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像形成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795754阅读:140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图像形成装置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转印技术,在所述转印技术中,通过使用诸如复印机或激光束打印机之类的电子照相装置将在图像承载部件上形成的调色剂图像转印到记录材料上。此夕卜,本发明涉及用于使记录材料与用于压合传输记录材料的转印带分离的分离技术。
背景技术
近年来,诸如复印机或激光束打印机之类的使用电子照相的图像形成装置已被要求满足各种记录材料。作为其对象,图像形成装置已被要求满足诸如更薄的纸之类的具有低刚度的记录材料。但是,关于这种薄纸等,由于它具有低的刚度,因此要求能够进一步提高稳定性的记录材料传输方法。因此,通过使用使得记录材料以静电方式被吸引到用于压合传输记录材料的转印带的技术,实现这种记录材料传输方法。但是,在通过使用分离辊从转印带通过曲率来分离记录材料的技术中,在低刚度记录材料的情况下,记录材料的前端在设置有分离辊的分离部分处仍然粘附于转印带,使得发生分离不良。因此,存在在分离部分处在转印带上设置波纹以增强记录材料的回弹力 (resilience)的构造(日本专利申请特开(JP-A)平8-113408)。但是,当为了在转印带上设置波纹而使用这种构造时,总是从分离辊在转印带上局部施加大的张力。作为结果,由于由转印带的局部磨损导致的电阻不均勻性的影响,转印性质不稳定。因此,在JP-A平5-119636中描述了使片材状转印鼓变形但是减少由于变形导致的磨损程度的方法。在JP-A平5-119636中,设置一种辊,该辊可移动到转印的片材表面从其内侧上升的位置和转印鼓片材表面不上升的位置。此外,描述了这样一种构造,在该构造中,片材表面在记录材料不分离的时段中不上升,但是在记录材料与片材表面分离时上升。在通过转印带压合传输记录材料并且通过使用分离辊从转印带通过曲率分离记录材料的装置中,当记录材料的回弹力弱时(当记录材料的刚度低时),分离变得不稳定。 作为解决该问题的手段,发现在分离辊的上游设置为了辅助分离而执行用于局部上推转印带的操作的可动上推装置的构造是有用的。在记录材料薄的情况下,当转印带局部上升时, 记录材料被以静电方式吸引到转印带,因此与转印带的局部变形对应地变形,使得即使在薄记录材料的情况下,也可增强记录材料的回弹力。通过使用此构造,即使在记录材料薄的情况下,也有利于通过使用分离辊从转印带通过曲率来分离记录材料。另一方面,记录材料如上面描述的那样被以静电方式吸引到转印带的原因如下。 艮口,当从图像承载部件在承载于转印带上的记录材料上转印调色剂(调色剂图像)时,存在转印带带电为与调色剂的正常极性相反的极性并且用于承载调色剂的记录材料带电为与调色剂的正常极性相同的极性的趋势。即,通过将调色剂转印到记录材料上的转印部分的记录材料带电为记录材料被以静电方式吸引到转印带的极性。但是,转印电流值依赖于诸如温度、湿度和记录材料的材料之类的各种因素而波
3动。在转印电流小的情况下,各电荷量变小,使得记录材料和转印带之间的吸引力被弱化。 当对于转印带具有弱的吸引力的记录材料到达上推装置时,记录材料易于在通过转印带的变形产生的转印带的凹陷部分处与转印带分离。结果,记录材料的变形变得不足,因而记录材料的回弹力变弱,使得发生分离辊的分离性质降低的问题。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主要目的是,即使当在通过由上推装置局部上推转印带而使记录材料变形的构造中转印电流小时,也增强上推变形部分处的记录材料和转印带之间的静电吸引性质以抑制分离性质的降低。本发明的一个特别目的是提供一种图像形成装置,通过增强上推变形部分处的记录材料和转印带之间的静电吸引性质,即使当转印电流小时,所述图像形成装置也能够抑制分离性质的降低。根据本发明的一个方面,提供一种图像形成装置,该图像形成装置包括图像承载部件;张紧的可旋转的带部件;转印装置,用于形成转印部分,所述转印部分用于使得调色剂图像能够从所述图像承载部件转印到承载于所述带部件上的记录材料上;分离辊,用于张紧所述带部件,能够使承载于所述带部件上的记录材料与所述带部件分离;上推装置,能够关于所述带部件的宽度方向而局部上推关于所述带部件的旋转方向位于所述分离辊的上游且所述转印部分的下游的带表面,以使承载于所述带部件上的记录材料与所述带部件分离;分离前(pre-s印aration)带电装置,关于所述带部件的旋转方向位于所述转印部分的下游且所述上推装置的上游,用于通过被供给与调色剂的正常电荷极性相反的极性的电压而使记录材料带电;以及执行部分,用于执行一种模式中的操作,在所述模式中,通过由所述上推装置上推所述带部件使通过向所述分离前带电装置供给电压而带电的记录材料与所述带部件分离。结合附图考虑本发明的优选实施例的以下描述,本发明的这些和其它目的、特征和优点将变得更加清晰。


图1是图像形成装置的示意视图。图2的部分(a)和(b)是分离装置和转印带之间的关系视图,图2的部分(C)和(d)是分离装置的透视图。图3是用于图示分离辊的示意视图。图4是实施例1中的图像形成装置的框图。图5A是实施例1中的流程图,图5B是实施例1中的时序图。图6是示出表面电荷密度和放电峰值之间的关系的示图。图7是示出分离前带电器的附近的示意视图。
4
图8是实施例1中的分离前带电器的操作流程图。图9是示出二次转印电流绝对值和分离前带电器的偏压(电压)绝对值之间的关系的示图。图10是实施例2中的控制框图。图11是实施例2中的分离前带电器的操作流程图。图12是示出实施例3中的显影装置的结构的透视图。图13是实施例3中的控制框图。
具体实施例方式<实施例1>(图像形成装置)将描述根据本发明的图像形成装置。首先,将参照图1描述图像形成装置的构造和操作。图1所示的图像形成装置是使用电子照相处理的彩色图像形成装置。图1是所谓的中间转印级联型的图像形成装置的截面图,在所述中间转印级联型的图像形成装置中,在中间转印带上并置四色图像形成部分。首先,将描述图像形成部分(图像形成单元)100。在本实施例中,设置公知的图像形成单元100Y、100M、100C和100k。下面将描述图像形成部分中的每一个。沿箭头A方向旋转驱动作为图像承载部件的感光鼓1Y、1M、1C和lk。 带电装置2Y、2M、2C和浊被用于使各自的感光鼓带电。曝光装置3Y、3M、3C和沌使感光鼓经受图像曝光,以基于输入的图像信息形成静电潜像。显影装置4Y、4M、4C和4k 在各自的感光鼓上形成调色剂图像。显影装置4Y、4M、4C和4k分别用黄色(Y)、青色(C)、 品红色(M)和黑色(k)的调色剂将静电潜像显影。清洁装置11Y、11M、11C和Ilk被用于去除在转印步骤之后残留于感光鼓上的调色剂。下面,将描述与各感光鼓相对的作为中间转印部件或图像承载部件的中间转印带 6。中间转印带6通过作为张紧部件的多个张紧辊20、21和22而被张紧,并且被配置为沿箭头G方向而被旋转驱动。在本实施例中,张紧辊20是用于向中间转印带6提供张力以使得中间转印带6的张力恒定的张力辊。张紧辊22是用于向中间转印带6传送驱动力的驱动辊,并且,张紧辊21是用于形成二次转印压合部N的内部相对辊。在中间转印带6内部, 设置一次转印辊5Y、5M、5C和证,所述一次转印辊5Y、5M、5C和证是用于将在各感光鼓上形成的调色剂图像转印到中间转印带6上的一次转印部件。通过上述的构造,四色调色剂图像被重叠地以静电方式转印到中间转印带6上并且被传输到二次转印部分N。接着,将描述将在中间转印带6上形成(转印)的调色剂图像转印到作为记录材料的纸上的二次转印部分N的构造。通过内部相对辊21和外部相对辊9,形成二次转印部分N,其中所述内部相对辊21是设置在中间转印带6的内表面处的第一转印部件,所述外部相对辊9是用于经由中间转印带6和转印带M从中间转印带6的外表面侧向内部相对辊 21加压的第二转印部件。此外,通过从二次转印高电压源10向外部相对辊9施加与调色剂的正常电荷极性相反的极性的转印偏压电压,调色剂(图像)被转印到记录材料上。顺便说一句,调色剂的正常电荷极性指的是能够将在各感光部件(鼓)上形成的静电潜像显影的调色剂的电荷极性。因此,在感光部件带电为负极性并且被曝光并且得到的静电潜像被反向显影的情况下,调色剂的正常电荷极性是负极性。在中间转印带6上形成的调色剂图像以预设的定时从对齐辊8被发送到转印带 24,并且,被二次转印到已被传输到二次转印部分N的记录材料P上。然后,记录材料P被传输到记录材料引导件四,然后被传输到定影装置600。如图1所示,定影装置600通过在彼此相对的定影辊615和加压辊614之间形成的定影压合部中的预定的压力和热,在记录材料上定影调色剂图像。〈转印带〉转印带M是用于压合传输记录材料的带部件。转印带M被作为张紧部件的多个张紧辊25 J6和27张紧,并且沿箭头B方向可旋转地移动。在本实施例中,张紧辊沈是分离辊,所述分离辊用于通过圆弧状改变转印带M的移动方向而形成分离部分,在所述分离部分处,通过曲率来分离记录材料。此外,在本实施例中,该辊沈还用作驱动辊,所述驱动辊用于向转印带M传送驱动力。此外,张紧辊25和27通过转印带M的转动而旋转。张紧辊25 J6和27中的每一个是圆筒辊。为了重叠在带6上的调色剂图像上而与该调色剂图像同步地从对齐辊8被传输的记录材料P开始在转印带M的带表面上与转印带M接触,所述带表面关于转印带M的移动方向位于二次转印部分N的上游。在本实施例中,采用了不设置诸如吸引辊之类的用于将记录材料P以静电方式吸引到转印带M的吸引装置的构造,但是,也可通过使用吸引装置将记录材料P吸引到转印带24。沿转印带M的旋转方向,在关于转印带M的旋转方向的二次转印部分N的上游侧处被置于转印带M的表面上的记录材料P与转印带M的移动一起被传输到二次转印部分。在调色剂图像在二次转印部分N处被转印到记录材料P上之后,记录材料P与转印带 M分离。在本实施例中,在记录材料P的基重比预定值大的情况下,后面描述的辅助分离装置40不操作,而记录材料P在分离部分处通过张紧辊沈的曲率与转印带M分离。另一方面,在记录材料P的基重为预定值或更小的情况下,通过后面描述的辅助分离装置40的操作,记录材料P的回弹力被增强,使得记录材料P在分离部分处通过曲率与转印带M分离。在关于记录材料传输方向的分离部分的下游侧,记录材料引导部件四在它自身与带M之间具有小的间隙。在分离部分处与转印带M分离的记录材料P在其前端部分处被记录材料引导部件四捕获,然后在在引导部件四上滑动的同时向定影装置600侧移动。此外,在本实施例中,如后面描述的那样,设置作为分离前带电装置的分离前带电器60和接地的相对辊61。在本实施例中,记录材料上的调色剂处于未定影状态,因此,不与记录材料接触的电晕带电器被用作分离前带电器60,以便不在未定影的调色剂图像上滑动。此外,设置电源62,所述电源62用于向电晕带电器的导线施加与调色剂的正常电荷极性相反的极性的电压。将在后面描述分离前带电器60的操作。在本实施例中,关于转印带M,在诸如聚酰亚胺或聚碳酸酯之类的树脂或各种橡胶等中以适当的量加入作为抗静电剂的碳黑。转印带M具有IXlO9 1Χ1014(Ω .cm)的体积电阻率,并且,使用0.07 0.1 (mm)的厚度。此外,作为转印带M,使用根据拉伸测试方法(JISK 6301)测量的杨氏模量的值大于或等于0. 5MPa且小于或等于IOMPa的弹性部件。此外,通过使用通过拉伸测试测量的杨氏模量为0. 或更大的弹性部件作为转印带 24,可以在充分保持带的形状的同时实现转印带M的可旋转驱动。另一方面,通过使用可充分弹性变形的具有约IOMPa或更小的杨氏模量的部件,变得能够通过后面描述的辅助分离装置40使转印带M局部变形,由此使记录材料P与转印带M分离。此外,通过允许弹性变形,发生辅助分离装置40回缩时的转印带M的松驰现象,因此变得能够防止由辅助分离装置40导致的转印带M的寿命降低。(辅助分离装置40)在本实施例中,为了允许记录材料与转印带分离,关于转印带的宽度方向,设置作为上推装置的辅助分离装置40,所述上推装置用于局部上推转印带以使转印带变形。辅助分离装置40被设置为作用于关于记录材料传输方向在二次转印部分N的下游且张紧辊沈的上游的内表面侧。在图2的(a)、(b)、(c)和(d)中示出辅助分离装置40的详细的构造和操作。辅助分离装置40包含作为辅助分离部件的辅助分离辊41和用于可旋转地支撑辅助分离辊41 的辊框架42。此外,辅助分离装置40包含作为辅助分离辊41的摆动移动中心的辊摆动中心轴43、用于关于轴43摆动和移动辅助分离辊41的辊摆动齿轮44、用于传送辊摆动齿轮 44的驱动力的电机驱动传送齿轮45和作为驱动源的电机46。来自电机46的驱动力通过电机驱动传送齿轮45被传送到辊摆动齿轮44。这里,在辊摆动齿轮44和辊摆动中心轴43 之间,设置轴承,因此,辊摆动中心轴43不受电机46的旋转驱动影响,因此,其位置不移动。图2的部分(c)是辅助分离装置40的透视图,其中,关于转印带对的宽度方向并置多个辅助分离辊41。这里,宽度方向指的是与移动带表面的移动方向垂直的方向。辅助分离辊41和辊框架42通过电机46的预定量的正向旋转而沿Yl方向围绕辊摆动中心轴43从辊41与转印带M分开的辊容纳位置摆动(图2的(a)),并且,辊41与转印带M的内表面接触,使得带M可移动到带M被上推的操作位置(图2的(b))。此外, 通过电机46的预定量的反向旋转,辊41沿Y2方向从图2的(b)的位置摆动,由此可移动到作为图2的(a)中所示的回缩位置的辊容纳位置。这里,在图2的(a)的状态(分开状态)中,从辅助分离辊41到转印带对的距离是4 8mm。在本实施例中,这种距离被设定为可以在分开的状态中可靠地防止辅助分离辊41和转印带M之间的接触的间隙,但是,本发明中的距离不限于以上的值。在任一种情况下,在图2的(a)的状态中,即使关于记录材料传输方向以及带宽度方向,在从辊61到辊 26的区间中,带M的表面也是平坦的并且具有平面的形状。在图2的(b)的状态(上推状态)中,辅助分离辊41从图2的(a)的状态的移动量被设定为使得辅助分离辊41从内表面侧上推转印带M的带表面3 6mm。在本实施例中,这种距离被设定为可在上推状态中确保转印带M的带表面的上推的间隔,但是,在本发明中不限于以上的值。作为用于确保辊41的移动量为设定值的构造,能够采用其中设置用于调节辊41的移动量的阻止部件的构造或者其中控制辊框架42的旋转量的构造。顺便说一句,上推量基于图2的(a)的分开状态中的带表面。在任一种情况下,在图2的(a)的状态下,多个(在图2的(c)中为三个)辅助分离辊41关于宽度方向局部上推转印带M并且使其弹性变形(在图中的三个位置处)。出于这种原因,在与辅助分离辊41接触并且被其上推的部分和不与辊41接触的部分之间产生台阶部分。结果,转印带表面沿宽度方向波动,使得产生关于记录材料传输方向的多个 (在图2的(d)中为三个)山状条带。
当传输具有预设的厚度或更小的厚度的记录材料时,通过辅助分离辊41的上推, 如上面描述的那样关于宽度方向引起转印带M的局部变形。顺便说一句,通过转印辊9向转印带M的内表面提供与调色剂电荷极性相反的极性的电荷,因此,至少由于二次转印部分N处的静电转印的影响,记录材料处于其中记录材料被静电吸引到转印带M的状态中。 此外,低刚度记录材料的回弹力弱并且易于变形。出于这种原因,当记录材料的静电吸引力充足时,如图2的(d)所示,通过转印带M的变形,在低刚度记录材料上也发生形状与转印带对的变形形状对应的波纹。结果,记录材料的几何惯性矩即记录材料的回弹力的强度变大。这归因于具有弱的回弹力的薄记录材料在分离部分处的曲率分离。顺便说一句,可以在记录材料通过的区域中设置仅一个辊41,但是,薄的记录材料的回弹力的强度更易于增大。因此,优选多个辊41被设置在记录材料通过的区域中。参照图2的(c)还可理解,在本实施例中,采用其中多个辅助分离辊41被设置为关于宽度方向具有间隔的构造。按照以下的方式设置本实施例中的辅助分离辊41。在任何宽度尺寸的记录材料具有与共同的基准线基本上一致的宽度中心的装置中,中心部分处的辅助分离辊 41被设置为以便在与要被传输的具有每一种尺寸的记录材料的大致中心部分对应的位置处接触带M的后表面。此外,纵向端部的辅助分离辊41被设置为在各自处于最大尺寸的预设的可通过记录材料的宽度通过区域内并且各自与端部区域对应的位置处接触带M的后表面。这里,最大尺寸的预设的可通过记录材料指的是可在图像形成装置的说明书手册等中描述的图像形成装置中被用于图像形成的最大宽度尺寸的记录材料。这里,在设置多个辅助分离辊41的情况下,当辅助分离辊41的布置间隔过窄时, 转印带M整体上升。结果,不能在转印带M上形成具有优选的台阶量的波纹,因而不能增强分离性质。为了形成引起具有优选的台阶量的波纹的多个局部凸起,需要在一定程度上在相邻的辊41之间提供宽的布置间隔。因此,在本实施例中,基于这种观点,设定各辅助分离辊41的宽度和辅助分离辊 41的间隔。图3是用于示出辅助分离辊41的宽度和辅助分离辊41之间的优选间隔的示意视图。Ll表示相邻的辅助分离辊41的外侧之间的长度,Λ表示接触带M的各辅助分离辊 41的宽度。L2表示相邻的辅助分离辊41的相对(内)侧之间的长度,并且通过L1-2WC来获得。在本实施例中,L2被设为作为2 或更大的值。即,辅助分离辊41不与转印带对接触的长度比辅助分离辊41与转印带M接触的长度长,因而整体上升。结果,转印带M局部变形,使得易于在转印带M上提供不均勻性。在本实施例中,关于宽度方向设置三个辅助分离辊41,并且,中心辅助分离辊41 和相邻的辅助分离辊41之间的间隔为110mm。记录材料P被传输,使得记录材料P的宽度方向中心与中心辅助分离辊41的宽度方向中心一致。通过如上面描述的那样设置辅助分离辊41,在转印带M上形成能够满足薄纸的多个凸起,所述薄纸具有作为被推荐传输的记录材料的宽度方向尺寸的尺寸,其范围从用于明信片的最小尺寸到用于宽度为330mm的记录材料的最大尺寸。例如,在要被传输的记录材料的宽度方向尺寸是作为最小尺寸的IOOmm的明信片尺寸的情况下,在通过由中心 (单个)辅助分离辊41上推而在转印带M上形成的凸起部分处,在记录材料上形成山状波纹。通过该波纹形状,记录材料的回弹力的强度增大,使得记录材料可与转印带M分离。此外,当传输作为宽度方向记录材料尺寸的最大尺寸的330mm的宽度的记录材料时,通过三个辅助分离辊41形成三个凸起,使得在相邻的凸起之间在记录材料上形成谷状波纹。在记录材料尺寸大的情况下,即使当引起与小尺寸记录材料的情况下的波纹相同的波纹时,记录材料自身的重量也增大,并由此大大受重力影响,使得记录材料的回弹力的强度降低。出于这种原因,在记录材料尺寸变大的情况下,可能希望使用多个辅助分离辊41。 顺便说一句,在本实施例中,关于330mm的记录材料宽度方向长度,局部端部辅助分离辊41 之间的长度为220mm,并由此比记录材料宽度方向长度短。通过使得局部端部辅助分离辊 41之间的长度比记录材料宽度方向长度短,可以通过由辅助分离辊41形成的凸起可靠性地在记录材料上形成波纹,从而需要满足这种长度关系。顺便说一句,辅助分离辊41由乙丙橡胶(ethylen印ropylene rubber,EPDM)形成,并且具有6 IOmm的外径和约5 15mm的长度或宽度。当这种辅助分离辊41上推转印带M时,关于转印带M的宽度方向在转印带M上形成局部凸起。为了减轻转印带M 的内表面的磨损,可希望通过使用作为弹性部件的橡胶形成辅助分离辊41。顺便说一句,在本实施例中,在图2的(a)的分开状态中,辅助分离辊41与转印带 M分离,但是,也可采用其中辅助分离辊41以辅助分离辊41不影响转印带表面的形状的程度接触转印带M的构造。这里,辅助分离辊41不影响转印带表面的形状的程度指的是不出现由辅助分离辊41导致的转印带M上的显著不均勻性的程度。特别地,该程度可优选落在最大台阶量(最大位置和最小位置之间的带表面的高度差)为0. 5mm的范围内。通过控制器(控制部分)50控制辅助分离装置40的操作位置。在图4中示出该控制的关系。辅助分离装置40的操作位置信号的控制基于由用户指定的记录材料P的基重信息、通过对齐辊对8从记录材料馈送定时获得的记录材料位置信息以及由二次转印高电压源13读取的二次转印电流值。这里,将描述图4的框图。在本实施例中,控制器50包含CPU、R0M和RAM。来自用户操作图像形成部分的操作部分102的信息被输入到控制器50 中。对齐辊对8的操作定时被输入到控制器50中。来自二次转印高电压源的二次转印电流值的信息被输入到控制器50中。控制器50控制用于驱动辅助分离装置40的电机46的操作(辅助分离辊的上升和容纳操作的发送),使得辅助分离辊41的端部移动到上升和容纳部分。下面,沿图5A中所示的流程图实现辅助分离装置40的操作位置控制。这里,取决于记录材料的基重来实现辅助分离装置40的操作位置控制。在本实施例中,以下的两种样式(模式)已被事先存储于ROM中。在记录材料具有40g/m2或更小的基重的情况下,辅助分离辊41使转印带M局部变形。在记录材料具有大于40g/m2的基重的情况下,辅助分离辊41被分离(分开)。此外, 控制器50执行用于在每一种模式中执行操作的执行部分的功能。此外,将描述记录材料的基重。基重是每Im2 (每单位面积)的记录材料的重量。 顺便说一句,在本实施例中,40g/m2的基重是例子,并且,基重也可以是另一值。关于基重, 存在用户在操作部分102处输入基重的情况和用户将容纳于记录材料容纳部分中的记录材料的基重输入到图像形成装置中的情况。基于关于在这些情况下输入到图像形成装置中的基重的信息,控制器50确定辅助分离装置40的操作。顺便说一句,在本实施例中,作为记录材料的刚度,使用基重,但是,记录材料的刚度也可与记录材料的厚度相关联。当基重变大时,记录材料的刚度变高,并且,当基重变小时,记录材料的刚度变低。在记录材料的刚度与记录材料的厚度相关联的情况下,当记录材料的厚度变大时,记录材料的刚度变高。另一方面,当记录材料的厚度变小时,记录材料的刚度变低。因而,在使用记录材料的厚度的情况下,也可采用这样一种构造在该构造中,用于检测记录材料的厚度的常规上已知的检测部件关于记录材料传输方向被设置在对齐辊的上游,并且,基于其输出,控制器50控制辅助分离装置40的操作。在这种情况下,当记录材料厚度为50 μ m或更小时,辅助分离辊 41使转印带M局部变形。此外,当记录材料厚度大于50 μ m时,辅助分离辊41与转印带 24分开。将参照图5A描述辅助分离装置40的操作控制的流程图。首先,如图5A中所示,通过图像形成信号的输入,开始控制(S01)。控制器50读取关于用于图像形成的记录材料的基重的信息,即,在本实施例中由用户在用户操作部分102 处设定的记录材料的基重信息(S02)。通过控制器判断基重是否大于40g/m2(S03)。在记录材料的基重为40g/m2或更小的情况下,为了使记录材料与转印带M分离,执行通过由辅助分离辊41上推转印带M而形成凸起的操作。辅助分离辊41沿Yl方向移动,并且被设置在转印带M被上推的上推位置处(S04)。在已通过辅助分离辊41变形的转印带M上,记录材料P的回弹力的强度通过波纹的提供而被增大,因而在记录材料P到达张紧辊沈之前与转印带M分离。在控制器50在S04中判断记录材料的基重大于40g/m2的情况下,控制器50将辅助分离辊41放置在容纳位置处(S06)。然后,控制器50判断记录材料P的前端是否已到达记录材料引导件^KS05)。在本实施例中,采用其中对于记录材料引导件四设置未示出的记录材料检测传感器的构造,并且,通过该记录材料检测传感器进行关于记录材料的前端是否到达记录材料引导件四的判断。在不对于记录材料引导件四设置记录材料检测传感器的情况下,也可采用使得从预定点起对时间计数以检测记录材料的位置的另一方法。在记录材料到达记录材料引导件四的情况下,控制器50判断执行分离并且使辅助分离辊移动到容纳位置(S06),由此结束控制(S07)。另一方面,在记录材料检测传感器未检测到记录材料的情况下,控制器50判断记录材料还没有到达记录材料引导件29,并且上推辅助分离辊(S04),使得执行使用辅助分离辊41的分离。在本实施例中,在特定的情况下,采用了上推辅助分离辊41的构造。本实施例是例子,因此,即使当使用另一基重值时,也没有问题。通过使用这种构造,关于许多类型的记录材料,与转印带M的分离变得可能。将参照图5B描述实现辅助分离装置40的操作位置控制的定时。在将调色剂图像转印到记录材料上之前执行用于读取二次转印电流量的操作之后,与将调色剂图像转印到记录材料上的转印操作的执行一起,实现辅助分离装置40从回缩位置到上推位置的移动。 这里,如图5B所示,在记录材料的前端到达了记录材料引导件四的时刻,从控制器50向辅助分离装置40传送用于执行用于将辅助分离装置40从转印带M的上推位置容纳到回缩位置的操作的信号。在本实施例中,当辅助分离装置40移动到回缩位置时,执行二次转印操作。顺便说一句,在图2的(b)中示出其中转印带M被上推的状态,并且,在图2的(a) 中示出回缩状态。辅助分离装置40被配置为在从图像形成装置排出记录材料时的图像形成结束之后移动到回缩位置,因此,在随后的图像形成操作中,辅助分离装置40处于其中辅助分离装置40位于回缩位置处的状态中。顺便说一句,通过对于记录材料引导件四设置的记录材料检测传感器来检测记录材料P的前端是否到达记录材料引导件四。(分离前带电器)通过转印带M在箭头B方向上的移动,记录材料P通过由张紧辊21和二次转印辊9形成的二次转印压合部N。此时,与调色剂电荷极性相反的极性的二次转印电压通过二次转印辊9经由转印带M被施加到记录材料P,使得中间转印带6上的调色剂图像被一并转印到记录材料P上。此时,在二次转印压合部N的上游和下游部分处,在记录材料P和中间转印带6之间的小的间隙中发生放电,使得记录材料P带电为与调色剂的电荷极性相同的极性。即,通过由于调色剂转印引起的带电和由于放电所导致的电荷注入引起的带电为与调色剂电荷极性相同的极性,形成通过二次转印部分N的记录材料P的带电状态。记录材料P的电荷包括与转印带M和记录材料P的接触表面的附近的调色剂电荷极性相反的极性的图像电荷,因此,记录材料P和转印带M被库仑力吸引。该吸引力取决于记录材料P的电荷量,即二次转印偏压的电压值。出于这种原因,记录材料P对于转印带M的吸引力取决于二次转印偏压而波动。因此,在使用辅助分离装置40的情况下,当吸引力弱化时,记录材料P易于从转印带M上升,因而在记录材料P上形成的波纹的程度变小,使得发生分离稳定性降低的问题。因此,本实施例的特征在于,设置分离前带电器作为用于降低记录材料和转印带之间的吸引力的降低程度的分离前装置。分离前带电器使记录材料带电为与调色剂的正常电荷极性相同的极性。顺便说一句,在本实施例中,分离前带电器是电晕带电器。通过采用以上的构造,实现以下的效果。首先,当与调色剂的正常电荷极性相同的极性的记录材料P的电荷量增大时,记录材料P和转印带M之间的吸引力增强,使得记录材料P不那么易于在通过辅助分离辊41 的波纹形状的形成期间与转印带M分离。结果,当纸(记录材料)P遵循转印带M的波纹形状时,实现希望的提供回弹力的效果,使得可以增强分离性质。第二,通过与调色剂的正常电荷极性相同的极性的记录材料P的更多的电荷量, 频繁发生记录材料P与转印带M分离时的分离放电,但是,任何放电都变弱,从而存在使得不容易导致图像缺陷的效果。图6示出考虑I^schen的放电定律而准备的在记录材料和转印带之间的分离期间的分离放电的放电峰值与表面电荷密度之间的关系。参照该图,可以理解,随着记录材料电荷量(表面电荷密度)的绝对值的增大,放电峰值变小。下面,将参照图7描述本实施例中的分离前带电器的构造。关于转印带M的移动方向,在二次转印部分N的下游侧且辅助分离装置40的辊 41接触带M的位置的上游侧,设置与其上承载记录材料的带表面相对的电晕带电器60。此夕卜,经由转印带M与带电器60相对的导电相对辊61被设置并且与转印带M的后表面接触。用于带电偏压施加的高电压源62与电晕带电器60的导线60a连接,使得经由电晕带电器控制电路(控制装置)从控制器50发送对于高电压源的驱动信号。通过向电晕带电器导线60a施加与调色剂的正常电荷极性相同的极性的偏压,与调色剂电荷极性相同的极性的记录材料P的电荷量增大。在图7中示出电晕带电器60的布置。在转印带M的移动方向位置处,从辅助分离辊41和转印带M之间的接触到相对辊61和转印带M之间的接触的距离为约20 100mm。电晕带电器60的导线60a和转印带表面之间的距离为5 8mm。相对辊61是直径为5 20mm的直辊。顺便说一句,相对辊61用作电晕带电器60 的相对电极,并且还执行消除通过辊41形成的转印带M的波纹的功能。S卩,为了在整个表面处均勻地向记录材料P提供电荷,需要电晕带电器60的导线60a和转印带表面之间的距离是均勻的。因此,相对辊60用作用于张紧转印带M的张紧辊。即,在用来自电晕带电器 60的电荷照射转印带表面的区域中,相对辊61关于带宽度方向平滑地保持转印带表面。结果,在宽度方向上向记录材料P提供足够的电荷,使得防止出现电荷不足部分。在本实施例中,对于包括辅助分离辊41上升的情况和辅助分离辊41不上升的情况的状态,向导线60a施加的偏压被设定于两个不同的值。顺便说一句,在本实施例中,在辅助分离辊41上升的情况下,向导线60a施加-5kV的电压。在薄的记录材料P不与转印带M分离的条件下,即,在确保分离性质的条件下,确定该电压值。在辅助分离辊41不上升的情况下,不向导线60a施加偏压。顺便说一句,在本实施例中,在辅助分离辊41不上升的情况下,偏压施加被关断。但是,在辅助分离辊41不上升的情况下,也可采用这样的构造在该构造中,施加具有比在辅助分离辊41上升的情况下施加的偏压的绝对值小的绝对值并且具有与调色剂的正常电荷极性相同的极性的偏压。在这种情况下,可优选在记录材料的分离期间不发生由于分离放电导致的图像缺陷的条件下确定辅助分离辊41不上升的情况下的设定值。顺便说一句,也可应用这样的构造在该构造中,关于转印带M的移动方向,在分离辊沈的下游且张紧辊25的上游设置诸如放电刷等的用于将转印带M的表面电势放电的放电部件。下面,将参照图8描述操作流程。当由用户输入用于形成图像的图像形成作业时,执行随着图像形成而传输的记录材料的选择操作,然后开始操作流程(S001)。控制器50读取关于用于图像形成的记录材料的基重的信息,即,在本实施例中由用户在用户操作部分102处设定的记录材料的基重信息(S002)。通过控制器判断基重是否大于40g/m2(S003)。在记录材料的基重为40g/m2或更小的情况下,为了使记录材料与转印带M分离,执行用于通过由辅助分离辊41上推转印带M而形成凸起的操作。辅助分离辊41沿Yl方向移动,并且被设置在转印带M被上推的上推位置处(S004)。然后,开始对于分离前带电器的电压施加操作(S005)。控制器50 判断记录材料P的前端是否已到达记录材料引导件^KS005)。在本实施例中,采用其中对于记录材料引导件四设置未示出的记录材料检测传感器的构造,并且,通过该记录材料检测传感器进行关于记录材料的前端是否到达记录材料引导件四的判断。在不对于记录材料引导件四设置记录材料检测传感器的情况下,也可采用使得从预定点起对时间计数以检测记录材料的位置的另一方法。在记录材料的前端到达记录材料引导件四的情况下,记录材料的分离结束,并因此停止对于分离前带电器60的电压施加(S007)。另一方面,在记录材料的前端尚未到达记录材料引导件的情况下,对于分离前带电器60的电压施加继续。 在记录材料的前端到达了记录材料引导件四的情况下,对于分离前带电器60的电压施加停止,并且辅助分离辊移动到容纳位置,使得图像形成结束(S010)。这里,将描述分离前带电器的停止定时。记录材料的分离在前端部分处是最严重的。出于这种原因,当记录材料的前端部分与转印带M分离时,能够确保记录材料的分离性质。因此,在本实施例中,当可以检测记录材料的前端到达记录材料引导件四时,能够判断记录材料与转印带M分离,并因此基于这一点确定对于分离前带电器60的电压施加的停止定时。另一方面,在控制器50在S003中判断记录材料的基重大于40g/m2的情况下,不执行对于分离前带电器60的电压施加(S009),然后,控制器50将辅助分离辊设置在容纳位置处(S008)。在本实施例中,虽然执行记录材料的每(一)张片材的图像形成操作的操作流程,但是,在连续图像形成期间,重复该操作流程。顺便说一句,施加的偏压的设定值取决于记录材料的电荷保持能力,因此,需要考虑这些条件。记录材料的电荷保持能力取决于记录材料的电阻值,因此,需要考虑由于湿度 (变化)导致的记录材料的水分含量的变化以及记录材料的类型(绝缘片材或普通纸)。 艮口,当湿度变高时,记录材料电阻值降低,并且,当记录材料的绝缘的程度变大时,记录材料电阻值降低。因此,在记录材料电阻值低的情况下,电荷保持能力差,因此,也可采用使用更强的施加偏压的构造。特别地,还能够采用当设置湿度检测部件并且湿度增大时以预设的比率将施加的偏压设定在大的绝对值的构造以及当选择绝缘片材时以预设的比率将施加的偏压设定在大的绝对值的构造。<实施例2>在实施例1中的构造中,当基于记录材料的类型操作辅助分离装置时,向分离前带电器施加预设的电压。另一方面,本实施例的特征在于,向分离前带电器施加的电压取决于二次转印电压而改变。一般地,二次转印电流值取决于各种条件(纸的干燥状态、环境和要被转印的调色剂的最大电荷密度等)而波动,因此,通过二次转印部分之后的记录材料的电荷量波动。 当记录材料电荷量减少时,对于转印带的记录材料的吸引力弱化,因而,在通过辅助分离装置的波纹形状形成期间,记录材料易于与转印带分离,使得易于发生分离不良。另一方面, 当记录材料P的电荷量变得过大时,记录材料P对于转印带的吸引力变得过大。因而,即使当通过辅助分离装置在记录材料上设置波纹时,吸引力也变得比记录材料的回弹力的强度大,使得发生分离不良。出于这种原因,在本实施例中,考虑二次转印电流的影响,意图将操作辅助分离装置时记录材料对于转印带的吸引力设定在适当的范围中。因此,在本实施例中,为了将记录材料P的电荷量设定在适当的范围中,向分离前带电器施加的电压取决于二次转印电流而改变,使得记录材料P的电荷量被调整。图9是示出二次转印电流(绝对值)和向分离前带电器施加的偏压(绝对值)之间的关系的示图。从该图可以看出,当二次转印电流小时,向分离前带电器施加极性与调色剂的正常电荷极性相同并且电压的绝对值更大的偏压。即,采用这样一种构造在该构造中,对于第一二次转印电流值处的电晕带电器的第一电压值,当电流值变为比第一电流小的第二电流值时,用于电晕带电器的电压值被设定在比图像电压值大的第二电压值。此外,当二次转印电流值变大时,向分离前带电器施加极性与调色剂的正常电荷极性相同并且电压的绝对值更小的偏压。获得图9中所示的关系,使得可以获得在具有40g/m2的基重的A4尺寸记录材料通过并且实白图像被转印到记录材料上的条件下在转印电压施加和向分离前带电器的电压施加之后预设的吸引力。在操作辅助分离装置时的记录材料和转印带之间的最大分开量为Imm的条件下,获得预设的吸引力。顺便说一句,该条件是一个例子,并且,也可取决于要被分离的记录材料的基重的范围来进行不同的设定。在本实施例中,包含这种关系的表被存储于存储器部分中,并且,包括用于取决于输入到控制器中的二次转印电流值的检测结果来确定向分离前带电器施加的电压的流程。在图10中示出控制框图。对于实施例1中的框图,添加这样的部分在该部分中, 由电流检测部分13a检测的电流被输入到控制器50中。其它的部分与实施例1中的框图中的那些部分相同,因而省略其描述。下面,将参照图11描述流程图。将说明添加到实施例1中的图8中所示的流程图的部分。在本实施例中,在图8 中的S004和S005之间设置新的步骤。当在S004中执行用于将辅助分离辊移动到上推位置的操作时,在本实施例中,通过检测部分13a检测通过传输的记录材料的前端部分、特别是0 IOmm的区域的电流的值 (S0040)。顺便说一句,该区域是一个例子。然后,取决于检测部分13a的检测结果,确定向分离前带电器施加的偏压(S0041)。基于从图9中所示的关系准备的输入到存储器部分中的信息,确定该偏压。然后,向分离前带电器施加电压(S005),然后,根据图8中所示的流程图执行操作。在本实施例中,通过仅检测与记录材料的边缘对应的前端部分处的电流值来确定向分离前带电器施加的偏压(电压)。但是,电流检测区域不限于前端部分,而是即使当电流检测区域是图像区域时,也可获得与本实施例中的效果相同的效果。〈实施例3>在实施例3中,检测显影装置中的显影剂的流动性,并且,取决于显影剂的检测的流动性来确定向分离前带电器施加的偏压的值,使得向记录材料提供的电荷的量改变。由于记录材料P和转印带M之间的分离期间的放电而导致的图像缺陷的程度取决于显影剂流动性。即,当流动性高时,记录材料上的未定影的调色剂易于沿面内方向移动。此外,通过放电而向记录材料提供的电荷具有与调色剂的正常电荷极性相同的极性,因此,调色剂易于通过作用于调色剂和向记录材料提供的电荷之间的库仑力而沿面内方向移动,使得图像易于受到扰动。一般地,显影装置中的调色剂取决于螺杆的旋转时间而劣化,并且,流动性也大大地波动。出于这种原因,通过考虑流动性来调整向分离前带电器施加的偏压,能够在确保记录材料的分离性质的同时使记录材料上的图像扰动最小化。通过使用扭矩检测装置检测作为用于搅拌和传输调色剂的传输部件的螺杆的扭矩,检测显影装置中的调色剂流动性(图12)。图12是示出显影装置的一部分的结构的示意视图。设置螺杆70,所述螺杆70用于将调色剂传输到显影套筒72,所述显影套筒72是用于将在感光鼓上形成的潜像显影的显影剂承载部件。通过由驱动电机71向螺杆70供给驱动力,螺杆70旋转。在本实施例中,通过检测用于驱动螺杆70的驱动电机71的扭矩,判别调色剂流动性。关于调色剂流动性和驱动电机扭矩之间的关系,当调色剂流动性低时,螺杆扭矩变大,因此,施加到用于使螺杆旋转的电机的电流变大。出于这种原因,电流波动被监视并且被视为流动性的变化,然后被反映在向电晕带电器施加的偏压中。
将描述控制流程。关于在实施例1中设定的向分离前带电器施加的偏压,在小于预定的扭矩的情况下,进行调色剂流动性高并因而存在发生图像扰动的可能性的判断。作为结果,一般地,极性与调色剂的正常电荷极性相同并且绝对值为5kV的偏压被修改,使得绝对值减小以便减少电荷量。在本实施例中,绝对值被修改为4. 5kV。S卩,在调色剂流动性高的情况下,采用这样的构造在该构造中,在实施例1或实施例2中设定的向分离前带电器施加的电压被修改以便成为更小的电压。如上所述,在本实施例中,在电机扭矩值小于预设值(第一设定值)的情况下,进行调色剂流动性判断,使得对于所确定的向分离前带电器施加的电压的绝对值,电压均勻地增加0.5kV。此外,在扭矩值为第一设定值或更大的情况下,不修改所确定的向分离前带电器施加的电压的绝对值。因此,在调色剂流动性高的情况下,通过修改向分离前带电器施加的偏压的值,能够在确保记录材料的分离性质的同时降低由于放电导致的图像扰动的程度。如上所述,在使用通过由上推装置局部上推转印带而使记录材料与转印带分离的方法的构造中,不论转印部分处的转印电场的大小如何,都可增强上推分离部分处的记录材料和转印带之间的吸引性质。虽然已参照这里公开的结构描述了本发明,但本发明不限于阐述的细节,并且,本申请意图覆盖可能出于改进目的提出的修改或变化或以下权利要求的范围。
1权利要求
1.一种图像形成装置,包括图像承载部件;张紧的可旋转的带部件;转印装置,用于形成转印部分,所述转印部分用于使得调色剂图像能够从所述图像承载部件转印到承载于所述带部件上的记录材料上;分离辊,用于张紧所述带部件,能够使承载于所述带部件上的记录材料与所述带部件分离;上推装置,能够关于所述带部件的宽度方向而局部上推关于所述带部件的旋转方向位于所述分离辊的上游且所述转印部分的下游的带表面,以使承载于所述带部件上的记录材料与所述带部件分离;分离前带电装置,关于所述带部件的旋转方向位于所述转印部分的下游且所述上推装置的上游,用于通过被供给与调色剂的正常电荷极性相反的极性的电压而使记录材料带电;以及执行部分,用于执行一种模式中的操作,在所述模式中,通过由所述上推装置上推所述带部件使通过向所述分离前带电装置供给电压而带电的记录材料与所述带部件分离。
2.根据权利要求1的图像形成装置,其中,当所述上推装置不上推所述带部件时,不向所述分离前带电装置施加电压,或者施加比所述上推装置上推所述带部件时低的电压。
3.根据权利要求1的图像形成装置,其中,所述分离前带电装置使记录材料带电为与调色剂的正常电荷极性相同的极性。
4.根据权利要求1的图像形成装置,其中,随着向所述转印装置施加的转印偏压的绝对值的减小,向所述分离前带电装置施加的偏压的绝对值增大。
5.根据权利要求1的图像形成装置,还包括扭矩检测装置,所述扭矩检测装置用于检测用于传输调色剂的螺杆的扭矩,其中,执行用于取决于检测的扭矩来改变向所述分离前带电装置施加的偏压的控制。
6.根据权利要求1的图像形成装置,其中,在所述分离前带电装置使记录材料带电的位置处,所述带部件关于所述转印装置的宽度方向是平坦的。
7.根据权利要求1的图像形成装置,其中,当记录材料的厚度为预定值或更小时,所述执行部分执行所述模式中的操作。
8.根据权利要求1的图像形成装置,还包括定影装置,用于在记录材料上定影调色剂图像;引导部分,关于记录材料的传输方向被设置在所述分离辊的下游,用于将记录材料引导到所述定影装置;以及控制装置,用于控制向所述分离前带电装置的电压施加,其中,当所述执行部分执行所述模式中的操作时,在记录材料的前端到达所述引导部分之后,所述控制装置停止对于所述分离前带电装置的电压施加。
9.根据权利要求1的图像形成装置,其中,在对于所述分离前带电装置的电压施加停止之后,所述上推装置从上推位置移动到回缩位置。
全文摘要
本发明涉及图像形成装置,包括图像承载部件;张紧的可旋转带部件;转印装置,形成使调色剂图像从图像承载部件转印到承载于带部件上的记录材料上的转印部分;分离辊,张紧带部件,使承载于带部件上的记录材料与带部件分离;上推装置,关于带部件宽度方向局部上推关于带部件旋转方向位于分离辊上游且转印部分下游的带表面,以使承载于带部件上的记录材料与带部件分离;分离前带电装置,关于带部件旋转方向位于转印部分下游且上推装置上游,通过被供给与调色剂的正常电荷极性相反的极性的电压使记录材料带电;执行部分,执行一种模式中的操作,在该模式中,通过由上推装置上推带部件使通过向分离前带电装置供给电压带电的记录材料与带部件分离。
文档编号G03G15/02GK102455638SQ20111031953
公开日2012年5月16日 申请日期2011年10月20日 优先权日2010年10月20日
发明者井手口拓郎 申请人:佳能株式会社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