显示面板以及包括其的显示装置制造方法

文档序号:2701405阅读:251来源:国知局
显示面板以及包括其的显示装置制造方法
【专利摘要】公开了一种显示面板以及一种具有该显示面板的显示装置。所述显示面板包括:基板,具有平板形状;光输出层,设置在基板上并通过电驱动输出光;半导体层,包括多个开关元件和多条线,所述多个开关元件以矩阵形式布置并根据驱动信号开关以驱动光输出层,所述多条线将驱动信号传输至所述多个开关元件,其中,每条线以预定的宽度延伸,线在沿其长度方向的中心部分处的第一宽度厚于在沿其长度方向的一个端部处的第二宽度。
【专利说明】显示面板以及包括其的显示装置
【技术领域】
[0001]与示例性实施例一致的装置涉及一种显示面板和一种包括该显示面板的显示装置,更具体地,涉及一种包括传输驱动信号的线的显示面板以及一种包括该显示面板的显
示装置。
【背景技术】
[0002]例如TV和监视器的显示装置包括显示面板,例如IXD (液晶显示器)和OLED (有机发光二极管)。对于具有较大的观看区域的显示面板,制造工艺是重要的,而且需要维持显示面板的特性的技术。例如,在宽度与长度比为21:9的宽屏显示面板中,作为扫描线的栅极线的长度比该比为16:9的显示面板中的栅极线的长度长至少30%。在这种情况下,随着栅极线的电阻增大,信号失真增加,因此劣化了图像品质。

【发明内容】

[0003]附加的方面和/或优点将部分地在下面的说明书中进行阐述,部分地将通过描述而明显或者可以通过本公开的实施而明了。
[0004]一个或多个示例性实施例的一个方面在于提供一种即使在大屏幕的情况下也能够使图像品质的劣化最小化的显示面板以及一种包括该显示面板的显示装置。
[0005]可以通过提供这样的显示面板来实现上述的和/或其他的方面,所述显示面板包括:基板,具有平板形状;光输出层,设置在基板上并通过电驱动输出光;半导体层,包括多个开关元件和多条线,所述多个开关元件以矩阵形式布置并根据驱动信号开关以驱动光输出层,所述多条线将驱动信号传输至所述多个开关元件,其中,每条线以预定的宽度延伸,线在沿其长度方向的中心部分的第一宽度比线在沿其长度方向的一个端部的第二宽度厚。
[0006]每条线的预定的宽度可以沿长度方向从一个端部至中心部分逐渐增大。
[0007]驱动信号可以包括施加到开关元件的栅极的栅极信号,线包括用于传输栅极信号的多条栅极线。
[0008]光输出层可以包括液晶层。
[0009]光输出层可以包括有机电致发光(EL)层。
[0010]还可以通过提供一种显示装置来实现上述的和/或其他的方面,所述显示装置包括:图像处理单元,处理图像信号;显示单元,包括根据图像信号显示图像的显示面板,其中,显示面板包括具有平板形状的基板、设置在基板上并通过电驱动输出光的光输出层以及半导体层,所述半导体层包括以矩阵形式布置并根据驱动信号开关以驱动光输出层的多个开关元件和将驱动信号传输至所述多个开关元件的多条线,其中,每条线均以预定的宽度延伸,线在沿其长度方向的中心部分的第一宽度比在沿其长度方向的一个端部的第二宽度厚。
[0011]每条线的预定的宽度可以沿长度方向从一个端部至中心部分逐渐增大。
[0012]驱动信号可以包括施加到开关元件的栅极的栅极信号,线包括传输栅极信号的多条栅极线。
[0013]光输出层可以包括液晶层。
[0014]显示单元还可以包括提供光的光源单元和引导光源单元提供的光被发射到显示面板的导光板。
[0015]导光板可以包括图案以补偿由线的中心部分和端部之间的宽度差异造成的光透射度的变化。
[0016]图像处理单元可以输出图像的对应部分的亮度进行了调节的图像信号,以补偿因线的中心部分和端部之间的宽度差异而造成的光透射度的变化。
[0017]光输出层可以包括有机电致发光(EL)层。
[0018]如上所述,根据一个或多个示例性实施例,即使显示面板具有大屏幕,也可以使显示面板的图像品质的劣化最小化。
【专利附图】

【附图说明】
[0019]通过下面结合附图对示例性实施例的描述,上述和/或其他的方面将会变得清楚和更容易理解,在附图中:
[0020]图1是示出了根据示例性实施例的显示装置的构造的框图。
[0021]图2示出了根据示例性实施例的显示面板的结构。
[0022]图3示出了根据示例性实施例的半导体层的等效电路。
[0023]图4示出了根据现有技术的栅极线。
[0024]图5示出了根据现有技术的栅极信号的失真。
[0025]图6示出了根据示例性实施例的栅极线。
[0026]图7示出了根据示例性实施例的显示单元的剖视图。
[0027]图8是根据示例性实施例的从显示面板观看的导光板的平面图。
[0028]图9是示出了根据示例性实施例的基于显示单元的区域的像素区域的尺寸、导光板的输出亮度和整体透射度的曲线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29]在下文中,将参照附图来详细描述示例性实施例。图1是示出了根据示例性实施例的显示装置的构造的框图。显示装置I可以构造为TV或监视器等,并且可以包括接收单元11、图像处理单元12、显示单元13、用户输入单元14和控制器15。接收单元11接收图像信号。接收单元11可以接收来自广播信号传输单元(未示出)的广播信号(例如,TV广播信号)作为图像信号,可以接收来自例如DVD播放器和BD播放器的成像装置的图像信号,可以接收来自PC的图像信号,可以接收来自例如智能手机和智能平板的移动设备或移动装置的图像信号,可以通过例如因特网的网络接收图像信号,或者可以接收例如USB存储介质的存储介质中储存的图像内容作为图像信号。
[0030]图像处理单元12对接收单元11接收的用以显示图像的图像信号进行处理。显示单元13基于由图像处理单元12处理过的图像信号来显示图像。显示单元13可以使用任何显示图像的模式,例如IXD、LED或OLED等,而不被具体地限制。显示单元13包括显示面板131,显示面板131具有将要描述的基于显示模式的特性。[0031]用户输入单元14接收用户输入,并且可以包括接收遥控信号的遥控接收单元以及用于用户的直接输入的操作按钮或触摸面板,遥控信号包括来自遥控的用户输入。
[0032]控制器15整体控制显示装置I并控制图像处理单元12以在显示单元13上显示图像。显示装置I还包括例如闪速存储器或硬盘的非易失性存储器(未示出),以储存控制器15的操作所需的程序以及数据。控制器15的操作所需的程序包括操作系统(OS)和应用程序。
[0033]图2示出了根据示例性实施例的显示面板131的结构。显示面板131包括基板21、半导体层22和光输出层23。基板21具有平板形状的硅树脂材料,半导体层22和光输出层23堆叠在基板21上。光输出层23按照通过半导体层22施加的电驱动信号的控制来输出光。基于显不单兀13的显不模式确定光输出层23的类型。例如,在LCD中,光输出层23可以被构造为液晶层。可选择地,在OLED中,光输出层23可以被构造为有机电致发光(EL)层。液晶层通过选择性地透射来自图7中的光源单元72的光来输出光。有机EL层按照施加的信号通过发射光来输出光。
[0034]半导体层22以与显示单元13上显示的图像的多个像素对应的矩阵形式来布置,并且通过接收驱动信号来驱动光输出层23。图3示出了根据示例性实施例的半导体层22的等效电路。半导体层22与每个像素31相对应地设置,并且包括基于用于驱动光输出层23的驱动信号来开关的开关元件32。开关元件32可以构造为薄膜晶体管(TFT)。
[0035]另外,半导体层22包括多条线Gn、Gn+l等和Dn、Dn+l等来传输驱动信号以驱动光输出层23。驱动信号包括栅极信号和数据信号,多条线Gn、Gn+l等和Dn、Dn+l等包括用来传输栅极信号的栅极线Gn、Gn+l等以及用来传输数据信号的数据线Dn、Dn+l等。显示面板131还包括驱动器电路(未示出)以根据图像信号向多条线Gn、Gn+l等和Dn、Dn+l等输出驱动信号。
[0036]尽管未示出,但是显示面板131还可以包括滤色器和偏振层,其中,滤色器确定从光输出单兀23输出的光的颜色,偏振层使输出光偏振。
[0037]图4示出了根据现有技术的栅极线。半导体层41中的栅极线42具有预定的宽度并跨过半导体层41延伸。栅极线42从其相对的端部接收来自驱动器电路作为驱动信号的栅极信号43。图4中示出的栅极线42沿长度方向具有恒定的宽度。
[0038]随着栅极线42长度的增加,由于栅极线42的电阻增加,会导致驱动信号失真。图5示出了根据现有技术的栅极信号的失真。如图5中所示,由于随着栅极信号从栅极线52的端部53传输到中心部分54,栅极信号逐渐被栅极线52的电阻所影响,所以栅极信号的波形55、56和57从栅极线52的端部53至中心部分54越来越失真。当栅极线52的栅极信号失真时,发生基于栅极线52的部分的充电率的差异,从而造成图像品质的劣化。
[0039]图6示出了根据示例性实施例的栅极线。实施例的栅极线62的厚度从端部63到中心部分64沿栅极线62的长度方向逐渐增大。即,将栅极线62在端部63处的宽度限定为a,将栅极线62在中心部分64处的宽度限定为C,将栅极线62的在端部63和中心部分64之间的部分处的宽度限定为b。如图6中所示,宽度a小于宽度b,宽度b小于宽度C。当栅极线62的宽度增大时,栅极线62的电阻减小,从而对在栅极线62中流动的栅极信号的影响较小。因此,可以使栅极信号的波形65的失真最小化。栅极线62的宽度可以考虑到栅极信号的波形65的失真来进行调节。例如,栅极线62在端部63处的宽度可以是栅极线62在中心部分64处的宽度的30%至50%。
[0040]参照图6,当栅极线62的宽度变化时,像素区域66至68的尺寸也会相应地变化。在实施例中,像素区域66至68是指光透射通过半导体层41的区域。如图6中所示,像素区域66至68的尺寸从端部63至中心部分64逐渐减小。因此,通过半导体层41的光的透射程度会从端部63至中心部分64逐渐减小。
[0041]根据实施例,对上述根据栅极线62的部分的半导体层41的光透射程度的变化进行校正。图7示出了根据示例性实施例的显示单元13的剖视图。如图7中所示,根据实施例的显示单元13还包括光源单元72和导光板73。光源单元72为显示面板131提供光。光源单元72可以构造为荧光灯或发光二极管(LED)等,并且可以设置在导光板73的横向侧上。导光板73将来自光源单元72的光引导为透射到显示面板131。导光板73包括用以折射来自光源单元72的光的图案,从而光被均匀地透射到显示面板131。所述图案可以设置在导光板73的底表面76上,并且可以通过例如蚀刻和打点(dotting)的各种方法来形成。设置图案以补偿图6中示出的由于像素区域66至68的尺寸的减小造成的光透射程度的降低。即,设置导光板73的图案以提高导光板73从与栅极线62的端部63对应的区域74到与栅极线62的中心部分64对应的区域75的输出亮度。图8是根据示例性实施例的从显示面板131观看的导光板81的平面图。如图8中所示,从与栅极线62的端部63对应的区域84到与栅极线62的中心部分64对应的区域86,导光板81的输出亮度提高。
[0042]如上所述,通过调节导光板73的图案,显示单元13的整体透射度是恒定的而与显示单元131的区域无关。图9是示出了基于显示单元13的区域的像素区域的尺寸、导光板的输出亮度和整体透射度的曲线图。在图9的曲线图中,A、B和C分别是指与图6中示出的栅极线62的三个部分a、b和c对应的区域。参照图9,从区域A至区域C,即,从栅极线62的端部63至栅极线62的中心部分64,像素区域66至68的尺寸逐渐减小(见91),而导光板73的输出亮度逐渐增大(见92)。不管怎样,导光板73的输出亮度的增大补偿了由像素区域66至68的尺寸的减小而造成的光透射程度的减小,从而显示单元13的整体透射度93是恒定的而与显示单元13的区域无关。
[0043]根据另一个示例性实施例,可以调节数据线的宽度,而不是栅极线的宽度。可选择地,图像处理单元12代替导光板来调节基于其区域的图像亮度,由此补偿由像素区域66至68的尺寸的减小而造成的光透射程度的减小。
[0044]尽管已经示出并描述了几个示例性实施例,但是本领域技术人员将理解的是,在不脱离本公开的原理和精神的情况下,可以对这些示例性实施例做出改变,本公开的范围限定在权利要求及其等同物中。
【权利要求】
1.一种显示面板,所述显示面板包括: 基板,具有平板形状; 光输出层,设置在基板上并通过电驱动来输出光;以及 半导体层,所述半导体层包括:多个开关元件,以矩阵形式布置并根据驱动信号进行开关以驱动光输出层;多条线,将驱动信号传输至所述多个开关元件, 其中,至少一条线以预定的宽度延伸,所述至少一条线在沿其长度方向的中心部分处的第一宽度厚于在沿其长度方向的一个端部处的第二宽度。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显示面板,其中,所述至少一条线的预定的宽度沿长度方向从所述一个端部至所述中心部分逐渐增大。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显示面板,其中,驱动信号包括施加到开关元件的栅极的栅极信号,线包括用于传输栅极信号的多条栅极线。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显示面板,其中,光输出层包括液晶层。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显示面板,其中,光输出层包括有机电致发光层。
6.一种显示装置,所述显示装置包括: 图像处理单元,处理图像信号;以及 显示单元,包括根据图像信号显示图像的显示面板, 其中,显示面板包括: 基板,具有平板形状; 光输出层,设置在基板上并通过电驱动来输出光;以及 半导体层,所述半导体层包括:多个开关元件,以矩阵形式布置并根据驱动信号进行开关以驱动光输出层;多条线,将驱动信号传输至所述多个开关元件, 其中,至少一条线以预定的宽度延伸,所述至少一条线在沿其长度方向的中心部分处的第一宽度厚于在沿其长度方向的一个端部处的第二宽度。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显示装置,其中,所述至少一条线的预定的宽度沿长度方向从所述一个端部至所述中心部分逐渐增大。
8.根据权利要求6或7的显示装置,其中,驱动信号包括施加到开关元件的栅极的栅极信号,线包括用于传输栅极信号的多条栅极线。
9.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显示装置,其中,光输出层包括液晶层。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显示装置,其中,所述显示单元还包括提供光的光源单元以及导光板,导光板引导光源单元提供的光被发射到显示面板。
11.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显示装置,其中,导光板包括用以补偿因线的中心部分和端部之间的宽度差异而造成的光透射度的变化的图案。
12.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显示装置,其中,图像处理单元输出图像的对应部分的亮度进行了调节的图像信号,以补偿因线的中心部分和端部之间的宽度差异而造成的光透射度的变化。
13.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显示装置,其中,光输出层包括有机电致发光层。
【文档编号】G02F1/1362GK103676372SQ201310350085
【公开日】2014年3月26日 申请日期:2013年8月13日 优先权日:2012年9月14日
【发明者】卢正东, 张熇栽 申请人:三星电子株式会社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