弹性尾纤储存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7399687发布日期:2019-04-13 01:05阅读:258来源:国知局
弹性尾纤储存装置的制作方法

本发明涉及光纤配件技术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弹性尾纤储存装置。



背景技术:

在工业、民用、军事、电力等行业,光纤熔接后余纤或尾纤在使用过程中涉及长度的控制和存储问题。鉴于光纤材料特殊性和熔接工艺的严苛性,工厂预制或熔接后单根尾纤的长度常常是固定的,如1米、2米等。而设备所需的每根尾纤长度都不尽相同。在连接光电设备后,受现场条件、施工工艺的制约,尾纤剩余部份、冗余部份或未使用一端常常就地自然垂挂、杂乱堆放。如此,现场的灰尘、油污等会影响尾纤的后续使用质量、寿命,又破坏了设备安装的整体美观,亦给后期维护、检查带来了增量工作和不必要的浪费。

为此,业界常使用存储装置暂存尾纤。比如,采用光纤储纤盒、光缆配线盒等。这些存储装置的共同点是在一个长方形金属箱体内部安装两个半圆形圆柱,将尾纤缠绕在两个半圆形或圆柱上,实现尾纤冗余部份的存储。其缺陷在于:重量大、价格昂贵、占用面积大、安装复杂、受空间限制,且常常出现尾纤被挤压、割伤、缠绕、损伤等现象。



技术实现要素:

针对上述现有技术存在的不足,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弹性尾纤储存装置,它具有使用方便、体积较小的特点。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弹性尾纤储存装置,用于存储尾纤,所述弹性尾纤储存装置包括:

一外壳,该外壳内部中间位置设有向右延伸的中心轴;

一转轮,该转轮的中心位置设有旋转套,且该转轮右侧面上设有均向右凸出且同轴心线的内圈和外圈,该旋转套位于该内圈内部;同时,该内圈上设有内缺口、该外圈上设有外缺口;

一内盖,该内盖固定于该转轮的右侧,该内盖的中部设有旋转孔,该旋转孔的内径大于该旋转套的外径,同时,该内盖的右侧面上设有套绕装置;

一外盖,该外盖位于该内盖的右侧,且该外盖中部固定在该中心轴该中心轴从左向右的依次穿过该旋转套、旋转孔;

该转轮配有复位弹簧;

该尾纤套绕在该外圈上,且该尾纤的一端依次从该外缺口内进入该外圈和内圈之间的间隙内、在该内圈上缠绕至少一圈、从该内缺口进入该内圈内部、进入该内盖的右侧、缠绕在该套绕装置上;

所述套绕装置包括至少3个簧板,簧板的一端通过螺钉固定在该内盖的右侧面上,且簧板呈发散状向外延伸;

所述复位弹簧为扭簧,同时,该中心轴上设有卡槽,该扭簧一端固连该转轮、另一端卡在该卡槽内。

本发明和现有技术相比所具有的优点是:使用方便、体积较小、不易卡死。本发明的弹性尾纤储存装置在使用时,尾纤可以存储于外壳内,亦可根据需要,将尾纤拉出合适的长度,从而避免了尾纤过分裸露在外、布线凌乱、易受外界干扰等问题的出现,较为方便和可靠。同时,由于尾纤在外壳内采用缠绕的方式储存,无需占用较大的空间。以及,套绕装置采用簧板进行弹性限位,降低了尾纤卡死的几率。

附图说明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发明进一步说明:

图1是本发明的实施例的弹性尾纤储存装置的立体分解图;

图2是本发明的外壳的立体图。

图中:

10、外壳,11、中心轴,111、卡槽,12、台阶,121、首部、122、尾部,13、开口,14、凸台,141、尖头部,142、凹陷部,143、转换区域,1431、阻挡台阶,15、线口;

20、转轮,21、旋转套,221、内圈,2211、内缺口,222、外圈,2221、外缺口;

30、内盖,31、旋转孔,32、套绕装置,321、簧板,322、螺钉;

40、外盖;

50、复位弹簧;

60、棘轮,61、凸块;

70、挂板;

100、尾纤。

具体实施方式

实施例,见图1和图2所示:弹性尾纤储存装置,用于存储尾纤100。

具体而言,该弹性尾纤储存装置包括:一外壳10、一转轮20、一内盖30、一外盖40等部件。

其中:

该外壳10内部中间位置设有向右延伸的中心轴11。本实施例中,该外壳10为右部开口、左部封闭的筒形,该中心轴11位于该外壳10的轴心线位置。

该转轮20的中心位置设有旋转套21。显然,该旋转套21向右凸出和延伸。该转轮20右侧面上设有均向右凸出且同轴心线的内圈221和外圈222。该旋转套21位于该内圈221内部。本实施例中,该旋转套21、内圈221、外圈222同轴心线。同时,该内圈221上设有内缺口2211、该外圈222上设有外缺口2221。较好的方式是,该外缺口2221和该内缺口2211对正。

该内盖30固定于该转轮20的右侧。本实施例中,该内盖30通过至少3颗螺钉固定在该转轮20上。该内盖30的中部设有旋转孔31,该旋转孔31的内径大于该旋转套21的外径。同时,该内盖30的右侧面上设有套绕装置32。

该外盖40位于该内盖30的右侧,且该外盖40中部通过螺钉等部件固定在该中心轴11上。

更具体的:

该中心轴11从左向右的依次穿过该旋转套21、旋转孔31。即,该转轮20、该内盖30相对于该外壳10可以旋转,该中心轴11和该旋转套21间隙配合。

该转轮20配有复位弹簧50。

该尾纤100套绕在该外圈222上,且该尾纤100的一端依次从该外缺口2221内进入该外圈222和内圈221之间的间隙内、在该内圈221上缠绕至少一圈、从该内缺口2211进入该内圈221内部、进入该内盖30的右侧、缠绕在该套绕装置32上。该尾纤100可以经由该旋转孔31进入该内盖30的右侧。亦即,该尾纤100的一端位于该外圈222的外部且位于该内盖30的左侧、另一端位于该内盖30的右侧。

这样,在该复位弹簧50的作用下,该尾纤100缠绕于该外圈222上继而在平时收缩在该外壳10内。在使用尾纤100时,可以根据使用需要向外拉动该尾纤100,直至合适的长度。而后,采用某种方式将该尾纤100予以固定,比如,采用一夹子夹在该尾纤100的合适位置,避免该尾纤100进入该外壳10内即可。在该过程中,由于拉出的长度较为灵活,从而使用较为方便,避免该尾纤100过多的露出在外。另外,由于采用了缠绕的方式,从而该存储装置无需较大,当采用塑料等材质制备多数部件时,可以确保该存储装置的重量较小。

优化的:

该套绕装置32包括至少3个簧板321。簧板321的一端通过螺钉322固定在该内盖30的右侧面上,且簧板321呈发散状向外延伸。当然,该内盖30的右侧面上可以设有若干向右延伸的螺套,以便于螺钉322的螺接,且使簧板321和该内盖30的右侧面具有一定的距离。即,该尾纤100可以缠绕在螺钉322或者螺套上,且在簧板321的限制下,该尾纤100能够较为灵活和方便的进行缠绕。

该复位弹簧50为扭簧。同时,该中心轴11上设有卡槽111,该扭簧一端固连该转轮20、另一端卡在该卡槽111内。

继续优化:

该外壳10的右侧面上设有至少2个半圆形的台阶12。以顺指针方向设定,台阶12均具有首部121和尾部122。台阶12的首部121和与之相邻的台阶12的尾部122之间形成有一开口13。台阶12的首部121和与之相邻的台阶12的尾部122通过开口13连接后形成一环形。亦即,如果将开口13看做台阶12的一部分,则台阶12首尾相连后可以形成一封闭环形。同时,每个开口13内设有一凸台14。凸台14呈箭头状从而包括尖头部141和内陷部142。显然,尖头部141靠近台阶12的首部121、内陷部142靠近台阶12的尾部122。尖头部141的一个侧边和相应的台阶12的首部121之间具有一进入口15,且台阶12的尾部122的延伸方向进入相应的凹陷部142内。凹陷部142内位于相应的台阶12的尾部122的延伸方向内侧形成有转换区域143。转换区域143的外侧边部具有高于该转换区域143的阻挡台阶1431。以及,弹性尾纤储存装置还包括一棘轮60,该棘轮60的一端枢接在该转轮20的左侧面的非旋转轴部位上,该棘轮60的侧面上设有和前述台阶12、进入口15、凹陷部142、转换区域143相配的凸块61。即,该凸块61能够顺着台阶12移动,接着从进入口15通过后进入凹陷区142内,而后进入转换区域143内。这样,向外拉动该尾纤100后,该转轮20和该内盖30顺时针旋转,该棘轮60随之而顺时针旋转。当该凸块61到达该进入口15处时,该凸块61进入前述台阶12形成的环形内部,且凸块61会沿着台阶12的内侧边移动不会且受到任何阻挡。在这个过程中,该复位弹簧50越来越紧而储存弹性势能。当停止拉动该尾纤100时,在该复位弹簧50的作用下,该转轮20和该内盖30会逆时针旋转,回转一定程度后,该凸块61会进入到该凹陷区142内,该凸块61在该凹陷区142的阻挡下无法继续逆时针旋转,使拉出的尾纤100保持合适的长度。当使用结束,需要再次将该尾纤100收缩至该外壳10内之时,可以稍微再拉出一段该尾纤100,则在该阻挡台阶1431的阻挡下,该凸块61会进入该转换区域143内。待松手后,该凸块61会在台阶12的内部进行移动,直至全部尾纤100收回。亦即,进一步简化了操作,使用更为方便。其中,该转换区域143可以是多边形状。

该尖头部141的外侧边延伸至该外壳10的侧边部。比如,见图2所示,该尖头部141的外侧边延伸至该外壳10的侧边部上A点的位置。这样,便于该凸块61到达该进入口15处之后,顺利的进入该台阶12内部。

另外:

该外壳10上设有供尾纤100的端部透出的线口15。即,该尾纤100从该线口15处向外拉出。

该外壳10的上部对应于该线口15所在的部位设有截面呈“7”字形的挂板70。该挂板70可以采用型材制备。如此,便于挂置该弹性尾纤储存装置,且对该线口15处进行了适当的隐藏,较好的保护了该尾纤100端部的标准化接头。

以上所述仅为本发明的优选实施例,并非因此限制本发明的专利范围,凡是利用本发明说明书及附图内容所作的等效结构或等效流程变换,或直接或间接运用在其他相关的技术领域,均同理包括在本发明的专利保护范围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