承载座及使用承载座的显示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796594阅读:110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承载座及使用承载座的显示装置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承载座,且特别涉及一种具有阶梯状支撑结构的承载座及使用其的显示装置。
背景技术
随着平面显示技术的进步加上平面显示装置具有重量轻、体积小及省电等优点, 平面显示装置已愈来愈普及。常见的平面显示装置有液晶显示装置(Liquid Crystal Display Apparatus)、等离子体显示装置(Plasma Display Apparatus)、有机发光二极管显示装置(Organic Light Emitting Diode Display Apparatus)以及电泳显示装置 (Electrophoretic Display Apparatus)等,其中又以液晶显示装置的普及率最高。
图1是现有的一种液晶显示装置的局部剖面示意图。请参照图1,现有的液晶显示装置100包括液晶显示面板110及背光模块120。背光模块120包括导光板122、配置于导光板122上的多片光学膜片IM及配置于导光板122下方的反射片126。反射片126、导光板122及光学膜片IM设置于背板130上。此外,液晶显示装置100还包括胶框140及前框150。胶框140具有延伸至导光板122上方的承载部142,而液晶显示面板110配置于承载部142上。前框150与背板130结合,以包覆液晶显示面板110及背光模块120。
然而,因现有技术是通过背板130及胶框140来分别承载背光模块120及液晶显示面板110,所以液晶显示装置100的组装步骤较为复杂,导致组装效率较差且生产成本较尚O发明内容
本发明提供一种承载座,其可应用于显示装置,以减少显示装置的构件,进而提升显示装置的组装效率并降低生产成本。
本发明另提供一种显示装置,其具有组装效率较佳且生产成本较低的优点。
为达到上述优点至少其中之一,本发明提出一种适用于显示装置的承载座,此承载座包括底壁及多个阶梯状支撑结构。底壁具有多个侧边。每一阶梯状支撑结构连接于这些侧边其中之一,并从底壁向上爬升。每一阶梯状支撑结构包括多个爬升段以及至少一支撑段,这些爬升段与至少一支撑段交替连接。上述至少一支撑段实质上平行底壁,且位于最下层的爬升段的底部连接于对应的侧边。上述至少一支撑段的至少其中之一的厚度大于这些爬升段的至少其中之一的厚度,在其它的实施方式中,每一支撑段的厚度亦可等于每一爬升段的厚度。
在本发明的一实施例中,上述至少一支撑段的至少其中之一的厚度为D,这些爬升段的至少其中之一的厚度为E,且0. 3彡E/D < 1。
在本发明的一实施例中,上述底壁与阶梯状支撑结构由反光材质制成。
在本发明的一实施例中,上述底壁与阶梯状支撑结构由白色发泡型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酉旨片(Polyethylene terephthalate foam sheet,简称 PET foam sheet)力口工而成。
在本发明的一实施例中,上述反光材质的厚度与反光材质的反射率呈正相关,上述至少一支撑段的至少其中之一的反射率大于这些爬升段的至少其中之一的反射率,在其它实施方式中,每一支撑段的反射率亦可等于每一爬升段的反射率。
在本发明的一实施例中,上述至少一支撑段的至少其中之一的反射率为R,这些爬升段的至少其中之一的反射率为S,且0. 8 < S/R < 1。
在本发明的一实施例中,上述底壁的反射率大于这些爬升段的至少其中之一的反射率,在其它实施方式中,底壁的反射率亦可等于每一爬升段的反射率。
在本发明的一实施例中,上述每一爬升段与其底部所连接的底壁或支撑段之间的夹角介于45度至135度。
在本发明的一实施例中,上述底壁的厚度大于这些爬升段的至少其中之一的厚度,在其它实施方式中,底壁的厚度亦可等于每一爬升段的厚度。
在本发明的一实施例中,上述阶梯状支撑结构连接于部分侧边,而承载座还包括侧壁,连接至未与阶梯状支撑结构连接的侧边。
为达到上述优点至少其中之一,本发明另提出一种显示装置,其包括上述承载座、 导光板及显示面板。导光板配置于承载座的底壁上,而显示面板配置于每一阶梯状支撑结构对应的支撑段上。
在本发明的一实施例中,上述显示装置还包括背盖,而承载座配置于背盖。背盖的底部设有至少一定位柱,而至少部分阶梯状支撑结构的支撑段设有对应此至少一定位柱的至少一定位孔,每一定位柱穿设于对应的定位孔中。
在本发明的一实施例中,上述连接于底壁的这些爬升段的至少其中之一设有插槽,而导光板插入插槽中。
在本发明的一实施例中,上述显示装置还包括至少一光学膜片,配置于导光板上。
在本发明的一实施例中,上述承载座的每一阶梯状支撑结构的至少一支撑段的数量为多个,且显示装置还包括至少一光学膜片,配置于最下层的支撑段上。此外,显示装置例如还包括背盖,而承载座配置于背盖。背盖的底部设有至少一定位柱,而最下层的支撑段设有对应此至少一定位柱的至少一第一定位孔,每一光学膜片设有对应此至少一定位柱的至少一第二定位孔,且每一定位柱穿设于对应的该第一定位孔与该第二定位孔中。在另一实施例中,连接于底壁的这些爬升段的至少其中之一设有第一插槽,至少部分阶梯状支撑结构的连接于最下层的支撑段的爬升段设有第二插槽,导光板插入第一插槽中,而光学膜片插入第二插槽中。
在本发明的一实施例中,上述承载座的每一阶梯状支撑结构的至少一支撑段的数量为多个,这些支撑段其中之一位于阶梯状支撑结构的最上层。显示装置还包括边缘固定件,此边缘固定件包覆显示面板的边缘、每一阶梯状支撑结构的远离显示面板的一侧以及底壁的边缘,且边缘固定件连接最上层的支撑段。
在本发明的一实施例中,上述爬升段其中之一位于阶梯状支撑结构的最上层,且显示装置还包括边缘固定件,此边缘固定件包覆显示面板的边缘、每一阶梯状支撑结构的远离显示面板的一侧以及底壁的边缘,且边缘固定件连接最上层的爬升段。
在本发明的一实施例中,上述阶梯状支撑结构的最上层的爬升段垂直于最上层的底壁,且边缘固定件连接最上层的爬升段的远离显示面板的一侧。
为达到上述优点至少其中之一,本发明又提出一种适用于显示装置的承载座,此承载座包括底壁及多个阶梯状支撑结构。底壁具有多个侧边,每一阶梯状支撑结构连接于这些侧边其中之一,并从底壁向上爬升。每一阶梯状支撑结构包括多个爬升段以及至少一支撑段。这些爬升段与至少一支撑段交替连接,且上述至少一支撑段实质上平行底壁。位于最下层的爬升段的底部连接于对应的侧边。底壁与阶梯状支撑结构由反光材质制成,反光材质的厚度与反光材质的反射率呈正相关,且上述至少一支撑段的反射率大于这些爬升段的至少其中之一的反射率。在其它实施例中,每一支撑段的反射率亦可等于每一爬升段的反射率。
在本发明的一实施例中,上述至少一支撑段的至少其中之一的反射率为R,这些爬升段的至少其中之一的反射率为S,且0. 8 < S/R < 1。
在本发明的一实施例中,上述底壁的反射率大于这些爬升段的至少其中之一的反射率。在其它实施例中,底壁的反射率亦可等于每一爬升段的反射率。
为达到上述优点至少其中之一,本发明再提出一种适用于显示装置的承载座,此承载座包括底壁及多个阶梯状支撑结构。底壁具有多个侧边,且每一阶梯状支撑结构连接于这些侧边其中之一,并包括第一爬升段、第一支撑段及第二爬升段。第一爬升段的底部连接于所述侧边其中之一。第一支撑段连接于第一爬升段的顶部,第一支撑段实质上平行于底壁,并从连接于第一爬升段的一端朝远离底壁的方向延伸而出。第二爬升段的底部连接于第一支撑段的远离第一爬升段的一端。此外,底壁的厚度为D1,第一支撑段的厚度为D2, 第一爬升段的厚度为E1,第二爬升段的厚度为E2,E1 <D1,E1 <D2,且E2<D2。
在本发明的一实施例中,上述阶梯状支撑结构还包括第二支撑段,连接于第二爬升段的顶部。第二支撑段实质上平行于底壁,并从连接于第二爬升段的一端朝远离底壁的方向延伸而出。第二支撑段的厚度为D3,且E2 <D3。
在本发明的一实施例中,上述阶梯状支撑结构还包括第三爬升段,其底部连接于第二支撑段的远离第二爬升段的一端,第三爬升段的厚度为E3,且E3 < D3。
在本发明的一实施例中,上述阶梯状支撑结构还包括第三支撑段,连接于第三爬升段的顶部。第三支撑段实质上平行于底壁,并从连接于第三爬升段的一端朝远离底壁的方向延伸而出。第三支撑段的厚度为D4,且E3 <D4。
在本发明的一实施例中,0.3 彡 E1/D1 < 1,0. 3 ^ E1/D2 < 1,0. 3 ^ E2/D2 < 1, 0. 3 彡 E2/D3 < 1,0. 3 彡 E3/D3 < 1,且 0. 3 彡 E3/D4 < 1。
为达到上述优点至少其中之一,本发明还提出一种显示装置,其包括承载座、导光板及显示面板。承载座包括底壁及多个阶梯状支撑结构。底壁具有多个侧边。每一阶梯状支撑结构连接于这些侧边其中之一,并包括第一爬升段、第一支撑段及第二爬升段。第一爬升段的底部连接于这些侧边其中之一。第一支撑段连接于第一爬升段的顶部。第一支撑段实质上平行于底壁,并从连接于第一爬升段的一端朝远离底壁的方向延伸而出。第二爬升段的底部连接于第一支撑段的远离第一爬升段的一端。底壁的厚度为D1,第一支撑段的厚度为D2,第一爬升段的厚度为E1,第二爬升段的厚度为E2,El < Dl, El < D2,且E2 < D2。 导光板承载于底壁上,而显示面板配置于导光板上方。
在本发明的一实施例中,上述显示装置还包括背盖,而承载座配置于背盖,其中背盖的底部设有至少一定位柱,而至少部分阶梯状支撑结构的第一支撑段设有对应此至少一定位柱的至少一定位孔,且每一定位柱穿设于对应的定位孔中。
在本发明的一实施例中,上述连接于底壁的这些第一爬升段的至少其中之一设有插槽,而导光板插入插槽中。
在本发明的一实施例中,上述显示装置还包括多个光学膜片及边缘固定件。光学膜片承载于导光板上,且显示面板承载于阶梯状爬升结构的第一支撑段。边缘固定件包覆显示面板的边缘、每一阶梯状支撑结构的远离显示面板的一侧以及底壁的边缘,且边缘固定件连接第一爬升段。
在本发明的一实施例中,上述阶梯状支撑结构还包括第二支撑段,连接于第二爬升段的顶部。第二支撑段实质上平行于底壁,并从连接于第二爬升段的一端朝远离底壁的方向延伸而出。第二支撑段的厚度为D3,且E2<D3。此外,显示装置还包括多个光学膜片及边缘固定件。光学膜片承载于导光板上,且显示面板承载于阶梯状爬升结构的第一支撑段。边缘固定件包覆显示面板的边缘、每一阶梯状支撑结构的远离显示面板的一侧以及底壁的边缘,且边缘固定件连接第二支撑段。
在本发明的一实施例中,上述阶梯状支撑结构还包括第二支撑段,连接于第二爬升段的顶部。显示装置还包括多个光学膜片以及背盖。光学膜片承载于阶梯状爬升结构的第一支撑段,而承载座配置于背盖。背盖的底部设有至少一定位柱,而至少部分阶梯状支撑结构的第一支撑段设有对应此至少一定位柱的至少一第一定位孔,每一光学膜片设有对应此至少一定位柱的至少一第二定位孔,每一定位柱穿设于对应的第一定位孔与第二定位孔中。
在本发明的一实施例中,上述每一阶梯状支撑结构还包括第二支撑段,连接于第二爬升段的顶部。这些阶梯状支撑结构的第二支撑段的至少其中之一设有插槽。显示装置还包括多个光学膜片,承载于这些阶梯状爬升结构的这些第一支撑段,且插入插槽。
在本发明的一实施例中,上述阶梯状支撑结构还包括第二支撑段及第三爬升段, 第二支撑段连接于第二爬升段的顶部。第二支撑段实质上平行于底壁,并从连接于第二爬升段的一端朝远离底壁的方向延伸而出。第二支撑段的厚度为D3,且E2 < D3。第三爬升段的底部连接于第二支撑段的远离第二爬升段的一端,第三爬升段的厚度为E3,且E3 < D3。 显示面板承载于阶梯状爬升结构的第二支撑段。显示装置还包括多个光学膜片及边缘固定件。光学膜片承载于阶梯状爬升结构的第一支撑段,边缘固定件包覆显示面板的边缘、每一阶梯状支撑结构的远离显示面板的一侧以及底壁的边缘,且边缘固定件连接第三爬升段。
在本发明的一实施例中,上述阶梯状支撑结构还包括第二支撑段、第三爬升段及第三支撑段。第二支撑段连接于第二爬升段的顶部,第二支撑段实质上平行于底壁,并从连接于第二爬升段的一端朝远离底壁的方向延伸而出。第二支撑段的厚度为D3,且E2 < D3。 第三爬升段的底部连接于第二支撑段的远离第二爬升段的一端。第三爬升段的厚度为E3, 且E3 <D3。第三支撑段连接于第三爬升段的顶部,第三支撑段实质上平行于底壁,并从连接于第三爬升段的一端朝远离底壁的方向延伸而出。第三支撑段的厚度为D4,且E3 < D4。 显示面板承载于阶梯状爬升结构的第二支撑段。显示装置还包括多个光学膜片及边缘固定件。光学膜片承载于阶梯状爬升结构的第一支撑段,而边缘固定件包覆显示面板的边缘、 每一阶梯状支撑结构的远离显示面板的一侧以及底壁的边缘,且边缘固定件连接第三支撑段。1
为达到上述优点至少其中之一,本发明另提出一种适用于显示装置的承载座,此承载座由反光材质制成,且反光材质的厚度与反光材质的反射率呈正相关。此承载座包括底壁及多个阶梯状支撑结构。底壁具有多个侧边。每一阶梯状支撑结构连接于侧边其中一个对应的侧边,并包括第一爬升段、第一支撑段及第二爬升段。第一爬升段的底部连接于这些侧边其中之一,第一支撑段连接于第一爬升段的顶部。第一支撑段实质上平行于底壁,并从连接于第一爬升段的一端朝远离底壁的方向延伸而出。第二爬升段的底部连接于第一支撑段的远离第一爬升段的一端。底壁的反射率为R1,第一支撑段的反射率为R2,第一爬升段的反射率为Si,第二爬升段的反射率为S2,Sl < Rl, Sl < R2,且S2 < R2。
在本发明的一实施例中,上述阶梯状支撑结构还包括第二支撑段,连接于第二爬升段的顶部。第二支撑段实质上平行于底壁,并从连接于第二爬升段的一端朝远离底壁的方向延伸而出。第二支撑段的反射率为R3,且S2<R3。
在本发明的一实施例中,上述阶梯状支撑结构还包括一第三爬升段,其底部连接于第二支撑段的远离第二爬升段的一端。第三爬升段的反射率为S3,且S3 < R3。
在本发明的一实施例中,上述阶梯状支撑结构还包括第三支撑段,连接于第三爬升段的顶部。第三支撑段实质上平行于底壁,并从连接于第三爬升段的一端朝远离底壁的方向延伸而出。第三支撑段的反射率为R4,且S3<R4。
在本发明的一实施例中,0.8 彡 S1/R1 < 1,0. 8 ^ S1/R2 < 1,0. 8 ^ S2/R2 < 1, 0. 8 彡 S2/R3 < 1,0. 8 ^ S3/R3 < 1,0. 8 ^ S3/R4 < 1。
本发明一实施例提出一种显示装置,其包括承载座、导光板、显示面板以及背盖。 承载座包括具有多个侧边的底壁及多个阶梯状支撑结构。每一阶梯状支撑结构连接于这些侧边其中之一,并从底壁向上爬升。每一阶梯状支撑结构包括多个爬升段以及至少一支撑段,这些爬升段与所述至少一支撑段交替连接。每一支撑段实质上平行底壁,且位于最下层的爬升段的一底部连接于对应的侧边。导光板配置于该底壁上。显示面板配置于每一阶梯状支撑结构的对应的支撑段上。承载座配置于背盖。背盖的底部设有至少一定位柱,而至少部分阶梯状支撑结构的支撑段设有对应所述至少一定位柱的至少一定位孔,每一定位柱穿设于对应的定位孔中。
本发明一实施例提出一种显示装置,其包括承载座、导光板及显示面板。承载座包括具有多个侧边的底壁以及多个阶梯状支撑结构。每一阶梯状支撑结构连接于这些侧边其中之一,并从底壁向上爬升。每一阶梯状支撑结构包括多个爬升段以及至少一支撑段,这些爬升段与上述至少一支撑段交替连接,上述至少一支撑段实质上平行底壁,且位于最下层的爬升段的一底部连接于对应的侧边。这些阶梯状支撑结构的连接于底壁的爬升段的至少其中之一设有第一插槽。导光板配置于底壁上并插入第一插槽中。显示面板配置于每一阶梯状支撑结构的对应的支撑段上。
在本发明的一实施例中,上述至少部分阶梯状支撑结构的连接于最下层的支撑段的爬升段设有第二插槽,显示装置还包括至少一光学膜片,配置于最下层的支撑段上并插入第二插槽中。
在本发明一实施例中,承载座不仅可承载背光模块的构件,还可承载显示面板,所以能取代现有技术所使用的背板及胶框。相较于现有技术,本发明的显示装置所使用的承载座能取代背板及胶框,所以构件较少,组装效率也可因而获得提升。此外,本发明一实施例的显示装置的背盖设有定位柱,而至少部分阶梯状支撑结构的支撑段设有对应定位柱的定位孔,如此可增加承载座定位的便利性,进而提升组装效率。另外,本发明一实施例的显示装置设有供导光板或光学膜片插入的插槽,此有助于固定导光板及光学膜片。
为让本发明的上述和其它目的、特征和优点能更明显易懂,下文特举较佳实施例, 并配合所附图式,作详细说明如下。


图1是现有的一种液晶显示装置的局部剖面示意图。
图2A与图2B是本发明一实施例的一种显示装置的两个局部剖面示意图。
图3是本发明另一实施例的一种显示装置的局部剖面示意图。
图4是本发明另一实施例的一种显示装置的局部剖面示意图。
图5是本发明另一实施例的一种显示装置的局部剖面示意图。
图6是本发明另一实施例的显示装置的局部剖面示意图。
图7是本发明另一实施例的显示装置的局部剖面示意图。
其中,附图标记说明如下
100 液晶显示装置
110:液晶显示面板
120 背光模块
122 导光板
124 光学膜片
126 反射片
130 背板
140 胶框
142 承载部
150 前框
200、200a、200b、200c、200d、200e 显示装置
210:导光板
212:出光面
220 显示面板
230、230a 光学膜片
232,328 定位孔
240 边缘固定件
250 光源
252 电路板
254 点光源
256 基板
洸0 缓冲件
270 背盖
272 底部
273 定位柱
280 前盖
300、300a、300b、300c、300d 承载座
310 底壁
312 底壁的侧边
313 侧壁
320、320a、320b、320c、320d、320e 阶梯状支撑结构
321、321e、323、323e、325 爬升段
321a、323a、325a 爬升段的底部
321b,323b,325b 爬升段的顶部
322、322d、324、326 支撑段
322a,322b,324a,324b,326a :支撑段的一端
327,329 插槽
D1、D2、D3、D4、E1、E2、E3 厚度
θ 1、θ 2、θ 3 夹角具体实施方式
图2Α与图2Β是本发明一实施例的一种显示装置的两个局部剖面示意图。请先参照图2Α,本实施例的显示装置200包括导光板210、显示面板220及承载座300。承载座300 包括底壁310及多个阶梯状支撑结构320 (图2Α中仅绘示一个)。其中底壁310可依设计需求而具有不同形态,例如圆形或多边形,在本实施例中底壁310的形态以多边形结构为例,如矩形,故底壁310具有多个侧边312。每一阶梯状支撑结构320连接于这些侧边312 其中之一,并从底壁310朝远离底壁310的正上方区域的方向向上爬升。在本实施例中,这些阶梯状支撑结构320可仅连接于部分这些侧边312,也就是说,并非每一个侧边312都需与阶梯状支撑结构320连接。此外,同一个侧边312可与一个或多个阶梯状支撑结构320 连接,进一步说,在同一个侧边312上连接有多个阶梯状支撑结构320时,多个阶梯状支撑结构320可相互连结或者二个阶梯状支撑结构320间可以具有间隙。
每一阶梯状支撑结构320包括多个爬升段(如爬升段321、爬升段323)以及至少一支撑段(如支撑段32 。爬升段321、323与支撑段322交替连接。具体而言,位于最下层的爬升段321的底部321a连接于对应的侧边312,而支撑段322连接爬升段321的顶部 321b。支撑段322实质上平行底壁310,并从连接于爬升段321的一端32 朝远离底壁 310的方向延伸而出。爬升段323的底部323a连接于支撑段322的远离爬升段321的一端 32沘。导光板210配置于承载座300的底壁310上,而显示面板220配置于每一阶梯状支撑结构320的对应的支撑段上,在本实施例中,显示面板220例如是配置于支撑段322上。
上述显示面板220例如是液晶显示面板或其它非自发光性显示面板。显示装置 200还可包括至少一片光学膜片230,而图2A是以多片光学膜片230为例。这些光学膜片 230例如是配置于导光板210的出光面212上。光学膜片230可为扩散片、增亮片或其它可用以调整光路径以提升光亮度及光均勻性的膜片。此外,如图2B所示,显示装置200还可包括配置于底壁310上的光源250,以提供光线至导光板210内。具体而言,光源250设置于底壁310的其中一个侧边312旁,与光源250相邻的这个侧边312例如是与侧壁313相连而未与上述的阶梯状支撑结构320相连。在本实施例中,光源250例如包括电路板252、 多个点光源2M及基板256。电路板252固定于基板256,而点光源254固定于电路板252 并电性连接至电路板252。点光源邪4可为发光二极管或其它合适的点光源。基板256可用以提供散热功能或抗静电功能。此外,基板256上可设置用以支撑显示面板220的缓冲件沈0。此缓冲件260可为橡胶垫或胶带。
另外,显示装置200还可包括边缘固定件对0,此边缘固定件240包覆显示面板 220的边缘、每一阶梯状支撑结构320的远离显示面板220的一侧以及底壁310的边缘,以加强导光板210、显示面板220、光学膜片230及光源等固定在承载座300的构件的固定效果。此外,边缘固定件240可由遮光材质制成,以提供遮光效果。此边缘固定件240可为塑料或金属所制成的固定件,其中由塑料制成的固定件可为胶带。
在本实施例中,底壁310及阶梯状支撑结构320例如是由一片板材加工而成,因此承载座300支撑段322的厚度大致等于爬升段321、323的厚度。底壁310的厚度亦大致等于爬升段321、323的厚度。
而为了使承载座300有较好的结构强度、使弯折处(即爬升段与支撑段的交接处) 有较佳的弯折角度以及使支撑段322有较佳的平面度,在加工时,使承载座300的支撑段 322的厚度大于爬升段321、323的厚度,底壁310的厚度亦大于爬升段321、323的厚度,如此一来便可达到上述要求。而在一较佳实施例中,底壁310与支撑段322的关系可以用下列方式来进一步限定,底壁310与支撑段322的厚度例如为D,每一爬升段321、323的厚度例如为E,且0. 3彡E/D< 1。
需说明的是,底壁310与支撑段322的厚度可以相同或不同,而爬升段321与爬升段323的厚度可以相同或不同。因此,可对每一爬升段及其所连接的底壁或支撑段的厚度的比例关系进行限定。举例来说,爬升段321的厚度例如是E1,爬升段323的厚度例如是E2,底壁310的厚度例如是Dl,支撑段322的厚度例如是D2,其中El < Dl,El < D2,E2<D2。在一实施例中,可更进一步限定0. 3彡E1/D1 < 1,0. 3彡E1/D2 < 1,0. 3彡E2/D2<1,以使阶梯状支撑结构320的各弯折处有较佳的结构强度及弯折角度,并使支撑段322 有较佳的平面度及支撑强度。
上述底壁310与阶梯状支撑结构320可由反光材质制成,如此在导光板210与底壁310之间即不需另外设置反射片。反光材质可为塑料或金属等。在本实施例中,反光材质例如是白色发泡型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酯。也就是说,底壁310与阶梯状支撑结构320可由白色发泡型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酯片加工而成,以使底壁310具有反光效果。所选用的反光材质的厚度例如是与反光材质的反射率呈正相关。在支撑段322的厚度大致等于每一爬升段321、323的厚度的实施例中,支撑段322的反射率大致等于每一爬升段321、323的反射率。在底壁310的厚度大致等于每一爬升段321、323的厚度的实施例中,底壁310的反射率大致等于每一爬升段321、323的反射率。此外,在支撑段322的厚度大于每一爬升段 321,323的厚度的实施例中,支撑段322的反射率会大于每一爬升段321、323的反射率。在底壁310的厚度大于每一爬升段321、323的厚度的实施例中,底壁310的反射率会大于每一爬升段321、323的反射率。若底壁310或支撑段322的反射率为R,每一爬升段321、323 的反射率为S,在一实施例中,可通过限定0. 8彡S/R < 1,以使阶梯状支撑结构320的各弯折处有较佳的结构强度及弯折角度,并使支撑段322有较佳的平面度及支撑强度。此外,可进一步通过限定每一爬升段及其所连接的底壁或支撑段的反射率的比例关系来使阶梯状支撑结构320的各弯折处有较佳的结构强度及弯折角度,并使支撑段322有较佳的平面度及支撑强度。具体而言,若底壁310的反射率为Rl,第一支撑段322的反射率为R2,第一爬升段321的反射率为Si,第二爬升段323的反射率为S2,其中Sl < R1,S1 < R2,S2 < R2, 则可限定 0. 8 彡 S1/R1 < 1,0. 8 ^ S1/R2 < 1,0. 8 ^ S2/R2 < 1。
此外,在本实施例中,每一爬升段与其底部所连接的底壁或支撑段之间的夹角例如是介于45度至135度。亦即,爬升段321与其底部321a所连接的底壁310之间的夹角 θ 1以及爬升段323与其底部323a所连接的支撑段322之间的夹角θ 2例如是介于45度至135度。在本实施例中,因边缘固定件240连接到爬升段323,故可使夹角θ 2等于90 度,以使边缘固定件240能连接爬升段323的远离显示面板220的一侧,进而增加边缘固定件MO的固定效果。举例来说,若以胶带作为边缘固定件Μ0,因夹角θ 2等于90度,所以边缘固定件240能黏接爬升段323的顶面及远离显示面板220的一侧,故能增加边缘固定件MO的固定效果。此外,在夹角小于90度的实施例中,爬升段321可防止漏光。
在本实施例的显示装置200中,因承载座300可承载导光板210、光学膜片230、光源等背光模块的构件以及显示面板220,所以能取代现有技术所使用的背板及胶框。因此, 相较于现有技术,本实施例的显示装置200因使用承载座300来取代背板及胶框,以减少构件的数量,所以能提升显示装置200组装效率。此外,承载座300可由反光材质制成,所以在导光板210与承载座300之间不需另外设置反射片,如此能节省显示装置200的生产成本并进一步提升显示装置200的组装效率。
图3是本发明另一实施例的一种显示装置的局部剖面示意图。请参照图3,本实施例的显示装置200a与上述显示装置200相似,以下仅针对其结构上的差异处进行说明。相较于图2A的阶梯状支撑结构320,本实施例的承载座300a的阶梯状支撑结构320a还包括连接于爬升段323的顶部32 的支撑段324。此支撑段324实质上平行于底壁310,并从连接于爬升段323的一端32 朝远离底壁310的方向延伸而出,而边缘固定件240连接支撑段324。此支撑段324的厚度为D3,且E2<D3。在一较佳实施例中,为了使支撑段324 与爬升段323的交接处有较佳的弯折角度及结构强度并使支撑段3M有较佳的平面度,可限定0. 3<E2/D3< 1。此外,支撑段324的反射率为R3,且S2<R3。在一实施例中,亦可通过限制0. 8 ( S2/R3 < 1,使支撑段3M与爬升段323的交接处有较佳的弯折角度及结构强度并使支撑段3M有较佳的平面度。
在图2A所示的实施例中,可通过使爬升段323垂直支撑段322来增加边缘固定件 240的固定效果。本实施例(如图3所示)则是通过支撑段3M来增加边缘固定件240与阶梯状支撑结构320a之间的接触面积,以提升边缘固定件MO的固定效果。因此,在本实施例中,爬升段323可不需垂直于支撑段322即可使边缘固定件240有良好的固定效果。
图4是本发明另一实施例的一种显示装置的局部剖面示意图。请参照图4,本实施例的显示装置200b与上述显示装置200a相似,以下仅针对其结构上的差异处进行说明。 相较于图3的阶梯状支撑结构320a,本实施例的承载座300b的阶梯状支撑结构320b还包括爬升段325,其底部32 连接于支撑段324的远离爬升段323的一端324b。爬升段325 与支撑段3M之间的夹角θ 3例如是介于45度至135度之间。光学膜片230承载于最下层的支撑段322上,而显示面板220承载于支撑段3M上。
上述爬升段325的厚度例如为E3,且E3 < D3。在一较佳实施例中,为了使支撑段 324与爬升段325的交接处有较佳的弯折角度及结构强度,可限定0. 3 ^ E3/D3 < 1。此外,爬升段325的反射率例如为S3,且S3 < R3。在一实施例中,亦可通过限制0. 8 ^ S3/R3 < 1,使支撑段3M与爬升段325的交接处有较佳的弯折角度及结构强度。
在本实施例中,因边缘固定件240有连接爬升段325,故可让爬升段325与支撑段 324之间的夹角θ 3为90度,以使边缘固定件240能连接爬升段325的远离显示面板220 的一侧,进而增加边缘固定件MO的固定效果。
图5是本发明另一实施例的一种显示装置的局部剖面示意图。请参照图5,本实施例的显示装置200c与上述显示装置200b相似,以下仅针对其结构上的差异处进行说明。 相较于图4的阶梯状支撑结构320b,本实施例的承载座300c的阶梯状支撑结构320c还包括支撑段326,其连接于爬升段325的顶部32恥。支撑段326实质上平行于底壁310,并从连接于爬升段325的一端326a朝远离底壁310的方向延伸而出。边缘固定件240连接支撑段326。此支撑段326的厚度例如为D4,且E3<D4。在一较佳实施例中,为了使支撑段 3 与爬升段325的交接处有较佳的弯折角度及结构强度并使支撑段3 有较佳的平面度, 可限定0. 3 ^ E3/D4 < 1。此外,支撑段326的反射率例如为R4,且S3 < R4。在一实施例中,亦可通过限制0. 8 ( S3/R4 < 1,使支撑段3 与爬升段325的交接处有较佳的弯折角度及结构强度并使支撑段3 有较佳的平面度。
在图4所示的实施例中,可通过使爬升段325垂直支撑段3M来增加边缘固定件 240的固定效果。本实施例(如图5所示)则是通过支撑段3 来增加边缘固定件240与阶梯状支撑结构320c之间的接触面积,以提升边缘固定件MO的固定效果。因此,在本实施例中,爬升段325可不需垂直于支撑段324即可使边缘固定件240有良好的固定效果。
需说明的是,本发明并不限定承载座仅能应用至显示装置,而且承载座的支撑段及爬升段的数量可视使用需求而定,例如应用于立体显示器或触控显示器时,承载座还可包括其它支撑段,以支撑立体显示器的视差组件(parallax device)或是支撑触控显示器的触控板。爬升段的数量则视支撑段的数量而对应增减。此外,至少部分阶梯状支撑结构的支撑段可设有定位孔,以利定位。下文将配合图式说明支撑段设有定位孔的实施例。
图6是本发明另一实施例的显示装置的局部剖面示意图。请参照图6,相较于图 4的显示装置200b,本实施例的显示装置200d还包括背盖270,而承载座300d配置于背盖 270。显示装置200d可进一步包括前盖观0,其适于与背盖270组合,以作为显示装置200d 的外壳。当显示装置200b应用于其它电子产品(如笔记型计算机或平板计算机等)时,背盖270与前盖280亦可作为电子产品的外壳。
承上述,本实施例的背盖270的底部272设有定位柱273,而承载座300d的至少部分阶梯状支撑结构320d的支撑段322d设有对应此定位柱273的定位孔328,且每一定位柱 273穿设于对应的定位孔328中,以将承载座300d固定于背盖270。所述定位柱273的数量可为一个或多个,图6中仅绘示一个,而定位孔328的数量与定位柱273的数量对应。此外,配置于支撑段322上的每一光学膜片230a亦可具有对应定位柱273的定位孔232,而定位柱273可还穿设于光学膜片230a的定位孔232,以固定光学膜片230a。
由于显示装置200d的背盖270设有定位柱273,而至少部分阶梯状支撑结构320d的支撑段322d设有对应定位柱237的定位孔328,如此可增加承载座300d的定位的便利性,进而提升组装效率。
需说明的是,在本实施例中,阶梯状支撑结构320d的定位孔3 例如是设置于最下层的支撑段322上,但本发明并不限制定位孔3 需设于最下层的支撑段322上。因此, 在其它实施例中,定位孔3 亦可设置于支撑段3M上,而定位柱273的位置需与定位孔 3 的位置配合。此外,本实施例的显示装置200d亦可包括图4所示的边缘固定件M0。另外,本实施例的支撑段322d、3M的厚度可不大于爬升段321、323、325的厚度。
图7是本发明另一实施例的显示装置的局部剖面示意图。请参照图7,相较于图5 的显示装置200c,本实施例的显示装置200e中,连接于底壁310的这些爬升段321e的至少其中之一设有插槽327,至少部分阶梯状支撑结构320e的爬升段32 设有插槽329,此爬升段32 连接于最下层的支撑段322并用以承载光学膜片230。导光板210插入插槽327 中,而光学膜片230插入插槽3 中。插槽327、3四的设置有助于固定导光板210及光学膜片230。此外,在本实施例中,支撑段322、324、326的厚度可不大于爬升段321e、323e、325 的厚度。
综上所述,在本发明中,承载座可承载背光模块的构件及显示面板,所以能取代现有技术所使用的背板及胶框。相较于现有技术,本发明的显示装置所使用的承载座能取代背板及胶框,所以构件较少,组装效率也可因而获得提升。此外,在一实施例中,承载座可由反光材质制成,故承载座的底壁与导光板之间不需设置反射片,如此进一步提升显示装置的组装效率,并降低显示装置的生产成本。另外,在一实施例中,显示装置的背盖设有定位柱,而至少部分阶梯状支撑结构的支撑段设有对应定位柱的定位孔,如此可增加承载座的定位的便利性,进而提升组装效率。再者,在一实施例中,显示装置设有供导光板或光学膜片插入的插槽,此有助于固定导光板及光学膜片。
虽然本发明已以较佳实施例披露如上,但是以上实施例并非用以限定本发明,任何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在不脱离本发明的精神和范围内,可作部分的变动与润饰,因此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应当以所附的权利要求书所界定的范围为准。
权利要求
1.一种承载座,适用于一显示装置中,该承载座包括 一底壁,具有多个侧边;以及多个阶梯状支撑结构,每一阶梯状支撑结构连接于所述侧边其中之一,并从该底壁向上爬升,每一阶梯状支撑结构包括多个爬升段以及至少一支撑段,所述爬升段与所述至少一支撑段交替连接,所述至少一支撑段实质上平行该底壁,且位于最下层的该爬升段的一底部连接于对应的该侧边,其中所述至少一支撑段的至少其中之一的厚度大于所述爬升段的至少其中之一的厚度。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承载座,其中所述至少一支撑段的至少其中之一的厚度为D,所述爬升段的至少其中之一的厚度为E,且0. 3 < E/D < 1。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承载座,其中该底壁与所述阶梯状支撑结构由反光材质制成。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承载座,其中该底壁与所述阶梯状支撑结构由一白色发泡型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酯片加工而成。
5.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承载座,其中该反光材质的厚度与该反光材质的反射率呈正相关,所述至少一支撑段的至少其中之一的反射率大于所述爬升段的至少其中之一的反射率。
6.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承载座,其中所述至少一支撑段的至少其中之一的反射率为R, 所述爬升段的至少其中之一的反射率为S,且0. 8 < S/R < 1。
7.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承载座,其中该底壁的反射率大于所述爬升段至少其中之一的反射率。
8.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承载座,其中每一爬升段与其底部所连接的该底壁或该支撑段之间的夹角介于45度至135度。
9.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承载座,其中该底壁的厚度大于所述爬升段至少其中之一的厚度。
10.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承载座,其中所述阶梯状支撑结构连接于部分所述侧边,而该承载座还包括一侧壁,连接至未与所述阶梯状支撑结构连接的该侧边。
11.一种显示装置,包括 一承载座,包括一底壁,具有多个侧边;以及多个阶梯状支撑结构,每一阶梯状支撑结构连接于所述侧边其中之一,并从该底壁向上爬升,每一阶梯状支撑结构包括多个爬升段以及至少一支撑段,所述爬升段与所述至少一支撑段交替连接,所述至少一支撑段实质上平行该底壁,且位于最下层的该爬升段的一底部连接于对应的该侧边,其中所述至少一支撑段的至少其中之一的厚度大于所述爬升段的至少其中之一的厚度;一导光板,配置于该底壁上;以及一显示面板,配置于每一阶梯状支撑结构的对应的该支撑段上。
12.如权利要求11所述的显示装置,还包括一背盖,而该承载座配置于该背盖,其中该背盖的一底部设有至少一定位柱,而至少部分所述阶梯状支撑结构的该支撑段设有对应所述至少一定位柱的至少一定位孔,每一定位柱穿设于对应的该定位孔中。
13.如权利要求11所述的显示装置,其中连接于该底壁的所述爬升段的至少其中之一设有一插槽,而该导光板插入该插槽中。
14.如权利要求11所述的显示装置,还包括至少一光学膜片,配置于该导光板上。
15.如权利要求11所述的显示装置,其中每一阶梯状支撑结构的所述至少一支撑段的数量为多个,且该显示装置还包括至少一光学膜片,配置于最下层的该支撑段上。
16.如权利要求15所述的显示装置,还包括一背盖,而该承载座配置于该背盖,其中该背盖的一底部设有至少一定位柱,而至少部分所述阶梯状支撑结构的最下层的该支撑段设有对应所述至少一定位柱的至少一第一定位孔,每一光学膜片设有对应所述至少一定位柱的至少一第二定位孔,每一定位柱穿设于对应的该第一定位孔与该第二定位孔中。
17.如权利要求15所述的显示装置,其中连接于该底壁的所述爬升段的至少其中之一设有一第一插槽,至少部分所述阶梯状支撑结构的连接于最下层的该支撑段的该爬升段设有一第二插槽,该导光板插入该第一插槽中,而该光学膜片插入该第二插槽中。
18.如权利要求11所述的显示装置,其中每一阶梯状支撑结构的所述至少一支撑段的数量为多个,所述支撑段其中之一位于该阶梯状支撑结构的最上层,且该显示装置还包括一边缘固定件,包覆该显示面板的边缘、每一阶梯状支撑结构的远离该显示面板的一侧以及该底壁的边缘,且该边缘固定件连接最上层的该支撑段。
19.如权利要求11所述的显示装置,其中所述爬升段其中之一位于该阶梯状支撑结构的最上层,且该显示装置还包括一边缘固定件,包覆该显示面板的边缘、每一阶梯状支撑结构的远离该显示面板的一侧以及该底壁的边缘,且该边缘固定件连接最上层的该爬升段。
20.如权利要求19所述的显示装置,其中该阶梯状支撑结构的最上层的该爬升段垂直于最上层的该底壁,且该边缘固定件连接最上层的该爬升段的远离该显示面板的一侧。
21.如权利要求11所述的显示装置,其中该底壁的厚度大于所述爬升段的至少其中之一的厚度。
22.—种承载座,适用于一显示装置中,该承载座包括一底壁,具有多个侧边;以及多个阶梯状支撑结构,每一阶梯状支撑结构连接于所述侧边其中之一,并从该底壁向上爬升,每一阶梯状支撑结构包括多个爬升段以及至少一支撑段,所述爬升段与所述至少一支撑段交替连接,所述至少一支撑段实质上平行该底壁,且位于最下层的该爬升段的一底部连接于对应的该侧边,其中该底壁与所述阶梯状支撑结构由反光材质制成,该反光材质的厚度与该反光材质的反射率呈正相关,所述至少一支撑段的至少其中之一的反射率大于所述爬升段的至少其中之一的反射率。
23.如权利要求22所述的承载座,其中所述至少一支撑段的至少其中之一的反射率为 R,所述爬升段的至少其中之一的反射率为S,且0. 8 < S/R < 1。
24.如权利要求22所述的承载座,其中该底壁与所述阶梯状支撑结构由一白色发泡型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酯片加工而成。
25.如权利要求22所述的承载座,其中每一爬升段与其底部所连接的该底壁或该支撑段之间的夹角介于45度至135度。
26.如权利要求22所述的承载座,其中该底壁的反射率大于所述爬升段的至少其中之一的反射率。
27.—种承载座,适用于一显示装置中,该承载座包括一底壁,具有多个侧边;以及多个阶梯状支撑结构,每一阶梯状支撑结构连接于所述侧边其中之一,并包括 一第一爬升段,其一底部连接于所述侧边其中之一;一第一支撑段,连接于该第一爬升段的一顶部,该第一支撑段实质上平行于该底壁,并从连接于该第一爬升段的一端朝远离该底壁的方向延伸而出;以及一第二爬升段,其一底部连接于该第一支撑段的远离该第一爬升段的一端; 其中,该底壁的厚度为Dl,该第一支撑段的厚度为D2,该第一爬升段的厚度为El,该第二爬升段的厚度为E2,El < D1,E1 <D2,且E2<D2。
28.如权利要求27所述的承载座,其中该阶梯状支撑结构还包括一第二支撑段,该第二支撑段连接于该第二爬升段的一顶部,该第二支撑段实质上平行于该底壁,并从连接于该第二爬升段的一端朝远离该底壁的方向延伸而出,该第二支撑段的厚度为D3,且E2<D3。
29.如权利要求28所述的承载座,其中该阶梯状支撑结构还包括一第三爬升段,该第三爬升段的一底部连接于该第二支撑段的远离该第二爬升段的一端,该第三爬升段的厚度为 E3,且 E3 < D3。
30.如权利要求四所述的承载座,其中该阶梯状支撑结构还包括一第三支撑段,该第三支撑段连接于该第三爬升段的一顶部,该第三支撑段实质上平行于该底壁,并从连接于该第三爬升段的一端朝远离该底壁的方向延伸而出,该第三支撑段的厚度为D4,且E3<D4。
31.如权利要求30所述的承载座,其中0.3彡E1/D1< 1,0.3彡El/D2< 1,0. 3彡E2/ D2 < 1,0. 3 彡 E2/D3 < 1,0. 3 彡 E3/D3 < 1,且 0. 3 彡 E3/D4 < 1。
32.如权利要求27所述的承载座,其中该底壁与所述阶梯状支撑结构由一白色发泡型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酯片加工而成。
33.一种显示装置,包括 一承载座,包括一底壁,具有多个侧边;以及多个阶梯状支撑结构,每一阶梯状支撑结构连接于所述侧边其中之一,并包括 一第一爬升段,其一底部连接于所述侧边其中之一;一第一支撑段,连接于该第一爬升段的一顶部,该第一支撑段实质上平行于该底壁,并从连接于该第一爬升段的一端朝远离该底壁的方向延伸而出;以及一第二爬升段,其一底部连接于该第一支撑段的远离该第一爬升段的一端,其中该底壁的厚度为D1,该第一支撑段的厚度为D2,该第一爬升段的厚度为E1,该第二爬升段的厚度为 E2,El < Dl, El < D2,且 E2 < D2 ; 一导光板,承载于该底壁上;以及一显示面板,配置于该导光板上方。
34.如权利要求33所述的显示装置,还包括一背盖,而该承载座配置于该背盖,其中该背盖的一底部设有至少一定位柱,而至少部分所述阶梯状支撑结构的该第一支撑段设有对应所述至少一定位柱的至少一定位孔,每一定位柱穿设于对应的该定位孔中。
35.如权利要求33所述的显示装置,其中连接于该底壁的所述第一爬升段的至少其中之一设有一插槽,而该导光板插入该插槽中。
36.如权利要求33所述的显示装置,还包括多个光学膜片,承载于该导光板上,且该显示面板承载于所述阶梯状爬升结构的所述第一支撑段;以及
37.如权利要求33所述的显示装置,其中该阶梯状支撑结构还包括一第二支撑段,连接于该第二爬升段的一顶部,该第二支撑段实质上平行于该底壁,并从连接于该第二爬升段的一端朝远离该底壁的方向延伸而出,该第二支撑段的厚度为D3,且E2 < D3,该显示装置还包括多个光学膜片,承载于该导光板上,且该显示面板承载于所述阶梯状爬升结构的所述第一支撑段;以及一边缘固定件,包覆该显示面板的边缘、每一阶梯状支撑结构的远离该显示面板的一侧以及该底壁的边缘,且该边缘固定件连接该第二支撑段。
38.如权利要求33所述的显示装置,其中该阶梯状支撑结构还包括一第二支撑段及一第三爬升段,该第二支撑段连接于该第二爬升段的一顶部,该第二支撑段实质上平行于该底壁,并从连接于该第二爬升段的一端朝远离该底壁的方向延伸而出,该第二支撑段的厚度为D3,且E2 < D3,该第三爬升段的一底部连接于该第二支撑段的远离该第二爬升段的一端,该第三爬升段的厚度为E3,且E3 < D3,该显示面板承载于所述阶梯状爬升结构的所述第二支撑段,该显示装置还包括多个光学膜片,承载于所述阶梯状爬升结构的所述第一支撑段;以及一边缘固定件,包覆该显示面板的边缘、每一阶梯状支撑结构的远离该显示面板的一侧以及该底壁的边缘,且该边缘固定件连接该第三爬升段。
39.如权利要求33所述的显示装置,其中每一阶梯状支撑结构还包括一第二支撑段, 连接于该第二爬升段的一顶部,该显示装置还包括多个光学膜片,承载于所述阶梯状爬升结构的所述第一支撑段;以及一背盖,而该承载座配置于该背盖,其中该背盖的一底部设有至少一定位柱,而至少部分所述阶梯状支撑结构的该第一支撑段设有对应所述至少一定位柱的至少一第一定位孔, 每一光学膜片设有对应所述至少一定位柱的至少一第二定位孔,每一定位柱穿设于对应的该第一定位孔与该第二定位孔中。
40.如权利要求33所述的显示装置,其中每一阶梯状支撑结构还包括一第二支撑段, 连接于该第二爬升段的一顶部,所述阶梯状支撑结构的所述第二支撑段的至少其中之一设有一插槽,该显示装置还包括多个光学膜片,承载于所述阶梯状爬升结构的所述第一支撑段,且插入该插槽。
41.如权利要求33所述的显示装置,其中该阶梯状支撑结构还包括一第二支撑段、一第三爬升段及一第三支撑段,该第二支撑段连接于该第二爬升段的一顶部,该第二支撑段实质上平行于该底壁,并从连接于该第二爬升段的一端朝远离该底壁的方向延伸而出,该第二支撑段的厚度为D3,且E2 < D3,该第三爬升段的一底部连接于该第二支撑段的远离该第二爬升段的一端,该第三爬升段的厚度为E3,且E3 < D3,该第三支撑段连接于该第三爬升段的一顶部,该第三支撑段实质上平行于该底壁,并从连接于该第三爬升段的一端朝远离该底壁的方向延伸而出,该第三支撑段的厚度为D4,且E3 < D4,该显示面板承载于所述阶梯状爬升结构的所述第二支撑段,该显示装置还包括多个光学膜片,承载于所述阶梯状爬升结构的所述第一支撑段;以及一边缘固定件,包覆该显示面板的边缘、每一阶梯状支撑结构的远离该显示面板的一侧以及该底壁的边缘,且该边缘固定件连接该第三支撑段。
42.如权利要求33所述的显示装置,其中该底壁与所述阶梯状支撑结构由一白色发泡型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酯片加工而成。
43.一种承载座,适用于一显示装置中,该承载座由反光材质制成,且该反光材质的厚度与该反光材质的反射率呈正相关,该承载座包括一底壁,具有多个侧边;以及多个阶梯状支撑结构,每一阶梯状支撑结构连接于所述侧边其中一个对应的该侧边, 并包括一第一爬升段,其一底部连接于所述侧边其中之一;一第一支撑段,连接于该第一爬升段的一顶部,该第一支撑段实质上平行于该底壁,并从连接于该第一爬升段的一端朝远离该底壁的方向延伸而出;以及一第二爬升段,其一底部连接于该第一支撑段的远离该第一爬升段的一端;其中,该底壁的反射率为R1,该第一支撑段的反射率为R2,该第一爬升段的反射率为 Si,该第二爬升段的反射率为S2,Sl < Rl, Sl < R2,且S2 < R2。
44.如权利要求43所述的承载座,其中该阶梯状支撑结构还包括一第二支撑段,连接于该第二爬升段的一顶部,该第二支撑段实质上平行于该底壁,并从连接于该第二爬升段的一端朝远离该底壁的方向延伸而出,该第二支撑段的反射率为R3,且S2 < R3。
45.如权利要求44所述的承载座,其中该阶梯状支撑结构还包括一第三爬升段,其一底部连接于该第二支撑段的远离该第二爬升段的一端,该第三爬升段的反射率为S3,且S3 < R3。
46.如权利要求45所述的承载座,其中该阶梯状支撑结构还包括一第三支撑段,连接于该第三爬升段的一顶部,该第三支撑段实质上平行于该底壁,并从连接于该第三爬升段的一端朝远离该底壁的方向延伸而出,该第三支撑段的反射率为R4,且S3 < R4。
47.如权利要求46所述的承载座,其中0.8彡S1/R1< 1,0. 8^S1/R2< 1,0. 8彡S2/ R2 < 1,0. 8 ^ S2/R3 < 1,0. 8 ^ S3/R3 < 1,0. 8 ^ S3/R4 < 1。
48.如权利要求43所述的承载座,其由一白色发泡型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酯片加工而成。
49.一种显示装置,包括一承载座,包括一底壁,具有多个侧边;以及多个阶梯状支撑结构,每一阶梯状支撑结构连接于所述侧边其中之一,并从该底壁向上爬升,每一阶梯状支撑结构包括多个爬升段以及至少一支撑段,所述爬升段与所述至少一支撑段交替连接,所述至少一支撑段实质上平行该底壁,且位于最下层的该爬升段之一底部连接于对应的该侧边;一导光板,配置于该底壁上;一显示面板,配置于每一阶梯状支撑结构的对应的该支撑段上;以及一背盖,该承载座配置于该背盖,其中该背盖的一底部设有至少一定位柱,而至少部分所述阶梯状支撑结构的该支撑段设有对应所述至少一定位柱的至少一定位孔,每一定位柱穿设于对应的该定位孔中。
50.一种显示装置,包括一承载座,包括一底壁,具有多个侧边;以及多个阶梯状支撑结构,每一阶梯状支撑结构连接于所述侧边其中之一,并从该底壁向上爬升,每一阶梯状支撑结构包括多个爬升段以及至少一支撑段,所述爬升段与所述至少一支撑段交替连接,所述至少一支撑段实质上平行该底壁,且位于最下层的该爬升段之一底部连接于对应的该侧边,所述阶梯状支撑结构的连接于该底壁的所述爬升段的至少其中之一设有一第一插槽;一导光板,配置于该底壁上并插入该第一插槽中;以及一显示面板,配置于每一阶梯状支撑结构的对应的该支撑段上。
51.如权利要求50所述的显示装置,其中至少部分所述阶梯状支撑结构的连接于最下层的该支撑段的该爬升段设有一第二插槽,该显示装置还包括至少一光学膜片,配置于最下层的该支撑段上并插入该第二插槽中。
全文摘要
一种承载座及使用承载座的显示装置,该承载座包括底壁及多个阶梯状支撑结构。底壁具有多个侧边。每一阶梯状支撑结构连接于这些侧边其中之一,并从底壁向上爬升。每一阶梯状支撑结构包括多个爬升段以及至少一支撑段,这些爬升段与至少一支撑段交替连接。上述至少一支撑段实质上平行底壁,且位于最下层的爬升段的底部连接于对应的侧边。上述至少一支撑段的至少其中之一的厚度大于或等于这些爬升段的至少其中之一的厚度。本发明另提出一种显示装置,其采用上述承载座,以提升组装效率并降低生产成本。
文档编号G02F1/13357GK102495482SQ20111037301
公开日2012年6月13日 申请日期2011年11月10日 优先权日2011年7月1日
发明者潘治良, 蔡运纬, 赖明昇, 陈南叡, 黄文鸿 申请人:友达光电股份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