阵列基板和液晶显示装置及驱动方法与流程

文档序号:11514024阅读:145来源:国知局
阵列基板和液晶显示装置及驱动方法与流程

本发明涉及液晶显示的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阵列基板和液晶显示装置及驱动方法。



背景技术:

液晶显示装置(liquidcrystaldisplay,lcd)具有画质好、体积小、重量轻、低驱动电压、低功耗、无辐射和制造成本相对较低的优点,在平板显示领域占主导地位。

随着液晶显示技术的不断进步,显示器的可视角度已经由原来的120°左右拓宽到160°以上,人们在享受大视角带来视觉体验的同时,也希望有效保护商业机密和个人隐私,以避免屏幕信息外泄而造成的商业损失或尴尬。因此除了宽视角之外,还需要显示装置可以切换至窄视角。

目前的宽视角与窄视角的切换,一般是通过百叶窗的遮挡功能来实现的,这就需要在显示器件外,额外准备一个遮挡膜,使用起来很不方便。

近来,业界也开始提出利用彩色滤光片基板(cf)一侧的视角控制电极给液晶分子施加一个垂直电场,来实现宽窄视角切换。请参图1与图2,该液晶显示装置包括上基板11、下基板12和位于上基板11与下基板12之间的液晶层13,上基板11上设有视角控制电极111。如图1所示,在宽视角显示时,上基板11上的视角控制电极111不给电压,液晶显示装置实现宽视角显示。如图2所示,当需要窄视角显示时,上基板11上的视角控制电极111给电压,液晶层13中的液晶分子会因为垂直方向电场e(如图中箭头所示)而翘起,液晶显示装置因为漏光而对比度降低,最终实现窄视角。

为了防止液晶分子出现极化,在窄视角显示时,视角控制电极上所加的电压一般为交流电压。液晶显示装置在显示一帧画面时,沿着从上到下的方向进行逐行扫描,由于视角控制电极为整面的平面电极,当第一行扫描线g1打开时,视角控制电极已经被赋予交流电压,当下面的g2-gn打开时,扫描线的电压由vgh变化至vgl,由于扫描线与视角控制电极之间的电容耦合影响,每当下一行扫描线打开时,视角控制电极上的信号均被耦合一次,导致面板内不同位置的像素受到信号的耦合影响不一致,导致造成画面闪烁,在波形电压跳变点出现明显的亮暗条纹,在液晶显示装置靠近下端的位置出现区域性带状显示不均(bandmura)的问题。

为了解决该问题,现有技术通过对施加在视角控制电极上的交流电压的驱动波形和驱动电压进行优化来降低所造成的显示不均的影响,但是无法完全消除;或者通过将液晶显示装置的帧频提高到120hz,来减轻画面的闪烁,但是这样每条扫描线打开的时间减半,会降低像素的充电时间,对像素的充电效果造成影响。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阵列基板和液晶显示装置及驱动方法,可实现不同场合的宽窄视角切换,并改善画质显示不均的问题。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一种阵列基板,该阵列基板上设有多条扫描线、多条数据线、多个像素电极和多个第一薄膜晶体管,该阵列基板上还设有多条公共线、多个公共电极块和多个第二薄膜晶体管,该多条公共线与该多条数据线沿相同方向延伸且相互交替排列,该多条扫描线与该多条数据线以及该多条公共线绝缘交叉限定形成多个像素单元,每个像素单元由两条扫描线和一条数据线以及一条公共线限定形成,相邻两条数据线之间设有两列像素单元且该两列像素单元之间设有一条公共线,相邻两行像素单元之间设有两条扫描线,每个像素单元内设有一个第一薄膜晶体管、一个像素电极、一个第二薄膜晶体管和一个公共电极块,每个像素单元内的像素电极通过第一薄膜晶体管与临近该第一薄膜晶体管的数据线电性连接,每个像素单元内的公共电极块通过第二薄膜晶体管与临近该第二薄膜晶体管的公共线电性连接。

进一步地,每个像素单元内的第一薄膜晶体管和第二薄膜晶体管连接至同一条扫描线上。

进一步地,每个像素单元内的第一薄膜晶体管和第二薄膜晶体管呈对角布置且分别连接至位于该像素单元上下两侧的不同扫描线上。

本发明实施例还提供一种阵列基板,该阵列基板上设有多条扫描线、多条数据线、多个像素电极和多个第一薄膜晶体管,该阵列基板上还设有多条公共线、多个公共电极块和多个第二薄膜晶体管,该多条公共线与该多条数据线沿相同方向延伸且相互交替排列,该多条扫描线与该多条数据线以及该多条公共线绝缘交叉限定形成多个像素单元,每个像素单元由两条扫描线和一条数据线以及一条公共线限定形成,相邻两条数据线之间设有两列像素单元且该两列像素单元之间设有一条公共线,相邻两行像素单元之间设有两条扫描线,每个像素单元内设有一个第一薄膜晶体管和一个像素电极,每个像素单元内的像素电极通过第一薄膜晶体管与临近该第一薄膜晶体管的数据线电性连接,在水平方向或者竖直方向上,每相邻两个像素单元内设有一个第二薄膜晶体管和一个公共电极块,每相邻两个像素单元内的公共电极块通过第二薄膜晶体管与临近该第二薄膜晶体管的公共线电性连接。

进一步地,该第二薄膜晶体管设置在水平方向或者竖直方向上每相邻两个像素单元中的任一像素单元内。

进一步地,该多条公共线和该多条数据线位于同一层,且由同一道蚀刻工艺同时制作形成。

进一步地,该多条公共线在该阵列基板的外围相互连接在一起。

进一步地,每个公共电极块为平面结构,每个像素电极为狭缝结构。

本发明实施例还提供一种液晶显示装置,包括阵列基板、与该阵列基板相对设置的彩膜基板以及位于该阵列基板与该彩膜基板之间的液晶层,该阵列基板为上述的阵列基板,该彩膜基板设有整面的上电极。

本发明实施例还提供一种用于驱动上述的液晶显示装置的驱动方法,包括:在第一种视角模式下,向该彩膜基板的上电极施加第一电压,向该阵列基板的各个公共电极块施加第二电压,使各个公共电极块与该上电极之间的电压差小于一预设值;在第二种视角模式下,向该彩膜基板的上电极施加第三电压,向该阵列基板的各个公共电极块施加第四电压,使各个公共电极块与该上电极之间的电压差大于该预设值。

进一步地,该第三电压和该第一电压为相同的电压。

进一步地,该第三电压和该第一电压均为0v。

进一步地,该第四电压为相对该第三电压为中心波动的周期性交流电压。

进一步地,该液晶层采用正性液晶分子,该第一种视角模式为宽视角模式,该第二种视角模式为窄视角模式。

进一步地,该液晶层采用负性液晶分子,该第一种视角模式为窄视角模式,该第二种视角模式为宽视角模式。

进一步地,该液晶显示装置设有视角切换按键,用于切换该液晶显示装置的不同视角模式。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阵列基板和液晶显示装置及驱动方法,通过将操控宽窄视角切换的电压从彩膜基板侧的视角控制电极转到阵列基板侧公共电极块来实现,并且额外增加一条公共线和一个薄膜晶体管(即第二薄膜晶体管)连接每个公共电极块进行电压切换控制。当每一条扫描线打开时,与该扫描线连接的第一薄膜晶体管和第二薄膜晶体管打开,分别通过数据线和公共线对像素单元内的像素电极和公共电极块进行充电,使每个已经充电好的像素单元与待充电的像素单元之间不受电压耦合影响,可以有效降低信号耦合,从而解决面板内不同位置的像素由于受到信号的耦合影响不一致产生的画面显示不均(mura)问题,提高了显示画质。

附图说明

图1为现有一种液晶显示装置在宽视角下的局部截面示意图。

图2为图1中液晶显示装置在窄视角下的局部截面示意图。

图3为本发明第一实施例中阵列基板的电路结构示意图。

图4为图3中阵列基板的单个像素单元的结构示意图。

图5为图4中沿着a-a线的截面示意图。

图6为本发明第二实施例中阵列基板的电路结构示意图。

图7为本发明第三实施例中阵列基板的电路结构示意图。

图8为本发明第四实施例中阵列基板的电路结构示意图。

图9为本发明第五实施例中液晶显示装置的局部截面示意图。

图10为图9中液晶显示装置在窄视角时的示意图。

图11a与图11b为图9中液晶显示装置的平面示意框图。

图12为本发明第六实施例中液晶显示装置的局部截面示意图。

图13为图12中液晶显示装置在宽视角时的示意图。

图14为本发明一实施例中第四电压的一种波形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更进一步阐述本发明为达成预定发明目的所采取的技术方式及功效,以下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发明的具体实施方式、结构、特征及其功效,详细说明如后。

[第一实施例]

请参图3至图5,本发明第一实施例提供一种阵列基板20,该阵列基板20上设有多条扫描线21(g1、g2、…、gn)、多条数据线22(d1、d2、…、dn)、多个像素电极23、多条公共线24(s1、s2、…、sn)、多个公共电极块25、多个第一薄膜晶体管26和多个第二薄膜晶体管27。

该多条公共线24与该多条数据线22沿相同方向延伸且相互交替排列,例如公共线24和数据线22均沿着竖直方向延伸,且该多条公共线24与该多条数据交替设置,即相邻两条数据线22之间设有一条公共线24,相邻两条公共线24之间设有一条数据线22。具体地,该多条公共线24和该多条数据线22位于同一层,并且可以由同一道蚀刻工艺同时制作形成。

该多条扫描线21与该多条数据线22以及该多条公共线24绝缘交叉限定形成多个像素单元p,每个像素单元p由两条扫描线21和一条数据线22以及一条公共线24限定形成。

每个像素单元p内设有一个第一薄膜晶体管26、一个像素电极23、一个第二薄膜晶体管27和一个公共电极块25,使每个公共电极块25对应于一个像素单元p。每个像素单元p内的像素电极23通过第一薄膜晶体管26与临近该第一薄膜晶体管26的数据线22电性连接,每个像素单元p内的公共电极块25通过第二薄膜晶体管27与临近该第二薄膜晶体管27的公共线24电性连接。本实施例中,每个像素单元p内的第一薄膜晶体管26和第二薄膜晶体管27连接至同一条扫描线21。

具体地,第一薄膜晶体管26包括栅极261、有源层262、源极263及漏极264,其中栅极261电连接对应的扫描线21,栅极261可以独立设置或者也可以为扫描线21的一部分,源极263电连接对应的数据线22,漏极264电连接对应的像素电极23。

具体地,第二薄膜晶体管27包括栅极271、有源层272、源极273及漏极274,其中栅极271电连接对应的扫描线21,栅极271可以独立设置或者也可以为扫描线21的一部分,源极273电连接对应的公共线24,漏极274电连接对应的公共电极块25。

本实施例中,该多个像素电极23和该多个公共电极块25位于不同层且两者之间夹设有绝缘层29,使采用该阵列基板20的液晶显示装置可以形成为边缘电场切换型(fringefieldswitching,ffs)。该液晶显示装置在正常显示时,公共电极块25和像素电极23之间会产生边缘电场,使液晶分子在与基板大致平行的平面内旋转以获得较广的视角。

本实施例中,像素电极23位于公共电极块25上方,每个公共电极块25为平面结构,每个像素电极23为狭缝结构,这样利于公共电极块25和像素电极23之间产生的电场从像素电极23的狭缝(图未标)中传递出,不会被屏蔽而导致对液晶分子的作用减弱。

如图3所示,本实施例采用了双扫描线架构的像素排列结构,相邻两条数据线22之间设有两列像素单元p且该两列像素单元p之间设有一条公共线24,相邻两行像素单元p之间设有两条扫描线21。本实施例的双扫描线架构,可以将数据线22的数量减半,对于显示面板50而言,驱动芯片包括栅极驱动芯片(gatedriver)和源极驱动芯片(sourcedriver)都是必不可少的,源极驱动芯片由于其复杂的结构比栅极驱动芯片更为昂贵,本实施例中通过减少数据线22的数量可以降低源极驱动芯片的使用数量和成本。

如图3所示,该多条公共线24在阵列基板20的外围通过电压输入线205相互连接在一起,从而可以通过该电压输入线205向该多条公共线24施加公共电压(以vcom表示)。

如图4与图5所示,该阵列基板20上还设有将像素电极23导通至第一薄膜晶体管26的漏极的第一导通孔201和将公共电极块25导通至第二薄膜晶体管27的漏极的第二导通孔202。

本实施例提供的阵列基板20,每个像素单元p内的像素电极23和公共电极块25都分别通过薄膜晶体管进行充电,像素电极23施加灰阶电压,公共电极块25施加公共电压,控制液晶分子进行显示。

本实施例中,当每一条扫描线21打开时,与该扫描线21连接的第一薄膜晶体管26和第二薄膜晶体管27打开,分别通过数据线22和公共线24对像素单元p内的像素电极23和公共电极块25进行充电,而且每个像素单元p内的像素电极23和公共电极块25是同时进行充电,每个已经充电好的像素单元p与待充电的像素单元p之间不受电压耦合影响,可以有效降低信号耦合,从而解决面板内不同位置的像素由于受到信号的耦合影响不一致产生的画面显示不均(mura)问题,提高了显示画质。

[第二实施例]

请参图6,本发明第二实施例提供一种阵列基板20,本实施例与上述第一实施例的主要区别在于,本实施例的阵列基板20中,每个像素单元p内的第一薄膜晶体管26和第二薄膜晶体管27呈对角布置且分别连接至位于该像素单元p上下两侧的不同扫描线21上。例如以第一行的一个像素单元p为例,该像素单元p内的第一薄膜晶体管26连接至位于该像素单元p上侧的扫描线g1上,该像素单元p内的第二薄膜晶体管27连接至位于该像素单元p下侧的扫描线g2上;或者,该像素单元p内的第一薄膜晶体管26连接至位于该像素单元p下侧的扫描线g2上,该像素单元p内的第二薄膜晶体管27连接至位于该像素单元p上侧的扫描线g1上。

本实施例中,当每一条扫描线21打开时,与该扫描线21连接的第一薄膜晶体管26和第二薄膜晶体管27打开,分别通过数据线22和公共线24对像素单元p内的像素电极23和公共电极块25进行充电,而且每个像素单元p内的像素电极23和公共电极块25是在短时间(即两条扫描线的扫描时间)内充电完成,每个已经充电好的像素单元p与待充电的像素单元p之间不受电压耦合影响,可以有效降低信号耦合,从而解决面板内不同位置的像素由于受到信号的耦合影响不一致产生的画面显示不均(mura)问题,提高了显示画质。

关于本实施例的其他结构,可以参见上述第一实施例,在此不再赘述。

[第三实施例]

请参图7,本发明第三实施例提供一种阵列基板20,本实施例与上述第一实施例的主要区别在于,本实施例的阵列基板20中,每个像素单元p内设有一个第一薄膜晶体管26和一个像素电极23,每个像素单元p内的像素电极23通过第一薄膜晶体管26与临近该第一薄膜晶体管26的数据线22电性连接。在水平方向上,每相邻两个像素单元p内设有一个第二薄膜晶体管27和一个公共电极块25,即每个公共电极块25对应于两个像素单元p,且每相邻两个像素单元p内的公共电极块25通过第二薄膜晶体管27与临近该第二薄膜晶体管27的公共线24电性连接。

本实施例中,该第二薄膜晶体管27可以设置在水平方向上每相邻两个像素单元p中的任一像素单元p内。例如,以第一行的前两个像素单元p为例,第二薄膜晶体管27设置在第一行的第一个像素单元p内,也可以设置在第一行的第二个像素单元p内,其中图7中示意第二薄膜晶体管27设置在第一行的第二个像素单元p内。

本实施例中,当每一条扫描线21打开时,与该扫描线21连接的第一薄膜晶体管26和第二薄膜晶体管27打开,分别通过数据线22和公共线24对像素单元p内的像素电极23和公共电极块25进行充电,其中水平方向上每相邻两个像素单元p内的公共电极块25是同时进行充电,且每个已经充电好的像素单元p与待充电的像素单元p之间不受电压耦合影响,可以有效降低信号耦合,从而解决面板内不同位置的像素由于受到信号的耦合影响不一致产生的画面显示不均(mura)问题,提高了显示画质。

关于本实施例的其他结构,可以参见上述第一实施例,在此不再赘述。

[第四实施例]

请参图8,本发明第四实施例提供一种阵列基板20,本实施例与上述第一实施例的主要区别在于,本实施例的阵列基板20中,每个像素单元p内设有一个第一薄膜晶体管26和一个像素电极23,每个像素单元p内的像素电极23通过第一薄膜晶体管26与临近该第一薄膜晶体管26的数据线22电性连接。在竖直方向上,每相邻两个像素单元p内设有一个第二薄膜晶体管27和一个公共电极块25,即每个公共电极块25对应于两个像素单元p,且每相邻两个像素单元p内的公共电极块25通过第二薄膜晶体管27与临近该第二薄膜晶体管27的公共线24电性连接。

本实施例中,该第二薄膜晶体管27可以设置在竖直方向上每相邻两个像素单元p中的任一像素单元p内。例如,以第一列的前两个像素单元p为例,第二薄膜晶体管27设置在第一列的第一个像素单元p内,也可以设置在第一列的第二个像素单元p内,其中图8中示意第二薄膜晶体管27设置在第一列的第一个像素单元p内。

本实施例中,当每一条扫描线21打开时,与该扫描线21连接的第一薄膜晶体管26和第二薄膜晶体管27打开,分别通过数据线22和公共线24对像素单元p内的像素电极23和公共电极块25进行充电,其中竖直方向上每相邻两个像素单元p内的公共电极块25是同时进行充电,且每个已经充电好的像素单元p与待充电的像素单元p之间不受电压耦合影响,可以有效降低信号耦合,从而解决面板内不同位置的像素由于受到信号的耦合影响不一致产生的画面显示不均(mura)问题,提高了显示画质。

关于本实施例的其他结构,可以参见上述第一实施例,在此不再赘述。

[第五实施例]

如图9所示,本发明第五实施例提供一种液晶显示装置,该液晶显示装置包括显示面板50,该显示面板50包括阵列基板20、与阵列基板20相对设置的彩膜基板30及位于阵列基板20与彩膜基板30之间的液晶层40。其中,该阵列基板20可以为上述任一实施例所述的阵列基板20。

彩膜基板30上设有色阻层31、黑矩阵(bm)32和上电极33。色阻层31例如为r、g、b色阻。上电极33为整面的平面电极,即上电极33整面覆盖彩膜基板30。本实施例中,色阻层31和黑矩阵32设置在彩膜基板30朝向液晶层40一侧的内表面上,其他膜层结构设置在色阻层31和黑矩阵32上。

具体地,彩膜基板30上还可以设有至少一绝缘层或平坦层,以实现绝缘作用或者使彩膜基板30的内侧变得平坦。

本实施例中,彩膜基板30还设有第一平坦层35和第二平坦层36,第一平坦层35覆盖色阻层32和黑矩阵31,上电极33形成在第一平坦层35上,第二平坦层36覆盖上电极33。

本实施例中,液晶层40中的液晶分子为正性液晶分子,正性液晶分子具备响应快的优点。如图9,在初始状态(即液晶显示装置未施加任何电压的情形)下,液晶层40内的正性液晶分子呈现与基板20、30基本平行的平躺姿态,即正性液晶分子的长轴方向与基板20、30的表面基本平行。但在实际应用中,液晶层40内的正性液晶分子与基板20、30之间可以具有较小的初始预倾角,该初始预倾角的范围可为小于或等于10度,即:0°≦θ≦10°。

本实施例通过控制施加在彩膜基板30的上电极33和阵列基板20的公共电极块25上的电压信号,可以使该液晶显示装置在宽视角模式与窄视角模式之间实现切换。

宽视角模式:请参图9,在宽视角模式下,向彩膜基板30的上电极33施加第一电压,向阵列基板20的各个公共电极块25施加第二电压,使各个公共电极块25与上电极33之间的电压差小于一预设值(如小于1v)。此时,由于各个公共电极块25与上电极33之间的电压差较小,液晶层40中液晶分子的倾斜角度几乎不发生变化,仍保持为平躺姿态,因此该液晶显示装置实现正常的宽视角显示。

本实施例在宽视角模式下,向上电极33施加的第一电压可以为恒定的0v(即vcf=0),向各个公共电极块25施加的第二电压可以为小于1v的某一电压值(即此时vcom≤1v),其中vcf代表施加在上电极33的第一电压,vcom代表施加在各个公共电极块25的第二电压。其中,第二电压可以为直流电压,也可以为交流电压。在宽视角模式下,各个公共电极块25施加的第二电压也可以为0v,即vcf=vcom=0。这样,各个公共电极块25与上电极33之间的电压差为零。

窄视角模式:请参图10,在窄视角模式下,向彩膜基板30的上电极33施加第三电压,向阵列基板20的各个公共电极块25施加第四电压,使各个公共电极块25与上电极33之间的电压差大于上述预设值(如大于1v)。此时,由于各个公共电极块25与上电极33之间的电压差较大,在液晶盒中于阵列基板20与彩膜基板30之间会产生较强的垂直电场e(如图10中箭头所示),由于正性液晶分子在电场作用下将沿着平行于电场线的方向旋转,因此正性液晶分子在该垂直电场e作用下将发生偏转,使液晶分子与基板20、30之间的倾斜角度增大而翘起,液晶分子从平躺姿态变换为倾斜姿态,使液晶显示装置出现大角度观察漏光,在斜视方向对比度降低且视角变窄,该液晶显示装置最终实现窄视角显示。

本实施例在窄视角模式下,向上电极33施加的第三电压可以为恒定的0v(即vcf=0),向各个公共电极块25施加的第四电压可以为大于3v的某一电压值(即此时vcom≥3v)。

也就是说,本实施例无论在宽视角模式还是窄视角模式下,向彩膜基板30的上电极33施加的电压信号可以维持不变(例如始终为0v),只需要改变施加在阵列基板20的各个公共电极块25上的电压信号,即可使该液晶显示装置实现在宽视角模式与窄视角模式之间的切换。

如图9和图10所示,该液晶显示装置还包括驱动电路60,由驱动电路60分别向彩膜基板30的上电极33和阵列基板20的各个公共电极块25施加所需的电压信号。为了给彩膜基板30的上电极33施加电压信号,可以在显示面板50的周边非显示区,通过导电胶70将阵列基板20导通至彩膜基板30,由驱动电路50提供电压信号至阵列基板20,再由阵列基板20通过导电胶70将电压信号分别施加给彩膜基板30的上电极33。

如图11a和图11b所示,该液晶显示装置进一步还设有视角切换按键80,用于切换该液晶显示装置的不同视角模式。视角切换按键80可以为机械按键(如图11a),也可以为虚拟按键(如图11b,通过软件控制或者应用程序来设定)。当用户需要切换宽窄视角时,可通过操作该视角切换按键80向液晶显示装置发出视角切换请求,最终由驱动电路60控制施加在彩膜基板30的上电极33和阵列基板20的各个公共电极块25上的电压信号,从而实现宽窄视角的切换,使用户可以根据的不同防窥需求,自由选择切换宽窄视角,因此本发明实施例的液晶显示装置具有较强的操作灵活性和方便性,提供集娱乐视频与隐私保密于一体的多功能液晶显示装置。

本实施例通过将操控宽窄视角切换的电压从彩膜基板30侧的视角控制电极转到阵列基板20侧公共电极块25来实现,并且额外增加一条公共线24和一个薄膜晶体管(即第二薄膜晶体管27)连接每个公共电极块25进行电压切换控制。当每一条扫描线21打开时,与该扫描线21连接的第一薄膜晶体管26和第二薄膜晶体管27打开,分别通过数据线22和公共线24对像素单元p内的像素电极23和公共电极块25进行充电,使每个已经充电好的像素单元p与待充电的像素单元p之间不受电压耦合影响,可以有效降低信号耦合,从而解决面板内不同位置的像素由于受到信号的耦合影响不一致产生的画面显示不均(mura)问题,提高了显示画质。

本实施例采用双扫描线架构的像素排列结构,将新增的公共线24插入在每两条数据线22之间,增加的公共线24不会对像素开口率造成的影响。

本实施例可解决现有彩膜基板30侧视角控制电极在窄视角操作下以交流信号驱动所造成的屏幕闪烁及提升窄视角的对比度,因此可将液晶显示装置的帧频由120hz降低至60hz,可用60hz实现原有120hz窄视角驱动效果,增大了像素的充电时间,改善了充电效果。

本实施例由阵列基板20侧互相独立的公共电极块25操作窄视角,可消除由彩膜基板30侧施加交流电压波形所造成相邻像素的亮度差异,达到窄视角下各像素亮度相同,提升显示画面质量。

[第六实施例]

请参图12与图13,本实施例提供的液晶显示装置与上述第四实施例的区别在于,本实施例中的液晶层40采用负性液晶分子。随着技术进步,负性液晶的性能得到显著提高,应用也越发广泛。本实施例中,如图12所示,在初始状态(即液晶显示装置未施加任何电压的情形)下,液晶层40内的负性液晶分子相对于基板20、30具有较大的初始预倾角,即负性液晶分子在初始状态相对于基板20、30呈倾斜姿态。

窄视角模式:请参图12,本实施例的液晶显示装置当向彩膜基板30的上电极33施加第一电压,向阵列基板20的各个公共电极块25施加第二电压,使各个公共电极块25与上电极33之间的电压差小于一预设值(如小于1v)时,由于各个公共电极块25与上电极33之间的电压差较小,液晶层40中液晶分子的倾斜角度几乎不发生变化,仍保持为倾斜姿态,使液晶显示装置出现大角度观察漏光,在斜视方向对比度降低且视角变窄,此时该液晶显示装置实现窄视角显示。

本实施例在窄视角模式下,向上电极33施加的第一电压可以为恒定的0v(即vcf=0),向各个公共电极块25施加的第二电压可以为小于1v的某一电压值(即此时vcom≤1v)。其中,第二电压可以为直流电压,也可以为交流电压。在窄视角模式下,各个公共电极块25施加的第二电压也可以为0v,即vcf=vcom=0,这样各个公共电极块25与上电极33之间的电压差为零。

宽视角模式:请参图13,本实施例的液晶显示装置当向彩膜基板30的上电极33施加第三电压,向阵列基板20的各个公共电极块25施加第四电压,使各个公共电极块25与上电极33之间的电压差大于上述预设值(如大于1v)时,由于各个公共电极块25与上电极33之间产生较大的电压差,在液晶盒中于阵列基板20与彩膜基板30之间会产生较强的垂直电场e(如图13中箭头所示),由于负性液晶分子在电场作用下将沿着垂直于电场线的方向偏转,因此负性液晶分子在该垂直电场e作用下发生偏转,使液晶分子与基板20、30之间的倾斜角度减小,该液晶显示装置出现大角度漏光现象会相应减少,在斜视方向对比度提高且视角增大,该液晶显示装置最终实现宽视角显示。

本实施例在宽视角模式下,向上电极33施加的第三电压可以为恒定的0v(即vcf=0),向各个公共电极块25施加的第四电压可以为大于3v的某一电压值(即此时vcom≥3v)。

也就是说,本实施例无论在宽视角模式还是窄视角模式下,向彩膜基板30的上电极33施加的电压信号可以维持不变(例如始终为0v),只需要改变施加在阵列基板20的各个公共电极块25上的电压信号,即可使该液晶显示装置实现在宽视角模式与窄视角模式之间的切换。

关于本实施例的其他结构,可以参见上述第五实施例,在此不再赘述。

[第七实施例]

本发明还提供一种驱动上述液晶显示装置的驱动方法,包括:

在第一种视角模式下,向彩膜基板30的上电极33施加第一电压,向阵列基板20的各个公共电极块25施加第二电压,使各个公共电极块25与上电极33之间的电压差小于一预设值;

在第二种视角模式下,向彩膜基板30的上电极33施加第三电压,向阵列基板20的各个公共电极块25施加第四电压,使各个公共电极块25与上电极33之间的电压差大于该预设值。

在一实施例中,该第三电压和该第一电压为相同的电压,即无论在第一种视角模式还是第二种视角模式下,向彩膜基板30的上电极33施加的电压信号可以维持不变,例如该第三电压和该第一电压均为恒定的0v。

进一步地,该第二电压和该第一电压也可以是相同的电压,使得在第一种视角模式下,各个公共电极块25与上电极33之间的电压差为零。

在一实施例中,该第四电压为相对该第三电压为中心波动的周期性交流电压,例如该第三电压为恒定的0v,该第四电压为幅值大于3v的周期性交流方波,而且该第四电压的驱动频率可以为该液晶显示装置的帧频的1/2,即在该第四电压的一个周期t内,该液晶显示装置刷新两帧(frame)画面,如图14所示,但不限于此。

在一实施例中,液晶层40采用正性液晶分子,该第一种视角模式为宽视角模式,该第二种视角模式为窄视角模式。

在一实施例中,液晶层40采用负性液晶分子,该第一种视角模式为窄视角模式,该第二种视角模式为宽视角模式。

进一步地,该液晶显示装置包括驱动电路60,由驱动电路60分别向各个公共电极块25与上电极33施加所需的电压信号。

进一步地,该液晶显示装置设有视角切换按键80,用于切换该液晶显示装置的不同视角模式。

本实施例的驱动方法与上述实施例中的液晶显示装置属于同一个构思,该驱动方法的更多内容还可以参见上述实施例中关于液晶显示装置的描述,在此不再赘述。

以上所述,仅是本发明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非对本发明作任何形式上的限制,虽然本发明已以较佳实施例揭露如上,然而并非用以限定本发明,任何熟悉本专业的技术人员,在不脱离本发明技术方案范围内,当可利用上述揭示的技术内容作出些许更动或修饰为等同变化的等效实施例,但凡是未脱离本发明技术方案内容,依据本发明的技术实质对以上实施例所作的任何简单修改、等同变化与修饰,均仍属于本发明技术方案的范围内。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