过渡纤芯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3799147阅读:270来源:国知局
过渡纤芯装置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通信线路工程,更具体地说,它涉及一种光纤快速接头。



背景技术:

光纤固有损耗主要源于光纤模场直径不一致;光纤芯径失配;纤芯截面不圆;纤芯与包层同心度等等;其中影响很大的是模场直径不一致折射率差。

申请号为“CN201320107580.5”的专利中公开了一种光缆接续盒,包括壳体,壳体的两端设有光缆进口及出口,壳体内部为一个接续空间,壳体包括上壳体和下壳体,光缆进口和出口由上下壳体在端部形成,在接续空间内,设置适配器安装座、熔接盘安装座,熔接盘安装座上安装多个熔接盘,每个熔接盘设有多个熔接片,适配器安装座位于熔接盘的下方,适配器安装座一侧的空间大于光纤在弯曲时的最小尺寸。

通信线路维护与抢修工程中,有的长途光缆年代已久,无法找到同一厂家的光缆施工,所以经常遇到不同厂家的光缆对接。此时直接熔接不同模场直径的光纤,便容易导致熔接损耗过大。



技术实现要素:

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不足,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过渡纤芯装置,具有降低熔接损耗的效果。

为实现上述技术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了如下技术方案:一种过渡纤芯装置,包括盒体,所述盒体内设置有固定部和渡芯部,所述固定部包括位于盒体边缘的导线孔和卡紧光纤的固定座,所述渡芯部包括两端模场直径不同的过渡纤芯、用于固定过渡纤芯的限位座和两个用于对接光纤端头的熔接单元,两个所述熔接单元分别位于限位座的两端。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根据待接续的光纤的模场直径,选择对应的过渡纤芯,并将过渡纤芯卡入限位座内。此时再将过渡纤芯两端分别卡入熔接单元内,将待接续的光纤末端清理干净后穿过导线孔,并将光纤卡在固定座上,并待接续的光纤的末端卡入熔接单元并与对应的过渡纤芯末端贴合,借助熔接机等设备将过渡纤芯和待接续的光纤的末端熔接,借助过滤纤芯来过渡新旧光纤的不同模场直径,避免新旧光纤直接熔接,导致熔接损耗过大,取得了降低熔接损耗的有益效果。

作为优选,所述限位座上设置有供过渡纤芯嵌入的限位槽,所述限位座设置有贴合限位槽表面的限位垫,所述限位垫由橡胶材料制成。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将过渡纤芯卡入限位槽后,限位垫受到限位槽和过渡纤芯的挤压后变形,增大过渡纤芯和限位槽之间的摩擦力,避免过渡纤芯装置受到外力后,过渡纤芯脱离限位座,导致过渡纤芯和光纤熔接处受到拉扯并损伤,取得了提高结构稳固性的有益效果。

作为优选,所述限位座沿自身的宽度方向设置有数个贯通限位座的第一限位孔,所述限位座上方设置有数个贯通限位槽的第二限位孔。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将尼龙扎带依次穿过第一限位孔和第二限位孔,再将过渡纤芯卡入限位槽内,此时扎紧尼龙扎带,使得过渡纤芯进一步被紧固,避免过渡纤芯晃动,取得了提高结构稳固性的有益效果。

作为优选,所述限位座上设置有连通限位槽的延伸槽。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若过渡纤芯的长度大于限位座的长度,便将多余的过渡纤芯盘绕在延伸槽内,避免过渡纤芯起翘,影响盒体合拢,取得了提高结构合理性的有益效果。

作为优选,所述盒体上铰接有熔接盘,所述熔接盘上设置有用于配合熔接单元光纤的卡盘。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光纤接续完成后,将熔接盘翻转到贴合限位座的位置,使卡盘卡在熔接单元的光纤末端上,进一步密封光纤,避免水分渗入光纤熔接处,取得了提高防水性的有益效果。

作为优选,所述固定座上设置有供光纤贴合嵌入的固定槽,所述固定座一侧铰接有用于压住光纤的固定盖,所述固定盖边缘设置有用于卡紧固定盖的卡扣,所述固定座设置有配合卡扣的卡槽。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将光纤卡入固定槽后,再将固定盖扣在固定座上,使卡扣被卡槽卡紧,此时光纤便会被固定盖和固定槽卡紧,避免移动过渡纤芯装置时,扯动两端的光纤,导致光纤熔接处被扯动,取得了提高结构稳固性的有益效果。

作为优选,所述固定盖的下表面凹陷设置有对应固定槽的定位槽,所述固定盖设置有贴合定位槽表面的定位垫,所述定位垫由橡胶材料制成。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将固定盖扣合在固定座上表面后,定位槽和固定槽形成供光纤贴合穿过的空洞,此时定位垫受到光纤和定位槽的挤压后变形,便会充满光纤和定位槽之间的空隙,增大光纤和定位槽之间的摩擦力,取得了增强结构稳固性的有益效果。

作为优选,所述盒体一侧铰接有用于封闭盒体的盒盖,所述盒盖上贴合设置有海绵制成的减震层。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将盒盖合拢在盒体上后,减震层位于熔接盘和盒盖之间,当盒盖受到外力的挤压时,海绵挤压后变形,可以起到缓冲熔接盘受到的挤压力,避免光纤熔接处被压坏,取得了提高结构稳固性的有益效果。

综上所述,本实用新型借助固定部来紧固光纤和过渡纤芯,依靠两端模场直径不同的过渡纤芯来熔接不同的光纤,避免新旧光纤直接熔接造成的损耗。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施例中用于表现整体结构的侧视图;

图2为本实施例中用于表现固定部和渡芯部具体结构的局部爆炸图;

图3为图2中用于表现渡芯部具体结构的A处放大图;

图4为图2中用于表现固定部具体结构的B处放大图。

图中,1、盒体;11、盒盖;12、减震层;2、固定部;21、导线孔;22、固定座;23、固定槽;24、固定盖;25、卡扣;26、卡槽;27、定位槽;28、定位垫;3、渡芯部;31、过渡纤芯;32、限位座;33、熔接单元;34、熔接盘;35、卡盘;41、限位槽;42、限位垫;43、第一限位孔;44、第二限位孔;45、延伸槽。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细说明。

本具体实施例仅仅是对本实用新型的解释,其并不是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本领域技术人员在阅读完本说明书后可以根据需要对本实施例做出没有创造性贡献的修改,但只要在本实用新型的权利要求范围内都受到专利法的保护。

实施例:如图1所示,一种过渡纤芯装置,包括方形的盒体1,盒体1一侧铰接有用于封闭盒体1的盒盖11,方形的盒盖11上贴合设置有海绵制成的减震层12。将盒盖11合拢在盒体1上后,减震层12位于熔接盘34和盒盖11之间,当盒盖11受到外力的挤压时,海绵挤压后变形,可以缓冲受到的挤压力。

如图1所示,盒体1内设置有固定部2和渡芯部3,固定部2包括位于盒体1两侧边缘的导线孔21和卡紧光纤的固定座22,渡芯部3包括两端模场直径不同的过渡纤芯31、用于固定过渡纤芯31的限位座32和两个用于对接光纤端头的熔接单元33,两个熔接单元33分别位于限位座32的两端。

如图2和图3所示,限位座32上设置有供过渡纤芯31嵌入的限位槽41,限位座32上设置有贴合限位槽41表面的限位垫42,限位垫42由橡胶材料制成,增大过渡纤芯31和限位槽41之间的摩擦力。限位座32沿自身的宽度方向设置有数个贯通限位座32的第一限位孔43,限位座32上方设置有数个贯通限位槽41的第二限位孔44,第一限位孔43和第二限位孔44的大小可供尼龙扎带穿过。

如图2所示,限位座32上设置有连通限位槽41的延伸槽45,将多余的过渡纤芯31盘绕在延伸槽45内,避免过渡纤芯31起翘。

如图1所示,盒体1上铰接有位于渡芯部3上方的熔接盘34,方形的熔接盘34上设置有用于配合熔接单元33光纤的卡盘35。借助熔接盘34进一步密封熔接单元33。

如图4所示,固定座22上设置有供光纤贴合嵌入的固定槽23,固定座22一侧铰接有用于压住光纤的固定盖24,固定盖24边缘设置有用于卡紧固定盖24的卡扣25,固定座22设置有配合卡扣25的卡槽26。

如图4所示,固定盖24的下表面凹陷设置有对应固定槽23的定位槽27,固定盖24设置有贴合定位槽27表面的定位垫28,定位垫28由橡胶材料制成,增大摩擦力。

工作过程:根据待接续的光纤的模场直径,选择对应的过渡纤芯31,将尼龙扎带依次穿过第一限位孔43和第二限位孔44,再将过渡纤芯31卡入限位槽41内,此时扎紧尼龙扎带,使得过渡纤芯31被紧固,此时再将过渡纤芯31两端分别卡入熔接单元33内。

将待接续的光纤末端清理干净后穿过导线孔21,将光纤卡入固定槽23后,再将固定盖24扣在固定座22上,使卡扣25被卡槽26卡紧,此时光纤便会被固定盖24和固定槽23卡紧,并待接续的光纤的末端卡入熔接单元33并与对应的过渡纤芯31末端贴合。

将固定盖24扣合在固定座22上表面后,定位槽27和固定槽23形成供光纤贴合穿过的空洞,此时定位垫28受到光纤和定位槽27的挤压后变形,便会充满光纤和定位槽27之间的空隙,增大光纤和定位槽27之间的摩擦力。

借助熔接机等设备将过渡纤芯31和待接续的光纤的末端熔接,通过过滤纤芯来过渡新旧光纤的不同模场直径,避免新旧光纤直接熔接,导致熔接损耗过大。

光纤接续完成后,将熔接盘34翻转到贴合限位座32的位置,使卡盘35卡在熔接单元33的光纤末端上,再将盒盖11合拢封闭盒体1。进一步密封光纤,避免水分渗入光纤熔接处。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