显影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685044阅读:145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显影装置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具有侧密封构件的显影装置,该侧密封构件对显影辊(显影剂承载体)的两端部与显影器框体之间进行密封。
背景技术
以往,已知有一种显影装置,其包括承载调色剂的可旋转的显影辊、与显影辊的两端部可滑动接触的侧密封构件、沿着显影辊的轴向延伸并与显影辊可滑动接触的低位薄膜(长条密封构件)(参考专利文献I)。具体地说,在该技术中,在粘贴有侧密封构件的左右侧密封粘贴面之间,形成有突出于侧密封粘贴面的支撑部,在该支撑部上,粘贴有低位膜。该低位膜的两端部配置成,与侧密封构件重叠并与侧密封粘贴面相对。在这种构造中,为了能够实现进一步抑制调色剂泄漏,在低位膜、侧密封构件、支撑部、侧密封粘贴面所包围的间隙中,填充填充剂。而且,以往,作为显影装置已知有如下的结构,具有承载调色剂的显影辊(显影剂承载体)、可旋转地支撑显影辊的显影器框体、顶端部与显影辊滑动接触而对显影辊上的调色剂的厚度进行限制的层厚限制刮片。作为这样显影装置,以往,为了易于再利用,已知有做成层厚限制刮片可从显影器框体上分离的结构(参照专利文献2)。具体地说,在该构造中,将用于抑制显影剂从显影辊的两端部泄漏的密封构件分割为两部分。将两个中的一个密封构件作为与层厚限制刮片的顶端邻接的侧密封构件配置在显影器框体上,另一个密封构件作为与侧密封构件邻接的片密封构件配置在层厚限制刮片上。更具体地说,片密封构件的一部分延伸到侧密封构件上,粘贴在侧密封构件。由此,能够抑制调色剂从显影辊的两端部泄漏,并且当再利用时,仅通过将片密封构件的一部分从侧密封构件剥离,就能够容易地将层厚限制刮片从显影器框体上分离。而且,在专利文献I所记载的技术中,在显影器框体上形成有比侧密封构件宽的侧密封粘贴面,粘贴在该侧密封粘贴面上的侧密封构件,在被显影辊挤压的状态下,对显影辊的两端部和显影器框体之间进行密封。侧密封构件通过层叠与显影辊滑动接触的表面构件、和比该表面构件软的可弹性变形的基材而构成,表面构件和基材的俯视形状形成为相同的形状。而且,以往,已知有一种显影装置,其包括承载调色剂(显影剂)的显影辊(显影剂承载体)、可旋转地支撑显影辊的显影器框体、与显影辊滑动接触而对显影辊上的调色剂的厚度进行限制的层厚限制刮片、配设在层厚限制刮片与显影器框体之间的刮片背侧密封(参考专利文献3)。具体地说,在该显影装置中,刮片背侧密封形成为比层厚限制刮片的长度方向的长度短,与层厚限制刮片的长度方向两端部相比配设在内侧。而且层厚限制刮片,通过组合多个零部件而构成,在与刮片背侧密封抵接的部分,形成有台阶差。而且,以往,已知有一种显影装置,其包括承载调色剂的可旋转的显影辊、具有向显影辊供给调色剂的供给口的显影器框体、设在显影辊的两端部和显影器框体(与供给口邻接的部位)之间并与显影辊可滑动接触的侧密封构件。作为这样的显影装置的侧密封构件,以往,已知有如下的结构,具有上游侧基材、设在上游侧基材的下游侧(显影辊的旋转方向的下游侧)的下游侧基材、粘结在它们的上表面并与显影辊滑动接触的毛毡构件(参考专利文献4)。
而且,作为用于图像形成装置的显影盒等的显影装置,已知有如下结构,具有具有长方形的开口的箱状外壳;从开口露出并向感光鼓供给调色剂的显影辊;对显影辊上的调色剂的厚度进行限制的层厚限制刮片;堵住显影辊、层厚限制刮片与外壳之间的间隙的密封构件(例如参考专利文献5)。以往,这样的显影盒的外壳具有形成开口的一对侧壁部和上下的开口缘部,分割成上侧开口的箱状下框架以及组合为覆盖下框架上侧的开口的板状上框体。在该构造中,在下框架上具有上侧开口缘部(梁状部),因此,需要将制造时的拔模从下框架前侧的开口向前方进行,并且从下框架上侧的开口向上方进行。专利文献I :日本特开2001-27846号公报专利文献2 :日本特开2007-93951号公报专利文献3 :日本特开2006-39428号公报专利文献4 :日本特开2001-22179号公报专利文献5 日本特开2006-98770号公报发明要解决的课题然而,在专利文献I所记载的以往技术中,侧密封粘贴面形成得比较宽,因此有时向间隙填充的填充剂扩散到侧密封粘贴面上,无用地消耗了填充剂。因此,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显影装置,能够减小填充剂的消耗量。而且,在专利文献2所记载的以往技术中,片密封构件重叠在侧密封构件上而形成台阶,因此存在由于旋转的显影辊,片密封构件从端部剥离,显影剂泄漏的可能。因此,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显影装置,在具有侧密封构件和片密封构件的构造中,能够抑制调色剂(显影剂)的泄漏。而且,在专利文献I所记载的以往技术中,为了在较宽的侧密封粘贴面上对侧密封构件进行高精度的定位,考虑了设置定位用的肋。这时,如果与肋邻接地设置侧密封构件,即使被显影辊挤压的侧密封构件的基材想要向横向膨胀,其变形也被肋抑制,因此基材变形成从较硬的表面构件和肋之间向外面扩散。然而,由于将表面构件的侧面与基材的侧面形成为同一个平面,表面构件和肋之间的空间狭小,基材的变形被抑制,使这样变形被抑制的部位被极度压缩。如果这样将基材的一部分极度压缩,存在该压缩部分的显影辊与表面构件的接触压力增大,显影辊损伤的可能。因此,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能够抑制显影辊(显影剂承载体)损伤的密封构件和具有该密封构件的显影装置。而且,在专利文献3所记载的以往技术中,在用两片构成刮片背侧密封的情况下,当在层厚限制刮片和显影器框体之间夹入刮片背侧密封时,刮片背侧密封良好地进入层厚限制刮片的台阶部分的角落中而进行密封。然而,在用一片构成刮片背侧密封的情况下,存在刮片背侧密封不能良好地进入层厚限制刮片的台阶部分的角落中,形成间隙,调色剂从该间隙泄漏的可能。因此,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显影装置,即使在刮片背侧密封和层厚限制刮 片之间形成有间隙的情况下,也能够抑制调色剂(显影剂)的泄漏。而且,在专利文献4所记载的技术中,在调色剂侵入毛毡构件的表面的情况下,由于毛毡的纤维的方向不一定,因此存在随着与显影辊滑动接触,调色剂向离开供给口的方向移动,从而发生调色剂泄漏的可能。因此,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显影装置,能够抑制调色剂(显影剂)的泄漏。而且,对于专利文献5所记载的技术,提出了以下的结构,在上框架上设置梁状部,从而不需要下框架制造时的向前方的拔模。在将梁状部设于上框架的结构中,为了抑制调色剂从上框架的梁状部和下框架的侧壁部之间的间隙泄漏,在上框架的梁状部与下框架的侧壁部之间设置有密封构件(框架密封)。该框架密封,其一端与用于堵住层厚限制刮片和外壳之间的间隙的密封构件(刮片背侧密封)相对。密封构件具有由海绵等构成的弹性层、和用于粘贴到外壳等上的粘结基材,但如果为了堵住密封构件之间的间隙而使框架密封的一端陷入刮片背侧密封,可能由于比框架密封的弹性层硬的粘结基材推压刮片背侧密封,刮片背侧密封凹陷而产生间隙。也可以通过在该间隙中填充油脂等来抑制调色剂泄漏,但存在需要填充油脂等的工序而使制造方法复杂的问题。因此,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显影装置,通过抑制在框架密封和刮片背侧密封之间产生间隙来抑制显影剂的泄漏。

发明内容
用于解决课题的手段解决所述问题的本发明的一种显影装置,包括承载显影剂的显影剂承载体;可旋转地支撑所述显影剂承载体的显影器框体;与所述显影剂承载体的两端部可滑动接触的侧密封构件;沿着所述显影剂承载体的轴向延伸并与所述显影剂承载体可滑动接触的片状的长条密封构件;形成在所述显影器框体上并粘贴有所述侧密封构件的侧密封粘贴面;以及对所述长条密封构件进行支撑的支撑部,该支撑部形成在所述显影器框体上,与所述侧密封粘贴面相比,向所述显影剂承载体侧突出,其特征在于,所述长条密封构件,在其两端部与所述侧密封构件重叠并与所述侧密封粘贴面相对的状态粘贴在所述支撑部上,在所述长条密封构件、所述侧密封构件、所述支撑部、所述侧密封粘贴面所包围的间隙中,填充有填充剂,在所述侧密封粘贴面上,与所述支撑部之间隔开规定间隔地形成有用于抑制所述填充剂扩散的突起。采用本发明,如果在长条密封构件、侧密封构件、支撑部、侧密封粘贴面所包围的间隙中,填充填充剂,沿着侧密封粘贴面扩散地流动的填充剂,被突起阻塞。因此,填充剂不会在侧密封粘贴面上乱扩散,能够减少填充剂的消耗量。而且,解决所述问题的本发明的另一种显影装置,包括承载显影剂的显影剂承载体;可旋转地支撑所述显影剂承载体的显影器框体;设在所述显影器框体上的层厚限制刮片,该层厚限制刮片的顶端部与所述显影剂承载体滑动接触而对所述显影剂承载体上的显影剂的厚度进行限制;与所述层厚限制刮片的顶端邻接并与所述显影剂承载体的两端部可滑动接触的侧密封构件;以及设在所述层厚限制刮片的两端部的片密封构件,其与所述侧密封构件邻接,并与所述显影剂承载体的两端部可滑动接触,其特征在于,所述侧密封构件 配设成,从所述层厚限制刮片的顶端弯折而从表面绕入背面。采用本发明,片密封构件配设成从层厚限制刮片的顶端弯折而从表面绕入背面,因此即使显影辊与侧密封构件和片密封构件的边界部分滑动接触,也不会由于显影辊引起片密封构件剥落。为了解决所述问题,本发明的密封构件通过层叠表面构件、比该表面构件软的可弹性变形的基材而构成,其特征在于,所述表面构件的侧面与所述基材的侧面相比配置于内侧。而且,本发明的又一种显影装置,包括承载显影剂的显影剂承载体;可旋转地支撑所述显影剂承载体的显影器框体;以及密封构件,其通过将与所述显影剂承载体滑动接触的表面构件层叠在比该表面构件软的可弹性变形的基材上而构成,其特征在于,进一步包括与所述密封构件的基材的侧面邻接的壁,所述表面构件的侧面,与所述基材的侧面相比配置于内侧以与所述壁分离。采用本发明,表面构件的侧面与基材的侧面相比配置在内侧,因此即使在使密封构件的基材的侧面与壁抵接的状态下挤压密封构件,由于表面构件与壁之间的空间较大,因此柔软的基材能够从该较大的间隙扩散。由此,能够抑制基材极度压缩,因此当将密封构件使用在显影装置的显影剂承载体周围的密封构造中时,能够抑制显影剂承载体的损伤。解决所述问题的本发明的又一种显影装置,包括承载显影剂的显影剂承载体;可旋转地支撑所述显影剂承载体的显影器框体;层厚限制刮片,其与所述显影剂承载体滑动接触而对所述显影剂承载体上的显影剂的厚度进行限制;以及配设在所述层厚限制刮片和所述显影器框体之间的刮片背侧密封,其特征在于,所述刮片背侧密封形成为比所述层厚限制刮片的长度方向的长度长,并从所述层厚限制刮片的长度方向两端部突出。采用本发明,刮片背侧密封形成为比层厚限制刮片的长度方向的长度长而从层厚限制刮片的两端部突出,因此当将层厚限制刮片向刮片背侧密封推压时,层厚限制刮片的两端缘被没变形的刮片背侧密封的两端部覆盖。由此,即使在刮片背侧密封与层厚限制刮片之间形成有间隙的情况下,该间隙被刮片背侧密封的两端部堵住,因此能够抑制显影剂的泄漏。解决所述问题的本发明的显影装置,包括承载显影剂的显影剂承载体;显影器框体,其可旋转地支撑所述显影剂承载体,并具有向所述显影剂承载体供给所述显影剂的供给口 ;设在所述显影器框体上的层厚限制刮片,该层厚限制刮片与所述显影剂承载体滑动接触而对所述显影剂承载体上的显影剂的厚度进行限制;侧密封构件,其设在所述显影剂承载体的两端部和所述显影器框体的与所述供给口邻接的部位之间,与所述显影剂承载体可滑动接触;以及片状的长条密封构件,其沿着所述显影剂承载体的轴向延伸而与所述显影剂承载体滑动接触,并且该长条密封构件的两端部与所述侧密封构件重叠,所述侧密封构件构成为,在越接近所述显影剂承载体的旋转方向的下游侧越向所述供给口靠近的倾斜方向输送所述显影剂,所述长条密封构件的两端缘,沿着越接近所述显影剂承载体的旋转方向的下游侧越向所述供给口靠近的倾斜方向而形成。采用本发明,当显影剂侵入侧密封构件的表面时,侧密封构件上的显影剂,随着显影剂承载体的旋转,向越接近旋转方向的下游侧越向供给口侧靠近的倾斜方向移动而回到供给口,因此显影剂的泄漏被抑制。此外,与侧密封构件重叠的长条密封构件的两端缘,沿着越接近显影剂旋转方向的下游侧越向供给口靠近的倾斜方向而形成,从而通过侧密封构件倾斜地输送的显影剂难于滞留在长条密封构件的两端缘,沿着两端缘移动。因此,能够抑制显影剂滞留在长条密封构件的两端缘而引起的显影剂的泄漏和显影剂承载体的损伤。 为了达到所述目的,本发明的显影装置包括第I框架,其具有相对的一对侧壁部和连结各侧壁部的连结壁部;第2框架,其具有当与第I框架组合时,与所述各侧壁部和所述连结壁部一起形成开口的梁状部;框架密封,其配置于所述各侧壁部和所述梁状部之间,并堵住所述各侧壁部和所述梁状部之间的间隙;承载显影剂的显影剂承载体,其露出到所述开口的外部而配置;层厚限制刮片,其遍及所述各侧壁部和所述梁状部而配置,并对所述显影剂承载体上的显影剂的厚度进行限制;以及刮片背侧密封,其配置于所述层厚限制刮片和所述梁状部之间,并堵住所述层厚限制刮片和所述梁状部之间的间隙,所述框架密封,具有弹性层和粘结基材,所述框架密封的所述刮片背侧密封侧的端部弯曲从而所述弹性层与所述刮片背侧密封紧贴,并且弯折的部分的与所述第I框架或所述第2框架接触的一侧上,设有所述粘结基材。采用这样构成的显影装置,框架密封的端部弯折从而弹性层与所述刮片背侧密封紧贴,因此能够抑制间隙的产生。而且,在弯折部分的与框架接触的一侧(夹着弹性层而与刮片背侧密封相反的一侧)设有粘结基材,因此能够使弹性层与刮片背侧密封可靠地紧贴而抑制间隙的产生。而且,本发明的显影装置,包括 第I框架,其具有相对的一对侧壁部和连结各侧壁部的连结壁部;第2框架,其具有当与所述第I框架组合后,与所述各侧壁部和所述连结壁部一起形成开口的梁状部;框架密封,其配置于所述各侧壁部和所述梁状部之间,并堵住所述各侧壁部和所述梁状部之间的间隙;承载显影剂的显影剂承载体,其露出到所述开口的外部而配置;层厚限制刮片,其遍及所述各侧壁部和所述梁状部而配置,并对所述显影剂承载体上的显影剂的厚度进行限制;以及刮片背侧密封,其配置于所述层厚限制刮片和所述梁状部之间,并堵住所述层厚限制刮片和所述梁状部之间的间隙,所述框架密封,具有弹性层和粘结基材,所述弹性层与所述粘结基材相比向所述刮片背侧密封侧突出,仅所述弹性层陷入所述刮片背侧密封。采用这样构成的显影装置,弹性层与粘结基材相比向刮片背侧密封侧突出,仅弹性层陷入刮片背侧密封,因此能够使弹性层与刮片背侧密封紧贴,抑制间隙的产生。又,粘结基材没有陷入刮片背侧密封,所以能够抑制粘结基材推压刮片背侧密封而产生的间隙。
发明的效果采用本发明,在侧密封粘贴面上设有用于抑制填充剂扩散的突起,因此填充剂不会在侧密封粘贴面上乱扩散,能够减少填充剂的消耗量。而且,采用本发明,片密封构件配设成从层厚限制刮片的顶端弯折而从表面绕入背面,从而片密封构件不会由于旋转的显影辊而剥离,因此能够抑制显影剂的泄漏。而且,采用本发明,将表面构件的侧面与基材的侧面相比配置在内侧,从而使柔软的基材从表面构件和壁之间的较大的间隙扩散,能够抑制基材极度压缩,因此当将密封构件使用在显影装置上时,能够抑制显影剂承载体的损伤。采用本发明,刮片背侧密封从层厚限制刮片的两端部突出,因此,即使在刮片背侧密封和层厚限制刮片之间形成有间隙的情况下,间隙也会被刮片背侧密封的两端部堵住,能够抑制显影剂的泄漏。采用本发明,即使在显影剂侵入侧密封构件的表面的情况下,能够通过倾斜地输送显影剂的侧密封构件使显影剂回到供给口,因此能够抑制显影剂的泄漏。此外,显影剂难于滞留在长条密封构件的两端缘,因此能够抑制显影剂滞留在长条密封构件的两端缘而引起的显影剂的泄漏和显影剂承载体的损伤。采用本发明的显影装置,能够抑制在框架密封和刮片背侧密封之间产生间隙,因此能够抑制显影剂的泄漏。


图I是表示具有本发明的第I实施形态的显影盒的激光打印机的侧视剖面图。图2是表示显影盒的侧视剖面图。图3是表示供给口周围的构造的放大立体图。图4是简略表示供给口周围的构造的主视图。图5A是图4的X-X剖面图,图5B是图4的Y-Y剖面图。图6A 图6D是表示向低位膜、侧密封构件、支撑部、侧密封粘贴面所包围的间隙填充填充剂的操作的图。图7A 图7C是表示使表面构件的侧面与基材的侧面相比位于内侧的侧密封构件的作用的图。图8A和图8B是表示使表面构件与基材的侧面成为同一平面的侧密封构件的作用的图。图9是表示具有本发明的第2实施形态的显影盒的激光打印机的侧视剖面图。图10是表示显影盒的侧视剖面图。图IlA是表示侧密封构件的周围的构造的放大立体图,图IlB是表示侧密封构件的详细情况的剖面图,图IlC是图IlA的X部分的放大立体图,图IlD是图IlA的Y部分的放大立体图。图12是表示通过上游侧密封和下游侧密封输送调色剂的方向与低位膜的两端缘的角度的主视图。图13是表示作为具有本发明的显影装置的图像形成装置的一例的彩色打印机的整体结构的剖面图。、
图14是处理盒的放大图。图15是表示本发明的实施形态的显影盒的立体图。图16是表示本发明的实施形态的显影盒的分解立体图。图17是下框架的立体图。图18是从下面看上框架的立体图。图19是表示安装在显影壳上的框架密封和刮片背侧密封的局部立体图。图20是表示从上面看框架密封和刮片背侧密封的图。图21是图20的X-X剖面图。 图22是层厚限制刮片的分解立体图。图23是表示固定在显影壳上的层厚限制刮片的剖面图。图24是从上面看变形例的框架密封和刮片背侧密封的图。图25A和图25B是表示将刮片背侧密封的双面带层设在层厚限制刮片侧的变形例的结构的图。
具体实施例方式下面,适当参考附图,对本发明第I实施形态进行详细的说明。在参考附图中,图I是表示具有本发明一实施形态的显影盒的激光打印机的侧视剖面图,图2是表示显影盒的侧视剖面图。另外,在下面的说明中,首先对激光打印机的整体结构进行简单的说明,然后对本发明特征部分的详细情况进行说明。而且,在下面的说明中,采用以激光打印机I使用时的用户为基准的方向进行说明。即,在图I中,将右侧称为“跟前侧(前侧)”,将左侧称为“里侧(后侧)”,将垂直纸面方向中的里侧称为“右侧”,将垂直纸面方向中的跟前侧称为“左侧”。另外,关于上下方向,图示方向与用户使用时的方向一致,因此就那样称为“上下方向”。<激光打印机的整体结构>如图I所示,激光打印机I包括用于向本体外壳2内供给纸张3的供纸部4、用于在纸张3上形成图像的图像形成部5等。〈供纸部的结构〉供纸部4包括可装卸地安装在本体外壳2内的供纸托盘6、设在供纸托盘6内的纸张推压板7。而且,供纸部4还包括进行纸张3的输送和去除纸粉的各种辊子11。在供纸部4中,通过纸张推压板7,使供纸托盘6内的纸张3靠向上方,并通过各种辊子11输送给图像形成部5。<图像形成部的结构>图像形成部5包括扫描单元16、处理盒17、定影部18等。<扫描单元的结构>扫描单元16设在本体外壳2内的上部,包括激光发射部(未图示),旋转驱动多面反射镜19,透镜20、21,反射镜22、23、24等。在该扫描单元16中,激光束通过图中的点划线所示的路径,在感光鼓27的表面上高速扫描照射。<处理盒的结构>处理盒17,通过将设在本体外壳2的跟前侧的前盖2a适当开放,可相对于本体外壳2装卸自由地安装。该处理盒17,主要包括作为显影装置的一例的显影盒28、鼓单元39。显影盒28,在安装于鼓单元39的状态下,相对于本体外壳2装卸自由。另外,显影盒28,也可以构成为相对于固定在本体外壳2上的鼓单元39装卸自由。如图2所示,显影盒28主要包括作为显影剂承载体的一例的显影辊31、层厚限制刮片32、供给辊33以及调色剂容纳室34。在该显影盒28中,作为调色剂容纳室34内的显影剂的一例的调色剂,被搅拌器34A搅拌后,通过供给辊33向显影辊31供给,这时,在供给辊33和显影辊31之间摩擦带正电。向显影辊31上供给的调色剂,随着显影辊31的旋转,进入层厚限制刮片32和显影辊31之间,进一步摩擦带电,作为一定厚度的薄层承载到显影辊31上。另外,关于显影盒28的详细情况,在后面进行详细描述。
鼓单元39主要包括感光鼓27、栅控式电晕型带电器29、以及转印辊30。在该鼓单元39内,感光鼓27的表面,同样地通过栅控式电晕型带电器29带正电后,通过来自扫描单元16的激光束的高速扫描,进行曝光。由此,使被曝光的部分的电位下降,形成基于图像数据的静电潜像。接下来,通过显影辊31的旋转,将承载在显影辊31上的调色剂,向形成在感光鼓27的表面上的静电潜像供给,在感光鼓27的表面上形成调色剂图像。然后,通过在感光鼓27和转印辊30之间输送纸张3,将感光鼓27的表面所承载的调色剂图像转印到纸张3上。〈定影部的结构〉如图I所示,定影部18包括加热辊41、与加热辊41相对而置并对加热辊41进行加压的加压辊42。在这样构成的定影部18中,在纸张3通过加热辊41和加压辊42之间的过程中,使转印在纸张3上的调色剂热定影。另外,在定影部18被热定影的纸张3,向配设在定影部18的下游侧的出纸辊45输送,并从该出纸辊45送出到出纸托盘46上。〈显影盒的详细构造〉下面,对本发明的一实施形态的显影盒28的详细构造进行说明。在参考附图中,图3是表示供给口周围的构造的立体放大图,图4是简略地表示供给口周围的构造的正视图。此外,图5A是图4的X-X剖面图,图5B是图4的Y-Y剖面图。图6A 图6D表示在由低位膜、侧密封构件、支撑部、侧密封粘贴面包围的间隙中填充填充剂的操作。此外,图7A 图7C表示使表面构件的侧面位于基材的侧面内侧的侧密封构件的作用,图8A和图8B表示使表面构件和基材的侧面位于同一平面的侧密封构件的作用。另外,显影盒28是左右对称的构造,因此在图3等中仅对左右任何一侧的部位进行表示,省略另一侧的部位。而且,在图3等中,表示将显影辊31、供给辊33卸下的状态。如图3所示,显影盒28除了包括所述显影辊31等以外,还包括可旋转地支撑显影辊31的显影器框体50、与显影辊31的两端部滑动接触的侧密封构件61和片密封构件62、作为长条密封构件的一例的低位膜63。另外,显影辊31,沿图所示的箭头方向旋转,SP以依次与低位膜63、侧密封构件61、片密封构件62滑动接触的状态旋转。在显影框体50上,主要形成有可旋转地支撑显影辊31的轴承部51、用于从内部的调色剂容纳室34向显影辊31供给调色剂的供给口 52、粘贴有侧密封构件61的侧密封粘贴面53、支撑低位膜63的支撑部54。供给口 52形成为沿着显影辊31的轴向的矩形的长孔状,在其上部固定有层厚限制刮片32。
如图2所示,层厚限制刮片32,包括金属板32A ;夹着金属板32A的上部而进行加强的加强板32B、32C ;橡胶制的推压部32D,其固定在金属板32A的下端部(顶端部)且左右宽度比金属板32A小。该层厚限制刮片32,由加强板32B、32C夹住的金属板32A的上部固定在显影器框体50上,其顶端部的推压构件32D受到来自金属板32A的作用力并与显影辊31滑动接触。另外,在图3中,表示将外侧加强板32C从金属板32A卸下的状态。在层厚限制刮片32和显影器框体50之间,配设有口字状的刮片背侧密封64。具体来说,如图4的简化表示,形成为包围供给口 52的上侧部分的口字状,其两端部与侧密封粘贴面53的上部粘贴。
该刮片背侧密封64,形成为比层厚限制刮片32的左右方向(长度方向)长,配设成其两端部64A从层厚限制刮片32的两端部32E突出。由此,当挤压刮片背侧密封64而将层厚限制刮片32固定在显影器框体50上时,如图5B所示,由没被挤压的刮片背侧密封64的两端部64A覆盖层厚限制刮片32的左右两端缘。因此,被挤压的刮片背侧密封64和层厚限制刮片32的台阶部分(由金属板32A和内侧的加强板32B形成的台阶)之间形成的微小间隙G1,被刮片背侧密封64的两端部64A堵住,抑制调色剂的泄漏。如图3所示,侧密封粘贴面53为侧视图呈大致圆弧状的面,形成在供给口 52的左右两侧。在该侧密封粘贴面53上,突出形成有为了对侧密封构件61的左右方向进行定位而与侧密封构件61的左右方向外侧的侧面抵接(邻接)的定位壁55,以及为了对侧密封构件61的前后方向进行定位而与侧密封构件61的后侧的侧面抵接的突起56。定位壁55为沿着显影辊31的旋转方向延伸的长条状的壁(参考图4),形成为其高度比侧密封构件61低。如图6A所示,突起56与支撑部54隔开规定的间隔(较窄的间隔)而形成。由此,能够抑制低位膜63、侧密封构件61、支撑部54、侧密封粘贴面53所包围的间隙G2中所填充的填充剂F(参考图6D)向左右方向的外侧扩散。这里,例如能够将规定间隔设定为侧密封构件61的左右宽度的一半以下。而且,突起56的与支撑部54相对的面的一部分(后部),做成越接近密封构件61越向支撑部54靠近地倾斜的倾斜面56A。由此,如图6B D所示,通过倾斜面56A,将用于注入填充剂F的喷嘴N向所述间隙G2内引导。支撑部54,与侧密封粘贴面53相比,向显影辊31侧突出,并且形成为沿着显影辊31的轴向延伸。如图3所示,侧密封构件61设在显影辊31的两端部和与显影器框体50的供给口52的左右两侧邻接的侧密封粘贴面53之间。详细地说,侧密封构件61配设为在显影辊31的旋转方向与层厚限制刮片32的顶端(下端)邻接。该侧密封构件61包括有弹性的基材61A、和层叠在该基材6IA的显影辊31侧的面上的表面构件61B。基材61A,由比表面构件61B软的可弹性变形的氨基甲酸乙酯海绵等的弹性体形成,通过双面胶带或粘结剂等粘贴在显影器框体50的侧密封粘贴面53上。更具体地说,基材61A配设成其侧面与定位壁55、突起56以及支撑部54抵接。这里“侧面”是指与表面构件61B和基材61A的边界面正交的面。表面构件61B,是毛毡等材料并形成为比基材61A薄,通过双面胶带等粘贴在基材61A上。该表面构件61B,其侧面形成为配置于基材61A侧面的内侧的形状,以与定位壁55、突起56以及支撑部54分离。由此,如图7A和图7B所示,当从上方挤压侧密封构件61时,基材61A的横向方向(前后左右)的变形被例如邻接的定位壁55抑制,基材61A从表面构件61B和定位壁55之间向上方突出。因此,如图7C所示,当将显影辊31按压在侧密封构件61整体上时,从表面构件6IB和定位壁55之间突出的基材6IA向定位壁55和显影辊31之间的间隙扩散,由此,基本没有压缩地夹在显影辊31与定位壁55之间。由此,使从基材61A向显影辊31施加的负载减小。与此相反,如图8A所示,如果将表面构件61B’的侧面形成在与基材61A’的侧面相同的面上,当将显影辊31按压在侧密封构件61’整体上时,如图SB所示,基材61A’只能从表面构件61B’和定位壁55之间狭小的间隙扩散,而被压缩在坚硬的表面构件61B’和定位壁55之间。由此,使从定位壁55附近的坚硬的表面构件61B’向显影辊31·施加的负载增大。因此,像本实施形态这样,将表面构件61B的侧面配置在与定位壁55、突起56以及支撑部54分离的位置上,从而能够减小施加到显影辊31上的负载,能够抑制显影辊31的损伤。如图3所示,片密封构件62以紧贴层厚限制刮片32的推压构件32D的左右两端缘的状态设置在层厚限制刮片32的两端部,从而在显影辊31的旋转方向上与侧密封构件61邻接。如图5A所示,片密封构件62,与所述侧密封构件61相同,通过双面胶带等粘结基材62A和比该基材62A薄的表面构件62B而构成,基材62A通过双面胶带等粘贴在层厚限制刮片32上,从而固定在层厚限制刮片32上。表面构件62B,在显影辊31的旋转方向上形成为比基材62A长,配设成仅该表面构件62B从层厚限制刮片32(金属板32A)的顶端弯折而从表面绕入背面。由此,防止由显影辊31的旋转引起片密封构件62剥离。而且,这样仅表面构件62B绕入层厚限制刮片32的背面,从而能够将在层厚限制刮片32的背面和薄表面构件62B之间形成的台阶抑制为非常小。因此,配置在层厚限制刮片32的背侧的刮片背侧密封64,能够变形仿照成小台阶面,抑制调色剂从该台阶附近泄漏。而且,表面构件62B的弯折部分,与邻接的侧密封构件61 (基材61A和表面构件61B)的上端部接触。由此,能够可靠地抑制调色剂从侧密封构件61和片密封构件62之间泄漏。如图4所示,低位膜63是由二甲酯等的树脂构成的薄片状构件,沿着显影辊31的轴向延伸并与显影辊31的大致整体滑动接触。该低位膜63形成为在左右方向上比支撑部54长,在粘贴在支撑部54上的状态下,其两端部从支撑部54露出,与侧密封构件61重叠,并且与侧密封粘贴面53相对。由此,形成所述间隙G2 (参考图6)。而且,如图3所示,在侧密封构件61的后侧(显影辊31的旋转方向的上游侧),形成有仅向上方开口的凹状的显影剂接收部70。具体地说,该显影剂接收部70由侧密封粘贴面53、支撑部54、位于侧密封粘贴面53的左右方向的外侧的外壁部73、侧密封构件61、沿着显影器框体50的后端部粘贴的挠性密封构件75构成。由此,假如当片密封构件62上的调色剂被显影辊31捕获而向侧密封构件61输送时,在侧密封构件61的边缘剥落,即使在这种情况下,也能够通过显影剂接收部70接收调色剂,因此能够抑制调色剂从显影盒28泄漏。采用上述的结构,在本实施形态中能够获得如下的效果。当在低位膜63、侧密封构件61、支撑部54、侧密封粘贴面53包围的间隙G2中,填充填充剂F时,沿着侧密封粘贴面53扩散而流动的填充剂F,被突起56阻塞。因此,填充剂F不会在侧密封粘贴面53上乱扩散,能够减少填充剂F的消耗量。通过使侧密封构件61与抑制填充剂F扩散的突起56抵接来对侧密封构件61进行定位,因此与另外设置定位用的突起的构造相比,能够使构造简易化。抑制填充剂F扩散的突起56的与支撑部54相对的面(倾斜面56A),越接近侧密封构件61越向支撑部54靠近地倾斜,因此能够将用于注入填充剂F的喷嘴N可靠地向间 隙G2引导。片密封构件62,配设成从层厚限制刮片32的顶端弯折而从表面绕入到背面,因此片密封构件62不会由于显影辊31的旋转而剥落,因此能够抑制调色剂的泄漏。仅使片密封构件62的表面构件62B绕入层厚限制刮片32的背面,从而能够将由绕入到背面的部分(表面构件62B)和层厚限制刮片32的背面形成的台阶抑制为非常小。因此,难于在绕入到背面的部分(表面构件62B)的周缘和配置于层厚限制刮片32的背面侧的刮片背侧密封64之间形成间隙,能够抑制调色剂的泄漏。由于片密封构件62的表面构件62B的弯折部分与侧密封构件61的端部接触,因此能够可靠地抑制调色剂从侧密封构件61和片密封构件62之间泄漏。刮片背侧密封64形成为比层厚限制刮片32的长度方向的长度长,并从层厚限制刮片32的两端部32E突出,因此能够用刮片背侧密封64的两端部64A,堵住在被挤压的刮片背侧密封64和层厚限制刮片32的台阶部分之间所形成的微小的间隙G1,可靠地抑制调色剂的泄漏。侧密封构件61的表面构件61B的侧面,配置于基材61A的侧面的内侧,以与定位壁55等的壁分离,因此,当将显影辊31向侧密封构件61推压时,能够使柔软的基材61A从表面构件61B和定位壁55等之间的间隙突出而与显影辊31弹性接触,能够抑制显影辊31的损伤。另外,本发明不限于所述实施形态,能够以下面所例示的各种形态加以利用。在所述实施形态中,作为显影装置,采用一体具有调色剂容纳室34的显影盒28,但本发明不限于此,例如也可以采用装卸有调色剂盒的盒体作为显影装置,该调色剂盒具有调色剂容纳室。在所述实施形态中,作为侧密封构件,采用两层构造的侧密封构件61,但本发明不限于此,例如也可以采用一层构造或三层构造以上的侧密封构件。在所述实施形态中,作为长条密封构件,采用树脂制的低位膜63,但本发明不限于此,例如也可以是片状的氨基甲酸乙酯海绵等。在所述实施形态中,将突起56的与支撑部54相对的面的一部分做成倾斜面56A,但是本发明不限于此,也可以将相对的面的全部做成倾斜面。在所述实施形态中,作为片密封构件,采用两层构造的片密封构件62,但本发明不限于此,例如也可以采用一层构造或三层构造以上的片密封构件。
在所述实施形态中,仅使片密封构件62的表面构件62B绕入到层厚限制刮片32的背面,但本发明不限于此,例如也可以使基材61A与表面构件62B的长度相同,使基材61A与表面构件62B —起绕入到背面,也可以使基材61A形成为比表面构件62B长,仅使基材61A绕入到背面。在上述实施形态中,将侧密封构件61做成,表面构件的侧面位于基材的侧面的内侧的构造,但本发明不限于此,例如也可以将片密封构件62等做成上述构造。S卩,也可以使表面构件62B的推压构件32D侧的侧面,与基材62A的推压构件32D侧的侧面相比位于内侧。下面,适当参考附图,对本发明第2实施形态进行详细的说明。在参考附图中,图9是表示具有本发明一实施例的显影盒的激光打印机的侧视剖面图,图10是表示显影盒的侧视剖面图。另外,在下面的说明中,首先对激光打印机的整体结构进行简单的说明,然后对本发明特征部分的详细情况进行说明。
而且,在下面的说明中,采用以激光打印机1001使用时的用户为基准的方向进行说明。即,在图9中,将右侧称为“跟前侧(前侧)”,将左侧称为“里侧(后侧)”,将垂直纸面方向中的里侧称为“右侧”,将垂直纸面方向中的跟前侧称为“左侧”。另外,关于上下方向,图示方向与用户使用时的方向一致,因此就那样称为“上下方向”。<激光打印机的整体结构>如图9所示,激光打印机1001包括用于向本体外壳1002内供给纸张1003的供纸部1004、用于在纸张1003上形成图像的图像形成部1005等。〈供纸部的结构〉供纸部1004包括可装卸地安装在本体外壳1002内的底部的供纸托盘1006、设在供纸托盘1006内的纸张推压板1007。而且,供纸部1004还包括进行纸张1003的输送和去除纸粉的各种辊子1011。在供纸部1004中,通过纸张推压板1007,使供纸托盘1006内的纸张1003靠向上方,并通过各种辊子1011输送给图像形成部1005。<图像形成部的结构>图像形成部1005包括扫描单元1016、处理盒1017、定影部1018等。〈扫描单元的结构〉扫描单元1016设在本体外壳1002内的上部,包括激光发射部(未图示),旋转驱动的多面反射镜1019,透镜1020、1021,反射镜1022、1023、1024等。在该扫描单元1016中,激光束通过图中的点划线所示的路径,在感光鼓1027的表面上高速扫描照射。〈处理盒的结构〉处理盒1017,通过将设在本体外壳1002的跟前侧的前盖1002a适当开放,可相对于本体外壳1002装卸自由地安装。该处理盒1017,主要包括作为显影装置的一例的显影盒1028、鼓单元 1039。显影盒1028,在安装于鼓单元1039的状态下,相对于本体外壳1002装卸自由。另夕卜,显影盒1028,也可以构成为相对于固定在本体外壳1002上的鼓单元1039装卸自由。如图10所示,显影盒1028主要包括作为显影剂承载体的一例的显影辊1031、层厚限制刮片1032、供给辊1033以及调色剂容纳室1034。在该显影盒1028中,作为调色剂容纳室1034内的显影剂的一例的调色剂,被搅拌器1034A搅拌后,通过供给辊1033向显影辊1031供给,这时,在供给辊1033和显影辊1031之间摩擦带正电。向显影辊1031上供给的调色剂,随着显影辊1031的旋转,进入层厚限制刮片1032和显影辊1031之间,进一步摩擦带电,作为一定厚度的薄层承载到显影辊1031上。另外,关于显影盒1028的详细情况,在后面进行详细描述。鼓单元1039主要包括感光鼓1027、栅控式电晕型带电器1029、以及转印辊1030。在该鼓单元1039内,感光鼓1027的表面,同样地通过栅控式电晕型带电器1029带正电后,通过来自扫描单元1016的激光束的高速扫描,进行曝光。由此,使被曝光的部分的电位下降,形成基于图像数据的静电潜像。接下来,通过显影辊1031的旋转,将承载在显影辊1031上的调色剂,向形成在感光鼓1027的表面上的静电潜像供给,在感光鼓1027的表面上形成调色剂图像。然后,通过在感光鼓1027和转印辊1031之间输送纸张1003,将感光鼓1027的表面所承载的调色剂图像转印到纸张1003上。 〈定影部的结构〉如图9所示,定影部1018包括加热辊1041、与定影辊1041相对而置并对加热辊1041进行加压的加压辊1042。在这样构成的定影部1018中,在纸张1003通过加热辊1041和加压辊1042之间的过程中,对转印在纸张1003上的调色剂进行热定影。另外,在定影部1018被热定影的纸张1003,向配设在定影部1018的下游侧的出纸辊1045输送,并从该出纸辊1045送出到出纸托盘1046上。〈显影盒的详细构造〉下面,对本发明的一实施形态的显影盒1028的详细构造进行说明。在参考附图中,图IlA是表示侧密封构件周围的构造的立体放大图,图IlB是详细表示侧密封构件的剖面图,图IlC表示图IlA的X部分的放大立体图,图IlD表示图IlA的Y部分的放大立体图。图12是表示上游侧密封和下游侧密封形成的输送调色剂的方向与低位膜的两端缘的角度的正视图。另外,显影盒1028是左右对称的构造,因此在图11和图12中仅对左侧的部位进行表示,省略右侧的部位。而且,在图11和图12中,表示将显影辊1031、供给辊1033卸下的状态。如图IlA所示,显影盒1028除了包括所述显影辊1031等以外,还包括可旋转地支撑显影辊1031的显影器框体1050、与显影辊1031的两端部滑动接触的侧密封构件1060、作为长条密封构件的一例的低位膜1063。显影器框体1050,主要具有可旋转地支撑显影辊1031的轴承部1051、用于从内部的调色剂容纳室1034向显影辊1031供给调色剂的供给口 1052、形成在供给口 1052的左右两侧的侧视图呈圆弧状的安装面1053。供给口 1052形成为沿着显影辊1031的轴向的矩形的长孔状。在供给口 1052的下部,用于支撑低位膜1063的支撑部1054形成为与安装面1053相比向显影辊1031侧突出,在供给口 1052的上部,固定有层厚限制刮片1032。层厚限制刮片1032,主要包括上端部固定在显影器框体1050上的金属板1032A、作为固定在金属板1032A的下端缘(顶端缘)上的推压部的一例的橡胶制的推压构件1032B。金属板1032A形成为与供给口 1052的左右两侧的端缘相比向左右方向的外侧突出的长度,其两端部的上侧角部通过螺钉S固定在显影器框体1050上。推压构件1032B与供给口 1052的左右两侧的端缘相比向左右方向的外侧突出,并且形成为两端缘与金属板1032A的左右两侧的端缘相比位于左右方向的内侧的长度(参考图12)。推压构件1032B受到来自金属板1032A的作用力,并且与显影辊1031的外周面滑动接触。侧密封构件1060,设在显影辊1031的两端部、和与显影器框体1050的供给口1052的左右两侧邻接的安装面1053之间,主要包括上游侧密封1061和下游侧密封1062。如图IlB所示,上游侧密封1061包括具有弹性的基材1061A、以及设在该基材1061A的显影辊1031侧的面上的表面构件1061B。基材1061A由氨基甲酸乙酯海绵等弹性体形成,通过双面胶带T直接粘贴在显影器框体1050的安装面1053上。
如图IIC所示,表面构件1061B,通过在基片BS上植入多根毛C而构成,通过双面胶带T粘贴在基材1061A上。具体来说,表面构件1061B,通过隔开规定间隔地排列多个毛束CB而构成,该毛束CB通过将多根毛C捆扎而构成,各毛束CB,构成为越接近显影辊的旋转方向(图中粗线所示的箭头)的下游侧越向朝供给口 1052侧靠近的倾斜方向倒下的状态。更具体地说,构成为,设有多个列,该列通过将多个毛束CB沿着上述倾斜方向隔开间隔地排列而构成,并且将各列相互隔开间隔地排列。由此,在表面构件1061B上,在各毛束CB之间形成向上述倾斜方向输送调色剂的第I引导通路G1。如图12所示,这样构成的上游侧密封1061,以与下游侧密封1062相比向供给口 1052侧伸出的状态,形成比下游侧密封1062的左右宽度大的宽度。另外,表面构件1061B,在一片密封材料上植入多个毛束CB后,通过将各毛束CB向规定的方向持续推倒规定的时间而定型,然后通过将密封材料纵横切断成多片基片BS而形成。因此,与将上述密封材料切断成多片基片BS之后再对各毛束CB进行定型的方法相t匕,能够形成为使毛尖不从基片BS露出。如果毛尖不从基片BS露出,则不会由于从基片BS露出到供给口 1052内的毛尖而在显影辊1031上挠取调色剂,因此能够在显影辊1031上的图像形成范围内良好地承载调色剂。另外,在图11和图12中,为了方便说明,将被植入的毛C的长度和各毛束CB的间隔表示得较大。因此,例如,也可以使毛C的长度比图中的短,并且在整个表面上缩小间隔地配置各毛束CB。下游侧密封1062,相对于上游侧密封1061设在显影辊1031的旋转方向的下游侧,如图IlB所示,包括具有弹性的基材1062A、以及设在该基材1062A的显影辊1031侧的面上的表面构件1062B。基材1062A由氨基甲酸乙酯海绵等弹性体形成,以向层厚限制刮片1032的金属板1302A的上游侧露出的状态,通过双面胶带T粘贴在金属板1032A上。如图IlD所示,表面构件1062B包括与上游侧密封1061的表面构件1061B相同的多个毛束CB和基片BS,各毛束CB向与上游侧密封1061的表面构件1061B相反的方向倒下。即,表面构件1062B沿着显影辊1031的轴向隔开间隔地具有多个列,该列由沿着显影辊1031的旋转方向隔开间隔地排列的多个毛束CB构成,该各毛束CB构成为沿着显影辊1031的旋转方向倒向下游侧的状态。由此,在表面构件1062B上,在各毛束CB之间形成沿着旋转方向向下游侧输送调色剂的第2引导通路G2。而且,如图IlB所示,表面构件1062B以与基材1062A相比向旋转方向的上游侧伸出的状态,形成为在旋转方向上比基材1062A长。表面构件1062B中与基材1062A相比向旋转方向的上游侧露出的部分,配设在上游侧密封1061的基材1061A和表面构件1061B之间,由此,成为在下游侧密封1062的表面构件1062B上,重叠有上游侧密封1061的表面构件106IB的状态。如图12所示,这样构成的下游侧密封1062(基材1062A和表面构件1062B),以紧贴层厚限制刮片1032的推压构件1032B的左右两端缘BE的状态设置在层厚限制刮片1032上。另外,如图IlB所示,在层厚限制刮片1032(金属板1032A)和显影器框体1050的安装面1053之间,设有与侧密封构件1060不同的其它密封材料SM。在将层厚限制刮片1032安装到显影器框体1050上之前,以上这样构成的侧密封构件1060,以悬挂的状态被粘贴到层厚限制刮片1032(金属板1032A)上。因此,仅通过用螺钉S将层厚限制刮片1032固定在显影器框体1050上,并且将上游侧密封1061的基材1061A粘贴在显影器框体1050的安装面1053上,就能够将层厚限制刮片1032和侧密封构件1060简单地安装到显影器框体1050上。如图IlA所示,低位膜1063是由二甲酯等的树脂构成的片状构件,沿着显影辊1031的轴向延伸并与显影辊1031的大致整体滑动接触。低位膜1063形成为在左右方向上比支撑部1054长,在粘贴在支撑部1054上的状态下,其两端部从支撑部1054露出,与上游侧密封1061 (侧密封构件1060)重叠。如图12所示,与该上游侧密封1061重叠的低位膜1063的两端部的各端缘 1063A(以下也称为“两端缘1063A”),沿着越接近显影辊1031的旋转方向的下游侧越向供给口 1052靠近的倾斜方向形成。更具体地说,低位膜的两端缘1063A相对于图中的箭头RD(显影辊1031的旋转方向)的角度P比通过上游侧密封1061输送调色剂的方向相对于箭头RD的角度a (毛束CB的角度)大。由此,在上游侧密封1061上移动的调色剂不会停滞在低位膜1063的两端缘1063A,能够回到供给口 1052。另外,在图12中,对低位膜1063的形状和毛束CB的方向等进行简单的表示,以使低位膜1063的两端缘1063A的角度@和毛束CB的角度a易于区分。而且,如图IlA所示,在上游侧密封1061的后侧(显影辊1031的旋转方向的上游侧),形成有仅向上方开口的凹状的显影剂接收部1070。具体地说,该显影剂接收部1070由安装面1053、支撑部1054、位于安装面1053的左右方向的外侧的外壁部1073、上游侧密封1061、沿着显影器框体1050的后端部粘贴的挠性密封构件1075构成。由此,假如当下游侧密封1062上的调色剂被显影辊1031捕获而向上游侧密封1061输送时,在上游侧密封1061的边缘剥落,即使在这种情况下,也能够通过显影剂接收部1070接收调色剂,因此能够抑制调色剂从显影盒1028泄漏。下面,对本实施形态的侧密封构件1060的作用进行说明。如图IlA所示,在显影辊1031旋转的过程中,当调色剂侵入上游侧密封1061时,如图12所示,上游侧密封1061上的调色剂被旋转的显影辊1031推压,沿着倾斜地倒下的各毛束CB间的第I引导通路Gl (或构成毛束CB的多根毛C之间)移动。这时,调色剂在低位膜1063的两端缘1063A不受妨碍地、顺滑地向供给口 1052移动,回到供给口 1052内。而且,当调色剂侵入下游侧密封1062时,下游侧密封1062上的调色剂被旋转的显影辊1031推压,沿着顺着旋转方向倒向下游侧的各毛束CB间的第2引导通路G2(或构成毛束CB的多根毛C之间)向下游侧移动。由此,调色剂在下游侧密封1062上沿着旋转方向向下游侧移动的过程中,被显影辊1031承载,调色剂回到上游侧密封1061上。然后,如上所述,调色剂在上游侧密封1061上倾斜地前进,回到供给口 1052中。
采用上述的结构,在本实施形态中能够获得如下的效果。即使调色剂侵入上游侧密封1061的表面,也能够通过倾斜地输送调色剂的上游侧密封1061使调色剂返回供给口 1052,因此能够抑制调色剂的泄漏。此外,由于调色剂不会滞留在低位膜1063的两端缘1063A,因此能够抑制由调色剂滞留在低位膜1063的两端缘1063A引起的调色剂泄漏和显影辊1031的损伤。低位膜1063的两端缘1063A相对于旋转方向(箭头RD)的角度P,比通过上游侧密封1061输送调色剂的方向相对于旋转方向的角度a大,因此能够更可靠地抑制调色剂滞留在低位膜1063的两端缘1063A上。即使在调色剂侵入下游侧密封1062的情况下,调色剂在下游侧密封1062上沿着旋转方向向下游侧移动的过程中,被显影辊1031承载,调色剂回到上游侧密封1061上,因此能够通过上游侧密封1061使调色剂回到供给口 1052,能够抑制调色剂的泄漏。
上游侧密封1061的表面构件1061B以重叠在下游侧密封1062的表面材料1062B上的状态配设,因此能够防止下游侧密封1062由于显影辊1031的旋转而被掀开。使下游侧密封1062紧贴在层厚限制刮片1032的推压构件1032B的左右两端缘BE上,因此能够抑制调色剂从它们之间泄漏。上游侧密封1061与下游侧密封1062相比向供给口 1052侧伸出,因此能够通过上游侧密封1061的伸出部分抑制调色剂从供给口 1052流向推压构件1032B的左右两端缘BE和下游侧密封1062之间。在上游侧密封1061的上游侧形成有凹状的显影剂接收部1070,因此,假如通过显影辊1031从下游侧密封1062上输送来的调色剂在上游侧密封1061的边缘剥落,即使在这种情况下,也能够用显影剂接收部1070接收调色剂,因此能够抑制调色剂从显影盒1028泄漏。在倒向规定方向的各毛束CB间形成宽度较大的引导通路G1、G2,因此能够将调色剂顺滑地向规定方向输送。另外,各毛束CB,最好形成为,其毛尖与邻接的毛束CB的根部抵接的长度。由此,能够抑制调色剂从一条引导通路向邻接的引导通路流出,因此能够使调色剂的流动顺滑,能够更良好地使调色剂回到供给口 1052。下游侧密封1062的基材1062A,以向层厚限制刮片1032的金属板1032A的上游侧露出的状态粘贴,因此,能够抑制调色剂从上游侧密封1061的基材1061A和下游侧密封1062的表面构件1062B之间泄漏。另外,本发明不限于所述实施形态,能够以下面所例示的各种形态加以利用。在所述实施形态中,构成为通过使毛束CB倒向规定的方向而将调色剂向规定方向输送,但本发明不限于此。例如,也可以构成为,设置多个将相对于基片垂直地立起的多个毛束以靠近规定方向(所述倾斜方向或沿着旋转方向朝向下游侧的方向)的状态排列的列,从而将调色剂向规定方向输送。而且,也可以构成为,将织布上的向显影辊1031侧露出的线织成沿规定方向(所述倾斜方向或沿着旋转方向朝向下游侧的方向)排列,从而将调色剂向规定方向输送。在所述实施形态中,形成为使下游侧密封1062的表面构件1062B从基材1062A向上游侧露出,但本发明不限于此,也可以形成为使上游侧密封1061的表面构件1061B从基材1061A向下游侧露出。即使在这种情况下,由于能够将上游侧密封1061的表面构件1061B重叠在下游侧密封1062的表面构件1062B上,因此能够防止下游侧密封1062由于显影辊1031的旋转而被掀起。在所述实施形态中,将下游侧密封1062粘贴在层厚限制刮片1032的金属板1032A上,但本发明不限于此。例如,当层厚限制刮片1032的金属板1032A以与推压构件1032B在左右方向上相同的 尺寸形成时,也可以将下游侧密封1062直接粘贴在显影器框体1050上。在所述实施形态中,作为显影装置,采用一体具有调色剂容纳室1034的显影盒1028,但本发明不限于此,例如也可以采用装卸有调色剂盒的盒体作为显影装置,该调色剂盒具有调色剂容纳室。在所述实施形态中,构成为在倒向规定方向的多个毛束CB之间所形成的引导通路Gl、G2中输送调色剂,但本发明不限于此,也可以构成为,使在基片的整个表面上密集的多根毛倒向规定方向,从而沿着各毛输送调色剂。在所述实施形态中,作为长条密封构件,采用树脂制的低位膜1063,但本发明不限于此,例如也可以是片状的氨基甲酸乙酯海绵等。下面,适当参考附图,对本发明第3实施形态进行详细的说明。在参考附图中,图13是表示作为具有本发明显影装置的图像成形装置的一例的彩色打印机的整体结构的剖面图,图14是处理盒的放大图。另外,在下面的说明中,方向,采用以使用彩色打印机的用户为基准的方向进行说明。即,在图13中,将朝向纸面的左侧作为“前”侧,将朝向纸面的右侧作为“后”侧,将朝向纸面的里侧作为“左”侧,将朝向纸面的跟前侧作为“右”侧。而且,将朝向纸面的上下方向作为“上下”方向。<彩色打印机的整体结构>如图13所示,彩色打印机2001,在本体框体2010内具有供给纸张P的供纸部2020、在所供给的纸张P上形成图像的图像形成部2030、将形成有图像的纸张P送出的出纸部 2090。在本体框体2010的上部,设有形成为以后侧为支点可上下开闭的顶盖2012。该顶盖2012,其上表面作为存放从本体框体2010送出的纸张P的出纸托盘2013,在其下表面上设有对LED单元2040进行保持的多个LED保持部2014。供纸部2020,主要包括供纸托盘2021,其设在本体框体2010内的下部,对于本体框体2010可装卸地安装;纸张供给机构2022,其将纸张P从供纸托盘2021向图像形成部2030供给。在供纸部2020中,供纸托盘2021中所容纳的纸张P,通过纸张供给机构2022一张一张地分离并被供给到图像形成部2030。图像形成部2030主要包括四个LED单元2040、四个处理盒2050、转印单元2070、定影单元2080。LED单元2040构成为,在感光鼓2053的上方相对地配置并使感光鼓2053的表面曝光。该LED单元2040,通过LED保持部2014固定在顶盖2012上,因此可与顶盖2012 —起移动。处理盒2050,在顶盖2012和供纸部2020之间沿前后方向并列配置,当打开顶盖2012时,从形成的开口对于本体框体2010可装卸地安装。处理盒2050包括感光体单元2051、作为相对于感光体单元2051可装卸地安装的显影装置的一例的显影盒2061。各处理盒2050,只是作为显影盒2061的调色剂容纳部2066(参考图14)所容纳的显影剂的一例的调色剂的颜色不同,结构是相同的。如图14所示,感光体单元2051主要包括感光体盒2052、感光体鼓2053、带电器2054。在感光体盒2052中,安装有显影盒2061,从而形成有从外部面对感光体鼓2053的曝光孔2055。在曝光孔2055中,LED单元2040在感光体鼓2053的上方相对地插入。显影盒2061主要包括显影壳2062、作为显影剂承载体的一例的显影辊2063、供给辊2064、层厚限制刮片2500,还具有容纳调色剂的调色剂容纳部2066。关于显影盒2061的详细情况,在后面进行详细描述。返回到图13,转印单元2070设在供纸部2020和各处理盒2050之间,主要包括驱动辊2071、从动辊2072、输送带2073、转印辊2074。驱动辊2071和从动辊2072,前后分离地平行地配置,在它们之间拉设有环状的输送带2073。输送带2073,其外侧的面与各感光体鼓2053接触,在其内侧与各感光体鼓2053相对地配置四个转印辊2074,在该转印辊2074和感光体鼓2053之间夹住输送带2073。转印时,转印偏压施加到转印辊2074。定影单元2080,配置于各处理盒2050和转印单元2070的后方,包括加热辊2081、与加热辊2081相对而置并对加热辊2081进行加压的加压辊2082。在图像形成部2030中,感光体鼓2053的表面,通过带电器2054同样地带电后,从LED单元2040射出的光引起曝光,从而在感光体鼓2053上形成基于图像数据的静电潜像。而且,调色剂容纳部2066内的调色剂,从供给辊2064向显影辊2063供给,进入显影辊2063与层厚限制刮片2500之间,作为一定厚度的薄层承载在显影辊2063上。显影辊2063上所承载的调色剂,从显影辊2063向感光体鼓2053上的静电潜像供给。由此,静电潜像被可视化并在感光体鼓2053上形成调色剂图像。然后,输送带2073上所供给的纸张P通过感光体鼓2053和配置于输送带2073内侧的转印辊2074之间,从而将各感光鼓2053上所形成的调色剂图像依次重合转印到纸张P上。纸张P通过加热辊2081和加热辊2082之间,从而使纸张P上所转印的调色剂图像热定影。出纸部2090主要包括形成为从定影单元2080的出口向上方延伸,转换方向向前方的出纸侧输送路径2091 ;和输送纸张P的多个输送辊2092。热定影有调色剂图像的纸张P,通过输送辊2092在出纸侧输送路径2091上输送,并向本体框体2010的外部送出而蓄积到出纸托盘2013上。<显影盒的详细结构>下面,对显影盒2061的详细结构进行说明。图15表示显影盒的立体图,图16是显影盒的分解立体图,图17是下框架的立体图,图18是从下面看的上框架的立体图。此外,图19是表示安装在显影壳上的框架密封和刮片背侧密封的局部立体图,图20是从上面看框架密封和刮片背侧密封的图,图21是图20的X-X剖面图。此外,图22是层厚限制刮片的分解立体图,图23是固定在显影壳上的层厚限制刮片的剖面图。另外,在下面的说明中,方向采用将图15所示的显影盒2061横向摆放的状态为基准的方向进行说明。即,在图15中,以显影壳2062为基准,将安装有层厚限制刮片2500的一侧作为“上”侧,将其相反侧作为“下”侧,将配置有显影辊2063的一侧作为“前”侧,将其相反侧作为“后”侧。而且,以这样定义的上下前后的方向为基准所决定的左右方向作为、“左右”方向。如图15和图16所示,显影盒2061包括作为构成显影壳2062的第I框架的一例的下框架2200和作为第2框架的一例的上框架2100、框架密封2300(参考图19)、刮片背侧密封2400(参考图19)、层厚限制 刮片2500。[下框架的结构]如图17所示,下框架2200包括作为一对侧壁部的一例的左侧壁部2201和右侧壁部2202、作为连结壁部的一例的底壁部2203、后侧壁部2204。左侧壁部2201和右侧壁部2202在左右方向上相对,其下端由底壁部2203连结。而且,左侧壁部2201、右侧壁部2202和底壁部2203的后端由后侧壁部2204连结。左侧壁部2201、右侧壁部2202和后侧壁部2204的上表面2205形成为同一个平面。详细地说,上表面2205由从左侧壁部2201和右侧壁部2202的内表面向内侧突出的第I上表面部2205A、左侧壁部2201和右侧壁部2202的上表面即第2上表面部2205B、后侧壁部2204的上表面即第3上表面部2205C构成。第I上表面部2205A的前侧作为固定有层厚限制刮片2500的固定部而使用,第I上表面部2205A的后端、第2上表面部2205B和第3上表面部2205C作为熔敷有上框架2100的熔敷部而使用。即,在本实施形态中,固定有层厚限制刮片2500的固定部和熔敷有上框架2100的熔敷部设置在同一平面上。在第2上表面部2205B的前侧,形成有作为将上框架2100相对于下框架2200定位用的凸部的一例的凸台2206。而且,在第I上表面部2205A上,形成有用于安装层厚限制刮片2500的有底圆筒状的安装凸台2207。构成第I上表面部2205A的左侧壁部2201和右侧壁部2202的突出部分的内侧上部,形成有向下方切缺的密封安装部2210。在该密封安装部2210上,安装有后述的框架密封 2300。在底壁部2203上的前后方向的大致中央,形成有向上方突出的分隔壁部2208,将下框架2200和上框架2100所夹住的空间分隔成后述的开口 2120(参考图19)侧和开口2120的相反侧。在分隔壁部2208的顶端的大致中央,形成有与后述的上框架2100的支撑部2105卡合的卡合槽2209。在该分隔壁部2208的前侧,邻接设有供给辊2064,在供给辊2064的前侧上方邻接设有显影辊2063。由此,显影辊2063向开口 2120(参考图19)的外部露出。[上框架的结构]如图16所示,上框架2100包括形成为板状的本体部2101、从本体部2101的前端向下方突出的梁状部2102。通过将该上框架2100与下框架2200组合,由下框架2200的左侧壁部2201、右侧壁部2202、底壁部2203,以及上框架2100的梁状部2102形成开口2120(参考图19)。在本体部2101的前侧左右两端上,形成有作为凹部的一例的凸台孔2103,该凸台孔2103通过与下框架2200的凸台2206卡合,使上框架2100相对于下框架2200定位。而且,在形成有本体部2101的凸台孔2103的部位和梁状部2102之间,形成有通过向后方凹陷而避让下框架2200的安装凸台2207的避让部2104。如图18所示,在梁状部2102的下表面的大致中央,形成有向下框架2200侧(下方)突出的支撑部2105。支撑部2105包括圆柱状的基部2106和从基部2106的下端向下方突出的卡合片部2107。基部2106位于形成在梁状部2102的上表面上的螺钉安装孔2108(参考图16)的 。卡合片部2107形成为侧视呈大致三角形,在顶端形成有与下框架2200的分隔壁部2208的卡合槽2209 (参考图16)卡合的卡合槽2109。将上框架2100与下框架2200组合,将卡合片部2107的卡合槽2109与分隔壁部2208的卡合槽2209卡合,从而通过支撑部2105和分隔壁部2208将上框架2100的梁状部2102支撑于底壁部2203。而且,在本体部2101的下表面的周围,形成有作为与下框架2200的左侧壁部2201、右侧壁部2202和后侧壁部2204的上表面2205(参考图17)熔敷的熔敷部的一例的熔敷肋2111。[框架密封、刮片背侧密封的结构]如图19所示,框架密封2300在组装下框架2200和上框架2100后的状态下,分别配置于左侧壁部2201和梁状部2102的左端面之间、以及右侧壁部2202和梁状部2102的右端面之间(在图19中,仅图示右侧壁部2202侧)。而且,刮片背侧密封2400以横跨下框架2200的左侧壁部2201和右侧壁部2202的前表面、以及上框架2100的梁状部2102的前表面的状态粘贴。另外,左侧壁部2201和右侧壁部2202的前表面、以及梁状部2102的前表面构成为,通过将下框架2200和上框架2100组装,从而形成大致同一个平面。下面仅对右侧壁部2202侧的结构进行详细的说明,省略对于具有相同的结构的左侧壁部2201侧的说明。如图20所示,框架密封2300主要包括由海绵等柔软的材料构成的弹性层2310、作为设在弹性层2310的下框架2200侧的面上的粘结基材的一例的双面带层2320。弹性层2310包括被下框架2200的右侧壁部2202和上框架2100的梁状部2102夹住的第I弹性部2311、将刮片背侧密封2400侧的端部向外侧(右侧)弯折而形成的第2弹性部2312。在第I弹性部2311的与下框架2200接触侧的面上,设有第I双面带层2321,在第2弹性部2312的与下框架2200接触侧的面上设有第2双面带层2322。在本实施形态中,首先,在使俯视呈大致矩形的片状框架密封2300的前端侧与右侧壁部2202的前表面相比向前方突出的状态下,用第I双面带层2321将框架密封2300的后端侧粘贴到右侧壁部2202的密封安装部2210上。接下来,将框架密封2300的前端侧向外侧弯折后,用第2双面带层2322粘贴到右侧壁部2202的前表面的一部分上,从而形成第I弹性部2311和第2弹性部2312。这样,将框架密封2300粘贴到下框架2200上后,对于下框架2200组装上框架2100。这时,框架密封2300被下框架2200和上框架2100略微压缩,因此第I弹性部2311弹性变形而堵住右侧壁部2202和梁状部2102之间的间隙。而且,如图20和图21所示,当将上框架2100组装到下框架2200上时,设在上框架2100上的熔敷肋2111中的开口 2120侧(前侧)的部分,与框架密封2300 (第I弹性部2311)的后端部上表面熔敷在一起。如图19和图20所示,刮片背侧密封2400主要包括形成为俯视呈大致U字形,由海绵等柔软的材料构成的弹性层2410 ;作为设在下框架2200和上框架2100侧的面上的粘结基材的一例的双面带层2420。
将上框架2100组装到粘贴有框架密封2300的下框架2200之后,将该刮片背侧密封片粘贴到右侧壁部2202、梁状部2102和左侧壁部2201上。由此,框架密封2300的第2弹性部2312与刮片背侧密封2400接触。当将层厚限制刮片2500推到刮片背侧密封2400而固定时,第2弹性部2312与刮片背侧密封2400的弹性层2410互相弹性变形,因此框架密封2300 (第2弹性部2312)与刮片背侧密封2400紧贴。[层厚限制刮片的结构]如图16和图22所示,层厚限制刮片2500包括刮片金属板2510、刮片架2520、刮片加强板2530。 刮片金属板2510包括矩形薄金属板的板状构件2511 ;橡胶状的按压构件2512,该按压构件2512在板状构件2511的下端侧,设成向显影辊2063侧(前侧)凸起,并与显影辊2063直接滑动接触。在板状构件2511的上端侧,在左右方向的两端和中央,一共形成有三个定位开口 2513,该定位开口 2513插嵌后述的刮片架2520的突出部2523。刮片架2520,通过将金属板弯折成大致直角而形成,包括作为上下方向延伸的第I板状部的一例的夹持部2521、作为从夹持部2521向大致直角方向弯折延伸的第2板状部的一例的安装部2522。夹持部2521,是与后述刮片加强板2530的夹持部2531 —起夹住刮片金属板2510的部分,在其前表面的左右方向的两端和中央,一共形成有三个突出部2523,该突出部2523插嵌到刮片金属板2510的定位开口 2513中。安装部2522,是其两端固定到下框架2200上的部分,形成为沿着下框架2200的上表面2205 (第I上表面部2205A)和上框架2100的梁状部2102的上表面延伸的平面状。在安装部2522的两端,分别形成有一个用于对下框架2200进行螺钉固定的安装孔2524。在一对安装孔2524之间形成有一对用于将刮片架2520和刮片加强板2530互相固定的螺钉安装孔2525。而且,在一对螺钉安装孔2525之间(安装部2522的大致中央),形成有与上框架2100的梁状部2102上所形成的螺钉安装孔2108相对应的插通孔2526。刮片加强板2530,通过将金属板弯折成大致直角而形成,包括沿上下方向延伸的夹持部2531、从夹持部2521向大致直角方向弯折延伸的安装部2532。夹持部2531,是与刮片架2520的夹持部2521 —起夹住刮片金属板2510的部分,在其前表面的左右方向的两端和中央,一共形成有三个大致半圆形的切缺部2533,该切缺部2533用于避让在刮片架2520上设有的突出部2523。在安装部2532上,形成有与刮片架2520的一对安装孔2524、一对螺钉安装孔2525和插通孔2526相对应的一对安装孔2534、一对螺钉安装孔2535和插通孔2536。这样构成的层厚限制刮片2500,在刮片架2520的夹持部2521和刮片加强板2530的夹持部2531之间夹住刮片金属板2510的状态下,将螺钉N从刮片加强板2530侧拧入螺钉安装孔2525、2535而组装。然后,如图16和图15所示,层厚限制刮片2500,其安装孔2524、2534嵌合到下框架2200的左侧壁部2201和右侧壁部2202的第I上表面部2205A上所形成的安装凸台2207上,安装部2522、2532的两端由未图示的螺钉固定在安装凸台2207上,从而固定在下框架2200上。而且,从插通孔2526、2536插入未图示的螺钉,并将该螺钉拧入上框架2100的梁状部2102上所形成的螺钉安装孔2108中,从而将层厚限制刮片2500和梁状部2102(上框架2100)固定。如图23所示,这样在层厚限制刮片2500遍及下框架2200的左侧壁部2201和右侧壁部2202、上框架2100的梁状部2102而被固定的状态下,上框架2100的梁状部2102位于安装部2522、2532的下方。这时,刮片背侧密封2400在层厚限制刮片2500 (夹持部2521)和梁状部2102之间以略微压缩的状态被夹住,因此,刮片背侧密封2400产生弹性变形而将层厚限制刮片2500与梁状部2102之间的间隙堵住。
<显影盒的组装方法>下面,对上述那样构成的显影盒2061的组装方法进行说明。首先,将片状的框架密封2300的成为第I弹性部2311的部分粘贴在下框架2200的左侧壁部2201和右侧壁部2202的密封安装部2210上,将作为第2弹性部2312的部分向外侧弯折而粘贴在左侧壁部2201以及右侧壁部2202的前表面上(参考图19)。然后,将上框架2100的凸台孔2103嵌合到下框架2200的凸台2206上,在使上框架2100相对于下框架2200定位的状态下进行组装。这时上框架2100的梁状部2102上所形成的支撑部2105的顶端(卡合槽2109),与下框架2200的底壁部2203上所形成的分隔壁部2208的卡合槽2209卡合,因此使梁状部2102被底壁部2203支撑(参考图16)。接下来,通过对上框架2100的熔敷肋2111进行熔敷,将上框架2100固定在下框架2200上。这时,熔敷肋2111的前侧部分与框架密封2300的后端部上表面熔敷在一起。熔敷后,将供给辊2064安装在下框架2200上,在下框架2200的与显影辊2063的两端和下部对应的位置适当设置公知的密封构件后,将显影辊2063安装到下框架2200上(参考图19)。然后,横跨左侧壁部2201、梁状部2102和右侧壁部2202的前表面地粘贴刮片背侧密封2400,然后将层厚限制刮片2500的安装孔2524、2534嵌合到下框架2200的安装凸台2207上,用螺钉将层厚限制刮片2500的两端固定在安装凸台2207上。最后从层厚限制刮片2500的插通孔2526、2536将螺钉插入上框架2100的螺钉安装孔2108中,通过该螺钉将梁状部2102固定在层厚限制刮片2500上,从而完成显影盒2061的组装(参考图15、16)。采用上述的结构,在本实施形态中能够获得如下的效果。将框架密封2300的一端弯折,使弹性层2310(第2弹性部2312)紧贴刮片背侧密封2400,因此能够抑制间隙的产生。而且,被弯折的部分(第2弹性部2312)的下框架2200侧,即在夹着第2弹性部2312并与刮片背侧密封2400相反的一侧,设有第2双面带层2322,因此能够使第2弹性部2312和刮片背侧密封2400可靠地紧贴,从而抑制间隙的产生。由此,能够抑制在框架密封2300和刮片背侧密封2400之间产生间隙,因此能够抑制调色剂泄漏。在梁状部2102和底壁部2203之间,设有用于以底壁部2203支撑梁状部2102的支撑部2105,因此能够提高上框架2100的前侧的刚性。而且,从梁状部2102向下侧突出的支撑部2105,构成为与从底壁部2203向上侧突出的分隔壁部2208的顶端(卡合槽2209)卡合,因此能够缩短支撑部2105,能够提高支撑部2105自身的刚性。这样,刚性被提高从而能够抑制上框架2100的变形,因此能够抑制在上框架2100和与上框架2100接触的各构件之间产生间隙,更可靠地抑制调色剂泄漏。层厚限制刮片2500具有沿着上框架2100的上表面从夹持部2521弯折形成的安装部2522,因此通过安装部2522 (和安装部2532)能够保护梁状部2102避免梁状部2102受到施加于其的力。由此能够抑制上框架2100的变形,因此能够抑制间隙,更可靠地抑制调色剂泄漏。层厚限制刮片2500,其两端固定于左侧壁部2201和右侧壁部2202,因此通过层厚限制刮片2500连结左侧壁部2201和右侧壁部2202,能够提高下框架2200的刚性。由此,下框架2200的变形被抑制,因此能够抑制在下框架2200和与下框架2200接触的各构件之间产生间隙,更可靠地抑制调色剂泄漏。层厚限制刮片2500,其从夹持部2521、夹持部2531弯折而形成的安装部2522、2532的两端固定在左侧壁部2201、右侧壁部2202上,因此,相比在与刮片金属板2510相同的平面上(夹持部2521、2531)、将层厚限制刮片2500固定于下框架22 00的结构,能够缩短层厚限制刮片2500的上下方向的长度。由此,使下框架2200的上下方向小型化,因此能够提高下框架2200的刚性,能够抑制下框架2200的变形,从而更可靠地抑制调色剂的泄漏。刮片背侧密封2400横跨左侧壁部2201、右侧壁部2202和梁状部2102而设置,因此能够与框架密封2300 —起,堵住下框架2200和上框架2100之间的间隙,能够更可靠地抑制调色剂从该部分泄漏。通过将下框架2200的上表面2205(第I上表面部2205A)上所形成的凸台2206与上框架2100的前侧左右两端上所形成的凸台孔2103卡合,对下框架2200和上框架2100进行定位,因此能够抑制熔敷时的错位。由此能够抑制下框架2200和上框架2100之间产生间隙,因此能够更可靠地抑制调色剂的泄漏。熔敷肋2111的前侧的部分,与框架密封2300的后端部上表面熔敷在一起,因此能够更可靠地抑制调色剂从下框架2200的左侧壁部2201和右侧壁部2202与上框架2100之间的间隙泄漏。梁状部2102固定于层厚限制刮片2500,因此能够进一步提高上框架2100的前侧的刚性。由此,上框架2100的变形被抑制,因此能够抑制间隙的产生,更可靠地抑制调色剂的泄漏。固定有层厚限制刮片2500的安装部2522、安装部2532的固定部与熔敷有上框架2100的熔敷部,设在同一个平面上(上表面2205),因此与固定部和熔敷部设在不同的平面上的结构(具有台阶的结构)相比,能够使结构简化。由此,能够使下框架2200和上框架2100之间的间隙的形状简化,因此使得间隙容易堵住,能够更可靠地抑制调色剂的泄漏。上面,对本发明的实施形态进行了说明,但本发明不限于所述实施形态。关于具体的结构,在不脱离本发明的宗旨的范围内,可进行适当的改变。在所述实施形态中,表示将片状的框架密封2300粘贴到下框架2200上、从而形成弯折的部分(第2弹性部2312)的例子,但本发明不限于此。例如也可以采用预先形成为俯视呈L字形的框架密封。另外,在所述实施形态中,表示将框架密封2300的前端侧向外侧弯折、从而形成第2弹性部2312的例子,但不限于此,也可以通过向内侧(梁状部2102侧)弯折,从而形成第2弹性部2312。在所述实施形态中,作为框架密封,对具有弯折部分(第2弹性部2312)的框架密封2300进行了举例表示,但本发明不限于此。例如,如图24所示,框架密封2600,为俯视呈大致矩形的片状,包括弹性层2610和设在弹性层2610的下框架2200的右侧壁部2202侧的面上的双面带层2620。弹性层2610的前端,与双面带层2620相比位于前侧,具体地说,与右侧壁部2202的前表面相比向前方突出,成为陷入下框架2200和上框架2100上所粘贴的刮片背侧密封2400的状态。而且,双面带层2620,其前后方向的长度比弹性层2610短。具体地说,双面带层2620以其前端碰不到刮片背侧密封2400的长度进行设置。采用这样的结构,弹性层2610与双面带层2620相比向前侧突出,仅弹性层2610陷入刮片背侧密封2400,因此能够使弹性层2610与刮片背侧密封2400紧贴,抑制间隙的产生。而且,双面带层2620不陷入刮片背侧密封2400,因此能够抑制双面带层2620推压刮片背侧密封2400而引起的间隙的产生。由此,能够抑制在框架密封2600和刮片背侧密封 2400之间产生间隙,因此能够抑制调色剂的泄漏。另外双面带层2620和刮片背侧密封2400之间的间隙,通过弹性层2610的进入而被堵塞,因此能够抑制调色剂从该部分泄漏。而且,在图24中,表示以双面带层2620的前端碰不到刮片背侧密封2400的长度进行设置的例子,但不限于此,也能够以双面带层2620的前端与刮片背侧密封2400轻轻接触的长度进行设置。在所述实施形态中,表示在刮片背侧密封2400的下框架2200和上框架2100侧的面上设有双面带层2420(粘结基材)的例子,但本发明不限于此。例如,如图25A和图25B所示,也可以在刮片背侧密封2400的与层厚限制刮片2500接触的一侧的面上设置双面带层2420。这时,将刮片背侧密封2400预先粘贴在层厚限制刮片2500上,然后与层厚限制刮片2500 —起安装在下框架2200和上框架2100上。采用这样的结构,框架密封2300、2600的弹性层2310、2610与刮片背侧密封2400的弹性层2410直接接触,因此能够使框架密封2300、2600与刮片背侧密封2400进一步紧贴。由此,能够更可靠地抑制调色剂的泄漏。在所述实施形态中,作为粘结基材的一例,对双面带层2320、2420、2620进行了举例表示,但本发明不限于此,例如也可以是硬化后比弹性层的材料更硬的粘结剂。在所述实施形态中,表示从梁状部2102突出的支撑部2105与从底壁部2203突出的分隔壁部2208的顶端卡合的结构,但本发明不限于此。例如也可以是以从分隔壁部2208的顶端向上方突出的支撑部支撑梁状部2102的结构,也可以是从梁状部2102突出的支撑部直接与底壁部2203抵接的结构。在所述实施形态中,在下框架2200上形成凸台2206 (凸部),在上框架2100上形成凸台孔2103(凹部),但本发明不限于此,也可以在下框架2200上形成凹部,在上框架2100上形成凸部。在所述实施形态中,表示将本发明的显影装置(显影盒2061)用于彩色打印机2001的例子,但本发明不限于此。例如,也可以用于复印机、复合机、黑白打印机等。另外,下框架2200和上框架2100的上下配置也可以与所述实施形态相反。
权利要求
1.一种密封构件,其特征在于,该密封构件通过层叠表面构件、以及比该表面构件软的可弹性变形的基材而构成, 所述表面构件的侧面,与所述基材的侧面相比配置于内侧。
2.一种显影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 显影剂承载体,该显影剂承载体承载显影剂; 显影器框体,该显影器框体可旋转地支撑所述显影剂承载体;以及密封构件,该密封构件通过将与所述显影剂承载体滑动接触的表面构件层叠在比该表面构件软的可弹性变形的基材上而构成, 进一步包括壁,该壁与所述密封构件的基材的侧面邻接, 所述表面构件的侧面,与所述基材的侧面相比配置于内侧以与所述壁分离。
全文摘要
本发明的显影装置,包括承载显影剂的显影剂承载体;可旋转地支撑所述显影剂承载体的显影器框体;与所述显影剂承载体的两端部可滑动接触的侧密封构件;沿着所述显影剂承载体的轴向延伸而与所述显影剂承载体可滑动接触的片状的长条密封构件;形成在所述显影器框体上并粘贴有所述侧密封构件的侧密封粘贴面;以及对所述长条密封构件进行支撑的支撑部,该支撑部形成在所述显影器框体上,与所述侧密封粘贴面相比,向所述显影剂承载体侧突出,所述长条密封构件,其两端部以与所述侧密封构件重叠并与所述侧密封粘贴面相对的状态粘贴在所述支撑部上,在所述长条密封构件、所述侧密封构件、所述支撑部、所述侧密封粘贴面所包围的间隙中,填充有填充剂,在所述侧密封粘贴面上,与所述支撑部之间隔开规定间隔地形成有用于抑制所述填充剂扩散的突起。
文档编号G03G15/08GK102749824SQ20121009973
公开日2012年10月24日 申请日期2009年10月10日 优先权日2008年10月10日
发明者堀之江满, 安田敬, 徐帆, 松下雄一 申请人:兄弟工业株式会社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