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像形成装置制造方法

文档序号:2700758阅读:100来源:国知局
图像形成装置制造方法
【专利摘要】本发明的图像形成装置中,安装于壳体的开闭盖在打开状态下向外部敞开壳体的内部空间;曝光装置具备激光光源、收容激光光源并包括让激光通过的开口部的外壳、和覆盖开口部并使激光透过的光透过构件;图像形成单元具备被照射激光的像载体,安装于内部空间中与曝光装置相对的位置,在开闭盖打开状态下能对内部空间装卸;冷却风路在内部空间中将空气流引导至曝光装置与图像形成单元之间;隔离壁构件配置于曝光装置与图像形成单元之间,能在第一状态与第二状态之间变更位置,第一状态下的隔离壁构件在开闭盖的关闭状态下构成冷却风路的一部分,第二状态下的隔离壁构件在开闭盖的打开状态下允许图像形成单元经过曝光装置与图像形成单元之间而从内部空间拆卸。
【专利说明】 图像形成装置
【技术领域】
[0001]本发明涉及一种在薄片体上形成图像的图像形成装置,特别是涉及一种具备在像载体上形成静电潜像的曝光装置的图像形成装置。
【背景技术】
[0002]以往,作为在薄片体上形成图像的图像形成装置,一种具备曝光装置及包括感光鼓和显影装置的图像形成单元的装置已为所知。通过曝光装置在感光鼓上形成静电潜像,该静电潜像通过显影装置显现为调色剂像。
[0003]曝光装置在其外壳内具备激光二极管和具有防尘功能的密封玻璃。从激光二极管出射的激光经由透明的密封玻璃在主扫描方向上进行扫描,被引导至副扫描方向上旋转的感光鼓的鼓面。
[0004]另外,以往公开了如下技术:为了防止从定影装置发出的热传递到显影装置等的调色剂容器,在图像形成装置的内部产生冷却风。在如该技术那样在图像形成装置的内部产生冷却风的情况下,有时从外部流入的尘埃附着于曝光装置的密封玻璃。在图像形成装置的内部,如果灰尘附着于如上所述的密封玻璃,则激光的一部分被遮挡,导致像质降低。因此,在感光鼓与曝光装置之间配置限制冷却风的流路的隔离壁。但是,这种隔离壁会妨碍图像形成单元相对于图像形成装置的装置主体的装卸。

【发明内容】

[0005]本发明是鉴于上述问题而完成,其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图像形成装置,能防止引导冷却风的隔离壁构件妨碍图像形成单元相对于图像形成装置的装置主体的装卸。
[0006]本发明的一方面所涉及的图像形成装置具有壳体、开闭盖、曝光装置、图像形成单元、空气流产生部、冷却风路以及隔离壁构件。壳体具备内部空间。开闭盖开闭自如地安装于所述壳体,在打开状态下将所述内部空间向外部敞开。曝光装置配置于所述内部空间,具备:激光光源,其出射激光;外壳,其收容所述激光光源,包括让所述激光通过的开口部;以及光透过构件,其以覆盖所述外壳的所述开口部的方式配置于所述外壳,使所述激光透过。图像形成单元具备被照射透过了所述光透过构件的所述激光的像载体,被安装于所述内部空间中与所述曝光装置相对的第一位置,并且在所述开闭盖的所述打开状态下,能够对所述内部空间进行装卸。空气流产生部在所述内部空间产生空气流。冷却风路在所述内部空间中将所述空气流引导至所述曝光装置与所述图像形成单元之间。隔离壁构件配置于所述曝光装置与所述图像形成单元之间,能够在第一状态与第二状态之间进行状态变更,所述第一状态下的所述隔离壁构件,在所述开闭盖的关闭状态下从所述曝光装置侧向安装于所述第一位置的所述图像形成单元侧突出来构成所述冷却风路的一部分,所述第二状态下的所述隔离壁构件,在所述开闭盖的打开状态下允许所述图像形成单元从所述内部空间拆卸。
[0007]根据本发明的上述结构,能够防止引导冷却风的隔离壁构件妨碍图像形成单元相 对于图像形成装置的装置主体的装卸。
【专利附图】

【附图说明】
[0008]图1是本发明的第一实施方式所涉及的图像形成装置的立体图,是表示关闭开闭盖的状态的图。
[0009]图2是本发明的第一实施方式所涉及的图像形成装置的立体图,是表示打开开闭盖的状态的图。
[0010]图3是概要性地示出本发明的第一实施方式所涉及的图像形成装置的内部结构的剖视图。
[0011]图4是本发明的第一实施方式所涉及的曝光装置的内部立体图。
[0012]图5是表示图像形成部的周围的示意性剖视图,用于说明在本发明的第一实施方式所涉及的图像形成装置的内部不具备隔离壁构件的情况下的冷却风的流动。
[0013]图6是表示图像形成部的周围的示意性剖视图,用于说明在本发明的第一实施方式所涉及的图像形成装置的内部具备隔离壁构件的情况下的冷却风的流动。
[0014]图7是放大了图6的一部分的放大剖视图。
[0015]图8是用于表示在本发明的第一实施方式所涉及的图像形成装置中冷却风扇的配置的透视立体图。
[0016]图9是用于说明在本发明的第一实施方式所涉及的图像形成装置的内部中冷却风的流动的剖视图。
[0017]图10是用于说明在本发明的第一实施方式所涉及的图像形成装置的内部中冷却风的流动的剖面立体图。
[0018]图11是用于说明在本发明的第一实施方式所涉及的图像形成装置的内部中冷却风的流动的剖视图。
[0019]图12是在本发明的第一实施方式所涉及的图像形成装置的内部中开闭盖为打开状态下的图像形成部的周围的剖视图。
[0020]图13是放大了图12的一部分的放大剖视图。
[0021]图14是表示在开闭盖的打开状态下的隔离壁构件和臂部的立体图。
[0022]图15是图14的状态的剖视图。
[0023]图16是表示在开闭盖关闭过程中的隔离壁构件和臂部的立体图。
[0024]图17是图16的状态的剖视图。
[0025]图18是表示在开闭盖的关闭状态下的隔离壁构件和臂部的立体图。
[0026]图19是图18的状态的剖视图。
[0027]图20是表示本发明的第一实施方式所涉及的图像形成单元的立体图。
[0028]图21是表示在本发明的第一实施方式所涉及的图像形成装置的内部中图像形成单元的剖面立体图。
[0029]图22是表示在本发明的第一实施方式所涉及的图像形成装置的内部中图像形成单元的配置的剖视图。
[0030]图23是表示在本发明的第一实施方式所涉及的图像形成装置的内部中图像形成单元向上方移动的状态的剖视图。[0031 ] 图24是表示在本发明的第一实施方式所涉及的图像形成装置的内部中图像形成单元向前方移动的状态的剖视图。
[0032]图25是表示在本发明的第一实施方式所涉及的图像形成装置的内部中图像形成单元进一步向前方移动的状态的剖视图。
[0033]图26是表示在本发明的第一实施方式所涉及的图像形成装置的内部中图像形成单元的周围的立体图。
[0034]图27是表示在本发明的第一实施方式所涉及的图像形成装置的内部中图像形成单元向前方移动的状态的立体图。
[0035]图28是表示在本发明的第一实施方式所涉及的图像形成装置的内部中图像形成单元进一步向前方移动的状态的立体图。
[0036]图29是表示在本发明的第二实施方式所涉及的图像形成装置中图像形成部的周围的剖视图。
[0037]图30是表示在本发明的第三实施方式所涉及的图像形成装置的内部中图像形成部的周围的剖视图。
[0038]图31是表示在本发明的第三实施方式所涉及的图像形成装置的内部中图像形成单元向上方移动的状态的剖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39]下面,参照附图来说明本发明的一实施方式。图1是本发明的一实施方式所涉及的打印机100 (图像形成装置)的立体图。图2是打印机100在后述的开闭盖200C向上方打开、手动供纸盘240向下方打开的状态下的立体图。另外,在图2中,示出了后述的盒110被抽出的状态。另外,图3是概要性地示出图1和图2所示的打印机100的内部结构的剖视图。图1至图3所示的作为图像形成装置的打印机100是所谓的单色打印机,但是在其它实施方式中,图像形成装置也可以是彩色打印机、传真装置、具备这些功能的数码复合机、以及用于将调色剂像形成在薄片体上的其它装置。此外,在以下的说明中使用的“上”、“下”、“前”、“后”、“左”、“右”之类的表示方向的用语只是为了使说明清楚,对图像形成装置的原理不做任何限定。
[0040]打印机100具备收容用于在薄片体S上形成图像的各种装置的壳体200。壳体200包括界定壳体200的顶面的顶壁201、界定壳体200的底面的底壁20IB(图3)、顶壁201与底壁20IB之间的背面壁245 (图3)以及位于背面壁245的前方的前壁250。壳体200具备配置各种装置的主体内部空间260 (内部空间)。另外,打印机100具备开闭自如地安装于壳体200的开闭盖200C。
[0041]开闭盖200C包括作为前壁250的上方部分的前壁上方部235和作为顶壁201的前方部分的顶壁前方部205。另外,开闭盖200C以配置于左右方向的两端部的一对臂部230上所配置的铰链轴232 (参照图15)为支点能够在上下方向上开闭(图2、图3)。在开闭盖200C的打开状态下,主体内部空间260的上方向外部敞开。另一方面,在开闭盖200C的关闭状态下,主体内部空间260的上方被堵塞。
[0042]在顶壁201的中央部配置有排纸部210。排纸部210由从顶壁210的前方部分向后方部分向下方倾斜的倾斜面形成。通过后述的图像形成部120形成了图像的薄片体S被排出到排纸部210。另外,在前壁250的上下方向的中央部配置有手动供纸盘240。
[0043]手动供纸盘240以下端为支点能够向上下转动(图2、图3的箭头Dl)。在手动供纸盘240的打开状态下,主体内部空间260的前方向外部敞开。另一方面,在手动供纸盘240的关闭状态下,主体内部空间260的前方被堵塞。即,通过将开闭盖200C和手动供纸盘240都设为打开状态,如图2所示那样主体内部空间260的前方和上方部分向外部露出。
[0044]参照图3,打印机100具备盒110、搓辊112、第一供纸辊113、第二供纸辊114、输送辊115、校准辊对116以及图像形成部120。
[0045]盒110在内部收容薄片体S。盒110具备支承薄片体S的提升板111。提升板111通过倾斜提升薄片体S的前端缘。盒110界定壳体200的前壁250的一部分,能够从壳体200向前方抽出。
[0046]搓辊112配置在通过提升板111提升的薄片体S的前端缘上。当搓辊112旋转时,薄片体S从盒110被抽出。
[0047]第一供纸辊113设置在搓辊112的下游。第一供纸辊113将薄片体S送至更下游。第二供纸辊114设置在手动供纸盘240的支点的内侧(后侧)。第二供纸辊114将手动供纸盘240上的薄片体S引入壳体200内。使用者能够选择性地使用收容在盒110中的薄片体S、或者载置在手动供纸盘240上的薄片体S。
[0048]输送辊115设置在第一供纸辊113、第二供纸辊114的薄片体输送方向(以下还简单地称为输送方向)的下游(以下还简单地称为下游)。输送辊115将通过第一供纸辊113、第二供纸辊114送来的薄片体S输送至更下游。
[0049]校准辊对116具有校正薄片体S的倾斜输送的功能。由此,调整形成在薄片体S上的图像的位置。校准辊对116按照由图像形成部120进行的图像形成的时机,将薄片体S提供至图像形成部120。
[0050]图像形成部120具备感光鼓121 (像载体)、带电器122、曝光装置123、显影装置124、调色剂容器125、转印辊126 (转印部)以及清洁装置127。此外,图像形成部120中的感光鼓121、带电器122、显影装置124、调色剂容器125以及清洁装置127作为后述的处理单元101 (图像形成单元)能够对壳体200 —体地进行装卸(参照图20)。
[0051]感光鼓121具有圆筒形状。感光鼓121通过其周面被照射后述的激光而形成静电潜像,并且承载与该静电潜像相对应的调色剂像。
[0052]带电器122被施加规定的电压,能够使感光鼓121的周面大致均匀地带电。带电器122配置在感光鼓121与曝光装置123之间。
[0053]曝光装置123向通过带电器122带电的感光鼓121的周面照射激光。该激光按照从与打印机100能够通信地连接的个人计算机等外部装置(未图示)输出的图像数据进行照射。由此,在感光鼓121的周面形成与图像数据对应的静电潜像。此外,关于曝光装置123,将在后面详细说明。
[0054]显影装置124向形成有静电潜像的感光鼓121的周面提供调色剂。调色剂容器125依次或根据需要向显影装置124提供调色剂。在显影装置124向感光鼓121提供调色剂后,形成在感光鼓121的周面的静电潜像被显影(可视化)。由此,在感光鼓121的周面形成调色剂像。显影装置124隔着朝向感光鼓121的激光的光路L而配置在与带电器122相反的一侧。[0055]转印辊126以与感光鼓121的周面抵接的方式能够旋转地设置。在从校准辊对116输送来的薄片体S通过感光鼓121与转印辊126之间时,转印辊126使形成在感光鼓121的周面的调色剂像转印到薄片体S上。此外,从感光鼓121看,转印辊126配置在与曝光装置123相反的一侧。
[0056]清洁装置127回收在向薄片体S转印调色剂像之后残留于感光鼓121的周面的调色剂。通过清洁装置127清洁后的感光鼓121的周面再次通过带电器122的下方,均匀地带电。之后,重新进行所述调色剂像的形成。清洁装置127隔着带电器122而配置在与显影装置124相反的一侧。
[0057]打印机100在比图像形成部120更靠输送方向下游侧的位置处还具备使薄片体S上的调色剂像定影的定影装置130。定影装置130具备使薄片体S上的调色剂熔化的加热辊131和使薄片体S贴紧加热辊131的压力辊132。当薄片体S通过加热辊131与压力辊132之间时,调色剂像定影于薄片体S。
[0058]打印机100还具备设置在定影装置130的下游的输送辊对133以及设置在输送辊对133的下游的排出棍对134。薄片体S通过输送棍对133向上方被输送,最后通过排出棍对134从壳体200排出。从壳体200排出的薄片体S堆积在排纸部210上。
[0059]打印机100还具备冷却风扇500 (图3)。冷却风扇500是配置在壳体200的左侧的侧壁的内侧的旋转风扇(参照图8)。在壳体200的左侧的侧壁中的、与冷却风扇500相对的部分配置有后述的吸气口 501 (图9)。冷却风扇500产生空气流。当冷却风扇500通过未图示的驱动马达旋转时,空气流从所述吸气口 501流入主体内部空间260。
[0060]接着,说明本实施方式所涉及的曝光装置123的结构。图4是表示本实施方式所涉及的曝光装置123的内部结构的立体图。此外,图4相当于卸下曝光装置123的顶板80T(图5)的状态。另外,图5至图7是放大了打印机100的内部中曝光装置123和图像形成部120的周围的剖视图。此外,在图5中省略了后述的遮蔽构件91。
[0061]参照图3,打印机100的壳体200具备安装板220。安装板220是大致水平地配置在壳体200的内部中排纸部210的下方的支承板。曝光装置123安装在主体内部空间260中的壳体200的安装板220的上面。
[0062]参照图4,曝光装置123具备外壳80 (参照图5)、激光二极管81 (激光光源)、透镜部82、83、多面反射镜马达单元7、f 0透镜85、折返镜86以及密封玻璃90 (光透过构件)(图 5)。
[0063]外壳80是收容曝光装置123的各部件的壳体。外壳80是顶视呈大致矩形形状的扁平的壳体。外壳80具备外壳主体80G和顶板80T。顶板80T安装在外壳主体80G的上方。在外壳80的内部形成有配置各种光学部件等的内部空间S。外壳80收容激光二极管81。
[0064]激光二极管81出射(输出)与由图外的图像存储器生成并输出的图像数据信号相应的激光。该激光二极管81与控制激光的出射时机等的未图示的电路基板电连接。透镜部82、83例如由准直仪透镜、棱镜等构成,具有将入射的激光转换为平行光的功能。
[0065]多面反射镜马达单元7配置在外壳80的大致中央部。多面反射镜马达单元7在基板上具备多面反射镜马达71和多面体转镜72。多面反射镜马达71接受驱动电流的输入,使多面体转镜72以规定的转速进行旋转。多面体转镜72被形成为俯视呈正多角形状(在图4中为正六角形状)的平板状,具备多个镜面。多面体转镜72沿图4的箭头DP方向被旋转驱动。多面体转镜72 —边通过多面反射镜马达71进行旋转,一边使来自透镜部83的激光偏转方向,向f 9透镜85进行扫描。
[0066]f 0透镜85在多面反射镜马达单元7的前方沿着左右方向配置。f 0透镜85顶视呈大致拱形。f 9透镜85具有使通过多面体转镜72偏转方向的激光折射而在感光鼓121上等速扫描的功能。折返镜86用于使来自f0透镜85的激光反射来引导至感光鼓121。
[0067]外壳80在底部80S(图4)如图5所不那样包括用于将通过折返镜86反射的激光向曝光装置123的外侧出射的出射开口部850 (开口部)。出射开口部850在折返镜86的下方且后方的位置处与折返镜86相对地开口。出射开口部850在前后方向上具有规定的宽度,沿着左右方向(沿着折返镜86)配置。
[0068]密封玻璃90以从下方覆盖出射开口部850的方式固定配置于外壳主体80G的底部80S (图4)。密封玻璃90是透明的玻璃板,使通过出射开口部850的激光透过。另外,密封玻璃90具有防止调色剂、灰尘等混入曝光装置123内部的功能。另外,在安装板220上形成有使从出射开口部850朝向感光鼓121的激光通过的通过开口部851 (图6)。
[0069]在该曝光装置123中,从激光二极管81出射的激光经由透镜部82、83引导至多面体转镜72。并且,入射到旋转的多面体转镜72的激光被多面体转镜72的镜面反射偏转方向之后通过f0透镜85,并被折返镜86反射。被折返镜86反射的激光通过出射开口部850。通过出射开口部850的激光L透过密封玻璃90,并通过所述通过开口部851,一边沿规定的扫描方向(主扫描方向、图4的箭头M方向)进行水平扫描,一边被引导至绕与所述扫描方向正交的轴心(副扫描方向、图4的箭头B方向)旋转的感光鼓121的表面。
[0070]<关于冷却风路50>
[0071]接着,在图5至图7的基础上参照图8至图11来说明配置于本实施方式所涉及的打印机100的内部的冷却风路50。图8是用于表示在本实施方式所涉及的打印机100中冷却风扇500的配置的透视立体图。另外,图9和图11是用于说明在打印机100的内部中冷却风的流动的剖视图。另外,图10是用于说明在打印机100的内部中冷却风的流动的剖面立体图和剖视图。
[0072]参照图8和图9,所述冷却风扇500配置于壳体200的左侧的侧壁的内侧。并且,在所述侧壁上开口形成用于将空气流取入壳体200的主体内部空间260(图3)的吸气口501。
[0073]打印机100具有配置于壳体200的主体内部空间260的风路连接部50A和冷却风路50。风路连接部50A是在冷却风扇500的内侧(右侧)与羚却风扇500相对配置的通道。风路连接部50A将由冷却风扇500流入主体内部空间260的空气流(图9的箭头D91)向右方且下方引导(图9的箭头D92、图10的箭头D101)。
[0074]冷却风路50是与风路连接部50A的下端部连结的通道。冷却风路50在壳体200的内部沿左右方向延伸设置。另外,冷却风路50将空气流弓I导至曝光装置123与图像形成部120 (处理单元101)之间。更详细地说,冷却风路50配置在支承曝光装置123的安装板220与构成图像形成部120的后述的处理单元101之间。通过风路连接部50A引导的空气流一边由冷却风路50向右方引导(图9的箭头D93) —边进入曝光装置123与图像形成部120之间(图10的箭头D102、图11的箭头Dili)。并且,冷却风路50从清洁装置127的上方向带电器122的上方引导所述空气流(图11的箭头D112)。特别是,在本实施方式中,安装板220如图11所示那样从后方向前方稍微倾斜,所述空气流沿着安装板220的下侧的壁部移动。由冷却风路50引导的空气流良好地冷却曝光装置123和图像形成部120的周围。特别是,由于在清洁装置127和感光鼓121上附着调色剂,因此通过所述空气流的冷却效果能够抑制调色剂固定于这些装置。特别是,能够抑制收容在清洁装置127内的被回收的调色剂熔化、凝集。另外,通过使曝光装置123冷却,能够抑制配置于曝光装置123的内部的各种光学部件发生热变形。
[0075]在此,如图5的箭头D51、D52、D53所示,由冷却风路50引导的空气流从带电器122的上方流入显影装置124的上方时,所述空气流的一部分到达密封玻璃90的表面。在图像形成部120的周围,调色剂容易飞散。另外,有时灰尘通过冷却风扇500从打印机100的外部流入主体内部空间260。由此,有时调色剂或灰尘因为所述空气流而附着于密封玻璃90,从密封玻璃90出射的激光L的一部分被遮挡而产生像质降低。
[0076]〈关于遮蔽构件91>
[0077]为了解决这种问题,在本实施方式中,如图6、图7、图11所示,在曝光装置123与图像形成部120 (处理单元101)之间配置遮蔽构件91 (隔离壁构件)。下面,说明本发明的第一实施方式所涉及的遮蔽构件91。遮蔽构件91配置在曝光装置123与处理单元101之间,能够在第一状态与第二状态之间进行状态变更。第一状态下的遮蔽构件91在开闭盖200C的关闭状态下,从曝光装置123侧向安装于第一位置的处理单元101侧突出,构成所述冷却风路50的一部分。第二状态下的遮蔽构件91在开闭盖200C的打开状态下,允许处理单元101脱离主体内部空间260。
[0078]详细地说,为了在打印机100中执行图像形成、即为了使透过密封玻璃90的激光照射到感光鼓121而将图像形成部120的处理单元101安装于与转印辊126相对的位置(第一位置)的状态下,遮蔽构件91配置在曝光装置123与处理单元101的带电器122之间,构成所述冷却风路50的一部分(第一状态)。遮蔽构件91是沿左右方向延伸设置的板状构件,以向处理单元101侧突出的方式配置于安装板220的下侧的壁部。详细地说,遮蔽构件91在带电器122与曝光装置123之间,沿着从密封玻璃90出射的激光L的光路在比所述光路L更靠冷却风路50的入口侧(后侧)延伸。此时的遮蔽构件91的位置被定义为突出位置Xl (图7)。
[0079]通过将遮蔽构件91配置于突出位置XI,流入冷却风路50的空气流在经过清洁装置127的上方之后(图7的箭头D71、图11的箭头Dl 11),在带电器122的上方被遮蔽构件91遮挡(图7的箭头D72、图11的箭头D112)。然后,所述空气流的行进方向变为右方,该空气流在带电器122的上方沿着感光鼓121的轴向移动。由此,能够抑制(阻止)所述空气流接近密封玻璃90。据此,能够抑制所述空气流喷至密封玻璃90从而导致该空气流带来的调色剂或灰尘附着于密封玻璃90。由此,曝光装置123能够在感光鼓121上形成良好的静电潜像。另外,由所述空气流,能够良好地冷却清洁装置127和带电器122的周围以及支承曝光装置123的安装板220。
[0080]并且,在本实施方式中,遮蔽构件91能够配置在比突出位置Xl更向曝光装置123侧离开的离开位置X2(图13)。下面,参照图12至图19更详细说明遮蔽构件91的结构以及配置。图12是在本实施方式所涉及的图像形成装置I的内部中开闭盖200C为打开状态下的图像形成部的周围的剖视图。图13是放大了图12的一部分的放大剖视图。图14是表示在开闭盖200C的打开状态下的遮蔽构件91和臂部230的立体图。图15是图14的状态的剖视图。图16是表示在开闭盖200C关闭过程中的遮蔽构件91和臂部230的立体图。图17是图16的状态的剖视图。进一步,图18是表示在开闭盖200C的关闭状态下的遮蔽构件91和臂部230的立体图。图19是图18的状态的剖视图。
[0081]参照图13和图14,遮蔽构件91具备轴部910 (转轴)、风路遮蔽部911 (第一延伸设置部)以及光路遮蔽部912 (第二延伸设置部)。
[0082]轴部910是遮蔽构件91的沿左右方向延伸的转轴。轴部910以能够转动的方式支承于壳体200。轴部910是遮蔽构件91为了位置变更而转动时的转轴。轴部910具备第一轴部910A和第二轴部910B。第一轴部910A是向遮蔽构件91的右侧延伸的轴部,第二轴部910B是向遮蔽构件91的左侧延伸的轴部。
[0083]风路遮蔽部911是在第一轴部910A与第二轴部910B之间向遮蔽构件91转动时的径向延伸设置的板状部分。在遮蔽构件91位于图13所示的离开位置X2时,风路遮蔽部911从轴部910向后方延伸。另外,风路遮蔽部911沿着曝光装置123的外壳主体80G(图5)(底部)和安装板220而延伸。风路遮蔽部911,在所述遮蔽构件91位于突出位置Xl (图7)时,从曝光装置123侧向处理单元101侧延伸。
[0084]光路遮蔽部912是在所述径向上从轴部910向与风路遮蔽部911相反侧延伸设置的板状部分。光路遮蔽部912延伸设置的长度被设定为比风路遮蔽部911的长度短。在遮蔽构件91位于图13所示的离开位置X2时,光路遮蔽部912从轴部910向前方延伸。另外,光路遮蔽部912与风路遮蔽部911同样地沿着曝光装置123的外壳主体80G(图5)(底部)和安装板220而延伸。光路遮蔽部912在所述遮蔽构件91位于突出位置Xl (图7)时进入安装板220的通过开口部851 (图6)中,向曝光装置123的密封玻璃90延伸。
[0085]通过遮蔽构件91绕轴部910的转动,能够实现遮蔽构件91的突出位置Xl与离开位置X2之间的位置变更。将位于图6和图7所示的突出位置Xl的遮蔽构件91与位于图12和图13所示的离开位置X2的遮蔽构件91进行比较,随着遮蔽构件91向离开位置X2的移动,图13的遮蔽空间A被开放。由此,如后所述,在开闭盖200C的打开状态下,能够抑制遮蔽构件91妨碍处理单元101从主体内部空间260拆卸(图13的箭头D13)。
[0086]<关于遮蔽构件91的位置变更>
[0087]并且,在本实施方式中,能够与开闭盖200C的开闭动作相配合地进行遮蔽构件91的位置变更。在本实施方式中,通过连动部95来实现遮蔽构件91的位置变更。连动部95与开闭盖200C从关闭状态向打开状态的变更相配合地使遮蔽构件91从所述突出位置Xl向所述离开位置X2移动。参照图14和图15,连动部95具备抵接片913 (突片)和臂部230 (臂构件)。
[0088]抵接片913是在第一轴部910A的右侧的端部向轴部910的径向突出设置的突片。抵接片913在第一轴部910A的周向上与风路遮蔽部911隔开间隔从第一轴部910A向所述径向突出设置。更详细地说,如图15所示,抵接片913向与风路遮蔽部911交叉的方向、SP向与风路遮蔽部911延伸设置的方向大致呈90度至100度的方向突出设置。
[0089]在开闭盖200C的顶壁前方部205的左右方向的两端部配置有一对臂部230 (参照图2)。一对臂部230中的右侧的臂部230构成连动部95。参照图15,臂部230具备弯曲部231、铰链轴232以及伸出部233。铰链轴232是沿左右方向延伸设置的转轴,是开闭盖200C的开闭动作时的转轴。弯曲部231是与开闭盖200C的顶壁前方部205连接的构件,呈圆弧形状。详细地说,弯曲部231的外周部231B呈以铰链轴232为中心的圆弧形状。伸出部233将与弯曲部231的顶壁前方部205相反侧的弯曲端部231A与铰链轴232相连接。
[0090]参照图14和图15,在开闭盖200C的打开状态下,如上所述,遮蔽构件91配置于离开位置X2。即,遮蔽构件91被配置成沿着安装板220。另外,遮蔽构件91未配置成从曝光装置123向处理单元101突出。而且,由于开闭盖200C向上方敞开,因此臂部230的大部分配置在比壳体200的顶壁201更靠上方的位置。此时,臂部230的弯曲端部231A被配置成与从轴部910向径向延伸设置的抵接片913相分离。并且,遮蔽构件91因自重而配置在所述离开位置X2。另外,遮蔽构件91的光路遮蔽部912被配置成与从密封玻璃90出射的激光的光路L相分离。
[0091]当作业人员结束以处理单元101的更换等为代表的主体内部空间260中的作业时,开始开闭盖200C的关闭动作。此时,如图16和图17所示,随着臂部230的转动(图17的箭头D17),弯曲端部231A与抵接片913抵接。由此,遮蔽构件91绕轴部910的转动开始。
[0092]并且,当开闭盖200C完全成为关闭状态时,如图18和图19所示,在臂部230的外周部231B按压抵接片913的状态下遮蔽构件91的转动停止。由此,遮蔽构件91被配置在突出位置XI。S卩,遮蔽构件91的风路遮蔽部911从曝光装置123侧向处理单元101侧延伸。另外,遮蔽构件91构成冷却风路50的一部分,抑制空气流向密封玻璃90流入。
[0093]而且,在本实施方式中,如图13所示,当开闭盖200C被设为打开状态而遮蔽构件91被配置于离开位置X2时,遮蔽构件91的光路遮蔽部912进入从密封玻璃90出射的激光的光路L中,以遮蔽该光路L。据此,即使在曝光装置123意外地出射激光的情况下,所述激光也被光路遮蔽部912遮挡。由此,即使在开闭盖200C被敞开的状态下,也能够抑制作业人员意外地看到所述激光。
[0094]<关于处理单元101〉
[0095]接着,在图5的基础上参照图20至图28来详细说明本实施方式所涉及的处理单元101 (图像形成单元)的结构和处理单元101对于壳体200的装卸。在图5中用虚线包围的区域表示装卸处理单元101时所需的装卸空间RS。安装板220与处理单元101之间的冷却风路50还被用作装卸空间RS。图20是处理单元101的立体图。另外,图21是壳体200的主体内部空间260中的处理单元101的剖面立体图。并且,图22至图25是表示从壳体200的主体内部空间260卸下处理单元101的情形的剖视图,图26至图28是表示从壳体200的主体内部空间260卸下处理单元101的情形的立体图。此外,在图21至图25中示出的左内壁部100A相当于壳体200的左侧的侧壁的内壁部。另外,在图21至图25中,没有示出所述遮蔽构件91。
[0096]参照图20,处理单元101由在左右方向上相对配置的一对侧壁101A、IOlB所支承。感光鼓121、带电器122、显影装置124、调色剂容器125和清洁装置127 —体地支承在一对侧壁101AU01B之间(图21)。并且,处理单元101具备单元辊103。另外,单元辊103是分别在侧壁101AU01B上隔着间隔而配置的两个辊。单元辊103是处理单元101在主体内部空间260的内部中滑动时的导向辊。[0097]参照图26,壳体200具备右框架100B、左框架100C、右主体导轨100D和左主体导轨100E。右框架100B和左框架100C分别是沿着壳体200的右侧和左侧的内壁部在前后方向上延伸设置的框架。右框架100B和左框架100C被配置成夹着处理单元101。右框架100B具备右卡合部100B1和右导向部100B2。右卡合部100B1是右框架100B的上端缘的一部分向下方以圆弧形状切开的部分。右导向部100B2是右框架100B的上端缘的一部分,一边从右卡合部100B1的前端部向上方倾斜一边向前方延伸设置。此外,右卡合部100B1中卡合圆盘状的右导向辊104,该右导向辊104在处理单元101的侧壁IOlB上与感光鼓121的转轴相嵌合。另外,在左框架100C和处理单元101的侧壁IOlA (图20)也具有与上述同样的结构。
[0098]另外,右主体导轨100D和左主体导轨100E分别是在右框架100B和左框架100C的上方沿前后方向延伸设置的导轨构件。此外,在图2中省略了右框架100B和右主体导轨IOOD0参照图26和图28,右主体导轨100D和左主体导轨100E分别具备能够以朝向前方延伸的方式滑动移动的右移动导轨100D1和左移动导轨100E1。右移动导轨100D1和左移动导轨100E1呈“?”字形状,由上下形成的导向面将处理单元101的侧壁101AU01B上的单元辊103卡合成能够相对移动的状态(图20)。另外,如图25和图28所示,右移动导轨100D1和左移动导轨100E1的下侧导向面的一部分被切开而形成退避部100D2、100E2(在图25和图28中仅示出100E2)。
[0099]图21、图22、图26表示处理单元101安装于主体内部空间260的规定位置的状态。即,这些图表示为了如上所述那样地执行图像形成(为了将透过密封玻璃90的激光照射到感光鼓121)而将处理单元101安装于与曝光装置123和转印辊126相对的位置(第一位置)的状态。此时,在处理单元101的带电器122及显影装置124与壳体200的安装板220之间存在空间(图21、图22)。此时,侧壁101A、IOlB的前侧的单元辊103被配置于与右移动导轨100D1、左移动导轨100E1的退避部100D2U00E2相对的位置,由此从右移动导轨100D1和左移动导轨100E1的下侧的导向面脱落。并且,处理单元101以侧壁101A、IOlB的后侧的单元辊103为支点转动,成为处理单元101的右导向辊104嵌入于右卡合部100B1的状态。
[0100]在从壳体200的主体内部空间260卸下处理单元101时,如图2所示,分别将壳体200的开闭盖200C和手动供纸盘240设为打开状态。由此,主体内部空间260的上方和前方部分向壳体200的外部敞开。
[0101]在从主体内部空间260拆卸处理单元101时的最初动作是,以侧壁101AU01B的后侧的单元辊103为支点,处理单元101的调色剂容器125侧向上方移动(图22的箭头D22)。此时,处理单元101能够移动到侧壁101AU01B的前侧的单元辊103的外周面与右移动导轨100D1和左移动导轨100E1的上侧的导向面相抵接为止。由此,如图23所示,处理单元101的带电器122和显影装置124接近壳体200的安装板220 (第二位置)。另外,感光鼓121从转印辊126向上方分离。这样,感光鼓121在连接感光鼓121的轴与转印辊126的轴的直线方向(向上方)上分离,从而抑制感光鼓121与转印辊126的周面相摩擦,能够抑制在彼此的摩擦面上产生损伤。另外,由于处理单元101的底面从校准辊对116向上方分离,因此两者不会在抽出方向上相干扰。
[0102]并且,如图23的箭头D23所示,处理单元101向上方稍微倾斜地向前方抽出。此时,处理单元101的右导向辊104在右导向部100B2(图26)上以向前方滚动的方式移动。另外,右移动导轨100D1和左移动导轨100E1向前方延伸。由此,处理单元101被配置成如图24和图27所示那样的状态。
[0103]进一步,处理单元101被向前方抽出。即,处理单元101的单元辊103 (图20)在右移动导轨100D1 (左移动导轨100E1)的内部滚动,使得处理单元101的调色剂容器125侧向下方倾斜地(图24的箭头D24)向前方移动。此外,在处理单元101的右导向辊104支承于右导向部100B2的状态下,能够限制侧壁101A、101B的后侧的单元辊103通过右移动导轨100D1、左移动导轨100E1的退避部100D2、100E2脱落。由此,处理单元101被配置成如图25和图28所示那样的状态。此时,处理单元101的右导向辊104位于右导向部100B2的前端部(图28)。之后,将处理单元101向前方抽出,使得处理单元101的单元辊103从右移动导轨100D1 (左移动导轨100E1)拆卸,从而处理单元101从壳体200完全拆卸。并且,在对处理单元101实施规定的维修作业之后,通过与上述相反的动作将处理单元101再次安装于壳体200的主体内部空间260。或者,将与被抽出的处理单元101不同的新的处理单元101安装于主体内部空间260。
[0104]此外,在图25和图28所示的状态下,作业人员能够触及主体内部空间260的转印辊126的周围。因而,在执行图像形成的情况下,薄片体S卡在感光鼓121与转印辊126之间等时,作业人员能够在如该图那样地抽出处理单元101之后,取出所述薄片体S。
[0105]这样,在本实施方式中,处理单元101具备被照射透过曝光装置123的密封玻璃90的激光的感光鼓121,被安装于壳体200的主体内部空间260中与曝光装置123相对的第一位置。另外,处理单元101在开闭盖200C和手动供纸盘240的打开状态下能够对主体内部空间260进行装卸。
[0106]在此,如上所述,在图21至图28中,省略了遮蔽构件91。遮蔽构件91被配置在曝光装置123与处理单元101之间,从而防止流入主体内部空间260的空气流朝向密封玻璃90。然而,在如图7所示那样从安装板220向下方配置了遮蔽构件91的情况下,在拆卸处理单元101时,导致遮蔽构件91妨碍处理单元101的移动(图7的箭头D73)。特别是,如本实施方式那样,在处理单元101沿与感光鼓121的轴向交叉的方向装卸时,容易产生该问题。而且,在所述拆卸动作中,为了抑制感光鼓121与转印辊126相摩擦而将处理单元101移动到所述第二位置以使之接近曝光装置123时,作为冷却风路50的隔离壁的遮蔽构件91更容易阻碍处理单元101。即使在这种情况下,在本实施方式中,如上所述,遮蔽构件91能够配置于离开位置X2。特别是,即使处理单元101在移动到接近曝光装置123的第二位置之后从主体内部空间260拆卸的情况下,位于离开位置X2的遮蔽构件91也配置于比第二位置的处理单元101更靠曝光装置123侧的位置。因此,能够良好地实现处理单元101的拆卸。也就是说,遮蔽构件91在开闭盖200C的打开状态下允许处理单元101从主体内部空间260拆卸(第二状态)。
[0107]另外,根据本实施方式,连动部95与开闭盖200C从关闭状态向打开状态的变化相配合地使遮蔽构件91从突出位置Xl向离开位置X2移动。因此,在执行处理单元101的装卸之前,遮蔽构件91顺畅地配置于离开位置X2。另外,在开闭盖200C的打开状态下,遮蔽构件91的风路遮蔽部911以沿着曝光装置123的外壳主体80G的方式配置。另外,当开闭盖200C从打开状态变为关闭状态时,通过让臂部230与抵接片913抵接,遮蔽构件91绕轴部910转动。由此,遮蔽构件91的风路遮蔽部911向处理单元101侧突出。据此,通过连动部95的抵接片913和臂构件230良好地实现遮蔽构件91的风路遮蔽部911的移动。
[0108]并且,根据本实施方式,当开闭盖200C从关闭状态变为打开状态而臂构件230从抵接片913分离时,遮蔽构件91因自重而配置于离开位置X2。因此,与开闭盖200C的开闭动作相配合地,顺畅地实现遮蔽构件91的离开位置X2与突出位置Xl之间的移动。
[0109]另外,根据本实施方式,在遮蔽构件91位于突出位置Xl时,光路遮蔽部912被配置成与从密封玻璃90出射的激光的光路L相分离。因此,在开闭盖200C的关闭状态下,光路遮蔽部912不会妨碍激光的照射。另一方面,在遮蔽构件91位于离开位置X2时,光路遮蔽部912配置在遮挡激光的光路L的位置。因此,在开闭盖200C的打开状态下,能够抑制激光意外地向壳体200的外部露出。
[0110]在所述实施方式中,说明了遮蔽构件91兼具构成冷却风路50的一部分的功能和遮挡从密封玻璃90出射的激光的功能的方式,但是本发明并不限定于此。遮蔽构件91也可以不具备所述遮挡激光的功能。并且,遮蔽构件91也可以具备清扫处理单元101的表面的功能。
[0111]接着,说明本发明的第二实施方式所涉及的打印机300 (图像形成装置)。本实施方式与之前的第一实施方式相比,在遮蔽构件91A的结构上不同,因此说明该不同点,省略其它说明。图29是具备本实施方式所涉及的遮蔽构件91A(隔离壁构件)的打印机300的剖视图。遮蔽构件91A在风路遮蔽部91IA和光路遮蔽部912A的一侧面上分别具备清扫构件914A和914B。这些清扫构件914A和914B由海面材料构成。在将处理单元301从主体内部空间260拆卸时(图29的箭头D29),处理单元301的顶面部301A与清扫构件914A和914B接触,由此清扫附着于处理单元301的调色剂或异物。此外,清扫构件914A和914B在遮蔽构件91A上被配置成:在遮蔽构件91A与之前的第一实施方式所涉及的遮蔽构件91同样地配置于突出位置Xl的情况下,清扫构件914A和914B不遮挡从密封玻璃90A出射的激光的光路。此外,清扫构件914A和914B不限定于海面材料,也可以由刷子等构成。
[0112]接着,说明本发明的第三实施方式所涉及的打印机100M(图像形成装置)。本实施方式与之前的第一实施方式相比,在弹性导向构件550 (隔离壁构件)的结构上不同,因此说明该不同点,省略其它说明。图30是表示在本实施方式所涉及的打印机100M的内部中图像形成部120的周围的剖视图。
[0113]在本实施方式中,如图30所示,在曝光装置123与图像形成部120 (处理单元101)之间配置有弹性导向构件550。在为了执行图像形成(为了将透过密封玻璃90的激光照射到感光鼓121)而将处理单元101安装于与转印辊126相对的位置(第一位置)的状态下,弹性导向构件550配置于曝光装置123与处理单元101的带电器122之间,构成冷却风路50的一部分(第一状态)。弹性导向构件550以向处理单元101侧突出的方式固定于安装板220的下侧的壁部。弹性导向构件550由聚氨酯泡沫(urethane foam)形成,能够发生压缩变形。
[0114]通过配置弹性导向构件550,流入冷却风路50的空气流在经过清洁装置127的上方之后(图30的箭头D61),在带电器122的上方,由弹性导向构件550引导而从安装板220分离(图30的箭头D62)。并且,该空气流在经过弹性导向构件550与显影装置124之间之后,导向显影装置124的前方(图30的箭头D63)。由此,抑制所述空气流接近密封玻璃90。即,弹性导向构件550向从所述密封玻璃90分离的方向引导所述空气流。
[0115]然而,与之前的第一实施方式同样地,在从安装板220向下方配置了弹性导向构件550的情况下,在处理单元101的装卸时,导致弹性导向构件550妨碍处理单元101的移动。特别是,当处理单元101沿与感光鼓121的轴向交叉的方向上装卸时,容易产生该问题。而且,在所述装卸时为了抑制感光鼓121与转印辊126相摩擦而将处理单元101移动到所述第二位置以使之接近曝光装置123的情况下,作为冷却风路50的隔离壁的弹性导向构件550更容易阻碍处理单元101。
[0116]然而,即使在如上所述的情况下,本实施方式的弹性导向构件550如上所述那样由以聚氨酯泡沫为代表的弹性构件形成。图31是表示处理单元101向上方移动时(参照图30的箭头D64)的弹性导向构件550的情形的剖视图。这样,本实施方式中,在处理单元101为了从主体内部空间260拆卸而从所述第一位置起在主体内部空间260内移动的过程中,弹性导向构件550由配置于所述第二位置的处理单元101所压缩,允许处理单元101的移动(第二状态)。因此,如图31的箭头D161那样,处理单元101能够从主体内部空间260抽出。另外,当处理单元101离开被压缩的弹性导向构件550时,弹性导向构件550再次恢复为原来的形状。在将处理单元101安装到主体内部空间260时,弹性导向构件550也同样地发生压缩变形。
[0117]这样,在本实施方式中,由冷却风扇500产生的空气流也通过冷却风路50引导至曝光装置123与处理单元101之间。由此,处理单元101良好地被冷却,因此能够抑制伴随处理单元101的温度上升产生的问题。此时,冷却风路50的一部分由在处理单元101安装于主体内部空间260的第一位置的状态下配置于曝光装置123与处理单元101之间的弹性导向构件550构成。弹性导向构件550在处理单元101为了从主体内部空间260拆卸而从第一位置起在主体内部空间260内移动的状态下,被处理单元101压缩。因此,弹性导向构件550允许处理单元101的所述移动拆卸。由此,能够防止弹性导向构件550妨碍处理单元101的移动。
[0118]另外,根据本实施方式,由冷却风扇500产生的空气流被弹性导向构件550导向从密封玻璃90分离的方向。因此,能够抑制所述空气流被喷至密封玻璃90而由所述空气流带来的调色剂或灰尘附着于密封玻璃90。由此,能够由曝光装置123在感光鼓121上形成良好的静电潜像。
[0119]并且,根据本实施方式,冷却风路50由安装板220与处理单元101的外壁界定。因此,处理单元101的外壁适当地被冷却。另外,曝光装置123支承于安装板220,因此能够将收容在曝光装置123中的光学部件的位置保持稳定。
[0120]另外,弹性导向构件550被带电器122的外壁压缩。即,最接近弹性导向构件550的处理单元101的外壁部分对弹性导向构件550进行压缩。换言之,在第一状态下,能够使弹性导向构件550尽量接近带电器122的外壁来配置。
[0121]以上说明了具备本发明的实施方式所涉及的遮蔽构件91、遮蔽构件91A以及弹性导向构件550的打印机100、100M以及300 (图像形成装置),但是本发明并不限定于此,例如也可以采取如下的变形实施方式。
[0122]在所述第一实施方式中,说明了冷却风路50由安装板220的下侧的壁部和处理单元101的上侧的外壁界定的方式,但是本发明并不限定于此。冷却风路50也可以由曝光装置123的下侧的外壁(主体外壳80G)与处理单元101的上侧的外壁界定。在该情况下,由冷却风路50引导的空气流不仅冷却处理单元101,还可适当地冷却曝光装置123。因而,能够抑制曝光装置123的内部的光学部件发生热变形。
[0123]另外,在所述第一实施方式中,说明了遮蔽构件91配置在曝光装置123与带电器122之间(带电器122的上方)的方式,但是本发明并不限定于此。遮蔽构件91也可以配置在清洁装置127的上方等其它区域。
[0124]另外,在所述各实施方式中,说明了处理单元101是一体地具备带电器122、感光鼓121、显影装置124、调色剂容器125、清洁装置127的方式,但是本发明并不限定于此。处理单元101也可以是具备感光鼓121、带电器122、清洁装置127等的像载体单元,还可以是具备图像形成部120中的其它结构要素的单元。
[0125]另外,在所述第一实施方式中,说明了让遮蔽构件91绕轴部910转动来实现遮蔽构件91在突出位置Xl与离开位置X2之间的位置变更的方式,但是本发明并不限定于此。遮蔽构件91也可以在处理单元101与曝光装置123之间滑动。
[0126]另外,在所述第三实施方式中,说明了弹性导向构件550仅由聚氨酯泡沫构成的方式,但是本发明并不限定于此。其它变形实施方式中,在弹性导向构件550的表面也可以粘贴作为薄膜的PET膜(薄片体构件)等。在该情况下,所述PET膜降低处理单元101与弹性导向构件550之间的摩擦。因而,在弹性导向构件550被压缩的状态下处理单元101移动时,能够抑制因弹性导向构件550与处理单元101之间的摩擦而妨碍处理单元101的移动。
[0127]另外,在所述各实施方式中,说明了冷却风路50由安装板220的下侧的壁部和处理单元101的上侧的外壁界定的方式,但是本发明并不限定于此。冷却风路50也可以由曝光装置123的下侧的外壁(主体外壳80G)与处理单元101的上侧的外壁界定。在该情况下,由冷却风路50引导的空气流不仅冷却处理单元101,还可适当地冷却曝光装置123。因而,能够抑制曝光装置123的内部的光学部件发生热变形。
[0128]另外,在所述第三实施方式中,说明了弹性导向构件550配置在曝光装置123与带电器122之间(带电器122的上方)并被带电器122的外壁压缩的方式,但是本发明并不限定于此。弹性导向构件550也可以配置在清洁装置127的上方等其它区域。
【权利要求】
1.一种图像形成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 壳体,具备内部空间; 开闭盖,开闭自如地安装于所述壳体,在打开状态下将所述内部空间向外部敞开; 曝光装置,配置于所述内部空间,具备:激光光源,其出射激光;外壳,其收容所述激光光源,包括让所述激光通过的开口部;以及光透过构件,其以覆盖所述外壳的所述开口部的方式配置于所述外壳,使所述激光透过; 图像形成单元,具备被透过了所述光透过构件的所述激光照射的像载体,被安装于所述内部空间中与所述曝光装置相对的第一位置,并且在所述开闭盖的所述打开状态下,相对于所述内部空间可装卸; 空气流产生部,在所述内部空间产生空气流; 冷却风路,将所述空气流在所述内部空间引导至所述曝光装置与所述图像形成单元之间;以及 隔离壁构件,配置于所述曝光装置与所述图像形成单元之间,能够在第一状态与第二状态之间进行状态变更,所述第一状态下的所述隔离壁构件,在所述开闭盖的关闭状态下从所述曝光装置侧向安装于所述第一位置的所述图像形成单元侧突出从而构成所述冷却风路的一部分,所述第二状态下的所述隔离壁构件,在所述开闭盖的打开状态下允许所述图像形成单元脱离所述内部空间。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图像形成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隔离壁构件,在所述第一状态下被配置在从所述曝光装置侧向安装于所述第一位置的所述图像形成单元侧突出的突出位置,在所述第二状态下被配置在比所述突出位置更向所述曝光装置侧离开的离开位置。`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图像形成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隔离壁构件在所述突出位置阻止所述空气流流向所述光透过构件。
4.根据权利要求2或3所述的图像形成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像载体承载利用所述激光形成的静电潜像以及与该静电潜像相对应的调色剂像,所述图像形成装置还包括转印部,在从所述像载体看与所述曝光装置相反的一侧,该转印部与所述第一位置的所述像载体相抵接,使所述像载体上的所述调色剂像转印到薄片体上, 在所述开闭盖的打开状态下,所述图像形成单元在从所述第一位置移动到接近所述曝光装置的第二位置之后脱离所述内部空间, 位于所述离开位置的所述隔离壁构件被配置在比所述第二位置的所述图像形成单元更靠所述曝光装置侧。
5.根据权利要求2或3所述的图像形成装置,其特征在于还包括连动部,该连动部与所述开闭盖从关闭状态向打开状态的变化相配合地使所述隔离壁构件从所述突出位置向所述离开位置移动。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图像形成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隔离壁构件具备以能够转动的方式支承于所述壳体的转轴以及从所述转轴向所述转动时的径向延伸设置的第一延伸设置部, 所述连动部具备:突片,在所述转轴的周向上与所述第一延伸设置部隔开间隔从所述转轴向所述径向突出设置;以及 臂构件,与所述开闭盖连接,在所述开闭盖的打开状态下离开所述突片,随着所述开闭盖从所述打开状态向所述关闭状态的变化而与所述突片抵接,其中, 在所述开闭盖的打开状态下,所述第一延伸设置部被配置成沿着所述曝光装置的底面,使得所述隔离壁构件配置于所述离开位置,随着所述开闭盖从所述打开状态向所述关闭状态的变化,所述臂构件与所述突片抵接使得所述隔离壁构件绕所述转轴转动,从而所述第一延伸设置部向所述图像形成单元侧突出,将所述隔离壁构件配置于所述突出位置。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图像形成装置,其特征在于:当随着所述开闭盖从所述关闭状态向所述打开状态变化而所述臂构件离开所述突片时,所述隔离壁构件因所述隔离壁构件的自重而配置于所述离开位置。
8.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图像形成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隔离壁构件还具备第二延伸设置部,该第二延伸设置部在所述径向上从所述转轴向与所述第一延伸设置部相反侧延伸设置, 所述第二延伸设置部,在所述隔离构件位于所述突出位置时被配置成与从所述光透过构件出射的所述激光的光路相分离,在所述隔离构件位于所述离开位置时被配置于遮挡所述激光的光路的位置。
9.根据权利要求2或3所述的图像形成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图像形成单元还具备: 带电装置,配置于所述像载体与所述曝光装置之间,使所述像载体带电; 显影装置,隔着朝向所述像载体的所述激光的光路而配置于与所述带电装置相反的一侦牝向所述像载体提供调色剂;以及 清洁装置,隔着所述带电装置而配置于与所述显影装置相反的一侧,回收残留于所述像载体上的调色剂,其中, 所述冷却风路从所述清洁装置向所述带电装置引导所述空气流, 所述隔离壁构件,在所述突出位置,被沿所述激光的光路而配置在所述带电装置与所述曝光装置之间。
10.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图像形成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隔离壁构件还具备清扫构件,在所述离开位置,该清扫构件与脱离所述内部空间的所述图像形成单元接触,清扫所述图像形成单元的表面。
11.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图像形成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隔离壁构件由弹性构件形成,在所述第一状态下,从所述曝光装置侧向安装于所述第一位置的所述图像形成单元侧突出配置,在所述第二状态下,被所述图像形成单元压缩,允许所述图像形成单元的所述脱离。
12.根据权利要求11所述的图像形成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隔离壁构件在所述第一状态下向从所述光透过构件分离的方向引导所述空气流。
13.根据权利要求11或12所述的图像形成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像载体承载利用所述激光形成的静电潜像以及与该静电潜像相对应的调色剂像, 所述图像形成装置还包括转印部,该转印部在从所述像载体看与所述曝光装置相反的一侧,与所述像载体抵接,使所述像载体上的所述调色剂像转印到薄片体上, 所述图像形成单元从所述第一位置移动到接近所述曝光装置的第二位置之后脱离所述内部空间, 所述弹性构件在所述第二状态下被所述第二位置的所述图像形成单元压缩。
14.根据权利要求11或12所述的图像形成装置,其特征在于还包括: 支承框架,在所述内部空间延伸设置,用于安装所述曝光装置,其中, 所述冷却风路由所述支承框架和所述图像形成单元的外壁界定。
15.根据权利要求11或12所述的图像形成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冷却风路由所述曝光装置的外壁和所述图像形成单元的外壁界定。
16.根据权利要求11或12所述的图像形成装置,其特征在于还包括薄片体构件,该薄片体构件配置于所述隔离壁构件的表面,降低所述图像形成单元与所述隔离壁构件之间的摩擦。
17.根据权利要求11或12所述的图像形成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图像形成单元具备: 带电装置,配置于所述像载体与所述曝光装置之间,使所述像载体带电; 显影装置,隔着朝向所述像载体的所述激光的光路而配置于与所述带电装置相反侧的一侧,向所述像载体提供调色剂;以及` 清洁装置,隔着所述带电装置而配置于与所述显影装置相反的一侧,回收残留于所述像载体上的调色剂,其中, 所述冷却风路从所述清洁装置向所述带电装置引导所述空气流, 所述隔离壁构件在所述第一状态下配置于所述带电装置与所述曝光装置之间。
18.根据权利要求17所述的图像形成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隔离壁构件在所述第二状态下被所述图像形成单元的所述带电装置的外壁压缩。
【文档编号】G03G15/04GK103529677SQ201310268411
【公开日】2014年1月22日 申请日期:2013年6月28日 优先权日:2012年6月28日
【发明者】浅川善行, 冨冈宏行 申请人:京瓷办公信息系统株式会社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