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像形成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684410阅读:98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图像形成装置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图像形成装置,该图像形成装置利用导向(guide)构件对被转印了调色剂像的记录纸张进行引导并输送至各旋转构件间的夹持(nip)区域,在夹持区域使调色剂像定影于记录纸张。
技术背景 作为这种图像形成装置,例如有电子照相方式的装置。在该方式的装置中,在像担载体上形成静电潜像,利用调色剂对像担载体上的静电潜像进行显影,在像担载体上形成调色剂像。而且,将形成于像担载体的调色剂像从像担载体转印至记录纸张,利用导向构件对记录纸张进行引导并通过2个旋转构件(辊或旋转带)间的夹持区域,在夹持区域对记录纸张进行加热和加压,使调色剂像在记录纸张上定影。图12是概略性地表示导向构件以及各旋转构件的周边的剖视图。在图12中,定影装置101具有加热辊102和加压辊103 (各旋转构件),使加热辊102和加压辊103彼此压接,在加热辊102和加压辊103之间形成夹持区域N。导向板104 (导向构件)比夹持区域N更设置在记录纸张P的输送方向上游侧。记录纸张P在被转印了调色剂像之后向导向板104输送,被导向板104的导向面104a引导,沿着输送方向F向定影装置101送出。在从该导向面104a起的输送方向F的前端(输送方向F下游侧)有加热辊102,因此,记录纸张P的前端与加热辊102的表面抵接。而且,记录纸张P的前端(记录纸张P的输送方向下游侧的端)由沿箭头方向旋转的加热辊102的表面移动并导向至夹持区域N,将记录纸张P夹在夹持区域N中进行加热以及加压,使调色剂像在记录纸张P上定影。在此,记录纸张P从导向板104的导向面104a到达加热辊102的表面,而且由沿箭头方向旋转的加热辊102的表面移动并导向至夹持区域N。在该记录纸张P的输送中,从导向板104到夹持区域N的记录纸张P的纸张输送路径S弯曲。因此,记录纸张P与导向板104的端部104b滑动接触,在被施加了张力的状态下向夹持区域N导入,由此防止在夹持区域N处的记录纸张P的褶皱的产生。此外,导向板104例如是金属板,具有导电性并接地。当记录纸张P与导向板104的导向面104a相接触地移动时,在导向板104产生静电、或记录纸张P的电荷(调色剂的带电电荷)向导向板104移动而来,但由于将导向板104接地,所以导向板104的电荷从导向板104流到接地处,防止导向板104的带电。假设在导向板104积存带电电荷的情况下,在记录纸张P和导向板104间产生火花放电,记录纸张P上的调色剂像杂乱。
在现有技术中存在日本特开2008-83368号公报(专利文献I)所记载的技术,在专利文献I的技术中,在引导记录纸张的导向构件的导向面设置除电刷,利用除电刷高效地进行记录纸张的除电。此外,在现有技术中存在日本特开平11-109690号公报(专利文献2)所记载的技术,在专利文献2的技术中,在引导记录纸张的输送导向的导向面设置由于与记录纸张的摩擦而带电为与调色剂相同极性的接触部,防止记录纸张上的调色剂的杂乱。可是,通常,在像担载体上形成了调色剂像之后,将记录纸张夹在像担载体和转印辊间的夹持区域,从像担载体向记录纸张的表面转印调色剂像,像担载体的调色剂不会直接转移至记录纸张的背面。可是,趁在像担载体和转印辊间的夹持区域反复进行调色剂像的转印,调色剂也附着于转印辊,该转印辊的调色剂会转移至记录纸张的背面。因此,在如图12所示那样使记录纸张P与导向板104的端部104b滑动接触的结构中,记录纸张的背 面被导向板104的端部104b捋擦,附着于记录纸张的背面的微量的调色剂有时会附着并积存于导向板104的端部104b。特别地,在为了防止记录纸张P和导向板104间的火花放电而如图12所示那样将导向板104接地的情况下,记录纸张P的电荷(调色剂的带电电荷)通过导向板104流出,调色剂的带电电荷减少,因此记录纸张P的背面的调色剂容易附着于导向板104的端部104b,调色剂附着并积存于导向板104的端部104b的现象变得显著。而且,附着并积存于导向板104的端部104b的调色剂在记录纸张P的后端在导向板104的端部104b滑行时反向转移至其后端,污染了记录纸张P的后端。以往这样的附着并积存于导向板104的端部104b的调色剂被置之不理,无法以至防止该问题。例如,利用专利文献I的除电刷、专利文献2的接触部,不能防止在导向板104的端部104b附着或积存调色剂。

发明内容
因此,本发明是鉴于上述现有的问题而做出的,其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能防止记录纸张的背面的调色剂附着并积存于导向板的端部的图像形成装置。为了解决上述课题,本发明的图像形成装置,其特征在于,利用导向构件对被转印了调色剂的记录纸张进行引导,并输送至彼此相压接的2个旋转构件间的夹持区域,在所述夹持区域使所述记录纸张上的调色剂定影,在所述导向构件的导向面,沿着所述记录纸张的输送方向依次配置与所述记录纸张相接触的导电性或半导电性的区域和绝缘性区域,将所述导电性或半导电性的区域接地,所述绝缘性区域包含朝向所述记录纸张的输送方向的所述导向构件的端部(所述导向构件的所述输送方向的下游侧端部)。在这样的本发明的图像形成装置中,在所述导向构件的导向面,沿记录纸张的输送方向依次配置所述导电性或半导电性的区域以及所述绝缘性区域。因此,记录纸张首先与所述导向面的导电性或半导电性的区域接触,之后与所述导向面的绝缘性区域接触。由于将一方的所述导电性或半导电性的区域接地,所以即使记录纸张与所述导电性或半导电性的区域滑动接触,在该区域产生静电、或记录纸张的电荷(调色剂的带电电荷)向该区域移动而来,该区域的电荷也会流出到接地处。由此,防止所述导电性或半导电性的区域的带电。此外,由于另一方的所述导向构件的导向面的所述绝缘性区域包含朝向记录纸张的输送方向的所述导向构件的端部,所以在记录纸张从所述导向构件的端部(所述绝缘性区域的端部)送出时,电荷(调色剂的带电电荷)不会从记录纸张流向所述绝缘性区域,记录纸张的调色剂几乎不会附着于所述导向构件的端部。特别是在应用了所述半导电性的区域的情况下,记录纸张的电荷(调色剂的带电电荷)的流出被抑制,因此即使是在记录纸张从所述导向构件的端部送出时,在记录纸张也会残存很多的电荷,记录纸张的调色剂难以由所述导向构件的端部转移。此外,在本发明的图像形成装置中,所述绝缘性区域由绝缘层或者绝缘性片材构成,所述导电性或半导电性的区域由具有导电性或半导电性的层或者片材构成也可。进而,在本发明的图像形成装置中,所述导电性或半导电性的区域由具有导电性或半导电性的可挠性片材构成,所述导向构件具有支承所述可挠性片材的支承面,而且,在 所述导向构件的支承面和所述绝缘性区域之间设置阶梯差,使所述可挠性片材从所述阶梯差向所述记录纸张的输送方向突出也可。在该情况下,在记录纸张从所述可挠性片材向所述绝缘性区域输送时,所述可挠性片材从所述阶梯差上向下方的所述绝缘性区域挠曲,利用所述可挠性片材来光滑地输送记录纸张。此外,即使记录纸张背面的调色剂附着于所述可挠性片材的端部,附着的调色剂的量也是微量的,在所述可挠性片材利用自己的弹性回弹力恢复到原来的形状时,附着于所述可挠性片材的端部的微量的调色剂被弹飞。此外,在本发明的图像形成装置中,使所述可挠性片材突出到所述绝缘性区域之上也可。也就是说,在所述绝缘性区域的上空配置所述可挠性片材也可。在该情况下,当所述可挠性片材从所述阶梯差上向下方挠曲时,所述可挠性片材的前端与所述绝缘性区域接近或接触,因此利用所述可挠性片材更光滑地输送记录纸张。此外,为了解决上述课题,本发明的图像形成装置,其特征在于,利用导向构件对被转印了调色剂的记录纸张进行引导,并输送至彼此相压接的2个旋转构件间的夹持区域,在所述夹持区域使所述记录纸张上的调色剂定影,在所述导向构件的导向面,设置与所述记录纸张相接触的所述导电性或半导电性的可挠性片材,使所述可挠性片材从所述导向构件的一端(端部)向所述记录纸张的输送方向突出,将所述可挠性片材接地。在这样的本发明的图像形成装置中,在所述导向构件的导向面设置所述导电性或半导电性的可挠性片材,使所述可挠性片材从所述导向构件的一端(端部)向记录纸张的输送方向突出。从该所述导向构件的一端向记录纸张的输送方向突出的所述可挠性片材的突出部是自由弯曲的部分,利用记录纸张的接触压力而沿着记录纸张或输送路径弯曲。因此,记录纸张不会被所述可挠性片材的突出部较强地捋擦,记录纸张背面的调色剂不会附着于所述可挠性片材的端部。此外,即使记录纸张背面的调色剂附着于所述可挠性片材的端部,附着的调色剂的量也是微量的,在所述可挠性片材利用自己的弹性回弹力恢复到原来的形状时,附着于所述可挠性片材的端部的微量的调色剂被弹飞。进而,记录纸张与所述可挠性片材的突出部滑动接触,在被施加了张力的状态下向夹持区域导入,因此防止在夹持区域处的记录纸张的褶皱的产生。此外,由于所述可挠性片材具有所述导电性或半导电性,并将所述可挠性片材接地,所以即使记录纸张与所述可挠性片材相接触地移动,在所述可挠性片材产生静电、或记录纸张的电荷(调色剂的带电电荷)向所述可挠性片材移动而来,所述可挠性片材的电荷也会流出到接地处,因此防止所述可挠性片材的带电。进而,半导电性的所述可挠性片材不会流出记录纸张的全部电荷(调色剂的带电电荷),而会残留记录纸张的调色剂的带电电荷,因此记录纸张的调色剂难以转移至所述可挠性片材。此外,在本发明的图像形成装置中,所述各旋转构件的至少一个是内置热源的加热辊,所述可挠性片材具有所述加热辊的表面温度以上的耐热性也可。在该情况下,即使将所述可挠性片材延伸到所述加热辊表面的附近,也能维持其可挠性。进而,在本发明的图像形成装置中,所述可挠性片材从所述导向构件的一端(端部)朝向所述各旋转构件的一个旋转构件的表面突出也可。 在该情况下,记录纸张的前端到达所述旋转构件的表面,被旋转的所述旋转构件的表面导向至夹持区域,因此从所述导向构件到夹持区域的记录纸张的输送路径弯曲,记录纸张也弯曲。此外,在本发明的图像形成装置中,所述导向构件是重叠了 2块导通板的构件,将所述可挠性片材设置于所述各导通板的一块导通板的导向面,将所述可挠性片材的一部分折入并夹在所述各导通板之间,使该各导通板导通,将所述可挠性片材通过所述各导通板接地也可。由此,能将所述可挠性片材通过所述导向构件接地。进而,在本发明的图像形成装置中,在所述导向构件的导向面的整个区域中的至少能与所述记录纸张接触的区域设置所述可挠性片材,将所述可挠性片材表面整体作成光滑的面也可。由此,利用所述可挠性片材能无钩挂地引导记录纸张,记录纸张的背面的调色剂也不会转移并残留于所述可挠性片材。


图I是表示本发明的图像形成装置的一个实施方式的剖视图。图2是概略性地表示图I的图像形成装置中的定影装置以及导向部等的剖视图。图3由图3A、图3B构成,图3A、图3B是表示图2的导向部的导向板等的俯视图以及侧面图。图4是表示图3的副金属板的俯视图。图5是对图3的导向板的可挠性片材呈平面状地展开表示的图。图6是放大地表示图3的导向板的可挠性片材附近的剖视图。图7是概略性地表示本实施方式2的定影装置以及导向部等的剖视图。图8由图8A、图8B构成,图8A、图8B是表示图7的导向部的导向板等的俯视图以及侧面图。图9是表示图8的导向板的副金属板的俯视图。图10是对图8的导向板的可挠性片材呈平面状地展开表示的图。
图11是放大地表示图8的导向板的可挠性片材附近的图。图12是概略性地表示现有的图像形成装置中的定影装置以及导向部等的剖视图。附图标记的说明
I图像形成装置;2原稿读取装置;11激光曝光装置;12显影装置;13感光鼓;14清洁器装置;15带电器;16中间转印带装置;17定影装置;18导向部;19供纸托盘;20纸张排出托盘;71导向板(导向构件);72导向板;73可挠性片材;74主金属板;75副金属板;77绝缘层;J半导电性区域;Q绝缘性区域。
具体实施例方式以下,参照附图详细地说明本发明的实施方式。图I是表示本发明的图像形成装置的一个实施方式的剖视图。该图像形成装置I是具有扫描仪功能、复印功能、打印机功能以及传真机功能等的所谓复合机,将由原稿读取装置2读取的原稿纸张的图像发送至外部、或者以彩色或单色将该读取的原稿纸张的图像或从外部接收到的图像记录形成于记录纸张P (参照图2)。该图像形成装置I为了将图像印刷于记录纸张P而具备手动托盘7、激光曝光装置11、显影装置12、感光鼓13、清洁器装置14、带电器15、中间转印带装置16、定影装置17、导向部18、纸张输送路径S、供纸托盘19以及纸张排出托盘20等。在图像形成装置I中处理的图像数据与使用了黑(K)、青(C)、洋红(M)、黄(Y)的各色的彩色图像对应、或者与使用了单色(例如黑)的单色图像对应。因此,显影装置12、感光鼓13、清洁器装置14以及带电器15为了形成与各色对应的4种调色剂像而分别4个4个地设置,分别与黑、青、洋红以及黄色对应,构成4个图像站Pa、Pb、Pc、Pd。各感光鼓13在它们的表面具有感光层。各带电器15是用于使各个感光鼓13的表面均匀地带电为规定的电位的带电单元,除了作为接触型的辊型、刷子型的带电器以外,还可使用充电器型的带电器。激光曝光装置11是具备激光二极管以及反射镜的激光扫描单元(LSU),根据图像数据对带电后的各感光鼓13表面进行曝光,在它们的表面形成与图像数据对应的静电潜像。各显影装置12利用各色的调色剂对形成在各个感光鼓13表面的静电潜像进行显影,在这些感光鼓13表面形成调色剂像。各清洁器装置14对显影以及图像转印后残留在各个感光鼓13表面的调色剂进行除去以及回收。中间转印带装置16配置在各感光鼓13的上方,并具备中间转印带21、中间转印带驱动辊22、从动辊23、4个中间转印辊24以及中间转印带清洁装置25。中间转印带21是呈无端带状形成厚度100 ii m 150 ii m左右的薄膜的转印带。中间转印带驱动辊22、从动辊23、各中间转印辊24等架设并支承中间转印带21,使中间转印带21沿箭头C方向环绕移动。各中间转印辊24在中间转印带21附近以能够旋转的方式被支承,经由中间转印带21被按压于各个感光鼓13。将各感光鼓13表面的调色剂像依次重叠转印于中间转印带21,在中间转印带21上形成彩色的调色剂像。从各感光鼓13向中间转印带21的调色剂像的转印利用被压接于中间转印带21背面的各中间转印辊24进行。为了转印调色剂像而对各中间转印辊24施加高电压的转印偏压(与调色剂的带电极性(_)相反极性(+ )的高电压)。这样做,各感光鼓13表面的调色剂像在中间转印带21层叠,成为由图像数据示出的彩色的调色剂像。将该彩色的调色剂像和中间转印带21 —起输送,并在中间转印带21(具体地说,经由中间转印带21的中间转印带驱动辊22)和2次转印装置26的转印辊26a间的夹持区域转印到记录纸张P上。对2次转印装置26的转印辊26a施加用于使中间转印带21上的各色的调色剂像转印于记录纸张P的电压(与调色剂的带电极性(_)相反极性(+ )的高电压)。此外,中间转印带21上的调色剂像不会被2次转印装置26完全转印到记录纸张P上,有时调色剂会残留在中间转印带21上,该残留调色剂成为在下一工序中产生调色剂的 混色的原因。因此,利用中间转印带清洁装置25除去以及回收残留调色剂。记录纸张P在中间转印带21和2次转印装置26的转印辊26a间的夹持区域被转印了彩色的调色剂像之后,经由导向部18向定影装置17输送。定影装置17具备加热辊31以及加压辊32等,将记录纸张P夹在加热辊31和加压辊32间进行输送。对加热辊31以成为规定的定影温度的方式进行控制,通过与加压辊32 —起对记录纸张P进行热压接,从而熔融、混合、压接被转印到记录纸张P的彩色的调色剂像,使其相对于记录纸张P热定影。另一方面,在图像形成装置I设置有供给记录纸张P的供纸托盘19以及手动托盘7和经由2次转印装置26、定影装置17将记录纸张P向纸张排出托盘20输送的纸张输送路径S。沿着该纸张输送路径S,配置有纸张定位辊34、定影装置17、输送辊35以及排纸辊36等。供纸托盘19是用于储存记录纸张P的托盘,配置在图像形成装置I的下部。在该供纸托盘19的端部设置有纸张搓纸辊33,利用该纸张搓纸辊33从供纸托盘19将记录纸张Pl张I张地抽出并向纸张输送路径S输送。此外,手动托盘7是用于载置记录纸张P的托盘,配置在图像形成装置I的侧壁。在该手动托盘7的端部设置有搓纸辊8,利用该搓纸辊8从手动托盘7将记录纸张Pl张I张地抽出并向纸张输送路径S送出。输送辊35是用于促进辅助记录纸张P的输送的小型辊,设置有多组。纸张定位辊34使输送来的记录纸张P暂时停止,使记录纸张P的前端一致,配合各感光鼓13和中间转印带21的旋转,时机良好地输送记录纸张P,以使在中间转印带21和2次转印装置26的转印辊26a间的夹持区域将中间转印带21上的彩色的调色剂像转印至记录纸张P。进而,记录纸张P在利用定影装置17使彩色的调色剂像定影并通过了定影装置17之后,由排纸辊36以面朝下的方式排出到纸张排出托盘20上。此外,在记录纸张P的不仅表面而且背面也进行印字的情况下,在由纸张输送路径S的排纸辊36输送记录纸张P的途中,使排纸辊36停止,之后使排纸辊36反向旋转,使记录纸张P在反转路径Sr中通过,使记录纸张P的表面背面反转,将记录纸张P向纸张定位辊34引导,与记录纸张P的表面同样地,在记录纸张P的背面记录图像并定影,将记录纸张P排出至纸张排纸托盘20。
接着,说明装载于图像形成装置I的主体上部的原稿读取装置2。该原稿读取装置2具备下侧的第一读取部41和上侧的原稿输送部42。在原稿输送部42中,利用铰链(未图示)将其一个内侧边枢轴支承于第一读取部41的一个内侧边,通过使其跟前部分向上向下而进行开闭。在原稿输送部42打开时,第一读取部41的稿台(platen)玻璃44被开放,在该稿台玻璃44上载置原稿纸张。第一读取部41具备稿台玻璃44、第一扫描单元45、第二扫描单元46、成像透镜47以及COXCharge Coupled Device,电荷f禹合器件)48等。第一扫描单元45具备光源51以及第一反射镜52, —边向副扫描方向以一定速度V移动与原稿纸张的尺寸对应的距离,一边利用光源51对稿台玻璃44上的原稿纸张表面进行照明,并利用第一反射镜52对其反射光进行反射并向第二扫描单元46引导,由此在副扫描方向上扫描原稿纸张表面的图像。第二扫描单兀46具备第二以及第三反射镜53、54,一边追随着第一扫描单兀45以速度V /2进行移动,一边利用第二以及第三反射镜53、54对来自原稿纸张的反射光进行反射并向成像透镜47引导。成像透镜47将来自原稿纸张的反射光聚光于(XD48,并使原稿纸张表面的图像在(XD48上成像。(XD48在主扫描方向反复扫描原稿纸张表面的图像,每次输出I个主扫描线的模拟图像信号。此外,第一读取部41不仅能读取静止原稿,也能读取由原稿输送部42输送的原稿纸张表面的图像。在该情况下,如图I所示那样将第一扫描单元45移动到原稿读取玻璃55下方的读取位置,根据第一扫描单元45的位置来对第二扫描单元46进行定位,在该状态下,开始利用原稿输送部42的原稿纸张的输送。在原稿输送部42中,使搓纸辊56推碰到原稿托盘57上的原稿纸张并进行旋转,抽出原稿纸张,将原稿纸张通过原稿输送路径58来进行输送,使原稿纸张在第一读取部41的原稿读取玻璃55上通过,进而使原稿纸张通过第二读取部43的下方,从排纸辊对61输送至排纸托盘62。在该原稿纸张的输送时,利用第一扫描单兀45的光源51经由原稿读取玻璃55对原稿纸张表面进行照明,利用第一以及第二扫描单元45、46的各反射镜将来自原稿纸张的反射光引导至成像透镜47,利用成像透镜47将来自原稿纸张的反射光聚光于(XD48,使原稿纸张表面的图像在(XD48上成像,利用(XD48来读取原稿纸张表面的图像。此外,在读取由原稿输送部42输送的原稿纸张表面的图像的同时,能利用在原稿输送部42中内置的第二读取部43来读取原稿纸张背面的图像。该第二读取部(以下称为CIS)43是紧贴印刷图像传感器(Contact Image Sensor(CIS),接触式图像传感器),配置在稿台玻璃44的上方。在第一读取部41的原稿读取玻璃55上通过了的原稿纸张通过CIS43的下方排出至排纸托盘62。CIS43在原稿纸张通过时,照明原稿纸张背面,对来自原稿纸张的反射光进行光接收,读取原稿纸张背面的图像。像这样由(XD48以及CIS43读取的原稿纸张的图像从(XD48以及CIS43作为模拟图像信号而输出,将该模拟图像信号被A/D转换为数字图像信号。而且,该数字图像信号(图像数据)被实施各种图像处理之后,向图像形成装置I的激光曝光装置11发送并被接收,在图像形成装置I中将图像记录于记录纸张P,该记录纸张P作为复印原稿而输出。可是,在图像形成装置I中,将各感光鼓13的调色剂像转印到中间转印带21,在中间转印带21上形成了彩色的调色剂像之后,将记录纸张P夹在中间转印带21和转印辊26a、间的夹持区域,从中间转印带21向记录纸张P的表面转印彩色的调色剂像,因此不会使中间转印带21上的调色剂直接转移到记录纸张P的背面。但是,趁反复进行各感光鼓13 —中间转印带21 —记录纸张P的转印,各感光鼓13的残留调色剂会转移至中间转印带21、或在中间转印带21自身产生残留调色剂,在不使记录纸张P介于中间转印带21和转印辊26a间的夹持区域时,中间转印带21的残留调色剂转移并附着于转印辊26a。而且,附着于该转印辊26a的调色剂转移至记录纸张P的背面,该记录纸张P与其背面的调色剂一起向导向部18输送而来。若记录纸张P的背面的调色剂附着于导向部18,则会产生问题。因此,在本实施方式中,以记录纸张P的背面的调色剂难以附着于导向部18的方式来构成导向部18。接着,一边参照图2 图6,一边详细地说明这样的导向部18。图2是概略性地表示图像形成装置I中的定影装置17以及导向部18等的剖视图。导向部18比定影装置17更配置在记录纸张输送方向的上游侧,中间转印带21以及转印辊26a比导向部18更配置在上游侧。 定影装置17具备加热辊31和加压辊32。加热辊31和加压辊32在彼此压接的状态下被轴支承,在各辊31、32间形成有夹持区域N。例如,使加压辊32旋转驱动,加热辊31从动旋转。加热辊31是在金属芯子的外表面设置弹性层,在该弹性层的外表面形成脱模层来构成的3层构造的辊。金属芯子例如使用铁、不锈钢、铝、铜等的金属或它们的合金等。此夕卜,弹性层使用硅橡胶,脱模层使用PFA (四氟乙烯和全氟烷氧基乙烯基醚的共聚物)、PTFE(聚四氟乙烯)等的氟树脂。此外,在加热辊31内部(金属芯子的内部)设置有对加热辊31进行加热的热源的加热灯(卤素灯)。加压辊32也和加热辊31同样地,是包括如下结构的3层构造的辊由铁、不锈钢、铝、铜等的金属或它们的合金等形成的金属芯子、该金属芯子表面的硅橡胶等的弹性层、进而在其上的PFA或PTFE等的脱模层。在本实施方式的导向部18中,相向配置一对导向板71、72,在各导向板71、72间形成有记录纸张P的输送路径(纸张输送路径S的一部分)。在一方的导向板71的导向面71a (与导向板72对峙的面),沿着记录纸张P的输送方向F依次配置有半导电性区域J和绝缘性区域Q。半导电性区域J位于在与导向板71的主扫描方向正交的方向(记录纸张P的输送方向F)延伸的两端部71b、71c的内侧,是经由双面胶布带(未图示)将半导电性的可挠性片材73粘贴于导向面71a而形成的。此外,绝缘性区域Q包含朝向记录纸张P的输送方向F的导向板71的端部71c (导向板71的输送方向F的下游侧端部),是在导向面71a形成绝缘层77而形成的。此外,导向板71接地,可挠性片材73通过导向板71接地。再有,即使将可挠性片材73直接接地,也可以使导向板71经由可挠性片材73接地。各导向板71、72例如是金属制的导向板。此外,可挠性片材73是60 80 iim左右的厚度的具有可挠性的片材,还具有半导电性(例如,IX IO8 IXlO12 [Q *cm])0可挠性片材73例如是聚酰亚胺(PI)树脂、聚苯硫醚(PPS)树脂、聚四氟乙烯(PFA)树脂的片材。进而,绝缘层77是例如利用聚四氟乙烯(PFA)树脂部分地涂镀导向板71的导向面71a以及其背面而形成的。
图3A、3B是表示导向板71以及可挠性片材73的俯视图以及侧面图。如图3A、3B所示那样,导向板71是将与导向板72对峙的主金属板74和副金属板75重合固定后的导向板。主金属板74的剖面形状大致为L字型,此外在与记录纸张P的输送方向F正交的方向(主扫描方向)伸长,并且比图像形成装置I中印刷的记录纸张P的最大宽度长,在其两侧的端部74a形成有各自的突起74b和各自的穿孔74c。此外,在主金属板74的表面(导向面71a)形成有阶梯差部74f。利用该阶梯差部74f的形成,在主金属板74形成有配置在阶梯差部74f的上方的上层部74d和配置在阶梯差部74f的下方的下层部74e,在上层部74d和下层部74e间有0. 5_左右的阶梯差。绝缘性区域Q是在记录纸张P的输送方向F具有3mm左右的长度的区域,包含朝向记录纸张P的输送方向F的主金属板74的端部(导向板71的端部71c)。使形成绝缘层区域Q的绝缘层77在朝向输送方向F的主金属板74的端部附近,在主金属板74的表面(导向面71a)、端面以及背面连续地形成。也就是说,绝缘层77覆盖主金属板74中的记录 纸张P的输送方向F的下游侧端部(参照导向板71的端部71c)。半导电性区域J是从主金属板74的上层部74d到下层部74e的区域。主金属板74的上层部74d的表面为支承面,形成半导电性区域J的可挠性片材73经由双面胶布带粘贴于支承面,可挠性片材73的突出部73a比阶梯差部74f在记录纸张P的输送方向F上突出3mm左右,突出部73a的前端延伸到朝向输送方向F的主金属板74的端部跟前,到达绝缘层77上方。也就是说,在绝缘性区域Q的上空配置有可挠性片材73的一部分(可挠性片材73中的记录纸张P的输送方向F的下游侧端部)。可挠性片材73包含主金属板74的全表面区域中的至少记录纸张P能到达的区域。该至少记录纸张P能到达的区域是就记录纸张P的输送方向F而言从上游侧输送来的记录纸张P能到达的区域(主金属板74的表面上的区域),此外是就主扫描方向而言在图像形成装置I中处理的最大宽度的记录纸张P通过的区域。而且,可挠性片材73的表面整体形成光滑的平面或曲面,在可挠性片材73的表面未产生阶梯差或凹凸。图4是表示副金属板75的俯视图。如图3B以及图4所示那样,副金属板75的剖面形状为L字型,具有和主金属板74相同程度的长度,在其两侧的端部75a形成有各自的穿孔75b以及各自的螺丝孔75c。图5是对可挠性片材73呈平面状地展开表示的图。如图5所示那样,可挠性片材73比主金属板74长,从其两侧突出有折弯部分73b。在此,如图3A、3B所示那样在经由双面胶布带将可挠性片材73粘结于主金属板74的表面的状态下,将可挠性片材73的两侧的折弯部分73b折入主金属板74的背面侧。而且,在主金属板74的背面重叠副金属板75,使主金属板74的两侧的突起74b嵌合于副金属板75的两侧的穿孔75b,使副金属板75相对于主金属板74进行定位,将2根螺丝76通过主金属板74的两侧的穿孔74c,拧入于副金属板75的两侧的螺丝孔75c并紧固,在主金属板74重叠固定副金属板75,使主金属板74和副金属板75导通。此外,将可挠性片材73的两侧的折弯部分73b夹在主金属板74和副金属板75之间,使可挠性片材73与主金属板74和副金属板75导通。由此,主金属板74、副金属板75以及可挠性片材73—体化并彼此导通。从这样的导向板71的主金属板74的背侧突出副金属板75的支杆(stay) 75d,该支杆75d被图像形成装置I的主体框架固定来定位导向板71,可挠性片材73的突出部73a以在记录纸张P的输送方向F的方向突出的方式进行配置。此外,以如下方式设定导向面71a (可挠性片材73的表面以及绝缘层77的表面)的方向在从导向面71a起的输送方向F的前端,也就是说在记录纸张P与可挠性片材73以及绝缘层77滑动接触并被引导送出的方向,有加热辊31的表面。进而,副金属板75与图像形成装置I的接地处直接连接,主金属板74以及可挠性片材73经由副金属板75与接地处连接。在这样的结构中,如图2所示那样,记录纸张P在中间转印带21和转印辊26a间的夹持区域中被转印了调色剂像之后,向导向部18输送,到达导向部18的导向板71的可挠性片材73的表面,在可挠性片材73的表面上移动并被引导,接着与绝缘层77的表面滑动接触,向输送方向F送出。 当记录纸张P从导向板71送出时,由于在该送出的方向有加热辊31的表面,所以记录纸张P的前端与加热辊31的表面抵接。进而,记录纸张P的前端由沿箭头方向D旋转的加热辊31的表面移动并引导至夹持区域N,将记录纸张P夹在夹持区域N中进行加热以及加压,使调色剂像在记录纸张P上定影。在此,由于记录纸张P从导向板71的导向面71a(可挠性片材73的表面以及绝缘层77的表面)向输送方向F送出,到达加热辊31的表面,由沿箭头方向D旋转的加热辊31的表面引导至夹持区域N,所以从导向面71a到夹持区域N的记录纸张P的纸张输送路径S弯曲。因此,记录纸张P与朝向输送方向F的导向板71的端部71c滑动接触,在被施加了张力(tension)的状态下导入向夹持区域N,由此防止在夹持区域N中的记录纸张P的褶皱的产生。但是,记录纸张P和导向板71的滑动接触成为记录纸张P的背面的调色剂附着于导向板71的原因。可是,如图6放大所示那样,利用记录纸张P的接触压力使可挠性片材73的突出部73a向绝缘层77侧弯曲,从可挠性片材73的突出部73a到绝缘层77形成记录纸张P的光滑的输送路径。即,在主金属板74的上层部74d的支承面粘贴可挠性片材73,使可挠性片材73的突出部73a比阶梯差部74f在记录纸张P的输送方向F上突出3mm左右,使突出部73a的前端延伸到绝缘层77上方,因此利用记录纸张P的接触压力使可挠性片材73的突出部73a向绝缘层77侧弯曲,形成记录纸张P的光滑的输送路径。在这样的光滑的输送路径中,记录纸张P的背面的调色剂难以附着于可挠性片材73、绝缘层77。此外,即使记录纸张P的背面的调色剂附着于可挠性片材73的突出部73a的端部,由于可挠性片材73薄,所以附着于其突出部73a的端部的调色剂的量是微量的,在利用记录纸张P的接触压力使可挠性片材73的突出部73a向绝缘层77侧弯曲之后,可挠性片材73利用自己的弹性回弹力恢复到原来的形状时,附着于突出部73a的端部的微量的调色剂被弹飞。进而,虽然在记录纸张P与可挠性片材73的表面滑动接触时,在可挠性片材73产生静电、或记录纸张P的电荷(调色剂的带电电荷)向可挠性片材73移动而来,但由于半导电性的可挠性片材73通过导向板71接地,所以可挠性片材73的电荷流到接地处。此时,由于可挠性片材73是半导电性的材质(例如,IX IO8 IXlO12 [Q -cm]),所以通过可挠性片材73流出的电荷量被抑制,记录纸张P的电荷(调色剂的带电电荷)不会全部通过可挠性片材73向接地处急剧减少地流出,而会残留记录纸张P的电荷。因此,记录纸张P的背面的调色剂难以通过可挠性片材73的表面附着。再有,即使通过可挠性片材73流出的电荷量被抑制,在可挠性片材73也不会积蓄过量的电荷,在导向板71也不会积蓄电荷。因此,在记录纸张P和可挠性片材73或导向板71之间不会产生火花放电,也不会由于火花放电导致记录纸张P上的调色剂像杂乱。此外,由于记录纸张P的电荷残留,且电流未通过可挠性片材73之后的绝缘层77流动,所以电荷(调色剂的带电电荷)完全不会从记录纸张P流向绝缘层77,即使记录纸张P的背面与被绝缘层77覆盖的导向板71的端部71c滑动接触,记录 纸张P的背面的调色剂也几乎不会转移并附着于导向板71的端部71c。S卩,由于从可挠性片材73到绝缘层77的输送路径是光滑的,记录纸张P的背面的调色剂难以附着于可挠性片材73的表面,在记录纸张P与半导电性的可挠性片材73滑动接触时,记录纸张P的电荷(调色剂的带电电荷)残留,所以记录纸张P的背面的调色剂难以通过可挠性片材73的表面附着,即使接着记录纸张P的背面与被绝缘层77覆盖的导向板71的端部71滑动接触,由于电荷(调色剂的带电电荷)完全不会从记录纸张P流向绝缘层77,所以记录纸张P的背面的调色剂也几乎不会转移并附着于导向板71的端部71c。因此,记录纸张P的背面的调色剂不会附着于导向板71,不会污染导向板71。再有,在本实施方式中,虽然使用了由上述结构构成的导向部18,但导向部18并不限定于上述结构,也可以是如下述所示的实施方式2的导向部18。接着,使用

本实施方式2的导向部18。在该本实施方式2的导向部18中,相对于上述实施方式,一方导向板71的形状不同。因此,在本实施方式2中,针对与上述的实施方式I相同的结构标注相同的附图标记,省略对相同的结构的说明,以下,针对与实施方式I不同的结构进行说明。图7是概略性地表示图像形成装置I中的定影装置17以及导向部18等的剖视图。导向部18比定影装置17更配置在记录纸张输送方向的上游侧,中间转印带21以及转印辊26a比导向部18更配置在上游侧。在导向部18中,相向配置一对导向板71、72,在各导向板71、72间形成记录纸张P的输送路径(纸张输送路径S的一部分)。此外,在一方的导向板71的导向面71a (与导向板72对峙的面),经由双面胶布带(未图示)粘贴有半导电性的可挠性片材73。该可挠性片材73具有从导向板71的输送方向F的下游侧端部71b (导向板71的一端71b)向记录纸张P的输送方向F突出的突出部73a。此外,导向板71接地,可挠性片材73通过导向板71接地。再有,即使将可挠性片材73直接接地,也可以使导向板71经由可挠性片材73接地。各导向板71、72例如是金属制的导向板。此外,可挠性片材73是60 80 iim左右的厚度的具有可挠性的片材,还具有半导电性(例如,IX IO8 IXlO12 [Q !!]),进而具有加热辊31的最高表面温度(例如185°C)以上的耐热性。例如,可挠性片材73由聚酰亚胺(PI)树脂、聚苯硫醚(PPS)树脂、聚四氟乙烯(PFA)树脂构成。在此,在发明者等的实验中,应用了具有200°C的耐热性,而且具有1X108、I X IO9U X IO10U X IO12 [Q -cm]的体积电阻率的各个可挠性片材73,结果是,得到了如后面详细叙述的那样的本实施方式2的有用的效果,即得到了如下良好的效果记录纸张P的电荷(调色剂的带电电荷)不会全部通过可挠性片材73流出,而会残留记录纸张P的调色剂的带电电荷,记录纸张P的调色剂难以转移至可挠性片材73。因此,将可挠性片材73的体积电阻率的范围设为IXlO8 IXlO12 [Q cm] o图8A、8B是表示导向板71以及可挠性片材73的俯视图以及侧面图。如图8A、8B所示那样,导向板71是将与导向板72对峙的主金属板74和副金属板75重合固定后的导向板。主金属板74的剖面形状为L字型,此外在与记录纸张P的输送方向F正交的方向(主扫描方向)伸长,比图像形成装置I中印刷的记录纸张P的最大宽度长,在其两侧的端部74a形成有各自的突起74b以及各自的穿孔74c。此外,副金属板75的剖面形状也为L字型。可挠性片材73经由双面胶布带(未图示)粘结在主金属板74的表面(导向板71的导向面71a),并设置于主金属板74的全表面区域中的至少记录纸张P能接触的区域。该至少记录纸张P能接触的区域是就记录纸张P的输送方向F而言从上游侧输送来的记录纸 张P的到达位置(主金属板74的表面上的到达位置)到主金属板74的输送方向F的下游侧端部71b (导向板71的一端71b)的区域,此外是就主扫描方向而言在图像形成装置I中处理的最大宽度的记录纸张P通过的区域。进而,仅可挠性片材73的突出部73a以从主金属板74的输送方向F的下游侧端部71b (导向板71的一端71b)向记录纸张P的输送方向F突出I 2mm左右的方式进行配置。而且,从上述至少记录纸张P能接触的区域到突出部73a,可挠性片材73的表面整体形成光滑的平面或曲面,在可挠性片材73的表面整体未产生阶梯差或凹凸。图9是表不副金属板75的俯视图。如图9所不那样,副金属板75具有和主金属板74相同程度的长度,在其两侧的端部75a形成有各自的穿孔75b以及各自的螺丝孔75c。图10是对可挠性片材73呈平面状地展开表示的图。如图10所示那样,可挠性片材73比主金属板74长,从其两侧突出有折弯部分73b。在此,如图8A、8B所示那样在经由双面胶布带将可挠性片材73粘结于主金属板74的表面的状态下,将该可挠性片材73的两侧的折弯部分73b折入主金属板74的背面侧。而且,在主金属板74的背面重叠副金属板75,使主金属板74的两侧的突起74b嵌合于副金属板75的两侧的穿孔75b,使副金属板75相对于主金属板74进行定位,将2根螺丝76通过主金属板74的两侧的穿孔74c,拧入于副金属板75的两侧的螺丝孔75c并紧固,在主金属板74重叠固定副金属板75,使主金属板74和副金属板75导通。此外,将可挠性片材73的两侧的折弯部分73b夹在主金属板74和副金属板75之间,使可挠性片材73与主金属板74和副金属板75导通。由此,主金属板74、副金属板75以及可挠性片材73—体化并彼此导通。从这样的导向板71的主金属板74的背侧突出副金属板75的支杆75d,该支杆75d被图像形成装置I的主体框架固定来定位导向板71,可挠性片材73的突出部73a以在记录纸张P的输送方向F的方向突出的方式进行配置。此外,如图7所示那样,以如下方式设定导向板71的导向面71a和可挠性片材73的方向在从导向面71a起的输送方向F的前端,也就是说在记录纸张P与可挠性片材73滑动接触并被弓I导送出的方向,有加热辊31的表面。进而,副金属板75与图像形成装置I的接地处直接连接,主金属板74以及可挠性片材73经由副金属板75与接地处连接。在这样的结构中,如图7所示那样,记录纸张P在中间转印带21和转印辊26a间的夹持区域N中被转印了调色剂像之后,向导向部18输送,到达导向部18的导向板71的可挠性片材73的表面,在可挠性片材73的表面上移动并被引导,向输送方向F送出。当记录纸张P从导向板71送出时,由于在该送出的方向 有加热辊31的表面,所以记录纸张P的前端与加热辊31的表面抵接。进而,记录纸张P的前端由沿箭头方向D旋转的加热辊31的表面移动并导向至夹持区域N,将记录纸张P夹在夹持区域N中进行加热以及加压,使调色剂像在记录纸张P上定影。在此,由于记录纸张P从导向板71的导向面71a (可挠性片材73的表面)向输送方向F送出,到达加热辊31的表面,由沿箭头方向D旋转的加热辊31的表面导向至夹持区域N,所以从导向面71a到夹持区域N的记录纸张P的纸张输送路径S弯曲。因此,记录纸张P与朝向输送方向F的导向板71的端部滑动接触,在被施加了张力的状态下导入向夹持区域N,由此防止在夹持区域N中的记录纸张P的褶皱的产生。但是,记录纸张P和导向板71的滑动接触成为记录纸张P的背面的调色剂附着于导向板71的原因。可是,由于可挠性片材73的突出部73a从导向板71的一端71b突出,所以如图11放大所示那样,利用记录纸张P的接触压力使突出部73a沿着记录纸张P或纸张输送路径S弯曲。因此,记录纸张P不会被可挠性片材73的突出部73a较强地捋擦,记录纸张P的背面的调色剂难以附着于可挠性片材73的突出部73a的端部。此外,即使记录纸张P的背面的调色剂附着于可挠性片材73的突出部73a的端部,由于可挠性片材73薄,所以附着于其突出部73a的端部的调色剂的量是微量的,在突出部73a利用自己的弹性回弹力恢复到原来的形状时,附着于突出部73a的端部的微量的调色剂被弹飞。此外,由于如上述那样可挠性片材73设置在至少记录纸张P能接触的区域,可挠性片材73的表面形成光滑的平面或曲面,所以记录纸张P的背面的调色剂难以附着于可挠性片材73的表面。进而,虽然在记录纸张P与可挠性片材73的表面滑动接触时,在可挠性片材73产生静电、或记录纸张P的电荷(调色剂的带电电荷)向可挠性片材73移动而来,但由于半导电性的可挠性片材73通过导向板71接地,所以可挠性片材73的电荷流到接地处。此时,由于可挠性片材73是半导电性(例如,IX IO8 IXlO12 [Q cm])的材质,所以通过可挠性片材73流出的电荷量被抑制,记录纸张P的电荷(调色剂的带电电荷)不会全部通过可挠性片材73向接地处急剧减少地流出,而会残留记录纸张P的电荷。因此,记录纸张P背面的调色剂难以通过可挠性片材73转移,不会污染导向板71。再有,即使通过可挠性片材73流出的电荷量被抑制,在可挠性片材73也不会积蓄过量的电荷,在导向板71也不会积蓄电荷。因此,在记录纸张P和可挠性片材73或导向板71之间不会产生火花放电,也不会由于火花放电导致记录纸张P上的调色剂像杂乱。S卩,由于利用记录纸张P的接触压力使突出部73a沿着记录纸张P或纸张输送路径S弯曲,所以记录纸张P的背面的调色剂难以附着于可挠性片材73的突出部73a的端部,此外由于可挠性片材73的表面形成光滑的平面或曲面,所以记录纸张P的背面的调色剂难以附着于可挠性片材73的表面,进而在记录纸张P与半导电性的可挠性片材73滑动接触时,记录纸张P的电荷(调色剂的带电电荷)残留,因此记录纸张P的背面的调色剂难以通过可挠性片材73的表面附着。因此,记录纸张P的背面的调色剂不会附着于导向板71,不会污染导向板71。以上,一边参照附图一边针对本发明的优选的实施方式进行了说明,但当然本发明不被这样的例子所限定。显然对于本领域技术人员来说,能容易想到在专利请求的范围中所记载的范畴内的各种的变更例或修正例,可以认为它们当然也属于本发明的技术范围。例如,也可以代替半导电性的可挠性片材而应用导电性的可挠性片材。即使是导电性的可挠性片材,也存在记录纸张的电阻、记录纸张和可挠性片材间的接触电阻等,因此记录纸张的电荷不会瞬间流到接地处,而会残留记录纸张的电荷。因此,即使是导电性的可挠性片材,也能得到同样的作用效果。 此外,虽然在上述实施方式中,在加热辊和加压辊间形成夹持区域,但在旋转带和辊间形成夹持区域,在该夹持区域中使记录纸张上的调色剂定影也可。
权利要求
1.一种图像形成装置,其特征在干, 利用导向构件对被转印了调色剂的记录纸张进行引导,并输送至彼此相压接的2个旋转构件间的夹持区域,在所述夹持区域使所述记录纸张上的调色剂定影, 在所述导向构件的导向面,沿着所述记录纸张的输送方向依次配置与所述记录纸张相接触的导电性或半导电性的区域和绝缘性区域, 将所述导电性或半导电性的区域接地,所述绝缘性区域包含朝向所述记录纸张的输送方向的所述导向构件的端部。
2.根据权利要求I所述的图像形成装置,其特征在干, 所述绝缘性区域由绝缘层或者绝缘性片材构成, 所述导电性或半导电性的区域由具有导电性或半导电性的层或者片材构成。
3.根据权利要求I所述的图像形成装置,其特征在干, 所述导电性或半导电性的区域由具有导电性或半导电性的可挠性片材构成, 所述导向构件具有支承所述可挠性片材的支承面,而且,在所述导向构件的支承面和所述绝缘性区域之间设置阶梯差,使所述可挠性片材从所述阶梯差向所述记录纸张的输送方向关出。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图像形成装置,其特征在于,使所述可挠性片材突出到所述绝缘性区域之上。
5.一种图像形成装置,其特征在干, 利用导向构件对被转印了调色剂的记录纸张进行引导,并输送至彼此相压接的2个旋转构件间的夹持区域,在所述夹持区域使所述记录纸张上的调色剂定影, 在所述导向构件的导向面,设置与所述记录纸张相接触的所述导电性或半导电性的可挠性片材,使所述可挠性片材从所述导向构件的端部向所述记录纸张的输送方向突出,将所述可挠性片材接地。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图像形成装置,其特征在干, 所述各旋转构件的至少ー个是内置热源的加热辊, 所述可挠性片材具有所述加热辊的表面温度以上的耐热性。
7.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图像形成装置,其特征在干, 所述可挠性片材从所述导向构件的端部朝向所述各旋转构件的一个旋转构件的表面突出。
8.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图像形成装置,其特征在干, 所述导向构件是重叠了 2块导通板的部件,将所述可挠性片材设置于所述各导通板的一块导通板的导向面,将所述可挠性片材的一部分折入并夹在所述各导通板之间,使该各导通板导通,将所述可挠性片材通过所述各导通板接地。
9.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图像形成装置,其特征在干, 在所述导向构件的导向面的至少能与所述记录纸张接触的区域设置所述可挠性片材,将所述可挠性片材表面整体作成光滑的面。
全文摘要
本发明涉及图像形成装置。该图像形成装置利用导向构件对被转印了调色剂的记录纸张进行引导,并输送至彼此相压接的2个旋转构件间的夹持区域,在上述夹持区域使上述记录纸张上的调色剂定影。在该图像形成装置中,在上述导向构件的导向面,沿着上述记录纸张的输送方向依次配置与上述记录纸张相接触的导电性或半导电性的区域和绝缘性区域,将上述导电性或半导电性的区域接地,上述绝缘性区域包含朝向上述记录纸张的输送方向的上述导向构件的端部。
文档编号G03G15/20GK102681412SQ20121005930
公开日2012年9月19日 申请日期2012年3月8日 优先权日2011年3月8日
发明者山中孝师, 山内孝一, 浪崎广介 申请人:夏普株式会社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