液晶显示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681889阅读:104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液晶显示装置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液晶显示装置,更详细地说,涉及具有用反射模式进行显示的反射区域和用透射模式进行显示的透射区域的透射反射两用型液晶显示装置。
背景技术
目前,作为个人计算机(个人电脑)、便携信息终端的显示装置,多使用液晶显示装置。个人计算机、便携信息终端等设备不仅在室内使用,在屋外使用的机会也较多,要求室内、室外的视觉识别性良好的显示装置。另外,在室外使用时,边进行某种作业边使用的情况较多,需要无论从哪一方向看视觉识别性均良好的显示装置。在专利文献I中,记载了满足上述要求的视野角特性被改善了的透射反射两用型液晶显示装置。图5是示出在上述专利文献I中记载的透射反射两用型液晶显示装置的图。 图5中的(a)是表示透射反射两用型液晶显示装置中的I个图像元素区域的电极构成的俯视图,图5中的(b)是沿着图5中的(a)的线1B-1B'的截面图。在图5中的(a)中,500示出透射反射两用型液晶显示装置中的I个图像元素。该I个图像元素500具有2个反射区域R和被该2个反射区域R夹着的I个透射区域T。在此,图像元素是显示的最小单位,在一般的彩色液晶显示装置中,I个像素包括与R、G、B这3色对应的3个图像元素。图像元素有时也表现为子像素。在反射区域R中,形成有在透射区域T的附图上方在横向排列的3个圆形反射电极511、512、513、在透射区域T的附图下方在横向排列的3个圆形反射电极531、532、533以及在透射区域T中在横向排列的3个圆形透射电极521、522、523。各电极相互之间由宽度较窄的桥接式电极510(在图5中,为了避免附图变得复杂,仅引用I个桥接式电极。)相互连接,因此,在施加了驱动电压的情况下,会对该反射电极511、512、513、透射电极521、522、523、反射电极531、532、533全部施加相同的驱动电压。如图5中的(b)所示,反射电极511、512、513、透射电极521、522、523、反射电极531、532、533在形成有驱动用有源元件的有源矩阵基板541上形成,与在形成有彩色滤光片的彩色滤光片基板542上形成的相对电极543相对。另外,在有源矩阵基板541、相对基板542之间封入具有负的介电各向异性的液晶550。在图5所示的例子中,在彩色滤光片基板542上与反射区域R对应的部位,形成有包括透明的电介质的突起544。这是为了使液晶550造成的迟延在透射区域T和反射区域R中大致相同,在此省略详细说明。当对该透射反射两用型液晶显示装置施加驱动电压时,在构成I个图像元素500的各圆形电极的周边部分会形成斜向电场,沿着该斜向电场,会形成具有辐射状倾斜取向的多个液晶畴。由此得到视野角特性被改善了的透射反射两用型液晶显示装置。此外,在图5中虽未示出,但还能在与形成为圆形的各个反射电极511、512、513、透射电极521、522、523、反射电极531、532、533的中央部分相对的彩色滤光片基板上,设置大致圆形的取向限制结构物。作为取向限制结构物能使用各种结构,有代表性的是包括电介质等的突起。根据该专利文献I所记载的技术,得到形成有透射区域T和反射区域R,形成有具有辐射状倾斜取向的多个液晶畴的液晶显示装置,因此,得到能在屋内、屋外使用的视野角特性优异的透射反射两用型液晶显示装置。现有技术文献专利文献专利文献I :日本公开专利公报“特开2005-250431号公报(2005年9月15日公开),,

发明内容
发明要解决的问题根据上述专利文献I所记载的技术,得到视野角特性被改善了的透射反射两用型液晶显示装置,但存在以下问题反射区域R中的液晶的取向状态不一定稳定,因此,有时无法得到具有期望的特性的透射反射两用型液晶显示装置。图6是用于说明在现有的透射反射两用型液晶显示装置中,反射区域的取向状态变得不稳定的原因的图,是本发明的发明者等研究清楚的。在图6中,600示出I个图像元素区域,在I个图像元素区域600中包括2个反射电极610、620以及2个透射电极630、640。另外,各电极之间由桥接式电极651、652、653、654相互连接。在图6的例子中,还在与各电极的中央部相对的彩色滤光片基板上形成有取向限制结构物。即,与反射电极610的中央部分相对地形成取向限制结构物611,与反射电极620的中央部分相对地形成取向限制结构物621,与透射电极630的中央部分相对地形成取向限制结构物631,与透射电极640的中央部分相对地形成取向限制结构物641。作为上述取向限制结构物能使用各种结构,但有代表性的包括突起,该突起包括透明的电介质等。桥接式电极651、652、653、654在被施加了电压的情况下,在其周边部分形成斜向电场,因此,有助于使液晶分子倾斜取向。但是,在反射电极610、620中,为了使反射特性良好,通常形成小的凹凸,因此,反射电极610、620之间的桥接式电极651与上述反射电极内的凹凸竞争,取向状态根据凹凸的形成情况等而受到影响,有时无法得到稳定的取向状态。此外,透射电极630、640朝向液晶侧的平面是平坦的,不存在对除了中央取向限制结构物631,641和桥接式电极653以外带来影响的倾斜,得到稳定的取向。本发明是为了解决上述问题而完成的,其目的在于提供在反射区域R中也能得到稳定的取向状态的透射反射两用型液晶显示装置。用于解决问题的方案为了解决上述问题,本申请的发明的透射反射两用型液晶显示装置的特征在于,具有第I基板,其形成有多个图像元素电极,并且形成有用于有选择地驱动上述图像元素电极的驱动元件;第2基板,其形成有彩色滤光片;以及液晶,其被封入到上述第I基板和上述第2基板之间,上述图像元素电极包括至少I个透射电极;至少I组的在左右或上下相互相邻的2个反射电极;以及将上述反射电极与透射电极连接的桥接式电极,上述桥接式电极在至少I组的上述相互相邻的2个反射电极之间的区域以外,将上述透射电极和上述反射电极的各电极连接,在与上述反射电极的中央部分和上述透射电极的中央部分相对的区域在上述第2基板侧设有控制液晶的取向的取向限制结构物,在未设有上述桥接式电极的上述相邻的2个反射电极之间的区域在上述第2基板侧设有控制液晶的取向的取向限制结构物。由此,能提供具有稳定的取向状态的、粗涩、余象较少的显示特性优异的透射反射两用型液晶显示装置。另外,在上述本申请的发明的透射反射两用型液晶显示装置中,在I个图像元素内具有至少I个透射电极和至少I组的在左右或上下相互相邻的2个反射电极,因此,会形成多个液晶畴,成为视野角特性也优异的透射反射两用型液晶显示装置。根据下面所示的记载可充分地理解本发明的其它目的、特征以及优点。另外,本发明的优点根据参照附图的如下说明可变得明白。
发明效果如上所述,根据本申请的发明的透射反射两用型液晶显示装置的特征在于,具有 第I基板,其形成有多个图像元素电极,并且形成有用于有选择地驱动上述图像元素电极的驱动元件;第2基板,其形成有彩色滤光片;以及液晶,其被封入到上述第I基板和上述第2基板之间,上述图像元素电极包括透射电极;至少I组的在左右或上下相互相邻的2个反射电极;以及将上述反射电极与透射电极连接的桥接式电极,上述桥接式电极在至少I组的上述相互相邻的2个反射电极之间的区域以外,将上述透射电极和上述反射电极的各电极连接,在与上述反射电极的中央部分和上述透射电极的中央部分相对的区域在上述第2基板侧设有控制液晶的取向的取向限制结构物,在未设有上述桥接式电极的上述相邻的2个反射电极之间的区域在上述第2基板侧设有控制液晶的取向的取向限制结构物。根据上述本发明,具有以下效果能得到视野角特性优异的、粗涩、余象等较少的具有优异的显示特性的透射反射两用型液晶显示装置。


图I是示出本发明的第I实施例的图。图2是示出本发明的第I实施例的变形例的图。图3是示出本发明的第2实施例的图。图4是示出本发明的第2实施例的变形例的图。图5是示出现有技术的图。图6是用于说明现有技术的问题的图。
具体实施例方式下面,用附图详细地说明本发明的实施方式。此外,在下面的说明中,给出为了实施本发明所优选的各种限定,但本发明的技术范围不限于下面的实施例和附图的记载。[实施方式I]用图I说明本发明的实施方式I。图I示出构成本发明的透射反射两用型液晶显示装置的一个图像元素区域100 (下面,仅称为图像元素100)中的有源矩阵基板(第I基板,形成有TFT等驱动元件,也称为TFT基板。)侧的电极构成。图像元素是显示的最小单位,在一般的彩色液晶显示装置中,I个像素包括与R、G、B3色对应的3个图像元素。图像元素有时也表现为子像素。在有源矩阵基板上形成多个图像元素电极,被有源元件(驱动元件)有选择地驱动。此外,在本说明书中,没有特别示出本发明的透射反射两用型液晶显示装置的截面结构,但可以是与和图5—起说明的现有技术相同的构成,因此,在实施方式I中,也在和未图示的彩色滤光片基板(第2基板)上设置的相对电极之间封入液晶。图I中的(a)示出未对液晶显示装置施加驱动电压的状态,图I中的(b)示出对液晶显示装置施加了驱动电压时的液晶分子的取向状态。此外,图I中的(C)是示出典型的取向限制结构物的图。在图I中,图像元素100在有源矩阵基板(第I基板)上具有多个电极。即,具体地说,具有2个反射电极110、120和2个透射电极130、140。并且,在与反射电极110的中央部分相对的彩色滤光片基板(第2基板)侧形成用于控制液晶的取向的取向限制结构物111,在与反射电极120的中央部分相对的彩色滤光片基板侧形成用于控制液晶的取向的取向限制结构物121,在与透射电极130的中央部分相对的彩色滤光片基板侧形成用于控制液晶的取向的取向限制结构物131,在与透射电极140的中央部分相对的彩色滤光片基 板侧形成用于控制液晶的取向的取向限制结构物(下面,仅称为取向限制结构物)141。透射电极130、140之间由桥接式电极156连接,而且,透射电极130和反射电极110之间由桥接式155连接,透射电极140和反射电极120之间由桥接式电极157连接。桥接式电极可以与反射电极或透射电极为同一导体,也可以在形成反射电极或透射电极时同时地形成。I个图像元素电极包括该2个反射电极110、120、2个透射电极130、140以及桥接式电极155、156、157。在本发明的实施方式I中,如图I中的(a)所示,未设有连接反射电极110与反射电极120的桥接式电极,在该反射电极110和反射电极120之间的区域在彩色滤光片基板侧设有取向限制结构物151。取向限制结构物151如图I中的(c)所示,可以是设于彩色滤光片基板162上的相对电极163的透明的电介质的突起,但不限于此,也可以是现有公知的其它的取向限制结构物。图I中的(b)示出对图I中的(a)所示的图像元素100施加了驱动电压时的情况,是易于理解地示出取向限制结构物的作用的图。在图I中的(b)中,箭头113、113A、113B、123、133、143示出液晶分子的取向状态。此外,为了防止附图变得过度复杂,未对所有箭头附上附图标记。另外,附有附图标记112、122、132、142的黑圆点部分示出液晶分子的取向轴中心。在设有透射电极130、140的部位,如用箭头133、143所示,液晶分子朝向位于上述透射电极130、140的中央部分的取向轴中心132、142而辐射状地取向。在反射电极110和反射电极120之间的区域内,拆除电桥而代替地设有取向限制结构物151。设有反射电极110的部分通过设置取向限制结构物151而被分为在取向轴中心112方向(箭头113A方向)上取向的液晶分子和在取向轴中心152方向(箭头113B方向)上取向的液晶分子,但取向状态不会变得不稳定。可以考虑这是通过设置取向限制力比电桥强的取向限制结构物来强制性地设置了配向中心的效果。反射电极120的区域也是同样地,分为在取向轴中心122方向上取向的液晶分子和在取向轴中心152方向上取向的液晶分子,是被取向限制结构物151强制性地取向的区域,该部分的取向状态不会变得不稳定。在反射电极110、120的其它部分,如用箭头113、123所示,液晶分子朝向取向轴中心112、122大致辐射状地取向。由此,能得到取向特性稳定的、粗涩、余象等较少的、显示质量良好的透射反射两用型液晶显示装置。在该实施例的情况下,设有2个反射电极和透射电极,且是相同的数量,在屋内、屋外中的任一方均具有比较良好的视觉识别性。另外,在比较大的像素电极的情况下,与将反射电极和透射电极设为各I个、合计2个相比,在各分为2个的情况下,取向更稳定,粗涩、余象等更少,显示质量更好。图2中的(a)、(b)示出在图I所示的本发明的透射反射两用型液晶显示装置的变形例。在该图2中的(a)、(b)所示的例子中,与透射电极的数量相比,增加反射电极的数量,适用于在屋外使用较多的液晶显示装置。图2中的(a)、(b)在图像元素200内具有I个透射电极210和3个反射电极220、230,240方面是相同的,在2个反射电极之间的区域在彩色滤光片基板侧所设置的取向限 制结构物的位置不同。在图2中的(a)中,用桥接式电极254在透射电极210和反射电极220之间连接,用桥接式电极253在透射电极210和反射电极230之间连接,而且用桥接式电极251连接反射电极220和反射电极240。并且,在反射电极230和反射电极240之间不设置桥接式电极,取而代之地,在该反射电极230和反射电极240之间的区域在彩色滤光片基板侧设置取向限制结构物261。为了向反射电极240施加驱动电压,桥接式电极251是必需的,如上所述,在“反射电极230、240之间的区域在彩色滤光片基板侧”设置取向限制结构物,因此,与用桥接式电极在全部电极之间连接的情况相比,能得到取向特性稳定的透射反射两用型液晶显示装置。在图2中的(b)中,用桥接式电极252在反射电极230和反射电极240之间连接,而不用桥接式电极连接反射电极220和反射电极240,在该反射电极220和反射电极240之间的区域在彩色滤光片基板侧设置取向限制结构物262。这种情况也与图2中的(a)的情况相同,与用桥接式电极连接全部电极之间的情况相比,能得到取向特性稳定的透射反射两用型液晶显不装置。在图2中的(a)、(b)所示的例子中,为了对I个图像元素内的全部电极施加驱动电压,必然地用桥接式电极连接一部分反射电极与反射电极,但在I个图像元素内设有多个反射电极的透射反射两用型的显示装置的情况下,即使用桥接式电极在一部分反射电极之间连接,与用桥接式电极在I个图像元素内的全部反射电极之间连接的情况相比,也能改善整个液晶显示装置的取向特性,能得到显示特性优异的透射反射两用型液晶显示装置。此外,在设置了多个透射电极、反射电极的情况下,当除去全部反射电极相互之间的桥接式电极时,根据反射电极的位置,离供给驱动电压的供电点的距离变长,因此,考虑该情况也可以在一部分反射电极相互之间设置桥接式电极。另外,从确保电极的导电性的观点来看,在一部分反射电极相互之间设置桥接式电极能期待好的结果。因此,在这种情况下,能降低由I个图像元素内的配线长度等变长所导致的不良影响。与图3—起在后面详述在I个图像元素内形成有多个反射电极的例子。[实施方式2]
图3是示出本发明的实施方式2的图。在图3中,300表示I个图像元素,图像元素300具有在3行3列上排列的9个电极。S卩,具体地说,具有第I行的反射电极310、320、330、第2行的透射电极340、350、360、第3行的反射电极370、380、390的合计9个电极。并且,在反射电极310、320、330的中央部分在彩色滤光片侧设置取向限制结构物311、321、331,同样地,在透射电极340、350、360的中央部分在彩色滤光片侧以及反射电极370、380、390的中央部分在彩色滤光片侧分别设置取向限制结构物341、351、361以及371、391、391。透射电极340、350、360之间分别由设置在相邻的电极之间的桥接式电极相互连接。而且,在透射电极340、350、360和分别相邻的反射电极310、320、330之间以及在透射电极340、350、360和分别相邻的反射电极370、380、390之间如图示那样由桥接式电极连接。在这种情况下,I个图像元素300的图像元素电极包括反射电极310、320、330、透射电极340、350、360、反射电极370、380、390的合计9个电 极以及在上述各电极之间连接的桥接式电极。根据本发明,反射电极310、320、330相互之间不被连接,同样地,反射电极370、380、390相互之间不被连接。并且,如图3所示,在反射电极310和反射电极320之间的区域在彩色滤光片基板侧设置取向限制结构物301,在反射电极320和反射电极330之间的区域在彩色滤光片基板侧设置取向限制结构物302,在反射电极370和反射电极390之间的区域在彩色滤光片基板侧设置取向限制结构物303,而且,在反射电极380和反射电极390之间的区域在彩色滤光片基板侧设置取向限制结构物304。即,不设置将相邻的反射电极之间相互连接的桥接式电极,在相邻的反射电极之间的区域在彩色滤光片基板侧设置取向限制结构物。此外,在该实施例的情况下,将图像元素(子像素)构成为I边约为250 μ m的正方形的大小,将反射电极和透射电极设为一边约为75 μ m的正方形电极,而且,将取向限制结构物设为直径约为17 μ m的圆形结构物。设为该程度的大小,由此得到好的结果。如已述那样,在反射电极的表面设有用于改善反射特性的凹凸,由此,液晶分子的取向状态有时变得不稳定,但在本发明中,在相邻的反射电极之间的区域在彩色滤光片基板侧设置取向限制结构物来强制性地使其取向,因此,能得到取向特性稳定的、粗潘、余象等较少的具有优异的特性的透射反射两用型液晶显示装置。在图3中,反射电极、透射电极分别在横向(左右方向)上排列,但也可以是在上下方向上排列的结构。即,虽未特别地图示,但可以将图3的图像元素300设为例如在顺时针上旋转90度的图像元素。在这种情况下,图像元素电极包括在3行3列上排列的9个电极,第2列(中央)的3个电极是透射电极,第I列的3个电极和第3列的3个电极是反射电极。其它的设置取向限制结构物的位置也是在顺时针上旋转整90度的位置。另外,在作为本发明的实施方式2所示的在图3中记载的透射反射两用型液晶显示装置中,与图I所示的本发明的实施方式I的透射反射两用型液晶显示装置相比,构成I个图像元素电极的反射电极、透射电极的数量变多,在该增加的各电极部分形成具有辐射状倾斜取向的畴,因此,得到粗涩、余象等较少的具有优异的显示特性的、而且视野角特性也优异的透射反射两用型液晶显示装置。此外,对在作为实施方式I的变形例的图2中的(a)、(b)中记载的透射反射两用型液晶显示装置进行说明时也已描述,即使不一定在全部“反射电极和反射电极之间的区域并且在彩色滤光片基板侧”设置代替桥接式电极的取向限制结构物,也能改善整个显示装置的显示性能。例如,在图3中,即使在“反射电极310和反射电极320之间的区域并且在彩色滤光片基板侧”不设置取向限制结构物301,而设置“连接反射电极310与反射电极320的桥接式电极”,也能得到从整个显示装置来看取向特性被大幅度地改善的、粗涩、余象等较少的具有优异的显示特性的透射反射两用型液晶显示装置。另外,在I个图像元素内具有多个反射电极、透射电极,形成有多个液晶畴,起到视野角特性也优异的效果。S卩,在包括至少I个透射电极、至少I组的在左右或上下“相互相邻的2个反射电极”和在上述透射电极与上述反射电极的各电极之间连接的桥接式电极的图像元素电极中,至少在I组的在左右或上下“相互相邻的2个反射电极”之间,未形成将该“相互相邻的2个反射电极”之间相互连接的桥接式电极,在与该部位(上述相互相邻的2个反射电极之间)相对的彩色滤光片基板侧设置取向限制结构物。由此,与用桥接式电极连接全部反射电极、透射电极之间的显示装置相比,能改善整个显示装置的取向特性。
此外,此处的“左右”、“上下”表示液晶显示装置的显示画面的左右、上下。另外,与后面的图4中的(e) —起说明具有I组的在左右相互相邻的2个反射电极的图像元素电极的例子。图4是示出图3所示的实施方式2的变形例。图4中的(a) (d)改变了图3所示的反射电极、透射电极的形状,除了电极的形状以外的其它构成与在图3中所示的内容相同,省略详细说明。即,虽未在附图中记载,但根据本发明,在反射电极之间的彩色滤光片基板侧设有取向限制结构物,而且,在与各电极的大致中央部分对应的彩色滤光片基板侧也设有相同的取向限制结构物。图4中的(a)是在图像元素410中,各电极的形状被形成为圆形的情况,图4中的(b)是在图像元素420中,各电极的形状是矩形但角部被形成为圆形的情况,图4中的(c)是在图像元素430中各电极的形状被形成为角部变尖的形状的情况,图4中的(d)是在图像元素440中,各电极的形状被形成为菱形的情况。圆形或角部是圆形的电极能提高在角部的取向稳定性,但透射率降低了去掉角而设为圆形的量。应根据使用领域来设计设为什么样的形状。图4中的(e)改变了反射电极的数量和透射电极的数量。在此,作为I个图像元素内的图像元素电极,以具有“I组的在左右相互相邻的2个反射电极”的显示装置的例子来示出。即,在图4中的(e)所示的例子中,具有2个反射电极和8个透射电极。在反射电极之间不设置桥接式电极,在与该反射电极之间的区域对应的彩色滤光片基板侧设置取向限制结构物451。在这种情况下,最适用于重视透射率的设计的、与在屋外使用相比在屋内的使用较多的领域的显示装置。在这种情况下,虽未在附图中记载,但根据本发明,也在与各反射电极和透射电极的大致中央部分对应的彩色滤光片基板侧设有取向限制结构物。在图4中的(a) (d)所示的实施例的情况下,能得到在任一种情况下均能实现稳定的取向状态的、粗涩、余象等较少的具有优异的显示特性的透射反射两用型液晶显示装置。另外,在图4中的(a) ⑷所示的实施例的情况下,反射电极是透射电极的I倍的数量,因此,成为适合在屋外使用的显示装置。而且,具有多个反射电极和多个透射电极,在各自的电极部分形成辐射状地倾斜取向的多个畴,因此,得到视野角特性也优异的显示装置。另外,在图4中的(e)所示的例子的情况下,透射电极的数量是3倍以上,成为适合在屋内使用的显示装置。在上面的说明中,对⑴在I个图像元素内具有2个反射电极和2个透射电极(实施方式I)、(2)在I个图像元素内具有3个反射电极和I个透射电极(实施方式I的变形例)、⑶在I个图像元素内具有3个反射电极和6个透射电极(实施方式2)、(4)在I个图像元素内具有2个反射电极和7个透射电极(实施方式2的变形例)进行了说明,但本发明不限于上述内容。例如,还能在I个图像元素包括3个反射电极和3个透射电极的装置中使用,也可以是更多的电极。另外,在图3、图4中的(a) (d)中,反射电极和透射电极在附图的横向上排列,但不限于横向,也可以在纵向上排列。此外,在本发明中,仅在彩色滤光片侧设置取向限制结构物,在有源矩阵基板侧不设置凸部等,因此,起到制造工序变得简单的效果。[实施方式的总结]
如上所示,为了解决上述问题,在本申请的发明的另外的透射反射两用型液晶显示装置中,特征在于,上述图像元素电极具有2个反射电极和2个透射电极。由此,能提供在屋外、屋内双方的视觉识别性良好、具有稳定的取向状态的、粗涩、余象较少的显示特性优异的透射反射两用型液晶显示装置。而且,在I个图像元素内具有2个反射电极和2个透射电极,因此,形成有多个液晶畴,具有视野角特性也优异的效果。另夕卜,构成I个图像元素的反射电极的数量、透射电极的数量均为2个,得到比较高的清晰度的透射反射两用型液晶显示装置。为了解决上述问题,在本申请的发明的另外其它的透射反射两用型液晶显示装置中,特征在于,上述图像元素电极包括在3行3列上排列的9个电极,第2行的3个电极是透射电极,第I行的3个电极和第3行的3个电极是反射电极。由此,反射电极的数量是透射电极的数量的I倍,得到作为在屋外使用较多的便携设备等的显示装置所优选的具有稳定的取向状态的、粗涩、余象等较少的具有优异的显示特性的液晶显示装置。另外,增加构成I个图像元素的反射电极、透射电极的数量,在各电极部分形成具有辐射状倾斜取向的畴,因此,得到具有稳定的取向状态的、粗涩、余象等较少的具有优异的显示特性、而且视野角特性也优异的透射反射两用型液晶显示装置。为了解决上述问题,在本申请的发明的另外其它的透射反射两用型液晶显示装置中,特征在于,上述图像元素电极包括在3行3列上排列的9个电极,第2列的3个电极是透射电极,第I列的3个电极和第3列的3个电极是反射电极。由此,与上述相同的,反射电极的数量是透射电极的数量的I倍,得到作为在屋外使用较多的便携设备等的显示装置所优选的具有稳定的取向状态的、粗涩、余象等较少的具有优异的显示特性的液晶显示装置。另外,增加构成I个图像元素的反射电极、透射电极的数量,在各电极部分形成具有辐射状倾斜取向的畴,因此,得到具有稳定的取向状态的、粗涩、余象等较少的具有优异的显示特性、而且视野角特性也优异的透射反射两用型液晶显示装置。为了解决上述问题,在本申请的发明的另外其它的透射反射两用型液晶显示装置中,特征在于,构成上述图像元素电极的反射电极、透射电极为矩形。另外,为了解决上述问题,在本申请的发明的另外其它的透射反射两用型液晶显示装置中,特征在于,构成上述图像元素电极的反射电极、透射电极为圆形。而且,为了解决上述问题,在本申请的发明的另外其它的透射反射两用型液晶显示装置中,特征在于,构成上述图像元素电极的反射电极、透射电极为菱形。根据该形状的电极,也能提供具有稳定的取向状态的视野角特性优异的透射反射两用型液晶显示装置。另外,在圆形或角部是圆形的电极的情况下,能进一步提高在角部的取向稳定性。在说明书中给出的具体实施方式
或实施例终究是为了明确本发明的技术内容,不应限定于该具体例而狭义地解释,能在本发明的宗旨和在所记载的权利要求的范围内进行
各种变更来实施。工业h的可利用件根据本发明,得到最适合用于在屋内、屋外的使用频率高的便携设备等的、粗涩、余象等较少的具有优异的显示特性的透射反射两用型液晶显示装置,工业上的可利用性较闻。附图标记说明100图像元素110、120 反射电极130、140 透射电极111、121、131、141、151 取向限制结构物112、122、132、142、152 取向轴中心113、123、133、143 取向方向I55、I56、157 桥接式电极162彩色滤光片基板163相对电极200图像元素210透射电极220、230、240 反射电极251、252、253、254 桥接式电极261、262取向限制结构物300图像元素310、320、330、370、380、390 反射电极340、350、360 透射电极311、321、331、341、351、361、371、381、391 取向限制结构物410、420、430、440、450 图像元素451取向限制结构物
权利要求
1.一种透射反射两用型液晶显示装置,其特征在干, 具有第I基板,其形成有多个图像元素电极,并且形成有用于有选择地驱动上述图像元素电极的驱动元件;第2基板,其形成有彩色滤光片;以及液晶,其被封入到上述第I基板和上述第2基板之间, 上述图像元素电极包括至少I个透射电极;至少I组的在左右或上下相互相邻的2个反射电极;以及将上述反射电极与透射电极连接的桥接式电极, 上述桥接式电极在至少I组的上述相互相邻的2个反射电极之间的区域以外,将上述透射电极和上述反射电极的各电极连接, 在与上述反射电极的中央部分和上述透射电极的中央部分相対的区域并且在上述第2基板侧设有控制液晶的取向的取向限制结构物,· 在未设有上述桥接式电极的上述相邻的2个反射电极之间的区域并且在上述第2基板侧设有控制液晶的取向的取向限制结构物。
2.根据权利要求I所述的透射反射两用型液晶显示装置,其特征在干, 上述图像元素电极包括2个反射电极和2个透射电极。
3.根据权利要求I所述的透射反射两用型液晶显示装置,其特征在干, 上述图像元素电极包括在3行3列上排列的9个电极,第2行的3个电极是透射电极,第I行的3个电极和第3行的3个电极是反射电极。
4.根据权利要求I所述的透射反射两用型液晶显示装置,其特征在干, 上述图像元素电极包括在3行3列上排列的9个电极,第2列的3个电极是透射电极,第I列的3个电极和第3列的3个电极是反射电极。
5.根据权利要求I 4中的任一项所述的透射反射两用型液晶显示装置,其特征在干, 构成上述图像元素电极的反射电极、透射电极为矩形。
6.根据权利要求I 4中的任一项所述的透射反射两用型液晶显示装置,其特征在干, 构成上述图像元素电极的反射电极、透射电极为圆形。
7.根据权利要求I 4中的任一项所述的透射反射两用型液晶显示装置,其特征在干, 构成上述图像元素电极的反射电极、透射电极为菱形。
全文摘要
将图像元素(100)内的透射电极(130、140)相互之间以及透射电极和相邻的反射电极(110、120)之间相互连接,但反射电极(110、120)之间相互不连接。在相当于各电极的中央部分的部位设置取向限制结构物(111、121、131、141)并且在相互不连接的反射电极(110、120)之间设置取向限制结构物(151)。利用取向限制结构物(151)强制性地使在反射电极部分的液晶的取向稳定,由此得到粗涩、余象感等较少的显示特性优异的透射反射两用型液晶显示装置。
文档编号G02F1/1337GK102859423SQ20118001846
公开日2013年1月2日 申请日期2011年3月22日 优先权日2010年4月16日
发明者斋藤香织, 吉田圭介, 田坂泰俊, 守屋由瑞, 伊奈惠一 申请人:夏普株式会社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