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手机用蓝玻璃红外吸收型滤光片镀膜夹具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2923698阅读:578来源:国知局
一种手机用蓝玻璃红外吸收型滤光片镀膜夹具的制作方法与工艺

本实用新型涉及滤光片夹具技术领域,具体为一种手机用蓝玻璃红外吸收型滤光片镀膜夹具。



背景技术:

滤光片,是用来选取所需辐射波段的光学器件。滤光片是塑料或玻璃片再加入特种染料做成的,红色滤光片只能让红光通过,如此类推。玻璃片的透射率原本与空气差不多,所有色光都可以通过,所以是透明的,但是染了染料后,分子结构变化,折射率也发生变化,对某些色光的通过就有变化了。比如一束白光通过蓝色滤光片,射出的是一束蓝光,而绿光、红光极少,大多数被滤光片吸收;滤光片的一个共性,就是没有任何滤光片能让天体的成像变得更明亮,因为所有的滤光片都会吸收某些波长,从而使物体变得更暗。

滤光片的镀膜需要用到夹具,传统的夹具使滤光片镀膜后出片率和镀膜良率较低,生产成本较高。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克服现有技术的缺陷,提供一种手机用蓝玻璃红外吸收型滤光片镀膜夹具。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了如下的技术方案:

一种手机用蓝玻璃红外吸收型滤光片镀膜夹具,包括框架,所述框架外侧高度小于框架内侧高度,框架呈内凹结构,所述框架内侧设置有弹性密封条,所述框架内侧拐角处设置有弧形凹槽,所述框架内侧设置有倒角。

优选的,所述框架两侧设置有半圆形槽。

优选的,所述倒角的角度为45°。

优选的,所述框架下部拐角处设置有三角块,三角块与弧形凹槽连接,三角块与弧形凹槽位于同一水平面上。

优选的,所述框架定顶端设置有螺杆,所述框架内部设置有推杆,推杆下部设置有三角块,螺杆穿过框架与推杆连接。

优选的,所述螺杆、推杆和框架之间设置为可拆卸连接。

本实用新型所达到的有益效果是:本实用新型将滤光片卡在框架上,使滤光片表面无遮挡,增加了滤光片与外界的接触面积,增加镀膜的接触面积,从而达到更好的镀膜效果,镀膜良率增大百分之二十以上,通过设置螺杆和推杆,可根据滤光片的大小,调节推杆的距离即可使该装置适合滤光片使用,通过设置弹性密封条,可起到保护滤光片边缘的作用,弧形凹槽可保证滤光片拐角的安全,避免损坏滤光片拐角,螺杆、推杆和框架之间设置为可拆卸连接,不使用螺杆和推杆时,可将螺杆和推杆拆下;本实用新型滤光片镀膜夹具整体结构简单、易于推广使用。

附图说明

附图用来提供对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理解,并且构成说明书的一部分,与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一起用于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构成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在附图中:

图1是本实用新型一种手机用蓝玻璃红外吸收型滤光片镀膜夹具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一种手机用蓝玻璃红外吸收型滤光片镀膜夹具的截面结构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框架1的框架结构图。

框架1、螺杆2、推杆3、半圆形槽4、弧形凹槽5、弹性密封条6、三角块7、倒角8。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例进行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优选实施例仅用于说明和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用于限定本实用新型。

实施例1

如图1-3所示,一种手机用蓝玻璃红外吸收型滤光片镀膜夹具,包括框架1,框架1外侧高度小于框架1内侧高度,框架1呈内凹结构,框架1内侧设置有弹性密封条6,弹性密封条6可起到保护滤光片边缘的作用,框架1内侧拐角处设置有弧形凹槽5,弧形凹槽5可保证滤光片拐角的安全,避免损坏滤光片拐角,框架1内侧设置有倒角8,框架1两侧设置有半圆形槽4,倒角8的角度为45°,框架1下部拐角处设置有三角块7,三角块7起到限位的作用,三角块7与弧形凹槽5连接,三角块7与弧形凹槽5位于同一水平面上,框架1定顶端设置有螺杆2,框架1内部设置有推杆3,推杆3下部设置有三角块7,螺杆2穿过框架1与推杆3连接,可根据滤光片的大小,调节推杆3的距离即可使该装置适合滤光片使用,通过设置弹性密封条6,可起到保护滤光片边缘的作用,螺杆2、推杆3和框架1之间设置为可拆卸连接,不使用螺杆2和推杆3时,可将螺杆2和推杆3拆下。

工作原理:本实用新型将滤光片卡在框架上,使滤光片表面无遮挡,增加了滤光片与外界的接触面积,增加镀膜的接触面积,从而达到更好的镀膜效果,镀膜良率增大百分之二十以上,通过设置螺杆和推杆,可根据滤光片的大小,调节推杆的距离即可使该装置适合滤光片使用,通过设置弹性密封条,可起到保护滤光片边缘的作用,弧形凹槽可保证滤光片拐角的安全,避免损坏滤光片拐角,螺杆、推杆和框架之间设置为可拆卸连接,不使用螺杆和推杆时,可将螺杆和推杆拆下;本实用新型滤光片镀膜夹具整体结构简单、易于推广使用。

最后应说明的是: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于限制本实用新型,尽管参照前述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了详细的说明,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各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