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触控显示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4302940阅读:245来源:国知局

本发明涉及显示技术领域,更具体地说,涉及一种触控显示装置。



背景技术:

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日益提高,对手机,平板电脑等电子产品的要求也越来越高,触控显示也成为市场上高端电子产品的必备要求。针对消费者的需求,手机以及平板电脑市场的竞争也越来越激烈。

目前,电容式触控屏也被广泛的应用于手机、平板电脑等各种电子产品中。目前较为多见的电容式触控屏有ogs(oneglasssolution)、on-cell和in-cell三种技术。其中,in-cell技术由于其制作工艺上的优势,相比于ogs技术和on-cell技术,具有更加轻薄、透光性更好的优点。

现有技术中的触控显示装置存在以下技术问题:目前,in-cell技术中都会对公共电极进行切割处理,从而对其分区。但是,当公共电极被切割后,电极之间存在的缝隙使光线通过,干扰显示效果,导致该位置存在漏光的技术问题。另外,触控基板中的触控结构设有纵向分布的第一触控电极和横向分布的第二触控电极,层级结构较多,结构复杂。

为此,有必要针对上述问题,提出一种触控显示装置,以解决现有的触控显示装置存在的漏光及厚度较大的问题。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触控显示装置,以解决现有的触控显示装置存在的漏光及厚度较大的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提供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触控显示装置,包括彩膜基板,与所述彩膜基板相对设置的阵列基板,以及位于所述彩膜基板与所述阵列基板之间的液晶层,所述彩膜基板包括:第一基板;彩色树脂层,所述彩色树脂层以矩阵形式设置于所述第一基板上靠近所述液晶层的一侧;黑矩阵,所述黑矩阵间隔设于所述彩色树脂层之间;若干公共电极,相邻的所述公共电极之间存在缝隙,所述缝隙位于所述黑矩阵的下方;以及第一触控电极,所述第一触控电极设置于所述第一基板上远离所述液晶层的一侧;在触控阶段,所述第一触控电极和所述公共电极用作实现触控操作。

优选的,所述阵列基板包括:第二基板;多个像素电极,所述像素电极设置于所述第二基板上靠近所述液晶层的一侧。

优选的,在图像显示阶段,所述像素电极和所述公共电极用作实现液晶显示。

优选的,所述公共电极、所述第一触控电极以及所述像素电极为透明氧化物电极。

优选的,所述透明氧化物电极为氧化铟锡电极或氧化铟锌电极。

优选的,所述公共电极和所述第一触控电极相互垂直。

优选的,所述阵列基板还包括设于所述像素电极和所述第二基板之间的薄膜晶体管层。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的优点在于:本发明提供的触控显示装置,通过将公共电极之间的缝隙设置于黑矩阵的下方,使得光线不能通过缝隙影响到显示功能,从而解决了现有的触控显示装置存在的漏光问题;另外,通过公共电极和第一触控电极来实现触控操作,如此可减少一层结构的设置,从而简化了触控显示装置的结构,降低了厚度。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发明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发明中记载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本发明所提供的一种触控显示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发明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详细的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发明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发明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发明保护的范围。

为了进一步理解本发明,下面结合实施例对本发明进行详细说明。

现有技术中,触控显示装置中的公共电极之间存在的缝隙会产生漏光的问题,而且结构复杂、厚度较大。为解决现有技术的问题,本发明提出一种触控显示装置,包括彩膜基板,与所述彩膜基板相对设置的阵列基板,以及位于所述彩膜基板与所述阵列基板之间的液晶层,所述彩膜基板包括:第一基板;彩色树脂层,所述彩色树脂层以矩阵形式设置于所述第一基板上靠近所述液晶层的一侧;黑矩阵,所述黑矩阵间隔设于所述彩色树脂层之间;若干公共电极,相邻的所述公共电极之间存在缝隙,所述缝隙位于所述黑矩阵的下方;以及第一触控电极,所述第一触控电极设置于所述第一基板上远离所述液晶层的一侧;在触控阶段,所述第一触控电极和所述公共电极用作实现触控操作。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的优点在于:本发明提供的触控显示装置,通过将公共电极之间的缝隙设置于黑矩阵的下方,使得光线不能通过缝隙影响到显示功能,从而解决了现有的触控显示装置存在的漏光问题;另外,通过公共电极和第一触控电极来实现触控操作,如此可减少一层结构的设置,从而简化了触控显示装置的结构,降低了厚度。

请参阅图1,图1为本发明所提供的一种触控显示装置的结构示意图。所述触控显示装置,包括彩膜基板,与所述彩膜基板相对设置的阵列基板,以及位于所述彩膜基板与所述阵列基板之间的液晶层。其中,所述彩膜基板包括:第一基板10,基板的材料优选的可以为玻璃基板或者石英基板等;彩色树脂层11,所述彩色树脂层11以矩阵形式设置于所述第一基板10上靠近所述液晶层30的一侧。所述彩色树脂层11至少包括红色树脂层(r)、绿色树脂层(g)、蓝色树脂层(b),且各种颜色的彩色树脂层交替顺次排布。当然,上述彩色树脂层还可以包括橙色色阻、黄色色阻等其他颜色的色阻,这里不再一一列举。

所述彩膜基板还包括:黑矩阵12,所述黑矩阵12间隔设于所述彩色树脂层11之间;若干公共电极13,相邻的所述公共电极13之间存在缝隙131,所述缝隙131位于所述黑矩阵12的下方。

通过将公共电极之间的缝隙设置于黑矩阵的下方,使得光线不能通过缝隙影响到显示功能,从而解决了现有的触控显示装置存在的漏光问题。

此外,所述彩膜基板还包括第一触控电极14,所述第一触控电极14设置于所述第一基板10上远离所述液晶层30的一侧;在触控阶段,所述第一触控电极14和所述公共电极13用作实现触控操作。

通过公共电极和第一触控电极来实现触控操作,如此可减少一层结构的设置,从而简化了触控显示装置的结构,降低了厚度。

进一步地,所述阵列基板包括:第二基板20;多个像素电极21,所述像素电极21设置于所述第二基板20上靠近所述液晶层30的一侧。这里,为了使本发明的触控显示装置的结构进一步简化、厚度进一步降低,本发明中将公共电极13分时复用为显示电极,在图像显示阶段,所述像素电极21和所述公共电极13用作实现液晶显示。

进一步地,为了增加透光性,在本实施方式中,所述公共电极13、所述第一触控电极14以及所述像素电极21优选的为透明氧化物电极,更进一步优选的为氧化铟锡(ito)电极或氧化铟锌(izo)电极。

进一步地,本发明中的公共电极13和第一触控电极14相互垂直。通过将所述公共电极13和所述第一触控电极14垂直设置,当手指或其他物体触摸该触摸屏时,可在交点处形成电容,并且能够减少寄生电容的影响,从而提高触摸灵敏度和精准度。

进一步地,所述阵列基板还包括设于所述像素电极21和所述第二基板20之间的薄膜晶体管层(图中未显示)。

附图中所示和根据附图描述的本发明的实施方式仅仅是示例性的,并且本发明并不限于这些实施方式。在此,还需要说明的是,为了避免因不必要的细节模糊了本发明,在附图中仅仅示出了与根据本发明的方案密切相关的结构和/或处理步骤,而省略了与本发明关系不大的其他细节。以上所述仅是本申请的具体实施方式,应当指出,对于本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申请原理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改进和润饰,这些改进和润饰也应视为本申请的保护范围。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