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光板、背光源及显示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4003120阅读:124来源:国知局
导光板、背光源及显示装置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显示技术领域,尤其是指一种导光板、背光源及显示装置。



背景技术:

随着国内高世代液晶线建立并投产,大尺寸液晶显示技术越来越成熟,曲面显示装置迎合市场应运而生。

传统平面显示装置整机,只要各构件平整,整机间隙就不存在漏光。但由于曲面显示装置的结构特殊性,各光学元件弯曲,显示模组在组装时存在匹配间隙,易发生漏光现象。现有技术主要通过塞泡棉遮蔽光线的方式解决该一问题,然而随着整机使用时间增加,泡棉遮蔽光线效果减弱,仍会出现整机漏光不良,影响使用观看效果,因此该方法不能从根本上解决曲面显示装置的漏光问题。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导光板、背光源及显示装置,在应用于曲面显示时,能够解决漏光问题。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一种导光板,其中,包括:

导光板本体,包括形成为出光面的第一表面和与所述第一表面相连接的侧端面,其中所述侧端面上开设有用于容置光源的置放空间,所述置放空间至少围绕所述光源的光出射面和与所述光出射面相邻的第一侧面设置,其中所述第一侧面与所述第一表面相对。

优选地,所述的导光板,其中,所述导光板本体还包括与所述第一表面相对的第二表面,其中所述置放空间连通至所述第二表面,在所述侧端面处,所述第一表面相对于所述第二表面突出。

优选地,所述的导光板,其中,所述置放空间包括平行于所述光出射面的第一内壁面和平行于所述第一侧面的第二内壁面,所述第一内壁面与所述第二内壁面相连接。

优选地,所述的导光板,其中,所述置放空间包括平行于所述光出射面的第一内壁面和与所述第一内壁面呈预设角度设置的第二内壁面,其中所述第一内壁面与所述第二内壁面相连接,所述预设角度小于等于130度大于等于110度。

优选地,所述的导光板,其中,所述第一内壁面的中心线与所述光出射面的中心线相重合。

优选地,所述的导光板,其中,所述第一内壁面的两个相对边缘分别与一个所述第二内壁面相连接。

优选地,所述的导光板,其中,所述置放空间还包括与所述第二内壁面相连接的第三内壁面,所述第三内壁面平行于所述第一侧面。

优选地,所述的导光板,其中,所述置放空间的形状、大小分别与所述光源的形状、大小相适配。

优选地,所述的导光板,其中,所述置放空间的形状、大小分别与所述光源组装于印刷电路版后的组装结构的形状、大小相适配。

优选地,所述的导光板,其中,在垂直于所述第一侧面的方向上,所述第一侧面到所述置放空间的内壁面之间的间隔大于等于0.1mm小于等于0.5mm。

优选地,所述的导光板,其中,所述导光板本体在垂直于所述第一侧面的方向上,所述第一表面与所述置放空间的内壁面之间的厚度大于等于0.3mm。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还提供一种背光源,包括光源,其中,还包括如上任一项所述的导光板,其中所述光源设置于所述置放空间中。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还提供一种显示装置,其中,包括如上所述的背光源。

本实用新型的一个或多个实施例至少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本实用新型具体实施例所述导光板,通过在形成为入光面的侧端面上设置容置空间,围绕光源设置,使光源设置位置不会超出导光板,保证光源所发出光线全部传输进入导光板的内部,以遮挡光源所发出光线,减少光源漏光,尤其应用于曲面显示装置时,彻底解决显示装置曲面整机间隙漏光问题。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第一实施例所述导光板的部分结构示意图;

图2为采用第一实施例所述导光板与光源相组装的第一实施结构示意图;

图3为采用第一实施例所述导光板与光源相组装的第一实施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第二实施例所述导光板的部分结构示意图;

图5为采用第二实施例所述导光板与光源相组装的其中一实施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本实用新型具体实施例所述导光板,在应用于曲面显示时,能够解决漏光问题,具体地,所述导光板包括:

导光板本体,包括形成为出光面的第一表面和与所述第一表面相连接的侧端面,其中所述侧端面上开设有用于容置光源的置放空间,所述置放空间至少围绕所述光源的光出射面和与所述光出射面相邻的第一侧面设置,其中所述第一侧面与所述第一表面相对。

本实用新型具体实施例所述导光板,通过在侧面上开设能够围绕光源的光出射面和第一侧面设置的置放空间,而且第一侧面与导光板的第一表面相对,该第一表面可以为导光板本体的出光面,基于该设置结构,导光板本体形成为围绕光源的光出射面和第一侧面设置的结构,在朝出光面的光线传输方向上,导光板本体能够遮挡整个光源,以减少显示装置组装时的间隙漏光。因此,在应用于曲面显示时,能够解决漏光问题。

本实用新型具体实施例中,形成为出光面的第一表面可以为弯曲面,以配合曲面显示面板,构成曲面显示装置。

图1为本实用新型第一实施例所述导光板的平面结构示意图。参阅图1所示,第一实施例所述导光板具体包括:

导光板本体100,包括第一表面110和与第一表面110相连接的侧端面120,其中第一表面110可以为弯曲面,形成弯曲结构的导光板本体100,以配合曲面显示面板,构成曲面显示装置。

本实用新型具体实施例中,侧端面120上开设有置放空间130,其中该置放空间130连通至导光板本体100的第二表面140,该第二表面140为第一表面110的相对表面。

另外,第一实施例中,参阅图1所示,置放空间130包括相连接的第一内壁面131和第二内壁面132,较佳地,该第一内壁面131垂直于第二内壁面132。

基于图1实施例所述的导光板,在导光板本体100上,置放空间130形成为在第二表面140和侧端面120上形成开口的结构,且在侧端面120处,第一表面110包括相对于第二表面140突出的部分,使得导光板本体100的侧端面120处形成为凸耳状。

图2为本实用新型第一实施例所述导光板,与光源配合安装的第一种结构示意图。结合图1和图2所示,第一实施例所述导光板的其中一实施结构中,置放空间130的形状、大小分别与光源200的形状、大小相适配。

参阅图2,光源200设置于置放空间130中,与光源200相连接的印刷电路版300设置于置放空间130的外部。

具体地,结合图2,当光源200设置于置放空间130中时,光源200的光出射面210与置放空间130的第一内壁面131相对且平行,光源200的第一侧面220与置放空间130的第二内壁面132相对且平行,导光板本体100形成为围绕光源200的光出射面210和第一侧面220设置的结构。其中,通过设置于光源200一侧的第一内壁面131和设置于光源200上方的第二内壁面132,光源200所发出光能够全部传输进入导光板本体100的内部,不会传输至导光板本体100的外部,以避免造成漏光问题。

另外,在图2所示的实施结构中,为保证导光板本体100的坚固性,避免导光板本体100的侧端面120处形成的凸耳状易折断问题,参阅图2,在垂直于第一侧面220的方向上,导光板本体100的第一表面110与置放空间130的第二内壁面132之间的厚度大于等于0.3mm,也即在垂直于第一侧面220的方向上,从第一表面110延伸出的凸耳状部分的厚度大于等于0.3mm。

较佳地,根据导光板的不同尺寸要求,对于不同厚度的导光板,在不影响产品整体厚度的情况下,可考虑增加从第一表面110延伸出的凸耳状部分的厚度,以及提高硬度,以防止破碎。

另一方面,为保证光源200相对于导光板本体100之间的安装尺寸要求,在垂直于第一侧面220的方向上,第一侧面220到置放空间130的第二内壁面132之间的间隔大于等于0.1mm小于等于0.5mm;在垂直于光出射面210的方向上,光出射面210到置放空间130的第一内壁面131之间的间隔大于等于0.1mm小于等于0.5mm。也即,光源200的光出射面210与置放空间130的第一内壁面131之间具有间隔距离,光源200的第一侧面220与置放空间130的第二内壁面132之间具有间隔距离。

基于上述设置结构,置放空间130的尺寸大小只要依据光源200的尺寸大小设置,并预留光源200与置放空间130的内壁面之间的间隔距离即可。

图3为本实用新型第一实施例所述导光板,与光源配合安装的第二种结构示意图。参阅图3所示,第一实施例所述导光板的另一实施结构中,置放空间130的形状、大小分别与光源200组装于印刷电路版300后的组装结构的形状、大小相适配。

具体地,结合图3,光源200与印刷电路版300均设置于置放空间130中。其中,光源200的光出射面210与置放空间130的第一内壁面131相对且平行,光源200的第一侧面220与置放空间130的第二内壁面132相对且平行,同时印刷电路版300靠近导光板本体100的第一表面110的侧面也与置放空间130的第二内壁面132相对且平行,形成为光源200与印刷电路版300同时设置于第二内壁面132下方的结构。

利用上述设置结构,通过设置于光源200一侧的第一内壁面131和设置于光源200上方的第二内壁面132,光源200所发出光能够全部传输进入导光板本体100的内部,不会传输至导光板本体100的外部。另外,相较于图2所示的实施结构,由于第二内壁面132的延伸尺寸大于光源200的第一侧面220的尺寸,图3所示的结构更能够有效达到防止漏光的效果。

进一步地,与第一实施结构相同,在垂直于第一侧面220的方向上,从第一表面110延伸出的凸耳状部分的厚度大于等于0.3mm,以防止破碎。在垂直于第一侧面220的方向上,第一侧面220到置放空间130的第二内壁面132之间的间隔大于等于0.1mm小于等于0.5mm;在垂直于光出射面210的方向上,光出射面210到置放空间130的第一内壁面131之间的间隔大于等于0.1mm小于等于0.5mm。

基于该设置结构,置放空间130的尺寸大小依据光源200与印刷电路版300相组合的结构设置,并预留光源200与置放空间130的内壁面之间的间隔距离即可。

此外,本实用新型还提供第二实施例的导光板,如图4所示,第二实施例所述导光板具体包括:

导光板本体100,包括第一表面110和与第一表面110相连接的侧端面120,其中第一表面110可以为弯曲面,形成弯曲结构的导光板本体100。第二实施例中,侧端面120上开设有置放空间130,其中置放空间130连通至导光板本体100的第二表面140,第二表面140为第一表面110的相对表面。

另外,第二实施例中,参阅图4所示,置放空间130包括竖直设置的第一内壁面131和与第一内壁面131呈预设角度设置的第二内壁面132,其中第一内壁面131与第二内壁面132相连接,且预设角度小于等于130度大于等于110度。较佳地,所述预设角度为120。

另外,第一内壁面131的两个相对边缘分别连接有一个第二内壁面132,且较佳地,两个第二内壁面132与第一内壁面131之间的角度相等。进一步,置放空间130还包括与其中一第二内壁面132相连接的第三内壁面133,其中该第三内壁面133相连接的第二内壁面132相较于另一第二内壁面132靠近导光板本体100的第一表面110。较佳地,该第三内壁面133呈水平设置。

通过上述设置结构,导光板本体100上的置放空间130包括多个依次连接的内壁面,且置放空间130形成为在第二表面140和侧端面120上形成开口的结构。在侧端面120处,第一表面110包括相对于第二表面140突出的部分,使得导光板本体100的侧端面120处形成为凸耳状。

图5为本实用新型第二实施例所述导光板,与光源配合安装的其中一种结构示意图。结合图4和图5所示,第二实施例所述导光板的其中一实施结构中,置放空间130的形状、大小分别与光源200组装于印刷电路版300后的组装结构的形状、大小相适配。

具体地,结合图5,光源200与印刷电路版300均设置于置放空间130中。其中,光源200的光出射面210与置放空间130的第一内壁面131相对且平行,印刷电路版300靠近导光板本体100的第一表面110的侧面与置放空间130的第三内壁面133相对且平行,同时第三内壁面133与光源200的第一侧面220相平行,形成为光源200与印刷电路版300同时设置于第三内壁面133与相邻的第二内壁面132下方的结构。

利用上述设置结构,通过设置于光源200一侧的第一内壁面131和设置于光源200上方的第二内壁面132、第三内壁面133,光源200所发出光能够全部传输进入导光板本体100的内部,不会传输至导光板本体100的外部,以避免造成漏光问题。

另外,该实施例中,较佳地,第一内壁面131的中心线与光源200的光出射面210的中心线相重合,而且第一内壁面131与相连接的第二内壁面132之间的预设角度为120度,使得光源200所发出最大光角(通常为120度)的光线与第二内壁面132相垂直,使得光源200所发出光能够有效传导进入导光板本体100的内部,保证光源200所发出光的利用率最高,以提高整个光源的光线利用率。

进一步地,与第一实施例相同,第二实施例所述导光板中,在垂直于第一侧面220的方向上,从第一表面110延伸出的凸耳状部分的厚度大于等于0.3mm,以防止破碎。在垂直于光出射面210的方向上,光出射面210到置放空间130的第一内壁面131之间的间隔大于等于0.1mm小于等于0.5mm。在垂直于第一侧面220的方向上,第一侧面220到置放空间130的第二内壁面132和第三内壁面133之间的间隔大于等于0.1mm小于等于0.5mm,且印刷电路版300到第三内壁面133之间的间隔也大于等于0.1mm小于等于0.5mm。

基于该设置结构,置放空间130的尺寸大小依据光源200与印刷电路版300相组合的结构设置,并预留光源200和印刷电路板300与置放空间130的内壁面之间的间隔距离即可。

可以理解的是,采用图4所示第二实施例的所述导光板,相较于光源安装时,并不限于仅能够将光源200和印刷电路板300同时设置于置放空间130中,如也可以与图2所示的实施结构相同,仅将光源200设置于置放空间130中,同样能够达到防止漏光的效果。

本实用新型具体实施例所述导光板,根据以上各实施例的结构,导光板本体100的第一表面110形成为出光面,侧端面120形成为入光面,第一表面相对的第二表面140形成为反射面,可以设置多个印刷网点,用于使导光板本体100内部传输至第二表面140的光朝第一表面110反射,由第一表面110射出,以传输进入上方设置的显示面板内,用于图像显示。

本实用新型具体实施例所述导光板,通过在形成为入光面的侧端面上设置容置空间,围绕光源设置,使光源设置位置不会超出导光板,保证光源所发出光线全部传输进入导光板的内部,以遮挡光源所发出光线,减少光源漏光,尤其应用于曲面显示装置时,彻底解决显示装置曲面整机间隙漏光问题。

本实用新型具体实施例另一方面还提供一种背光源,该背光源包括光源和如上结构的导光板,其中光源设置于导光板本体的置放空间中。

此外,本实用新型具体实施例另一方面还提供一种显示装置,包括如上结构的背光源。

基于以上关于本实用新型具体实施例所述导光板的描述,本领域技术人员应该能够了解采用上述任一结构的导光板的背光源和显示装置的具体结构,在此不再详细描述。

以上所述的是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方式,应当指出对于本技术领域的普通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所述的原理前提下还可以作出若干改进和润饰,这些改进和润饰也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