液晶显示器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7045359发布日期:2019-03-05 19:33阅读:174来源:国知局
液晶显示器的制作方法

本公开涉及一种液晶显示器和一种制造该液晶显示器的方法。液晶显示器及其制造方法可以防止在弯曲的显示装置中的纹理发生。



背景技术:

液晶显示器包括其中形成诸如像素电极和共电极的场发生电极的两片显示面板以及置于显示面板之间的液晶层。

液晶显示器向场发生电极施加电压以在液晶层中产生电场,基于电场确定液晶层中液晶分子的方向,并通过控制入射光的偏振来显示图像。

另外,已经开发了弯曲的显示装置,以改善观看者的沉浸感。在弯曲的显示装置中,当弯曲的显示装置在工作时,期望保持与平坦的显示装置相同的颜色和图像质量。

在本背景技术部分中公开的以上信息仅为了增强对发明的背景的理解,因此,它可以包含不形成在本国已被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所知晓的现有技术的信息。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已经致力于提供一种可以防止纹理发生的液晶显示器及其制造方法。

示例性实施例提供了一种液晶显示器,所述液晶显示器包括:

第一基底;第二基底,与第一基底叠置并与第一基底分隔开;液晶层,位于第一基底与第二基底之间,并且包括液晶分子;第一取向层,位于第一基底与液晶层之间;以及多个突起,位于第一取向层与液晶层之间,其中,第一取向层包括光引发剂,其中,所述多个突起包括光引发剂、反应性液晶原和垂直取向添加剂的聚合产物,并且垂直取向添加剂的反应性比光引发剂的反应性低。

光引发剂可以是二苯甲酮。

所述多个突起中没有突起可以存在于在第二基底与液晶层之间。

与第一基底相邻的液晶分子可以以第一预倾角取向,并且与第二基底相邻的液晶分子可以以第二预倾角取向并与第二基底垂直。

与第一基底相邻的液晶分子的第一预倾角与同第二基底相邻的液晶分子的第二预倾角之间的差可以是0.2度或更大。

垂直取向添加剂不包括联苯结构并且可以包括由化学式6表示的两个或更多个端基,或者垂直取向添加剂可以包括联苯结构并且可以包括由化学式7表示的两个或更多个端基。

[化学式6]

[化学式7]

另一实施例提供了一种液晶显示器,所述液晶显示器包括:第一基底;第二基底,与第一基底叠置并且与第一基底分隔开;液晶层,位于第一基底与第二基底之间并且包括液晶分子;第一取向层,设置在第一基底与液晶层之间;以及多个突起,位于第一取向层与液晶层之间,其中,第一取向层包括光引发剂,其中,所述多个突起包括光引发剂、反应性液晶原和垂直取向添加剂的聚合产物,其中,在第二基底与液晶层之间不存在取向层。

所述多个突起中没有突起存在于第二基底与液晶层之间,并且垂直取向添加剂的反应性比光引发剂的反应性低。

垂直取向添加剂不包括联苯结构并且可以包括由化学式6表示的两个或更多个端基,或者垂直取向添加剂可以包括联苯结构并且可以包括由化学式7表示的两个或更多个端基。

[化学式6]

[化学式7]

液晶显示器可以具有弯曲的形状。

根据本发明的示例性实施例的液晶显示器及其制造方法能够防止纹理发生。

附图说明

通过参照附图更详细地描述本公开的示例性实施例,本公开的以上和其它方面、优点和特征将变得更加明显,在附图中:

图1是根据本发明的示例性实施例的液晶显示器的示意性剖视图;

图2是根据本发明的另一示例性实施例的液晶显示器的示意性剖视图;

图3是解释当与上取向层相邻的液晶分子的预倾角和与下取向层相邻的液晶分子的预倾角相同时由发生的未对准造成的纹理缺陷的形成的示意图;

图4是比较由化学式1表示的垂直取向添加剂和二苯甲酮光引发剂的吸收光谱的吸光度(标准化,nor.)相对于波长(nm)的图;

图5是比较由化学式2表示的垂直取向添加剂和二苯甲酮光引发剂的吸收光谱的吸光度(nor.)相对于波长(nm)的图;

图6是比较由化学式3表示的垂直取向添加剂和二苯甲酮光引发剂的吸收光谱的吸光度(nor.)相对于波长(nm)的图;

图7是比较由化学式4表示的垂直取向添加剂和二苯甲酮光引发剂的吸收光谱的吸光度(nor.)相对于波长(nm)的图;

图8是比较由化学式5表示的垂直取向添加剂和二苯甲酮光引发剂的吸收光谱的吸光度(nor.)相对于波长(nm)的图;

图9是根据示例性实施例的液晶显示器的单个像素的平面图;

图10是沿图9的线ix-ix截取的剖视图;以及

图11至图13示出了根据本发明的示例性实施例的制造方法的工艺剖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在下文中将参照附图更充分地描述本发明,在附图中示出了本发明的示例性实施例。如本领域技术人员将认识到的,在都不脱离本发明的精神或范围的情况下,所描述的实施例可以以各种不同的方式进行修改。

为了清楚地描述本发明,省略了与描述无关的部分,并且在整个说明书中同样的附图标记表示同样的元件。

此外,为了更好地理解和易于描述,任意地示出了附图中所示的每个组件的尺寸和厚度,但是本发明不限于此。在附图中,为了清楚而夸大层、膜、面板、区域等的厚度。为了更好地理解和易于描述,夸大了一些层和区域的厚度。

将理解的是,当诸如层、膜、区域或基底的元件被称作“在”另一元件“上”时,该元件可以直接在所述另一元件上,或者也可以存在中间元件。相反,当元件被称作“直接在”另一元件“上”时,不存在中间元件。此外,在说明书中,用语“在……上”或“在……上方”表示位于对象部分上或下方,而不必表示基于重力方向位于对象部分的上侧上。

这里所使用的术语仅出于描述特定实施例的目的,而不意图成为限制。如在此使用的,除非上下文另外明确地指出,否则单数形式“一个”、“一种”和“该(所述)”也旨在包括复数形式。“或”表示“和/或”。如在此使用的,术语“和/或”包括一个或更多个相关所列项目的任意和所有组合。

另外,除非明确地描述为相反,否则词语“包括(包含)”及其变型将被理解为暗示着包括陈述的元件,但是不排除任何其它元件。

如这里使用的“大约”或“近似”包括陈述的值,并意味着:考虑到所谈及的测量以及与具体量的测量有关的误差(即,测量系统的局限性),在如由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确定的具体值的可接受偏差范围之内。例如,“大约”可以表示在一个或更多个标准偏差内,或者在所陈述的值的±30%、±20%、±10%、±5%之内。

在整个说明书中,短语“在平面上”表示从顶部观看物体或其部分的视图,而短语“在剖面上”表示物体或其部分的从侧面竖直切割的剖面的视图。

在下文中,将参照附图描述根据本发明的示例性实施例的液晶显示器。图1示出了根据本发明的示例性实施例的液晶显示器的示意性剖视图。参照图1,根据本示例性实施例的液晶显示器包括:第一基底110;第二基底210,与第一基底110叠置,同时与第一基底110分隔开;液晶层3,设置在第一基底110与第二基底210之间,并且包括液晶分子31;第一取向层11,设置在第一基底110与液晶层3之间;以及多个突起13,设置在第一取向层11与液晶层3之间。

然而,在图1中,取向层不设置在(存在于)第二基底210与液晶层3之间。另外,第二基底210与液晶层3之间没有突起。即,在根据本示例性实施例的液晶显示器中,第一取向层11和突起13仅设置在第一基底110上,取向层和突起不设置在第二基底210上。因此,如稍后将详细描述的,与第一基底110相邻的液晶分子31的预倾角可以与同第二基底210相邻的液晶分子31的预倾角不同。

在整个说明书中,术语“预倾斜”表示液晶分子310相对于与第一取向层11或第二取向层21(参照图3)的表面垂直的方向倾斜或成角度,“预倾角”表示液晶分子倾斜的程度,即,基于与第一取向层11或第二取向层21垂直的轴的倾斜角。

在本示例性实施例中,第一取向层11包括光引发剂,所述多个突起13是反应性液晶原、垂直取向添加剂和包含在第一取向层11中的光引发剂的聚合产物,即,所述多个突起13由通过使反应性液晶原、垂直取向添加剂和包含在第一取向层11中的光引发剂聚合而获得的聚合物形成。包括光引发剂的第一取向层11可以包含二苯甲酮作为光引发剂。二苯甲酮用于引发反应性液晶原和垂直取向添加剂的聚合。

第一取向层11可以包括由化学式10表示的化合物和由化学式11表示的化合物。第一取向层11可以具有多层结构,在这种情况下,第一取向层11的更靠近第一基底110的层可以包括由化学式11表示的化合物,并且第一取向层11的更靠近液晶层3的层可以包括由化学式10表示的化合物。由化学式10表示的化合物包括二苯甲酮光引发剂。

[化学式10]

[化学式11]

反应性液晶原可以包括丙烯酸酯、甲基丙烯酸酯、环氧树脂、氧杂环丁烷、乙烯基醚和苯乙烯中的一种或更多种。

本示例性实施例的垂直取向添加剂可以在其端部处(优选地,在其一端处)包括羟基(oh),但是不包括联苯结构,并且可以包括由化学式6表示的两个或更多个端基。

[化学式6]

可选择地,根据本发明的示例性实施例的垂直取向添加剂可以在其端部处(优选地,在其一端处)包括羟基(oh),可以具有联苯结构,并且可以包括由化学式7表示的两个或更多个端基。

[化学式7]

在化学式6和化学式7中,标记表示将端基附着到垂直取向添加剂的结构的点。

例如,本示例性实施例的垂直取向添加剂可以是由化学式1至化学式5形成的组中的一种或更多种。

[化学式1]

[化学式2]

[化学式3]

[化学式4]

[化学式5]

具有上面提到的结构的垂直取向添加剂的反应性比包括在第一取向层11中的光引发剂的反应性低。因此,能够防止垂直取向添加剂与反应性液晶原在液晶层3内部反应而形成聚合物。

在本示例性实施例中,将反应性液晶原和垂直取向添加剂与液晶分子31混合并注入液晶层3中,然后在暴露于紫外(uv)光照射下聚合以形成突起13。

垂直取向添加剂在其结构中包括光反应性基团。在不受理论限制的情况下,要理解的是,当垂直取向添加剂的反应性比包括在第一取向层11中的光引发剂的反应性高时,垂直取向添加剂在第一取向层11附近不反应,而会替代地与液晶层3中的反应性液晶原等反应并且会因此被聚合。当垂直取向添加剂与液晶层3中的反应性液晶原聚合时,聚合的聚合物(聚合产物)会在第二基底210侧形成突起13。

然而,当在第二基底210上以及第一基底110上形成突起13时,与第一基底110相邻的所有液晶分子31和与第二基底210相邻的所有液晶分子31具有相同的预倾角,这会在液晶显示器与弯曲的显示装置对应时导致纹理缺陷。这是因为在同一方向上取向的液晶分子31由于因第一基底110和第二基底210的弯曲发生的未对准而彼此碰撞,并且取向被扰乱。

如此,当垂直取向添加剂与光反应性基团或反应性液晶原相比更具反应性时,由于在没有光反应基团的情况下发生聚合反应,因此不只在第一取向层11中形成突起13。

与此同时,根据本示例性实施例的液晶显示器使用具有比包含在第一取向层11中的光引发剂的反应性低的反应性的材料作为垂直取向添加剂。因此,垂直取向添加剂不反应,直到第一取向层11中所包括的所有光引发剂已经反应。当第一取向层11中的所有光引发剂已经反应之后,垂直取向添加剂与反应性液晶原和靠近第一取向层11的相邻的垂直取向添加剂聚合以形成突起13。因此,在不包括光引发剂或不包括引发聚合反应的取向层的第二基底210上不形成突起13。在这种情况下,例如,包括在第一取向层11中的光引发剂可以是二苯甲酮。由化学式1至化学式5表示的垂直取向添加剂的反应性低于二苯甲酮的反应性。

即,在根据本示例性实施例的液晶显示器中,仅在第一基底110上形成第一取向层11,在第二基底210上不形成取向层,并且使用与包括在第一取向层11中的光引发剂相比具有降低的反应性的材料作为垂直取向添加剂。因此,垂直取向添加剂的反应仅发生在第一取向层11附近(即,设置光引发剂的区域),垂直取向添加剂被聚合以在第一取向层11上形成突起13,突起13引起第一取向层11附近的(例如,与第一取向层11相邻的)液晶分子31的预倾斜。

因此,由于在第二基底210上没有取向层并且在第二基底210上不形成由垂直取向添加剂的聚合形成的突起,所以在uv光照射工艺中靠近第二基底210的液晶分子31因液晶层3中的垂直取向添加剂而垂直取向,而它们不以与靠近第一基底110的液晶分子31的角度相同的特定角度倾斜。

即,与第一基底110相邻的液晶分子31被取向为具有预定的预倾角,与第二基底210相邻的液晶分子31在与第二基底210垂直的方向上取向。在这种情况下,与第一基底110相邻的液晶分子31的预倾角和与第二基底210相邻的液晶分子31的预倾角之间的差可以是0.2度或更大。

图2是根据本发明的示例性实施例的液晶显示器的剖视图。参照图2,根据本示例性实施例的液晶显示器可以是弯曲的液晶显示器。除了具有弯曲的结构之外,图2的液晶显示器具有与图1的液晶显示器的结构相同的结构,并且将省略相同结构的重复描述。

图3是解释当与上取向层相邻的液晶分子的预倾角和与下取向层相邻的液晶分子的预倾角相同时由未对准造成的纹理缺陷的形成的示意图。在弯曲的显示装置中,当在与第一基底110相邻的液晶分子31和与第二基底210相邻的液晶分子310两者中都形成预倾角时,第一基底110和第二基底210在弯曲工艺中未对准。

在液晶分子310在第一取向层11和第二取向层21彼此叠置且彼此面对的区域中在相同的方向上预倾斜的情况下,当显示面板未对准时,会出现其中与第一取向层11相邻的液晶分子310的预倾斜方向和与第二取向层21相邻的液晶分子310的预倾斜方向未对准的未对准区域。该未对准区域会形成在相邻畴的边界处。在未对准区域中,在液晶分子310倾斜的方向上发生问题,并且在屏幕上发生纹理缺陷。当显示面板弯曲时,会发生显示面板的未对准。纹理对应于显得比周围环境暗的部分,可被视为斑点。

然而,参照图2,在根据本示例性实施例的液晶显示器中,第一取向层11和突起13仅存在于第一基底110上,靠近第一基底110的液晶分子31被取向为相对于垂直状态具有倾斜角(例如,预倾角),并且由于第二基底210不包括取向层或任何突起,所以液晶分子31垂直于第二基底210取向。因此,当第一基底110和第二基底210被弯曲时,能够防止发生纹理。

在这种情况下,与第一基底110相邻的液晶分子31的预倾角和与第二基底210相邻的液晶分子31的预倾角之间的差可以是大约0.2度或更大。如从表1可以看出,这是可以减小弯曲前后的亮度变化量的角度差。

表1示出了由于液晶显示器的下基底的液晶分子与上基底的液晶分子之间的预倾角差引起的透射率和亮度的变化。即,表1中的亮度变化量是当下基底与上基底对准时的亮度与当它们以30μm未对准时(即,在下基底和上基底形成为具有弯曲的形状的情况下)的亮度之间的差。

表1

参照表1,当与上基底相邻的液晶分子的预倾角与同液晶显示器的下基底相邻的液晶分子的预倾角相同时,当液晶显示器以弯曲的形状弯曲时,亮度变化量高达-9%。然而,随着两个基底之间的预倾角差增大,亮度变化量减小,并且当预倾角差为1度时,亮度变化量为0%。即,当两个基底之间的预倾角差为1度时,确定的是,即使当液晶显示器未对准至30μm的水平时,亮度也完全不降低。

如此,在根据本示例性实施例的液晶显示器中,第一取向层11和突起13仅设置在第一基底110上,没有取向层且没有突起设置在第二基底210上,突起13是通过使反应性液晶原、垂直取向添加剂和包括在第一取向层11中的光引发剂聚合得到的聚合物。在这种情况下,与包括在第一取向层11中的光引发剂相比,具有降低的反应性的材料被用作垂直取向添加剂,使得仅在第一基底110上形成突起13。

图4至图8是比较各种垂直取向添加剂和二苯甲酮光引发剂的吸收光谱的图。图4是比较由化学式1表示的垂直取向添加剂和二苯甲酮光引发剂的吸收光谱的图,图5是比较由化学式2表示的垂直取向添加剂和二苯甲酮光引发剂的吸收光谱的图。图6是比较由化学式3表示的垂直取向添加剂和二苯甲酮光引发剂的吸收光谱的图,图7是比较由化学式4表示的垂直取向添加剂和二苯甲酮光引发剂的吸收光谱的图。图8是比较由化学式5表示的垂直取向添加剂和二苯甲酮光引发剂的吸收光谱的图。

照射工艺中使用的uv光的中心波长是大约300nm至大约350nm,该波长范围的吸收光谱越低,反应性越低。

参照图4至图8,可以看出,在300nm至350nm的波长范围内,由化学式1至化学式5表示的化合物与二苯甲酮光引发剂相比具有相对较低的吸收光谱。这意味着与由化学式1至化学式5表示的化合物对应的垂直取向添加剂的反应性比二苯甲酮光引发剂的反应性低,因此,当垂直取向添加剂被添加到液晶层3并向其照射uv光时,垂直取向添加剂不早于二苯甲酮光引发剂反应。因此,在不存在光引发剂的第二基底210上,能够防止由于垂直取向添加剂的聚合而引起的突起的形成。

在下文中,将更充分地描述根据示例性实施例的液晶显示器。然而,这仅仅是示例,本发明的液晶显示器不限于以下结构。

图9是根据示例性实施例的液晶显示器的单个像素的平面图,图10示出了沿图9的线ix-ix截取的像素的剖视图。

首先将描述第一显示面板100。

包括栅极线121和分压参考电压线131的栅极导体设置在由透明玻璃或塑料制成的第一基底110上。

栅极线121包括第一栅电极124a、第二栅电极124b和第三栅电极124c。

分压参考电压线131包括第一存储电极135和136以及参考电极137。尽管未连接到分压参考电压线131,但是第二存储电极138和139可以被设置为与第二子像素电极191b叠置。

栅极绝缘层140位于栅极线121和分压参考电压线131上。

第一半导体层154a、第二半导体层154b和第三半导体层154c设置在栅极绝缘层140上。欧姆接触构件163a、165a、163b、165b、163c和165c设置在第一半导体层154a、第二半导体层154b和第三半导体层154c上。

包括与第一源电极173a、第二源电极173b、第一漏电极175a、第二漏电极175b、第三源电极173c和第三漏电极175c连接的数据线171的数据导体设置在欧姆接触构件163a、165a、163b、165b、163c和165c以及栅极绝缘层140上。

第一栅电极124a、第一源电极173a和第一漏电极175a与第一半导体层154a一起形成第一薄膜晶体管;第二栅电极124b、第二源电极173b和第二漏电极175b与第二半导体层154b一起形成第二薄膜晶体管;第三栅电极124c、第三源电极173c和第三漏电极175c与第三半导体层154c一起形成第三薄膜晶体管。

第二漏电极175b连接到第三源电极173c,并且包括宽广地延伸的延伸部分177。

第一钝化层180p设置在数据导体(即,数据线171、第三源电极173c、第一漏电极175a、第二漏电极175b和第三漏电极175c)上并且设置在第一半导体层154a、第二半导体层154b和第三半导体层154c上。

滤色器230设置在第一钝化层180p上。滤色器230沿彼此相邻的两条数据线171在竖直方向上延伸。在示例性实施例中,描述并示出了滤色器230包括在第一显示面板100中,但是本发明不限于此,滤色器230可以包括在第二显示面板200中。

第二钝化层180q设置在滤色器230上。第一钝化层180p和第二钝化层180q可以包括诸如氮化硅或氧化硅的无机绝缘层。

第二钝化层180q防止滤色器230上升,并且抑制液晶层3被诸如从滤色器230流出的溶剂的有机材料污染,从而在使屏幕显示的同时防止诸如余像的缺陷。

第一钝化层180p和第二钝化层180q设置有分别与第一漏电极175a和第二漏电极175b叠置的第一接触孔185a和第二接触孔185b。

第一钝化层180p、第二钝化层180q和栅极绝缘层140设置有与参考电极137中的一些和第三漏电极175c中的一些叠置的第三接触孔185c,并且第三接触孔185c被连接构件195覆盖。连接构件195将与第三接触孔185c叠置的参考电极137和第三漏电极175c电连接。

像素电极191设置在第二钝化层180q上。像素电极191对应于场发生电极,像素电极191彼此分隔开并且栅极线121置于它们之间,像素电极191中的每个包括基于栅极线121在列方向上相邻的第一子像素电极191a和第二子像素电极191b。

像素电极191可以包括诸如ito和izo的透明材料。

第一子像素电极191a和第二子像素电极191b中的每个具有四边形形状,并且包括由横向主干193和与横向主干193垂直的竖直主干192形成的十字形主干。另外,第一子像素电极191a和第二子像素电极191b中的每个通过横向主干193和竖直主干192被划分为第一子区域da、第二子区域db、第三子区域dc和第四子区域dd,并且包括设置在第一子区域da至第四子区域dd中的每个中的多个微分支194。

第一子像素电极191a和第二子像素电极191b分别通过第一接触孔185a和第二接触孔185b连接到第一漏电极175a或第二漏电极175b,从而从第一漏电极175a和第二漏电极175b接收数据电压。在这种情况下,施加到第二漏电极175b的一些数据电压被第三源电极173c分压,使得施加到第一子像素电极191a的电压大于施加到第二子像素电极191b的电压。

施加有数据电压的第一子像素电极191a和第二子像素电极191b与第二显示面板200的共电极270一起产生电场,从而确定两个电极(像素电极191和共电极270)之间的液晶层3的液晶分子31的取向。穿过液晶层3的光的亮度可以根据液晶分子31的所确定的取向而变化。

与上述薄膜晶体管和像素电极191相关的描述是一个示例,可以改变薄膜晶体管的结构和像素电极191的设计以改善侧向可视性。

第一取向层11设置在像素电极191与液晶层3之间。第一取向层11的描述与图1和图2中描述的相同。第一取向层11可以具有多层结构,在这种情况下,多层结构中的与第一基底110相邻的层可以包括由化学式11表示的化合物,多层结构中的与液晶层3相邻的层可以包括由化学式10表示的化合物。第一取向层11可以包括光引发剂,在这种情况下,光引发剂可以是二苯甲酮。

突起13设置在第一取向层11与液晶层3之间。突起13与参照图1和图2描述的突起相同。即,突起13由光引发剂、反应性液晶原和垂直取向添加剂的聚合产物形成,即,突起13由通过使光引发剂、反应性液晶原和垂直取向添加剂聚合而获得的聚合物形成。在这种情况下,垂直取向添加剂的反应性比光引发剂的反应性低。将省略相同构成元件的详细描述。

接着,将描述第二显示面板200。

第二基底210设置为与第一基底110叠置,同时与第一基底110分隔开。光阻挡构件220设置在第二基底210与液晶层3之间。光阻挡构件220被设置为与其中设置有第一显示面板100的数据线171的区域和其中设置有薄膜晶体管等的区域叠置。尽管描述和示出了光阻挡构件220包括在第二显示面板200中,但是本发明不限于此,光阻挡构件220可以包括在第一显示面板100中。

覆层250设置在光阻挡构件220与液晶层3之间。在一些示例性实施例中,可以省略覆层250。

作为一个场发生电极,共电极270设置在覆层250与液晶层3之间。共电极270与第一显示面板100的像素电极191一起产生电场,从而确定液晶层3的液晶分子31的取向。在第二基底210处不设置取向层和突起。

液晶层3包括液晶分子31。在这种情况下,液晶层3可以包括一些未反应的垂直取向添加剂和反应性液晶原。在根据本示例性实施例的液晶显示器的制造工艺中,垂直取向添加剂和反应性液晶原包括在液晶层3内,然后通过uv光照射工艺反应以形成突起,在这种情况下,垂直取向添加剂和反应性液晶原中的一些可以保留在液晶层3中。

在下文中,将参照图11至图13描述根据本示例性实施例的制造的液晶显示器的方法。图11、图12和图13是示出了根据本发明的示例性实施例的制造液晶显示器的方法的剖视图。

参照图11,提供(例如,准备)设置有第一取向层11的第一基底110和与第一基底110叠置的第二基底210。在这种情况下,仅在第一基底110上设置第一取向层11,而不在第二基底210上设置第一取向层11。尽管在图11中简单地示出,但是可以在第一基底110处设置薄膜晶体管和像素电极,并且可以在第二基底210处设置共电极。可选择地,可以在第一基底110处设置像素电极和共电极两者。

第一取向层11可以包括光引发剂,光引发剂可以是二苯甲酮。第一取向层11可以包括由化学式10表示的化合物。

[化学式10]

在彼此叠置的第一基底110与第二基底210之间形成包括多个液晶分子31、反应性液晶原15和垂直取向添加剂25的液晶层3。

在这种情况下,反应性液晶原15可以是丙烯酸酯、甲基丙烯酸酯、环氧树脂、氧杂环丁烷、乙烯基醚和苯乙烯中的一种或更多种。

垂直取向添加剂25包括比第一取向层11的光引发剂反应性低的材料。具体地,相对于中心波长为大约300nm至大约350nm的紫外光,垂直取向添加剂的吸光度比光引发剂的吸光度低。

垂直取向添加剂25可以在其端部处(优选地,在其一端处)包括羟基,而不包括联苯结构,并且可以包括由化学式6表示的两个或更多个端基。

[化学式6]

可选择地,垂直取向添加剂25可以在其端部处(优选地,在其一端处)包括羟基,可以包括联苯结构,并且可以包括由化学式7表示的两个或更多个端基。

[化学式7]

另外,垂直取向添加剂25可以是由化学式1至化学式5表示的化合物中的一种或更多种。

[化学式1]

[化学式2]

[化学式3]

[化学式4]

[化学式5]

在这种情况下,垂直取向添加剂25的含量相对于液晶层3的总重量可以是0.1重量%至3重量%。当该含量小于0.1重量%时,液晶分子31不会充分地垂直取向,当该含量大于3重量%时,垂直取向添加剂25不会溶解在液晶层3中。

参照图12,朝第一基底110和第二基底210照射uv光。照射的uv光的中心波长可以是大约300nm至大约350nm。通过uv光的照射使包括在第一取向层11中的光引发剂被激活,反应性液晶原15与垂直取向添加剂25在光引发剂附近彼此反应并被聚合。未反应的垂直取向添加剂25保留在液晶层3内,并使液晶分子31垂直取向。

参照图13,作为前一工艺的uv光照射的结果,通过在第一取向层11上发生的聚合过程来形成突起13。因此,由通过使光引发剂、反应性液晶原15和垂直取向添加剂25聚合获得的聚合物来形成突起13。

由于突起13的形成,与第一基底110相邻的液晶分子31具有预倾角。然而,第二基底210不设置有取向层,因此,因为不存在光引发剂来引起反应性液晶原15与垂直取向添加剂25之间的聚合反应,所以在第二基底210处没有形成突起13。因此,与第二基底210相邻的液晶分子31被取向为垂直于第二基底210。

即,如图13中所示,与第一基底110相邻的液晶分子31的预倾角与同第二基底210相邻的液晶分子31的预倾角不同,因此,当液晶显示器以弯曲的形状弯曲时,可以防止发生纹理缺陷。

因为第一取向层11和突起13仅设置在第一基底110上,所以发生预倾角差。另外,在不受理论限制的情况下,相信的是,突起13仅形成在第一取向层11上的原因是因为:通过使用由比光引发剂的反应性低的材料制成的垂直取向添加剂25,在缺少光引发剂的情况下阻止垂直取向添加剂25之间或者垂直取向添加剂25与反应性液晶原15之间的反应。

虽然已经结合目前被认为实用的示例性实施例描述了本发明,但是将理解的是本发明不限于所公开的实施例,而是相反,旨在覆盖包括在所附权利要求的精神和范围内的各种修改和等同布置。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