显影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688047阅读:143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显影装置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按照本发明的一个或多个方面的设备涉及一种显影装置,该显影装置包括两个固定在一起的框架。
背景技术
例如用于图像形成设备中的显影盒的显影装置可以被构造成包括下框架和上框架,其中下框架包括左侧壁和右侧壁,以及连 接右侧壁和左侧壁的底壁和后壁。当上框架被焊接在下框架的上表面(即,左、右侧壁和后壁的上表面)时,开口和色粉容器被形成在下框架中(参见 JP2009-168993A)。在这种显影装置中,凸起部和相应的凸起孔可以分别被形成在下框架的每个侧壁的上表面上和上框架中,使得凸起部和凸起孔彼此接合而将上框架和下框架对齐。为了为两个框架的接合表面提供足够面积,较佳地,无需形成在下框架的上表面(即,接合表面)上的凸起部或相似的结构。通过下框架的侧壁的加厚部分,能够在下框架的上表面上形成接合表面的足够面积,然而,这样的不利之处在于增加了显影装置的尺寸。需要提供一种显影装置,该显影装置的尺寸被减小,同时保证提供足够的接合表面的面积。

发明内容
一方面在于提供一种显影装置,在该显影装置中满足上述需要。更具体地说,根据本发明的一个或多个实施例,提供了一种显影装置,该显影装置包括第一框架和第二框架。第一框架包括第一壁,第二壁,第三壁,第一可接合部分和第二可接合部分。第二壁被布置成与第一壁相对。第三壁被构造成连接第一壁和第二壁。第二框架被构造成通过将第一框架的第一壁,第二壁和第三壁固定到第二框架上而与第一框架结合。开口由被结合的第一框架和第二框架形成。第二框架包括第三可接合部分和第四可接合部分,以便第一可接合部分与第三可接合部分的接合,以及第二可接合部分与第四可接合部分的接合使得第一框架和第二框架对齐。第一可接合部分和第二可接合部分被布置在第一壁和第二壁之间。利用这种构型,该构型中用于使得第一框架和第二框架在第一框架中对齐的结构(即,第一可接合部分和第二可接合部分)被布置在第一壁和第二壁之间,与用于相同目的的结构被设置在第一壁和第二壁上(在这种情况下第一壁和第二壁可能需要增加厚度以提供足够的表面面积)或设置在第一壁和第二壁外侧的构型相比,显影装置可以被设计成尺寸紧凑和重量轻。因为用于使得第一框架和第二框架对齐的结构没有设置在第一框架的接合表面上,该第一框架的接合表面与对应的第二框架的接合表面连接,所以可以向第一框架的接合表面提供足够的面积而不用使第一壁和第二壁变厚。如上所述构造的显影装置可以进一步包括第一延伸部分和第二延伸部分,第一延伸部分从第一壁朝着第二壁延伸,第二延伸部分从第二壁朝着第一壁延伸,其中,第一可接合部分被设置在第一延伸部分的位置,第二可接合部分被设置在第二延伸部分的位置。在制造期间由于模制加工中的收缩,第一壁和第二壁被向内倾斜。根据一个或多个实施例,用于使得第一框架和第二框架在第一框架中对齐的结构(即,第一可接合部分和第二可接合部分)被设置在被分别布置在第一壁和第二壁内部的第一延伸部分和第二延伸部分,因此当第二框架与第一框架结合时,可以通过第二框架来纠正第一框架的第一壁和第二壁的向内倾斜。因此,纠正了框架中原本会产生的变形,从而可以提高显影装置的框架的尺寸精度。如上所述构造的具有或不具有附加特征的显影装置可以进一步包括布置在开口的显影辊和刮片,该刮片被构造成调节显影辊上的显影剂的厚度,其中第一壁包括刮片被固定到的第一安装部分,第二壁包括刮片被固定到的第二安装部分。在这种构型中,较佳但不必需地,第一可接合部分可以被布置在第一安装部分的沿着显影辊的旋转轴的 方向的内部,第二可接合部分可以被布置在第二安装部分的沿着显影辊的旋转轴的方向的内部。利用这些附加特征,与第一可接合部分和第一安装部分、以及第二可接合部分和第二安装部分被设置在沿着显影辊的旋转轴的方向的坐标系上的相同位置的构型(即,这些附加特征沿着垂直于显影辊的旋转轴的方向对齐)相比,显影装置的尤其是沿着垂直于显影辊的旋转轴的方向可以被小型化。在这种显影装置中,第一安装部分和第二安装部分中的每一个可以被构造成包括突起部,该突起部从第一框架的接合表面突出至被固定在第二框架的接合表面,使得刮片被固定到第一安装部分和第二安装部分的突起部的表面,这些表面面对其上将设置显影辊的一侧。利用这些附加特征,刮片可以被固定在大致平行于切平面的表面上,该切平面包含刮片与显影辊的表面接触线。因为第一安装部分和第二安装部分中的每一个都被构造成从接合表面突起,所以刮片的接触显影辊的表面的远端部分可以被定位在距离刮片的被安装的近端部分一段距离的位置,从而可以抑制刮片的变形,尤其是在刮刀远端部分或远端部分周围的部分的变形。因此,可以减少刮片抵靠显影辊的表面时的接触压力的不期望的变形。进一步,利用这些附加特征,第一可接合部分和第二可接合部分被分别从第一安装部分和第二安装部分的突起部向内布置(沿着显影辊的旋转轴的方向),因为当第二框架与第一框架结合时,第二框架被布置在第一安装部分和第二安装部分之间,因此可以抑制第一壁和第二壁由于在制造期间在模制加工中的收缩而产生的向内倾斜。另外,刮片可以被更容易地安装和固定到第一安装部分和第二安装部分的正确位置上,使得可以容易地执行刮片的安装。此外,第一壁和第二壁的向内倾斜的抑制,和框架的变形的相关纠正使得有可能提闻刮片和框架的定位精度。在具有如上所述的第一延伸部分和第二延伸部分的显影装置中,第一延伸部分和第二延伸部分中的每一个可以被构造成包括第一肋,该第一肋被布置成当操作显影装置时向下延伸。利用这些附接特征,可以加固延伸部分,并且原本可能被馈入每个延伸部下面的空间中的显影剂将不太会遗留或积聚。在具有如上所述的显影辊和刮片的显影装置中,第二框架可以被构造成包括第二肋,该第二肋沿着与刮片的另一端相对的一端延伸,刮片被布置成与显影辊接触。利用这种附加特征,可以加固第二框架,并且可以防止使用者不经意地触摸刮片的相对端(与刮片的一端相对,该刮片被布置成与显影辊接触)。在如上所述的显影装置中,第一可接合部分和第三可接合部分中的一个可以被构造成凸起,第一可接合部分和第三可接合部分中的另一个可以被构造成孔,第二可接合部分和第四可接合部分中的一个可以被构造成凸起,第二可接合部分和第四可接合部分中的另一个可以被构造成孔。


通过参考附图具体描述本发明的示意性的和非限制性的实施例,本发明的上述方面,各种构造,优势和特征将变得更加明显,其中
图I是安装有作为显影装置的实例的显影盒的激光打印机的示意图;图2是处理盒的截面图;图3是处理盒的上框架和下框架的分解立体图;图4是显影盒的分解立体图;图5是沿着图4中的线X-X的截面图;和图6是从上框架的下侧看时上框架的视图。
具体实施例方式下面将参考附图详细描述本发明的说明性的实施例。在下面的描述中,首先描述激光打印机I (图像形成设备)的总体配置,在该激光打印机I中安装有根据本实施例构造的作为显影装置的实例的显影盒7,然后详细描述关于显影盒7的特征。在下文中,从使用(操作)激光打印机I的使用者的视角来指定方向。更具体地说,在图I中,图纸的右手侧对应于打印机的“前”侧,图纸的左手侧对应于打印机的“后”侧,图纸的前侧对应于打印机的“左”侧,图纸的后侧对应于打印机的“右”侧。类似地,从图纸的上方延伸到图纸的下方的直线的方向对应于打印机的“竖直”或“上/下”方向。(激光打印机的总体配置)如图I所示,激光打印机I包括主体外壳2和被容纳在主体外壳2内部的多个组件,这些组件主要包括片状物馈送单元3、曝光装置4、处理盒5和定影装置8,片状物馈送单元3被构造成馈送片状物S (例如,纸),处理盒5被构造成将色粉图像(显影剂图像)转印到片状物S上,定影装置8被构造成将色粉图像热定影在片状物S上。片状物馈送单元3被设置在主体外壳2内的下部空间中,并且主要包括片状物馈送盘31、片状物加压板32、片状物馈送机构33和套准辊34。储存在片状物馈送盘31中的片状物S被片状物加压板32向上推,与其他片状物分离的一个片状物S被片状物馈送机构33朝着处理盒5馈送,并且穿过套准辊34,在经过套准辊34时,片状物S被排列在套准位置和准备好被传送到感光盒6中的感光鼓61和转印辊63之间的界面。曝光装置4被设置在主体外壳2内的上部空间中,并且主要包括激光束发射器(未显示),多角镜,透镜和反光镜(显示了一部分,但省略了附图标记)。曝光装置4被构造成由激光束发射器产生的基于图像数据的激光束沿着由交替长短虚线表示的路径传播,以便激光束迅速地扫过和连续不断地照亮感光鼓61的周表面。处理盒5被布置在主体外壳2内部并位于曝光装置4的下方,并且被构造成通过当设置在主体外壳2上的前盖21打开时所形成的开口,能够被安装到主体外壳2中和从主体外壳2移除。处理盒5包括感光盒6和显影盒7。感光盒6主要包括感光鼓61,充电器62和转印辊63。显影盒7被构造成被可拆卸地附接到感光盒6,因此显影盒7与感光盒6(即,作为处理盒5的一部分)一起被可移除地安装在主体外壳2中。显影盒7主要包括显影辊71,供应辊72,刮片73,色粉容器74和搅拌器75,色粉容器74被构造成将色粉(作为显影剂的实例)储存在其中。在处理盒5中,感光鼓61的周表面被充电器62均勻地充电,然后被暴露在来 自曝光装置4的迅速扫过的激光束中,以便基于图像数据形成的静电潜像被形成在感光鼓61上。同时,色粉容器74中的色粉被搅拌器75搅拌,并且被首先供应到供应辊72,然后从供应辊72供应到显影辊71。当显影辊72旋转时,色粉通过显影辊71和刮片73之间以便具有预定厚度的色粉薄层被携带到显影辊71上。被携带到显影辊71上的色粉被从显影辊71供应到形成在感光鼓61上的静电潜像。因此,静电潜像被显像,并且色粉图像被形成在感光鼓61上。之后,当片状物S被传送至经过感光鼓61和转印辊63之间时,感光鼓61上的的色粉图像被转印在片状物S上。定影装置8被布置在处理盒5的后方。定影装置8主要包括加热单元81和加压辊82。加热单元81包括卤素加热器,定影带,夹持板及其他虽被显示但省略了附图标记的组件。加压辊82被布置成与加热单元81的夹持板相对,并且被构造成被按压抵靠夹板以便加热单元81的定影带被夹持在加压辊82和加热单元81的夹持板之间。在定影装置8中,色粉图像被转印在其上的片状物S被传送经过加压辊82和加热单元81的热定影带之间,以便色粉图像被热定影在片状物S上。色粉图像被热定影在其上的片状物S被片状物排出辊23排出到片状物输出盘22上。(显影盒的具体结构)如图2所示,除上述组件71-75之外,显影盒7还包括作为第一框架的实例的下框架100,作为第二框架的实例的上框架,作为第一延伸部分的实例的左延伸部分300L,和作为第二延伸部分的实例的右延伸部分300R (参见图3)。如图3所示,下框架100主要包括作为第一壁的实例的左侧壁110,作为第二壁的实例的右侧壁120,和作为第三壁的实例的底壁130和前壁140。左侧壁110和右侧壁120被布置成互相相对,并面对左右方向(显影辊71的旋转轴的方向)。左侧壁110和右侧壁120的下端被底壁130连接,左侧壁110和右侧壁120的前侧被前壁140连接。左侧壁110,右侧壁120和前壁140的上表面111,121和141被连续地构造为单个平坦表面,该平坦表面在平面图中看时为大致像字母U的形状,以提供焊接表面W。该焊接表面W为接合表面的实例,并将被固定到上框架200的接合表面(稍后将具体描述)上。左侧壁110包括作为第一安装部分的实例的左安装部分150L,右侧壁120包括作为第二安装部分的实例的右安装部分150R。刮片73 (刮片组件400)被固定到左安装部分150L和右安装部分150R刮片组件。左安装部分150L被形成为从左侧壁110的上表面111(焊接表面w)的后端部向上突起,右安装部分150R被形成为从右侧壁120的上表面121(焊接表面W)的后端部向上突起。左安装部分150L和右安装部分150R中的每一个都具有设置在其后表面151 (该表面面对设置有显影辊71的一侧)的螺钉孔152,以刮片组件刀刮片组件400将被螺钉B固定到左安装部分150L和右安装部分150R,如图4所示。如图5所示,刮片组件400主要包括刮片73,刮片保持器420,和刮片加强板430。
刮片73包括由金属制成的大致类似于矩形的板构件73A和由橡胶制成的按压构件73B。按压构件73B被设置在板构件73A的下端部的后侧,并且被构造成向后(朝着显影辊71)凸出。在进行操作时,刮片73的按压构件73B接触被旋转的显影辊71,当旋转的显影辊的周表面在刮片73上滑动时,显影辊71的周表面上的色粉的厚度被调节。刮片保持器420通过将铁板弯曲成从侧视图中看时大致为字母L形而形成,刮片保持器420主要包括保持部分421,该保持部分421沿着图5中的上下方向延伸;连接部分422,连接部分422沿着图5中的左右方向延伸;和一对附接部分423,该对附接部分423从保持部分421的左端和右端向上延伸(参见图4)。刮片加强板430通过将铁板弯曲成从侧视图中看时大致为字母L形而形成,并且主要包括保持部分431,该保持部分431沿着图5中的上下方向延伸;和连接部分432,连接部分432沿着图5中的左右方向延伸(参见图5)。刮片组件400是通过保持部分421、431保持刮片73 (刮片73的板构件73A)的上端部并且通过螺钉440将连接部分422、432连接在一起而组成的组件。刮片组件400通过在刮片保持器420的左附接部分和右附接部分423的螺钉B被固定到下框架100,左附接部分和右附接部分423被定位在分别与下框架100的左安装部分150L和右安装部分150R对准的位置。在本实施例中,刮片43可以被固定在大致平行于切平面的表面上,该切平面包含刮片与显影辊71的周表面的接触线,即,在大致平行于板构件73A的延伸方向的平面PL上,按压构件73B被设置在板构件73A上。已知一种刮片的替代布置方法,在该替代布置方法中板构件被弯曲形成为从侧视图中看时大致为字母L形,从而板构件包括第一部分和第二部分,该第一部分具有附接有按压构件的表面,第二部分具有刮片在该处被固定到框架的表面,该第二部分沿着不同于第一部分的延伸方向的方向延伸。然而,因为在制造期间在弯曲加工中包含容许偏差,所以刮片板的这种弯曲板结构在某些情况下会导致刮片抵靠显影辊的接触压力产生不期望的变化。相反地,在本实施例中,板构件73A没有被弯曲,因此消除了接触压力的由于在弯曲加工中的容许偏差而引起的这种变化。在本实施例中,左安装部分150L和右安装部分150R中的每一个都具有突起部,该突起部从焊接表面W向上突起,因此可以增加刮片73 (板构件73A)的下端部和每个附接部分423之间的距离,以便能够抑制刮片73的变形,特别是刮片73的板构件73A的下端部或板构件73A的下端部周围的部分的变形,该变形原本是由于拧紧螺钉B而产生的。因此,可以减少刮片73抵靠显影辊71的周表面的接触压力的不需要的变化。如图3所示,左延伸部分300L被布置成从左侧壁110的沿着左右方向(即,右侧;内侧)面向内的表面的后端朝着右侧壁120向内延伸,右延伸部分300R被布置成从右侧壁120的沿着左右方向(即,右侧;内侧)面向内的表面的后端朝着左侧壁110向内延伸。更具体地说,左延伸部分300L被布置成接近左安装部分150L并位于左安装部分150L的内部(沿着左右方向),右延伸部分300R被布置成接近右安装部分150R并位于右安装部分150R的内部(沿着左右方向)。左延伸部分300L和右延伸部分300R中的每一个主要包括顶壁310和多个第一肋320。顶壁310的上表面311邻接左侧壁110和右侧壁120的上表面111,121 (焊接表面W)并且与上表面111,121齐平。作为被构造成凸起的第一可接合部分的实例的左凸起部330L被设置在左延伸部分300L的顶壁310的上表面311上,左凸起部330L被形成为向上突起的大致圆筒。作为构造成凸起的第二可接合部的实例的右凸起部330R被设置在右延伸部分300R的顶壁31 0的上表面311上,右凸起部330R被形成为向上突起的大致圆筒。换句话说,左凸起部330L和右凸起部330R被布置在左侧壁110和右侧壁120之间,和在左安装部分150L和右安装部分150R之间(S卩,被布置在左安装部分150L和右安装部分150R的沿着左右方向的内部)。如图5所示,第一肋320被构造成从顶壁310的下表面向下突起和被构造成沿着左右方向延伸。更具体地说,第一肋320中的每一个被布置成当显影盒7为可运转时向下延伸。此处使用的术语“可运转”指的是设备能够工作或被使用的状态。在本实施例中,应该理解的是,当显影盒7被安装在激光打印机I的主体外壳2中时,显影盒7为运转(参见图I)。第一肋320用来加强延伸部分300L、300R (第一肋320的顶壁310)。同样,第一肋320的如上所述的布置和结构用来减少馈入每个延伸部300L、300R下方的空间中的显影剂在第一肋320之间被遗留或积聚的可能性。如图3所示,上框架200包括形状大致为板状的本体210和设置在本体210中或本体210上的多个部分,该多个部分包括作为第三可接合部分的实例的左凸起孔220L,作为第四可接合部分的实例的右凸起孔220R,类横梁部分230,焊接肋240 (参见图6),和第二肋 250。上框架200被构造成通过将下框架100的左侧壁110、右侧壁120和前壁140焊接到下框架100而与下框架100结合,色粉通过开口 A被供应到显影辊71,开口 A和色粉容器74通过被结合的下框架100和上框架200形成。如图4所示。显影辊71被布置成与通过下框架100和上框架200形成的开口 A相对(参见图4)。重新参见图3,本体210具有切口(cutaway)211,通过在本体210的后侧切断左角和右角形成该切口 211。当上框架200与下框架100结合时,切口 211被如此形成以允许左安装部分150L和右安装部分150R被分别适配入左切口和右切口 211中(参见图4)。左凸起孔220L是能够与设置在下框架100的左凸起部330L接合的通孔,并且被布置在左切口 211的右侧(沿着左右方向的内部)。右凸起孔220R是能够与设置在下框架100的右凸起部330R接合的通孔,并且被布置在右切口 211的左侧(沿着左右方向的内部)。类横梁部分230是从本体210的后侧在左凸起孔220L和右凸起孔220R之间向下(沿着左右方向向内)突出的部分。如图4所示,当上框架200与下框架100结合时,左右方向上,类横梁部分230具有分别接触延伸部分300L、300R的内表面的左侧和右侧,以便开口A由类横梁部分230、延伸部分300L和300R、左侧壁110、右侧壁120和底壁130形成。如图6所示,焊接肋240被形成在上框架200的下侧上,并且在本体210的后侧上从位于左凸起孔220L和类横梁部分230之间的点沿着本体210的边缘(左侧,前侧和右侧)延伸至位于右凸起孔220R和类横梁部分230之间的点。焊接肋240提供了将被焊接到下框架100的焊接表面W的表面。如图3所示,第二肋250被形成在本体210的上侧上,第二肋250向上突起并且沿着本体210的后侧沿着左右方向延伸。换句话说,第二肋250沿着左右方向沿着刮片73的一端401 (更确切地说,刮片组件400的一端)延伸,该端401与刮片组件400的被布置成接触显影辊71 (S卩,刮片73的下端)的另一端相对。第二肋250用来加强上框架200。同样,第二肋 的如上所述的布置和结构用来防止使用者不经意地触摸刮片组件400的一端401。下面将简单描述制造如上所述的显影盒7的方法。首先,搅拌器75 (参见图2)被安装在下框架100中。然后,如图3所示,上框架200的左凸起孔220L被安装在下框架100的左凸起部330L上,上框架200的右凸起孔220R被安装在上框架200的右凸起部330R上,以便上框架200被与下框架100对齐和并且与下框架100结合,如图4所示。之后,下框架100的焊接表面W和上框架200的焊接肋240使用例如现有的超声波焊接机互相焊接起来,以便下框架100和上框架200被固定在一起。随后,安装供应辊72(图4中未显示),刮片73 (刮片组件400),显影辊71及其他组件,从而完成显影盒7的装配。 根据如上所述的本实施例,可以实现下述有益效果。因为在本实施例中下框架100的左凸起部330L和右凸起部330R被布置在左侧壁110和右侧壁120之间,所以与替代构型相比,显影盒7能够被设计为尺寸紧凑和重量轻,在该替代构型中左侧壁110和右侧壁120被设计成更厚以在两者的上表面(焊接表面W)上提供定位凸起部或这样的定位凸起部被布置左侧壁110和右侧壁120外部。此外,因为在本实施例中,定位凸起部没有被布置在焊接表面W上,所以能够向焊接表面W提供足够的面积而不会使左侧壁110和右侧壁120变厚。此外,在本实施例中,因为左凸起部330L被设置在从左侧壁110朝着右侧壁120延伸的左延伸部分300L,右凸起部330R被设置在从右侧壁120朝着左侧壁110延伸的右延伸部分300R,所以当上框架200与下框架100结合并且被固定到下框架100上时,能够纠正通过上框架200的左侧壁110和右侧壁120的所谓的“向内倾斜”。因此,纠正将在下框架中产生的变形,从而能够提高显影盒7的框架的尺寸精度。此外,因为在本实施例中,左凸起部330L被布置在左安装部分150L的内侧,右凸起部330R被布置在右安装部分150R的内侧,所以与替代构型相比,显影盒7尤其是在前后方向上能够被小型化,在该替代构型中左凸起部330L和左安装部分150L,以及右凸起部330R和右安装部分150R被沿着前后方向布置。因为在本实施例中,凸起部330L,330R被布置在左安装部分150L和右安装部分150R的从焊接表面W突起的突起部之间,所以因为当下框架100和上框架200被结合和固定在一起时,上框架200被布置在左安装部分150L和右安装部分150R之间,所以能够抑制左侧壁110和右侧壁120由于在制造期间的模制加工中收缩导致的向内倾斜。在本实施例中,刮片组件400能够被更加轻松地安装和固定到左安装部分150L和右安装部分150R中的正确的位置,以便能够容易地进行刮片组件400的安装。此外,对左侧壁110和右侧壁120的向内倾斜的抑制和显影盒7的变形的相关纠正使得有可能提高刮片组件400和框架的定位精度。尽管上面描述了本发明的说明性的实施例,但是本发明并不局限于上述实施例。对特定的结构和布置所做的各种修改和变化都不脱离本发明的范围。在上述实施例中,左凸起部330L (第一可接合部分)被布置左安装部分150L (第一安装部分)的内侧,右凸起部330R (第二可接合部分)被布置在右安装部分150R (第二安装部分)内侧,但是本发明并不局限于这种特定的构型。例如,可接合部分(如图3所示,被形成在凸起部330L,330R上的延伸部分300L,300R)可以被布置在左侧壁110和右侧壁120 的沿着如后方向的中点附近。在上述实施例中,左凸起部330L和右凸起部330R(第一可接合部分和第二可接合部分)被分别布置于延伸部分300L,300R,但是本发明并不局限于这种特定的构型。例如,可以提供从图3中的底壁130向上突起的圆柱部分,可接合部分可能被设置在突起的圆柱部分的上端部。在本实施例中,第一可接合部分和第二可接合部分被构造成凸起(左凸起部330L和右凸起部330R),第三可接合部分和第四可接合部分被构造成孔(左凸起孔220L和右凸起孔220R),但是本发明并不局限于这种特定的构型。例如,可替换的等效构造可能包括
(I)第一可接合部分和第二可接合部分被构造成孔,而第三可接合部分和第四可接合部分被构造成凸起;(2)第一可接合部分和第四可接合部分被构造成凸起,而第二可接合部分和第三可接合部分被构造成孔;和(3)第一可接合部分和第四可接合部分被构造成孔,而第二可接合部分和第三可接合部分被构造成凸起。图3中所示的说明性的实施例中的左凸起部330L和右凸起部330R的尺寸可以互不相同,因此,尺寸和形状被形成为能够分别与左凸起部330L和右凸起部330R接合的左凸起孔220L和右凸起孔220R的尺寸同样可以互不相同。具体地说,在一个实例中,左凸起部330L的尺寸可以大于右凸起部330R的尺寸。在这种构型中,左凸起孔220L的尺寸可以大于右凸起孔220R的尺寸,从而左凸起部330L和右凸起部330R可以分别适配左凸起孔220L和右凸起孔220R。在另一个实例中,右凸起部330R的尺寸可以大于左凸起部330L的尺寸。在这种构型中,右凸起孔220R的尺寸可以大于左凸起孔220L的尺寸,从而右凸起部330R和左凸起部330L可以分别适配右凸起孔220R和左凸起孔220L。在上述实施例中,下框架100 (第一框架)和上框架200 (第二框架)通过作为实例方式的焊接被固定,但是将第一框架和第二框架相互固定的方法实际上并不局限于根据本发明的这种说明性的方法。例如,第一框架和第二框架可以通过粘合剂被固定。在本实施例中,刮片73被固定到下框架100的附接部分423上,附接部分423与沿着大致上下方向延伸的平面PL对齐,即板构件73与之齐平的平面,但是本发明并不局限于这种特定的构型。例如,如图5所示的刮片73 (刮片组件400)可能被固定到上框架200和下框架100中的至少一个与连接部分422,432相对齐的平面上。
本实施例的第一肋320通过实例进行描述,当本发明并不局限于第一肋320的特定的说明性的构型。换句话说,按照本发明的第一肋的形状和数量可能被任意地选择而不加限制,只要显影剂将在延伸部分下方不会被保留或积聚。例如,图5中的第一肋320可以被修改成替代构型,以便两个第一肋320都被设置在顶壁310的左端和右端(在图5中)或只有一个第一肋320被设置在顶壁310的沿着左右方向的中心(在图5中)。在上述实施例中,显影盒7被描述作为显影装置的实例,但是本发明并不局限于这种特定的构型。例如,在如上所述的实施例中处理盒可能被构造成根据本发明的显影装置,在该处理盒中,上述实施例中的感光盒6和显影盒7被不可分离地设置在一个一体的单元中。在上述实施例中,本发明被应用在用于形成单色图像的激光打印机I中的显影装置,但是本发明并不局限于此,例如,可能根据本发明的一个或多个实施例构造用于形成多色图像的彩色打印机。同样,可能根据本发明的一个或多个实施例构造任何其他图像形成 设备,例如包括文件扫描装置(例如,平板扫描器)的照相复印机,多功能外围设备等等。
权利要求
1.一种显影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 第一框架,所述第一框架包括第一壁、第二壁、第三壁、第一可接合部分和第二可接合部分,所述第二壁被布置成与所述第一壁相对,所述第三壁被构造成连接所述第一壁和所述第二壁;和 第二框架,所述第二框架被构造成通过将所述第一框架的所述第一壁,所述第二壁和所述第三壁固定到所述第二框架从而与所述第一框架结合;其中,结合的所述第一框架和所述第二框架形成开口 ;所述第二框架包括第三可接合部分和第四可接合部分,所述第一可接合部分与所述第三可接合部分的接合以及所述第二可接合部分与所述第四可接合部分的接合使得所述第一框架和所述第二框架对齐;并且 其中,所述第一可接合部分和所述第二可接合部分布置在所述第一壁和所述第二壁之 间。
2.如权利要求I所述的显影装置,其特征在于,进一步包括 第一延伸部分,所述第一延伸部分从所述第一壁朝着所述第二壁延伸;和 第二延伸部分,所述第二延伸部分从所述第二壁朝着所述第一壁延伸; 其中,所述第一可接合部分设置在所述第一延伸部分,并且所述第二可接合部分设置在所述第二延伸部分。
3.如权利要求I所述的显影装置,其特征在于,进一步包括 显影辊,所述显影辊布置在所述开口 ;和 刮片,所述刮片被构造成调节所述显影辊上的显影剂的厚度; 其中,所述第一壁包括第一安装部分,所述刮片固定到所述第一安装部分;所述第二壁包括第二安装部分,所述刮片固定到所述第二安装部分;所述第一可接合部分在所述显影辊的旋转轴线的方向上布置在所述第一安装部分的内侧,并且所述第二可接合部分在所述显影辊的所述旋转轴线的方向上布置在所述第二安装部分的内侧。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显影装置,其特征在于,其中,所述第一安装部分和所述第二安装部分中的每一个都包括突起部,所述突起部从所述第一框架的接合表面突起,以便所述刮片被固定到所述第一安装部分和所述第二安装部分的所述突起部的表面,所述表面面对设置有所述显影辊的一侧,并且所述第一框架的接合表面要被固定到所述第二框架的接合表面。
5.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显影装置,其特征在于,其中,所述第一延伸部分和所述第二延伸部分中的每一个包括第一肋,所述第一肋布置成当所述显影装置为可操作时所述第一肋向下延伸。
6.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显影装置,其特征在于,其中,所述第二框架包括第二肋,所述第二肋沿着所述刮片的一端延伸,所述一端与所述刮片的另一端相对,所述刮片的另一端被布置成接触所述显影辊。
7.如权利要求I所述的显影装置,其特征在于,其中,所述第一可接合部分和所述第三可接合部分中的一个为凸起,所述第一可接合部分和所述第三可接合部分中的另一个为孔,所述第二可接合部分和所述第四可接合部分中的一个为凸起,所述第二可接合部分和所述第四可接合部分中的另一个为孔。
全文摘要
一种显影装置,该显影装置包括第一框架(下框架100)和第二框架(上框架200)。第二框架被构造成通过将第一框架的第一壁,第二壁和第三壁(左侧壁110,右侧壁120,前下壁130,140)固定到第二框架从而与第一框架结合。第一壁和第二壁被布置成相互相对,第三壁被构造成连接第一壁和第二壁。开口由被结合的第一框架和第二框架而形成。第一框架包括第一可接合部分和第二可接合部分(330L,330R),第二框架包括第三可接合部分和第四可接合部分(220L,220R),以便第一可接合部分和第二可接合部分与第三可接合部分和第四可接合部分的接合使得第一框架和第二框架对齐。第一可接合部分和第二可接合部分被布置在第一壁和第二壁之间。
文档编号G03G21/16GK102968016SQ201210313930
公开日2013年3月13日 申请日期2012年8月29日 优先权日2011年8月30日
发明者深町泰生 申请人:兄弟工业株式会社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