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均匀出光型导光板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1333627阅读:652来源:国知局
一种均匀出光型导光板的制造方法与工艺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用于背光系统的导光板,特别是涉及一种均匀出光型导光板。



背景技术:

在电子工业中,背光系统常被用于液晶显示面板上,其从液晶显示面板的背后照射,以增加在低光源环境中的液晶显示面板的显示亮度,从而使液晶显示面板呈现的绚烂多彩的画面。由于背光系统仅为增加液晶显示面板的显示亮度,因此要求其发光要均匀。为了实现发光均匀,背光系统常内置导光板来引导光线传输方向,使光线从导光板的出光面均匀射出。然现有的导光板的发光光线存在均匀度不足的缺陷。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解决现有技术中的不足之处,提供一种发光均匀的均匀出光型导光板。

发明人经研究发现,导光板的入光面一般为竖直面,这样的导光板在与LED配套使用时(LED设于入光面临近处从而为导光板提供光源),由于现有的LED受工艺影响无法做到与导光板一样薄,使得LED与导光板存在一定的高度差,因此,自LED底部发出的光线还能较水平地从导光板的入光面射入,从而能被导光板上的导光点充分散光后射出,实现发光均匀;但从LED顶部发出的光线受高度差的影响,无法水平射入导光板,而是以倾斜向下的方向射入导光板的入光面,这部分具有倾斜角度的光线射入导光板后被导光板内的底反射面直接反射出导光板的出光面,并没有被导光点充分散光,造成出光面上靠近光源的地方辉度较强,导致导光板发光不均匀。

基于上述研究,本实用新型的目的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提供一种均匀出光型导光板,包括透明主体,透明主体的侧面由供光线射入的入光面和对透明主体内部的光线进行反射的侧反射面组成,透明主体的顶面为供光线射出的出光面,透明主体的底面为对透明主体内部的光线进行反射的底反射面,底反射面设有呈网状分布的多个导光点,入光面的底部为光滑的垂直入光面,所述垂直入光面垂直于底反射面,入光面的顶部向外凸出从而形成遮光部。

其中,所述遮光部的顶面涂有遮光层。

其中,所述遮光部与水平面成25度夹角从入光面倾斜凸出,其悬空的底面上设有多个凹凸不平的直条状透明散光槽。

其中,所述遮光部在入光面上所占用的面积是所述垂直入光面面积的四分之一。

其中,所述透明主体为亚克力板。

其中,所述入光面由多个大小相等且并排的第一U形轴面组成,各第一U形轴面的中心轴线均垂直于底反射面。

其中,所述侧反射面由多个并排的第二U形轴面组成,各第二U形轴面的中心轴线均垂直于底反射面,第二U形轴面的轴面面积沿远离入光面的方向逐步减小。

其中,所述透明主体一侧的侧壁上设有一个向外凸出的防呆部,透明主体另一侧的侧壁上设有三个向外凸出且相互间距各不相等的防呆部。

其中,所述出光面为具有波浪条纹状微结构的磨砂面。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

本实用新型通过将入光面的底部为光滑且垂直于底反射面的垂直入光面,入光面的顶部向外凸出从而形成遮光部,自LED底部发出的光线从垂直入光面射入,被导光板上的导光点充分散光后射出,实现发光均匀,而从LED顶部发出的具有倾斜角度的光线则被遮光部进行选择性阻挡屏蔽,从而避免具有倾斜角度的光线射入导光板后被导光板内的底反射面直接反射出导光板的出光面,最终保障导光板发光均匀。

附图说明

利用附图对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说明,但附图中的实施例不构成对本实用新型的任何限制,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以下附图获得其它的附图。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结构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的示意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的原理示意图;

附图标记:1——入光面;11——垂直入光面;12——遮光部;2——侧反射面;3——出光面;4——防呆部;5——导光点。

具体实施方式

如图1至图3所示的导光板,包括由亚克力构成的透明主体,透明主体的侧面由供光线射入的入光面1和对透明主体内部的光线进行反射的侧反射面2组成,透明主体的顶面为供光线射出的出光面3,透明主体的底面为对透明主体内部的光线进行反射的底反射面,底反射面设有呈网状分布的多个导光点5,入光面1的底部为光滑的垂直入光面111,所述垂直入光面111垂直于底反射面,入光面1的顶部向外凸出从而形成遮光部12。通过将入光面1的底部为光滑且垂直于底反射面的垂直入光面111,入光面1的顶部向外凸出从而形成遮光部12,自LED底部发出的光线从垂直入光面111射入,被导光板上的导光点5充分散光后射出,实现发光均匀,而从LED顶部发出的具有倾斜角度的光线则被遮光部12进行选择性阻挡屏蔽,从而避免具有倾斜角度的光线射入导光板后被导光板内的底反射面直接反射出导光板的出光面3,最终保障导光板发光均匀。

进一步地,遮光部12的顶面涂有遮光层,十分简单方便地实现遮光的目的。优选地,遮光部12与水平面成25度夹角从入光面1倾斜凸出,其悬空的底面上设有多个凹凸不平的直条状透明散光槽,光线在通过散光槽进入导光板的过程中被散光槽散射至各个导光点5上,再被导光点5充分散光后从出光面3射出,使导光板的发光更加均匀。

进一步地,设置遮光部12在入光面1上所占用的面积是所述垂直入光面111面积的四分之一,从而控制反射至导光点5正上方的光线数量,避免导光点5正上方辉度过强。

进一步地,入光面1由多个大小相等且并排的第一U形轴面组成,各第一U形轴面的中心轴线均垂直于底反射面,光线在水平射入入光面1时,在第一形轴面作用下沿水平方向发散,从而避免入光面1处的辉度过强。

进一步地,侧反射面2由多个并排的第二U形轴面组成,各第二U形轴面的中心轴线均垂直于底反射面,第二U形轴面的轴面面积沿远离入光面1的方向逐步减小,由于光线数量沿远离入光面1的方向逐步减少,因此设置越靠近入光面1的第二形轴面的轴面面积越大,使其反射弧度增大,光线反射更均匀。

进一步地,透明主体一侧的侧壁上设有一个向外凸出的防呆部4,透明主体另一侧的侧壁上设有三个向外凸出且相互间距各不相等的防呆部4,通过设置防呆部4以降低工人安装导光板时装反的风险。

进一步地,将出光面3为具有波浪条纹状微结构的磨砂面,光线在射出透明基板时被波浪条纹状微结构的磨砂面不规则散射,使导光板的发光更均匀。

最后应当说明的是,以上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而非对本实用新型保护范围的限制,尽管参照较佳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了详细地说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可以对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等同替换,而不脱离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的实质和范围。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