局部调光式超薄背光模组及显示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2458735阅读:243来源:国知局
局部调光式超薄背光模组及显示装置的制作方法

本发明涉及显示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局部调光式超薄背光模组及显示装置。



背景技术:

背光模组为显示装置的关键零组件之一,其用于供应充足的亮度与分布均匀的光源,使显示装置能正常显示影像。

背光模组按结构形式分为直下式和侧入式。直下式背光模组是把背光源均匀地配置在液晶面板的后方当作发光源,使背光可以均匀传达到整个屏幕;侧入式背光模组是在导光板的周围安装有侧入式光源,使光源从侧面照出,产生的光从导光板顶部的出光面射出,然后传达到画面。

直下式背光模组的优点在于,其画面细节更细腻逼真,具有良好的出光视角、高利用率、更简易的结构、更低廉的成本,被广泛用于液晶电视中,但整体尺寸较厚,不易薄型化;侧入式背光模组的优点在于能够很好地降低厚度,有利于实现超薄外观,但一定程度上损失了画质,而且不能进行光局域控制(local dimming)、较难适用于任意尺寸的背光源。

随着电视市场的成熟,市场不仅趋近于大屏化,而且人们对于产品画质以及外观设计的要求也越来越高,比如超薄外观、Local dimming等等,因此,如何在大屏上更好的整合超薄外观以及更好的Local dimming功能,一直是业界研究的重点。



技术实现要素:

鉴于现有技术存在的不足,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局部调光式超薄背光模组及显示装置,使得背光模组和显示装置具有超薄的外观和更好的局部调光功能,并且还能保证良好的显示效果。

为了实现上述的目的,本发明采用了如下的技术方案:

一种局部调光式超薄背光模组,包括相连的多个背板模块、灯条、导光膜以及扩散板,每个所述背板模块包括相对于所述扩散板倾斜设置的承载板,每个所述承载板上设置有一片所述导光膜,且每个所述承载板在远离所述扩散板的倾斜端固定有一个所述灯条,所述灯条的出光方向朝向所述导光膜。

作为其中一种实施方式,所述背板模块包括所述承载板、支撑于所述承载板背离所述扩散板一侧的支撑板;每个所述导光膜对应的灯条贴合在相邻的所述背板模块的支撑板上。

作为其中一种实施方式,每个所述背板模块还包括用于承载所述承载板和所述支撑板的底板,所有的所述背板模块的所述底板共面。

作为其中一种实施方式,所有的所述底板一体设置,形成与所述扩散板平行设置的固定板。

作为其中一种实施方式,所有的所述承载板朝向同一侧倾斜。

作为其中一种实施方式,每个所述背板模块的所述承载板、所述支撑板和所述底板相对固定。

作为其中另一种实施方式,每个所述背板模块中,所述支撑板的两端分别与所述承载板和所述底板铰接,且每个所述支撑板中部还设有铰接部;所述铰接部与相邻的所述背板模块的所述承载板的自由端铰接。

作为其中一种实施方式,所述的局部调光式超薄背光模组还包括支撑柱,所述支撑柱固定在所述承载板表面并贯穿所述导光膜。

作为其中一种实施方式,所述支撑柱自由端延伸并抵接在所述扩散板背部。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显示装置,包括一种所述的局部调光式超薄背光模组。

本发明将多个背板模块拼接在一起,每个背板模块具有倾斜设置的承载板,通过将小块的导光膜设置在各个承载板上即可实现导光膜的无缝拼接,可以满足大型化背光模组的设计要求,实现更大尺寸的薄形化设计,不仅能够克服大型导光板不易制作的困难,还可以更好实现local dimming功能,有更好的光学表现。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实施例1的显示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发明实施例1的背板模块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发明实施例1的另一种背光模组的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发明实施例2的背板模块的结构示意图。

图5为本发明实施例2的背光模组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使本发明的目的、技术方案及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发明进一步详细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用以解释本发明,并不用于限定本发明。

本发明的局部调光式超薄背光模组兼具直下式背光源和侧入式背光源的优点,既能轻松实现局部调光,保证良好的显示效果,而且还具有超薄的外观,另外,还能适用于大型背光模组的模块化拼接设计。该背光模组包括相连的多个背板模块、灯条、导光膜以及扩散板,扩散板设置在背板模块的上方,每个背板模块包括相对于扩散板倾斜设置的承载板,每个承载板上设置有一片导光膜,且每个承载板在远离扩散板的倾斜端固定有一个灯条,灯条的出光方向朝向导光膜。

实施例1

参阅图1,本实施例显示装置包括局部调光式超薄背光模组以及放置在其上方的出光面的显示面板1,该局部调光式超薄背光模组包括相连的多个背板模块10、灯条20、导光膜30以及扩散板40,每个背板模块10包括相对于扩散板40倾斜设置的承载板11,每个承载板11上设置有一片导光膜30,且每个承载板11在远离扩散板40的倾斜端固定有一个灯条20,灯条20的出光方向朝向导光膜30,具体是将灯条20设计为LED光源,LED光源正对导光膜30的侧壁。

由于背光模组的导光结构被设计成由多块导光膜拼接而成,避免了大尺寸显示装置中大尺寸的导光结构的繁琐和高难度的制作工艺,并且,这里还将背板模块也同时模块化设计,只需要根据实际需要调整背板模块、灯条和导光膜的数量即可,实现背光模组的模块化组装,理论上无论多大尺寸的背光需求都可以满足,降低了产品的制作难度,并提升了产品的兼容性。

如图2所示,为本实施例的背板模块的结构示意图。作为其中一种实施方式,背板模块10具有承载板11、支撑于承载板11背离扩散板40一侧的支撑板12以及用于承载承载板11和支撑板12的底板13a,而每个导光膜30对应的灯条20贴合在相邻的背板模块10的支撑板12上。灯条20固定在支撑板12表面,朝向设置在承载板11上的导光膜30,导光膜30可以将灯条20发出的光处理后射出至扩散板40。

本实施例中,拼接后的所有的背板模块10固定在同一平面,各底板13a共面设置,本实施例将所有的底板13a一体制作,形成与扩散板40平行设置的固定板13。

如图2所示,每个背板模块10的承载板11、支撑板12和底板13a相对固定,承载板11和支撑板12分别固定在底板13a上,三者围成封闭的三角形支撑结构,承载板11具有固定的倾斜角度,所有的承载板11朝向同一侧倾斜,该倾斜角度在5°~45°范围为最佳,可以保证贴合在承载板11上的导光膜30的出光基本覆盖扩散板40表面。

另外,承载板11和导光膜30之间还设置有一层反射层60,该反射层60可以制作在承载板11表面,或者,与导光膜30一体形成,也可以单独形成为一层,用于将导光膜30底部的光线反射回导光膜30,提升光线利用率。

背光模块工作时,灯条20发光,光线自导光膜30的侧壁进入后在导光膜30内进行光传递,并经反射层60多次反射后自顶部的出光面射出,再经扩散板40匀光处理后作为显示面板1的背光源,最终形成显示画面。

如图3所示,为本实施例的另一种实施方式,在上述背光模块的基础上,该背光模块还具有支撑柱50,支撑柱50固定在每个承载板11表面,并贯穿导光膜30,具体地,支撑柱50一端与背板模块10的承载板11卡合,中部穿过导光膜30,以对导光膜30进行限位,防止导光膜30发生错位或偏移。优选该支撑柱50是透明的,例如采用透明高分子树脂材料制成,以避免影响光线传播路径。进一步地,优选支撑柱50为锥形或楔形结构,该支撑柱50的尖锐的自由端延伸并抵接在扩散板40背部,众多支撑柱50对扩散板40同时进行支撑,而单个支撑柱50与扩散板40的接触面积很小,可以避免接触面出现明显的局部光斑而影响显示效果。

需要注意的是,相邻的两块导光膜30在底板13a上的投影至少部分重叠,使得导光膜30实现无缝拼接,并且灯条20由相邻背板模块10上的导光膜30遮挡。具体地,灯条20由相邻背板模块10的承载板11遮挡。背板模块10中,支撑板12并不是连接在承载板11的端部,而是连接在靠近承载板11端部的部位,使得承载板11被支撑板12分隔成靠近底板13a的主体部和远离底板13a的延伸部110,承载板11的延伸部110遮挡在临近的灯条20的上方,可以避免灯条发出的光直接射出至扩散板40产生局部亮条纹。

实施例2

如图4所示,与实施例1不同,本实施例的每个背板模块10中,支撑板12的两端分别与承载板11和底板13a铰接,且每个支撑板12中部还设有铰接部12a,结合图5所示,背板模块10的铰接部12a与相邻的背板模块10的承载板11的自由端铰接。使得一个背板模块10的底板13a、支撑板12、承载板11与相邻的背板模块10的支撑板12组成连杆机构,在进行局部调光时,可以通过推拉支撑板12而改变承载板11的倾斜角度,从而改变导光膜30的出光方向,配合单个灯条20的独立驱动方式对超薄背光模组进行调光,这些承载板11的倾斜角度优选为一致的,此种实施方式的调光效果更佳。

综上所述,本发明将多个背板模块拼接在一起,每个背板模块具有倾斜设置的承载板,通过将小块的导光膜设置在各个承载板上即可实现导光膜的无缝拼接,可以满足大型化背光模组的设计要求,实现更大尺寸的薄形化设计,不仅能够克服大型导光板不易制作的困难,还可以更好实现local dimming功能,有更好的光学表现。

以上所述仅是本申请的具体实施方式,应当指出,对于本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申请原理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改进和润饰,这些改进和润饰也应视为本申请的保护范围。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