把持部件和摄像设备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701756阅读:94来源:国知局
把持部件和摄像设备的制作方法
【专利摘要】本发明涉及把持部件和摄像设备。一种把持部件,包括:附加到本体的附着部分;配置成可相对于本体变位的延长部分;和连接附着部分和延长部分的连接部分。
【专利说明】把持部件和摄像设备
【技术领域】
[0001]本公开涉及适合于供摄像设备,比如小型照相机等之用的把持部件,以及涉及包括这种把持部件的摄像设备。
【背景技术】
[0002]对诸如小型照相机之类的一些摄像设备来说,在本体上安装其前沿弯曲的抹刀似的附件,从而提高以把拇指放在所述附件上的方式抓握的舒适性(例如,参见非专利文献I Item for Improving Hold Feeling of Digital Camera with Thumb”,[在线],2011年 10 月 17 日,“excite news”, [2012 年 8 月 21 日检索],因特网 URL:http://www.excite,c0.jp/News/bit/El318411438584.html)。

【发明内容】

[0003]然而,对于这种附件来说,放置拇指的部分是固定的,这常常导致本体的操作受到阻碍。
[0004]理想的是提供一种能够改善抓握本体的舒适性,而不阻碍本体的操作的把持部件,和包括这种把持部件的摄像设备。
[0005]按照本公开的实施例,提供一种把持部件,包括:附加到本体的附着部分;配置成可相对于本体变位的延长部分;和连接附着部分和延长部分的连接部分。
[0006]在按照本公开的上述实施例的把持部件中,拇指可放在延长部分上,同时手掌贴着本体的侧面,这使得易于抓握本体。酌情使延长部分变位,从而减小延长部分妨碍本体的操作的可能性。
[0007]按照本公开的实施例,提供一种摄像设备,包括:本体;和配置成安装在本体的顶面上的把持部件,所述把持部件包括延长部分,所述延长部分被配置成可相对于本体变位。
[0008]在按照本公开的上述实施例的摄像设备中,利用按照本公开的上述实施例的把持部件,帮助本体的抓握,利用本体进行诸如摄像之类的预期操作。
[0009]在按照本公开的上述各个实施例的把持部件和摄像设备中,延长部分能够相对于本体变位,使得能够改善抓握本体的舒适性,而不妨碍本体的操作。
[0010]显然上面的概述和下面的详细说明都是例证性的,用来提供要求保护的技术的进
一步说明。
【专利附图】

【附图说明】
[0011]为了进一步理解本公开,提供了附图,附图包含在本说明书中,并构成本说明书的一部分。附图图解说明实施例,并且连同说明书一起,用于解释本技术的原理。
[0012]图1是表示按照本公开的一个实施例的摄像设备的结构的透视图。
[0013]图2是表示图1中图解所示的把持部件的放大图的透视图。
[0014]图3是表示图1中图解所示的延长部分的变位的透视图。[0015]图4是表示其中图1中图解所示的延长部分被枢轴移动到第二位置的状态的透视图。
[0016]图5是表示颠倒地看的图1中图解所示的把持部件的结构的透视图。
[0017]图6是表示图3中图解所示的把持部件的锁定机构的操作状态的透视图。
[0018]图7是表示图6中图解所示的操作状态的截面图。
[0019]图8是表示图6中图解所示的锁定机构的解锁状态的透视图。
[0020]图9是表示图8中图解所示的解锁状态的截面图。
[0021]图10是解释摄像时的操作的透视图。
[0022]图11是解释非摄像时的操作的透视图。
[0023]图12是解释在摄像当中,用户想要进行重放或模式设定的情况下的操作的透视图。
[0024]图13是在从背面侧看摄像设备的情况下的第一透视图。
[0025]图14是在从背面侧看摄像设备的情况下的第二透视图。
[0026]图15是摄像设备的后视图。
[0027]图16是摄像设备的顶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28]下面参考附图,详细说明本公开的一些实施例。
[0029]图1表示按照本公开的一个实施例的摄像设备的结构。摄像设备I可以是例如小型摄像设备,比如紧凑式数码照相机等,具有近似长方体形状的本体2。
[0030]在下面给出的说明和附图中,沿着在利用摄像设备I摄影时,摄影者观看的方向,表示了前后方向(Z)、垂直方向(Y)和水平方向(X)。于是,被摄物体侧是前方,摄影者侧是后方。要注意前后方向(Z)、垂直方向(Y)和水平方向(X)只是为了便于说明,本公开的实施例并不局限于这些方向。
[0031]本体2呈板状,具有不突起或者轻微突起的把持部分(右侧部分)。本体2的正面2A和背面2B都是平坦的,或者基本平坦。在本体2的侧面2C的纵向侧的各个角度,设置弯曲面2D。注意可不必设置弯曲面2D。
[0032]在本体2的正面2A,附加有镜筒3。在镜筒3内,沿着光轴布置有进行被摄物体成像的摄影透镜(图中未示出),充当摄像光学系统的透镜或透镜组(图中未示出),和摄像元件(图中未示出)。摄像元件可以由例如CCD (电荷耦合器件)图像传感器或CMOS (互补金属氧化物半导体)图像传感器构成。
[0033]在本体2的背面2B,布置有显示部分4。显示部分4可以是例如液晶或有机EL (电致发光)型的显示单元。
[0034]在本体2的顶面2E,设置有例如附件插座5和快门按钮6。附件插座5被布置在本体2的顶面2E的中央稍微偏左的位置。快门按钮6被布置在本体2的顶面2E的前方稍微偏右的位置。在快门按钮6的外周,设置有电源旋钮7。
[0035]可以是例如具有端子(图中未示出)的能够导电的热插座的附件插座5能够连接涉及通电的外部部件,比如外部闪光设备和EVF(电子取景器)。然而,附件插座5另一方面可以是没有端子的非导电冷插座。[0036]此外,附件插座5具备附加于其上的把持部件10。作为附加到摄像设备I的本体2上,以帮助本体2的抓握的附件(或者所谓的“拇指柄”)的把持部件10具有作为把拇指放在本体2的背面2B侧的部分的延长部分40。延长部分40能够相对于本体2变位。在把持部件10中,使得能够改善抓握本体2的舒适性,而不阻碍本体2的操作。
[0037]如作为放大图的图2中的例子中所示,把持部件10具有附着部分20和连接部分30。附着部分20是附加到本体2上的部分。作为连接附着部分20和延长部分40的部分的连接部分30被固定到附着部分20。延长部分40能够相对于连接部分30变位,从而确保它能够如上所述相对于本体2变位。
[0038]图3和4都表示延长部分40的变位。延长部分40最好可绕作为轴Al的连接部分30枢轴转动,如用图3中的箭头R所示。延长部分40绕轴Al,在X-Z面内方向的这种枢轴转动消除了调整延长部分40的位置或长度,以便固定的任何机构等的需要,从而使连接部分30的结构变得简单。此外,这减少延长部分40的位置在摄影期间从一侧转变到另一侦牝从而对摄影造成麻烦的可能性,从而使得可以实现舒适的摄像。
[0039]具体地,如图3中所示,连接部分30被设置成从附着部分20的边21的一端21A朝着与附着部分20相交(例如,垂直)的方向延伸。换句话说,假定包括附着部分20的平面是X-Z平面,则延长部分40的枢轴转动的轴Al (连接部分30)设置在垂直方向(Y方向)上。延长部分40能够在与附着部分20的边21重叠的第一位置Pl与附着部分20的边21的延长线21B重叠的第二位置P2之间,绕作为轴Al的连接部分30枢轴转动。
[0040]第一位置Pl是通过帮助把拇指放在位于延长部分40的活动侧的前沿的指握部分41上,使得易于抓握本体2的位置。最好,指握部分41具有沿着Z向向后突起的弯曲形状,使得易于保持拇指。
[0041]另一方面,第二位置P2是开放被位于第一位置Pl的延长部分40隐藏的在本体2上的操作按钮等,以使这些操作组成部分易于操作的位置。此外,如后所述,当位于第二位置P2时,允许延长部分40具有与本体2的轮廓(即,弯曲面2D) —致的弯曲形状,和确保把附加有把持部件10的摄像设备I放入套子(图中未示出)等中,从而减少拆下的把持部件10丢失的可能性。此外,当把取景器(图中未示出)附加到附件部分20上的后述附件插座23上,并且戴眼镜的用户通过该取景器取景时,通过把延长部分40退回到第二位置P2,能够确保弯曲的指握部分41不会妨碍摄像。
[0042]延长部分40的变位范围(枢轴转动范围)最好位于在本体2的背面2B的显示部分4的上方,包括第一位置Pl和第二位置P2,如图1和图4中所示。这使得能够把可能由于延长部分40的枢轴转动而引起的延长部分40和显示部分4之间的任何干扰降至最小。此外,当把取景器(图中未示出)附加到附件部分20上的后述附件插座23上时,也能够使可能由于延长部分40的枢轴转动而引起的延长部分40和取景器之间的任何干扰降至最小。
[0043]最好,在本体2上,可以与延长部分40的枢轴转动位置关联地布置操作按钮等。更具体地,如图1和图4中所示,在背面2B的显示部分4的上方,本体2具有第一操作部分8和第二操作部分9。第一操作部分8主要在摄像时使用,当延长部分40位于第一位置Pl时被开放,而当延长部分40位于第二位置P2时被隐藏。第二操作部分9主要在非摄像时(例如,在重放时)使用,当延长部分40位于第二位置P2时被开放,而当延长部分40位于第一位置Pl时被隐藏。这将取决于延长部分40的枢轴转动位置开放相关的操作按钮,从而允许进一步改善用户的便利性。此外,除了与设备技术的发展相一致的本体2的小型化之外,还随着与复杂操作系统成比例的按钮数目的增大,有可能出现在延长部分40的底部也布置操作按钮等的必要性。把持部件10完全适合于解决这种可能性。
[0044]具体地,第一操作部分8可包括例如闪光操作按钮8A。闪光操作按钮8A从本体2的顶面2E弹出内置在本体2中的闪光设备(图中未示出)。
[0045]第二操作部分9可包括例如重放按钮9A和电子拨盘9B。重放按钮9A在显示部分4上,显示利用镜筒3的摄像透镜(图中未示出)成像的被摄物体图像,或者利用摄像元件(图中未示同)拍摄的图像。电子拨盘9B具有各种功能,包括使用户能够指定和选择快门速度或曝光补偿(EV值)的功能。
[0046]下面,更详细地说明把持部件10的附着部分20、连接部分30和延长部分40的结构。
[0047]附着部分20最好被安装在本体2的顶面2E上,如图1中所示。具体地,最好可按照插入如上所述的附件插座5中的方式,把附着部分20安装在本体2的顶面2E上。这是因为当利用铰链(接头)等,把附着部分20安装在本体2上的任何其它位置(例如,背面2B或侧面2C)上时,由于拇指施加于延长部分40的力相当强,附着部分20有可能不能承受拇指施加于延长部分40的力。特别地,附件插座5具有确保外部大型闪光设备不会因例如掉落或机械冲击而脱落的强度,从而能够完全承受拇指施加于延长部分40的力。
[0048]最好,附着部分20可以从本体2取下,不过另一方面,它可以固定到本体2上,或者与本体2 —体化,从而是不可拆卸的。
[0049]如图2中的例子中所示,附着部分20可具有连接部分22和附件插座23。连接部分22是将被插入在本体2 —侧的附件插座5中的部分。附件插座23被设置在连接部分22的顶面,以代替和补充在本体2 —侧的附件插座5。例如可以是冷插座的附件插座23能够连接不涉及通电的外部部件,比如OVF(光学取景器)等。不过,另一方面,附件插座23可以是如同在本体2 —侧的附件插座5 —样的热插座。
[0050]从在本体2的背面2B侧的附着部分20的边21的一端21A,在下方垂直设置连接部分30,连接部分30沿着垂直方向(Y方向)穿过延长部分40的第一端(轴侧的前沿,即,可枢轴转动端),具有和延长部分40的枢轴转动轴Al —样的功能。延长部分40的另一端(活动侧的前沿,即,前端)充当上述指握部分41。
[0051]延长部分40的长度(指握部分41的位置P4)最好满足例如以下要求。
[0052]首先,当延长部分40位于第一位置Pl时,指握部分41最好位于与安装本体2的附着部分20的面(即,顶面2E)上的特定位置P3(例如,快门按钮6)相比,更靠近连接部分30的位置(参见图1中的箭头A2)。一个原因如下所述。抓握本体2时,拇指的理想位置正好在快门按钮6后面,不过在实践中,把拇指放在比所述理想位置更深入(更靠近中央)的位置会带来更好的舒适度或者安全感。于是,当延长部分40位于第一位置Pl时,指握部分41最好位于与在本体2的顶面2E上的特定位置P3 (快门按钮6)相比,更靠近连接部分30的位置。
[0053]其次,指握部分41最好位于当用拇指握着它时,拇指不会被放在显示部分4上的位置。这是因为把拇指放在显示部分4(或者拇指阴影反映在显示部分4上)会使显示部分4不太看得见,这可能对摄影造成障碍。不过,把拇指放在显示部分4的边框的黑色区域上不会造成较大的障碍。最好,不把拇指放在显示部分4上的比黑色区域更靠近内部的区域(显示区域)上。
[0054]第三,当延长部分40位于第二位置P2时,指握部分41最好具有与本体2的轮廓(即,弯曲面2D)适应的弯曲形状,如图4中所示。这使得能够把附着把持部件10的摄像设备I放入套子(图中未示出)等中,从而降低在把摄像设备I放入套子中的时候,拆下的把持部件10丢失的可能性。
[0055]如图2中所示,指握部分41最好具备防滑部分42。这使得能够确实地把拇指放在指握部分41上,和稳定地握住本体2。此外,在使延长部分40枢轴转动到第二位置P2时,防滑部分42首先与本体2接触,从而使得可以避免本体2的任何涂层剥离或者损伤。用于防滑部分42的材料的例子可包括诸如橡胶和弹性体之类的树脂、减震材料、皮革等。另一方面,可以对防滑部分42进行表面处理,包括指握部分41的正面的粗化。
[0056]如图2和图3中所示,连接部分30最好被设置成当从插入附着部分20的附件插座5中的插入方向A3的后方看时,从附着部分20的边21的左端21A伸出。这使指握部分41的位置可以满足上述第一到第三要求。此外,当延长部分40位于第一位置Pl时,延长部分40与附着部分20的边21重叠,从而使得能够确实地承受拇指的压下延长部分40的强大力量。
[0057]图5表示颠倒地看的图1中图解所示的把持部件10的结构。把持部件10具备把延长部分40保持在第一位置Pl的限制部分50。限制部分50可具有例如设置在连接部分30上的凸起部分51,和设置在延长部分40上的凹陷部分52。当延长部分40位于第一位置Pl时,凸起部分51被嵌入凹陷部分52中。这防止延长部分40枢轴转动超出第一位置Pl,从而无意中压下本体2上的操作按钮等,或者避免本体2的任何涂层剥离或者损伤。此外,当延长部分40位于第一位置Pl时,能够抑制延长部分40在垂直方向和水平方向的任何松动,尤其是垂直方向的松动。
[0058]注意图5图解说明其中在限制部分50中,凸起部分51被设置在连接部分30上,而凹陷部分52被设置在延长部分40上的情况,不过凸起部分51可被设置在延长部分40上,而凹陷部分52可被设置在连接部分30上。此外,当延长部分40位于第二位置P2时,允许本体2的侧面2C和弯曲面2D具有作为把延长部分40保持在第二位置P2的限制部分的功能。
[0059]最好,附着部分20具有防止从附件插座5的任何脱落的锁定机构。如在图6中的例子中所示,所述锁定机构60具有两个突起61和移动这两个突起61的控制杆62。两个突起61设置在位于连接部分22的底面22A上的孔22B内。另一方面,在本体2的附件插座5的底面5A上,在与这两个突起61相对的位置,设置有孔5B。
[0060]两个突起61能够在工作位置P5(参见图6和图7)和解除位置P6 (参见图8和图9)之间沿着垂直方向(Y方向)往复运动。在工作位置P5,两个突起61从在连接部分22的底面22A上的孔22B突出,从而被闩锁在附件插座5的底面5A上的孔5B中。在解除位置P6,两个突起61被放入在底面22A上的孔22B内。例如,控制杆62能够顺着附着部分20的边21,沿水平方向(X方向)往复运动,在工作位置P5处可与连接部分30接触,而在解除位置P6处脱离连接部分30。[0061]下面参考图10-12,说明摄像设备I的操作和功能。
[0062]首先,把持部件10的附着部分20被安装在本体2的顶面2E上的附件插座5上。在这个时候,当锁定机构60的突起61被放置在如图8和图9中所示的解除位置P6时,连接部分22被插入附件插座5中。随后,通过操作控制杆62,突起61被放置在如图6和图7中所示的工作位置P5,这两个突起61被闩锁在附件插座5的底面5A上的孔5B中,从而防止把持部件10从附件插座5脱落。
[0063]在摄像时,如图10中的例子中所示,延长部分40位于第一位置Pl,拇指被放在指握部分41上,同时手掌贴着本体2的侧面2C。这使得易于抓握本体2,从而能够实现舒适的摄像,而不会引起关于本体2的掉下等的任何担心。
[0064]当把持部件10被附加到本体2上时,本体2上的操作按钮等的一部分(第一操作部分8或第二操作部分9)被延长部分40隐藏。具体地,如图10中所示,当延长部分40位于第一位置Pl时,使第一操作部分8 (闪光操作按钮8A)开放,从而能够容易地操作,然而第二操作部分9 (重放按钮9A和电子拨盘9B)被隐藏。
[0065]延长部分40能够相对于本体2 (连接部分30)变位,从而通过酌情使延长部分40变位,使被延长部分40隐藏的本体2上的操作按钮等开放,从而能够容易地操作。具体地,如图11中的例子中所示,通过使延长部分40枢轴转动到第二位置P2,第一操作部分8(闪光操作按钮8A)被隐藏,然而使第二操作部分9 (重放按钮9A和电子拨盘9B)开放,从而能够容易地操作。这使得可以在附加把持部件10的情况下,切换地开放第一操作部分8和第二操作部分9,从而消除了不断拆卸把持部件10的麻烦。
[0066]此外,如图12中的例子中所示,当拇指被插入指握部分41和本体2之间时,延长部分40以只允许拇指的插入的狭角,停止枢轴转动。借助例如在连接部分30内的凸轮(图中未示出)的形状,能够调整成狭角的延长部分40的枢轴转动的这种停止。于是,当用户在摄影当中想要进行重放或者改变设定时,他/她只需要把拇指插入指握部分41和本体2之间的间隙中,而不必使延长部分40完全枢轴转动到第二位置P2。此外,在这个时候,使指握部分41的弯曲形状也可以具有使得易于把拇指插入指指握部分41和本体2之间的间隙的引导功能。之后,通过把拇指再次放在指握部分41上,能够立即使延长部分40回到第一位置P1,以便重新开始摄影。
[0067]在摄影结束之后,通过使延长部分40枢轴转动到第二位置P2,能够使延长部分40与本体2的轮廓(即,弯曲面2D) —致,从而能够在附加把持部件10的情况下,把摄像设备I放入套子(图中未示出)等中。结果,在把摄像设备I放入套子中的时候,这消除拆卸把持部件10的任何麻烦,从而降低拆下的把持部件10丢失的可能性。
[0068]如上所述,在按照本公开的本实施例的把持部件10中,延长部分40能够相对于本体2变位,从而能够改善抓握本体2的舒适性,而不阻碍本体2的操作。于是,把持部件10附加到本体2上的摄像设备I的结构使得能够同时满足抓握性能,便携性和可操作性,以改善用户的便利性。
[0069]特别地,在小型的本体2中,把握部分和镜筒3之间的空间较窄,使得难以把手指插入其中。此外,板状本体2难以握住,因为把持部分不凸出。如上所述,具有小型或板状本体2的摄像设备I在抓握的舒适性方面仍有改善余地,从而把持部件10是恰当地适用的。另外,从除了与设备技术的发展相一致的本体2的小型化之外,还随着与复杂操作系统成比例的按钮数目的增大(按钮布置密度的增大)的观点看,把持部件10表现出较高的有效性。
[0070]图13-图16都表示按照本公开的上述实施例的摄像设备I的外视图的例子。图13是在从背面侧看摄像设备的情况下的第一透视图。图14是在从背面侧看摄像设备的情况下的第二透视图。图15是摄像设备的后视图,而图16是摄像设备的顶视图。
[0071]至此,参考例证实施例,说明了本技术,不过,本技术并不局限于上述实施例,不同的变形都是可能的。例如,在本公开的上述实施例中,说明了其中延长部分40能够绕作为轴Al的连接部分30枢轴转动的情况,不过除了枢轴转动之外,延长部分40的变位方法的例子还可包括水平方向的伸缩或往复运动,垂直方向的往复运动等。
[0072]此外,例如,在本公开的上述实施例中,说明了其中如图2和图3中所示,连接部分30被设置成当从插入附着部分20上的附件插座5中的插入方向A3的后方看时,从附着部分20的边21的左端21A伸出的情况。不过,连接部分30也可被设置成当从插入附着部分20上的附件插座5中的插入方向A3的后方看时,从附着部分20的边21的右端伸出。
[0073]此外,例如,在本公开的上述实施例中,说明了其中假定包括附着部分20的平面是X-Z平面,沿垂直方向(Y方向)设置连接部分(轴Al),并且延长部分40沿着水平方向(X-Z面内方向)枢轴转动的情况。不过,也可顺着附着部分20的边21,沿着水平方向(X方向)设置连接部分30 (轴Al),另一方面,延长部分40可以沿着垂直方向(Y-Z面内方向)枢轴转动。
[0074]另外,例如,在本公开的上述实施例中,说明了指握部分41具有弯曲形状的情况,不过指握部分41可以是平坦的,以使拇指主要由防滑部分42保持。
[0075]另外,例如,在本公开的上述实施例中,说明了其中特定位置P3对应于快门按钮6的情况,不过在特定位置P3,可以设置除快门按钮6以外的任何操作按钮。
[0076]此外,例如,在本公开的上述实施例中,说明了其中把持部件10是与本体2分离的组成部分,附着部分20可拆卸地安装在本体2上的情况。不过,也可以允许其中把持部件10被不可拆卸地固定到本体2上,或者与本体2 —体化的结构。另外在这种情况下,把持部件10可附加在本体2的顶面2E上,可以具有能够相对于本体2变位的延长部分40,使得能够改善抓握本体2的舒适性,而不妨碍本体2的操作。此外,把持部件10可具有固定到本体2,或者与本体2 —体化的附着部分20,以及连接附着部分20和延长部分40的连接部分30。
[0077]此外,例如,在本公开的上述实施例中,说明了显示部分4由液晶或有机EL元件构成的情况,不过除液晶或有机EL元件之外,显示部分4还可以利用任何其它备选的显示元件,比如等离子体、无机EL、电沉积、电致变色元件。
[0078]另外,例如,在本公开的上述实施例中,作为摄像设备I的例子,说明了紧凑型数码照相机(数字静态照相机),不过本技术也可适用于任何其它摄像设备,比如镜头可换式照相机、便携式摄像机等。
[0079]此外,按照本公开的上述实施例的把持部件10并不局限于附加到摄像设备I的本体2 (照相机),而是可以附加到具有附件插座的任何其它与照相机相关的组成部分和外围组成部分,比如支架、从属单元等。
[0080]此外,本技术包含这里说明和体现的各个实施例中的一些或全部实施例的任何可能组合。
[0081]根据本公开的上述例证实施例,至少可以获得以下结构。
[0082](I) 一种把持部件,包括:
[0083]附加到本体的附着部分;
[0084]配置成可相对于本体变位的延长部分;和
[0085]连接附着部分和延长部分的连接部分。
[0086](2)按照(I)所述的把持部件,其中延长部分被配置成绕作为轴的连接部分枢轴转动。
[0087](3)按照⑵所述的把持部件,其中
[0088]连接部分沿着与附着部分相交的方向,从附着部分的边的一端伸出,
[0089]延长部分被配置成绕作为轴的连接部分,在第一位置和第二位置之间枢轴转动,第一位置与附着部分的边重叠,而第二位置与附着部分的边的延长线重叠。
[0090](4)按照(1)-(3)任意之一所述的把持部件,其中附着部分被配置成安装在本体的顶面上。
[0091](5)按照(4)所述的把持部件,其中附着部分被配置成可拆卸地安装在本体上。
[0092](6)按照(4)或(5)所述的把持部件,其中
[0093]本体包括在本体的顶面上的附件插座,和
[0094]附着部分被配置成插入附件插座中,从而被安装在本体的顶面上。
[0095](7)按照(6)所述的把持部件,其中当从把附着部分插入附件插座中的方向的后方看时,连接部分从附着部分的边的左端伸出。
[0096](8)按照(6)或(7)所述的把持部件,其中附着部分包括防止从附件插座脱落的锁定机构。
[0097](9)按照(3)-(8)任意之一所述的把持部件,其中本体包括:
[0098]当延长部分位于第一位置时开放,而当延长部分位于第二位置时,被延长部分隐藏的第一操作部分;和
[0099]当延长部分位于第二位置时开放,而当延长部分位于第一位置时,被延长部分隐藏的第二操作部分。
[0100](10)按照(9)所述的把持部件,其中
[0101]第一操作部分包括闪光操作按钮,
[0102]第二操作部分包括重放按钮和电子拨盘。
[0103](11)按照(3)-(10)任意之一所述的把持部件,还包括配置成把延长部分保持在第一位置的限制部分,限制部分包括凸起部分和凹陷部分,凸起部分设置在连接部分和延长部分之一上,而凹陷部分设置在连接部分和延长部分中的另一个之上,当延长部分位于第一位置时,凸起部分被嵌入凹陷部分中。
[0104](12)按照(3)-(11)任意之一所述的把持部件,其中延长部分包括在活动侧的前沿的指握部分,当延长部分位于第一位置时,指握部分位于与特定位置相比,更靠近连接部分的位置,所述特定位置位于本体的将安装所述附着部分的表面上。
[0105](13)按照(12)所述的把持部件,其中
[0106]附着部分被配置成安装在本体的顶面上,和[0107]所述特定位置对应于快门按钮。
[0108](14)按照(12)或(13)所述的把持部件,其中指握部分具有当延长部分位于第二位置时,与本体的轮廓一致的弯曲形状。
[0109](15)按照(12)-(14)任意之一所述的把持部件,其中指握部分包括防滑部分。
[0110](16) —种摄像设备,包括:
[0111]本体;和
[0112]配置成安装在本体的顶面上的把持部件,所述把持部件包括延长部分,所述延长部分被配置成可相对于本体变位。
[0113](17)按照(16)所述的摄像设备,其中
[0114]本体包括在本体的背面的显示部分,和
[0115]延长部分的变位范围位于在本体的背面中的显示部分上方。
[0116](18)按照(16)或(17)所述的摄像设备,其中把持部分包括:
[0117]配置成附加到本体的附着部分;和
[0118]连接附着部分和延长部分的连接部分。
[0119]本公开包含与在2012年9月10日向日本专利局提交的日本优先权专利申请JP2012-198595中公开的主题相关的主题,该专利申请的整个内容在此引为参考。
[0120]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应明白,根据设计要求和其它因素,可以产生各种修改、组合、子组合和变更,只要它们在所附的权利要求或其等同物的范围之内。
【权利要求】
1.一种把持部件,包括: 附着到本体的附着部分; 配置成能够相对于本体变位的延长部分;以及 连接附着部分和延长部分的连接部分。
2.按照权利要求1所述的把持部件,其中所述延长部分被配置成绕作为轴的连接部分枢轴转动。
3.按照权利要求2所述的把持部件,其中 所述连接部分沿着与附着部分相交的方向,从附着部分的边的一端伸出,并且延长部分被配置成绕作为轴的连接部分在第一位置和第二位置之间枢轴转动,第一位置与附着部分的所述边重叠,而第二位置与附着部分的所述边的延长线重叠。
4.按照权利要求1所述的把持部件,其中所述附着部分被配置成安装在本体的顶面上。
5.按照权利要求4所述的把持部件,其中附着部分被配置成可拆卸地安装在本体上。
6.按照权利要求4所述的把持部件,其中 本体包括在本体的顶面上的附件插座,并且 附着部分被配置成插入附件插座中,从而被安装在本体的顶面上。
7.按照权利要求6所述的把持部件,其中当从把附着部分插入附件插座中的方向的后方看时,连接部分从附着部分的所述边的左端伸出。
8.按照权利要求6所述的把持部件,其中附着部分包括防止从附件插座脱落的锁定机构。
9.按照权利要求3所述的把持部件,其中本体包括: 当延长部分位于第一位置时开放,而当延长部分位于第二位置时被延长部分隐藏的第一操作部分;和 当延长部分位于第二位置时开放,而当延长部分位于第一位置时被延长部分隐藏的第二操作部分。
10.按照权利要求9所述的把持部件,其中 第一操作部分包括闪光操作按钮,并且 第二操作部分包括重放按钮和电子拨盘。
11.按照权利要求3所述的把持部件,还包括配置成把延长部分保持在第一位置处的限制部分,限制部分包括凸起部分和凹陷部分,凸起部分被设置在连接部分和延长部分中的一个处,而凹陷部分被设置在连接部分和延长部分中的另一个处,并且当延长部分位于第一位置时,凸起部分被嵌入凹陷部分中。
12.按照权利要求3所述的把持部件,其中延长部分包括在活动端处的指握部分,当延长部分位于第一位置时,指握部分位于与特定位置相比更靠近连接部分的位置,所述特定位置位于本体的将安装所述附着部分的表面上。
13.按照权利要求12所述的把持部件,其中 附着部分被配置成安装在本体的顶面上,并且 所述特定位置对应于快门按钮。
14.按照权利要求12所述的把持部件,其中指握部分具有当延长部分位于第二位置时与本体的轮廓一致的弯曲形状。
15.按照权利要求12所述的把持部件,其中指握部分包括防滑部分。
16.一种摄像设备,包括: 本体;和 配置成安装在本体的顶面上的把持部件,所述把持部件包括延长部分,所述延长部分被配置成能够相对于本体变位。
17.按照权利要求16所述的摄像设备,其中 本体包括在本体的背面处的显示部分,并且 延长部分的变位范围位于在本体的背面中的显示部分上方。
18.按照权利要求16所述的摄像设备,其中把持部分包括: 配置成附着到本体的附着部分;和 连接附着 部分和延长部分的连接部分。
【文档编号】G03B17/02GK103676412SQ201310393527
【公开日】2014年3月26日 申请日期:2013年9月3日 优先权日:2012年9月10日
【发明者】高木纪明 申请人:索尼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