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像形成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688281阅读:202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图像形成装置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图像形成装置。
背景技术
以往,作为能够进行大量份数的图像形成的图像形成装置,已知具备了多个大容量的储存器(stacker)的图像形成装置。在该图像形成装置中,排出图像形成后的纸张以便在储存器中堆积,如果纸张满载,则通过能够从储存器取出的搬运台车取出堆积的纸张。储存器由于关闭着门,因此成为不易对内部的纸张进行视觉确认的结构。提出了一种图像形成装置,包括在具备多个储存器作为这样的纸张的排出目的地的图像形成装置中,其中通过将以图像形成作业为单位或者以份为单位的纸张排出到相同的储存器,从而使得容易进行图像形成后的装订等作业的技术(参照日本特开2005-292442号公报)。另外,一般在具备多个储存器的图像形成装置中,设定有储存器的优先顺序。但是,就算是优先顺序高的储存器,如果在排纸时没有安装搬运台车则次序会跳过,对下一个优先顺序的储存器进行排纸,因此当一个储存器满载时,存在难以识别下面要排纸到哪一个储存器的问题。

发明内容
本发明鉴于上述的以往技术中的问题而完成,其目的在于在具备了 3个以上的储存器的图像形成装置中,能够容易识别下面要排纸到哪一个储存器。为了实现上述的目的,反映了本发明的一个侧面的图像形成装置,包括图像形成部,将图像连续地形成在纸张上;以及三个以上的储存器,被排出通过所述图像形成部进行了图像形成的纸张,其中,所述储存器的每一个包括装载部,装载纸张;以及搬运台车,配置在所述装载部的下方且能够将该装载部从所述储存器中取出,所述图像形成装置包括控制部,对所述三个以上的储存器中能够排出纸张的储存器,按照预先决定的顺序决定纸张的排纸顺序。在上述的图像形成装置中,优选所述能够排出纸张的储存器是除了所述搬运台车被取出的状态的储存器以外的储存器。在上述的图像形成装置中,优选所述能够排出纸张的储存器是除了所述装载部上的纸张为满载状态的储存器以外的储存器。在上述的图像形成装置中,
优选所述预先决定的顺序是所述搬运台车被安装的顺序。在上述的图像形成装置中,优选在由用户进行了用于设定所述纸张的排纸顺序的设定变更操作的情况下,所述控制部按照基于该设定变更操作的顺序来决定所述纸张的排纸顺序。在上述的图像形成装置中,优选包括显示部,显示所述纸张的排纸顺序。在上述的图像形成装置中,优选所述显示部能够对所述储存器的每一个显示处于满载、排纸中、或者能够排纸的哪个状态。在上述的图像形成装置中,优选在电源刚被接通后,所述控制部对除了所述搬运台车被取出的状态的储存器和所述装载部上的纸张为满载状态的储存器以外的储存器,按照离所述图像形成部从近到远的顺序决定所述纸张的排纸顺序。


本发明通过以下所示的详细的说明和附图可更加完整地理解。但是,这些并非用于限定本发明。这里,图1是本发明的实施方式的图像形成装置的整体结构图。图2是表示图1的图像形成装置的控制结构的方框图。图3 (a) 图3 Ce)是用于说明储存器的功能的图。图4是表示从储存器取出纸张的样子的图。图5是表示显示画面的一例的图。图6是表示显示画面的一例的图。图7是表示设定画面的一例的图。图8是用于说明各存储器的状态信息和排纸顺序信息的构成的图。图9是用于说明状态信息和排纸顺序信息的改写的图。图10是用于说明状态信息和排纸顺序信息的改写的图。图11是表示了排纸顺序决定处理的流程图。图12是表示了取出处理的流程图。图13是表示了安装处理的流程图。图14是表示了满载储存器检索处理的流程图。图15是表示了排纸储存器检索处理的流程图。图16是表示了排纸顺序变更处理的流程图。
具体实施例方式以下,参照

本发明的实施方式。但是,发明的范围不限于图示例。图1是本发明的实施方式的图像形成装置的整体结构图,图2是本发明的实施方式的图像形成装置的控制结构的方框图。该实施方式的图像形成装置I是连续进行多份数的图像形成,并且将图像形成后的纸张连续排出的装置。在该图像形成装置I中,作为图像形成作业(以下称为作业),能够设定输入进行图像形成的份数、各页的图像内容、纸张的种类、进行图像形成的面(单面或者双面等)等,在对该作业进行了设定输入之后指示该作业的执行,从而连续地执行按照作业的图像形成。如图1、2所示,该图像形成装置I包括用于读取进行图像形成的图像的内容的图像读取部20、进行操作用的显示和来自用户的操作指令的输入的显示操作部30、用于在纸张上进行图像形成的打印机部40、能够供应多个种类的纸张的供纸机构50、排出图像形成后的纸张的排纸机构60、用于从外部终端接收图像形成用的图像数据的接口部70、存储或读出图像形成用的图像数据的图像处理部80。图像读取部20包括通过CXD (电荷耦合装置)等的图像传感器23对放置在压板玻璃上的原稿进行扫描从而将原稿图像数据化的扫描仪部22、传送多张原稿以便能够由扫描仪部22连续地读取的自动送纸机构(ADF 自动送稿器)21等。此外,在扫描仪部22中除了上述图像传感器23之外,还设置有用于进行有关图像读取的控制处理的扫描仪控制部221。显示操作部30包括数字按钮、用于指示图像形成开始的开始键、多用途(utility)键等各种功能键,接受用户的输入后将其输入信息输出到控制部809 (后述)。显示操作部30包括液晶面板等的显示部301、在显示部301上配置的触摸面板302、进行这些显示部301的显示控制和来自触摸面板302的信号输入处理等的输入控制部303,在显示部301中显示设定条件的设定画面等各种操作画面和各种处理结果。打印机部40包括例如进行电子照相方式的图像形成且在纸张上转印基于图像数据的调色剂像的图像形成部42、使该调色剂像定影的定影部43、将所供应的纸张搬运到图像形成部42的搬运路径41、将在单面上进行了图像形成的纸张反转后再次送到图像形成部42的用于双面处理的搬运路径41b等。图像形成部42具有通过曝光在表面上形成图像图案的感光体鼓42a、基于图像数据对感光体鼓42a的表面进行曝光扫描的激光单元42b、在纸张上转印调色剂的转印装置42c、对感光体鼓42a的表面供应调色剂的显影装置42d等,纸张通过感光体鼓42a和转印装置42c之间,从而调色剂以感光体鼓42a上形成的像的形式被转印到纸张上。此外,在打印机部40中包括进行曝光处理的上述激光单元42b的激光二极管(LD)401、进行有关图像形成处理的控制处理的打印机控制部402。供纸机构50例如包括收纳纸张种类和尺寸不同的多种纸张而分别独立地进行供纸的多个供纸托盘53、收纳大量的纸张而进行供纸的供纸单元54等。排纸机构60由能够大量收纳图像形成后的纸张的三个储存器(第I储存器、第2储存器、第3储存器)60A、60B、60C连接而构成。另外,按照离图像形成部42从近到远的顺序,称为第I储存器60A、第2储存器60B、第3储存器60C。此外,在图2中,省略了第2台以及第3台的储存器60B、60C的各部分的结构。三个储存器60A、60B、60C分别包括能够以堆积的状态大量收纳图像形成后排出的纸张的排纸部61。排纸部61中包括通过由电机、传送带或电缆等构成的驱动部件(省略图示)进行升降的升降构件68A ;被放置在升降构件68A上从而在排纸部61内升降移动的载物台(装载部)68 ;配置在载物台68的下方且能够将该载物台68从排纸部61取出的搬运台车68B ;配备在排纸部61的前面且用于封闭排纸部61的内部的门61A (参照图4)等。此外,三个储存器60A、60B、60C包括露在外部且图像形成后的纸张以可视的状态被排纸的排纸托盘62 ;将从打印机部40送来的纸张送到排纸部61或排纸托盘62的搬运路径63a飞3c ;用于切换这些搬运路径63a飞3c中的纸张的传送目的地的切换片64、65 ;在图像形成处理的途中用于取出在排纸部61内堆积的纸张的取出按钮66 ;检测纸张向排纸托盘62的排出的排纸传感器67 ;检测门61A的开放的门传感器601 ;为了切换纸张的传送目的地而分别独立地转动切换片64、65的切换致动器602 ;检测在载物台68上堆积的纸张达到上限的情况的纸张上限传感器603 ;检测载物台68达到下限位置的情况的载物台下限传感器604 ;检测载物台68达到上限位置的情况的载物台上限传感器605 ;检测对后级的排纸机构60排出了纸张的情况的排纸传感器606 ;统一控制排纸机构60的处理的储存器控制部607等。此外,切换片64、65、切换致动器602、以及储存器控制部607构成切换部,切换致动器602通过储存器控制部607的控制而转动切换片64、65,切换片64、65妨碍搬运路径 63b、63c的其中一方,从而纸张被引导至另一方。另外,多个储存器如本实施方式那样连接的情况下,第I台储存器60(第I储存器60A)的储存器控制部607与打印机部40的打印机控制部402连接为能够进行串行通信,实现两者的处理的同步控制等,第2台储存器60 (第2储存器60B)的储存器控制部607与第I储存器60A的储存器控制部607和第3台储存器60 (第3存储器60C)的储存器控制部607分别连接为能够进行串行通信,实现各个储存器的处理的同步控制等。这里,参照图3、4说明储存器的功能。在上述的图像形成处理中进行图像形成后连续地送到储存器的排纸部61的纸张在排纸部61的内部如下被处理。S卩,如图3 (a)所示,在图像形成处理的开始时,在没有纸张的状态下,载物台68处于上升至上限位置的状态。这里,排纸部61的门61A为关闭的状态,处于难以从外部看到排纸部61的内部的状态。在该状态下,如果从打印机部40送来形成了图像的纸张,则该纸张通过搬运路径63a被搬运,通过切换片64的引导而被送到排纸部61的内部。然后,该纸张被堆积在载物台68上。如果重复这样的处理而在载物台68上堆积多个纸张,则如图3 (b)所示,升降构件68A基于纸张上限传感器603的传感器输出而驱动,载物台68下降使得最上级的纸张的位置被保持在大体上一定的位置。然后,如图3 (c)所示,形成了图像的多个纸张被堆积在载物台68上。此外,当想要从排纸部61取出形成了图像的纸张时,用户按下取出按钮66。若按下取出按钮66,则如图3 Cd)所示,以载放在升降构件68A上的状态下降的载物台68抵接到搬运台车68B的上表面从而搭载到搬运台车68B上。升降构件68A通过驱动部件进一步下降,解除对载物台68的保持后停止,因此用户在这个状态下开启储存器60的门61A后拉出搬运台车68B,从而能够从排纸部61内部取出搭载到搬运台车68B上的每个载物台68中的形成了图像的纸张(参照图4)。然后,如图3 (e)所示,如果在取出了纸张之后,再次插入载物台68以及搬运台车68B后门61A关闭,则基于门关闭的传感器信号,再次如图3 (a)所示那样,载物台68通过升降构件68A而上升。在接口部70中设置有例如连接到LAN (局域网)进行数据的发送接收的通信接口(通信IF) 701、临时存储经由通信接口 701从外部终端接收的图像数据的存储器702、对存储器702进行数据的读写或者与图像处理部80之间经由总线90进行数据的输入输出的DRAM (动态随机存取存储器)控制IC704、进行接口 70的整体控制的通信控制部703等。此外,在图像处理部80中设置有接收从扫描仪部22的图像传感器23传送来的读取信号而变换为图像数据的读取处理部801、对读取的图像数据进行压缩处理的压缩IC802、存储图像数据的图像存储器803、在图像存储器803的存储区域中为了存储压缩后的图像数据而设置的压缩图像数据存储用的存储区域804、为了临时存储从外部终端传送来的非压缩的图像数据而设定的非压缩图像数据存储用的存储区域805、进行对图像存储器803的数据的读写控制的存储器控制部806、对压缩后的图像数据进行扩展处理的扩展IC807、基于扩展后的图像数据将图像形成用的信号输出到打印机部40的激光二极管401的写入处理部808、存储各种设定数据等的非易失性存储器810、存储与排纸机构60有关的设定数据等的非易失性存储器811、扫描仪部22、显示操作部30、以及在打印机部40中分别设置的扫描仪控制部221、输入控制部303、以及与打印机控制部402进行串行通信从而进行与各部分的同步控制等的控制部809等。作为上述那样构成的图像形成装置I的处理动作,顺序说明图像数据的输入处理、图像形成处理、以及排纸顺序决定处理。[图像数据的输入处理]在图像数据的输入处理中,有利用图像读取部20读取原稿的图像的方法和经由接口部70从外部终端发送图像数据的方法这两种。在利用了图像读取部20的图像数据输入处理中,首先,用户利用ADF21传送原稿或者在压板玻璃上放置原稿后使扫描仪部22工作,从而通过图像传感器23,该原稿的图像作为图像信号而被获取。然后,该图像信号在读取处理部801中被变换为图像数据,接着,在压缩IC802中进行压缩处理,并经由存储器控制部806被存储到图像存储器803的存储区域804。在利用了接口部70的图像数据输入处理中,首先,经由通信接口 701接收从外部终端传送来的图像数据,并经由DRAM控制IC704临时存储到接口部70的存储器702。接着,经由接口部70的DRAM控制IC704、总线90、图像处理部80的存储器控制部806,该图像数据被转发到图像存储器803的存储区域805,接着,将该转发的图像数据经由存储器控制部806传送到压缩IC802进行压缩处理。然后,压缩后的图像数据再次经由存储器控制部806被存储到图像存储器803的存储区域804。[图像形成处理]一页的图像形成处理如下执行。即,首先,要通过存储器控制部806转印到纸张上的图像数据从图像存储器803的存储区域804被读出后传送到扩展IC807。然后,在扩展IC807中扩展图像数据后传送到写入处理部808。写入处理部808基于该图像数据在规定的定时将图像信号传送到激光二极管401,从激光二极管401对感光体鼓42a进行基于图像数据的激光输出,在感光体鼓42a的表面上形成基于图像数据的曝光图案,从显影装置42d对感光体鼓42a提供调色剂。此外,与这些处理同时并行地,打印机部40的打印机控制部402使未图示的驱动电机旋转从而将纸张搬运到搬运路径41、41b上,并使纸张通过被曝光的感光体鼓42a和转印装置42c之间。由此,在该纸张上形成基于图像数据的调色剂像。接着,该纸张被传送到定影部43从而纸张上附着的调色剂被定影,然后,该纸张被传送到排纸机构60。并且,这样的处理基于在非易失性存储器810等中设定的作业的内容,重复执行相应于设定份数的次数。[排纸顺序决定处理]排纸顺序决定处理是决定第I储存器60A、第2储存器60B、第3储存器60C的使用优先顺序(纸张的排纸顺序)的处理。首先,在对图像形成装置I刚接通电源之后,除去搬运台车68B已被取出的状态的储存器和载物台68上的纸张处于满载状态的储存器之外,按照离图像形成部42从近到远的顺序(即,第I储存器60A、第2储存器60B、第3储存器60C的顺序)决定纸张的排纸顺序。然后,进行图像形成处理,在搬运台车68B从某一个储存器中被拉出的情况、以及搬运台车68B被安装到某一个储存器中的情况等之下,执行用于决定三个储存器的使用优先顺序的排纸顺序决定处理。具体地说,在三个储存器中,将排除了搬运台车68B已被取出的状态的储存器和载物台68上的纸张处于满载状态的储存器后的储存器判断为能够排出纸张的储存器,并对该能够排出纸张的储存器按照预先决定的顺序决定纸张的排纸顺序。“预先决定的顺序”具体可举出搬运台车68B被安装的顺序。当按照搬运台车68B被安装的顺序来决定纸张的排纸顺序时,用户安装了搬运台车68B的顺序直接成为储存器的排纸顺序,因此可以说对用户而言容易识别。通过上述排纸顺序决定处理决定的纸张的排纸顺序在显示操作部30的显示部301上显示。这里,参照图5、6,具体说明在作业的执行中显示在显示部301上的显示画面A。在显示画面A中显示作业显示区域Al、纸张托盘显示区域A2、储存器状态显示区域A3等。在作业显示区域Al中显示表示各作业的编号的“NO. ”、表示双面印刷/单面印刷等的图像形成的条件的“模式”、表示图像形成处理中/等待中等的各作业的经过状况的“状态”、表示作业的处理时间的“时间(分钟)”、表示请求了作业的用户的“用户名”。在纸张托盘显示区域A2中显示在供纸托盘5广53中存储的各纸张的“尺寸”、“名称”、“基重”、“余量”。利用储存器状态显示区域A3是为了使用户掌握对第I储存器60A、第2储存器60B、第3储存器60C的优先顺序(纸张的排纸顺序)、以及各储存器的状态。具体地,在储存器状态显示区域A3中显示图像形成装置的示意图、表示各储存器的排纸顺序的数字、表示储存器的状态(满载、排纸中、或者能够排纸)的示意图。图5是表不第2台的第2储存器60B满载的情况的图不的一例。此外,图6是表示第2台的第2储存器60B正在使用中(排纸中)的情况的图示的一例。此外,在图5、6中表示按照第3台、第I台的顺序决定了排纸顺序。
另外,也可以在基于前述的“预先决定的排纸顺序”决定了排纸顺序之后,通过用户的设定变更操作而变更排纸顺序。这里,参照图7具体说明在用户进行用于变更第I储存器60A、第2储存器60B、第3储存器60C的使用优先顺序(排纸顺序)的设定变更操作的情况下,在显示部301显示的设定画面G。在设定画面G中显示储存器选择区域G1,在储存器选择区域Gl中以可选择其中任一个的方式显示了例如表示第I储存器60A的“储存器I”、表示第2储存器60B的“储存器2”、表示第3储存器60C的“储存器3”。此外,在设定画面G中显示了排纸顺序变更按钮BI,通过排纸顺序变更按钮B I可操作“提高”、“降低”的任一个。如果用户在储存器选择区域Gl中选择任一个储存器,并通过排纸顺序变更按钮BI来操作“提高”或者“降低”,则能够变更所选择的储存器的排纸顺序。图7是表示了按照“储存器2”、“储存器3”、“储存器I”的顺序设定了排纸顺序的情况的一例。如上所述,通过排纸顺序决定处理或者用户的设定变更操作而决定的纸张的排纸顺序相关的信息(以下,称为排纸顺序信息J2)被存储到非易失性存储器811。另一方面,储存器中的排纸部61的状态相关的信息(以下,状态信息Jl)被存储到上述非易失性存储器811或者未图示的RAM。状态信息Jl被划分为以下的5个阶段。O :非安装状态(排纸部61内没有安装搬运台车68B的状态)1:安装状态(排纸部61内安装了搬运台车68B的状态)2 :排纸中状态(纸张被排出且载物台68下降中的状态)3 :有纸状态(停止的载物台68上留有纸张的状态)4 :满载状态(载物台68下降至最下位的状态)排纸顺序信息J2被划分为以下的4个阶段。O :没有指定1:排纸顺序I2:排纸顺序23:排纸顺序3状态信息Jl以及排纸顺序信息J2通过上述的排纸顺序决定处理等被改写。图9、10表示状态信息Jl以及排纸顺序信息J2的改写的一例。图9表示从某一储存器(这里为第I储存器60A)的排纸部61取出了搬运台车68B的情况下的、状态信息Jl以及排纸顺序信息J2的改写。在改写之前,三个储存器60A、60B、60C的状态信息Jl以及排纸顺序信息J2如下。第I储存器60A“J1:1 (安装状态)、J2:2 (排纸顺序2)”第2储存器60B “J1 :1 (安装状态)、J2 3 (排纸顺序3)”第3储存器60C “J1 :1 (安装状态)、J2 1 (排纸顺序I)”从该状态,在第I储存器60A的搬运台车60B被取出的情况下,三个储存器的状态信息Jl以及排纸顺序信息J2被改写为如下。
第I储存器60A “J1 0 (非安装状态)、J2 0 (没有指定)”第2储存器60B “J1 :1 (安装状态)、J2 2 (排纸顺序2)”第3储存器60C “J1 :1 (安装状态)、J2 1 (排纸顺序I)”S卩,对除了搬运台车68B被取出的状态的排纸部61以外的其他排纸部61决定纸张的排纸顺序。图10表示对某一储存器(这里为第2储存器60B)的排纸部61安装了搬运台车68B的情况下的、状态信息Jl以及排纸顺序信息J2的改写。在改写前,三个储存器的状态信息Jl以及排 纸顺序信息J2如下。第I储存器60A“J1:1 (安装状态)、J2:2 (排纸顺序2)”第2储存器60B “J1 0 (非安装状态)、J2 0 (没有指定)”第3储存器60C “J1 :1 (安装状态)、J2 1 (排纸顺序I)”从该状态,在对第2储存器60B安装了搬运台车68B的情况下,三个储存器的状态信息Jl以及排纸顺序信息J2被改写为如下。第I储存器60A“J1:1 (安装状态)、J2:2 (排纸顺序2)”第2储存器60B “J1 :1 (安装状态)、J2 3 (排纸顺序3)”第3储存器60C “J1 :1 (安装状态)、J2 1 (排纸顺序I)”S卩,纸张的排纸顺序按照对排纸部61安装了搬运台车68B的顺序决定。下面,参照图1f 16说明本实施方式中的图像形成装置I的动作。另外,以下的各处理是图像处理部80的控制部809与显示操作部30的输入控制部303、打印机部40的打印机控制部402、排纸机构60的储存器控制部607等协作执行的。[排纸顺序决定处理]图11是表示了排纸顺序决定处理的处理步骤的流程图。首先,在步骤SlO中,控制部809判断在第I储存器60A、第2储存器60B、第3储存器60C的任一个中,搬运台车68B是否被取出,在搬运台车68B已被取出的情况下(步骤SlO 是”),在下一步骤S20中,执行在搬运台车68B被取出时执行的取出处理(参照图12),并转移到后述的步骤S120。另一方面,在上述的步骤SlO中,在搬运台车68B没有被取出的情况下(步骤SlO “否”),在下一步骤S30中,控制部809判断在第I储存器60A、第2储存器60B、第3储存器60C的任一个中是否安装了搬运台车68B,在安装了搬运台车68B的情况下(步骤S30 “是”),在下一步骤S40中,执行在搬运台车68B被安装时执行的安装处理(参照图13),并转移到后述的步骤S120。另一方面,在上述的步骤S30中,在搬运台车68B没有被安装的情况下(步骤S30 “否”),在下一步骤S50中,控制部809判断在第I储存器60A、第2储存器60B、第3储存器60C的任一个中排纸部61是否成为满载,在排纸部61成为满载的情况下(步骤S50 是”),在下一步骤S60中,执行用于检索成为满载的储存器是第I储存器60A、第2储存器60B、第3储存器60C中的哪一个的满载储存器检索处理(参照图14),并转移到后述的步骤S70。接着,在步骤S70中,控制部809对于通过上述步骤S60被检索为成为满载的储存器的储存器(设置了后述的满载储存器信息的储存器),将在非易失性存储器811中存储的状态信息Jl设为4 (满载状态),并且将排纸顺序信息J2设为O (没有指定),并转移到后述的步骤SI 10。另一方面,在上述的步骤S50中判断为没有成为满载的情况下(步骤S50 否”),在下一步骤S80中,控制部809判断是否为切换储存器的定时,在判断为是切换储存器的定时的情况下(步骤S80 是”),在下一步骤S90中,执行用于检索切换目的地的储存器是第I储存器60A、第2储存器60B、第3储存器60C中的哪一个的排纸储存器检索处理(参照图15),并转移到后述的步骤S100。接着,在步骤SlOO中,控制部809对于通过上述步骤S90检索为切换目的地的储存器的储存器(设置了后述的排纸储存器信息的储存器),将在非易失性存储器811中存储的状态信息Jl设为2 (排纸中状态),并且将排纸顺序信息J2设为O (没有指定),并转移到后述的步骤S110。接着,在步骤SllO中,控制部809执行用于变更第I储存器60A、第2储存器60B、第3储存器60C的纸张的排纸顺序的排纸顺序变更处理(参照图16)。另一方面,在上述的步骤S80中判断为不切换储存器的情况下(步骤S80 否”),在下一步骤S120中,控制部809基于在非易失性存储器811中存储的状态信息Jl以及排纸顺序信息J2,在显示部301上实施纸张的排纸顺序以及各存储器的状态的显示,并结束本处理。[取出处理]图12是表示了图11的步骤S20中的取出处理的处理步骤的流程图。首先,在步骤S201中,控制部809参照非易失性存储器811,判断搬运台车68B被取出的储存器的排纸顺序是否为第I位,当排纸顺序为第I位时(步骤S201 是”),在下一步骤S202中,对于搬运台车68B被取出的储存器以外的储存器,将排纸顺序信息J2减I。即,对于搬运台车68B被取出的储存器以外的储存器,将排纸顺序提高一个。另一方面,当搬运台车68B被取出的储存器的排纸顺序不是第I位时(步骤S201 “否”),在下一步骤S203中,控制部809判断所述搬运台车68B被取出的储存器的排纸顺序是否为第2位,当排纸顺序不是第2位时(步骤S203 否”),转移到后述的步骤S205。另一方面,当搬运台车68B被取出的储存器的排纸顺序是第2位时(步骤S203 “是”),在下一步骤S204中,控制部809将排纸顺序为第3位的储存器(排纸顺序信息J2为3的储存器)的排纸顺序信息J2减I。即,将排纸顺序为第3位的储存器的排纸顺序提高一个。接着,在步骤S205中,控制部809对于搬运台车68B被取出的储存器,将状态信息Jl设为O (非安装状态),将排纸顺序信息J2设为O (没有指定),从而结束本处理。[安装处理]图13是表示了图11的步骤S40中的安装处理的处理步骤的流程图。首先,在步骤S401中,控制部809参照非易失性存储器811,判断第I储存器60A是否为安装状态,当第I储存器60A为安装状态时(步骤S401 是”),在下一步骤S402中,控制部809判断第I储存器60A的排纸顺序的位次是否低于第2储存器60B的排纸顺序的位次,当第I储存器60A的排纸顺序不低于第2储存器60B的排纸顺序的位次时(步骤S402 “否”),转移到后述的步骤S407。另一方面,当第I储存器60A的排纸顺序的位次低于第2储存器60B的排纸顺序的位次时(步骤S402 是”),在下一步骤S403中,控制部809判断第I储存器60A的排纸顺序的位次是否低于第3储存器60C的排纸顺序的位次,当第I储存器60A的排纸顺序的位次低于第3储存器60C的排纸顺序的位次时(步骤S403 是”),在下一步骤S404中,将第I储存器60A的排纸顺序信息J2加1,并转移到后述的步骤S411。另一方面,当第I储存器60A的排纸顺序的位次不低于第3储存器60C的排纸顺序的位次时(步骤S403 否”),在下一步骤S405中,控制部809将第3储存器60C的排纸顺序信息J2加1,并转移到后述的步骤S411。此外,在上述步骤S401中第I储存器60A不是安装状态时(步骤S401 否”),在下一步骤S406中,控制部809判断第2储存器60B是否为安装状态,当第2储存器60B为安装状态时(步骤S406 是”),在下一步骤S407中,控制部809判断第2储存器60B的排纸顺序的位次是否低于第3储存器60C的排纸顺序的位次。然后,当第2储存器60B的排纸顺序的位次不低于第3储存器60C的排纸顺序的位次时(步骤S407 否”),控制部809转移到后述的步骤S410,另一方面,在第2储存器60B的排纸顺序的位次低于第3储存器60C的排纸顺序的位次时(步骤S407 是”),在下一步骤S408中,控制部809将第2储存器60B的排纸顺序信息J2加1,并转移到后述的步骤S411。此外,在上述步骤S406中第2储存器60B不是安装状态时(步骤S406 否”),在下一步骤S409中,控制部809判断第3储存器60C是否为安装状态,当第3储存器60C不是安装状态时(步骤S409 否”),转移到后述的步骤S411。另一方面,当第3储存器60C为安装状态时(步骤S409 是”),在下一步骤S410中,控制部809将第3储存器60C的排纸顺序信息J2加1,并转移到后述的步骤S411。接着,在步骤S411中,控制部809将新安装了搬运台车68B的储存器的状态信息Jl设为1(安装状态),并将排纸顺序信息J2设定为其排纸顺序的位次最低,并结束本处理。[满载储存器检索处理]图14是表示了图11的步骤S60中的满载储存器检索处理的处理步骤的流程图。首先,在步骤S601中,控制部809基于第I储存器60A的纸张上限传感器603,判断第I储存器60A是否满载,当判断为第I储存器60A满载时(步骤S601 是”),在下一步骤S602中,对第I储存器60A设置用于表示储存器满载的情况的标志(满载储存器信息),并结束本处理。另一方面,当判断为第I储存器60A不是满载时(步骤S601 否”),在下一步骤S603中,控制部809基于第2储存器60B的纸张上限传感器603,判断第2储存器60B是否满载,当判断为第2储存器60B满载时(步骤S603 是”),在下一步骤S604中,对第2储存器60B设置满载储存器信息,并结束本处理。另一方面,当判断为第2储存器60B不是满载时(步骤S603 否”),在下一步骤S605中,控制部809基于第3储存器60C的纸张上限传感器603,判断第3储存器60C是否满载,当判断为第3储存器60C不是满载时(步骤S605 否”),结束本处理。另一方面,当判断为第3储存器60C满载时(步骤S605 是”),在下一步骤S606中,对第3储存器60C设置满载储存器信息,并结束本处理。[排纸存储器检索处理]图15是表示了图11的步骤S90中的排纸储存器检索处理的处理步骤的流程图。
首先,在步骤S901中,控制部809参照非易失性存储器811,判断第I储存器60A的排纸顺序是否为第I位,在判断为第I储存器60A的排纸顺序是第I位时(步骤S901 “是”),在下一步骤S902中,对第I储存器60A设置用于表示储存器正在排纸的情况的标志(排纸储存器信息),并结束本处理。在判断为第I储存器60A的排纸顺序不是第I位时(步骤S901 否”),在下一步骤S903中,控制部809判断第2储存器60B的排纸顺序是否为第I位。然后,在判断为第2储存器60B的排纸顺序是第I位时(步骤S903 是”),在下一步骤S904中,控制部809对第2储存器60B设置排纸储存器信息,并结束本处理。另一方面,在判断为第2储存器60B的排纸顺序不是第I位时(步骤S903 否”),在下一步骤S905中,控制部809判断第3储存器60C的排纸顺序是否为第I位,在第3储存器60C的排纸顺序不是第I位时(步骤S905 否”),结束本处理。另一方面,在第3储存器60C的排纸顺序是第I位时(步骤S905 是”),在下一步骤S906中,控制部809对第3储存器60C设置排纸储存器信息,并结束本处理。[排纸顺序变更处理]图16是表示了图11的步骤SllO中的排纸顺序变更处理的处理步骤的流程图。首先,在步骤Slll中,控制部809参照非易失性存储器811,判断第I储存器60A是否为安装状态,当第I储存器60A为安装状态时(步骤Slll 是”),在下一步骤S112中,将第I储存器60A的排纸顺序信息J2减1,并结束本处理。另一方面,当第I储存器60A不是安装状态时(步骤Slll 否”),在下一步骤S113中,控制部809判断第2储存器60B是否为安装状态,当第2储存器60B为安装状态时(步骤SI 13 :“是”),在下一步骤SI 14中,将第2储存器60B的排纸顺序信息J2减I,并结束本处理。另一方面,当第2储存器60B不是安装状态时(步骤S113 否”),在下一步骤S115中,控制部809判断第3储存器60C是否为安装状态,当第3储存器60C不是安装状态时(步
SI 15 否”),结束本处理。另一方面,当第3储存器60C为安装状态时(步骤S115 是”),在下一步骤S116中,控制部809将第3储存器60C的排纸顺序信息J2减1,并结束本处理。如上所述,根据本实施方式中的图像形成装置1,对三个储存器60A、60B、60C中能够排出纸张的储存器,按照预先决定的顺序决定纸张的排纸顺序。因此,能够容易识别下一个被排纸的储存器。此外,根据本实施方式中的图像形成装置1,能够排出纸张的储存器是除了搬运台车68B被取出的状态的储存器以外的储存器。因此,除去搬运台车68B被取出的状态的储存器,决定纸张的排纸顺序,因此能够闻效地决定排纸顺序。此外,根据本实施方式中的图像形成装置1,能够排出纸张的储存器是除了装载部68上的纸张为满载状态的储存器以外的储存器。因此,将装载部68上的纸张为满载状态的储存器除外,决定纸张的排纸顺序,因此能够闻效地决定排纸顺序。此外,根据本实施方式中的图像形成装置I,预先决定的顺序是搬运台车68B被安装的顺序。因此,根据用户自己安装了搬运台车68B的顺序决定纸张的排纸顺序,因而对于用户而言容易识别下一个被排纸的储存器,能够提高取出搬运台车68B时等的作业效率。此外,根据本实施方式中的图像形成装置1,在用户进行了用于设定纸张的排纸顺序的设定变更操作的情况下,按照基于该设定变更操作的顺序来决定纸张的排纸顺序。因此,根据用户的任意顺序来决定纸张的排纸顺序,因而对于用户而言容易识别下一个被排纸的储存器,能够提高取出搬运台车68B时等的作业效率。此外,根据本实施方式中的图像形成装置I,具备用于显示纸张的排纸顺序的显示部 301。因此,更加容易识别下一个被排纸的储存器,能够提高作业效率。此外,根据本实施方式中的图像形成装置I,显示部301能够对每个储存器(每个排纸部61)显示处于满载、排纸中、或者能够排纸中的哪个状态。因此,用户能够一目了然地识别各储存器的状态,能够进一步提高作业效率。此外,根据本实施方式中的图像形成装置1,在电源刚接通后,除去搬运台车68B已被取出的状态的储存器和载物台68上的纸张为满载状态的储存器,按照离图像形成部从近到远的顺序决定纸张的排纸顺序。因此,在电源刚接通后,决定最适合的纸张的排纸顺序。另外,在上述实施方式中,例示说明了具备三个储存器(第I储存器60A、第2储存器60B、第3储存器60C)的结构,但储存器的数目只要是三个以上则不限于此。根据本发明的优选实施方式的一个侧面,一种图像形成装置,包括图像形成部,将图像连续地形成在纸张上;以及三个以上的储存器,被排出通过所述图像形成部进行了图像形成的纸张,其中,所述储存器的每一个包括装载部,装载纸张;以及搬运台车,配置在所述装载部的下方且能够将该装载部从所述储存器中取出,所述图像形成装置包括控制部,对所述三个以上的储存器中能够排出纸张的储存器,按照预先决定的顺序决定纸张的排纸顺序。根据本实施方式,对三个以上的储存器中能够排出纸张的储存器,按照预先决定的顺序决定纸张的排纸顺序。因此,能够容易识别下一个被排纸的储存器。根据本发明的优选实施方式的一个侧面,所述能够排出纸张的储存器是除了所述搬运台车被取出的状态的储存器以外的储存器。根据本实施方式,除去搬运台车被取出的状态的储存器,决定纸张的排纸顺序,因此能够闻效地决定排纸顺序。根据本发明的优选实施方式的一个侧面,所述能够排出纸张的储存器是除了所述装载部上的纸张为满载状态的储存器以外的储存器。根据本实施方式,除去装载部上的纸张为满载状态的储存器,决定纸张的排纸顺序,因此能够闻效地决定排纸顺序。根据本发明的优选实施方式的一个侧面,所述预先决定的顺序是所述搬运台车被安装的顺序。根据本实施方式,根据用户自己安装了搬运台车的顺序决定纸张的排纸顺序,因而对于用户而言容易识别下一个被排纸的储存器,能够提高取出搬运台车时等的作业效率。根据本发明的优选实施方式的一个侧面,在由用户进行了用于设定所述纸张的排纸顺序的设定变更操作的情况下,所述控制部按照基于该设定变更操作的顺序来决定所述纸张的排纸顺序。根据本实施方式,根据用户的任意顺序来决定纸张的排纸顺序,因而对于用户而言容易识别下一个被排纸的储存器,能够提高取出搬运台车时等的作业效率。根据本发明的优选实施方式的一个侧面,包括用于显示所述纸张的排纸顺序的显示部。根据本实施方式,更加容易识别下一个被排纸的储存器,能够提高作业效率。根据本发明的优选实施方式的一个侧面,所述显示部能够对所述储存器的每一个显示处于满载、排纸中、或者能够排纸的哪个状态。根据本实施方式,用户能够一目了然地识别各储存器的状态,能够进一步提高作业效率。根据本发明的优选实施方式的一个侧面,在电源刚被接通后,所述控制部对除了所述搬运台车被取出的状态的储存器和所述装载部上的纸张为满载状态的储存器以外的储存器,按照离所述图像形成部从近到远的顺序决定所述纸张的排纸顺序。根据本实施方式,在电源刚接通后,决定最适合的纸张的排纸顺序。2011年9月16日向日本特许厅提出的特愿2011-202716号的所有公开内容都被引入本申请中。
权利要求
1.一种图像形成装置,包括图像形成部,该图像形成部将图像连续地形成在纸张上; 以及三个以上的储存器,该三个以上的储存器被排出通过所述图像形成部进行了图像形成的纸张,其中,所述储存器的每一个包括装载部,该装载部装载纸张;以及搬运台车,该搬运台车配置在所述装载部的下方且能够将该装载部从所述储存器中取出,所述图像形成装置包括控制部,该控制部对所述三个以上的储存器中能够排出纸张的储存器,按照预先决定的顺序决定纸张的排纸顺序。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图像形成装置,其中,所述能够排出纸张的储存器是除了所述搬运台车被取出的状态的储存器以外的储存器。
3.如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图像形成装置,其中,所述能够排出纸张的储存器是除了所述装载部上的纸张为满载状态的储存器以外的储存器。
4.如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图像形成装置,其中,所述预先决定的顺序是所述搬运台车被安装的顺序。
5.如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图像形成装置,其中,在由用户进行了用于设定所述纸张的排纸顺序的设定变更操作的情况下,所述控制部按照基于该设定变更操作的顺序来决定所述纸张的排纸顺序。
6.如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图像形成装置,包括显示部,该显示部显示所述纸张的排纸顺序。
7.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图像形成装置,其中,所述显示部能够对所述储存器的每一个显示处于满载、排纸中、或者能够排纸的哪个状态。
8.如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图像形成装置,其中,在电源刚被接通后,所述控制部对除了所述搬运台车被取出的状态的储存器和所述装载部上的纸张为满载状态的储存器以外的储存器,按照离所述图像形成部从近到远的顺序决定所述纸张的排纸顺序。
全文摘要
本发明提供一种图像形成装置。在具备被排出通过图像形成部进行了图像形成的纸张的三个以上的储存器(60)的图像形成装置(1)中,储存器的每一个包括载物台(68),装载纸张;以及搬运台车(68B),配置在载物台(68)的下方且能够将载物台(68)从储存器中取出,所述图像形成装置(1)包括控制部,对三个以上的储存器(60)中能够排出纸张的储存器,按照预先决定的顺序决定纸张的排纸顺序。
文档编号G03G15/00GK102998932SQ20121033256
公开日2013年3月27日 申请日期2012年9月10日 优先权日2011年9月16日
发明者镰田义久 申请人:柯尼卡美能达商用科技株式会社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