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子成像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5269695发布日期:2018-08-28 22:16阅读:168来源:国知局

本发明涉及电子成像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电子成像装置。



背景技术:

电子成像装置是通过电照相成像处理技术在记录材料上形成图像的设备,例如:电子照相复印机、激光打印机、电子照相打印机、传真机、文字处理机等。电子成像装置上包含马达,通电后马达可以产生旋转驱动力。

现有技术中,电子成像装置一般包括主体及可拆卸的安装到主体内的处理盒。如图1所示,处理盒1包括感光单元20以及显影单元30,感光单元20包括第一壳体201以及可旋转的设置在第一壳体201内的感光部件202,显影单元30包括第二壳体301以及可旋转的设置在第二壳体301内的显影部件302。处理盒1在进行显影工作(工作状态)时,处理盒1的显影部件302与感光部件202抵接,并通过旋转将显影单元30内的显影剂转移到感光部件202上,从而对感光部件202上的静电潜像进行显影,形成可见的显影剂图像,感光部件202通过旋转,将显影剂图像转印到记录介质上。但是,处理盒1在不进行显影工作(非工作状态)时,显影部件302与感光部件202可能会由于长时间的抵接而导致显影部件302发生变形,影响处理盒1的显影质量。

为避免上述情况,现有技术中,在显影单元30沿y方向反向的一端的第一端盖303上,以及沿y方向的一端的第二端盖304上分别设置有可相对显影单元30旋转的受力钩305。在电子成像装置内还包含作用于该受力钩305的作用杆306,该作用杆306包括推动部307和拉动部308。当将处理盒1安装到主体内之后,感光单元20相对主体的位置固定,显影单元30可相对主体摆动。当需要使显影部件302与感光部件202抵接时,通过控制作用杆306沿s方向移动,作用杆306的拉动部308会与受力钩305抵接并推动受力钩305旋转,直到拉动部308越过受力钩305,之后,推动部307与受力钩305抵接,并对受力钩305施加一个作用力,使显影单元30摆动到显影部件302与感光部件202抵接的位置;之后,当需要使显影部件302与感光部件202分离时,通过控制作用杆306沿s方向的反向移动,则拉动部308会与受力钩305抵接并拉动显影单元30,使显影部件302与感光部件202分离。

然而,这种使显影部件302与感光部件202抵接或分离的装置结构比较复杂,装配不够方便。



技术实现要素:

本申请提供了一种电子成像装置,包含:

主体;

马达,所述马达用于提供旋转驱动力;

处理盒,所述处理盒可拆卸的安装在所述主体中,所述处理盒上包含感光单元和显影单元;

支撑部件,所述支撑部件安装于所述主体上,用于支撑所述处理盒;

所述电子成像装置还包含作用部件,所述作用部件带动所述支撑部件使所述感光单元和显影元件靠近或分离。

优选的,所述作用部件为凸轮,所述支撑部件包含与所述作用部件抵接的抵接部。

优选的,所述作用部件为齿轮,所述支撑部件包含与所述作用部件啮合的第一齿轮。

优选的,所述电子成像装置还包括弹性件,所述支撑部件与所述主体之间设置有使所述支撑部件复位的弹性件。

本申请还提供了一种电子成像装置,包含:

主体;

马达,所述马达用于提供旋转驱动力;

处理盒,所述处理盒可拆卸的安装在所述主体中,所述处理盒上包含感光单元和显影单元;

所述电子成像装置还包含支撑板,所述马达带动所述支撑板活动,所述支撑板使所述感光单元和显影元件靠近或分离。

优选的,所述支撑板上沿所述支撑板运动方向上设置有导轨;所述支撑板和所述主体之间设置有可使所述支撑板复位的弹性件。

优选的,所述显影单元或所述感光单元还包含被定位部,所述支撑板还包含定位部,所述定位部与所述被定位部可配合,使所述显影单元被定位在所述支撑板上。

本申请还提供了一种电子成像装置,包含:

主体;

马达,所述马达用于提供旋转驱动力;

处理盒,所述处理盒可拆卸的安装在所述主体中,所述处理盒包含感光单元和显影单元,所述显影单元包含壳体、显影部件,所述感光单元包含感光部件;

所述电子成像装置还包含作用部,所述处理盒包含与所述主体抵接的被作用部;所述被作用部可在所述作用部的作用下,使所述处理盒绕旋转轴线旋转,使所述显影部件和所述感光部件分离。

优选的,所述电子成像装置还包含支撑部件,所述支撑部件朝向所述处理盒方向有多个伸出的伸出部,多个所述伸出部形成一个空间,且在所述空间沿所述显影单元安装方向反向的一侧设有安装口。

本申请提供的技术方案结构简单,装配方便,能够提高处理盒及电子成像装置的生产效率。

【附图说明】

图1所示为现有技术中的处理盒结构示意图;

图2所示为本申请涉及的第五支撑部件结构示意图;

图3所示为本申请涉及的第六支撑部件结构示意图;

图4所示为本申请涉及的显影单元及支撑板一种状态下的结构示意图;

图5所示为本申请涉及的显影单元及支撑板另一种状态下的结构示意图;

图6所示为本申请涉及的显影单元一种状态下的结构示意图;

图7所示为本申请涉及的显影单元另一种状态下的结构示意图;

图8所示为本申请涉及的显影单元及第八支撑部件一种状态下的结构示意图;

图9所示为本申请涉及的显影单元及第八支撑部件另一种状态下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更好的理解本申请的技术方案,下面结合附图对本申请实施例进行详细描述。

应当明确,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申请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申请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它实施例,都属于本申请保护的范围。

实施例一

本实施例中,电子成像装置包含主体以及用于支撑处理盒的支撑部件,该支撑部件能够相对电子成像装置的主体活动;电子成像装置内还包含能够作用于该支撑部件的作用部件,该作用部件通过作用于支撑部件,使支撑部件相对主体活动,进而使支撑在支撑部件上的处理盒活动,以使处理盒在非工作状态时,处理盒的显影部件与感光部件分离。

下面以支撑部件带动处理盒的显影单元活动,从而使显影部件与感光部件分离为例进行说明。

现有技术中,如图1所示,在电子成像装置内包含用于支撑处理盒1的支撑部件,具体包括第一支撑部件41、第二支撑部件42、第三支撑部件43和第四支撑部件44。其中,第三支撑部件43和第四支撑部件44可相对电子成像装置的主体绕着旋转轴线l1沿m方向或沿m方向的反向旋转。当将处理盒1安装到主体内之后,第一支撑部件41和第三支撑部件43位于处理盒1沿y方向反向的一侧,第二支撑部件42和第四支撑部件44位于处理盒1沿y方向的一侧,并且,感光单元20沿y方向的一端以及沿y方向反向的一端分别支撑在第二支撑部件42和第一支撑部件41上;显影单元30沿y方向的一端以及沿y方向反向的一端分别支撑在第四支撑部件44和第三支撑部件43上。

本实施例中,如图2所示,用第五支撑部件45代替现有技术中的第四支撑部件44。第五支撑部件45包括用于支撑显影单元30的支撑部450以及位于支撑部450上的旋转轴451,第五支撑部件45通过旋转轴451可旋转的支撑在主体内,优选地,安装在主体内的第五支撑部件45的旋转轴451的轴线与旋转轴线l1基本重合,即第五支撑部件45的旋转轴线与第三支撑部件43的旋转轴线基本重合。在第五支撑部件45上还包含有被作用部,在电子成像装置内还包含作用部件,该作用部件通过作用于第五支撑部件45的被作用部,使第五支撑部件45旋转。优选地,第五支撑部件45上包含被作用部分别为第一抵接部452和第二抵接部453,作用部件为能够与第一抵接部452或第二抵接部453抵接的凸轮456。凸轮456的凸出部457位于第一抵接部452与第二抵接部453之间,凸轮456在电子成像装置内的马达(未示出)的驱动下沿n方向转动或沿n方向的反向转动。当凸轮456沿n方向转动设定角度后,凸轮456的凸出部457会与第一抵接部452抵接,从而带动第五支撑部件45绕着旋转轴451沿m方向转动;当凸轮456沿n方向的反向转动设定角度后,凸轮456的凸出部457会与第二抵接部453抵接,从而带动第五支撑部件45绕着旋转轴451沿m方向的反向转动。

当将处理盒1安装到电子成像装置的主体内之后,显影单元30沿y方向的一端支撑在第五支撑部件45上,沿y方向反向的一端支撑在第三支撑部件43上。当使处理盒1处于工作状态时,通过控制凸轮456沿n方向转动设定角度,从而使第五支撑部件45绕着旋转轴451沿m方向摆动设定角度,进而带动支撑在第五支撑部件45和第三支撑部件43上的显影单元30相对主体摆动到使显影单元30的显影部件302与感光单元20的感光部件202抵接的位置。当使处理盒1处于非工作状态时,通过控制凸轮456沿n方向的反向转动设定角度,从而使第五支撑部件45绕着旋转轴451沿m方向的反向摆动设定角度,进而带动支撑在第五支撑部件45和第三支撑部件43上的显影单元30相对主体摆动到使显影单元30的显影部件302与感光单元20的感光部件202分离的位置。这样可以提高显影单元30在主体中运动的精度,降低了显影单元在运动过程中卡死的概率。

当然,本实施例中,第五支撑部件45上也可以只包含第一抵接部452或第二抵接部453,并在电子成像装置的主体与第五支撑件45之间设置一个弹性件,当第五支撑部件45的第一抵接部452或第二抵接部453在凸轮456的作用下绕着旋转轴451沿m方向或沿m方向的反向转动设定角度后,该弹性件能够对第五支撑部件45施加一个能够使第五支撑部件45绕着旋转轴451沿m方向的反向或沿m方向旋转的作用力;当凸轮456对第一抵接部452或第二抵接部453的作用力消失时,弹性件即可拉动或推动第五支撑部件45绕着旋转轴451沿m方向的反向或沿m方向转动设定角度。这样可以使马达和凸轮456只需要沿一个方向旋转,从而降低了成本和生产过程中的技术要求。

优选地,如图2所示,该弹性件为拉簧455,在第五支撑部件45上只包含第二抵接部453,此外,还包含受拉部454,拉簧455的一端与受拉部454连接,另一端与电子成像装置内的其他部件连接。当处理盒1处于非工作状态时,第二抵接部453在凸轮456的作用下推动第五支撑部件45绕着旋转轴451沿m方向的反向转动到设定角度,使支撑在第五支撑部件45上的显影单元30的显影部件302移动到与安装到电子成像装置内的感光单元20的感光部件202分离的位置。此时,拉簧455对第五支撑部件45施加一个使第五支撑部件45绕着旋转轴451沿m方向转动的作用力。当处理盒1处于工作状态时,凸轮456沿n方向转动,从而使凸轮456对第二抵接部453的作用力消失,则第五支撑部件45在拉簧455的作用下绕着旋转轴451沿m方向转动设定角度,从而使支撑在第五支撑部件45上的显影单元30的显影部件302移动到与安装到电子成像装置内的感光单元20的感光部件202抵接的位置。

当然,位于显影单元30沿y方向反向一侧的第三支撑部件43也可以设置成和第五支撑部件45类似的结构,从而使显影单元30沿y方向的一端以及沿y方向反向的一端受到基本相同的作用力,进而使显影部件302与感光部件202抵接时,显影部件302与感光部件202之间的作用力在y方向上均匀分布。

此外,也可以将感光单元20的第一支撑部件41和第二支撑部件42设置成与第五支撑部件45类似的结构,通过控制第一支撑部件41和第二支撑部件42的旋转,从而使支撑在第一支撑部件41和第二支撑部件42上的感光单元20活动,以实现显影部件302与感光部件202分离或抵接。

此外,第五支撑部件45也可以设置成相对电子成像装置的主体移动的结构,这里不再赘述。

实施例二

本实施例中,如图3所示,用第六支撑部件46代替现有技术中的第四支撑部件44。第六支撑部件46包括用于支撑显影单元30的支撑部460以及位于支撑部460上的旋转轴461,第六支撑部件46通过旋转轴461可旋转的支撑在主体内,优选地,第六支撑部件46的旋转轴461的轴线与旋转轴线l1基本重合。在第六支撑部件46上还包含被作用部,在电子成像装置内还包含作用部件,该作用部件通过作用于第六支撑部件46的作用部,使第六支撑部件46旋转。具体地,被作用部为第一齿轮462,作用部件为能够与第一齿轮462啮合的齿轮463。第一齿轮462围绕第六支撑部件46的旋转轴461设置,齿轮463能够在电子成像装置内的马达(未示出)的驱动下沿n方向或沿n方向的反向转动,从而带动第一齿轮462绕着旋转轴461沿m方向或沿m方向的反向转动,即带动第六支撑部件46绕着旋转轴461沿m方向或沿m方向的反向。

当将处理盒1安装到主体内之后,显影单元30沿y方向的一端支撑在第六支撑部件46上,显影单元30沿y方向反向的一端支撑在第三支撑部件43上。当使处理盒1处于工作状态时,通过控制齿轮463沿n方向转动设定角度,从而使第六支撑部件46绕着旋转轴461沿m方向摆动设定角度,进而带动支撑在第六支撑部件46和第三支撑部件43上的显影单元30相对主体摆动到使显影单元30的显影部件302与感光单元20的感光部件202抵接的位置。当使处理盒1处于非工作状态时,通过控制齿轮463沿n方向的反向转动设定角度,从而使第六支撑部件46绕着旋转轴461沿m方向的反向摆动设定角度,进而带动支撑在第六支撑部件46和第三支撑部件43上的显影单元30相对主体摆动到使显影单元30的显影部件302与感光单元20的感光部件202分离的位置。这样可以提高显影单元30在主体中运动的精度,降低了显影单元在运动过程中卡死的概率。

当然,本实施例也可以与实施例一一样,当第六支撑部件46在齿轮463的作用下绕着旋转轴461沿m方向或沿m方向的反向旋转后,可以通过弹性件对第六支撑部件46施加一个能够使第六支撑部件46绕着旋转轴461沿m方向的反向或沿m方向旋转的作用力,从而使齿轮463对第一齿轮462的作用力消失后,该弹性件能够使第六支撑部件46绕着旋转轴461沿m方向的反向或沿m方向旋转。这样可以使马达和齿轮463只需要沿一个方向旋转,从而降低了成本和生产过程中的技术要求。或者,和实施例一一样,通过控制感光单元20的活动以使显影部件302与感光部件202分离或抵接。具体可参照实施例一,这里不再赘述。

实施例三

如图4所示,电子成像装置内用于支撑显影单元31的第七支撑部件为支撑板70,支撑板70可相对电子成像装置的主体活动,在支撑板70上包含被作用部,在电子成像装置内包含作用部件,该作用部件能够作用于被作用部,使支撑板70相对主体活动,则支撑板70会带动显影单元31相对安装在电子成像装置内的感光单元20活动,从而使显影单元31的显影部件302与感光单元20的感光部件202分离或抵接。支撑板70包含的被作用部包括第三抵接部75和第四抵接部76,电子成像装置内包含的作用部件包括凸轮62,凸轮62的凸出部63位于第三抵接部75和第四抵接部76之间,凸轮62通过传递轴61可旋转的支撑在主体内,在传递轴61的轴向一端还连接有传递齿轮60,传递齿轮60受到电子成像装置内的马达的驱动,从而带动凸轮62沿p方向或沿p方向的反向转动。这样可以提高显影单元31在主体中运动的精度,降低了显影单元在运动过程中卡死的概率。优选地,支撑板70沿z方向或沿z方向反向的两端设置有导轨73,该导轨73通过与电子成像装置内的导槽74相配合,从而使支撑板70相对主体沿q方向或沿q方向的反向移动。如图5所示,当凸轮62沿p方向转动设定角度之后,凸轮62会与第三抵接部75抵接,并对第三抵接部75施加一个作用力,使支撑板70相对主体沿q方向移动一定的距离,则支撑在支撑板70上的显影单元31会主体移动到显影单元31的显影部件302与感光单元20的感光部件202抵接的位置;当凸轮62沿p方向的反向转动设定角度之后,凸轮62会与第四抵接部76抵接,并对第四抵接部76施加一个作用力,使支撑板70相对主体沿q方向的反向移动一定的距离,则支撑在支撑板70上的显影单元31会相对主体移动到显影单元31的显影部件302与感光单元20的感光部件202分离的位置。

在显影单元31上还包含被定位部,在支撑板70上还包含定位部,当将显影单元31安装到支撑板70上之后,通过支撑板70的定位部与显影单元31的被定位部配合,从而使显影单元31相对支撑板70被定位,避免支撑板70在带动显影单元31相对主体移动时,显影单元31与支撑板70脱离。这样可以防止支撑板70和显影单元31在运动时由于惯性的存在而发生相对位移。具体地,如图4所示,定位部包括可拆式卡扣72以及安装槽71,被定位部包括从显影单元31的壳体311上伸出的定位凸起313以及凸缘312,优选地,安装槽71沿z方向的宽度与定位凸起313沿显影单元31的长度方向(与y方向平行的方向)上的宽度基本相同。当将显影单元31安装到支撑板70上之后,显影单元31的定位凸起313插入到安装槽71内,并且,随着显影单元31相对支撑板70沿q方向移动,定位凸起313与安装槽71沿q方向的内壁抵接。之后,如图5所示,将显影单元31相对支撑板70沿r方向移动,使可拆式卡扣72卡住显影单元31的凸缘312。通过安装槽71沿q方向的一端的限制作用,从而对显影单元31相对支撑板70沿z方向、沿z方向的反向以及沿z方向的位移被限制;通过可拆式卡扣72卡住凸缘342,使显影单元31相对支撑板70沿r方向、r方向的反向以及沿q方向反向的位移被限制,从而使显影单元31相对支撑板70的位置固定。当然,可拆卸式卡扣72以及定位凸起313的数量可以根据显影单元31以及支撑板70的具体结构而定,本实施例不做限制。

此外,和实施例一类似,支撑板70可以设置成相对电子成像装置的主体转动的结构,或者,显影单元31上的被作用部只包括第三抵接部75,然后通过在电子成像装置主体和支撑板70之间设置一个弹性件,该弹性件对支撑板70施加一个使支撑板70相对主体能够沿q方向的反向移动的作用力;或者,显影单元31上的被作用部只包括第四抵接部76,然后通过在电子成像装置的主体和支撑板70之间设置一个弹性件,该弹性件对支撑板70施加一个使支撑板70相对主体能够沿q方向移动的作用力。这样可以使被马达带动的所述传递齿轮60只需要沿一个方向旋转,从而降低了成本和生产过程中的技术要求。此外,支撑板70也可以用于支撑感光单元20,当支撑板70相对主体移动时,带动感光单元20相对主体移动,从而使显影单元31的显影部件与感光单元20的感光部件202抵接或分离。

实施例四

本实施例中,在电子成像装置内包含用于支撑处理盒的支撑部件,该支撑部件能够相对主体活动;电子成像装置内包含能够作用于该处理盒的作用部件,该作用部件通过作用于处理盒,使处理盒相对主体活动。

下面以作用部件作用于处理盒的显影单元从而使显影部件相对主体活动为例进行说明。

如图6所示,显影单元32包括壳体321以及可旋转的设置在壳体321内的显影部件322,在壳体321沿y方向反向的一端以及沿y方向的一端还设置有第三端盖323和第四端盖324,当将显影单元32安装到电子成像装置内时,显影单元32的第三端盖323支撑在第三支撑部件43上,第四端盖324支撑在第四支撑部件44上,从而使安装在电子成像装置内的显影单元32能够相对主体转动。

本实施例中,在壳体321包含被作用部,在电子成像装置内包含作用部,该作用部能够作用于被作用部,使显影单元32相对主体活动,从而使显影单元32的显影部件322与感光单元20的感光部件202分离或抵接。具体地,壳体321包含的被作用部分别为第五抵接部325和第六抵接部326,电子成像装置内包含的作用部分别为凸轮52,凸轮52的凸出部53位于第五抵接部325和第六抵接部326之间,凸轮52通过传递轴51可旋转的支撑在电子成像装置的主体内,在传递轴51的轴向一端还连接有传递齿轮50,传递齿轮50受到电子成像装置内的马达的驱动,从而带动凸轮52沿p方向或沿p方向的反向转动。如图7所示,当使处理盒1处于工作状态时,通过控制凸轮52沿p方向转动设定角度,使凸轮52与第五抵接部325抵接,并对第五抵接部325施加一个作用力,使显影单元32、第三支撑部件43以及第四支撑部件44相对主体绕着旋转轴线l1沿m方向旋转到显影单元32的显影部件322与感光单元20的感光部件202抵接的位置;当使处理盒1处于非工作状态时,通过控制凸轮52沿p方向的反向转动设定角度之后,凸轮52会与第六抵接部326抵接,并对第六抵接部326施加一个作用力,使显影单元32、第三支撑部件43以及第四支撑部件44相对主体绕着旋转轴线l1沿m方向的反向旋转到显影单元32的显影部件322与感光单元20的感光部件202分离的位置。这样的设计相比于现有技术无需设置受力钩305,减少了处理盒的成本。

本申请还提供另一种用于支撑显影单元30的第八支撑部件47,显影单元30包含用于驱动显影单元30内的显影部件302、搅拌部件等旋转部件的齿轮组309,该支撑部件位于显影单元30中有齿轮组309的一侧,并且,从显影单元30的安装方向上看,第八支撑部件47与齿轮组309存在重叠。

下面以简图进行说明。

如图8所示,显影单元30的壳体301沿y方向的一端设置有齿轮组309,第二端盖304安装在壳体301沿y方向的一侧从而保护齿轮组309,当将显影单元30安装到电子成像装置内时,第二端盖304支撑在第八支撑部件47上。在第八支撑部件47上包含朝向显影单元30伸出的多个伸出部,使显影单元30在y方向不会相对于电子成像装置的主体运动,同时显影单元30在x方向上的运动也被限制。优选地,伸出部为伸出板471,多个伸出板471形成一个与第二端盖304的尺寸基本相同的空间472,并且在空间472沿显影单元30安装方向反向的一侧形成有安装口473,所述安装口可以使显影单元侧壁通过。当将显影单元30安装到电子成像装置内时,显影单元30的第二端盖304沿x方向插入到安装口473内,并支撑在伸出板471之上。第八支撑部件47的多个伸出板471所形成的空间472与第二端盖304的配合,从而使显影单元30与第八支撑部件47稳定连接。为了显影单元30更加稳定的支撑在第八支撑部件47上,可对第八支撑部件47的伸出板471伸出的长度进行设置,优选地,如图9所示,从x方向(显影单元30安装到第八支撑部件47的方向)上看,伸出板471与齿轮组309的齿轮存在重叠,即从x方向上看,伸出部至少部分位于齿轮组309所在的区域a内。

以上仅为本申请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以限制本申请,凡在本申请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做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申请保护的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