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粘胶结构的PWDM‑PD组件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3205060阅读:172来源:国知局
一种粘胶结构的PWDM‑PD组件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光纤通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用于三波长复用的PWDM-PD光接收组件。



背景技术:

随着光纤网络的应用越来越普及,尤其是世界各地光纤接入FTTH(Fiber To The Home)项目逐步实施,以及三网融合的推进实施,主干网上需并入传输TV信号,用户光纤中将会存在1310nm,1490nm及1550nm的三个波长。其中1310nm和1490nm用于PON的数据传输,1550nm用于有线电视信号传输。在终端用户需要将数据传输的波长转入PON接口,有线电视的信号转换为电信号放大接收。由此产生了PWDM-PD这样的三端口器件。

PWDM-PD组件的结构原理如图1所示,光纤连接端子输入的三波长混合光进入到双纤光纤头11,光纤头11发射的光在Glens 12中传播,逐渐变为准直光。在G-lens 12的端面贴一片反射1310nm和1490nm、透射1550nm的滤波片13,将1310nm和1490nm的光反射经过G-lens 12后聚焦进入双纤光纤头11,导向到另外一个光纤连接端子出射。经过滤波片13透射出来的光进入光电探测器TO-CAN 20转换成电信号。

传统的PWDM-PD组件是采用激光焊接的方式组装。在PWDM 10器件(三波长波分复用器件)的光纤头11、G-lens 12及滤波片13外套一根保护封装的钢针14(套管)。组装PWDM-PD时,需要加工跟钢针14匹配的过渡环40,如图2所示。光电探测器(TO-CAN 20)外粘接或者焊接一个不锈钢材质的管体30,通过激光焊接,先把过渡环40跟钢针14焊接,再把过渡环40跟管体30焊接在一起。因为PWDM 10出射的光束是平行光,在对位耦合时经常会出现把PWDM 10整体倾斜后才可以满足成品指标的情况,然后再焊接。如此,焊接后常出现移位现象,产品指标不合格,导致返修率高。



技术实现要素:

针对上述问题,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粘胶结构的PWDM-PD组件,该PWDM-PD组件采用一体管体的设计,减少了钢针等零件个数,减少了工艺步骤,提高了一次良品率,降低了产品成本。

为达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所提出的技术方案为:一种粘胶结构的PWDM-PD组件,包括PWDM和光电探测器,所述光电探测器为TO-CAN,其中,还包括一一体管体,所述一体管体的一端内套设有PWDM光纤入射端、光纤反射端和G-Lens,其另一端套设在TO-CAN上;将与一体管体套设在一起的PWDM耦合端整体置于下方,TO-CAN放在上方,调整一体管体使TO-CAN处于最佳耦合位置后,通过胶体粘接固定一体管体和TO-CAN的位置,完成PWDM与光电探测器的耦合。

进一步的,所述一体管体为一体式车削压件。

进一步的,所述一体管体在与TO-CAN套设处的内径略大于TO-CAN在该处的外径。

进一步的,所述一体管体的外端与PWDM光纤通过胶体粘接固定,G-Lens的上下端通过胶体与光纤粘接固定。

进一步的,所述套设有PWDM耦合端的一体管体长度为13.5mm,其内径≥2.8mm,所述PWDM光纤入射端、光纤反射端和G-Lens的上端平齐设在该段一体管体下端向上2.8mm处。

进一步的,所述胶体包括初步定位的UV胶和二次加固的结构胶。

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本实用新型具有以下有益效果:本实用新型通过改进管体结构,即采用一体管体设计,使其适用粘胶耦合,减少了钢针等零件个数,也减少了对管体的二次加工,同时有效解决平行光对位耦合过程中造成的器件缝隙的问题,也避免了焊接后零件移位导致参数偏移的问题,提高了一次良品率,降低了产品成本,提高了加工效率。

附图说明

图1为PWDM-PD的原理示意图;

图2为现有PWDM-PD组件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PWDM-PD组件的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PWDM-PD组件中d和L的示意图。

其中:10.PWDM双纤光纤(反射端和入射端);11.光纤头;12.G-Lens;13.滤波片;14.钢针;20.TO-CAN;30.管体;40.过渡环;50.一体管体;60.胶体。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做进一步说明。

本实用新型通过改进管体结构,使其适用粘胶耦合,减少了钢针等零件个数,减少了对管体的二次加工等工序,从而降低了产品成本,增加了耦合效率,同时也有效解决平行光对位耦合过程中造成的器件缝隙的问题,也避免了焊接后零件移位导致参数偏移的问题,提高了一次良品率,提高了加工效率。

具体的,如图3所示,一种粘胶结构的PWDM-PD组件,包括PWDM和光电探测器,光电探测器为TO-CAN 20,其中,还包括一一体管体50,一体管体50的一端内套设有PWDM 10光纤入射端、光纤反射端和G-Lens,其另一端套设在TO-CAN 20上,其中PWDM 10耦合端与一体管体50可通过胶体60粘接或焊接组装固定在一起。优选的,一体管体50在与TO-CAN 20套设处的内径略大于TO-CAN 20在该处的外径。将与一体管体50套设在一起的PWDM 10耦合端整体置于下方,TO-CAN 20放在上方,调整一体管体50使TO-CAN 20处于最佳耦合位置后,通过胶体60粘接固定一体管体50和TO-CAN 20的位置,进而完成PWDM 10与光电探测器的耦合。

优选的,为提高PWDM 10与光纤探测器的耦合效率,一体管体50的外端与PWDM 10光纤通过胶体60粘接固定,G-Lens12的上下端通过胶体60与光纤粘接固定。此外套设有PWDM 10耦合端的一体管体50长度L为13.5 mm(如图4所示),其内径≥2.8 mm,套设在TO-CAN 20处的一体管体50的外径为6.2 mm,PWDM 10光纤入射端、光纤反射端和G-Lens 12的上端平齐设在该段一体管体50下端向上2.8mm处(如图4中d所示)。

耦合的时候,把G-Lens 12与光纤用胶体60粘接固定,再套设于一体管体50中,一体管体50的外端与光纤用胶体60粘接固定,再将TO-CAN 20和套设有PWDM 10耦合端的一体管体50调整使之处于相互垂直后再进行五维台丝杆的微调,然后在TO-CAN 20与一体管体50之间的间隙处涂UV胶水,用UV光照射胶水,10秒左右,使胶水固化。固化后,再在涂UV胶水的缝隙处再涂抹结构胶,并烘烤使其完全固化,以将TO-CAN 20和套设有PWDM 10耦合端的一体管体50牢固的粘接在一起,进而完成PWDM 10 与光电探测器的耦合。在耦合过程中处于下方的一体管体50不可太斜或太高,不然会影响耦合效率。

此外,本实用新型的一体管体50可以采用一体式车削压件,节省了钢针等零件个数和材料成本,也减少了产品的加工工序,而且在上述粘接过程中,允许PWDM 10的耦合端与光电探测器之间有比较大的角度,从而对管体等零件的精度要求较低,进一步降低了产品成本。同时有效解决平行光对位耦合过程中造成的器件缝隙的问题,也避免了焊接后零件移位导致参数偏移的问题,提高了一次良品率,提高了加工效率。

尽管结合优选实施方案具体展示和介绍了本实用新型,但所属领域的技术人员应该明白,在不脱离所附权利要求书所限定的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范围内,在形式上和细节上对本实用新型做出各种变化,均为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