液晶显示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798195阅读:139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液晶显示装置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液晶显示装置,特别是透过反射两用型液晶显示装置。
背景技术
像素各自具有以反射模式进行显示的反射区域和以透过模式进行显示的透过区域的液晶显示装置,也被称为透过反射两用型或半透过型(Transflective)液晶显示装置。半透过型液晶显示装置包括背光源,能够同时或者交替地进行使用背光源的光的透过模式的显示和使用周围光的反射模式的显示,特别是作为在屋外被利用的移动用途的中小型显示装置,被广泛地利用。半透过型液晶显示装置中,为了使反射模式和透过模式的显示品质提高,采用反射区域的液晶层厚度比透过区域的液晶层厚度小的结构(也被称作“多间隙构造”)。反射区域的液晶层厚度最优选设置为透过区域的液晶层厚度的二分之一。因为反射模式中有助于显示的光通过液晶层2次,所以通过使反射区域的液晶层厚度为透过区域的液晶层厚度的二分之一,反射模式中进行显示的光和透过模式中进行显示的光两者的液晶层的延迟一致,能够得到对于反射区域和透过区域两者而言最合适的“电压_亮度”特性。多间隙构造的半透过型液晶显示装置中,为了使反射区域的液晶层厚度变小,在像素内形成台阶。例如,在专利文献1记载的结构中,由于在TFT基板的反射电极下层设置的层间绝缘层,使反射区域的液晶层厚度比透过区域的液晶层厚度小层间绝缘层的厚度的量。与之相反,还已知,通过与TFT基板相对地在配置于液晶层的观察者一侧的彩色滤光片基板的反射区域中设置透明树脂层,使反射区域的液晶层厚度变小的结构(例如,专利文献2)。另一方面,近年,作为控制液晶分子的预倾方向的技术,开发有聚合物稳定取向 (Polymer Sustained Alignment Technology)(以下称为“PSA 技术”)(参照专利文献 3、4 和非专利文献1)。PSA技术是,向液晶材料中预先混入少量的聚合性材料(例如光聚合性单体),组成液晶单元后,在对液晶层施加规定电压的状态下,向聚合性材料照射活性能量线(例如紫外线),通过生成的聚合体,控制液晶分子的预倾方向的技术。生成聚合体时的液晶分子的取向状态,在去掉电压后(不施加电压的状态)也被维持(记忆)。因此,PSA 技术具有以下优点通过控制在液晶层形成的电场等,能够调整液晶分子的预倾方位和预倾角度。另外,因为PSA技术不需要进行摩擦处理,特别适于形成难以通过摩擦处理来控制预倾方向的垂直取向型液晶层。为了参考,将专利文献1-4和非专利文献1的全部公开内容引入本说明书中。现有技术文献专利文献专利文献1 日本特开平11-316382号公报专利文献2 日本特开2005-84593号公报专利文献3 日本特开2002-357830号公报
专利文献4 日本特开2006-78968号公报非专利文献非专利文献1 :K. Hanaoka et al. "A New MVA-LCD by Polymer Sustained Alignment Technology”,SID 04 DIGEST1200-1203(2004)

发明内容
本发明要解决的课题本发明者发现当在垂直取向模式的半透明型液晶显示装置中适用PSA技术时, 存在用于构成取向维持层的聚合体生成得不均勻,产生亮点或污点的问题。由本发明的研究结果可知,如后上述,这个问题的原因是由多间隙构造引起的。本发明是为了解决上述问题而完成的,其目的在于提供即使适用PSA技术也不会产生亮点和污点的具有多间隙构造的半透过型液晶显示装置。用于解决课题的手段本发明的液晶显示装置,具有排列成具有行和列的矩阵状的多个像素,所述多个像素各自具有以反射模式进行显示的反射区域;和以透过模式进行显示的透过区域的液晶显示装置,所述液晶显示装置包括第一基板和第二基板;和设置在上述第一基板与上述第二基板之间的液晶层,所述液晶显示装置具有形成在上述第一基板的上述液晶层一侧的包括反射像素电极和透明像素电极的像素电极;形成在上述第二基板的上述液晶层一侧的对置电极;设置在上述像素电极与上述液晶层之间和上述对置电极与上述液晶层之间的一对垂直取向膜;和在上述一对垂直取向膜的上述液晶层一侧的表面的各个形成的由光聚合物所构成的一对取向维持层,上述第一基板或上述第二基板具有与上述多个像素的上述反射区域对应设置的向上述液晶层一侧突出的多个凸部,任意的行中,在行方向上相互相邻的2个凸部的间隔,大于在行方向上相互相邻的2个像素的间隔。

在某实施方式中,上述多个凸部各自与上述多个像素中的任一个像素对应设置。 即,在1个像素设置有一个凸部。在某实施方式中,上述多个凸部各自与在行方向上相邻的2个以上的像素对应设置。例如,上述多个凸部各自与构成彩色显示像素的2个以上的像素对应设置。但是,优选上述多个凸部各自与在行方向上不足5个像素对应设置。在某实施方式中,优选在行方向上相互相邻的任意2个凸部的间隔,大于行方向上的像素的排列间距的五分之一。在某实施方式中,与在行方向上相互相邻的2个像素对应设置的2个凸部,以在行方向上不相互相邻的方式在列方向上错开设置。这时,在上述凸部的行方向上的宽度,优选大于或等于行方向上的像素的排列间距。在某实施方式中,上述多个凸部由设置于上述第二基板的透明树脂层形成。在某实施方式中,上述多个凸部由设置于上述第一基板的树脂层形成。例如,上述树脂层设置在上述反射像素电极与上述第一基板之间。在某实施方式中,上述反射区域的液晶层的厚度,是上述透过区域的液晶层的厚度的0.3倍以上且不足0.6倍。发明的效果
根据本发明,提供即使适用PSA技术也不会产生亮点和污点的具有多间隙构造的半透过型液晶显示装置。


图1是本发明的实施方式的液晶显示装置100A的示意性截面图,表示图2(a)中的沿1-1’线的截面。图2(a)是液晶显示装置100A的示意性平面图,(b)是(a)中沿IIB-IIB’线的示意性截面图。图3(a)是本发明的实施方式的其它液晶显示装置100B的示意性平面图,(b)是
(a)中的沿IIIB-IIIB’线的示意性截面图。图4(a)是本发明的实施方式的另一个其它液晶显示装置100C的示意性平面图,
(b)是(a)中的沿IVB-IVB’线的示意性截面图。图5(a)是比较例的液晶显示装置90的示意性平面图,(b)是(a)中的沿VB-VB’ 线的示意性截面图。图6是表示具有本发明的实施方式的液晶显示装置的取向维持层的SEM像的图。图7是表示本发明的实施方式的液晶显示装置的透过区域T或反射区域R中的液晶分子的取向状态的图,(a)表示黑显示状态(无施加电压时),(b)表示白显示状态(施加电压时)。图8是示意地表示没有取向维持层的液晶显示装置的透过区域T或反射区域R中的液晶分子的取向状态的图,(a)表示黑显示状态(无施加电压时),(b)表示白显示状态 (施加电压时)。
具体实施例方式以下,参照附图,说明本发明实施方式的半透过型液晶显示装置的结构。本发明实施方式的液晶显示装置是例如具有排列成具有行和列的矩阵状的多个像素的TFT型液晶
显示装置。首先,参照图1和图2,说明本发明实施方式的液晶显示装置100A的结构。图1是本发明的实施方式的液晶显示装置100A的示意性截面图,表示图2(a)中的沿Ι-Γ线的截面。图2(a)是液晶显示装置100A的平面图,(b)是(a)中沿IIB-IIB' 线的截面图。另外,图2只显示彩色滤光片基板(观察者一侧基板)的结构。以下,具有同样功能的构成要素用同样的参照符号表示,有时省略说明。液晶显示装置100A是具有一对透明基板(例如玻璃基板)11和21,和设置在它们的外侧的正交尼科尔配置的一对偏光板(未图示),并以常黑显示模式显示图像的液晶显示装置。可以在各偏光板与基板11或21之间设置4分之一波长板。各像素具有包括介电各向异性为负的向列型液晶材料(液晶分子42a)的液晶层42 ;隔着液晶层42相互相对的像素电极14和对置电极24。在像素电极14与液晶层42之间以及对置电极24与液晶层 42之间设置有一对垂直取向膜32a和32b。进而,在取向膜32a和32b的液晶层42 —侧的表面的各个,形成有由光聚合体(典型的是紫外线聚合体)构成的一对取向维持层34a和 34b。液晶层42的厚度由未图示的间隔物规定。
如图1所示,形成于基板11的像素电极14具有对可见光进行反射的反射像素电极15 ;和使可见光透过的透明像素电极14t。透明像素电极14t包括例如由ITO(铟锡氧化物)膜和IZO(铟锌氧化物)膜等形成的透明导电膜14a。反射像素电极15例如由铝等反射率高的金属膜形成。如图1举例所示,可以使反射像素电极15形成为与透明导电膜14a 接触,也可以另外设置引出配线而与TFT(未图示)的漏极接触。如果以相互接触的方式设置透明像素电极14t和反射像素电极15,则只要使任一方与TFT(未图示)的漏极接触即可。反射像素电极15划定以反射模式进行显示的反射区域R,透明像素电极14t划定以透过模式进行显示的透过区域T。另外,可以在透明像素电极14t与反射像素电极15之间设置缺口部(未图示), 使得透明导电膜14a的构成反射像素电极15的部分14r和透明导电膜14a的构成透明像素电极14t的部分,分别成为大致矩形。通过使像素电极14的外形为这样的形状,在像素电极14的边缘部生成的斜电场能够稳定地形成液晶畴,该液晶畴在反射区域R和透过区域T的各个中呈放射状倾斜取向(轴对称取向)。形成于对置电极24的透过区域T中的开口部24al和形成于对置电极24的反射区域R中的开口部24a2,以固定放射状倾斜取向的中心轴的方式发挥作用(参照图7和图8在后面叙述)。开口部24al和24a2例如如图2(a)所示为大致圆形,但不仅限于此。本申请人,将具有这种取向的液晶显示装置称作 CPA (Continuous Pinwheel Alignment 连续火焰状排列)模式,适用于中小型的垂直取向 (VA Vertical Alignment)模式的液晶显示装置。当然,本发明的实施方式的液晶显示装置,不仅限于CPA模式的液晶显示装置,也能够广泛地适用于公知的半透过型液晶显示装置。CPA模式的液晶显示装置记载于例如夏普技报第80号,2001年8月,P. 11 14中。在配置于观察者一侧的基板21,形成有彩色滤光片层22、透明树脂层23A和对置电极24。在彩色滤光片层22的像素间设置有黑矩阵(遮光部)22B(参照图2)。由黑矩阵 22B划定行方向上的像素的宽度。在半透过型液晶显示装置100A中,优选反射区域R的液晶层42的厚度d'为透过区域T的液晶层42的厚度d的0. 3倍以上且不足0. 6倍,优选约0. 5倍。透过模式的显示用的光是从设置在基板11的背面的背光源(未图示)射出而通过液晶层42的光,与此相对,反射模式的显示用的光是从基板21 —侧射入而2次通过液晶层42的光。因此,通过使反射区域R的液晶层42的厚度d'为透过区域T的液晶层42的厚度d的约一半,能够使反射区域R的电压_透过率特性和透过区域T的电压-透过率特性匹配。液晶显示装置100A,具有与基板21的反射区域R对应设置的凸部,通过凸部调整反射区域R的液晶层42的厚度d'。各像素具有一个反射区域R。这里,凸部由形成在基板21的液晶层42 —侧的透明树脂层23A构成。为了简单,凸部用与透明树脂层23A同样的参照符号表示。可以使透明树脂层23A具有使光扩散反射(或散射)的功能。例如,只要使用在透明树脂材料中分散有折射率与透明树脂材料不同的粒子的材料,形成透明树脂层23A即可。另外,在这里,虽然用例子说明使用设置在基板21的透明树脂层23A,在基板21的液晶层42 —侧形成有凸部23A的结构,但是也可以通过在基板11的液晶层42 —侧设置树脂层来形成凸部。此时,例如,只要在反射像素电极15和设置在反射区域R中的透明导电膜14r与基板11之间设置树脂层即可。设置在反射像素电极15与基板11之间的树脂层不需要是透明的。这时,也可以如上述专利文献1所公开,构成为在反射电极的表面设置凹凸,使光扩散反射(或散射)。如图2(a)所示,在液晶显示装置100A中,与在行方向上相互相邻的任意的2个像素对应的2个凸部,在行和列方向上相邻的像素间被分离,其间隔dWx大于相邻的像素间的间隔dB (这里是黑矩阵22B的宽度)。如后上述,与在行方向上相互相邻的任意2个像素对应的2个凸部23A的间隔dWx,优选大于在行方向上的像素的排列间距Px的五分之一,更加优选大于四分之一。并且,从图2(a)可知,与在列方向上相互相邻的任意2个像素对应的 2个凸部23A的间隔dWY,一般大于与在行方向上相互相邻的任意2个像素对应的2个凸部 23A的间隔dWx。液晶显示装置100A,如上所述,因为在与行方向上相互相邻的任意的2个像素对应的2个凸部23A的间隔dWx,大于在行方向上相互相邻的像素间的间隔dB,所以即使适用 PSA技术,也不会产生亮点和污点。在这里,使用PSA技术,说明形成取向维持层34a和34b的方法。具体的制造方法, 被记载在专利文献3和4中。在这里,通过与在专利文献4(实施方式5)中被记载的同样的方法,制作液晶面板。对介电各向异性为负的向列型液晶材料,使用混合有0. 1质量%以上0.5质量% 以下的光聚合性单体的材料,制作用于液晶显示装置100的液晶显示面板。作为光聚合性单体,使用具有液晶骨骼的二丙烯酸酯或二甲基丙烯酸酯的单体。液晶显示面板中,液晶材料含有单体,除了没有形成取向维持层34a和34b和没有设置偏光板以外,与液晶显示装置 100A具备相同的结构。在向该液晶显示面板的液晶层(包括上述单体),施加比白显示电压(例如4. 5V) 高的电压(IOV)的状态下,从基板21 —侧和/或基板11照射UV光(例如波长365nm的i 线、约5.8mW/cm2)约3 5分钟。向液晶层施加足够大的电压时,通过在具有圆形的开口部 24al和24a2的对置电极24与像素电极14之间生成的电场,在液晶层42形成指向矢呈放射状取向的畴(称为放射状倾斜取向畴或轴对称取向畴)。通过UV光照射,单体聚合从而生成紫外线聚合体。紫外线聚合体,在垂直取向膜32a、32b上,形成固定上述液晶分子42a 的取向状态的取向维持层34a、34b。这时,为了在反射区域R也形成取向维持层34a、34b, 优选从基层21 —侧照射UV光。之后,为了减少在液晶层42中残存的单体,进一步照射UV 光。例如,使用背光源照射约1. 4mff/cm2的UV光1 2个小时左右。有时将这些一连串的工序称作“PSA处理”。参照图6,关于取向维持层34a、34b的一个例子,说明其结构。图6所示的SEM像是,分解如上所述被制作的液晶显示面板的样品后,除去液晶材料,通过SEM观察用溶剂洗净的表面所得的像。从图6可知,取向维持层包括粒径在50nm以下的紫外线聚合体粒子。紫外线聚合体不必覆盖取向膜的整个表面,取向膜一部分的表面可以露出。根据形成在液晶层内的电场取向的液晶分子由紫外线聚合体固定,在没有电场的状态下也能够维持取向。形成垂直取向膜上的取向维持层后,取向维持层规定液晶分子的预倾方向。接着,参照图7和图8,说明取向维持层34a和34b的功能。图7是示意地显示本发明的实施方式的液晶显示装置的透过区域T或反射区域R中的液晶分子的取向状态的图,
7图7(a)显示黑显示状态(无施加电压时),图7(b)显示白显示状态(施加电压时)。设置在对置电极24的开口部表示为开口部24a。另一方面,图8是示意地显示没有取向维持层的液晶显示装置的透过区域T或反射区域R中的液晶分子的取向状态的图,图8(a)表示黑显示状态(无施加电压时),图8(b)表示白显示状态(施加电压时)。并且,在图7和图8 中,垂直取向膜32a和32b省略。首先,参照图8,说明基于斜电场的液晶分子42a的取向。如图8(a)所示,在无施加电压时,液晶分子42a通过垂直取向膜(未图示)垂直取向。另一方面,在白显示状态下,通过在像素电极14的边缘部产生的斜电场和在对置电极24的开口部24a附近产生的斜电场,规定液晶分子42a的取向方向。液晶层42中央附近的液晶分子42a以其分子长轴 (因为介电各向异性为负)与电场正交的方式取向。当从液晶层42的法线方向看时,以开口部24a为中心呈放射状倾斜取向。并且,如图8(b)所示,与开口部24a对应的区域的液晶分子42a保持垂直地取向,成为放射状倾斜取向(轴对称取向(具有C c 的对称性))的中心轴。另外,因为最接近垂直取向膜(未图示)的液晶分子42a受到来自垂直取向膜的强的锚固(Anchoring)作用,在白显示状态下也与垂直取向膜的表面垂直取向。接着,参照图7(a)和(b)。本发明实施方式的液晶显示装置,具有取向维持层34a 和34b,取向维持层34a和34b以在施加电场时固定液晶分子42a的取向的方式发挥作用。 即,液晶分子42a保持如图8(b)所示的取向状态时,如上所述单体聚合从而形成取向维持层34a和34b,固定此时的取向。另外,如图8(b)所示,因为最接近垂直取向膜的液晶分子42a,受到强的锚固作用,即使有光照射时的施加电压(例如比白显示电压更高的IOV程度),也与垂直取向膜的表面垂直取向。因此,由形成在垂直取向膜上的取向维持层34a和34b固定的液晶分子42a, 如图7(a)示意性地所示,从垂直方向只倾斜1 5°的程度(当以预倾角表示时为85° 89° ),如果比较图7(a)和图7(b)可知,被取向维持层34a和34b固定的液晶分子42a的取向即使施加电压也基本上不会变化。本发明实施方式的液晶显示装置,因为具有取向维持层34a和34b,所以如图7 (a) 所示,在无施加电压时,呈现向规定的方向预倾的取向状态。这时的取向状态,与图7(b)所示的白显示状态(电压施加时)的液晶分子42a的取向状态匹配,其结果,在低灰度等级下也能得到液晶分子取向稳定的优点。接着,参照图5,说明具有多间隙构造的半透过型液晶显示装置中使用PSA技术时发生的问题。图5 (a)是比较例的液晶显示装置90的示意性平面图,图5(b)是液晶显示装置90 的示意性截面图,是图5(a)中的沿VB-VB'线的示意性截面图。图5(a)中的沿I-I'线的截面图与图1相同。以往,如图5(a)所示的半透过型液晶显示装置90那样,形成凸部的透明树脂层 23D在行方向上连续形成,如图5(b)所示,液晶层42的厚度d'小的区域在行方向上连续存在。当这种具有多间隙构造的半透过型液晶显示装置90适用PSA时,可能形成亮点或污
点ο最近,从批量生产的观点来看,液晶材料的注入广泛采用滴下式注入法(One Drop Filling)。滴下式注入法中,在描画有密封图案的基板(形成有垂直取向膜的基板11或基
8板21)上,在减压环境下,提供液晶材料(在此,向列型液晶材料和光聚合性单体的混合物) 的液滴后,粘合另一个基板。并且,液晶材料优选在有源区域(显示区域)的中央附近滴下。 滴下的位置不必只在一个地方,可以滴在多个位置。当将液晶材料滴在密封部的附近时,由于与未硬化的密封剂(典型的有光硬化树脂)接触,或由于接触的时间变长,在液晶材料中混入杂质。通过粘合一对基板,使基板间的间隙变狭窄,液晶材料的液滴扩展。这时,在多间隙构造的情况下,越是间隙狭窄的部分(成为反射区域R的部分),液晶材料扩散越快,液晶材料最后遍布间隙宽的部分。液晶材料遍布之前,形成被液晶材料包围的减压气泡。光聚合性单体偏置于该减压气泡的附近(成为比其它部分高的浓度),当它们硬化后,形成聚合体的大块,这些聚合体块成为显示的亮点。分析光聚合性单体偏置于减压气泡的附近的理由,未必明确,但由于在形成有减压气泡的部位(最后液晶材料被填满的部位)容易产生亮点,而且,当分析成为亮点的部位时,确认到聚合体的大块(直径为几Pm程度),所以可以如上述那样认为。另外,当光聚合性单体偏置时,即使不生成聚合体的大块,聚合体也不均勻地生成,结果,液晶分子的预倾角的分布变得不均勻,有时会作为污点(显示不勻)被看出ο本发明者做了各种各样的实验,结果发现如液晶显示装置100Α那样,由于在行方向上相邻的像素间使凸部23Α分离,并且,使其间隔dWx大于相邻像素间的间隔dB,使液晶材料在流动方向上不偏置,能够抑制亮点和污点的产生。以下,表示实验例的一部分。在液晶显示装置100A 中,设置 Py = 110 μ m, Px = 50 μ m, dB = 5 μ m, d = 3. 6 μ m, dffx = 14 μ m, d'是变数时的结果,与作为比较例的液晶显示装置90的结果一并显示在表 1。并且,如果液晶层的厚度d在2. 8 μ m以上5. 0 μ m以下的范围内,则能够得到基本相同的结果。另外,在这里,只显示dWx/Px = 0. 28的例子,通过各种各样的研究,发现只要dWx 为9 μ m程度即可,一般,只要dWx/Px为0. 20以上就能够充分地抑制亮点的产生。[表 1]
权利要求
1.一种液晶显示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液晶显示装置具有排列成具有行和列的矩阵状的多个像素,所述多个像素各自具有以反射模式进行显示的反射区域;和以透过模式进行显示的透过区域, 所述液晶显示装置包括 第一基板和第二基板;和设置在所述第一基板与所述第二基板之间的液晶层, 所述液晶显示装置具有形成在所述第一基板的所述液晶层一侧的包括反射像素电极和透明像素电极的像素电极;形成在所述第二基板的所述液晶层一侧的对置电极;设置在所述像素电极与所述液晶层之间和所述对置电极与所述液晶层之间的一对垂直取向膜;和在所述一对垂直取向膜的所述液晶层一侧的表面的各个形成的由光聚合物构成的一对取向维持层,所述第一基板或所述第二基板具有与所述多个像素的所述反射区域对应设置的向所述液晶层一侧突出的多个凸部,任意的行中,在行方向上相互相邻的2个凸部的间隔,大于在行方向上相互相邻的2个像素的间隔。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液晶显示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多个凸部各自与所述多个像素中的任一个像素对应设置。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液晶显示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多个凸部各自与在行方向上相邻的2个以上的像素对应设置。
4.如权利要求1 3中任一项所述的液晶显示装置,其特征在于在行方向上相互相邻的任意2个凸部的间隔,大于行方向上的像素的排列间距的五分之一。
5.如权利要求1 4中任一项所述的液晶显示装置,其特征在于与在行方向上相互相邻的2个像素对应设置的2个凸部,以在行方向上不相互相邻的方式在列方向上错开设置。
6.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液晶显示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凸部的行方向上的宽度,等于或大于行方向上的像素的排列间距。
7.如权利要求1 6中任一项所述的液晶显示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多个凸部由设置于所述第二基板的透明树脂层形成。
8.如权利要求1 7中任一项所述的液晶显示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多个凸部由设置于所述第一基板的树脂层形成。
9.如权利要求1 8中任一项所述的液晶显示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反射区域的液晶层的厚度,是所述透过区域的液晶层的厚度的0. 3倍以上且不足 0. 6 倍。
全文摘要
本发明的液晶显示装置的各像素具有反射区域(R)和透过区域(T),像素电极(14)包括反射像素电极(15)和透明像素电极(14t),上述液晶显示装置具有设置在像素电极(14)与液晶层(42)之间和对置电极(24)与液晶层(42)之间的一对垂直取向膜(32a、32b);和在一对垂直取向膜的液晶层一侧的表面的各个形成的由光聚合物构成的一对取向维持层(34a、34b)。第一基板或第二基板具有与多个像素的反射区域对应设置的向液晶层一侧突出的多个凸部(23A)。任意的行中,在行方向上相互相邻的2个凸部的间隔,大于相互相邻的2个像素的间隔。根据本发明,能够提供即使适用PSA技术也不产生亮点的具有多间隙构造的半透过型液晶显示装置。
文档编号G02F1/1335GK102308251SQ20108000719
公开日2012年1月4日 申请日期2010年2月5日 优先权日2009年2月9日
发明者伊藤昌稔 申请人:夏普株式会社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