液晶面板检测系统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706000阅读:207来源:国知局
液晶面板检测系统的制作方法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公开一种液晶面板检测系统,为解决现有的采用人工敲击液晶面板,由于力道的大小、角度以及力道的均匀度不易控制,容易导致检测结果误差大、检测中出现液晶面板的碎裂等问题而设计。所述液晶面板检测系统包括施压装置;所述施压装置与液晶面板分离设置,用以向液晶面板表面释放施压介质。具有结构简单、实现简便,对液晶面板施压的压力的力道、角度以及均匀度都容易控制的优点,从而降低了检测误差,提高了检测的精确度,且有利于减少人工敲击导致的液晶面板的碎裂的报废等优点。
【专利说明】液晶面板检测系统【技术领域】
[0001]本实用新型涉及显示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液晶面板检测系统。
【背景技术】
[0002]在液晶显示面板的制作过程中,需要检查Touch Mura (斑点或局部色不均)。液晶显示面板中包括阵列基板和彩膜基板,阵列基板和彩膜基板由位于两者之间的隔垫物进行支撑,且在阵列基板和彩膜基板对盒形成的空间内灌入有液晶分子,同时液晶分子也对阵列基板以及彩膜基基板有一定的支撑作用。
[0003]当液晶分子灌入量低于标准值下限,液晶分子的对阵列基板和彩膜基板的支撑作用小,隔垫物的支撑作用大。这种情况在外力敲击的作用下,隔垫物将偏离原始位置,由于隔垫物需要提供的支撑力大,从而回复到原始位置的阻力也大,导致隔垫物无法及时回复到原始位置,形成隔垫物所在的原始位置处出现漏光现象,形成Touch Mura。
[0004]为了检测出由于液晶分子灌入量少导致的色不均,现有的检测方法为,人为的通过敲击面板的表面,由人眼观察在敲击后是否液晶显示面板是否出现色不均。这种实现方法无需专门的检测装置,检测也较为简单,但是存在以下问题:
[0005]第一:人工敲击检测,敲击的力度容易出现不均、造成检测结构误差大;
[0006]第二:进行敲击,用力过度或敲击的角度不对,将容易导致面板的出现破裂的问题,导致面板的报废 率上升;
实用新型内容
[0007](一)实用新型目的
[0008]针对上述问题,本实用新型旨在提供一种击打力道均、力道及角度均控制精确简便的液晶面板检测系统。
[0009](二)技术方案
[0010]为达上述目的,本发明液晶面板检测系统包括施压装置;
[0011]所述施压装置与液晶面板分离设置,用以向液晶面板表面释放施压介质。
[0012]优选地,所述施压装置为用以向液晶面板表面喷射气体的气体喷射装置;所述施压介质为流动的气体。
[0013]优选地,所述气体喷射装置包括压电喷射器,所述压电喷射器气体喷出端设有一透明气腔;所述透明气腔一侧均匀分布有若干气孔。
[0014]优选地,所述施压装置为向液晶面板表面发射超声波的超声波装置;所述施压介质为超声波。
[0015]优选地,还包括检测结果判定单元;
[0016]所述超声波装置还用于对所述液晶面板进行超声波成像;
[0017]所述检测结果判定单元,接收所述超声波成像,并根据所述超声波成像对液晶面板进行判断。[0018]优选地,还包括用以对液晶面板进行图像采集,并根据采集的图像进行结果判定的视觉检测装置。
[0019]优选地,所述视觉检测装置包括:
[0020]红外摄像头,用以对所述液晶面板红外成像,并输出红外检测图像;
[0021]检测结果判断单元,接收所述红外检测图像,根据所述红外检测图像进行对液晶面板进行判断。
[0022]优选地,还包括信号发生器以及背光源;
[0023]所述背光源为液晶面板提供显示背光;
[0024]所述信号发生器用以向液晶面板提供检测信号,所述液晶面板根据所述检测信号显示图像;
[0025]所述视觉检测装置包括摄像头以及检测结果判定装置:
[0026]所述摄像头,采集液晶面板所显示的图像以形成检测画面;
[0027]所述检测结果判断单元,接收所述红外检测图像,根据所述红外检测图像进行对液晶面板进行判断。
[0028](三)本实用新型液晶面板检测系统的有益效果
[0029]本实用新型液晶面板检测系统,提供了一种代替过去手动敲击的装置,对液晶面板实现周期性施压,用于检测出Touch Mura,相较于手动敲击,施压的力度和角度可控性好,从而有利于提高检测准确度和精度。
【专利附图】

【附图说明】
[0030]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所述的一种液晶面板检测系统的结构示意图;
[0031]图2为图1中所述的透明腔体的俯视结构示意图;
[0032]图3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所述的另一种液晶面板检测系统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33]下面结合说明书附图以及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做进一步的说明。
[0034]本实施例液晶面板检测系统,包括施压装置;所述施压装置与液晶面板分离设置,用以向液晶面板表面释放施压介质。而在本实施例中提出以下两种施压设备;一种为气体喷射装置,另一种为超声波装置。
[0035]所述施压装置为用以向液晶面板表面喷射气体的气体喷射装置。所述施压介质为流动的气体,流动的气体喷向所述液晶面板,从而使所述液晶面板表面受力。所述气体喷射装置的结构可以是包括气体存储腔、气流管道以及喷头等结构的实体装置,在应用时通过打开和关闭喷头,控制气体的喷出,当气体喷到所述液晶面板的表面,液晶面板表面承受了气体运动速度改变的冲量,从而受到了压力,从而实现了施压。采用气体施压,施压温和,且可以通过控制气流的一次性喷出的量以及气体喷出的速度实现对压力的控制,通过控制气体喷出的角度实现施压角度的控制,从而具有实现简便,施压效果好的优点,采用气体喷射装置施压相对于人工敲击,具有施压力度和角度控制方便,力度均匀等优点。
[0036]以下提供一种具体的气体喷射装置;所述气体喷射装置包括压电喷射器,所述压电喷射器气体喷出端设有一透明气腔;所述透明气腔一侧均匀分布有若干气孔。所述气孔用于对准液晶面板表面,气体从所述气孔喷出到液晶面板表面以进行施压。将所述气腔设置成透明的,方便继续对液晶面板施压时或施压后的检测。其中,压电喷射装置通常是由直径为20cm、厚度为Imm的圆形压电陶瓷双晶片和支架组成。晶片的边缘固定在支架上,压电陶瓷双晶片是由两片极性相反的压电陶瓷片粘合在一起组成,激励信号加于双晶片上、下表面,则两片压电陶瓷片在电路上串联。因此在电场激励下,某一时刻其中一片伸长时另一片则缩短,使陶瓷片产生了弯曲振动。压电陶瓷双晶片在外加周期性激励信号的驱动下作连续的周期性弯曲振动,从而使气体喷出。具体的如图1-图2所示,其中所述透明气腔110设置在液晶面板的接收压力的一侧,所述压电喷射器120通过管道与所述透明气腔110相连;其中所述箭头即表示的气流从透明气腔110的气孔111向液晶面板喷射的方向。其中130为液晶面板防止的支撑物,在本实施例中为柱状,具体的也可以是块状的,在具体的实施过程中根据需要进行设置。当所述液晶面板已经与背光源进行了组装,则可以直接利用液晶面板自带的背光源进行背光的提供,当所述液晶面板还未与背光源进行组装,则还需向液晶面板提供光源,故在本实施例中还提供了背光源140。所述背光源可以是冷阴极管的背光源,还可以是发光二极管的背光源。若所述液晶面板还为未贴附上、下偏光板,则在检测的过程中,还需要在背光源140与液晶面板之间增加下偏光板,在液晶面板的出光侧还需设置上偏光板,这样才能保证液晶面板的显示出所需的画面。
[0037]在传统的检测过程中,向液晶面板或液晶装置提供背光并输出检测信号,由人眼通对液晶面板的检测画面,观察到由敲击后的色不均进行不良的判定或等级的判定,这种判定将导致漏检,强烈的依赖工作人员的检测能力、经验以及工作状态,从而检测结果的准确度以及精确度都不是很稳定。为了解决上述问题,本实施例所述的液晶面板检测系统,还增设了视觉检测装置,用以自动判断是否出现了施压后的色不均即Touch Mura。
[0038]以下提供几种具体视觉检测装置的结构:
[0039]第一种:视觉检测装置包括红外摄像头以及检测结果判定单元。所述红外摄像头,用以对所述液晶面板红外成像,并输出红外检测图像;所述检测结果判断单元,接收所述红外检测图像,根据所述红外检测图像进行对液晶面板进行判断。所述检测结果判定单元具体的可以报考图像处理模块、对比模块等。所述图像处理模块用以将采集的红外检测图像进行去噪、加深对比等处理;所述对比模块用以将红外检测图像之间进行对比或将采集图像与存储在其内部的良好图像或不同等级的不良图像进行对比,从而判断液晶面板是否是良品或判定等级。当对比模块实现的是红外检测图像之间的对比;则所述红外摄像头可以采集对液晶面板施压前和施压后的图像的对比。具体的所述图像处理模块可以是常见的图像处理器;所述对比模块可以是由逻辑电路构成的对比器,例如常见的模拟电路中的对比器;也可以是封装有固件的PLC可编程控制器、DSP数字信号处理器或MCU单片机等。采用红外成像,利用液晶面板内隔垫物和液晶分子所发出的红外线的不同实现图像的成像,从而隔垫物在施压前后的形变以及偏移都可以精确的进行显示。采用红外成像,不用向液晶面板输入额外的检测信号,实现简便快捷。
[0040]第二种:液晶面板检测系统还包括信号发生器以及背光源;
[0041]所述背光源为液晶面板提供显示背光;
[0042]所述信号发生器用以向液晶面板提供检测信号,所述液晶面板根据所述检测信号显示图像;[0043]所述视觉检测装置包括摄像头以及检测结果判定装置:
[0044]所述摄像头,采集液晶面板所显示的图像以形成检测画面;所述摄像头可以是CO)摄像头。CO)英文全称为Charge-coupled Device ;CO)中文全称为电荷稱合元件,又被称为CCD图像传感器。CCD是一种半导体器件,能够把光学影像转化为数字信号。根据选择的CCD镜头所覆盖的面积的大小,可以采用一次性就可以拍摄出液晶显示面板的整个检测画面,或者采用扫描式的CCD镜头,通过控制镜头与液晶面板的相对移动,实现检测画面的接收或图像采集。
[0045]所述检测结果判断单元,接收所述红外检测图像,根据所述红外检测图像进行对液晶面板进行判断。同样的所述检测结果判断单元,判定的方法有多种,可以是图像之间进行的比较,也可以是单个的一种检测画面上图像色度差的阈值判断,实现对液晶面板检测的不良的判断以及等级的划分。
[0046]具体的如图3所示,所述液晶面板检测系统包括、对位机台用以防止液晶面板210、摄像头220用以采集图像,并将采集的图像传输到图像处理器,由图像处理器对图像进行处理,从而得到可以用于比较的图像;所述比较器从所述图像处理器中接收处理后的图像与预先存储的图像处理,或接收施压前后的两幅图像并进行比较,从而得到比较结果,进行液晶面板是否出现色不均,色不均对应的等级的判定。图3所示的图像采集的过程中,是采用扫描的方式对液晶面板进行检测,且通过步进电机控制对位机台,从而移动液晶面板,从而实现摄像头220对液晶面板显示区域的每一处的扫描,从而提取整个液晶面板在敲击后是否出现的色不均的检测。
[0047]在本实施例中提供的另一种施压装置为超声波装置。超声波作为施压介质向液晶面板施压。所述施压装置为超声波装置发射超声波,液晶面板感受到超声波的压力,从而实现对液晶面板的施压。所述超声波装置可以是现有的超声波装置的任意一种,故具体结构就不在此赘述。
[0048]同样的超声波装置还可以用于成像,在此本实施例所述的超声波装置还用以通过超声波对液晶面板的内部结构进行成像,从而可以超声波成像可以很好的反应出隔垫物形状和位置。此外所述的晶面板检测系统还包括检测结果判定单元;且所述检测结果判定单元,接收所述超声波成像,并根据所述超声波成像对液晶面板进行判断。
[0049]同样的可以超声波成像,对液晶面板施压前的超声波成像与施压后的超声波图像的对比,或者仅采集施压后的超声波图像,再通过标准图像的对比来进行不良的判断或等级的划分等。
[0050]综合上述,本实施例所述的液晶面板检测系统,提供了施压装置,所述施压装置至少有两种结构,一种喷射气体的气体喷射施压、一种超声波施压的超声波装置。此外还提供了视觉检测装置。视觉检测装置可以是传统的普通的光学采集镜头、还可以是红外成像镜头,还可以是超声波装置的超声波成像。在进行不良判定时,可以是施压前后对液晶面板检测画面或内部结构隔垫物的偏移和形变的对比,或者是检测图像与标准图像的对比或者直接判定检测画面上的色不均的判断等实现最终的Mura的检测,具有检测结果去除了人为因素导致的误差,减少了力道过大以及角度不对的破片的风险,且具有结构简单,实现简便的优点。
[0051]以上实施方式仅用于说明本实用新型,而并非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有关【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范围的情况下,还可以做出各种变化和变型,因此所有等同的技术方案也属于本实用新型的范畴,本实用新型的专利保护范围应由权利要求限定。
【权利要求】
1.一种液晶面板检测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施压装置; 所述施压装置与液晶面板分离设置,用以向液晶面板表面释放施压介质。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液晶面板检测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施压装置为用以向液晶面板表面喷射气体的气体喷射装置;所述施压介质为流动的气体。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液晶面板检测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气体喷射装置包括压电喷射器,所述压电喷射器气体喷出端设有一透明气腔;所述透明气腔一侧均匀分布有若干气孔。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液晶面板检测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施压装置为向液晶面板表面发射超声波的超声波装置;所述施压介质为超声波。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液晶面板检测系统,其特征在于,还包括检测结果判定单元; 所述超声波装置还用于对所述液晶面板进行超声波成像; 所述检测结果判定单元,接收所述超声波成像,并根据所述超声波成像对液晶面板进行判断。
6.根据权利要求1、2、3或4所述的液晶面板检测系统,其特征在于,还包括用以对液晶面板进行图像采集,并根据采集的图像进行结果判定的视觉检测装置。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液晶面板检测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视觉检测装置包括: 红外摄像头,用以对所述液晶面板红外成像,并输出红外检测图像; 检测结果判断单元,接收所述红外检测图像,根据所述红外检测图像进行对液晶面板进行判断。
8.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液晶面板检测系统,其特征在于,还包括信号发生器以及背光源; 所述背光源为液晶面板提供显示背光; 所述信号发生器用以向液晶面板提供检测信号,所述液晶面板根据所述检测信号显示图像; 所述视觉检测装置包括摄像头以及检测结果判定装置: 所述摄像头,采集液晶面板所显示的图像以形成检测画面; 所述检测结果判断单元,接收所述红外检测图像,根据所述红外检测图像进行对液晶面板进行判断。
【文档编号】G02F1/13GK203465488SQ201320510647
【公开日】2014年3月5日 申请日期:2013年8月20日 优先权日:2013年8月20日
【发明者】井杨坤, 孙国防, 马光和, 陈振虎, 郑谭冬 申请人:合肥京东方光电科技有限公司, 京东方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