第一入口部分的一个实例)和下行入口 部分E2(作为位于分隔壁9前侧的第二入口部分的一个实例)彼此连通。上行入口部分El 和下行入口部分E2构成为用于促进显影剂的循环。下行入口部分E2上设置有开口形成部 件11,该开口形成部件11形成有用于调节入口流量的开口。在图3A中,根据第一实施例,上行入口部分El与显影区域Q2y的宽度Ll重叠,其 中显影辊ROy在该显影区域Q2y处进行显影,而下行入口部分E2的一部分与显影区域Q2y 的宽度Ll重叠。另外,在显影剂供应废弃管3中,在供应废弃室6a和供应室7a之间形成有分隔壁 12。因此,如图3A至图3C所示,供应废弃室6a和供应室7a通过供应入口部分E3 (作为第 三入口部分的一个实例)彼此连通,并且显影剂从供应废弃室6a流入供应室7a。循环搅拌室6+7由第一搅拌室6和第二搅拌室7构成。在图3A至图3C和图4中,第一搅拌室6中设置有供应螺旋推运器21,该供应螺旋 推运器21作为用于搅拌和传送显影剂的第一传送部件的一个实例并且作为用于向显影辊 ROy供应显影剂的供应部件的一个实例。在图3A和图3B中,供应螺旋推运器21包括第一旋转轴22,其平行于显影辊ROy 的轴向延伸;以及第一传送叶片23,其支撑于第一旋转轴22的外周上并呈螺旋状。第一传 送叶片23包括第一供应传送叶片23a,其作为传送叶片的一个实例;废弃传送叶片23b, 其作为第四传送部分的一个实例;循环传送叶片23c,其作为循环用逆向传送部分的一个 实例;以及第一主传送叶片23d,其作为第一传送部分的一个实例。第一供应传送叶片23a 对应于供应废弃室6a的前端部设置,而废弃传送叶片23b对应于供应废弃室6a的中部到 后部设置。循环传送叶片23c从供应废弃室3a的后端部到下行入口部分E2的前侧对应设 置,而第一主传送叶片23d从下行入口部分E2到第一搅拌室6的后端部对应设置。根据第一实施例的传送叶片23a至23d分别呈螺旋状。第一供应传送叶片23a的 缠绕方向与废弃传送叶片23b的缠绕方向相反,废弃传送叶片23b的缠绕方向与循环传送叶片23c的缠绕方向相反,而循环传送叶片23c的缠绕方向与第一主传送叶片23d的缠绕 方向相反。另外,第一主传送叶片23d旋转一周显影剂移动的距离,S卩,轴向上彼此相邻的叶 片之间的间距,换句话说,第一主传送叶片23d的螺距被设定为大于传送叶片23a至23c的 螺距。另外,在图4和图5中,根据第一实施例,供应废弃室6a的截面面积小于第一搅拌室 6的截面面积,从而如图3B中所示,设置于供应废弃室6a中的供应传送叶片23a和废弃传 送叶片23b的外径小于设置于第一搅拌室6中的循环传送叶片23c和第一主传送叶片23d 的外径。此外,如图4所示,根据第一实施例的供应螺旋推运器21在上行入口部分El中以 这样的顺序运动从重力方向的上部、第二显影剂容纳室侧到重力方向的下部。类似地,供 应螺旋推运器21在后面将要进行描述的图5所示的供应入口部分E3中运动。图6A至图6C是示出根据第一实施例的供应螺旋推运器的上游端部的视图,其中 图6A是示出供应螺旋推运器的主要部件的放大视图,图6B是示出由叶片传送显影剂的视 图;并且图6C是示出位于叶片之间显影剂的量的曲线图。在图3B和图6A至图6C中,与螺旋状的第一主传送叶片23d的一圈对应的后端叶 片23dl位于供应螺旋推运器21的后端(即上游端)并且后端叶片23dl的螺距大于第一 传送方向Yb上的其它叶片的螺距,该第一传送方向Yb是指第一主传送叶片23d传送显影 剂的方向。因此,与其它叶片相比,第一主传送叶片23d的后端叶片23dl相对于第一旋转 轴22倾斜,也就是说处于休眠状态。因此,与其它叶片相比,后端叶片23dl沿轴向传送显 影剂的能力较低,并且后端叶片23dl向显影辊ROy传送显影剂的能力较高。在图3B和图6A至图6C中,在供应螺旋推运器21的后端部设置有上游端桨叶 23e (作为输送叶片的一个实例)。根据第一实施例的上游端桨叶23e呈板状且沿第一旋转 轴22的轴向延伸。此外,上游端桨叶23e的上游端与后端叶片23dl相连,并且在上游端浆 叶23e的下游端面23el和下游侧的第一主传送叶片23d之间形成有间隙SP1。另外,根据 第一实施例,上游端桨叶23e的下游端面23el的径向外端随着朝向后侧(即,上游侧)行 进而朝着远离第一旋转轴22的方向倾斜。此外,除了倾斜的下游端面23el以外,根据第一实施例的上游端桨叶23e的外径 被设置为与第一主传送叶片23d的外径相同。另外,上游端桨叶23e以下述方式对应于上 行入口部分El设置上游端桨叶23e与上行入口部分El彼此部分重叠。在图3B和图6A至图6C中,在上游端桨叶23e的前方设置有小叶片23f (作为辅 助叶片的一个实例)。根据第一实施例的小叶片23f呈板状且沿第一旋转轴22的轴向延 伸。此外,小叶片23f的下游端与第一主传送叶片23d相连,并且在小叶片23f的上游端面 23fl与上游侧的第一主传送叶片23d之间形成有间隙SP2。另外,根据第一实施例,小叶片 23f的上游端面23fl的径向外端随着朝向前侧(即,下游侧)行进而朝着远离第一旋转轴 22的方向倾斜。此外,除了倾斜的上游端面23fl以外,根据第一实施例的小叶片23f的外径被设 置为小于第一主传送叶片23d和上游端桨叶23e的外径。另外,与上行入口部分El相比,小叶片23f位于下游侧,并且小叶片23f的上游端 面23fl的前端部设置为与上行入口部分El的下游端相邻。另外,小叶片23f的上游端面
1123Π的一部分可以与上行入口部分El重叠,或者上行入口部分E 1也可以不与小叶片23f重叠。此外,在根据第一实施例的供应螺旋推运器21中,两个小叶片23f的相位沿第一 旋转轴22的旋转方向设置为彼此相差180°。图7是示出根据第一实施例的供应螺旋推运器的下游端部的主要部件的放大视 图。参考图3B和图7,在根据第一实施例的供应螺旋推运器21中,作为第一主传送叶 片23d下游端的前端部23d2在第一旋转轴22的轴向上与作为循环传送叶片23c上游端的 后端部23cl分离,并且在前端部23d2和后端部23cl之间形成有间隙SP3。另外,在第一旋 转轴22的旋转方向上,第一主传送叶片23d的前端部23d2的相位与循环传送叶片23c的 后端部23c 1的相位相同。另外,根据第一实施例,循环传送叶片23c由两圈构成,这是为了环绕第一旋转轴 22两圈所必须的。也就是说,圈数设置为2。类似地,循环传送叶片23c的前端部23c2在轴向上与作为废弃传送叶片23b上游 端的后端部23bl分离,并且在前端部23c2和后端部23bl之间形成有间隙SP4。另外,在第 一旋转轴22的旋转方向上,循环传送叶片23c的前端部23c2的相位与废弃传送叶片23b 的后端部23b 1的相位相同。另外,在根据第一实施例的供应螺旋推运器21中,使用树脂将第一旋转轴22和第 一传送叶片23—体成形。然而,也可以在轴与传送叶片分别成形后,使它们彼此结合。此 外,根据第一实施例,传送叶片23a至23d设置于同一第一旋转轴22上。然而,本发明不局 限于这种构造。例如,传送叶片可以独立于旋转轴形成为以下形式第一供应传送叶片23a 及其旋转轴、废弃传送叶片23b及其旋转轴、循环传送叶片23c及其旋转轴,以及第一主搅 拌传送叶片23d及其旋转轴。在图3A和图3C中,第二搅拌室7中设置有搅拌螺旋推运器26,该搅拌螺旋推运 器26作为搅拌并传送显影剂的第二传送部件的一个实例并且作为用于搅拌显影剂的搅拌 部件的一个实例。搅拌螺旋推运器26包括第二旋转轴27,其沿显影辊ROy的轴向延伸; 以及第二传送叶片28,其支撑于第二旋转轴27的外周上并呈螺旋状。第二传送叶片28包 括第二供应传送叶片28a,其对应于供应室7a设置;第二主传送叶片28b,其从下行入口 部分E2到上行入口部分El前侧对应设置;以及逆向传送叶片28c,其设置于第二搅拌室7 的后端部上。另外,根据第一实施例,每个叶片28a至28c呈螺旋状,并且第二主传送叶片28b 的螺距大于每个传送叶片23a至23d的螺距。此外,如图3A至图3C所示,第二主传送叶片 28b上设置有多个平板状搅拌部件28d,该搅拌部件28d支撑于第二旋转轴27上并以预定 的间隔形成。在图3C中,搅拌桨叶28e(作为搅拌部分的一个实例)设置于逆向传送叶片 28c的左侧上并由第二旋转轴27支撑。对于搅拌部件28d和搅拌桨叶28e而言,在第二旋 转轴27的周向上的传送力大于在第二旋转轴27的轴向上的传送力。具体而言,根据第一 实施例,搅拌部件28d和搅拌桨叶28e由板状材料沿着第二旋转轴27形成,并且搅拌部件 28d和搅拌桨叶28e几乎没有轴向上的传送力。类似于供应螺旋推运器21,根据第一实施例的搅拌螺旋推运器26也是一体成形
12的。另外,根据第一实施例,叶片28a至28c设置于同一第二旋转轴27上。然而,本发明不 局限于这种构造。例如,传送叶片也可以独立于旋转轴形成为以下形式第二供应传送叶片 28a及其旋转轴、第二主传送叶片28b及其旋转轴,以及逆向传送叶片28c及其旋转轴。当每个传送部件21或26都旋转时,从显影剂供应口 3a供入的显影剂由第一供应 传送叶片23a和废弃传送叶片23b输送至供应入口部分E3,然后被传送至供应室7a。传送 至供应室7a的显影剂由第二供应传送叶片28a传送至显影容器主体1中的第二搅拌室7, 然后由第二主传送叶片28b沿第二传送方向Ya传送。第二主传送叶片28b和逆向传送叶片 28c使传送至上行入口部分El处的显影剂停留,该逆向传送叶片28c在与第二传送方向Ya 相反的方向上传送显影剂,从而使显影剂的量增大。然后,显影剂被传送至位于斜上方的第 一搅拌室6中。这时,根据第一实施例,由于第二搅拌室7与第一搅拌室6的右斜下部相邻 设置,设置于第二搅拌室7中的搅拌螺旋传送器26沿图4中的顺时针方向旋转,即,按照以 下顺序旋转从重力方向的下部、第一搅拌室6的相对侧到重力方向的上部。在搅拌螺旋传 送器26旋转的同时,第二主传送叶片28b和逆向传送叶片28c将显影剂传送至左上部分, 即,以这样的方式传送显影剂显影剂接近第一搅拌室6以被抬升,从而使显影剂流入第一 搅拌室6中。第一主传送叶片23d沿与第二显影剂传送方向Ya相反的第一显影剂传送方向Yb 传送已流入到第一搅拌室6的显影剂。传送至第一搅拌室6中的显影剂在传送过程中由于 磁力的作用附着在显影辊ROy的表面上,并且该显影剂被用于显影。由于循环传送叶片23c 沿与第一显影剂传送方向Yb相反的方向传送显影剂,因此传送至下行入口部分E2的显影 剂在下行入口部分E2中停留,然后显影剂在重力的作用下通过下行入口部分E2流入到第 二搅拌室7。结果,搅拌室6、7中的显影剂受到搅拌部件21、26的搅拌,从而循环和传送。此外,当下行入口部分E2处的显影剂增加时,可能发生这样的情况部分显影剂 被输送至供应废弃室7a中的废弃传送叶片23b,而没有被循环传送叶片23c沿相反方向传 送。在这种情况下,在通过循环传送叶片23c后被输送至废弃传送叶片23b的显影剂被废 弃传送叶片23b传送至显影剂排出口 3b,从而显影剂被废弃。因此,从显影剂排出口 3b缓 慢地废弃由于在显影过程中受到载荷而劣化的显影剂。在具有根据第一实施例的上述构造的复印机U中,在上行入口部分El处沿与重力 相反的方向抬升和泵送在显影装置Gy、Gm、Gc和Gk中循环的显影剂,然后供应螺旋推运器 21将泵送的显影剂传送到下游侧。然而,在显影装置Gy、Gm、Gc和Gk中,上行入口部分El 处于显影区域Q2y、Q2m、Q2c和Q2k的宽度Ll内,当供应螺旋推运器21高速传送被泵送的 显影剂时,显影辊ROy的后端部缺少显影剂,从而在显影辊ROy、ROm, ROc和ROk中会发生 显影剂供应短缺,导致产生图像形成不良。在这点上,根据第一实施例,由于对应于显影辊 ROy、ROm, ROc和ROk的端部设置的上游端桨叶23e不具有传送显影剂的能力,因此被泵送 至第一室6的显影剂的传送性能、传送能力和传送速度降低,并且上游端桨叶23e向显影辊 ROy、ROm, ROc和ROk传送显影剂。因此,可以避免在显影辊ROy、ROm, ROc和ROk的端部发 生显影剂供应短缺,并且可以避免在显影辊ROy、R0m, ROc和ROk的轴向上产生显影不均勻 和浓度不均勻。此外,根据第一实施例,与其它叶片相比,第一主传送叶片23d的后端叶片23dl的 倾斜角较小,并且该后端叶片23dl与上游端桨叶23e相邻,从而该后端叶片23dl的传送能力较低。因此,可以容易地将显影剂供应至显影辊R0y、R0m、R0c和ROk的端部,并且可以避 免显影剂的供应短缺。另外,根据第一实施例,在上游端桨叶23e的下游端面23el与下游侧的第一主传 送叶片23d之间形成有间隙SP1,从而与没有形成间隙SPl的情况相比,可以避免显影剂传 送能力降低,并且可以避免在上游端桨叶23e的下游侧发生显影剂供应短缺。此外,根据第一实施例,上游端桨叶23e的下游端面23el倾斜,从而上游端桨叶 23e的直径朝向后侧增大。然而,在下游端面23el不倾斜并在垂直于第一旋转轴22的径 向上延伸的情况下,当将下游端面23el设置为边界时,显影剂传送能力可能会不连续地变 化,并且可能在显影辊R0y、R0m、R0c和ROk的端部发生浓度不均勻。在这点上,在根据第一 实施例的供应螺旋推运器21中,下游端面23el倾斜,传送力缓慢地变化,并且可以避免在 显影辊ROy、ROm, ROc和ROk的端部发生浓度不均勻。此外,根据第一实施例,在上游端桨叶23e的下游侧形成有小叶片23f,从而使传 送显影剂的力减小。因此,上游端桨叶23e降低了传送能力,并且与没有设置小叶片23f的 构造相比,在设置有小叶片23f处向下游侧的传送显影剂量减少。例如,在显影剂盒Ky、Km、 Kc和Kk中为空的情况下,当由于连续地显影使显影装置Gy、Gm、Gc和Gk中的显影剂总量减 少时,在上游端桨叶23e的下游侧可能发生显影剂供应短缺。在这点上,根据第一实施例, 在上游端桨叶23e的下游侧设置具有低显影剂传送能力的小叶片23f以降低传送能力,从 而使显影剂易于聚集并且防止显影剂供应短缺。特别地,根据第一实施例的小叶片23f在 径向上长度较短,并且与上游端桨叶23e相比几乎不起到降低传送能力的作用,从而可以 在不降低传送能力的情况下防止在小叶片23f的下游侧发生显影剂供应短缺。另外,根据第一实施例的小叶片23f从第一主传送叶片23d向上游侧延伸。也就 是说,如图6B所示,当呈螺旋状的第一主传送叶片23d传送显影剂时,显影剂在被传送的同 时被第一主传送叶片23d的下游侧面向下游侧挤压,从而较大量的显影剂处于第一主传送 叶片23d的下游侧,而少量的显影剂处于第一主传送叶片23d的上游侧,从而导致如图6C 中所示的显影剂分布。在这点上,根据第一实施例,小叶片23f设置于第一主传送叶片23d 的上游侧以使显影剂易于停留,从而可以减小显影剂分布的变化(即,不均勻)。另外,在根据第一实施例的小叶片23f和第一主传送叶片23d之间形成间有隙 SP2,从而类似于上游端桨叶23e的情况,可以防止传送力降低。此外,根据第一实施例的小 叶片23f的上游端面23fl倾斜,这样小叶片23f的半径在朝向下游侧的方向上增加,从而 类似于上游端桨叶23e的情况,可以防止传送能力不连续地变化,并且防止产生浓度不均 勻。图8A至图8D是示出常规的显影剂传送部件的视图,其中图8A是示出没有在显影 剂传送部件中形成间隙时的构造的视图,图8B是示出图8A中的状态旋转90°后的状态的 视图,图8C是示出相位未同步时的构造的视图,图8D是示出图8C中的状态旋转90°后的 状态的视图。参考图8A至图8D,在常规的显影剂传送部件中,传送叶片01和传送叶片02沿彼 此相反的方向传送显影剂,并且如图8A和图8B所示,传送叶片01和传送叶片02的端部在 轴向上部分彼此重叠。此外,如图8C和图8D所示,传送叶片01和传送叶片02的端部的相 位不同步。选择性地,两种情况都可以。
在图8A和图8B中,当与循环传送叶片02的后端02a相比,第一主传送叶片01的 前端Ola设置在前部时,没有像根据第一实施例的如图7所示的间隙SP3那样沿轴向形成 未设置叶片的间隙。因此,由第一主传送叶片01沿第一传送方向03传送的显影剂与由循 环传送叶片02沿相反方向04传送的显影剂发生碰撞,并在不降低传送速度的情况下停留。 因此,显影剂会由于施加在其上的载荷而迅速劣化。与上述情况不同,在根据第一实施例的图7中所示供应螺旋推运器21中,在第一 主传送叶片23d的前端23d2和循环传送叶片23c之间形成有间隙SP3,在间隙SP3中没有沿 轴向设置叶片,从而由第一主传送叶片23d传送的显影剂在显影剂的传送速度在间隙SP3 处降低的状态下与来自下游侧的循环传送叶片23c的显影剂发生碰撞。因此,根据第一实 施例,与没有间隙SP3的供应螺旋推运器相比,可以防止显影剂在下行入口部分E2处劣化。 另外,与没有间隙SP3的供应螺旋推运器相比,由第一主传送叶片23d传送的显影剂易于停 留在间隙SP3处,从而可以有效地将显影剂输送至下行入口部分E2处。此外,当如图8C和图8D中所示相位不同步时,或者当第一主传送叶片01的前端 Ola与循环传送叶片02的后端02a相比形成在前部时,由循环传送叶片02的后端02a沿相 反方向04传送的显影剂受到第一主传送叶片01的推压并返回,从而显影剂进入循环传送 叶片02的上游侧。因此,显影剂难以在第一主传送叶片01和循环传送叶片02之间的边界 处充分地停留,并且显影剂在相同的位置往复运动而不易从下行入口部分E2排出,从而显 影剂不能顺利地更换并且可能劣化。与上述情况不同,在根据第一实施例的图7中所示的供应螺旋推运器21中,第一 主传送叶片23d的前端23d2和循环传送叶片23c的后端23cl被设置为具有相同的相位, 从而与图8A至图8D中所示的情况相比,可以防止显影剂返回相对侧。因此,显影剂可以容 易地停留在间隙SP3处,从而可以有效地将显影剂输送到下行入口部分E2。另外,可以防止 显影剂在相同位置往复运动,并且显影剂易于更换,从而可以防止显影剂劣化。特别地,即 使供应螺旋推运器21的显影剂传送速度高,由第一主传送叶片23d传送的显影剂也会返回 从而可以充分保持它们的停留和输送的能力,并且显影剂循环更换,从而可以防止显影剂 劣化。参考图7,在根据第一实施例的供应螺旋推运器21中,类似于第一主传送叶片23d 的前端23d2和循环传送叶片23c的后端23cl,在循环传送叶片23c的前端23c2和用作废弃 传送叶片23b上游端的后端23bl之间形成有间隙SP4,并且循环传送叶片23c的前端23c2 具有与废弃传送叶片23b的后端23bl的相位相同的相位。因此,在对应于间隙SP4的区域, 显影剂的传送速度下降并且显影剂的更换容易执行,从而可以防止显影剂劣化。此外,参考图7,在根据第一实施例的供应螺旋推运器21中,循环传送叶片23c的 圈数被设置为2,从而与圈数被设置为1或1. 5的情况相比,将显影剂输送至下行入口部分 E2的能力提高。因此,当复印机U的图像形成速度(即,生产率)提高时,即使第一主传送 叶片23d的传送速度提高,显影剂也被传送至下行入口部分E2,从而可以防止在经过循环 传送叶片23c后从排出口 3b排出的显影剂过度增加。另外,根据第一实施例的供应螺旋推运器21,在对应于间隙SP4的区域中,显影剂 的传送速度降低并且显影剂可以容易地停留。因此,在显影容器V中的显影剂总量暂时增 加并且在经过循环传送叶片23c后输送到间隙SP4中的显影剂增加后,如果显影剂总量减少,那么与循环传送叶片23c和废弃传送叶片23b的区域相比,停留在间隙SP4中的显影剂 的量会增加。这时,根据第一实施例的循环传送叶片23c由两圈形成,并且当循环传送叶片 23c旋转一周时,位于间隙SP4中的显影剂被传送到间隙SP4和下行入口部分E2的中间部 分。相反,当循环传送叶片23c由一圈形成并且位于间隙SP4中的显影剂局部增多时,如果 通过循环传送叶片23c旋转一周将局部增多的显影剂传送至下行入口部分E2,那么该显影 剂会与由第一主传送叶片23d传送的显影剂碰撞,从而作用在显影剂上的载荷增加,导致 显影剂劣化。在这点上,根据第一实施例,在由循环传送叶片23c传送间隙SP4中的显影剂 的情况下,显影剂被传送到显影剂量较少的间隙SP4和下行入口部分E2的中间部分,从而 与间隙SP4和下行入口部分E2处相比,当循环传送叶片23c旋转一周时显影剂相对均勻。 因而,当循环传送叶片23c旋转两周时,显影剂被传送到下行入口部分E2,从而作用在显影 剂上的载荷减小,由此防止显影剂劣化。尽管目前已经描述了本发明的特定实施例,但是应当理解可以该实施例进行多种 变型,并且所附权利要求涵盖的所有变型落入本发明的精神和保护范围。在下文中,将描述 本发明的变型例HOl至Hl2。(HOl)在前述实施例中,以复印机作为图像形成设备的示例。然而,本发明不限于 此。例如,图像形成设备可以由打印机、传真机或者具有多种功能和所有功能的多功能装置 形成。(H02)在前述实施例中,复印机U使用四色显影剂。然而,本发明不限于此。例如, 本发明还可适用于单色图像形成设备和具有五色或更多种颜色、或者三色或更少颜色的多 色图像形成设备。(H03)在前述实施例中,优选分别在上游端桨叶23e和小叶片23f之间形成间隙 SP1,在小叶片23f和第一主传送叶片23d之间形成间隙SP2。然而,上游端桨叶23e和小 叶片23f也可以与第一主传送叶片23d无间隙地连接。相反地,上游端桨叶23e和小叶片 23f中的一者的端部可以与第一主传送叶片23d相连,或者上游端桨叶23e的端部和小叶片 23f的端部都与第一主传送叶片23d分离。(H04)在前述实施例中,优选上游端桨叶23e的端面23el和小叶片23f的端面 23Π是倾斜的。然而,端面23e 1和端面23fl也可以不倾斜地沿径向延伸。(H05)在前述实施例中,优选设置小叶片23。然而,也可以省略小叶片23。(H06)在前述实施例中,上游端桨叶23e和小叶片23f呈板状且沿轴向延伸。然 而,本发明不限于这种构造。例如,上游端桨叶23e和小叶片23f可以呈沿轴向倾斜的板状 或者可以包括多个板。(H07)在前述实施例中,在示例的显影装置Gy、Gm、Gc和Gk中,第一搅拌室6和第 二搅拌室7是斜对设置的。然而,本发明不限于这种构造。例如,本发明也可以适用于这样 的显影装置,在该显影装置中,第一搅拌室6和第二搅拌室7在水平方向上或者在重力方向 上并排设置。(H08)在前述实施例中,与其它叶片相比,第一主传送叶片23d的后端叶片23dl优 选平置于第一旋转轴22上。然而,本发明不限于这种构造。例如,后端叶片23dl可以具有 与其它叶片相同的形状。(H09)在前述实施例中,以螺旋叶片作为第一主传送叶片23d的示例。然而,本发
16明不限于这种构造。例如,可以使用这种构造呈半圆状的板在受到支撑的同时相对于第一 旋转轴22倾斜。(HlO)与前述实施例不同,螺旋叶片23a至23d以及螺旋叶片28a至28d的圈数、 螺距等不限于前述实施例中例示的构造。例如,可以根据设计、规格等对其进行任意改变。(Hll)在前述实施例中,循环传送叶片23c的后端23cl的相位和第一主传送叶片 23d的前端23d2的相位优选是同步的,并且循环传送叶片23c的前端23c2的相位和废弃传 送叶片23b的后端23bl的相位也是同步的。然而,这两者中之一的相位或这两者的相位都 可以进行改变。相反地,第一供应传送叶片23a的后端的相位和废弃传送叶片23b的前端 的相位可以是同步的。(H12)在前述实施例中,优选分别在循环传送叶片23c和第一主传送叶片23d之间 形成间隙SP3,并且在循环传送叶片23c和废弃传送叶片23b之间形成间隙SP4。然而,两 者中之一或者两者都可以省略。出于解释和说明的目的提供了本发明的示例性实施例的前述说明。其本意并不是 穷举或将本发明限制为所公开的确切形式。显然,对于本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可以进行许 多修改和变型。选择和说明该示例性实施例是为了更好地解释本发明的原理及其实际应 用,因此使得本技术领域的其他技术人员能够理解本发明所适用的各种实施例并预见到适 合于特定应用的各种修改。目的在于通过所附权利要求及其等同内容限定本发明的范围。
权利要求
一种显影装置,包括显影剂保持体,其在表面上承载显影剂的同时进行旋转;第一室,其容纳供应至所述显影剂保持体的显影剂;第二室,其容纳在所述第一室和所述第二室之间循环后从所述第一室传送的显影剂;第一入口部分,其连接所述第一室和所述第二室,并且至少所述第一入口部分的一部分与所述显影剂保持体的显影剂保持部分重叠;第二入口部分,其连接所述第一室和所述第二室;第一传送部件,其设置于所述第一室中,并沿朝向所述第二入口部分的第一传送方向传送所述第一室中的显影剂;以及第二传送部件,其设置于所述第二室中,并沿朝向所述第一入口部分的第二传送方向传送所述第二室中的显影剂,其中,所述第一传送部件包括(i)旋转轴,(ii)螺旋叶片,其设置于所述旋转轴的外周上,以及(iii)辅助叶片,其从螺旋叶片壁上朝向所述第一传送方向的上游侧形成,并且沿所述第一传送方向在所述辅助叶片的上游端和所述螺旋叶片壁之间形成有间隙。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显影装置,还包括输送叶片,其设置于所述第一传送部件在所述第一传送方向上的上游端部,并且将显 影剂输送至所述显影剂保持体,所述显影剂从所述第一入口部分流入所述第一室中, 其中,所述第一传送部件设置在与所述第一入口部分的下游侧端部重叠的位置处。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显影装置,其中,所述第一传送部件包括输送叶片,所述输送叶片设置于所述旋转轴的外周上且 沿轴向延伸,并且所述输送叶片呈板状。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显影装置,其中,沿所述第一传送方向在所述输送叶片的下游端和所述螺旋叶片壁之间形成有间隙。
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显影装置,其中,所述输送叶片的径向外端在从所述第一传送方向的下游端到上游侧的方向上, 向背离所述旋转轴的方向倾斜。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显影装置,其中,所述辅助叶片的旋转半径小于所述输送叶片的旋转半径。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显影装置,其中,所述辅助叶片设置于所述旋转轴的外周上,并且所述辅助叶片呈板状,并从所述辅助叶片的上游端面朝向所述螺旋叶片在所述第一传 送方向上的上游侧延伸。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显影装置,其中,所述辅助叶片的径向外端在从所述第一传送方向的上游端到下游侧的方向上, 向背离所述旋转轴的方向倾斜。
9.一种图像形成设备,包括 旋转式图像保持体;潜像形成装置,其在所述图像保持体的表面上形成潜像;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显影装置,其将所述图像保持体的表面上的所述潜像显影为调 色剂图像;转印装置,其将所述图像保持体的表面上的所述调色剂图像转印在介质上;以及定影装置,其将所述调色剂图像定影在介质表面上。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图像形成设备,还包括输送叶片,其设置于所述第一传送部件在所述第一传送方向上的上游端部,并将显影 剂输送给所述显影剂保持体,所述显影剂从所述第一入口部分流入所述第一室中,其中,所述第一传送部件设置在与所述第一入口部分的下游侧端部重叠的位置处。
11.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图像形成设备,其中,所述第一传送部件包括输送叶片,所述输送叶片设置于所述旋转轴外周上以沿 轴向延伸,并且所述输送叶片呈板状。
12.根据权利要求11所述的图像形成设备,其中,沿所述第一传送方向在输送叶片的下游端和螺旋叶片壁之间形成有间隙。
13.根据权利要求11所述的图像形成设备,其中,所述输送叶片的径向外端在从所述第一传送方向的下游端到上游侧的方向上, 向背离所述旋转轴的方向倾斜。
14.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图像形成设备,其中,所述辅助叶片的旋转半径小于所述输送叶片的旋转半径。
15.根据权利要求14所述的图像形成设备,其中,所述辅助叶片设置于所述旋转轴的外周上,并且所述辅助叶片呈板状,并从所述辅助叶片的上游端面朝向所述螺旋叶片在所述第一传 送方向上的上游侧延伸。
16.根据权利要求15所述的图像形成设备,其中,所述辅助叶片的径向外端在从所述第一传送方向的上游端到下游侧的方向上, 向背离所述旋转轴的方向倾斜。
全文摘要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显影装置和图像形成设备,该显影装置包括第一室、第二室、第一入口部分、第一传送部件和辅助叶片。第一室容纳供应到显影剂保持体的显影剂。第二室容纳在第一室和第二室之间循环后从第一室传送的显影剂。第一入口部分允许显影剂从第二室输送到第一室。第一传送部件设置于第一室中,从而沿第一传送方向传送第一室中的显影剂。第一传送部件包括转送轴;螺旋叶片,其设置于旋转轴的外周上;以及辅助叶片,其从螺旋叶片上朝向第一传送方向的上游侧形成。
文档编号G03G15/08GK101957577SQ201010229508
公开日2011年1月26日 申请日期2010年7月13日 优先权日2009年7月15日
发明者中井大祐, 坂本孝, 大隈博辉 申请人:富士施乐株式会社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