定影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3803728阅读:157来源:国知局
定影装置的制作方法

本公开涉及一种定影装置。



背景技术:

已知一种定影装置,该定影装置设置在打印机或者复印机中。日本专利申请公报no.2007-310377公开一种定影装置,该定影装置包括中空柱形的旋转体、诸如管状加热器的加热构件、第一绝缘体、第二绝缘体和支撑框架,该加热构件定位在旋转体的内部空间并且在旋转体的轴向方向(即,旋转体的旋转轴线的方向)上延伸。第一绝缘体和第二绝缘体由玻璃制成,并且在轴向方向上分别保持加热构件的一端部和另一端部。支撑框架包括第一支撑壁和第二支撑壁,第一支撑壁支撑第一绝缘体并且在轴向方向上与第一绝缘体的一侧表面接触,第二支撑壁支撑第二绝缘体并且在轴向方向上与第二绝缘体的另一侧表面接触。利用该结构,加热构件被支撑成从而不在轴向方向上移动。即,加热构件在轴向方向上的移动由支撑框架限制。

根据上述常规的定影装置,因为加热构件在轴向方向上的移动由支撑框架限制,所以,由于使用寿命到期的原因需要利用新的加热构件更换加热构件,为了从支撑框架拆卸加热构件和将加热构件附接至支撑框架,加热构件必须在垂直于旋转体的轴向方向的方向上移动。这能够使得用于这种附接和拆卸的操作效率变差,因为加热构件能够与旋转体干涉,否则旋转体必须从定影装置的主体拆卸,用于利用新的加热构件更换加热构件。



技术实现要素:

因此,本公开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定影装置,该定影装置能够阻止用于加热构件附接和拆卸的操作效率变差。

为了达到以上及其他目的,根据一方面,本公开提供一种定影装置,该定影装置包括旋转体、加热器、第一电源线、第一绝缘体、第二电源线、第二绝缘体、支撑框架和限制构件。旋转体具有中空柱形的形状和在第一方向上延伸的旋转轴线。加热器被定位在旋转体内并且具有管形形状。加热器在第一方向上延伸并且具有一端和另一端。第一电源线具有连接至加热器的该一端的一端部。第一绝缘体被构造成保持加热器的该一端和第一电源线的该一端部两者。第一绝缘体具有多个外周表面,该外周表面包括加热器的该一端插入通过的一表面。第二电源线具有连接至加热器的该另一端的一端部。第二绝缘体被构造成保持加热器的该另一端和第二电源线的该一端部两者。第二绝缘体具有多个外周表面,该外周表面包括第一表面和第二表面,加热器的该另一端穿过第一表面被插入,第二表面相对于加热器的该另一端和第二电源线之间的连接部被定位成与第一表面相对。支撑框架包括第一支撑部和第二支撑部。第一支撑部支撑第一绝缘体。第一支撑部被构造成支撑第一绝缘体除了该一表面之外的多个外周表面。第二支撑部支撑第二绝缘体。第二支撑部被构造成支撑第二绝缘体除了第一表面和第二表面两者之外的多个外周表面。限制构件具有被定位在旋转体和第一绝缘体的该一表面之间的一侧壁。限制构件被构造成可拆卸地附接至支撑框架并且限制第一绝缘体在第一方向上的移动。在第一方向上观看时,该一侧壁至少具有与该一表面重叠的一部。

优选地,该第一绝缘体进一步具有平行于该一表面的另一表面。限制构件进一步具有接触该另一表面的另一侧壁。

优选地,第一支撑部具有被定位在旋转体外部的整体部。第一支撑部具有面对旋转体并且不与第一绝缘体接触的一部分。该一侧壁在第一方向上被定位在旋转体和第一支撑部之间。在第一方向上观看时,该一侧壁至少具有与第一支撑部的该一部分重叠的一部分。

优选地,该一侧壁形成有与加热器适配的凹部。该一侧壁具有外轮廓。旋转体具有限定外轮廓的一端部。在旋转体的径向方向上,该一侧壁的外轮廓被定位在除了凹部之外的旋转体的外轮廓的外侧。

优选地,该第一绝缘体进一步具有平行于该一表面的另一表面。支撑框架进一步具有被构造成接触该另一表面的壁部。该一侧壁被构造成在壁部与该另一表面接触的状态下接触该一表面。

优选地,第二绝缘体具有被定位在旋转体内的一部。

优选地,该定影装置进一步包括另一加热器、第三电源线和第四电源线。该另一加热器被定位在旋转体内并且具有管形形状。该另一加热器在第一方向上延伸并且具有一端和另一端。第三电源线具有连接至该另一加热器的该一端的一端部。第四电源线具有连接至该另一加热器的该另一端的一端部。第一绝缘体进一步被构造成保持该另一加热器的该一端和第三电源线的该一端部两者。第二绝缘体进一步被构造成保持该另一加热器的该另一端和第四电源线的该一端部两者。

优选地,该定影装置进一步包括另一限制构件,另一限制构件具有相对于第二绝缘体被定位成与旋转体相对的侧壁,该另一限制构件被构造成可拆卸地附接至支撑框架并且在第一方向上限制第二绝缘体的移动。在第一方向上观看时,该另一限制构件的侧壁至少具有与第二表面重叠的一部分。

优选地,该另一限制构件的侧壁具有内表面和与该内表面相对的外表面,该内表面接触该第二绝缘体的该第二表面。外表面包括被构造成接合第二电源线的接合部。

根据另一方面,本公开提供由该定影装置和主框架构造而成的图像形成设备。主框架被构造成支撑该定影装置。该定影装置被构造成可拆卸地附接至主框架。该定影装置在要被附接至主框架的附接方向是能够移动的。接合部被定位在第二绝缘体在附接方向上的上游侧。

在根据本公开的定影装置中,限制构件限制加热器在第一方向上的移动。在将限制构件移动至在第一方向上观看时不与加热器重叠之后,通过在第一方向上移动加热器,加热器可以容易地附接至支撑框架和从支撑框架拆卸。由此,相较于加热器在第一方向上的移动由支撑框架限制的情况,能够抑制用于加热器附接至支撑框架和从支撑框架拆卸的效率降低。

附图说明

实施例的特定特征和优点以及其他目的将由以下结合附图的描述而变得显而易见,其中:

图1是图示其中设置有根据本公开的一个实施例的定影装置的打印机的总体结构的示意性视图;

图2是图示根据实施例的定影装置中的上盖、第一加热器和第二加热器的仰视图;

图3是图示根据实施例的定影装置中上盖的右侧部、加热辊、右绝缘体和从上盖拆卸的右盖构件的从右侧观看时的立体图;

图4是图示根据实施例的定影装置中的上盖的右侧部、加热辊和附接至上盖的右盖构件的从右侧观看时的立体图;

图5是图示根据实施例的定影装置中上盖的左侧部、加热辊、左绝缘体和从上盖拆卸的左盖构件的从左侧观看时的立体图;

图6是图示根据实施例的定影装置中的上盖的左侧部、加热辊和附接至上盖的左盖构件的从左侧观看时的立体图;

图7是图示根据实施例的定影装置中的上盖的左侧部、加热辊和附接至上盖的左盖构件的从右侧观看时的立体图;

图8是图示根据第一修改例的定影装置中的上盖的左侧部、加热辊、左绝缘体和从上盖拆卸的左盖构件的从左侧观看时的立体图;

图9是图示根据第一修改例的定影装置中的上盖的左侧部、加热辊和附接至上盖的左盖构件的从左侧观看时的立体图;

图10是图示根据第二修改例的定影装置中的上盖的左侧部、加热辊、左绝缘体和从上盖拆卸的接合构件的后视图;以及

图11是图示根据第二修改例的定影装置中的上盖的左侧部、加热辊、左绝缘体和附接至上盖的接合构件的后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将参考图1根据一个实施例描述设置有定影装置700的打印机10。

在图1中,以指定方向图示了彼此垂直的x轴、y轴和z轴。在以下描述中,为了方便,假定:正z轴方向限定为用于指定打印机10的上侧的向上方向,负z轴方向限定为用于指定打印机10的下侧的向下方向,正x轴方向限定为用于指定打印机10的前侧的向前方向,负x轴方向限定为用于指定打印机10的后侧的向后方向,正y轴方向限定为用于指定打印机10的右侧的向右方向,负y轴方向限定为用于指定打印机10的左侧的向左方向。同样的假定适用于图1随后的附图。

打印机10是能够使用单个颜色例如黑色的色粉(显像剂)在诸如记录纸或者ohp纸的片状物w上形成图像的电子照相式打印机。

如图1所示,打印机10包括壳体100、片状物供应部件200和图像形成部件400。壳体100其中容纳片状物供应部件200和图像形成部件400。壳体100具有形成有排出开口110和排出盘120的上壁。排出辊130设置在邻近于排出开口110的位置。打印机10是图像形成设备的示例,壳体100是主框架的示例。

片状物供应部件200包括片状物盘210和拾取辊220。片状物盘210其中容纳片状物w。拾取辊220适于拾取容纳在片状物盘210中的每个片状物w并且朝向图像形成部件400供应每个片状物w。

图像形成部件400包括曝光部500、处理部600和定影装置700。处理部600包括感光体610、充电器620、显影部630和转印辊640。曝光部500利用激光束l(光束)照射感光体610。

充电器620适于均匀地对感光体610的表面充电。通过利用来自曝光部500的激光束l照射到已经由充电器620充电的感光体610的表面上,静电潜像形成在感光体610的表面上。由于由显影部630将色粉供应到感光体610的表面上,静电潜像显影成色粉图像。形成在感光体610的表面上的色粉图像由转印辊640转印到片状物w上,片状物w穿过感光体610和转印辊640之间的一部。

通过加热已经穿过处理部600的片状物w,定影装置700适于将转印到片状物w上的色粉图像定影至片状物w。由此,图像形成在片状物w上。稍后将描述定影装置700的细节。排出辊130适于通过排出开口110将已经穿过定影装置700的片状物w排出到排出盘120上。在以下描述中,片状物w从片状物供应部件200到排出辊130的片状物w的传送路径将被称之为片状物传送通道r1。

接下来将描述定影装置700。如图1所示,定影装置700包括加热辊710、第一加热器720、容纳在加热辊710中的第二加热器730、覆盖加热辊710的上侧的上盖900、定位在加热辊710下方的加压辊740和覆盖加压辊740的下侧的下盖800。

右线770、右绝缘体760和右盖构件950(图3)定位在上盖900的右端。左线790、左绝缘体780和左盖构件960(图5)定位在上盖900的左端。

如图1和图2所示,加热辊710是在向右/向左的方向上伸长的中空的柱形构件。加热辊710能够绕着近似平行于向右/向左方向的旋转轴线旋转。附带地,加热辊710是旋转体的示例,向右/向左方向是第一方向的示例。

第一加热器720和第二加热器730是管形的加热构件,例如卤素加热器。第一加热器720和第二加热器730布置在加热辊710的内部空间中。第一加热器720和第二加热器730的纵向方向与加热辊710的旋转轴线一致。进一步,第一加热器720和第二加热器730在向前/向后方向上排列,以使第二加热器730定位在第一加热器720的前方。第一加热器720和第二加热器730是加热器和另一加热器的示例。

如图2所示,第一加热器720包括第一玻璃管721、第一加热元件724、第一右导销722和第一左导销723。第一加热元件724是线性的金属导线,具体地是细线。第一加热元件724定位在第一玻璃管721内并且在向右/向左方向上延伸。第一右导销722是由金属制成的端子构件,并且电连接至第一加热元件724的一端部和从第一玻璃管721的右端向右突出的另一端部。第一左导销723是由金属制成的端子构件,并且电连接至第一加热元件724的一端部和从第一玻璃管721的左端向左突出的另一端部。

第二加热器730包括第二玻璃管731、第二加热元件734、第二右导销732和第二左导销733。第二加热器730的每个组件与第一加热器720的每个对应的组件相同,因此,省略进一步的描述,以避免重复描述。

右线770是能够弹性变形的导电的导线,并且包括第一右线771和第二右线772。第一右线771具有电连接至第一加热器720的第一右导销722的一端部。第二右线772具有电连接至第二加热器730的第二右导销732的一端部。第一右线771的另一端部和第二右线772的另一端部电连接至电源(未图示),用于将电力供应至第一加热器720和第二加热器730。第一右线771和第二右线772是第二电源线的示例。第一右线771和第二右线772也分别是第二电源线和第四电源线的示例。

右绝缘体760是具有大体长方体形状的耐热构件,并且具有左表面760a、右表面760b和上表面760d。右绝缘体760适于保持第一加热器720和第一右线771之间的连接部725以及第二加热器730和第二右线772之间的连接部735。具体地,第一加热器720的第一右导销722、第一右线771的该一端部、第二加热器730的第二右导销732和第二右线772的该一端部被嵌入右绝缘体760的内部中。右表面760b被定位成相对于连接部725和连接部735与左表面760a相对。

第一加热器720和第二加热器730从右绝缘体760的左表面760a向左延伸。换言之,第一加热器720和第二加热器730的另一端插入通过右绝缘体760的左表面760a。右线770从右绝缘体760的右表面760b向右延伸,右绝缘体760的右表面760b是在向右/向左方向上与第一加热器720和第二加热器730中最远的。附带地,右绝缘体760是第二绝缘体的示例,左表面760a是第一表面的示例,右表面760b是第二表面的示例。

左线790是能够弹性变形的导电的导线,并且包括第一左线791和第二左线792。左线790的每个组件与右线770的每个对应的组件相同,因此,省略进一步的描述以避免重复描述。第一左线791和第二左线792是第一电源线的示例。第一左线791和第二左线792也分别是第一电源线和第三电源线的示例。

左绝缘体780是具有大体长方体形状的耐热构件,并且具有左表面780a、右表面780b、后表面780c和上表面780d。左绝缘体780适于保持第一加热器720和第一左线791之间的连接部726以及第二加热器730和第二左线792之间的连接部736。

第一加热器720和第二加热器730从左绝缘体780的右表面780b向右延伸。换言之,第一加热器720和第二加热器730的一端插入通过左绝缘体780的右表面780b。左线790从左绝缘体780的后表面780c向后延伸。换言之,左线790在加热辊710的径向方向上在加热辊710的外侧延伸。附带地,左绝缘体780是第一绝缘体的示例,左表面780a是另一表面的示例,右表面780b是一表面的示例,后表面780c是连接表面的示例。

第一加热器720、第二加热器730和右线770由右绝缘体760一体地保持,第一加热器720、第二加热器730和左线790由左绝缘体780一体地保持。由此,第一加热器720、第二加热器730、右线770、右绝缘体760、左线790和左绝缘体780一体地附接至上盖900和从上盖900拆卸。

如图1和图2所示,上盖900具有在向右/向左方向上伸长的平板形状。上盖900由树脂制成。稍后将将上盖900的细节。

如图1所示,加压辊740是其纵向方向与向右/向左方向一致的实心的柱形构件。加压辊740被定位成相对于片状物传送通道r1与加热辊710相对,以使加压辊740接触加热辊710。加压辊740能够绕着近似平行于向右/向左方向的旋转轴线旋转。加压辊740被朝向加热辊710推动,以在二者之间设置夹压区域。

下盖800具有在加压辊740的纵向方向上延伸的平板形状,并且由树脂制成。下盖800具有面对加压辊740的上表面801。在加压辊740的纵向方向上延伸的容纳凹槽802表面形成在上表面801中。在向右/向左方向上观看时,容纳凹槽802形状为弧形,并且适于接收加压辊740的下部。

如图2所示,上盖900具有面对加热辊710的下表面901、右端表面903和左端表面904。右端表面903和左端表面904在垂直于向右/向左方向的方向上延伸。在向右/向左方向上延伸的容纳凹槽902形成于在向右/向左方向上的中间位置的下表面901中。在向右/向左方向上观看时,容纳凹槽902形状为弧形。容纳凹槽902容纳加热辊710的上部。附带地,上盖900是支撑框架的示例。

如图2至4所示,上盖900的下表面901具有右端部,右端部形成有右支撑凹部930的,并且设置有具有大体长方体形状的固定台920。右支撑凹部930形成在容纳凹槽902和右端表面903之间的位置。具体地,右支撑凹部930沿着加热辊710的旋转轴线从构成容纳凹槽902的内表面902a延伸至上盖900的右端表面903。右支撑凹部930是在向右/向左方向上观看时具有前表面930a、后表面930b和上表面930c的大体矩形形状。

右支撑凹部930接收右绝缘体760的上部。右支撑凹部930在向前/向后方向上的尺寸近似等于右绝缘体760在向前/向后方向上的尺寸。进一步,右绝缘体760布置成在向右/向左方向上观看时不与上盖900重叠。因此,右绝缘体760在右绝缘体760被接收在右支撑凹部930中的状态下在向右/向左方向上能够移动。

右绝缘体760的前表面的上部与右支撑凹部930的前表面930a接触。右绝缘体760的后表面的上部与右支撑凹部930的后表面930b接触。右绝缘体760的上表面760d与右支撑凹部930的上表面930c接触。由此,右绝缘体760的每个表面(即,前表面、后表面和上表面760d)由右支撑凹部930支撑。附带地,其周围的右支撑凹部930、固定台920和上盖900的一部是第二支撑部的示例。

右绝缘体760的右表面760b布置成与上盖900的右端表面903齐平。另一方面,右绝缘体760的左侧部朝向上盖900的容纳凹槽902突出,并且定位在接收在容纳凹槽902中的加热辊710内。

固定台920具有大体长方体形状,并且在右支撑凹部930的向后且向下对角线的位置从上盖900的下表面901向下突出。固定台920的右端表面构成上盖900的右端表面903的一部分。

如图3所示,右端表面903构成固定台920的该一部分具有突起921和固定孔922。突起921从上盖900的右端表面903向右突出。固定孔922是用于将右盖构件950固定至上盖900的螺纹孔,并且定位在突起921的前方。

右盖构件950能够从上盖900拆卸并且能够附接至上盖900。右盖构件950在右盖构件950附接至上盖900的状态下覆盖右绝缘体760的下部。右盖构件950包括前壁971、下壁972、后壁973和右壁951。在右盖构件950附接至上盖900的状态下,前壁971覆盖接收在右支撑凹部930中的右绝缘体780的前表面的下部。下壁972覆盖固定台920的下表面和右绝缘体760的下表面。后壁973覆盖固定台920的后表面的下部。右壁951覆盖固定台920的右表面和右绝缘体760的右表面760b。

在右盖构件950附接至上盖900的状态下,右壁951定位在加热辊710的右端的右方。更具体地,右壁951被定位成相对于右绝缘体760与加热辊710的右端相对。右壁951具有内表面951a和外表面951b。在右盖构件950附接至上盖900的状态下,内表面951a被定位在与第一加热器720和第二加热器730相同的一侧,外表面951b被定位在与第一加热器720和第二加热器730侧相对的一侧。在右盖构件950附接至上盖900的状态下,右壁951平行于右绝缘体760的右表面760b地延伸并且接触右壁760b,形成在上盖900的右支撑凹部930被定位在与右壁951的内表面951a相同的一侧。在以下描述中,除非另有说明,否则假定右盖构件950附接至上盖900。附带地,右盖构件950是另一限制构件的示例,右壁951是该另一限制构件的侧壁的示例。

右壁951具有开口958、第一接合部954、第二接合部956、调节孔952和通孔953。

开口958在从内表面951a延伸至外表面951b的向右/向左方向上延伸通过右壁951,并且具有上侧开口的凹口形状。如图4所示,开口958在向右/向左方向上与右绝缘体760对齐。具体地,开口958形成为与从右绝缘体760的右表面760b延伸的右线770的基底端重叠。开口958在向前/向后方向上的尺寸小于右绝缘体760的右表面760b在向前/向后方向上的尺寸。进一步,开口958在向上/向下方向上的尺寸小于右绝缘体760的右表面760b在向上/向下方向上的尺寸。利用该结构,在向右/向左方向上观看时,右壁951的开口958的周围部958a在右绝缘体760右方的位置与右绝缘体760重叠。即,在向右/向左方向上观看时,右壁951的至少一部与右表面760b重叠。由此,限制了右绝缘体760向右移动。

第一接合部954和第二接合部956被设置在开口958后方的位置处的右壁951的外表面951b处。第一接合部954具有相对于右壁951的外表面951b向上弯曲的l形。具体地,第一接合部954包括从外表面951b向右延伸的第一中继部和从第一中继部的右端向上延伸的第一尖端部。因而,第一接合部954和右壁951的外表面951b在二者之间限定在向前/向后方向上且向上开口的间隙955。第二接合部956具有相对于右壁951的外表面951b向下弯曲的l形。具体地,第二接合部956包括从外表面951b向右延伸的第二中继部和从第二中继部的右端向下延伸的第二尖端部。因而,第二接合部956和右壁951的外表面951b在二者之间限定在向前/向后方向上且向下开口的间隙957。第一接合部954和第二接合部956是接合部的示例。

调节孔952和通孔953在向右/向左方向上从内表面951a延伸通过右壁951到外表面951b。如图3所示,调节孔952和通孔953被从开口958向后且向下对角线地定位。在向右/向左方向上观看时,调节孔952与上盖900的突起921重叠,并且在向右/向左方向上观看时,通孔953与上盖900的固定孔922重叠。

在右盖构件950附接至上盖900期间,右盖构件950从上盖900的右侧沿着上盖900的突起921附接至上盖900。由此,上盖900的突起921与右壁951的调节孔952适配,因而右盖构件950附接至上盖900,以使不在向前/向后方向和向上/向下方向上相对于上盖900移动。调节孔952是孔的示例。

从右绝缘体760的右表面760b延伸的右线770通过右壁951的开口958被拉至右壁951的外表面951b的外侧。在右线770被拉至外表面951b的外侧之后,右线770从上方被插入第一接合部954中并且与之接合,然后从下方被插入第二接合部956中并且与之接合。即,通过允许右线770与定位在右绝缘体760后方(即,附接方向dr1上的上游侧)的第一接合部954和第二接合部956接合,右线770相对于右绝缘体760在与稍后描述的附接方向dr1相对的方向上被拉。在右盖构件950已经被附接至上盖900之后,右盖构件950由延伸通过通孔953且紧固至固定孔922的螺钉959固定至上盖900。

右绝缘体760被支撑,以使右绝缘体760的上端部接收在上盖900的右支撑凹部930中,右绝缘体760的下端部由右盖构件950覆盖。即,右绝缘体760通过在向上/向下方向上定位在上盖900和右盖构件950之间而被支撑。因此,右支撑凹部930、右支撑凹部930周围的上盖900的该一部和右盖构件950组合地构成用于支撑右绝缘体760的支撑部970(见图4)。

如图2和图5至7所示,上盖900的下表面901具有形成有左支撑凹部940和固定孔905的左端部(见图5)。固定孔905是用于将左盖构件960固定至上盖900的螺纹孔,并且定位在左支撑凹部940前方。

左支撑凹部940被定位在容纳凹槽902和左端表面904之间,并且在接收在容纳凹槽902中的加热辊710的左端的左方。更具体地,左支撑凹部940在第一加热器720和第二加热器730的纵向方向上从构成容纳凹槽902的内表面902a延伸至上盖900的左端表面904。在向右/向左方向上观看时,左支撑凹部940是具有前表面940a、后表面940b和上表面940c的大体矩形形状。

左支撑凹部940接收左绝缘体780的上部。左支撑凹部940在向前/向后方向上的尺寸近似等于左绝缘体780在向前/向后方向上的尺寸。进一步,左绝缘体780被布置成在向右/向左方向上观看时不与上盖900重叠。由此,在左绝缘体780接收在左支撑凹部940中的状态下,左绝缘体780在向右/向左方向上能够移动。

左绝缘体780的前表面的上部与左支撑凹部940的前表面940a接触。左绝缘体780的后表面780c的上部与左支撑凹部940的后表面940b接触。左绝缘体780的上表面780d与左支撑凹部940的上表面940c接触。因而,左绝缘体780的每个表面(即,前表面、后表面780c和上表面780d)由左支撑凹部940支撑。附带地,左支撑凹部940、固定孔905和其周围的上盖900的一部是第一支撑部的示例。

左绝缘体780的左表面780a被布置成与上盖900左端表面904齐平。进一步,左绝缘体780的右表面780b被布置成与构成容纳凹槽902的内表面902a齐平。因此,整个左绝缘体780被定位在接收在容纳凹槽902中的加热辊710的左端的左方。

左盖构件960能够被从上盖900拆卸且能够附接至上盖900。在左盖构件960附接至上盖900的状态下,左盖构件960覆盖左绝缘体780的下部以支撑左绝缘体780。左盖构件960包括前壁961、下壁963、后壁966、左壁968和右壁965。左壁968连接至前壁961、下壁963和后壁966的左端。左壁968具有高于前壁961和后壁966的上端的上部。右壁965连接至前壁961、下壁963和后壁966的右端。右壁965具有高于前壁961和后壁966的上端的上部982(见图7)。稍后将描述前壁961、后壁966和右壁965的细节。

在左盖构件960附接至上盖900的状态下,前壁961与固定孔905和接收在左支撑凹部940中的左绝缘体780的前表面的下部接触。下壁963被布置成在向右/向左方向上观看时不与左绝缘体780重叠,并且与左绝缘体780的下表面接触。后壁966与左绝缘体780的后表面780c的下部接触。右壁965被定位在加热辊710的左端和左绝缘体780之间,并且与左绝缘体780的右表面780b接触。左壁968与左绝缘体780的左表面780a接触。即,在向右/向左方向上观看时左壁968与左绝缘体780重叠,从而阻止左绝缘体780向左移动。在以下描述中,除非另有说明,否则假定左盖构件960附接至上盖900。附带地,左盖构件960是限制构件的示例,左壁968是限制构件的另一侧壁的示例,下壁963是连接壁的示例。

在向右/向左方向上观看时,前壁961弯曲成为l形。前壁961包括在向上/向下方向上延伸的第一板部961a和从第一板部961a的上端向前延伸的第二板部961b。第一板部961a覆盖左绝缘体780的前表面。第二板部961b接触上盖900的下表面901。在向上/向下方向上观看时,第二板部961b具有形成于与上盖900的固定孔905重叠的位置的通孔962。

后壁966具有开口967,开口967是在向前/向后方向上贯穿后壁966的通孔。如图6所示,在向前/向后方向上观看时,开口967被定位成与从左绝缘体780的后表面780c延伸的左线790的基底端重叠。

右壁965具有开口964。开口964在向右/向左方向上贯穿右壁965,并且具有上侧开口的凹口形状。如图7所示,在向右/向左方向上观看时,开口964与左绝缘体780重叠。进一步,开口964定位成在向右/向左方向上观看时与第一加热器720和第二加热器730重叠。

开口964在向前/向后方向上的尺寸小于左绝缘体780在向前/向后方向上的尺寸。进一步,开口964在向上/向下方向上的尺寸小于左绝缘体780在向上/向下方向上的尺寸。利用该结构,在向右/向左方向上观看时,开口964周围的右壁965的一部981与左绝缘体780(即,左绝缘体780的右表面780b)重叠,从而阻止左绝缘体780向右移动。附带地,右壁965是限制构件的一侧壁的示例,开口964是凹进部的示例。

右壁965的上部982被定位成高于左绝缘体780的上端,并且在向右/向左方向上观看时与上盖900的左支撑凹部940的上部重叠。

左盖构件960从下方附接至上盖900。在左盖构件960附接至上盖900的状态下,从左绝缘体780的后表面780c延伸的左线790通过后壁966的开口967在后壁966外部被拉。在左盖构件960已经附接至上盖900之后,左盖构件960由延伸通过通孔962且与固定孔905螺纹接合的螺钉969固定至上盖900。

左绝缘体780被支撑,以使左绝缘体780的上部被在上盖900的左支撑凹部940中接收并且左绝缘体780的下部由左盖构件960覆盖。即,左绝缘体780通过在向上/向下方向上被定位在上盖900和左盖构件960之间而被支撑。因此,左支撑凹部940、左支撑凹部940周围的上盖900的该一部和左盖构件960组合地构成用于支撑左绝缘体780的支撑部980(见图6)。

定影装置700附接至壳体100和从壳体100拆卸。定影装置700被在附接方向dr1上(见图4)相对于壳体100移动以附接至壳体100。具体地,为了将定影装置700附接至壳体100,定影装置700被在附接方向dr1上相对于壳体100移动,从而与设置在壳体100中的定位构件(未图示)适配。通过适配,定影装置700受到相对于壳体100的定位,以完成其附接至壳体100。

接下来将描述用于利用新的加热器替换第一加热器720和第二加热器730的处理。当第一加热器720和第二加热器730中至少一个达到其使用寿命终止时,执行替换处理。

在替换处理中,首先,定影装置700从壳体100移除。然后,右盖构件950和左盖构件960被从已经从壳体100移除的定影装置700的上盖900拆卸。在右绝缘体760的上部被在右支撑凹部930接收并且左绝缘体780的上部被在左支撑凹部940中接收的状态下,执行右盖构件950和左盖构件960的拆卸。

如图3所示,在移除螺钉959(见图4)之后,右盖构件950被从上盖900拆卸,以使在向右/向左方向上观看时右盖构件950不与右绝缘体760重叠。进一步,如图5所示,在移除螺钉969(见图6)之后,左盖构件960被从上盖900拆卸,以使在向右/向左方向上观看时左盖构件960不与左绝缘体780重叠。

接下来,第一加热器720和第二加热器730与上盖900分离。如上所述,在右绝缘体760的上部被在右支撑凹部930中接收的同时,右绝缘体760在向右/向左方向上能够移动,在左绝缘体780的上部被在左支撑凹部940中接收的同时,左绝缘体780在向右/向左方向上能够移动。因此,第一加热器720和第二加热器730被制成能够相对于上盖900在向右/向左方向上移动,例如与上盖900分离至上盖900左方的位置。

在第一加热器720和第二加热器730分离之后,定位在上盖900左方的新的第一加热器720和第二加热器730向右移动,用于附接至上盖900。在附接新的第一加热器720和第二加热器730之后,右盖构件950和左盖构件960附接至壳体100,定影装置700被附接至壳体100。因而,用于第一加热器720和第二加热器730的替换处理完成。

附带地,在本实施例中,左盖构件960阻止左绝缘体780在向右方向和向左方向两者上移动,而右盖构件950仅限制右绝缘体760在向右方向上移动。因此,通过从上盖900移除左盖构件960和右盖构件950两者,执行第一加热器720和第二加热器730从上盖900的右侧的拆卸。另一方面,当第一加热器720和第二加热器730被从上盖900的左侧拆卸时,仅左盖构件960需要从上盖900拆卸。

根据实施例,左盖构件960包括右壁965和左壁968。因为右壁965阻止左绝缘体780向右移动且左壁968阻止左绝缘体780向左移动,所以,在左盖构件960附接至上盖900的情况下,能够抑制左绝缘体780在向右/向左方向上的移位。因而,能够抑制第一加热器720和第二加热器730在向右/向左方向上的移位。

进一步,在左绝缘体780接收在左支撑凹部940中的状态下,左绝缘体780被定位于在向右/向左方向上观看时不与上盖900重叠的位置。因此,在左盖构件960移动至在向右/向左方向上观看时不与左绝缘体780重叠的位置之后,利用第一加热器720和第二加热器730在向右/向左方向上的移动,第一加热器720和第二加热器730能够容易地从上盖900拆卸和附接至上盖900。由此,在第一加热器720和第二加热器730附接至上盖900或者从上盖900被拆卸期间,第一加热器720和第二加热器730不需要朝向除向右/向左方向以外的方向移动。结果,相较于第一加热器720和第二加热器730在向左方向上的移动由上盖900限制,例如上盖900具有设置在左绝缘体780左方的壁部的情况,能够抑制用于第一加热器720和第二加热器730附接至上盖900或者从上盖900拆卸的效率降低。

进一步,根据实施例,左盖构件960包括下壁963。因此,在左盖构件960附接至上盖900的状态下,能够抑制左绝缘体780向下移位,从而阻止第一加热器720和第二加热器730向下移位。

进一步,根据实施例,在左盖构件960附接至上盖900的状态下,左盖构件960的右壁965具有在向右/向左方向上观看时与上盖900的左支撑凹部940的上部重叠的上部982。相较于右壁965不包括上部982的情况,该结构能够减少从第一加热器720和第二加热器730到左支撑凹部940上方的上盖900的该一部的照射热的影响。

进一步,根据实施例,在右绝缘体760被在右支撑凹部930中接收的状态下,右绝缘体760的左端部被定位在加热辊710内。因此,定影装置700在向右/向左方向上的长度能够小于其中整个右绝缘体760定位在加热辊710外部的比较结构的长度。

进一步,根据实施例,第一接合部954和第二接合部956被定位在右盖构件950的右壁951的外表面951b处。因此,使用面对右盖构件950的右壁951的外表面951b的空间代替加热辊710和右盖构件950的右壁951之间的空间,能够执行用于接合右线770的工作。由此,相较于第一接合部954和第二接合部956被定位在右盖构件950的右壁951的内表面951a处的情况,能够抑制用于将右线770接合至右盖构件950的效率降低。

虽然已经参考其实施例进行了详细描述,但是对于本领域技术人员而言,显然能够在不偏离本公开的主旨的情况下进行各种修改和变型。例如,可以想到下面描述的修改例。

根据上述实施例,如图6所示,在向右/向左方向上观看时,右壁965的下端被定位在加热辊710的外轮廓内。然而,能够采用不同的结构。将描述根据第一修改例的定影装置700a,其中类似的部分和组件由与所叙述的实施例中示出的相同的附图标记标明,以避免重复描述。

如图8和图9所示,在根据第一修改例的定影装置700a中,在向右/向左方向上观看时,左盖构件960a的右壁965a具有大体圆形形状。左盖构件960a的右壁965a具有,在左盖构件960a附接至上盖900的状态下,除了开口964之外在向右/向左方向上观看时定位在加热辊710的外轮廓g2径向向外的外轮廓g1。

相较于其中右壁965a的外轮廓除了开口964之外的至少一部定位在加热辊710的外轮廓g2径向向内的结构,利用外轮廓g1和外轮廓g2之间的这种位置关系,左盖构件960a的右壁965a除了开口964之外的外周端部能够调节从第一加热器720和第二加热器730到左线790的照射热应用。

进一步,根据上述实施例,覆盖左绝缘体780的下部的左盖构件960是限制构件的示例,但是限制构件并不局限于左盖构件960。具体地,不会覆盖左绝缘体780的下部的接合构件990能够是限制构件的示例。将描述根据第二修改例的定影装置700b,其中类似的部分和组件由与所叙述的实施例中示出的相同的附图标记标明,以避免重复描述。

如图10和图11所示,在根据第二修改例定影装置700b中,上盖900b的下表面901具有设置有适配部907和壁部906的左端部。适配部907定位在左支撑凹部940的右端,并且为向下突出的突起形式。壁部906被定位在左支撑凹部940的左方。因而,在根据第二修改例的定影装置700b中,左支撑凹部940不对上盖900b的左端表面904开口。

容纳孔906b形成壁部906的右端表面906a处。容纳孔906b从壁部906向左凹进,并且与左支撑凹部940连通。容纳孔906b接收左绝缘体780的左端部。具体地,在左绝缘体780接收在左支撑凹部940中之后,左绝缘体780在由箭头y1表示的方向上即向左移动。由此,左绝缘体780的左端部被在容纳孔906b中接收,如图11所示,左绝缘体780的左表面780a与壁部906接触。结果,左绝缘体780的向左移位由壁部906抑制。

接合构件990能够被附接至上盖900b和能够从上盖900b拆卸,并且在接合构件990附接至上盖900b的状态下,接触左绝缘体780的右表面780b以支撑左绝缘体780。如图10所示,接合构件990包括左壁991、下壁993和右壁992,并且形成有开口995和适配孔994。右壁992具有定位成高于左壁991的上端的上部。开口995被形成在左壁991和右壁992处,以使在接合构件990附接至上盖900b的状态下,开口995与第一加热器720和第二加热器730重叠,并且开口995具有顶端开口的凹口形状。

适配孔994在向右/向左方向上被定位在左壁991和右壁992之间,并且向下凹进。在左绝缘体780的左端部被在容纳孔906b中接收之后,接合构件990在由箭头y2表示的方向上(向上)相对于上盖900b移动,以使接合构件990的适配孔994与上盖900b的适配部907适配接合。在适配接合的状态下,左壁991被定位在加热辊710和左绝缘体780之间,并且与被接收在容纳孔906b中的左绝缘体780的右表面780b接触。即,左壁991被定位成在向右/向左方向上观看时与左绝缘体780(即,左绝缘体780的右表面780b)重叠。因而,抑制了左绝缘体780向右移位。在这种情况下,左壁991是该一侧壁的示例。

在根据第二修改例的定影装置700b中,接合构件990通过二者之间的适配接合而固定至上盖900b。因此,相较于螺钉被用于将接合构件990固定至上盖900b的情况,能够抑制用于将第一加热器720和第二加热器730附接至上盖900b以及从上盖900b拆卸的效率降低。

根据上述实施例,第一接合部954和第二接合部956被定位在右盖构件950的右壁951的外表面951b处。然而,可以想到另一结构。例如,第一接合部954和第二接合部956能够被定位在右壁951的内表面951a处或者上盖900的右端表面903处。

根据上述实施例,在右绝缘体760接收在右支撑凹部930中的状态下,右绝缘体760的左端部被定位在加热辊710内,但是右绝缘体760的布局并不局限于此。例如,在右绝缘体760被在右支撑凹部930中接收的状态下,整个右绝缘体760被定位在加热辊710外部。

根据上述实施例,在左盖构件960附接至上盖900的状态下,在向右/向左方向上观看时,左盖构件960的右壁965的该一部与左支撑凹部940周围的上盖900的该一部重叠,但是可以想到不同的结构。例如,左盖构件960的右壁965能够被定位成在向右/向左方向上观看时不与左支撑凹部940周围的上盖900的该一部重叠。

根据上述实施例,下壁963是连接壁的示例。然而,连接壁并不局限于下壁963。例如,前壁961或者后壁966能够是连接壁的示例。进一步,连接壁不需要接触左绝缘体780并且能够仅覆盖左绝缘体780。

根据上述实施例,左盖构件960包括左壁968,但是也能够采用不同于所叙述构造的其他结构。例如,左壁968能够不设置在左盖构件960处。

在上述实施例中叙述的打印机10的构造仅仅是示例,可以想到各种修改例。在上述实施例中,采用根据本公开的定影装置的打印机10使用单个颜色(黑色)的色粉。替换性地,能够采用使用不同颜色的色粉的打印机或者使用若干颜色的色粉的打印机作为打印机10。

进一步,除了打印机10以外,根据本公开的定影装置能够采用于复印机、传真机和多功能装置中。

进一步,根据上述实施例,卤素加热器作为定影装置的加热器的示例。然而,诸如红外加热器或者碳加热器的其他类型的加热器也是可用的。另一方面,诸如陶瓷加热器或者ih加热器的不需用绝缘体的加热器不能够用于根据本公开的定影装置。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