反射片、背光模组及显示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1987843阅读:328来源:国知局
反射片、背光模组及显示装置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显示
技术领域
,特别涉及一种反射片,包含所述反射片的背光模组,及应用所述背光模组的显示装置。
背景技术
:随着液晶显示技术的发展,液晶电视及液晶显示产品已经占据了平板显示市场的主导地位。目前,LED背光源因节能、环保且寿命长的特点而得到了广泛使用,且直下式背光源相比于侧入式,具有成本低、散热快的优点,因此,直下式LED背光模组成为未来的发展趋势。目前,请参照图1和图2,直下式背光模组通常包括反射片10、光源20及扩散板30,反射片10的四边形成为斜板12进行反射,光源20发射的扇形光线会集中照射到斜板12的某一段,该段较亮,而其他部分则较暗。较亮的光线经反射后,会集中于扩散板30的某一段,加上光源20直接照射的光线,扩散板30的这一段会出现亮边31,最终液晶面板出现局部较亮,亮边31的存在降低了画质的均匀性,并且会凸显液晶面板四个角落的暗区。针对上述问题,现有的解决措施为,请参照图3和图4,一是于反射片10的光线聚集处开设孔121,使光线透出反射片10腔体;参照图5和图6,一是于反射片10的光线聚集处印刷着色网点122,吸收形成亮边31的光线。虽然这些措施可以解决亮边31的问题,但是前者开设孔121会降低反射片10本身的强度,且易导致异物进入背光模组;后者需增加印刷和烘烤工序,加工较为复杂,增加成本。技术实现要素:本实用新型的主要目的是提供一种反射片,旨在利用反射片解决亮边问题,同时实现反射片低成本、易加工且高可靠性。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出一种反射片,应用于背光模组,包括底板及与所述底板成角度设置的斜板,所述斜板设有四个,四个所述斜板分别连接于所述底板的四边,所述斜板包括亮光部及暗光部,所述亮光部设置有多个凸点。优选地,多个所述凸点于所述亮光部的分布密度由远离所述底板朝靠近所述底板的方向逐渐增大。优选地,所述凸点的形状为球冠形。优选地,多个所述凸点的直径范围为3~7毫米。优选地,多个所述凸点的高度范围为1.5~3毫米。优选地,所述凸点于所述亮光部的分布密度为15%~55%。优选地,所述反射片为冲压件。本实用新型的另一目的在于提出一种背光模组,包括多个光源、反射片及安装于所述反射片的扩散板,所述反射片为上述的反射片。优选地,该背光模组还包括多个透镜及背板,所述底板安装于所述背板,所述扩散板安装于所述斜板的自由端,所述底板间隔开设有多个通孔,所述透镜环绕所述光源并部分装设于所述通孔。本实用新型的又一目的在于提出一种显示装置,包括背光模组及液晶显示面板,所述背光模组位于所述液晶显示面板的入光面,所述背光模组为上述的背光模组。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通过在反射片的亮光部设置凸点,使得原有的单一反射平面变为多个反射面,将光线沿各个不同的方向反射出去,从而对光源照射的光线进行散射,使得反射到扩散板上的光线较为分散,不会出现局部亮边,提高了画质的均匀性。附图说明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示出的结构获得其他的附图。图1为现有背光模组一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图1沿E-E线的剖视图;图3为现有背光模组另一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图4为图3中A处的放大图;图5为现有背光模组又一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图6为图5中B处的放大图;图7为本实用新型背光模组一实施例的剖视图;图8为图7中C处的放大图。附图标号说明:标号名称标号名称10反射片51底板11底板511通孔12斜板52斜板121孔521亮光部122着色网点5211凸点20光源522暗光部30扩散板60光源31亮边70透镜40透镜80扩散板50反射片本实用新型目的的实现、功能特点及优点将结合实施例,参照附图做进一步说明。具体实施方式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需要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所有方向性指示(诸如上、下、左、右、前、后……)仅用于解释在某一特定姿态(如附图所示)下各部件之间的相对位置关系、运动情况等,如果该特定姿态发生改变时,则该方向性指示也相应地随之改变。在本实用新型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连接”、“固定”等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固定”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成一体;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气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或两个元件的相互作用关系,除非另有明确的限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含义。另外,在本实用新型中如涉及“第一”、“第二”等的描述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其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至少一个该特征。另外,各个实施例之间的技术方案可以相互结合,但是必须是以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能够实现为基础,当技术方案的结合出现相互矛盾或无法实现时应当认为这种技术方案的结合不存在,也不在本实用新型要求的保护范围之内。本实用新型提出一种反射片,该反射片应用于直下式背光模组。参照图1至图8,图1为现有背光模组一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图1沿E-E线的剖视图;图3为现有背光模组另一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图4为图3中A处的放大图;图5为现有背光模组又一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图6为图5中B处的放大图;图7为本实用新型背光模组一实施例的剖视图;图8为图7中C处的放大图。请参照图7和图8,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的反射片50,应用于背光模组,包括底板51及与底板51成角度设置的斜板52,斜板52设有四个,四个斜板52分别连接于底板51的四边,斜板52包括亮光部521及暗光部522,亮光部521设置有多个凸点5211。反射片50为背光模组中对光线起反射作用的组件,其材质一般有微发泡PET材质、实心PET材质及微气孔PP材质等等。本实施例中,反射片50的底板51可以对光源60射出的背离扩散板80的光进行反射,使光线反射至扩散板80,反射片50的斜板52可以对光源60射出的超出扩散板80边缘的光线进行反射,使光线重新射向扩散板80,两者都可以提高光源60的利用率。斜板52的倾斜角度一般设为40°~45°,光源60发射的扇形光线会集中照射到斜板52的某一段,该段则为亮光部521,而光源60照射不到的地方则为暗光部522。本实用新型通过在反射片50的亮光部521设置凸点5211,使得原有的单一反射平面变为多个反射面,将光线沿各个不同的方向反射出去,从而对光源60照射的光线进行散射,使得反射到扩散板80上的光线较为分散,不会集中于某一段,从而消除亮边,最终反映到显示面板上也不会出现局部较亮,提高了画质的均匀性。凸点5211的材质与反射片50的材质相同,两者一体成型。本实施例中的反射片50可以为冲压件,通过冲压模具一体成型,凸点5211的成型只需在模具中增加相应尺寸的冲头即可,无需增加其他工序。因该反射片50不需要开孔,不会形成废料,避免废料切割不良而导致产品不良,且整体的强度高,不会有异物的进入。同时也不用二次印刷,可减少对环境的污染,缩短加工工序,提升生产效率,节约加工成本。进一步地,多个凸点5211于亮光部521的分布密度由远离底板51朝靠近底板51的方向逐渐增大。因光源60设于底板51上,故斜板52的亮光部521越靠近底板51的部分接收的光线越强,从而反射至扩散板80的光线也越强。为了增加散射效果,需要将凸点5211于亮光部521的分布密度由远离底板51朝靠近底板51的方向逐渐增大,使得接受光线较强的部分有更多的凸点5211进行散射,从而更加分散照射至扩散板80的光线,达到消除亮边,增加画质均匀性的作用。请参阅图8,优选地,凸点5211的形状为球冠形。凸点5211的形状还可以是多边形或者其他形状。本实施例中,将凸点5211的形状设为球冠形,可以使凸点5211的整个表面任意一点的法线都各不相同,从而可以将光线散射得更加均匀,进一步消除亮边,提高画质均匀性。进一步地,多个凸点5211的直径范围为3~7毫米。本实施例中,靠近底板51的凸点5211的直径较小,远离底板51的凸点5211直径较大,此时,可以使得靠近底板51的凸点5211密度能进一步增大。结合光源60的照射范围及加工便捷性,选择直径范围为3~7毫米的凸点5211,使得散射效果较好。当然,凸点5211的直径还可选择该范围以外的尺寸。优选地,多个凸点5211的高度范围为1.5~3毫米。凸点5211的高度为凸点5211的最高点到斜板52的垂直距离。本实施例中,靠近底板51的凸点5211的高度大,远离底板51的凸点5211的高度小,因为高度较大的凸点5211可以有较多的反射面进行反射,增加散射效果。结合光源60的照射范围及加工便捷性,凸点5211的高度可设为1.5毫米、1.8毫米、2毫米或3毫米,该尺寸的散射效果较好。当然,凸点5211的高度还可选择其他尺寸。优选地,凸点5211于亮光部521的分布密度为15%~35%,该密度为所有凸点5211的总面积占亮光部521的面积的百分比。亮光部521的凸点5211的直径与高度可以互相结合,以对亮光部521的光线进行更充分地散射。可以设置一种直径尺寸,然后高度由一种尺寸渐变为另一种尺寸,也可以设置一种高度尺寸,直径尺寸由一种渐变为另一种。根据光源60的照射范围做测试得出,凸点5211的分布密度范围可为15%~35%,散射效果较好,尤其当凸点5211的分布密度为35%,多个凸点5211的高度为1.8毫米,直径由3毫米至5毫米交错设置,即位于亮光部521中心的凸点5211的直径为5毫米,位于亮光部521两边的凸点5211的直径在3~4毫米之间时,可以得到最佳的散射效果,对于亮边的消除效果最好。本实用新型的另一目的在于提出一种背光模组,请参照图7,包括多个光源60、反射片50及安装于反射片50的扩散板80,该反射片50为上述的反射片。该背光模组还包括多个透镜70及背板(未图示),底板51安装于背板,扩散板80安装于斜板52的自由端,底板51间隔开设有多个通孔511,透镜70环绕光源60并部分装设于通孔511内。斜板52的自由端是指斜板52未与底板51连接的一端。本实施例中,背光模组中的多个光源60为LED,将反射片50装设于背板上,背板可以起到固定支撑的作用。底板51上开设多个通孔511,多个通孔511呈矩阵式间隔排列,可以将光源60通过通孔511装设于背板上,背板可以为光源60提供电源。于光源60的发光区域设置透镜70,可以改善光源60的发光角度。多个光源60呈矩阵式排列,通过反射片50、扩散板80及其他光学膜片(未图示)(例如,设于扩散板80出光面的扩散膜,及位于扩散膜出光面的增亮膜等)的配合,可实现由点光源转化为面光源,从而展示出画质及色彩均匀的图像。由于该背光模组中的反射片50采用了上述所有实施例的全部技术方案,因此至少具有上述实施例的技术方案所带来的所有有益效果,在此不再一一赘述。本实用新型的又一目的在于提出一种显示装置(未图示),该显示装置包括背光模组及液晶显示面板(未图示),该背光模组位于液晶显示面板的入光面,该背光模组为上述的背光模组。由于该显示装置的背光模组的反射片采用了上述所有反射片的全部技术方案,因此至少具有上述实施例的技术方案所带来的所有有益效果,在此不再一一赘述。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例,并非因此限制本实用新型的专利范围,凡是在本实用新型的发明构思下,利用本实用新型说明书及附图内容所作的等效结构变换,或直接/间接运用在其他相关的
技术领域
均包括在本实用新型的专利保护范围内。当前第1页1 2 3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