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像形成装置制造方法

文档序号:2700583阅读:106来源:国知局
图像形成装置制造方法
【专利摘要】本发明提供一种能够吸收罩盖关闭动作时的超行程并以节省空间而具有布置自由度的图像形成装置。其包括被支持在图像形成装置本体(100)上后能够开关的第一罩盖(31)及第二罩盖(32),和设有控制杆(423b)并根据控制杆的位置来检测第一罩盖及第二罩盖的双方是否处于关闭状态的检测部(423),其特征在于设置有第一可动部(410),其包括输出部(412c),并能够与第一罩盖及第二罩盖的双方抵接,并且在与双方的罩盖抵接时使得输出部移动到规定的终点位置里,和第二可动部(420),其与第一可动部的输出部接触,并将输出部到达终点位置为止的运动传递到检测部的控制杆上后来操作控制杆。
【专利说明】图像形成装置
【技术领域】
[0001 ] 本发明涉及图像形成装置。
【背景技术】
[0002]一般地,在电子照片方式等的图像形成装置中,是在图像形成装置本体里设置了多个可以开关的罩盖的。该罩盖可以在堵纸发生时用于取出用纸,或在装置内部单元的维护或装置内部的消耗品的交换等时使用。因此,在打开罩盖进行操作时,检测罩盖的开关状态后,就需要停止图像形成装置的动作。具体来说就是,需要对应于多个罩盖中的每一个来设置检测各个罩盖的开关状态的检测部,并在检测到其中某一个罩盖为打开时,控制图像形成装置来使其停止。
[0003]但是,在设置分别对应于多个罩盖的多个的检测部时,就需要多个地设置检测部,因而会导致成本增加。另外,因为需要根据各检测部的检测状态来控制装置的动作,所以就需要复杂的控制步骤。因此,在特许第4877861号公报(专利文献I)中,提案了一种通过一个检测部来检测两个罩盖是否都是关闭状态的图像形成装置。
[0004]【专利文献I】(日本)特许第4877861号公报

【发明内容】

[0005]在专利文献I中公开的技术是,在两个罩盖里分别设置突起部并在关闭两个罩盖时,通过将各突起部的移动直接或借助于机构来间接地传递到微动开关的控制杆里,而仅在关闭两个罩盖的时候将微动开关的控制杆切换到启动(ON)状态里。然而,在专利文献I的构成中,由于双方的罩盖的突起部抵接的部件和操作微动开关的控制杆的部件是共通的,所以就会降低微动开关的布置自由度,并在机器的组装密度高的装置中,有可能导致不能配置微动开关。`
[0006]另外,在图像形成装置中,有时会在关闭各罩盖的位置处设置用于锁定的锁定机构。采用上述锁定机构时,在关闭各罩盖时需要过剩地压入各个罩盖,这样,为了防止因随着过剩地压入罩盖而产生的各突起部的超行程(over stroke)所导致的对微动开关的破损,就需要有吸收超行程的机构。在专利文献I的构成中,如上所述地,因为罩盖的突起部抵接的部件和操作微动开关的控制杆的部件是共通的,就需要分别地来吸收多个方向上的超行程,这样就需要在每一个超行程的方向上都设置有对其进行吸收的机构,从而使得吸收机构的构成复杂化。
[0007]于是,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这样一种图像形成装置,其包括有能够吸收罩盖关闭动作时的超行程并以节省空间而具有布置自由度的开关检测机构。
[0008]为了解决上述课题,本发明的技术方案所涉及的图像形成装置包括有被支持在图像形成装置本体上后能够开关的第一罩盖及第二罩盖,和设有控制杆并根据所述控制杆的位置来检测所述第一罩盖及所述第二罩盖的双方是否处于关闭状态的检测部。另外,该图像形成装置设置有第一可动部,其包括输出部,并能够与所述第一罩盖及所述第二罩盖的双方抵接,并且在与所述双方的罩盖抵接时使得所述输出部移动到规定的终点位置里,和第二可动部,其与所述第一可动部的输出部接触,并将所述输出部到达所述终点位置为止的运动传递到所述检测部的控制杆上后来操作所述控制杆。
[0009]根据本发明的技术方案所涉及的图像形成装置,与罩盖抵接的部件(第一可动部)和操作控制杆的部件(第二可动部)是不同的部件。因此,就不需要将检测部配置在与控制杆抵接的第一可动部的附近。由此就提高了检测部的布置自由度,即使是机器的组装密度高的情况下,也可以配置检测部。另外,能够将两个罩盖部件在两个方向上产生的超行程汇集到与第一可动部接触的第二可动部在一方向上的移动里。因此,就能够将超行程吸收机构Q构成为对应于一方向上的超行程,并使得超行程吸收机构Q的构成简单化。如上所述,就能够提高图像形成装置全体的设计自由度。
【专利附图】

【附图说明】
[0010]图1所示是本发明的一个实施方式所涉及的图像形成装置的概要构成的断面图。
[0011]图2所示是上述图像形成装置的外观的斜视图,图2(a)所示是第一罩盖及第二罩盖的双方都关闭时的状态,图2(b)所示是第一罩盖为打开时的状态,图2 (c)所示是第二罩盖为打开时的状态。
[0012]图3(a)所示是将第一罩盖及第二罩盖以外的罩盖去除时的图像形成装置本体的斜视图,图3(b)所示是开关检测机构放大后的斜视图。
[0013]图4所示是抵接单元的分解斜视图。
[0014]图5所示是检测单元的分解斜视图。
[0015]图6是表示开关检测机构的动作的侧面图,图6 (a)所示是第一罩盖及第二罩盖的双方都关闭时的状态,图6(b)所示是第一罩盖为打开时的状态,图6 (c)所示是第二罩盖为打开时的状态。
[0016]图7所示是第二回转部件及检测部的周边构造的放大的侧面图。
[0017]图8(a)是表示第一回转部件的动作的侧面图,图8(b)是表示第一回转部件的其他形状的侧面图。
[0018]图9所示是开关检测机构的其他实施方式的斜视图。
[0019]图10所示是图像形成装置的其他实施方式的斜视图。
[0020]图11所示是图10的实施方式中的开关检测机构。
[0021]图12所示是图像形成装置的其他实施方式的图,图12(a)所示是抵接单元的斜视图,图12(b)所不是其水平断面图,图12(c)所不是其竖向断面图。
[0022]图13(a)所示是抵接单元的其他实施方式的斜视图,图13(b)所示是其竖向断面图。
[0023]图14所示是配置了多个的检测部后的实施方式的斜视图。
[0024]图15所示是配置了多个的检测部后的其他实施方式的斜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25]以下,根据附图来对本发明进行说明。图1所示是本发明的一个实施方式所涉及的,由采用静电成像方法的电子照片装置等构成的图像形成装置。[0026]图1所示的图像形成装置包括有4个相对于图像形成装置本体100构成为可以装卸的处理单元lY、lC、lM、lBk。各个处理单元1Y、1C、1M、IBk收容了对应于彩色图像的颜色分解成分的黄色⑴、青色(C)、品红色(M)、黑色(Bk)等不同颜色的调色剂,除此以外的构成都相同。
[0027]具体来说就是,各处理单元1Y、1C、1M、IBk包括有作为像载量体的鼓状的感光体2,和对感光体2的表面进行带电的带电装置3,和将调色剂供给到感光体2表面上的显影装置4,以及对感光体2的表面进行清洁的清洁装置5等。还有,在图1中,仅对黄色的处理单元IY包括的感光体2、带电装置3、显影装置4、清洁装置5赋予符号,而在其他处理单元lC、lM、lBk中省略符号的表示。
[0028]在各处理单元1Y、1C、1M、IBk的感光体2的上方,配设了对感光体2的表面进行曝光的曝光装置6。曝光装置6是具有光源、多面镜、f-θ透镜、反射镜等的激光扫描单元或LED阵列。在本实施方式中采用的是LED阵列。曝光装置6是根据图像数据来对各感光体2进行曝光的。
[0029]另外,在各处理单元lY、lC、lM、lBk的上方,配置了供给对应于各色的调色剂的供给单元7Y、7C、7M、7Bk。供给单元7Y、7C、7M、7Bk可以装卸地被保持在中间框架8上,而中间框架8上相对于图像形成装置本体100被支持为可以转动。
[0030]另一方面,在各处理单元1Y、1C、1M、IBk的下方配设有转印装置9。转印装置9包括有作为转印体的中间转印带10,和作为一次转印机构的4个一次转印辊11,和作为二次转印机构的二次转印辊12,和二次转印支持辊13,和清洁支持辊14以及带清洁装置15等。
[0031]中间转印带10是环状的带,被张紧架设在二次转印辊12及从动辊16上。这里,是通过二次转印辊12的回转驱动来使得中间转印带10在图中箭头所示方向上作环绕移动(回转)的。
[0032]4个一次转印辊11分别和各感光体2 —起将中间转印带10夹入其间后形成了一次转印夹持。另外,在各一次转印辊11里连接有未图示的电源,并在各一次转印辊11里施加了规定的直流电压(DC)以及/或交流电压(AC)。
[0033]二次转印辊12和二次转印支持辊13 —起将中间转印带10夹入其间后形成了二次转印夹持。另外,和一次转印辊11同样地,在二次转印辊12里也连接有未图示的电源,并在二次转印辊12里施加了规定的直流电压(DC)以及/或交流电压(AC)。
[0034]带清洁装量15包括有被配设为与中间转印带10抵接的清洁刮板17等。从该带清洁装置15伸出的未图示的废调色剂移送管被连接到废调色剂收容器18的进口部。
[0035]在图像形成装置本体100的下部,设置了收容有作为记录媒介的用纸P的供纸盘19,和从供纸盘19来搬出用纸P的供纸辊20等。这里所说的记录媒介,除了普通纸以外,还包括有厚纸、明信片、信封、薄纸、铜版纸(涂布纸或美术纸)、描图纸、OHP片材等。另外,虽然没有图示,但也可以设置手动供纸机构。
[0036]在图像形成装置本体100内,配设了用于使用纸P从供纸盘19经过二次转印夹持后,向装置外排出的搬送路径R。在搬送路径R中比二次转印辊12的位置更靠用纸搬送方向上游侧里,配设了向二次转印夹持搬送用纸P的作为搬送机构的一对对位辊21。
[0037]另外,在比二次转印辊12的位置更靠用纸搬送方向下游侧里,配设了用于定影被转印到用纸P上的未定影图像的定影装置22。该定影装置22设置有作为通过未图示的加热源来加热的定影部件的定影辊23,和作为与该定影辊23接触后被加热的对向部件的加压辊24,以及将用纸P从定影辊23分离的分离部件25等。定影辊23和加压辊24通过未图示的加压机构而处于相互被压接的状态,并在压接部位处形成定影夹持。作为定影装置22,其构成也可以是将定影部件和对向部件中的至少一方采用为环状带,并通过辊或垫片等来将该带压接到对方一侧。另外,定影部件和对向部件并不一定要压接,也可以是不进行压接而仅是接触。
[0038]在比定影装置22更靠搬送路径R的用纸搬送方向下游侧里,设置了用于将用纸P向装置外排出的一对排纸辊26。另外,在图像形成装置本体100的上面部中,设置有用于堆放被排出到装置外的用纸P的排纸盘27。
[0039]更进一步地,在图像形成装置本体100里还安装有可以开关的第一罩盖31,发生堵纸时用于进行用纸P的除去操作。第一罩盖31相对于图像形成装置本体100是通过转动支点01来被支持为可以在箭头A方向上转动的。
[0040]另外,在图像形成装置本体100的上面,安装了用于供给单元7Y、7C、7M、7Bk的更换操作的可以开关的第二罩盖32。第二罩盖32与排纸盘27为一体,并且相对于图像形成装置本体100是通过转动支点02来被支持为可以在箭头B方向上转动的。
[0041]还有,在图像形成装置中设有联锁机构,当打开第一罩盖31或第二罩盖32中的某一个时,将切断对曝光装置6、各处理单元1Y、1C、1M、lBk、定影装置22及未图示的各驱动部等的供电。
[0042]接下来,参照图1来说明本实施方式所涉及的图像形成装置的基本动作。当成像动作开始时,各处理单元1Y、1C、1M、IBk中的各感光体2就通过未图示的驱动装置在反时针转动方向上被回转驱动,同时,各感光体2的表面通过带电装置3被均匀带电为规定的极性。带电后的各感光体2通过曝光装置6来曝光各个表面后,就在各感光体2的表面上形成静电潜像。这时,在各感光体2上曝光的图像情报是将所希望的全彩色图像分解成黄色、品红色、青色及黑色的颜色情报后的单色的图像情报。通过各显影装置4将调色剂供给到如上所述地在各感光体2上形成的静电潜像中,静电潜像就作为调色剂图像被显影化(可视像化)了。
[0043]另外,当成像动作开始时,二次转印辊12在图的顺时针转动方向上回转驱动,并使得中间转印带10在图中箭头所示方向上作环绕移动。然后,在各一次转印辊11里施加有经过恒压或恒流控制的与调色剂的带电极性相反的电压。由此,就在各一次转印辊11和各感光体2之间的一次转印夹持中形成了转印电场。
[0044]之后,随着各感光体2的回转,感光体2上的各色的调色剂图像到达一次转印夹持时,通过形成在上述一次转印夹持处的转印电场,各感光体2上的调色剂图像就被依次重叠地转印到中间转印带10上。如此,就在中间转印带10的表面上载置了全彩色的调色剂图像了。另外,没有被转印到中间转印带10上而残留在各感光体2上的调色剂会通过清洁装置5来被除去。之后,各感光体2的表面通过未图示的除电装置被除电后,使得表面电位得到初始化。
[0045]在图像形成装置本体100的下部,当供纸辊20开始回转驱动时,用纸P是从供纸盘19来送到搬送路径R里的。被送到搬送路径R里的用纸P通过对位辊21被对准时机后,来被送到二次转印辊12和二次转印支持辊13之间的二次转印夹持里。这时,在二次转印辊12上施加有与中间转印带上的调色剂图像的调色剂带电极性相反的转印电压,并由此在二次转印夹持里形成转印电场。
[0046]之后,随着中间转印带10的环绕移动,当中间转印带10上的调色剂图像到达二次转印夹持时,通过形成在上述二次转印夹持中的转印电场,中间转印带10上的调色剂图像就被一起转印到了用纸P上。另外,这时,没有被转印到用纸P上的中间转印带10上的残留调色剂会通过带清洁装置15被除去,被除去后的调色剂向着废调色剂收容器18搬送后得到回收。
[0047]之后,用纸P被搬送去定影装置22,并通过定影装置22来将用纸P上的调色剂图像定影到用纸P上。然后,用纸P通过排纸辊26被排出到装置外,并被堆放到排纸盘27上。
[0048]上述说明虽然是在用纸P上形成全彩色图像时的图像形成动作,但也可以是使用4个处理单元1Y、1C、1M、IBk中的任何一个来进行单色图像形成,或者是使用2个或3个的处理单元后,来形成2色或3色的图像。
[0049]接着,根据图2至图15来说明检测第一罩盖31及第二罩盖32的开关状态的开关检测机构40 (参照图3(a)、(b))。还有,在以后的说明中,是将图像形成装置或图像形成装置本体100的各个面之中作为供纸盘19的一侧的面称为“正面”,将与之对向的面称为“背面”。另外,将夹着正面相向而对的2个面称为“侧面”。以符号X来表示供纸盘19的取出放入方向。
[0050]图2 (a)所示是第一罩盖31及第二罩盖32的双方关闭时的图像形成装置的斜视图。在该状态下,来进行通常的图像形成的动作。
[0051]图2(b)所示是第一罩盖31打开状态下的图像形成装置。在第一罩盖31中设置有第一突起311。本实施方式中的第一突起311是薄的平板状,并作为第一罩盖31的背面的先端而被设置在一方的侧面侧上。
[0052]另外,图2(c)所示是第二罩盖32打开状态下的图像形成装置。在第二罩盖32中设置有第二突起321。本实施方式中的第二突起321是薄的平板状,并作为第二罩盖32的背面的先端而被设置在一方的侧面侧上。
[0053]图3(a)所示是将第一罩盖31及第二罩盖32以外的罩盖去除后的图像形成装置本体100的斜视图。图像形成装置本体100具有被配置在其两侧面上的薄板状的框33a、33b,和被架设在2个板状框33a、33b之间的定影框34。定影装置22被安装在定影框34的内部里。
[0054]图3 (a)、(b)所示的开关检测机构40被配置在图像形成装置本体100的一方的侧面的上方里。开关检测机构40沿着供纸盘19的取出放入方向X并列有抵接单元41和检测单元42。抵接单元41位于图像形成装置的正面侧,并被安装在定影框34的侧壁上。检测单元42位于图像形成装置的背面侧,并被安装在板状框33a上。还有,图3(b)所示是第一罩盖31及第二罩盖32都关闭时的图像形成装置本体100。在该图中,省略了定影框34的侧壁的图示。
[0055]抵接单元41如图4的分解斜视图所示,是由第一滑动部件411,和第一回转部件412及作为保持部的保持部件413来构成。第一滑动部件411和第一回转部件412构成了第一可动部410。[0056]第一滑动部件411是长条状的部件,并在长边方向上具有隔开的2个长孔411a。另外,在第一滑动部件411的一端侧(图的左侧)中设有与第一罩盖31的第一突起311抵接的第一抵接部411b,而在另一端侧(图的右侧)中设有将第一回转部件412支持为回转自如的支轴411c。
[0057]第一回转部件412是板状的部件,在其中心附近形成有可以和支轴411c嵌合的圆型的孔部412a。在夹着第一回转部件412的孔部412a的直径方向两端中的一方的端部中,设置有与第二罩盖32的第二突起321抵接的第二抵接部412b,而在另一端部中设置有与检测单元42的第二滑动部件421 (后述)接触的输出部412c。支轴411c是第一回转部件412的回转轴,其轴心相对于第二抵接部412b和输出部412c的连接直线是在半径方向上偏移的位置里。
[0058]保持部件413用于保持第一滑动部件411。在保持部件413中设置有插入到第一滑动部件411的长孔411a里的2个支持销413a。在保持部件413的一端侧(图的左侧)与第一罩盖31相向而对的面上,形成有用于插入第一罩盖31的第一突起311的第一插入口 413b,而在另一端侧(图的右侧)的上方,形成有用于插入第二罩盖32的第二突起321的第二插入口 413c。另外,在支持销413a的上方设置有用于将保持部件413安装到定影框34上的安装部413d。
[0059]抵接单元41是通过将第一滑动部件411的支轴411c插入到第一回转部件412的孔部412a里,将保持部件413的支持销413a插入到第一滑动部件411的长孔411a里,并将第一滑动部件411载置到设在保持部件413里的导向面413e上后来组装的。通过螺丝固定等手段来将保持部件413的安装部413d固定到定影框34的侧壁上后,抵接单元41就被安装在定影框34上了。通过这种构成,第一滑动部件411相对于图像形成装置本体100就在导向面413e的延伸方向(图4的箭头Cl及C2方向)上被支持为可以做来回滑动了。该滑动移动可以在支持销413a和长孔411a的两端抵接的范围内进行。另外,第一回转部件412相对于第一滑动部件411是以支轴411c为中心被支持为可以在箭头Dl及D2所示的正反方向上回转的。还有,本实施方式中的第一滑动部件411的滑动方向Cl、C2与供纸盘19的取出放入方向X (参照图3(a))平行。
[0060]另一方面,检测单元42如图5的分解斜视图所示地,是由第二滑动部件421、第二回转部件422、检测部423、基底部件424和弹性部件(例如弹簧425)来构成的。第二滑动部件421和第二回转部件422构成了第二可动部420。基底部件424被安装在图3 (a)所示的板状框33a上。
[0061]第二滑动部件421是长条状的部件,并在长边方向上具有隔开的2个长孔421a。在第二滑动部件421的一端(图的左侧)中设有与第一回转部件412的输出部412c接触的接触部421b。在第二滑动部件421的另一端(图的右侧)中形成有承受弹簧425的弹簧承受面421c。更进一步地,在第二滑动部件421的2个长孔421a之间形成有在上下方向上延伸的支持长孔421d。
[0062]通过将突出到基底部件424的背面的支持销(省略图示)插入到长孔421a里并将第二滑动部件421的上端边缘载置到形成基底部件424上的导向面424a上,第二滑动部件421相对于基底部件424就被支持为可以在其长边方向(图4的箭头El及E2方向)上来回滑动了。该来回滑动移动可以在基底部件424的支持销和长孔421a的两端抵接的范围内进行。第二滑动部件421的滑动方向E1、E2与第一滑动部件411的滑动方向C1、C2平行。
[0063]第二回转部件422具有相互平行地配置的回转轴422a及控制轴422b。回转轴422a可以通过在贯通第二回转部件422的孔里嵌合有设置在基底部件424的背面上的支持轴(省略图示)来构成。控制轴422b可以由贯通第二回转部件422并在其表面和背面突出的轴状部件来构成。控制轴422b的一端部(基底部件424侧的端部)被插入到设置在基底部件424中的圆弧状的导向孔424b里。控制轴422b的另一端部(第二滑动部件421侧的端部)被插入到第二滑动部件421的支持长孔421d里。通过上述构成,第二回转部件422相对于基底部件424就以回转轴422a的轴心O (参照图7)为中心被支持为可以在正反方向(F1、F2方向)上回转了。另外,当第二滑动部件421在E1、E2方向上滑动时,控制轴422b沿着支持长孔421d上下滑动,并使得第二滑动部件421的来回滑动移动变换成第二回转部件422的正反回转移动。由此,对应于第二滑动部件421的滑动方向,第二回转部件422就在正转方向(Fl方向)或反转方向(F2方向)上回转了。
[0064]如图7所示地,在第二回转部件422的外周上形成有凸轮面422c。凸轮面422c包括了朝着圆周方向慢慢地增大回转半径(从回转中心O到凸轮面422c的距离)的凸轮部422cl,和与凸轮部422cl连续并在圆周方向上回转半径为相等的圆筒部422c2。
[0065]检测部423由具有薄板状的控制杆423b的微动开关来构成。当控制杆423b接触到设置在微动开关本体上的接触端子423a时,检测部423就变为启动(ON),当控制杆423b离开接触端子423a时,检测部423就变为关闭(OFF)。控制杆423b通过自身的弹性被一直赋予朝向关闭(OFF)方向的力。但也可以通过扭簧等的弹性体来对控制杆423b —直赋予朝向微动开关关闭(OFF)方向的力。
[0066]检测部423如图5所示地,是通过将设量在基底部件424上的2根保持销424c插入到设置在微动开关本体上的孔里,并进一步将设置在基底部件424上的保持钩挂424d卡止到微动开关本体里后来安装到基底部件424上的。在这样的安装状态中,检测部423的控制杆423b —直与第二回转部件422的凸轮面422c弹性接触。
[0067]弹簧425被收容到设置在基底部件424上的弹簧收容部424e内。弹簧425以压缩状态被设置在第二滑动部件421的弹簧承受面421c和弹簧收容部424e的内壁之间,所述弹簧收容部424e和弹簧承受面421c在第二滑动部件421的滑动方向(E1、E2)上相向而对。通过该弹簧425产生的弹力S,第二滑动部件421就一直在图中的箭头E2方向上被施力了。还有,在本实施方式中,作为弹簧425虽然采用的是压缩螺旋弹簧,但并不局限于此,也可以采用拉力螺旋弹簧或受扭螺旋弹簧等。
[0068]接着,根据图6(a)至(C)来说明开关检测机构40的动作。图6 (a)所示是第一罩盖31及第二罩盖32关闭时的状态。另外,图6 (b)所示是第一罩盖31打开,而第二罩盖32关闭时的状态,图6 (c)所示是第二罩盖32打开,而第一罩盖31关闭时的状态。还有,在各图中,省略了第一罩盖31及第二罩盖32的图示。
[0069]首先,对于第一罩盖31及第二罩盖32都关闭时进行说明。在第一罩盖31及第二罩盖32为打开的状态中,检测部423的控制杆423b与凸轮面422c的凸轮部422cl中的回转半径小的部分接触,因此,控制杆423b处于离开微动开关本体的接触端子423a的状态。由此,检测部423的状态为关闭(OFF)(参照图6(b)、(c))。[0070]当关闭第一罩盖31时,就如图6(a)所不地,第一罩盖31的第一突起311与第一滑动部件411的第一抵接部411b抵接。由此,第一滑动部件411在一方向(Cl方向)上被推压后,就在该方向上滑动了。另外,当关闭第二罩盖32时,第二罩盖32的第二突起321与第一回转部件412的第二抵接部412b抵接,并使得第一回转部件412在正转方向(Cl方向)上回转。由此,第一回转部件412的输出部412c所进行的就是第一滑动部件411在一方向(Cl方向)上的滑动和第一回转部件412在正转方向(Cl方向)上的回转的合运动。这时,打开双方的罩盖31、32时的输出部412c的位置(起点位置),和关闭双方的罩盖31、32时(图6(a))的输出部412c的位置(终点位置)是一定的,与关闭罩盖31、32的顺序无关。与此相对地,从输出部412c的起点位置开始到终点位置为止的移动轨迹是根据关闭罩盖31、32的顺序而变动的。
[0071]输出部412c到达规定的终点位置为止的运动借助于接触部421b被传递到第二滑动部件421上,由此,第二滑动部件421就与弹簧425的弹性力相抗地在一方向(El方向)上滑动了。弹簧425因此而被压缩。进一步地,第二滑动部件421在一方向(El方向)上的滑动被变换到第二回转部件422在正转方向(Fl方向)上的回转里。当第二回转部件422以回转轴422a为中心在正转方向(Fl方向)上回转时,控制杆423b对凸轮面422c的接触位置会从凸轮部422cl的回转半径小的部分转移到大的部分上,并最终转移到凸轮部422cl和圆筒部422c2的边界附近,优选的是转移到与凸轮部422cl邻接的圆筒部422c2上(参照图7)。因此,控制杆423b就被按压到微动开关本体侧上后与接触端子423a接触,并使得检测部423的状态变为启动(0N)。由此,联锁机构被解除后,就开始了对曝光装置6、各处理单元1Y、1C、1M、1BK定影装置22及未图示的各驱动部进行供电。
[0072]如图6 (b)所不地,从图6 (a)的状态来打开第一罩盖31时,第一抵接部411b和第一突起311的卡止状态得到解除,第一滑动部件411就可以在反方向(C2方向)上滑动了。这时,弹簧425的弹力S会借助于第二滑动部件421、接触部421b以及输出部412c被传递到第一回转部件412。由此,虽然在第一回转部件412上作用有反转方向(D2方向)上的回转力矩,但因为第一回转部件412在该方向上的回转被第二罩盖32的第二突起321限制了,所以第一回转部件412是不回转的。因此,通过弹簧425的弹力S,第二滑动部件421、第一回转部件412以及第一滑动部件411成为一体而在弹力S的作用方向(C2、E2方向)上移动了。通过第二滑动部件421的反方向(E2方向)滑动,因为第二回转部件422在反转方向(F2方向)上回转,凸轮面422c中与控制杆423b的接触位置就转移到了回转半径为小的一侧里。因此,控制杆423b就通过自身的弹性力在离开微动开关本体的接触端子423a的方向上移动,并因此而使得检测部423变为关闭(OFF)后,来切断对各部的供电。
[0073]另一方面,如图6(c)所示地,从图6(a)的状态来打开第二罩盖32时,第二突起321和第二抵接部412b的卡止状态得到解除,第一回转部件412就可以在反转方向(D2方向)上回转了。在该状态下,弹簧425的弹力S借助于第二滑动部件421被传递到第一回转部件412上,因为该弹力S将反转方向(D2方向)上的回转力矩施加到第一回转部件412上,第一回转部件412在同方向上回转了。随着该动作,第二滑动部件421就在反方向(E2方向)上滑动,并且,第二回转部件422在反转方向(F2方向)上回转了。因此,控制杆423b就在离开接触端子423a的方向上移动,并因为检测部423变为关闭(OFF)而切断对上述各部的供电。[0074]在本发明中,如上所述地是在第二回转部件422的凸轮面422c上设置了回转半径为一定的圆筒部422c2,并如图6(a)所示地,在关闭第一罩盖31及第二罩盖32的时候,使得控制杆423b与圆筒部422c2接触。在关闭各罩盖31、32时,对各个罩盖31、32 —时地按压过度时,就会在第二滑动部件421中产生一方向(El方向)上的超行程,虽然第二回转部件422进一步在正转方向(Fl方向)上回转,但即使如此,控制杆423b对凸轮面422c的接触位置也被保持在圆筒部422c2上。因此,即使第二回转部件422因为超行程而在正转方向(Fl方向)上回转,控制杆423b也不会进一步被推入到微动开关本体侧上,因而就能够防止检测部423的破损。这样,通过将圆筒部422c2设置在凸轮面422c上,就能够以简易的构造来提供吸收机构Q (参照图7),因而也就容易地在各罩盖31、32的关闭位置处设置用于锁定的锁定机构。
[0075]在上述开关检测机构40中,如图8 (a)所示地,弹簧425的弹力S相对于第一回转部件412作用有在反转方向(D2方向)上的回转力矩M。因此,即使不追加特别的部件,在打开第二罩盖32时,也能够使得第一回转部件412自动地在反转方向D2上回转,并使得检测部423的控制杆423b移动到关闭(OFF)的位置里。相对于此,如图8(b)所示地,在采用弹簧425的弹力S的矢量通过第一回转都件412的回转中心的构成时,在第一回转部件412上是不发生回转力矩M的。这时,在打开第二罩盖32时,为了使得检测部423的控制杆423b移动到关闭(OFF)的位置里,就需要通过扭簧等来对第一回转部件412在反转方向(D2方向)上施力。从而就会导致部件数的增多或开关检测机构40的复杂化。
[0076]本发明所涉及的图像形成装置如上所述地,包括有被支持在图像形成装置本体100上后可以开关的第一罩盖31及第二罩盖32,和具有控制杆423b并根据控制杆423b的位置来检测第一罩盖31及第二罩盖32的双方是否为关闭状态的检测部423。以下,列举该图像形成装置的特征构成及其作用效果。
[0077](I)本发明的图像形成装置设置有第一可动部410(由第一滑动部件411及第一回转部件412构成)和第二可动部420 (由第二滑动部件421及第二回转部件422构成),其中,所述第一可动部410包括有输出部412c,并能够与第一罩盖31及第二罩盖32的双方抵接,并且在与双方的罩盖31、32抵接时使得输出部412c移动到规定的终点位置里,所述第二可动部420与第一可动部410的输出部412c接触,并将输出部412c到达所述终点位置为止的运动传递到检测部423的控制杆423b上后来操作控制杆423b。在该构成中,罩盖
31、32所抵接的部件(第一可动部410)和操作控制杆423b的部件(第二可动部420)是不同的部件。因此,就不需要将检测部423配置在第一可动部410的附近。由此就提高了检测部423的布置自由度,即使是机器的组装密度高的情况下,检测部423的设置也会变得容易。另外,能够将关闭两个罩盖部件31、32时在两个方向上产生的超行程汇集到与第一可动部410接触的第二可动部420在一方向(El方向)上的移动里。因此,就能够将超行程吸收机构Q构成为仅对应于一方向的移动,从而使得超行程吸收机构Q的构成简单化。如上所述,在简化图像形成装置全体的构成后,就能够提高其设计自由度。
[0078](2)在本发明的第一可动部410里设置有第一滑动部件411和第一回转部件412,并在第一回转部件412里设有输出部412c,其中,所述第一滑动部件411相对于图像形成装置本体100被支持为可以来回滑动,并具有与第一罩盖31抵接的第一抵接部411b,通过与第一罩盖31的抵接而在一方向Cl上滑动,所述第一回转部件412在第一滑动部件411上被支持为可以正反回转,并具有与第二罩盖32抵接的第二抵接部412b,通过与第二罩盖32的抵接而在正转方向Dl上回转。根据该构成,就可以将两个罩盖31、32的关闭动作变换到输出部412c的一方向的动作里,从而能够简化开关检测机构40的构成。
[0079](3)在本发明的第二可动部420里设置有第二滑动部件421和第二回转部件422,并在第二滑动部件421上作用有与一方向El为反方向(E2方向)的弹力S,其中,所述第二滑动部件421相对于图像形成装置本体100被支持为可以来回滑动,与第一回转部件412的输出部412c接触,并通过输出部412c的前述运动而在一方向El上滑动,所述第二回转部件422在图像形成装置本体100上被支持为可以正反回转,根据第二滑动部件421的滑动移动量来回转,并通过该回转来操作检测部423的控制杆423b。通过该构成,就能够将第一可动部410获得的一方向上的动作传递到检测部423的控制杆423b里,并能够将两个罩盖31、32的关闭动作正确地传递到检测部423中。另外,因为关闭两个罩盖31、32时的第二可动部420的动作方向是一方向(E1、F1),所以还能够容易地设置超行程的吸收机构Q0
[0080](4)在上述(3)中,通过设置在第二回转部件422上的凸轮面422c来控制检测部423的控制杆423b,就可以以简易的机构来正确地操作控制杆423b。
[0081](5)因为是将弹簧425的弹力S借助于第二滑动部件421来作用到第一回转部件412上,并相对于第一回转部件412成为在反转方向(D2方向)上的回转力矩地来规定作用方向,在打开第二罩盖32时就能够使得第一回转部件412自动地在反转方向(D2方向)上回转后来关闭(OFF)检测部423,从而能够简化开关检测机构40的构成。
[0082](6)如上所述,在第二可动部420中,两个罩盖31、32的关闭动作是被汇集到一方向(El或Fl)的动作上的。因此,在将吸收第一罩盖31及第二罩盖32的超行程的吸收机构Q设置在第二可动部420上时,吸收机构Q只要是能够吸收一方向(El或Fl)的超行程就足够了。因此,就能够简化超行程吸收机构Q的构成。
[0083](7)通过在第二可动部420中设置控制检测部423的控制杆423b的凸轮面422c,并在凸轮面422c上形成回转半径相等的圆筒部422c2,并在第一罩盖31及第二罩盖32关闭时由凸轮面422c的圆筒部422c2来控制检测部423的控制杆423b,就能够构成具有简易构造的超行程吸收机构Q。
[0084]以下,说明本发明的其他的实施方式。在上述实施方式中,例示的是使得第一回转部件412的回转轴(支轴)411c和第二回转部件422的回转轴422a平行的情况,但并不局限于此,如图9所示地,也可以将抵接单元41和检测单元42配置为使得它们的回转轴是互为垂直的。在本发明中,因为开关检测机构40被分为第一可动部410和第二可动部420,所以就能够分别独立地设定各可动部的回转部件412、422的轴方向。回转部件412、422在半径方向上需要较大的组装空间,通过本实施方式所示地使得两个回转部件412、422的回转轴方向为不同,就能够将各回转部件412、422的轴方向设定在有空间余量的方向上。因此,即使是组装密度高的机器,也能够提高布置上的自由度。
[0085]另外,在以上的说明中,虽然例示的是使得第一滑动部件411的滑动方向C1、C2以及第二滑动部件421的滑动方向E1、E2平行于供纸盘19的取出放入方向X(参照图3),但这三者之间的方向不局限于平行,也可以是相互垂直或交叉。例如,在使得第一滑动部件411的滑动方向Cl、C2和第二滑动部件421的滑动方向El、E2垂直或交叉的时候,优选的是介于第一可动部410的第一回转部件412和第二可动部420的第二滑动部件421之间设置有凸轮部件或联轴机构。
[0086]另外,作为其他的实施方式,如图10所示地,也可以将第一罩盖31’和第二罩盖32邻接后配置在同一面上(例如上面)。这时候,如图11所示地,优选的是在第一罩盖31的第一突起311上形成倾斜部311a’。如此,通过形成倾斜部311a’,关闭第一罩盖31’时就可以避免第一突起311’和第一滑动部件411之间的干涉,并通过倾斜部311a’的导向功能在第一滑动部件411的一方向(Cl方向)上平滑地滑动移动。
[0087]作为进一步的其他的实施方式,如图12(a)_(c)所示地,也可以在第一突起311及第二突起321被插入到抵接单元41里时的插入口 413b、413c里,设置用于引导这些突起311、312的锥形状的导向部413e、413f。图12(b)所示是第一突起311的第一插入口 413b的断面图(水平断面),图12(c)所示是第二突起321的第二插入口 413c的断面图(竖向断面)。由于第一突起311及第二突起321被设置在罩盖31、32的先端部中,因为罩盖31、32的公差的累积或用户的操作等原因,有时就会导致各突起311、312和插入口 413b、413c的干涉,通过在插入口 413b、413c里设置锥形状的导向部413e、413f,就能够防止所述问题。
[0088]在图4所示的实施方式中,虽然是将第二突起321的第二插入口 413c作为一方侧为开放的开放空间,在图12(a)-(c)所示的实施方式中,通过将限制部件414 一体地形成在保持部件413中,就使得第二插入口 413c为周围被封闭了的封闭空间了。由此,就能够防止第二插入口 413c内的第二突起321的位置偏移,即使因为空间上的制约原因而将第一回转部件412形成为较薄时,也能够使得第二突起321切实地与第一回转部件412抵接。这时候,限制部件414中也可以设置上述的锥形状的导向部413f。
[0089]在第一突起311的第一插入口 413b及第二突起321的第二插入口 413c的双方中,即使是为了防止误操作,在能够防止与各突起311、312的干涉的范围内,以尽量减小插入口的最小宽度h1、h2为好。
[0090]图13(a)、(b)是将上述限制部件414进一步大型化后的例示,是使得限制部件414的端部边缘延伸至超过与第二突起321抵接的第一回转部件412的抵接部412b位置为止的实施方式。采用这种构成,就能够进一步使得第二突起321切实地与第一回转部件412抵接。
[0091]然而,在图像形成装置中,作为联锁机构的检测部423,有时会设置有多个(2个或3个以上)的开关(参照特开2009-32412号公报、特开2002-116668号公报)。通过设置多个检测部423,作为检测部423的一个微动开关即使发生烧粘后处于通电状态(启动的ON状态),也能够通过其他的开关来切实地进行关闭(OFF),或者是在打开罩盖时应该切断的电源供给,变为在使用多个的电压(例如是5V、12V、24V等)的情况下也可以对应。以下,对使用了多个的检测部423的实施方式进行说明。
[0092]多个的检测部423 (例如2个检测部423)如图14所示地,可以配置在第二回转部件422的回转轴方向上。在这种情况下,是增加第二回转部件422的凸轮面422c的轴方向尺寸,并将各检测部423的控制杆423b接触到共通的凸轮面422c上。这种构成适用于在第二回转部件422的回转轴方向上有空间的余量,而在第二滑动部件421的滑动方向上没有空间的余量的情况。
[0093]另外,也可以将多个的检测部423如图15所示地配置在第二滑动部件421的滑动方向上。这种情况下,需要设置与检测部423的数量恰好相同的第二回转部件422。这种构成适用于在第二滑动部件421的滑动方向上有空间的余量,而在第二回转部件422的回转轴方向上没有空间的余量的情况。
[0094]本发明的实施方式所记载的效果仅是本发明产生的最佳的效果的例举,本发明的效果并不局限于本发明的实施方式的记载。
[0095]本专利申请的基础和优先权要求是2012年06月15日、在日本专利局申请的日本专利申请JP2012-135842,其全部内容在此引作结合。
【权利要求】
1.一种图像形成装置,其包括:被支持在图像形成装置本体上后能够开关的第一罩盖及第二罩盖;和设有控制杆并根据所述控制杆的位置来检测所述第一罩盖及所述第二罩盖的双方是否处于关闭状态的检测部,其特征在于设置有,第一可动部,其包括输出部,并能够与所述第一罩盖及所述第二罩盖的双方抵接,并且在与所述双方的罩盖抵接时使得所述输出部移动到规定的终点位置里;第二可动部,其与所述第一可动部的输出部接触,并将所述输出部到达所述终点位置为止的运动传递到所述检测部的控制杆上后来操作所述控制杆。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图像形成装置,其特征在于:在所述第一可动部里设置有,第一滑动部件,其相对于图像形成装置本体被支持为能够来回滑动,具有与所述第一罩盖抵接的第一抵接部,并通过与所述第一罩盖的抵接而在一方向上滑动;第一回转部件,其在所述第一滑动部件上被支持为能够正反回转,具有与所述第二罩盖抵接的第二抵接部,并通过与所述第二罩盖的抵接而在正转方向上回转,并且,在所述第一回转部件中设有输出部。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图像形成装置,其特征在于:在所述第二可动部里设置有,第二滑动部件,其相对于图像形成装置本体被支持为能够来回滑动,与所述第一回转部件的输出部接触,并通过所述输出部的所述运动而在一方向上滑动;第二回转部件,其在图像形成装置本体中被支持为能够正反回转,根据所述第二滑动部件的滑动移动量来回转,并通过该回转来操作所述检测部的控制杆,并且,在所述第二滑动部件上作用有与所述一方向为反方向的弹力。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图像形成装置,其特征在于:通过设量在所述第二回转部件上的凸轮面来控制所述检测部的控制杆。
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图像形成装量,其特征在于:借助于所述第二滑动部件来将所述弹力作用到所述第一回转部件上,并相对于所述第一回转部件成为在反转方向上的回转力矩地来规定作用方向。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图像形成装置,其特征在于:在所述第二可动部上设置有吸收所述第一罩盖及第二罩盖的超行程的吸收机构。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图像形成装置,其特征在于:在所述第二可动部中设置控制所述检测部的控制杆的凸轮面,并在所述凸轮面上形成回转半径相等的圆筒部,在所述第一罩盖及第二罩盖关闭时通过所述凸轮面的圆筒部来控制所述检测部的控制杆。
8.根据权利要求2或3所述的图像形成装置,其特征在于:在所述第一罩盖中设置与所述第一滑动部件抵接的第一突起,并在图像形成装置本体里设置有将所述第一突起朝着与所述第一抵接部的抵接方向引导的第一导向部,并且,在所述第二罩盖中设置与所述第一回转部件抵接的第二突起,并在图像形成装置本体里设置有将所述第二突起朝着与所述第二抵接部的抵接方向引导的第二导向部。
9.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图像形成装置,其特征在于:设有多个的所述检测部,并将多个的所述检测部配置在第二回转部件的回转轴方向上。
10.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图像形成装量,其特征在于:设有多个的所述检测部,并将多个的所述检测部配置在第二滑动部件的滑动方向上。
【文档编号】G03G21/16GK103513537SQ201310236817
【公开日】2014年1月15日 申请日期:2013年6月14日 优先权日:2012年6月15日
【发明者】多田薰 申请人:株式会社理光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