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光板以及光源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678880阅读:169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导光板以及光源装置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导光板,尤其涉及该导光板的结构以及采用该导光板的光源
直O
背景技术
一般而言,侧边入光式光源装置主要包括导光板与侧光源,其中侧光源配置于导光板的入光面旁,且适于发出光线。导光板则用以引导光线的散射方向,并确保导光板之出光面亮度的均勻性,从而将侧光源所提供的点光源或线光源转换成面光源。除此之外,为了提升光源装置的出光率及辉度,现有技术常会对导光板的出光面进行加工。举例来说,例如是在在导光板的出光面配置复数个沟槽结构。然而,由于上述沟槽结构完全布满导光板的出光面,故常使得导光板在靠近光源出光面的附近有严重的热点(hot spot)与交叉亮线,而造成出光面的亮暗不均。由上述可知,开发一种能够解决现有问题的导光板是有其必要的。
发明内容本实用新型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了一种导光板,旨在解决上述的问题。本实用新型还提供了采用上述导光板的光源装置。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的本实用新型的导光板,具有彼此垂直的一第一方向与一第二方向,该导光板包括一第一光学微结构;所述的第一光学微结构设置在该导光板的一可视区,该第一光学微结构在该第一方向中延伸;以及一第二光学微结构;所述的第二光学微结构设置在邻近该导光板的至少一入光面的一过渡区的至少一部分,该第二光学微结构在该第二方向中延伸,该过渡区相邻于该可视区;具有该第一光学微结构的该导光板的该可视区的表面、与具有该第二光学微结构的该导光板的该过渡区的表面之间具有一段差。本实用新型的光源装置包括一导光板;所述的导光板具有彼此垂直的一第一方向与一第二方向;该导光板包括一第一光学微结构;所述的第一光学微结构设置在该导光板的一可视区,该第一光学微结构在该第一方向中延伸;一第二光学微结构;所述的第二光学微结构设置在邻近该导光板的至少一入光面的一过渡区的至少一部分,该第二光学微结构在该第二方向中延伸,该过渡区相邻于该可视区;具有该第一光学微结构的该导光板的该可视区的表面、与具有该第二光学微结构的该导光板的该过渡区的表面之间具有一段差;以及至少一发光组件;所述的至少一发光组件配置于该导光板的该入光面旁。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由于导光板的第一光学微结构仅设置于可视区,而未布满整个导光板,故导光板在靠近入光面之出光面的热点与交叉亮线现象能获得降低,从而能提升导光板的出光均勻度。另外,位于导光板过渡区的第二光学微结构亦能提供光线雾化的效果。因此,采用上述之出光均勻之导光板的光源装置能提供均勻的面光源。

图IA为本实用新型第一实施例之导光板的立体示意图。图IB为图IA之导光板沿剖面线I-I的剖面示意图。图2A至图2C为本实用新型第二实施例之导光板的制作方法的流程图。图3为本实用新型第三实施例之导光板的立体示意图。图4为本实用新型第四实施例之导光板的立体示意图。图5为本实用新型第五实施例之光源装置的立体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与具体实施方式
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细描述有鉴于此,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导光板,能减少出光面亮暗不均的情况。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导光板的制作方法,能制作上述的导光板。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光源装置,能提供均勻的面光源。本实用新型提出一种导光板,具有彼此垂直的一第一方向与一第二方向。导光板包括一第一光学微结构以及一第二光学微结构。第一光学微结构设置于导光板的一可视区。第一光学微结构在第一方向中延伸。第二光学微结构设置于邻近导光板的至少一入光面的一过渡区的至少一部分。第二光学微结构在第二方向中延伸。过渡区相邻于可视区。 具有该第一光学微结构的导光板的可视区的表面、与具有该第二光学微结构的导光板的过渡区的表面之间具有一段差。本实用新型又提出一种导光板的制作方法。首先,提供一透光基板。透光基板具有彼此垂直的一第一方向与一第二方向。透光基板具有至少一入光面。继之,从入光面开始、沿着第一方向在透光基板的至少一部分表面上形成一第一光学微结构。接着,沿第二方向移除位于邻近入光面的第一光学微结构,以沿着第二方向形成一第二光学微结构,从而形成一过渡区及相邻于该过渡区的一可视区。过渡区邻近导光板之至少一入光面。第一光学微结构设置于可视区,且第二光学微结构设置于过渡区的至少一部分。具有第一光学微结构的透光基板的可视区的表面、与具有第二光学微结构的透光基板的过渡区的表面之间具有一段差。本实用新型还提出一种光源装置,包括上述之导光板与至少一发光组件。发光组件配置于导光板的入光面旁。在本实用新型的一实施例中,上述的第一光学微结构包括凹槽,且凹槽的形状是选自于半圆形、V字形、R沟及其组合。在本实用新型的一实施例中,上述的第二光学微结构为不连续的刻划线。在本实用新型的一实施例中,上述的第二光学微结构为连续的刻划线。在本实用新型的一实施例中,上述的导光板的两侧分别设置有过渡区。两过渡区分别邻近导光板两侧的入光面,且可视区位于两过渡区之间。在本实用新型的一实施例中,上述的透光基板的两侧分别设置有过渡区。两过渡区分别邻近透光基板两侧的入光面,且可视区位于两过渡区之间。在本实用新型的一实施例中,上述的第二光学微结构设置于该过渡区的一部分、 且邻近该可视区。图IA为本实用新型第一实施例之导光板的立体示意图。请参照图1A,导光板100 具有彼此垂直的方向Dl与方向D2,且导光板100包括光学微结构110以及光学微结构120。 如图IA所示,光学微结构110设置于导光板110的可视区Al,其中光学微结构110在方向 Dl中延伸。光学微结构120设置于邻近导光板100的至少一入光面Sl的过渡区A2。光学微结构120在方向D2中延伸,且过渡区A2相邻于可视区Al。另外,导光板100的可视区 Al的表面A1_S与导光板100的过渡区A2的表面A2_S之间具有段差H,其中段差H例如为 0. 015 毫米(mm)。图IB为图IA之导光板沿剖面线I-I的剖面示意图。如图IB所示,本实施例之光学微结构Iio包括凹槽112,且凹槽112的形状是选自于半圆形、V字形、R沟及其组合。应注意的是,图IB仅示意地将凹槽112的形状绘示为V字形,然本实用新型并不受限于此。 换句话说,在其它实施例中,光学微结构110亦可是凸点、凸纹或其它适当形状的光学微结构。上述光学微结构110能使光束均勻地出射至导光板100外,从而使导光板100适于提供较为均勻且辉度较高的面光源。另一方面,如图IA所示,位于过渡区A2的光学微结构120例如为不连续的刻划线。然而,在其它实施例中,光学微结构120亦可为连续的刻划线,本实用新型并不受限于图1A。值得一提的是,由于本实施例之光学微结构110仅配置在可视区Al,而未布满整个导光板100,故导光板100在靠近入光面Sl之出光面(即表面A2-S)的热点(hot spot)与交叉亮线现象能获得降低。换句话说,在导光板100之入光面Sl附近保留过渡区A2,能使导光板100的出光较现有技术的导光版更均勻。除此之外,过渡区A2上的光学微结构120 亦可提供光线雾化的效果,而能提升导光板100于表面A2-S的出光均勻度。以下,将进一步说明本实用新型之导光板的制作方法。第二实施例-导光板的制作方法图2A至图2C为本实用新型第二实施例之导光板的制作方法的流程图。在本实施例中,导光板的制作方法适于制作图IA的导光板100。请参照图2A,首先提供透光基板 100,。透光基板100,具有彼此垂直的方向Dl与方向D2。透光基板100,具有至少一入光面Sl与表面S2。继之,请参照图2B,从入光面Sl开始、沿着方向Dl在透光基板100’的整个表面 S2上形成光学微结构110。其中光学微结构110例如为凹槽112,其中凹槽112的形状选自半圆形、V字形、R沟及其组合。应注意的是,在其它实施例中,光学微结构110亦可亦可是凸点、凸纹或其它适当形状的光学微结构,本实用新型并不受限于图2B。再来,请参照图2C,沿方向D2移除位于邻近入光面Sl的光学微结构110,以沿着方向D2形成光学微结构120,从而形成过渡区A2及相邻于过渡区A2的可视区Al。其中过渡区A2邻近导光板100之入光面Sl。如图2C所示,光学微结构110设置于可视区Al,且光学微结构120设置于过渡区A2。在本实施例中,移除部份光学微结构110的方法例如是利用切割工具200将过渡区A2的光学微结构110移除,其中切割工具200如为平刀。至此, 便完成导光板100的制作。另外,透光基板100’的可视区Al的表面A1_S与透光基板100’ 的过渡区A2的表面A2_S之间具有段差H。除此之外,在本实施例中,光学微结构120例如为不连续的刻划线,然而在另一实施例中,光学微结构120亦可为连续的刻划线。其中过渡区A2上的光学微结构120可提供雾化光线的光学效果,以提升导光板100于表面A2-S的出光均勻度。同样地,由于光学微结构110仅配置在可视区Al,而未布满整个导光板100,故导光板100在靠近入光面Sl之出光面(即表面A2-Q的热点与交叉亮线现象能获得降低。换句话说,通过在入光面Sl附近保留一过渡区A2,能提升导光板100的出光均勻度。第三实施例-导光板图3为本实用新型第三实施例之导光板的立体示意图。本实施例之导光板300与图IA之导光板100类似,惟二者主要差异之处在于导光板300的两侧分别设置有过渡区 A2,两过渡区A2分别邻近导光板300两侧的入光面Si,且可视区Al位于两过渡区A2之间。 换句话说,本实施例之导光板300为双侧式入光的导光板。同样地,导光板300的可视区Al的表面A1_S与导光板300的过渡区A2的表面 A2_S之间具有段差H。除此之外,本实施例的光学微结构120’例如为连续的刻划线。另外,制作导光板300的方法例如是移除导光板300邻近入光面Sl的光学微结构 110以形成两过渡区A2。由于制作导光板300的方法可由图2A至图2C的相关叙述推知, 故在此不再赘述。第四实施例-导光板图4为本实用新型第四实施例之导光板的立体示意图。本实施例之导光板100A 与图IA之导光板100类似,惟二者主要差异之处在于光学微结构120仅设置于过渡区A2 的一部分、且邻近可视区Al的位置A2’ _R。另外,制作导光板100A的方法例如是首先,在Dl方向上,从图4的右方朝向左方形成光学微结构110,惟光学微结构110仅形成于一部分的导光板100A上(Al以及部分的 A2’)。接着,在D2方向上,移除于A2’的部分区域(邻近可视区Al的位置A2’_R)中所形成的光学微结构110,而于邻近可视区Al的位置A2’ _R处形成光学微结构120。请参见图4,光学微结构110可以仅形成于导光板100A的部分区域上,且光学微结构120可以仅形成于部分的过渡区A2’中,如此,可进一步简化制程,并且能节省材料的损
^^ ο第五实施例-光源装置图5为本实用新型第五实施例之光源装置的立体示意图。请参照图5,光源装置 400包括导光板110与至少一发光组件410。发光组件410配置于导光板100的入光面Sl 旁,且是于提供光束L给导光板100。导光板100适于导引光束L,并使光束透过表面A1_S 与A2_S出射至导光板100外。换言之,在完成图2A至图2C的步骤后,可继续进行光源装置400的组装步骤,亦即将发光组件410配置于导光板100的入光面Sl旁。在本实施例中, 发光组件410例如为发光二极管(light emitting diode, LED)。如图5所示,由于本实施例之光学微结构110仅配置在可视区Al,而未布满整个导光板100,故导光板100在靠近入光面Sl之出光面(即表面A2-Q的热点与交叉亮线现象能获得降低。换句话说,采用导光板100的光源装置400能较为提供均勻的面光源。值得一提的是,在其它实施例中,亦可于图3之导光板300的两侧入光面Sl配置光源410,从而使得导光板300能提供高亮度的面光源。综上所述,本实用新型的导光板及其制作方法以及光源装置至少包括以下优点由于本实施例的第一光学微结构仅配置在可视区,而未布满整个导光板,故导光板在靠近入光面之出光面的热点与交叉亮线现象能获得降低,从而能提升导光板的出光均勻度。另外,位于导光板过渡区的第二光学微结构亦能提供光线雾化的效果。因此,采用上述之出光均勻之导光板的光源装置能提供均勻的面光源。再者,利用切割工具移除单边或双边的第一光学微结构以形成过渡区之导光板的制作方法,该方法相当容易,而可大量制造能够降低交叉亮线现象的导光板。虽然本实用新型已以实施例揭露如上,然其并非用以限定本实用新型,任何所属技术领域中具有通常知识的,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之精神和范围内,当可作些许之更动与润饰,故本实用新型之保护范围当视后附的权利要求范围所界定的为准。
权利要求1.一种导光板,具有彼此垂直的一第一方向与一第二方向,其特征在于该导光板包括一第一光学微结构;所述的第一光学微结构设置在该导光板的一可视区,该第一光学微结构在该第一方向中延伸;以及一第二光学微结构;所述的第二光学微结构设置在邻近该导光板的至少一入光面的一过渡区的至少一部分,该第二光学微结构在该第二方向中延伸,该过渡区相邻于该可视区; 具有该第一光学微结构的该导光板的该可视区的表面、与具有该第二光学微结构的该导光板的该过渡区的表面之间具有一段差。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导光板,其特征在于该第一光学微结构包括凹槽,且凹槽的形状是选自于半圆形、V字形、R沟及其组合。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导光板,其特征在于该第二光学微结构为不连续的刻划线。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导光板,其特征在于该第二光学微结构为连续的刻划线。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导光板,其特征在于在该导光板的两侧分别设置有该过渡区,两该些过渡区分别邻近该导光板两侧的该入光面,且该可视区位于两该些过渡区之间。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导光板,其特征在于该第二光学微结构仅设置于该过渡区的一部分上、且邻近该可视区的位置。
7.一种光源装置,包括一导光板;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导光板具有彼此垂直的一第一方向与一第二方向;该导光板包括一第一光学微结构;所述的第一光学微结构设置在该导光板的一可视区,该第一光学微结构在该第一方向中延伸;一第二光学微结构;所述的第二光学微结构设置在邻近该导光板的至少一入光面的一过渡区的至少一部分,该第二光学微结构在该第二方向中延伸,该过渡区相邻于该可视区; 具有该第一光学微结构的该导光板的该可视区的表面、与具有该第二光学微结构的该导光板的该过渡区的表面之间具有一段差;以及至少一发光组件;所述的至少一发光组件配置于该导光板的该入光面旁。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光源装置,其特征在于该第一光学微结构包括凹槽,且凹槽的形状是选自于半圆形、V字形、R沟及其组合。
9.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光源装置,其特征在于该第二光学微结构为不连续的刻划线。
10.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光源装置,其特征在于该第二光学微结构为连续的刻划线。
11.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光源装置,其特征在于在该导光板的两侧分别设置有该过渡区,两该些过渡区分别邻近该导光板两侧的该入光面,且该可视区位于两该些过渡区之间。
12.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光源装置,其特征在于该第二光学微结构设置于该过渡区的一部分、且邻近该可视区。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导光板以及光源装置,本实用新型的导光板,具有彼此垂直的一第一方向与一第二方向,该导光板包括一第一光学微结构;第一光学微结构设置在该导光板的一可视区,该第一光学微结构在该第一方向中延伸;以及一第二光学微结构;第二光学微结构设置在邻近该导光板的至少一入光面的一过渡区的至少一部分,该第二光学微结构在该第二方向中延伸,该过渡区相邻于该可视区;具有该第一光学微结构的该导光板的该可视区的表面、与具有该第二光学微结构的该导光板的该过渡区的表面之间具有一段差;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能提升导光板的出光均匀度;另外,位于导光板过渡区的第二光学微结构亦能提供光线雾化的效果。
文档编号G02B6/00GK202204952SQ201120350219
公开日2012年4月25日 申请日期2011年9月19日 优先权日2011年9月19日
发明者邱冠凯 申请人:苏州向隆塑胶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