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光纤芯链接器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761698阅读:226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一种光纤芯链接器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光纤交换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应用于光纤交换系统的光纤芯链接器。
背景技术
目前,作为光纤通信传输的基础承载网络——光纤网络,其运行维护工作还处于 原始的人工模式下,即通常需要人工到现场去执行跳纤操作来实现不同光纤之间的对接交 换;但是受制于地理位置的分散、人工倒换操作的繁琐等诸多因素的影响,在日常工作中这 样的人工操作工作量巨大而费时,因此如何实现光纤芯的自动对接交换即称为人们非常关 心的问题。针对该问题,目前有技术表明可以将多路线路光纤接入到同一对接交换设备中, 通过自动控制实现多路线路光纤在该对接交换设备中进行对接,以实现多路光纤中的数据 信息交换传输。在基于交换板的交换设备中,需要设置固定光纤芯的链接器,通过将该链接 器插入到交换板上的交换孔中使得固定在链接器中的外部线路光纤的端部实现对接,从而 达到光学连接。在实际中,在链接器插入到交换板上后,链接器都是通过交换板上的交换孔中设 置的固定结构,使得链接器保持稳定对接,这就增加了交换板上的交换孔结构的复杂程度, 增大了系统中设备的加工难度。

实用新型内容有鉴于此,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光纤芯链接器,可以插入到相应的交 换板上的交换孔中,实现光纤交换,同时减小了交换系统中的设备的加工难度,降低加工成 本。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提供一种光纤芯链接器,包括夹持部、 固定部和定位部,所述夹持部设置在固定部的上方,所述固定部内部设有左右侧贯穿的空 腔,在空腔的底部设有两个左右并排设置的沿上下方向通透的安装孔,在所述安装孔的上 方带有沿径向向内延伸的第一环形顶部,每个安装孔用于从下方分别插入各自对应的定位 部,所述定位部包括套圈、环形垫片和插芯,所述套圈包括第一中空圆柱体和设置在所述第 一中空圆柱体顶端并沿径向向内延伸的第二环形顶部;所述插芯包括上下连接并且共轴的 大径部分和小径部分,所述大径部分包括第二中空圆柱体和设置在所述第二中空圆柱体底 部并沿着径向向内延伸的环形底部,所述小径部分为外壁带有环形凹槽的中空圆柱体;所述两个安装孔中的至少一个安装孔中的定位部中安装光纤头,所述光纤头包括 光纤芯端部附近一段以及包裹在该段光纤芯外部的玻璃套管;在安装光纤头的定位部中, 环形垫片和套圈置于所述插芯的大径部分的第二中空圆柱体中,并且套圈的底部与环形垫 片的上表面相抵,环形垫片的下表面与插芯大径部分的环形底部的上表面相抵,套圈的第 二环形顶部的上表面与插芯的顶部在同一平面,并且都与安装孔的第一环形顶部的下表面相抵,所述插芯的大径部分位于安装孔内,小径部分伸出安装孔外;所述光纤头从上至下穿过套圈和环形垫片,并伸入插芯的小径部分中;所述光纤 头的玻璃套管在位于所述套圈中的外壁设有环形结构,所述环形结构的外径小于所述套圈 的第一中空圆柱体的内径,所述环形结构的下底面与插芯大径部分的环形底部的上表面相 抵,在所述光纤头的环形结构上方的玻璃套管部分的外侧套设一弹簧,所述套圈的第二环 形顶部的下底面与所述弹簧的上端相抵,所述弹簧的下端与所述光纤头的玻璃套管的环形 结构的上表面相抵。优选地,所述套圈的第二环形顶部形成一个上下贯穿、并从外部沿径向延伸至内 部通孔的豁口。优选地,在所述固定部的底部形成一个沿着与两个安装孔并排排列方向相垂直的 方向延伸的定位凹槽,所述定位凹槽位于两个安装孔之间;所述插芯大径部分与所述定位 凹槽底部同一高度处形成一朝向所述定位凹槽的定位台阶,在固定部底部的定位凹槽中可 拆卸固定一压片,所述压片与插芯大径部分的定位台阶相配合,以使所述插芯固定在安装 孔中。优选地,所述固定部的空腔内壁设有沿左右方向延伸的突起部。优选地,所述夹持部由上下两部分组成,其中在所述空腔贯穿方向垂直的方向上, 所述夹持部的上部分厚度大于所述夹持部的下部分厚度,所述夹持部的下部分与所述夹持 部上部分以及所述固定部形成凹槽状。优选地,所述光纤头伸入小径部分中的玻璃套管外还套有瓷套。本实施例提供的光纤芯链接器与其从另一侧插入的相配合光纤芯链接器之间可 以实现稳定的对接,因此不需要二者插入的交换孔提供复杂的固定结构,所以降低了交换 孔的加工难度和成本,从而降低了整个交换系统的设备加工成本和难度。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 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是本 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 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图1是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光纤芯链接器的一个实施例的主视图;图2为图1中的光纤芯链接器的侧视图;图3为图2中的光纤芯链接器的A-A向剖视图;图4是图1中的光纤芯链接器的仰视图;图5为图1中的光纤芯链接器的爆炸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 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 述的实施例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 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图1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光纤芯链接器的一个实施例的主视图,图2为图1中的 光纤芯链接器的侧视图,图3为图2中的光纤芯链接器的A-A向剖视图,图4为图1中的光 纤芯链接器的仰视图,图5为图1中的光纤芯链接器的爆炸图。请同时参见图1至图5,本 实施例中的光纤链接器包括夹持部1、固定部2和定位部3。其中,夹持部1设置在固定部 2的上方,固定部2的内部设有与左右侧面贯穿的空腔,在固定部2的空腔内壁设有对称的 沿左右方向延伸的凸起部23,该凸起部23可以插入到该链接器中的光纤外部的导链起到 导向作用。另外,夹持部1可以由上下两部分组成,在空腔贯穿方向垂直的方向上,夹持部分 的上部分的厚度大于夹持部的下部分的厚度,夹持部1的下部分与夹持部上部分以及固定 部2形成凹槽状,这样可以方便机械手夹持和释放该光纤芯链接器。在空腔的底部设有两个左右并排设置的沿上下方向通透的安装孔,分别记为21a 和21b。在安装孔21a和21b的上方带有沿径向向内延伸的第一环形顶部21al和21bl。每 个安装孔从下方分别插入各自对应的定位部3。在图3中,靠左的定位部3a插入到安装孔 21a中,靠右的定位部3b插入到安装孔21b中。在本实施例中,定位部3a和3b的本身结构相同,这里仅以定位部3b为例进行说 明。定位部3b包括套圈31、环形垫片32和插芯33。套圈31包括第一中空圆柱体31b和 设置在第一中空圆柱体31b顶端并沿径向向内延伸的第二环形顶部31a。插芯33包括上下链接的大径部分331和小径部分332,大径部分331和小径部分 332共轴,并且大径部分331位于上方,大径部分331的内径和外径分别大于小径部分332 的内径和外径。大径部分331包括第二中空圆柱体331a和设置在所述中空圆柱体331a底 部并沿着径向向内延伸的环形底部331b,小径部分332为外壁带有环形凹槽332a的中空圆 柱体。两个安装孔21a和21b中至少一个安装孔中的定位部中安装光纤头,在图3中特 别地以只有定位孔21b中的定位部3b装有光纤头为例。环形垫片32和套圈31至于插芯 33的大径部分331的第二中空圆柱体331a中,并且套圈31的底部与环形垫片32的上表面 相抵,环形垫片32的下表面与插芯33的大径部分331的环形底部331b的上表面相抵;套 圈31的第二环形顶部31a的上表面与插芯33的顶部在同一平面,并且都与安装孔21b的 第一环形顶部21bl的下表面相抵。插芯33的大径部分331位于安装孔21b中,小径部分 332伸出安装孔21b外。光纤头4从上至下穿过套圈31、环形垫片32,并伸入到插芯33的小径部分332中, 光纤头4包括光纤芯端部附近一段以及包裹在该段光纤芯外部的玻璃套管41。光纤头的 玻璃套管41在位于套圈31中的外壁设有环形结构42,环形结构42的外径小于套圈31的 第一中空圆柱体31b的内径,环形结构42的下底面与插芯33的大径部分331的环形底部 331b的上表面相抵。这样,可以防止光纤头从插芯33中滑落。光纤头4的环形结构42上方的玻璃套管部分的外侧套设有一弹簧43,套圈31的 第二环形顶部31a的下底面与弹簧43的上端相抵,弹簧43的下端与光纤头4的玻璃套管 41外壁的环形结构42的上表面相抵。在将本实施例中的光纤芯链接器作为固定绳路光纤头的链接器从交换板的一侧插入到交换孔中时,其插芯位于交换孔中,并且插入到另外一侧用于固定线路光纤的链接 器中的卡套中,通过本实施例中的光纤芯链接器上的卡套的环形凹槽,可以使其被带有卡 套结构的链接器夹持住,从而实现两个链接器中固定的光纤头之间的对接。由于本实施例 提供的光纤芯链接器与其从另一侧插入的相配合光纤芯链接器之间可以实现稳定的对接, 因此不需要二者插入的交换孔提供复杂的固定结构,所以降低了交换孔的加工难度和成 本,从而降低了整个交换系统的设备加工成本和难度。另外,在本实施例提供的光纤芯链接器的插芯与在交换孔中插入到另一个相配合 的光纤芯链接器中的卡套中时,两个链接器中的光纤头的端部在接触的同时彼此受到挤压 力,由于本实施例中提供的光纤芯链接器中的弹簧43的作用,光纤头4在挤压力的作用下 可以向链接器内部移动,同时由于弹簧的弹力,使得两个链接器中的光纤头始终保持稳定 的对接。考虑到如何更方便地将光纤头穿入到定位部中,套圈31的第二环形顶部31a形成 一个上下贯穿、并从外部沿径向延伸至内部通孔的豁口。这样,在将光纤头4穿入到固定部 时,只需要将光纤头4连带与其连接的光纤从链接器的固定部2的空腔穿过安装孔21b,然 后将与光纤头4相连的后部光纤从套圈31的侧面豁口移入到套圈31的中间通孔中,实现 与光纤头4连接的后部光纤穿过套圈31。为了使得定位部3a和3b能够稳定地固定在安装孔21a和21b中,优选地,在固定 部2的底部形成一个沿着与两个安装孔21a和21b并排排列方向相垂直的方向延伸的定位 凹槽22,定位凹槽22位于两个安装孔21a和21b之间。在插芯33大径部分331与定位凹 槽底部同一高度处形成一朝向定位凹槽22的定位台阶(图中未示),在固定部底部的定位 凹槽中可拆卸地固定一压片5,该压片5与插芯33大径部分331的定位台阶相配合,可以是 压片5的上表面与定位台阶相抵,从而使得当压片5固定在定位凹槽22中时,插芯33的大 径部分331固定在安装孔中。在实际中,上述压片可以通过看螺钉固定在定位凹槽22中。需要说明的是,上述实施例中的光纤头4伸入插芯小径部分中的玻璃套管还可以 套设有瓷套,该瓷套可以防止光从光纤头4的玻璃套管的侧壁泄露出来。以上所述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方式,应当指出,对于本技术领域的普通技 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原理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改进和润饰,这些改进和 润饰也应视为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权利要求一种光纤芯链接器,其特征在于,包括夹持部、固定部和定位部,所述夹持部设置在固定部的上方,所述固定部内部设有左右侧贯穿的空腔,在空腔的底部设有两个左右并排设置的沿上下方向通透的安装孔,在所述安装孔的上方带有沿径向向内延伸的第一环形顶部,每个安装孔用于从下方分别插入各自对应的定位部,所述定位部包括套圈、环形垫片和插芯,所述套圈包括第一中空圆柱体和设置在所述第一中空圆柱体顶端并沿径向向内延伸的第二环形顶部;所述插芯包括上下连接并且共轴的大径部分和小径部分,所述大径部分包括第二中空圆柱体和设置在所述第二中空圆柱体底部并沿着径向向内延伸的环形底部,所述小径部分为外壁带有环形凹槽的中空圆柱体;所述两个安装孔中的至少一个安装孔中的定位部中安装光纤头,所述光纤头包括光纤芯端部附近一段以及包裹在该段光纤芯外部的玻璃套管;在安装光纤头的定位部中,环形垫片和套圈置于所述插芯的大径部分的第二中空圆柱体中,并且套圈的底部与环形垫片的上表面相抵,环形垫片的下表面与插芯大径部分的环形底部的上表面相抵,套圈的第二环形顶部的上表面与插芯的顶部在同一平面,并且都与安装孔的第一环形顶部的下表面相抵,所述插芯的大径部分位于安装孔内,小径部分伸出安装孔外;所述光纤头从上至下穿过套圈和环形垫片,并伸入插芯的小径部分中;所述光纤头的玻璃套管在位于所述套圈中的外壁设有环形结构,所述环形结构的外径小于所述套圈的第一中空圆柱体的内径,所述环形结构的下底面与插芯大径部分的环形底部的上表面相抵,在所述光纤头的环形结构上方的玻璃套管部分的外侧套设一弹簧,所述套圈的第二环形顶部的下底面与所述弹簧的上端相抵,所述弹簧的下端与所述光纤头的玻璃套管的环形结构的上表面相抵。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光纤芯链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套圈的第二环形顶部形成 一个上下贯穿、并从外部沿径向延伸至内部通孔的豁口。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光纤芯链接器,其特征在于,在所述固定部的底部形成一 个沿着与两个安装孔并排排列方向相垂直的方向延伸的定位凹槽,所述定位凹槽位于两个 安装孔之间;所述插芯大径部分与所述定位凹槽底部同一高度处形成一朝向所述定位凹槽 的定位台阶,在固定部底部的定位凹槽中可拆卸的固定一压片,所述压片与插芯大径部分 的定位台阶相配合,以使所述插芯固定在安装孔中。
4.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光纤芯链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固定部的空腔内壁设有 沿左右方向延伸的突起部。
5.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光纤芯链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夹持部由上下两部分组 成,其中在所述空腔贯穿方向垂直的方向上,所述夹持部的上部分厚度大于所述夹持部的 下部分厚度,所述夹持部的下部分与所述夹持部上部分以及所述固定部形成凹槽状。
6.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光纤芯链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光纤头伸入插芯小径部 分中的玻璃套管外还套有瓷套。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一种光纤芯链接器,包括夹持部、固定部和定位部,所述夹持部设置在固定部的上方,所述固定部内部设有左右侧贯穿的空腔,在空腔的底部设有两个左右并排设置的沿上下方向通透的安装孔,在所述安装孔的上方带有沿径向向内延伸的第一环形顶部,每个安装孔用于从下方分别插入各自对应的定位部,所述定位部包括套圈、环形垫片和插芯,所述套圈包括第一中空圆柱体和设置在所述第一中空圆柱体顶端并沿径向向内延伸的第二环形顶部;所述插芯包括上下连接并且共轴的大径部分和小径部分,所述大径部分包括第二中空圆柱体和设置在所述第二中空圆柱体底部并沿着径向向内延伸的环形底部,所述小径部分为外壁带有环形凹槽的中空圆柱体。
文档编号G02B6/38GK201725064SQ20102024494
公开日2011年1月26日 申请日期2010年7月2日 优先权日2010年7月2日
发明者张莉 申请人:张莉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