液晶显示设备和控制电路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4834527发布日期:2018-06-30 11:50阅读:173来源:国知局
液晶显示设备和控制电路的制作方法

本公开涉及横向电场型的液晶显示设备以及控制电路。



背景技术:

在诸如平面转换(IPS)或边缘场转换(FFS)之类的横向电场型的液晶显示设备中,基本上平行于基板的电场被施加到液晶层以使得液晶分子在平行于基板的平面内旋转从而控制液晶层的透射率。

与IPS液晶显示设备相比,已知的是FFS液晶显示设备在从显示表面的法线方向观看显示表面中的观察点的情况与从自法线方向相对于观察点朝液晶分子初始配向方向倾斜的方向(倾斜方向)观看观察点的情况之间具有很大色差。因此,FFS液晶显示设备具有在从倾斜方向观看时图像质量劣化的问题。这种质量的劣化是由如下原因引起的:如果视点从法线方向上的一点移动到倾斜方向上的一点,则相对于施加到液晶层的电压的标准化的透射率的特性向低电压侧偏移。



技术实现要素:

日本专利申请特许公开No.2013-137488已经提出了用于对在FFS显示设备中在视点从显示表面的法线方向上的一点移动到倾斜方向上的一点的情况下相对于所施加的电压的标准化的透射率的特性向低电压侧偏移进行抑制的配置。这可以实现具有优越视角特性的显示设备。

然而,日本专利申请特许公开No.2013-137488所公开的技术难以避免复杂配置,因为一个像素由具有初始配向方向不同的液晶元件的两个区域构成。

本公开的一个目的是提供具有优越视角特性而无需复杂配置的液晶显示设备和控制电路。

根据本公开的一个方面的液晶显示设备包括:第一基板;形成在所述第一基板上的第一电极;形成在所述第一电极上的绝缘膜;形成在所述绝缘膜上的第二电极;位于所述第二电极上的液晶层;以及在所述液晶层上的平行于所述第一基板而布置的第二基板。所述液晶层中的液晶分子通过经由所述第一电极和所述第二电极施加的驱动电压而在平行于所述第一基板的平面中旋转。所述第一电极是与所述第二电极的多个开口部重叠的板状透明电极。与所述驱动电压的最大灰度值对应的电压值是用于在从倾斜线上的一点观看观察点情况下使所述液晶层的透射率最大的驱动电压值,所述倾斜线以小于90度的预定倾角相对于与所述第一基板正交的平面中的所述观察点而从经过所述观察点且与所述第一基板正交的正交线倾斜,与所述第一基板正交的所述平面包括在经过所述第一基板上的观察点且允许所述液晶层的折射率最大的方向上的直线。

根据本公开,在FFS液晶显示设备中,可以抑制当从倾斜方向观看时显示质量的劣化。

将会理解,前文的概述以及下文的详述均为示例性和说明性的,并不限制本公开。

附图说明

图1是示出根据实施例1的液晶显示面板的配置示例的平面图;

图2是沿着图1中的线II-II的截面图;

图3A是示出实施例1中的方向的定义的示意图;

图3B是示出实施例1中的方向的定义的示意图;

图4是示出根据实施例1的液晶显示面板的驱动电路的示例的框图;

图5是示出液晶显示面板中标准化透射率相对于灰度驱动电压的特性的示例的图线;

图6是示出在基于具有不同倾角的倾斜方向上的V-T特性来决定液晶显示面板的驱动电压的情况下图像质量的变化的指标值ΔE*的相依性的图线;

图7是示出根据实施例2的液晶显示面板的驱动电路的示例的框图;

图8是示出切换表的配置示例的示意图;以及

图9是示出根据实施例3的液晶显示面板的配置示例的平面图。

具体实施方式

现在将在下文参考示出其实施例的附图来描述根据本公开的液晶显示设备。注意,说明书和权利要求书中的诸如“第一”和“第二”的次序编号是出于阐明各元件之间的关系和防止各元件的混淆的目的。因此这些次序编号并不限制元件的数量。

此外,所示部件的尺寸、比例等可能并不总是对应于实际部件。为便于示出,在实际部件中包括的一些元件可能没有示出,或者所示部件的尺寸可能相比实际部件的尺寸被夸大。

(实施例1)

图1是示出根据实施例1的液晶显示面板的配置示例的平面图。图2是沿着图1中的线II-II的截面图。根据实施例1的液晶显示面板1是横向电场驱动型的FFS液晶显示面板。在图1和图2中示出了一个像素的配置示例。

根据实施例1的液晶显示面板1被配置为使得第一基板12和第二基板22彼此平行地布置,在两者之间夹有液晶层20。例如,第一基板12和第二基板22是诸如玻璃基板之类的透明绝缘基板。图1示出了表示形成液晶层20的液晶分子的聚集体的折射率椭球体作为液晶分子20a,并且还示出了位于第一基板12上的第一电极13、第二电极18、信号走线14和扫描走线16,但省略了对第二基板22的图示。

在图2所示的液晶显示面板1中,在第一基板12的下表面上布置了偏光板11。在第一基板12的上表面上,彼此平行地形成多个信号走线(数据线)14,而在相邻信号走线14之间的区域中形成板状的第一电极(像素电极)13。在图1所示的示例中,信号走线14在上下方向上延伸,并且形成为相对于上下方向稍微倾斜的细长倾斜形状。

在第一电极13和信号走线14的上表面上形成绝缘膜15,并且扫描走线(栅极线)16彼此平行地形成以与信号走线14正交,使得绝缘膜15夹在它们之间。此外,第二电极(公共电极)18形成在绝缘膜15的上表面上。第二电极18形成为覆盖信号走线14、扫描走线16和第一电极13的板状,并且在与第一电极13重叠的位置处具有多个开口部18a(图1和图2中为3个)。如信号走线14那样,第二电极18的开口部18a形成为相对于上下方向稍微倾斜的细长倾斜形状。第二电极18可以形成为梳状,而不是具有开口部18a的配置。第一电极13和第二电极18优选地为透明电极。这是因为光透射通过的区域增大。在第二电极18的上表面上形成配向膜19。

另一方面,在第二基板22的上表面上布置了偏光板21。在第二基板22的下表面上,形成黑矩阵23和色层24。黑矩阵23在与信号走线14重叠的区域中形成为带状,并且RGB(红色、绿色和蓝色)色层24形成在除形成黑矩阵23的区域以外的区域中。黑矩阵23和色层24的下表面覆盖有保护层25,并且在保护层25的下表面上还形成配向膜26。

如上所述,如上配置的第一基板12和第二基板22在相应的配向膜19和26彼此相对的状态下通过液晶层20被接合到一起。因此,液晶层20布置在第二电极18的上表面上,并且第二基板22与第一基板12平行地布置在液晶层20的上表面上,以完成如图2所示的液晶显示面板1。

这里,不一定需要存在黑矩阵23,其可以不形成,或者可以通过将相邻的色层24重叠地放置来形成。在彩色显示不是必要时,即使没有色层24也不会出现特定问题。即使在采用如上所述的配置的情况下,本公开的效果也不会丢失。

在液晶显示面板1中,通过第一电极13和第二电极18将电压(驱动电压)施加到液晶层20。如果对液晶层20施加电压,则液晶层20中的液晶分子20a在平行于第一基板12和第二基板22的平面中旋转。这控制了液晶层20中的透射率。

如果没有对液晶层20施加电压,则液晶层20中的液晶分子20a被配向膜19和26控制到它们的配向方向(初始配向方向)。在实施例1中,液晶层20被控制为均匀(水平)配向,使得液晶层20中的折射率最大的方向对应于配向方向。注意,液晶分子20a的长轴方向对应于液晶分子20a的配向方向。

现在,将描述实施例1中使用的方向。图3A和图3B是示出实施例1中的各方向的定义的示意图。图3A是从液晶显示面板1的显示表面1a的法线方向N观看的液晶分子20a的平面图,而图3B是从倾斜方向观看的液晶分子20a的平面图。注意,图3B示出了具有0度预倾角的液晶分子20a。

图3B中的点P表示液晶显示面板1的显示表面1a中的任意观察点。下文中,P是指观察点P。图3B中的方向V表示在这种情况下的显示表面1a中的纵向方向。根据使用液晶显示面板1的其他情形,方向V可以替代地为显示表面1a中的横向方向。下文中,V是指纵向方向V。此外,方向Q表示液晶层20中的折射率最大的方向,并且方向Q对应于由实施例1中的配向膜19和26控制的液晶分子20a的配向方向。下文中,Q是指配向方向Q。例如,配向方向Q在显示表面1a中以交叉角α与纵向方向V交叉。

图3B中的方向N是相对于显示表面1a的法线方向,并且表示经过观察点P并且与显示表面1a(第一基板12和第二基板22)正交的正交线的方向。下文中,N是指法线方向N。图3B中的平面R表示包括了在经过观察点P的配向方向Q上的直线且与显示表面1a(第一基板12和第二基板22)正交的平面。即,平面R和显示表面1a彼此正交于在经过观察点P的配向方向Q上的直线。

在图3A中,液晶分子20a被示出为使得其配向方向Q对应于上下方向。配向方向Q的上侧意指图3A中的上侧,而配向方向Q的下侧意指图3A中的下侧。配向方向Q的一侧可以被表达为上侧,而其另一侧可以被表达为下侧。此外,图3A中的点划线表示在显示表面1a中与配向方向Q正交的方向。因此,配向方向Q的左侧意指图3A中的左侧,而配向方向Q的右侧意指图3A中的右侧。

图3B中的方向I表示在平面R中相对于观察点P以倾角θ从法线方向N倾斜的倾斜线的方向(倾斜方向)。下文中,I是指倾斜方向I。在图3B中,倾斜方向I表示相对于观察点P从正交方向N向配向方向Q的上侧倾斜的倾斜线的方向。然而,倾斜方向I可以是相对于观察点P朝配向方向Q的下侧倾斜的倾斜线的方向。

在实施例1中,液晶分子20a是正显型的,并且由液晶分子20a表示的折射率椭球体的折射率最大方向(长轴方向)与液晶分子20a具有最大介电常数的方向匹配。在实施例1中,液晶分子20a的配向方向Q基本上平行于每个像素中的信号走线(数据线)14的延伸方向,如图1所示。此外,换句话说,液晶分子20a的配向方向Q也可以是基本上与每个像素中的扫描走线(栅极线)16正交的方向。注意,根据其中在下文的描述中可将扫描走线16和信号走线14交换的设计,可以相反地布置扫描走线16和信号走线14。将会理解,这样的情况还确保了本公开的效率。对其他实施例也是如此。

在图1和图2中的第一基板12上,第一电极13通过开关元件17连接到信号走线14。此外,第二电极18被形成在绝缘膜15上并被用作公共电极。例如,开关元件17在这里对应于对有源层使用非晶硅的薄膜晶体管。薄膜晶体管形成在多个信号走线14和多个扫描走线16的每个交叉部分的附近。扫描走线16于是用作薄膜晶体管的栅电极,信号走线14用作薄膜晶体管的漏电极,并且第一电极13用作薄膜晶体管的源电极。在这样的配置中,对信号走线14施加信号电压,对扫描走线16施加用于导通开关元件17的电压。因此,信号电压通过开关元件17施加到第一电极13。之后,对扫描走线16施加用于关断开关元件17的电压,以保持施加到第一电极13的信号电压。此外,通过被施加到形成于绝缘膜15上且覆盖第一基板12的表面部分的第二电极18的公共电压,对液晶层20施加了由第一电极13与第二电极18之间的电势差(灰度驱动电压)所形成的边缘电场。于是,形成液晶层20的液晶分子20a通过边缘电场在基本上平行于第一基板12和第二基板22的平面中旋转。为了将边缘电场施加到液晶层20,两个电极13和18中位于液晶层20侧上的第二电极18设置有开口部18a。注意,也可以采用透明氧化物半导体作为开关元件。

在如上所述配置的液晶显示面板1中,由相邻的信号走线14和相邻的扫描走线16所围绕的区域定义了一个像素,并且多个这样的像素排列成矩阵。

背光源(未示出)被安装在如上所述的液晶显示面板1中,以完成液晶显示设备。

图4是示出根据实施例1的液晶显示面板1的驱动电路的示例的框图。液晶显示面板1的驱动电路包括公共走线驱动电路31、信号走线驱动电路32、扫描走线驱动电路33、和控制这些电路的控制电路30。公共走线驱动电路31根据控制电路30的控制将电压(公共电压)施加到第二电极18。对于公共电压,假设在从液晶层20看去时施加到公共电极(第二电极18)的电压为0V。扫描走线驱动电路33根据控制电路30的控制基于来自电源电路(未示出)的电源电压将用于导通开关元件17的电压顺序地施加到扫描走线16(薄膜晶体管的栅电极)。

信号走线驱动电路32根据控制电路30的控制基于电源电压将与图像数据的每个灰度值对应的信号电压施加到信号走线14(薄膜晶体管的漏电极)。更具体地,信号走线驱动电路32包括输入部32a、最大电压值存储部32b和输出部32c。图像数据被输入到输入部32a,并且输入图像数据的每个灰度值被发送到输出部32c。最大电压值存储部32b存储了与图像数据的最大灰度值对应的电压值(最大电压值),其设置通过信号走线驱动电路32施加到信号走线14的信号电压的最大值。输出部32c向信号走线14施加与从输入部32a得到的每个灰度值对应的在从0V到最大电压值的范围中的电压值的信号电压。与施加到第二电极18的公共电压相比,信号电压是与图像数据的每个灰度值对应的电压(灰度驱动电压)。

图5是示出液晶显示面板1中的标准化透射率相对于灰度驱动电压的特性的示例的图线。标准化透射率意指当假设在法线方向N上的峰值电压的施加时的透射率为100时从各个方向看去所得到的透射率。在以下描述中,标准化透射率相对于灰度驱动电压的特性被描述为V-T特性。图5中的实线表示了在从显示表面1a的法线方向N观看观察点P的情况下的V-T特性,而虚线表示了在从倾斜方向I观看观察点P的情况下的V-T特性。例如,如图3B所示,由虚线表示的在倾斜方向I上的V-T特性是在平面R中在相对于观察点P从法线方向N以角度θ向配向方向Q的上侧倾斜的方向上的V-T特性。在本实施例中预倾角为0度的情况下,在平面R中在相对于观察点P从法线方向N以角度θ向配向方向Q的下侧倾斜的方向上的V-T特性示出了与在倾斜方向I上的V-T特性相似的特性。即使在预倾角不为0度的情况下,也保持了可以同时观察到轻微差异的该趋势。因此,下面将预倾角为0度的情况作为典型事例来继续描述。

从图5所示的图线可以看出,在FFS型的液晶显示面板1中,当从倾斜方向I观看显示表面1a(观察点P)时的V-T特性与在从法线方向N观看显示表面1a的情况下的V-T特性相比向低电压侧偏移。即,倾斜方向I上的标准化透射率(在以下描述中简称为透射率)在比法线方向N上的透射率的电压低的电压处达到峰值。

基于从法线方向N观看时的V-T特性来决定用于驱动液晶显示面板1的灰度驱动电压。更具体地,与公共电压相比,灰度驱动电压是信号电压,并且在以下描述中被简称为驱动电压。液晶显示面板1在这样的电压范围内被驱动,其中,法线方向N上的透射率达到峰值时的驱动电压值为对应于最大灰度值的电压值,即,最大电压值。在利用这样的电压范围驱动液晶显示面板1的情况下,高灰度区域出现在当从倾斜方向I观看时高灰度值处的透射率低于低灰度值处的透射率的地方。这样,如果产生了其中灰度值和亮度(透射率)在其特性上反转的部分,则从倾斜方向I观看的图像质量降低。

因此,在实施例1中,在将不会产生其中即使从倾斜方向I观看时灰度值和亮度的特性也不会反转的部分的驱动电压处对液晶显示面板1进行驱动。更具体地,基于当从倾斜方向I观看时的V-T特性,将倾斜方向I上的透射率达到峰值时的驱动电压值(图5中的VI)假设为最大电压值,以设置法线方向N上的灰度电压,并且在该电压范围内驱动液晶显示面板1。

通过在这样的电压范围中驱动液晶显示面板1,针对驱动电压的透射率即使在从倾斜方向I观看时的V-T特性中也是单调增大的,不会引起其中灰度值和亮度的特性被反转的电压范围。这甚至在从倾斜方向I观看的情况下也抑制了图像质量的劣化,其减轻了观察者可能会感觉到的图像质量上的不舒适。

在液晶显示面板1的驱动电路中,信号走线驱动电路32在最高达至所设置的最大驱动电压值的范围中将与图像数据的每个灰度值对应的电压值的驱动电压施加到信号走线14。

在从法线方向N向配向方向Q的上侧或下侧倾斜的各方向上的V-T特性当中指定透射率在较低驱动电压处达到峰值的方向,并且可以基于在所指定的方向上的V-T特性来决定液晶显示面板1的驱动电压。

接下来,在被用于决定驱动液晶显示面板1的驱动电压的范围(最大驱动电压值)的倾斜方向I上的V-T特性中,将描述相对于法线方向N的倾斜方向I的倾角θ。

图6是示出在基于具有不同倾角θ的倾斜方向I上的V-T特性来决定液晶显示面板1的驱动电压的情况下图像质量的变化的指标值ΔE*的相依性的图线。在图6中,横向轴表示倾斜方向I相对于法线方向N的倾角θ。由纵向轴表示的指标值ΔE*表示了作为图像质量的从法线方向N观看的情况与从对角方向观看的情况之间的有关象牙色的色差,所述对角方向是在平面R中相对于观察点P从法线方向N向液晶分子20a的配向方向Q的上侧倾斜的方向。注意,指标值ΔE*对应于CIEL*a*b*表色系统的色空间中的两个点之间的距离。

在颜色的色度随着视点从法线方向N向倾斜方向偏移而发生改变的情况下,观察者发现图像质量的劣化。因此,在实施例1中,为了评价图像质量,使用了从法线方向N观看的情况与从在θ度的角度处的倾斜方向观看的情况之间的色差ΔE*(在颜色的色度上的变化程度)。

对于在颜色的色度上的变化程度的允许范围,已经基于诸如日本工业标准(JIS)之类的标准做出了各种规则。例如,色差ΔE*在0与0.2之间的范围被称为不可评价范围,并被定义为“人类无法辨别的范围”。另外,色差ΔE*在0.2与0.4之间的范围被称为辨别界限,并被定义为“经过训练的人在其处可辨别具有可重复性的色差的界限”。此外,色差ΔE*在0.4与0.8之间的范围被称为AAA级容差,并被定义为“考虑到视觉判断的可重复性而在其处可设置颜色容差的严格标准的界限”。此外,色差ΔE*在0.8与1.6之间的范围被称为AA级容差,并被定义为“与相邻颜色比较在其处可感觉到轻微色差的水平”。另外,色差ΔE*在1.6与3.2之间的范围被称为A级容差,并被定义为“与分离的颜色相比在其处难以注意到色差的水平”。

尽管实施例1采用了象牙色的色差用于评价图像质量,但其不限于此。用于评价图像质量的颜色优选地为当从倾斜方向观看时图像质量劣化的颜色。更具体地,如果分成红色(R)、绿色(G)和蓝色(B),用于评价图像质量的优选颜色可以是使得R、G和B的值中的任一个被包括在其中灰度值和亮度的特性在V-T特性上被反转的范围中的颜色。作为针对其的候选,除了象牙色之外可以列出浅橙色、淡橙色等。

从图6所示的图线可以看出,当基于倾斜方向I上的V-T特性决定液晶显示面板1的驱动电压的范围时,随着倾斜方向I的倾角θ增大,色差ΔE*减小。

在实施例1中,液晶显示面板1的驱动电压的范围可以基于上面所述的容差的定义而被决定以使得色差ΔE*等于或低于1.6。根据图6所示的图线,倾斜方向I的倾角θ需要大约40度或更大,以便得到1.6或更小的色差ΔE*。即,可以通过基于在具有大约40度或更大的倾角的倾斜方向I上的V-T特征决定液晶显示面板1的驱动电压的范围,来得到1.6或更小的色差ΔE*。由于倾角θ是从法线方向N倾斜的倾斜方向I的角度,因此其需要小于90度。

因此,还可以例如基于在具有大约60度的倾角的倾斜方向I上的V-T特征来决定液晶显示面板1的驱动电压的范围(最大驱动电压值)。更具体地,在组装之后的液晶显示面板1中,可以测量在具有60度的倾角θ的倾斜方向I上的V-T特征。即,在具有60度的倾角θ的倾斜方向I上,测量由图5中的虚线表示的V-T特征。接下来,在所测量的V-T特征中,指定透射率达到峰值时的驱动电压值(图5中的VI)。随后,将指定的驱动电压值存储在信号走线驱动电路32中的最大电压值存储部32b中,作为由信号走线驱动电路32施加到信号走线14的灰度驱动电压的最大电压值。

这可以得到具有1.6或更小的色差ΔE*的液晶显示面板1。

注意倾斜方向I的倾角θ不限于用于得到1.6或更小的色差ΔE*的角度,而可以是用于满足根据液晶显示面板1的目的等的标准的角度。例如,倾角θ可以是用于得到1.4或更小的色差ΔE*的角度,或者是用于得到1.2或更小的色差ΔE*的角度。

在实施例1中,基于当从倾斜方向I观看时的V-T特性决定液晶显示面板1的驱动电压的范围。更具体地,在这样的电压范围内驱动液晶显示面板1:其中,倾斜方向I上的透射率达到峰值时的驱动电压值被设置为对应于最大灰度值的电压值(最大电压值)。这防止了其中即使从倾斜方向I观看时灰度值和亮度(透射率)的特性也被反转的部分的出现,抑制了图像质量的劣化。

(实施例2)

图7是示出根据实施例2的液晶显示面板1的驱动电路的示例的框图。由于根据实施例2的液晶显示面板1的驱动电路具有与根据实施例1的液晶显示面板1的驱动电路类似的配置,因此相同部件以相同参考标号表示,并且将不再重复对其的描述。根据实施例2的驱动电路中的公共走线驱动电路31和扫描走线驱动电路33类似于实施例1的电路31和33执行处理。

在根据实施例1的驱动电路中,在最大电压值存储部32b中预先存储了由信号走线驱动电路32施加到信号走线14的灰度驱动电压的最大电压值。相比之下,根据实施例2,存储在最大电压值存储部32b中的灰度驱动电压的最大电压值可以改变。即,灰度驱动电压的范围可以改变。

实施例2中的控制电路30类似于实施例1中的控制电路30执行处理。此外,根据实施例2的控制电路30具有切换表T,并且还执行选择部30a和切换部30b的处理。

根据实施例2的液晶显示面板1被配置为使得用户可以通过操作部(未示出)设置图像质量(色差ΔE*)。更具体地,提供了四个级别作为用于图像质量的级别,并且接受用户的操作作为用于每当用户操作该操作部时就将当前级别改变成比当前级别高一级的级别的指令。如果用户在当前级别为最高级别时操作该操作部,则液晶显示面板1接受该操作作为用于将当前级别改变为最低级别的指令。

图8是示出切换表T的配置示例的示意图。切换表(存储部)T在其中存储图像质量的级别、色差ΔE*的范围、和最大驱动电压值,同时将它们彼此关联。图像质量的级别用于将色差ΔE*的范围彼此区分。例如,级别1为最高级别,而级别4为最低级别。最大驱动电压值是在具有倾角θ的倾斜方向I的V-T特性中透射率在其处达到峰值的、满足与每个级别对应的色差ΔE*的范围(预定基准)的驱动电压值。

在切换表T中,图像质量的级别的数量不限于四,或者相应级别的色差ΔE*的范围不限于图8中所示的示例。

当前级别被存储在选择部30a中。在液晶显示面板1通过操作部接受了用于改变图像质量的级别的指令的情况下,选择部30a基于当前级别和切换表T选择要被采用的级别。例如,如果在当前级别为级别3时对操作部执行了一次操作,则选择部30a选择级别2作为要被采用的级别。选择部30a向切换部30b通知所选级别。

切换部30b从切换表T读出对应于由选择部30a通知的级别(例如级别2)的最大驱动电压值(例如V2)。随后切换部30b命令信号走线驱动电路32将所读取的最大驱动电压值存储在信号走线驱动电路32的最大电压值存储部32b中。因此,在通过信号走线驱动电路32施加到信号走线14的信号电压中,可以根据改变指令来将对应于最大灰度值的电压值(最大电压值)切换到对应于要被采用的级别的最大驱动电压值。这允许以用于得到用户所期望的图像质量的灰度驱动电压来驱动液晶显示面板1。

用户对图像质量的级别的设置不限于前述方法。例如,其还可以被配置为用户可以通过操作部指定级别1至4的任意级别。这里,液晶显示面板1接受用户的操作作为达至任意级别的改变指令。随后切换部30b根据改变指令从切换表T读出对应于要被采用的级别的最大驱动电压值,并将所读取的最大驱动电压值存储在信号走线驱动电路32的最大电压值存储部32b中。在这种情况下,还可以以用于得到用户所要求的图像质量的灰度驱动电压来驱动液晶显示面板1。

在实施例2中,同样,基于在从倾斜方向I观看时的V-T特性来决定液晶显示面板1的驱动电压的范围。这即使在从倾斜方向I观看的情况下也抑制了图像质量的劣化。

此外,根据实施例2,可以根据来自用户的指令来改变液晶显示面板1的驱动电压的范围,这使得图像质量能够通过驱动电压的范围的改变而被切换。更具体地,改变了在决定液晶显示面板1的驱动电压的范围时所使用的V-T特性中的倾斜方向I的倾角θ。这可以切换图像质量。因此,可以根据用户的目的得到用户期望的图像质量。

(实施例3)

图9是示出根据实施例3的液晶显示面板1的配置示例的平面图。

尽管根据实施例1或2的液晶分子20a是正显型的,但也可以采用具有负介电各向异性的液晶,即负显型的液晶分子20a。在实施例3中,如图9所示,在每个像素中与信号走线(数据线)14的延伸方向基本上正交的方向上对负显型的液晶分子20a配向,所述方向为配向方向。此外,液晶分子20a的配向方向还可以是在每个像素中基本上平行于扫描走线(栅极线)16的方向。

在实施例3中采用了负显型液晶分子20a的情况下,可以得到具有与实施例1或2类似的配置的液晶显示面板1。这可以产生与实施例1或2中类似的效果。

在如上所述的实施例1至3中,像素结构在一个像素中具有弯曲部,并且被设计为在一个像素中具有多畴结构,其中当施加电压时在用作边界的弯曲部处反转电子的旋转反向。然而,将会理解,本公开的效果不仅对于这种多畴结构有效,在被配置为相邻像素以相反方向旋转的伪多畴结构中或者同样在所有像素以相同方向旋转的单畴结构中也被维持。

注意,所公开的实施例在所有方面均是例示性的而非限制性的。本公开的范围由所附权利要求而非它们之前的所有描述来限定,并因此落入权利要求的界限和边界或者其这种界限和边界的等同物之内的所有改变均旨在被权利要求涵盖。

注意,本文中和所附权利要求中使用的单数形式“一个”、“一”、“该”包括复数指代物,除非上下文另有明确陈述。

参考标号说明

1 液晶显示面板

12 第一基板

13 第一电极

14 信号走线

15 绝缘膜

18 第二电极

20 液晶层

22 第二基板

30 控制电路

32 信号走线驱动电路

18a 开口部

20a 液晶分子

30a 选择部

30b 切换部

32a 输入部

32b 最大电压值存储部

32c 输出部

T 切换表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