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背光源组装设备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5847498发布日期:2018-11-07 09:18阅读:165来源:国知局
一种背光源组装设备的制作方法

本发明涉及电子产品加工设备技术领域,尤其是指一种背光源组装设备。

背景技术

由于液晶本身不发光,在液晶显示器、液晶电视等各种液晶显示设备中,都需要外部光源来实现显示,随着当前液晶显示设备的飞速发展,人们对于液晶显示设备中背光源的要求也愈发严格。

现有行业内背光源的组装主要采用人员手工作业,使得产量较低且耗费大量人力成本;同时人工作业所制备产品质量过度依赖经验丰富的操作人员,其良率管控与人员熟练度、手法、人员规范性有很大关系,因此变动因素过多,导致产品的质量无法保证。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结构简单,省时省力,组装效率高,组装质量高,并自动将扩散片、增光膜、遮光胶等光学片材光源与导光板外框组件等组合在一起形成背光源的背光源组装设备。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采用如下技术方案:

本发明提供的一种背光源组装设备,包括移料平台,沿着移料平台的移料方向依次设置有扩散片贴合装置、下增光膜贴合装置、上增光膜贴合装置、上遮光条贴合装置以及下遮光条贴合装置,所述移料平台的两端分别设置有上料输送辊和下料输送辊,所述上料输送辊位于移料平台靠近扩散片贴合装置的一端,移料平台设置有分别与扩散片贴合装置、下增光膜贴合装置、上增光膜贴合装置、上遮光条贴合装置和下遮光条贴合装置的位置相对应的多个物料承载座,多个物料承载座位于上料输送辊与下料输送辊之间;所述移料平台还设置有用于对物料在上料输送辊与物料承载座之间、相邻两个物料承载座之间和物料承载座与下料输送辊之间进行移送的物料移送机构。

其中的,所述物料移送机构包括滑动设置于移料平台的滑动块、用于驱动滑动块移动的第一移动驱动机构、设置于滑动块的若干个移料块及用于驱动移料块升降的第四驱动件,所述上料输送辊、物料承载座与下料输送辊均设有用于供移料块移动的避让槽。

进一步的,所述第一移动驱动机构包括设置于移料平台并与滑动块滑动连接的滑轨、转动设置于移料平台的丝杠、与丝杠螺接的丝杠螺母及用于驱动丝杠转动的第九驱动件,滑动块与丝杠螺母连接。

其中的,所述物料承载座的四周均滑动设置有定位块及用于驱动定位块靠近或者远离物料承载座的中心位置的第五驱动件。

其中的,所述上遮光条贴合装置包括机台、活动设置于机台的胶条承载平台、用于剥离遮光条的离型膜并将完成离型膜剥离的遮光条输送至胶条承载平台的胶条出料机构以及用于拾取胶条承载平台所承载的遮光条并将其贴合到物料承载座所承载的物料上的胶条贴合机械手。

进一步的,所述胶条承载平台设有若干个用于容置若干条遮光条的胶条容置槽。

进一步的,所述胶条承载平台的一侧设置有拔料块及用于驱动拔料块升降的第一驱动件,所述胶条承载平台还设有用于容置拔料块的拔料块容置槽,拔料块容置槽与胶条容置槽连通并交错设置。

进一步的,所述上遮光条贴合装置还包括用于对胶条承载平台所承载的遮光条进行视觉定位的第一视觉定位装置和用于对胶条贴合机械手所拾取的遮光条进行视觉定位的第二视觉定位装置,所述第一视觉定位装置和第二视觉定位装置均与胶条贴合机械手信号连接。

其中的,所述扩散片贴合装置包括扩散片上料机构、扩散片输送带、设置于扩散片输送带上方的扩散片清洁装置、设置于扩散片输送带出料端的扩散片整位机构、用于将扩散片上料机构所输出的扩散片移送至扩散片输送带的进料端的扩散片移送机械手以及用于将被扩散片整位机构整位后的扩散片贴合到物料承载座所承载的物料上的扩散片贴合机械手。

其中的,所述下增光膜贴合装置包括下增光膜输送带、设置于下增光膜输送带上方的下增光膜清洁装置、设置于下增光膜输送带出料端的下增光膜整位机构以及用于将被下增光膜整位机构整位后的下增光膜贴合到物料承载座所承载的物料上的下增光膜贴合机械手。本发明的有益效果:

本发明提供的一种背光源组装设备,其通过物料移送机构将导光板沿着在移料平台依次经过扩散片贴合装置、下增光膜贴合装置、上增光膜贴合装置、上遮光条贴合装置和下遮光条贴合装置,以使导光板外框组件依次与扩散片、下增光膜、上增光膜、上遮光条和下遮光条的贴合在一起,以形成背光源。本发明结构简单,整个组装过程自动化完成,无需人工进行组装,降低人工成本,进而有效地提高背光源的组装效率和组装质量。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的俯视图;

图2为本发明的移料平台的俯视图;

图3为图2中a处的放大结构示意图;

图4为图2沿a-a方向的剖视图;

图5为本发明的物料承载座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6为本发明的下增光膜贴合装置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7为本发明的扩散片贴合装置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8为本发明的上遮光条贴合装置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9为本发明的上遮光条贴合装置的剖视图;

图10为图9中a处的放大结构示意图;

图11为本发明的上遮光条贴合装置的另一视角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12为图11中b处的放大结构示意图;

图13为本发明的分切件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便于本领域技术人员的理解,下面结合实施例与附图对本发明作进一步的说明,实施方式提及的内容并非对本发明的限定。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发明进行详细的描述。

如图1至图11所示,本发明提供的一种背光源组装设备,包括移料平台22,沿着移料平台22的移料方向依次设置有扩散片贴合装置7、下增光膜贴合装置4、上增光膜贴合装置3、上遮光条贴合装置5以及下遮光条贴合装置6,所述移料平台22的两端分别设置有上料输送辊21和下料输送辊23,所述上料输送辊21位于移料平台22靠近扩散片贴合装置7的一端,移料平台22设置有分别与扩散片贴合装置7、下增光膜贴合装置4、上增光膜贴合装置3、上遮光条贴合装置5和下遮光条贴合装置6的位置相对应的多个物料承载座24,多个物料承载座24位于上料输送辊21与下料输送辊23之间;所述移料平台22还设置有用于对物料在上料输送辊21与物料承载座24之间、相邻两个物料承载座24之间和物料承载座24与下料输送辊23之间进行移送的物料移送机构25。

在实际应用中,通过人工或者外界的机械机构将导光板外框组件输送至上料输送辊21进行上料,上料输送辊21将导光板外框组件移送至移料平台22的进料端,此时物料移送机构25将上料输送辊21所输出的导光板外框组件移送至物料承载座24,同时,物料移送机构25也将物料承载座24原先承载的导光板外框组件移送至另一个物料承载座24,最后一个物料承载座24原先承载的导光板外框组件也被物料移送机构25移送至下料输送辊23进行卸料;导光板外框组件通过物料移送机构25的移送作用下,沿着在移料平台22依次经过扩散片贴合装置7、下增光膜贴合装置4、上增光膜贴合装置3、上遮光条贴合装置5和下遮光条贴合装置6,以使导光板外框组件依次与扩散片、下增光膜、上增光膜、上遮光条和下遮光条的贴合在一起,以形成背光源。本发明结构简单,整个组装过程自动化完成,无需人工进行组装,降低人工成本,进而有效地提高背光源的组装效率和组装质量。

具体地,由于上遮光条贴合装置5和下遮光条贴合装置6均需要等待遮光条的上料,因此,如图1所示,在本实施例中沿着在移料平台22的移料方向依次设有两台上遮光条贴合装置5和两台下遮光条贴合装置6,当其中一台上遮光条贴合装置5和一台下遮光条贴合装置6在上料时,另外一台上遮光条贴合装置5和另外一台下遮光条贴合装置6则进行工作,以避免设备在生产时出现等待加工的问题出现,有效地提高本发明的组装效率。

在本技术方案中,参见图1至图4,所述物料移送机构25包括滑动设置于移料平台22的滑动块251、用于驱动滑动块251移动的第一移动驱动机构252、设置于滑动块251的若干个移料块253及用于驱动移料块253升降的第四驱动件254,所述上料输送辊21、物料承载座24与下料输送辊23均设有用于供移料块移动的避让槽255。具体地,滑动块251的数量可以实际生产需求而设定,其数量可以为一个,也可以为多个;在本实施例中,移料块253的数量为物料承载座24的数量再加一个,移料块253移动的位置分别与上料输送辊21的位置和多个物料承载座24的位置一一对应。每个移料块253均对应有一个第四驱动件254并与其驱动连接。

在实际使用时,第一移动驱动机构252驱动滑动块251在移料平台22上移动,滑动块251的移动进而带动多个移料块253在上料输送辊21、多个物料承载座24与下料输送辊23之间的避让槽255内移动;滑动块251的左边第一个移料块253的初始位置是位于上料输送辊21的进料端的下方,其余的移料块253分别位于物料承载座24的下方。当物料需要被移送时,第四驱动件254驱动移料块253上升,此时,移料块253穿过上料输送辊21的避让槽255并将位于上料输送辊21的输出端的物料托起并使物料高于上料输送辊21的承载面,同时,位于物料承载座24下方的移料块253穿过避让槽255并将物料承载座24所承载的物料托起并使物料高于物料承载座24的承载面;接着第一移动驱动机构252驱动滑动块251靠近下料输送辊23的方向移动一个工位的距离,滑动块251的移动便带动多个移料块253同时移动一个工位的距离,然后第四驱动件254驱动移料块253下降,由此使上料输送辊21所输出的物料被移送至相邻的物料承载座24上,物料承载座24原先所承载的物料被移送至相邻的一个物料承载座24上,沿着移料方向的最后一个物料承载座24原先所承载的物料便被移送至下料输送辊23;当物料完成一次移送后,第一移动驱动机构252便驱动滑动块251往回移动,进而使多个移料块253复位,以准备下一次的移料。该物料移送机构25的结构设计简单巧妙,运行稳定高效,能够对多个物料进行同步移送,由此大大提高本发明的装置效率。

作为优选的,参见图4,所述第一移动驱动机构252包括设置于移料平台22并与滑动块251滑动连接的滑轨2521、转动设置于移料平台22的丝杠2522、与丝杠2522螺接的丝杠螺母2523及用于驱动丝杠2522转动的第九驱动件2524,滑动块251与丝杠螺母2523连接。具体地,第九驱动件2524为伺服电机。在实际应用中,第九驱动件2524驱动丝杠2522转动,丝杠2522的转动带动丝杠螺母2523移动,进而带动滑动块251移动。该第一移动驱动机构252的结构简单紧凑,运行稳定可靠,有利于提高本发明的工作稳定性。

在本技术方案中,参见图5,所述物料承载座24的四周均滑动设置有定位块246及用于驱动定位块246靠近或者远离物料承载座24的中心位置的第五驱动件247。在实际使用时,当物料被放置在物料承载座24时,第五驱动件247驱动定位块246靠近物料承载座24的中心位置移动并与物料的四周抵触,用以将物料夹紧定位在物料承载座24上,使物料的装配位置更为精准,有效防止物料在组装过程中发生位置的偏移,从而提高本发明的组装精度和组装质量。

在本技术方案中,参见图8,所述上遮光条贴合装置5包括机台51、活动设置于机台51的胶条承载平台52、用于剥离上遮光条的离型膜并将完成离型膜剥离的上遮光条输送至胶条承载平台52的胶条出料机构53以及用于拾取胶条承载平台52所承载的上遮光条并将其贴合到物料承载座24所承载的物料上的胶条贴合机械手54。所述上遮光条贴合装置5还包括用于驱动胶条承载平台52沿着机台51的x轴及y轴移动的第一位移驱动机构56。

在实际使用时,胶条出料机构53用以剥离上遮光条上的离型膜并将剥离离型膜后的上遮光条移动至胶条承载平台52上,接着胶条贴合机械手54拾取胶条承载平台52所承载的上遮光条并将其贴合到与该上遮光条贴合装置5的位置相对应的物料承载座24所承载的导光板外框组件上。

参见图8,所述胶条贴合机械手54包括活动设置于胶条承载平台52上方的胶条吸盘541、用于驱动胶条吸盘541沿着机台51的x轴、y轴及z轴移动的第二位移驱动机构542以及用于驱动绕z轴转动的吸盘旋转驱动装置545。

在本技术方案中,参见图8至图13,所述胶条出料机构53包括转动设置于机台51的胶条上料辊531、设置于胶条上料辊531一侧的剥料块532以及转动设置于机台51的废料收料辊533,胶条上料辊531所输出的胶条经由剥料块532与废料收料辊533绕设;所述剥料块532的出料端位于胶条承载平台52的上方,所述剥料块532的出料端设有分切件55,分切件55用于将胶条切割成多条遮光条。

具体地,如图13所示,分切件55为切刀,切刀设有若干个切料槽551,切刀可以将胶条切割成多条遮光条,遮光条的数量可以根据实际生产需求而设定,在本实施例中,切料槽551的数量为五个,切刀可以将胶条切割成五条遮光条。将胶条分隔成至少两条以上的遮光条,可以减少胶条出料或者胶条上料的等待时间,进而能够提高本发明的贴胶效率。作为优选的,如图3所示,剥料块532包括平移段5321和连接于平移段5321一端的剥料段5322,剥料段5322的截面形状呈三角形;平移段5321从靠近剥料段5322的一端至另一端逐渐地远离胶条承载平台52倾斜而设;剥料段5322的底面与胶条承载平台52平行而设,剥料段5322的斜面与平移段5321的斜面在同一个平面;该剥料块532的结构设计简单紧凑,以使胶条的出料更为便捷和稳定地被输送至胶条承载平台52上,以利于提高本发明的自动化程度。分切件55设置于平移段5321与剥料段5322之间。

在实际应用中,胶条出料机构53需要将胶条的离型膜剥离,先将外界的胶条卷料放置在胶条上料辊531,胶条卷料的出料端经过剥料块532的平移段5321并拐过剥料段5322的斜角,使得离型膜与废料收料辊533绕设。在工作时,第一位移驱动机构56驱动胶条承载平台52先移动到剥料块532的下方,使胶条承载平台52的接料端位于剥料段5322的下方,此时废料收料辊533的转动带动胶条在平移段5321上移动,使胶条经过分切件55,分切件55将胶条切割成五条间隔排列的遮光条,五条遮光条经过剥料段5322后,离型膜与遮光条分离并卷绕在废料收料辊533上进行收集;与离型膜分离后的遮光条便落到胶条承载片平台的接料端,此时胶条承载片平台往远离剥料块532的方向移动,以使剥离后的遮光条能够平铺在胶条承载平台52上;然后第一位移驱动机构56驱动胶条承载平台52移动至胶条贴合机械手54的取料位置,胶条贴合机械手54拾取胶条承载平台52所承载的其中一条遮光条并将其贴合到与该上遮光条贴合装置5位置相对应的物料承载座24所承载的导光板外框组件上;直到五条遮光条贴完后,胶条承载平台52移动到胶条出料机构53的下方,胶条出料机构53再接着出料,如此重复工作。本发明结构紧凑,遮光条贴胶稳定便捷,易于实现生产自动化,提高生产效率,降低人工成本。

在本技术方案中,参见图11和图12,所述胶条承载平台52设有若干个用于容置遮光条的胶条容置槽521。在本实施例中,胶条容置槽521的数量为五个。

在实际使用时,第一位移驱动机构56驱动胶条承载平台52沿着机台51的x轴方向移动到剥料块532的下方,以使胶条承载平台52的接料端位于剥料段5322的下方,此时胶条被切割剥离分成五条遮光条并分别移动到五个胶条容置槽521的一端,接着第一位移驱动机构56驱动胶条承载平台52反向沿着机台51的x轴方向移动,以使遮光条能够平铺在胶条容置槽521内,以防止遮光条在上料时发生位置的偏移而影响本发明的贴胶精度,从而提高本发明的贴胶质量。

作为优选的,所述胶条容置槽521的底部设有若干个与胶条容置槽521连通的吸料孔522。吸料孔522与外界的抽真空装置连通,以使吸料孔522能够将遮光条稳定性地被吸附在胶条承载平台52上,进一步提高本发明的贴胶稳定性和准确性。

在本技术方案中,参见图9和图10,所述胶条承载平台52的接料端设置有用于对遮光条进行压紧的遮光条压块526及用于驱动遮光条压块526升降的第二驱动件527。具体地,所述第二驱动件527为驱动气缸。

在实际使用时,当遮光条从剥料块532移动到胶条承载平台52的接料端时,第二驱动件527可以驱动遮光条压块526下降,以使遮光条压块526将遮光条的一端压合在胶条承载平台52的接料端,从而让胶条承载平台52在远离剥料块532移动时可以拉着遮光条移动,以防止遮光条在上料过程中脱离胶条承载平台52。

作为优选的,参见图10,所述剥料块532的出料端的上方设置有遮光条压辊534及用于驱动遮光条压辊534靠近或者远离胶条承载平台52的第三驱动件535。具体地,第三驱动件535为驱动气缸。

在实际使用时,当遮光条移动到胶条承载平台52的接料端时,胶条承载平台52的遮光条压块526将遮光条压合,然后胶条承载平台52便拉动遮光条移动一段距离,此时第三驱动件535便驱动遮光条压辊534下降并将遮光条压合在胶条承载平台52的胶条容置槽521内;在胶条承载平台52不断远离剥料块532移动的过程中,胶条压合辊持续地与胶条承载平台52抵触并滚动,以使遮光条在出料的过程中能够始终被压合在胶条承载平台52的胶条容置槽521内,进而使遮光条能够稳定、准确地移动到胶条承载平台52的胶条容置槽521内,从而避免了遮光条在上料过程中发生位置偏移的问题发生,由此提高本发明的上料稳定性和贴胶质量。

在本技术方案中,参见图12,所述胶条承载平台52的一侧设置有拔料块523及用于驱动拔料块523升降的第一驱动件525,所述胶条承载平台52还设有用于容置拔料块523的拔料块容置槽524,拔料块容置槽524与胶条容置槽521与连通并交错设置。具体地,所述第一驱动件525为驱动气缸;在本实施例中,拔料块523设有若干根拔料杆5231,拔料块容置槽524的数量与拔料杆5231的数量相对应。

在实际使用时,胶条承载平台52承载遮光条后便移动到遮光条的取料位置,第一位移驱动机构56驱动胶条承载平台52沿着y轴靠近拔料块523移动,使拔料块523的拔料杆5231插设于拔料块容置槽524内并位于将要被拔取的遮光条的下方;接着胶条贴合机械手54移动至遮光条的上方,第二位移驱动机构542驱动胶条吸盘541下降并与遮光条的上表面抵触,此时第一驱动件525便驱动拔料块523上升以使拔料杆5231与遮光条的下表面抵触,第二驱动件527驱动遮光条压块526上升以释放对遮光条的压合;然后第二位移驱动机构542便驱动胶条吸盘541上升并离开胶条承载平台52,同时,第一驱动件525继续驱动拔料块523紧贴着胶条吸盘541上升;当胶条吸盘541上升到预定位置时,拔料块523停止上升,以让胶条贴合机械手54将遮光条移送至背光源的贴胶工位并将遮光条贴合到背光源上。具体地,胶条贴合机械手54每取走胶条承载平台52上的一条遮光条后,第一位移驱动机构56便驱动胶条承载平台52往拔料块523的方向移动一段距离,用以将下一条将要被取走的遮光条移动到拔料杆5231的上方,以便于拔料杆5231的拔料。在胶条贴合机械手54取料时,拔料块523用以将遮光条从胶条容置槽521内拔出,并让遮光条被吸取时能够稳定地吸附在胶条吸盘541上,从而提高胶条贴合机械手54的吸料稳定性,有利于提高本发明的贴胶稳定性和精确度。

在本技术方案中,参见图8和图11,所述上遮光条贴合装置5还包括用于对胶条承载平台52所承载的遮光条进行视觉定位的第一视觉定位装置58和用于对胶条贴合机械手54所拾取的遮光条进行视觉定位的第二视觉定位装置59,所述第一视觉定位装置58和第二视觉定位装置59均与胶条贴合机械手54信号连接。

在实际使用时,胶条承载平台52将遮光条移送至第一视觉定位装置58的下方,该第一视觉定位装置58对遮光条进行拍照,并将其位置信息反馈到胶条贴合机械手54,胶条贴合机械手54根据其位置信息通过第二位移驱动机构542驱动胶条吸盘541移动到与遮光条相对应的位置,吸盘旋转驱动装置545驱动胶条吸盘541转动以使胶条吸盘541对准遮光条,以便于胶条吸盘541能够精确地吸取遮光条;当胶条吸盘541吸取遮光条后,胶条吸盘541带动遮光条移动到第二视觉定位装置59的上方,该第二视觉定位装置59对遮光条进行拍照,并将其位置信息反馈到胶条贴合机械手54,胶条贴合机械手54根据其位置信息调整胶条吸盘541的位置,然后第二位移驱动机构542驱动胶条吸盘541移动靠近物料承载座24移动,并将遮光条精确地贴合在物料承载座24所承载的导光板外框组件上。采用第一视觉定位装置58和第二视觉定位装置59进行视觉定位,使得本发明的贴胶精度高,保证了贴胶的质量。

具体地,所述下遮光条贴合装置6的结构和工作原理与上遮光条贴合装置5的的结构和工作原理是一样的,在这里不再赘述。

在技术方案中,参见图1和图7,所述扩散片贴合装置7包括扩散片上料机构71、扩散片输送带72、设置于扩散片输送带72上方的扩散片清洁装置73、设置于扩散片输送带72出料端的扩散片整位机构74、用于将扩散片上料机构71所输出的扩散片移送至扩散片输送带72的进料端的扩散片移送机械手75以及用于将被扩散片整位机构74整位后的扩散片贴合到物料承载座24所承载的物料上的扩散片贴合机械手76。

在实际使用时,扩散片移送机械手75将扩散片上料机构71所输出的扩散片移送至扩散片输送带72的进料端,扩散片输送带72带动扩散片经过扩散片清洁装置73,扩散片清洁装置73对扩散片的上下表面进行灰尘和污物的清除,用以保证扩散片在贴合时的洁净,由此提高扩散片的贴合质量;接着扩散片输送带72将完成清洁的扩散片移送至扩散片整位机构74以对扩散片进行整位,用以保证扩散片的贴合精度;最后扩散片贴合机械手76将整位后的扩散片从扩散片整位机构74取走并将其贴合到与该扩散片贴合装置7位置相对应的物料承载座24所承载的导光板外框组件上,以完成导光板外框组件的扩散片贴合工序。

在技术方案中,参见图1和图6,所述下增光膜贴合装置4包括下增光膜输送带41、设置于下增光膜输送带41上方的下增光膜清洁装置42、设置于下增光膜输送带41出料端的下增光膜整位机构43以及用于将被下增光膜整位机构43整位后的下增光膜贴合到物料承载座24所承载的物料上的下增光膜贴合机械手44。

在实际使用时,下增光膜输送带41将外界的下增光膜输送并经过下增光膜清洁装置42,下增光膜清洁装置42对下增光膜的上下表面进行灰尘和污物的清除,用以保证下增光膜在贴合时的洁净,由此提高下增光膜的贴合质量;接着下增光膜输送带41将完成清洁的下增光膜移送至下增光膜整位机构43以对下增光膜进行整位,用以保证下增光膜的贴合精度;最后下增光膜贴合机械手44将整位后的下增光膜从下增光膜整位机构43取走并将其贴合到与该下增光膜贴合装置4位置相对应的物料承载座24所承载的导光板外框组件上,以完成导光板外框组件的下增光膜贴合工序。

具体地,所述下增光膜贴合装置4的结构和工作原理与上增光膜贴合装置3的的结构和工作原理是一样的,在这里不再赘述。

以上所述,仅是本发明较佳实施例而已,并非对本发明作任何形式上的限制,虽然本发明以较佳实施例公开如上,然而并非用以限定本发明,任何熟悉本专业的技术人员,在不脱离本发明技术方案范围内,当利用上述揭示的技术内容作出些许变更或修饰为等同变化的等效实施例,但凡是未脱离本发明技术方案内容,依据本发明技术是指对以上实施例所作的任何简单修改、等同变化与修饰,均属于本发明技术方案的范围内。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