背光模组及液晶显示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5594160发布日期:2018-10-02 19:18阅读:175来源:国知局

本公开涉及一种背光模组及液晶显示装置。



背景技术:

在液晶显示(Liquid Crystal Display,简称LCD)装置中,背光模组能够为液晶面板提供背光,以便液晶面板上显示出用户可观看的视觉画面。

常见的背光模组有侧入式和直下式两种形式,其中侧入式的背光模块包含导光板,光源发出的光线从导光板的侧方射入,并在导光板的反射作用下向导光板的顶面输出光线。在侧入式的背光模组的一个相关技术的例子中,背光模组的底反射片整体设置在框架的下方。



技术实现要素:

发明人研究发现:由于框架在自身强度要求下存在较合适的特定厚度,在设计时不容易对厚度参数进行削减。而底反射片的厚度与框架的厚度叠加后使得背光模组在厚度方向上占用较多空间。

有鉴于此,本公开实施例提供了一种背光模组及液晶显示装置,以便减小背光模组在厚度方向上的空间占用。

在本公开的一个方面,提供一种背光模组,包括:光源组件;框架,所述光源组件的至少部分与所述框架连接;和底反射片,所述底反射片的至少部分厚度与所述框架的厚度在背光模组的厚度方向上存在交叠。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底反射片嵌入到所述框架内。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光源组件位于所述底反射片嵌入在所述框架的部分的上方。

在一些实施例中,在所述底反射片靠近所述框架一侧的边缘与所述框架之间形成凹凸配合结构。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凹凸配合结构包括:一个或多个凹入部,位于所述框架上靠近所述底反射片一侧;和一个或多个凸起部,位于所述底反射片靠近所述框架一侧的边缘,并嵌入所述凹入部。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光源组件包括:光源安装架,安装在所述框架上;和一个或多个点光源,设置在所述光源安装架的表面;其中,所述点光源伸入所述凹入部,并位于所述凸起部的正上方。

在一些实施例中,至少两个所述凸起部在从所述框架到所述底反射片的方向上的长度不同。

在一些实施例中,在沿所述底反射片的边缘间隔排列的多个所述凸起部中,位于中间区域的所述凸起部的所述长度小于位于端部区域的所述凸起部的所述长度。

在一些实施例中,在所述框架上形成远离所述底反射片的方向的内凹结构,所述底反射片嵌入所述内凹结构,且支撑所述内凹结构的上侧壁。

在一些实施例中,还包括:位于所述框架下方的底板,所述底板还连接有侧板,且所述侧板沿所述框架的厚度方向嵌入所述框架内。

在一些实施例中,还包括:位于所述框架下方的底板,所述框架还连接有定位部,且所述定位部沿所述框架的厚度方向嵌入所述底板内。

在本公开的另一个方面,提供一种液晶显示装置,包括前述的背光模组。

因此,根据本公开实施例,通过将底反射片的至少部分厚度与框架的厚度交叠,使得背光模组在整体上的厚度较相关技术中底反射片与框架直接叠加方式的厚度更薄,从而减小了背光模组在厚度方向上占用的空间。

附图说明

构成说明书的一部分的附图描述了本公开的实施例,并且连同说明书一起用于解释本公开的原理。

参照附图,根据下面的详细描述,可以更加清楚地理解本公开,其中:

图1是根据本公开液晶显示装置的一些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图1实施例中与框架配合的光源组件的结构示意图;

图3是图1实施例中框架与底反射片配合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4是根据本公开液晶显示装置的另一些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图5是图4实施例中框架与底反射片配合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6是根据本公开液晶显示装置的又一些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图7是根据本公开液晶显示装置的再一些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应当明白,附图中所示出的各个部分的尺寸并不是按照实际的比例关系绘制的。此外,相同或类似的参考标号表示相同或类似的构件。

具体实施方式

现在将参照附图来详细描述本公开的各种示例性实施例。对示例性实施例的描述仅仅是说明性的,决不作为对本公开及其应用或使用的任何限制。本公开可以以许多不同的形式实现,不限于这里所述的实施例。提供这些实施例是为了使本公开透彻且完整,并且向本领域技术人员充分表达本公开的范围。应注意到:除非另外具体说明,否则在这些实施例中阐述的部件和步骤的相对布置、材料的组分、数字表达式和数值应被解释为仅仅是示例性的,而不是作为限制。

本公开中使用的“第一”、“第二”以及类似的词语并不表示任何顺序、数量或者重要性,而只是用来区分不同的部分。“包括”或者“包含”等类似的词语意指在该词前的要素涵盖在该词后列举的要素,并不排除也涵盖其他要素的可能。“上”、“下”、“左”、“右”等仅用于表示相对位置关系,当被描述对象的绝对位置改变后,则该相对位置关系也可能相应地改变。

在本公开中,当描述到特定器件位于第一器件和第二器件之间时,在该特定器件与第一器件或第二器件之间可以存在居间器件,也可以不存在居间器件。当描述到特定器件连接其它器件时,该特定器件可以与所述其它器件直接连接而不具有居间器件,也可以不与所述其它器件直接连接而具有居间器件。

本公开使用的所有术语(包括技术术语或者科学术语)与本公开所属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理解的含义相同,除非另外特别定义。还应当理解,在诸如通用字典中定义的术语应当被解释为具有与它们在相关技术的上下文中的含义相一致的含义,而不应用理想化或极度形式化的意义来解释,除非这里明确地这样定义。

对于相关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已知的技术、方法和设备可能不作详细讨论,但在适当情况下,所述技术、方法和设备应当被视为说明书的一部分。

在侧入式背光模组的相关技术中,背光模组中的底反射片整体位于用于安装光源组件的框架的下方,即底反射片整体低于框架的最低表面。发明人研究发现:由于框架在自身强度要求下存在较合适的特定厚度,在设计时不容易对厚度参数进行削减。而底反射片的厚度与框架的厚度叠加后使得背光模组在厚度方向上占用较多空间。

有鉴于此,本公开实施例提供了解决相关技术问题的背光模组和液晶显示装置,以便减小背光模组在厚度方向上的空间占用。

图1是根据本公开液晶显示装置的一些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在图1中,液晶显示装置包括液晶面板7和用于给液晶面板7提供背光的背光模组。为了方便说明,图1中示出了背光模组的厚度方向T和宽度方向W,也即液晶显示装置的厚度方向T和宽度方向W。该厚度方向T为垂直于液晶面板7的方向。根据图1所示的液晶显示装置的放置方式,液晶面板7沿厚度方向T位于背光模组的上方,能够在背光模组提供的背光下显示画面。该宽度方向W为平行于液晶面板7,且从背光模组中的光源组件4朝向导光板5的方向。

参考图1,在一些实施例中,背光模组包括:光源组件4、框架2和底反射片3。光源组件4用于给背光模组提供光源,并且光源组件4的至少部分与框架2连接。框架2可采用不透光或透光率很低的胶框。

此外,在背光模组中还可以包括一些其他组件,例如设于框架2一侧的导光板5、光学膜片6以及底板1。底板1、底反射片3、导光板5和光学膜片6可沿厚度方向T从下依次向上布置。底板1用于在底部支撑框架2和底反射片3等部件。导光板5用于接收来自光源组件4发出的光线,并实现光线的扩散和均匀化,以形成面光源。光源组件4通过框架2安装在导光板5的一侧,以实现光源的侧向入射。底反射片3用于对导光板5中的光线进行反射,以使导光板5向液晶面板7一侧输出光线。光学膜片6设置在液晶面板7与导光板5之间,可用于实现例如光线均匀化或汇聚大角度光等光学作用。

图2是图1实施例中与框架配合的光源组件的结构示意图。

参考图2,在一些实施例中,光源组件4包括:光源安装架41和一个或多个点光源42。光源安装架41安装在所述框架2上,而一个或多个点光源42(例如发光二极管LED或激光光源等)设置在光源安装架41的表面。例如,光源组件4为LED灯条,该LED灯条包括条形电路板和沿条形电路板长度方向间隔布设的多个LED灯珠,其中条形电路板作为光源安装架41安装在框架2上。框架2可具有安装固定光源组件4的光源安装架41的安装表面21,该安装表面21能够与光源安装架41的下侧表面抵紧配合。在另一些实施例中,光源组件4包括冷阴极荧光灯(Cold Cathode Fluorescent Lamps,简称CCFL)。

参考图1,为了减小背光模组在厚度方向上的空间占用,在本公开的一些实施例中可使底反射片3的至少部分厚度与所述框架2的厚度在背光模组的厚度方向上存在交叠。也就是说,使底反射片3和框架2在沿所述背光模组的厚度方向延伸的某条参考线上的正投影存在至少部分的重叠。通过这种结构,改变了相关技术中将底反射片3整体设置在框架2下方的结构形式。由于交叠的厚度部分不会占据厚度方向的空间,因此背光模组在厚度方向上可以被设计的更薄。

为了实现底反射片3与框架2的部分厚度交叠,在一些实施例中可将底反射片3嵌入到所述框架2内。相应的,可将光源组件4设置在底反射片3嵌入在框架2的部分的上方,以便利用嵌入框架2的部分对光源组件4发出的光线进行反射。在另一些实施例中,也可将底反射片3沿宽度方向W临近设置在框架2的一侧,而只对导光板5内的光线进行反射。

图3是图1实施例中框架与底反射片配合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下面结合图1所示的结构示意图对图3进行说明。为了方便理解框架2和底反射片3之间的配合结构,图3示意性地表现了框架2和底反射片3相互分离的状态。

参考图3,在一些实施例中,底反射片3靠近所述框架2一侧的边缘与所述框架2之间形成凹凸配合结构,即底反射片3和框架2在宽度方向W上存在嵌入的部分。具体来说,图3中的凹凸配合结构包括:一个或多个凹入部23,位于所述框架2上靠近所述底反射片3一侧。该凹入部23可由框架2上靠近底反射片3一侧的凸起结构22与框架2的内框形成。或者,该凹入部23由凸起结构22与相邻的另一个凸起结构22形成。该凹入部23可容纳从框架2的上方向下伸入的点光源42,并实现各个点光源42之间的隔离作用。点光源42在靠近导光板5一侧发出的光线能够射入导光板5。

该凹凸配合结构还包括一个或多个凸起部31,该凸起部31位于所述底反射片3靠近所述框架2一侧的边缘,并嵌入在凹入部23。通过底反射片3的凸起部31嵌入框架2上的凹入部23,以便使底反射片3延伸到框架2内部。凸起部31与凹入部23的嵌入厚度即为光源组件4与底反射片3的重合厚度。在点光源42伸入凹入部23的状态下,可将点光源42的位置设置在凸起部31的正上方。相应地,点光源42在底反射片3所在平面的投影落在与凸起部31的上表面,以便凸起部31对点光源42向下方发出的光线进行反射,使其也进入到导光板5,从而更充分地利用点光源42。

对于底反射片3上设置的多个凸起部31来说,各个凸起部31可制作成长度相同的形式,以简化制造工艺。这里的长度是指在宽度方向W上凸起部31相对于两侧凹入部分的外伸长度。而在另一些实施例中,至少两个凸起部31在从框架2到底反射片3的方向(即宽度方向W)上的长度,可根据不同点光源发出的光线在导光板内的亮暗情况设置成不同的。

举例来说,在导光板5侧方设置灯条时,往往会出现光线在导光板5的中间区域汇聚更多,从而导致亮度高于边缘区域。为了使导光板5内的亮度更加均匀,可在沿底反射片3的边缘间隔排列的多个所述凸起部31中,使位于中间区域的所述凸起部31的所述长度小于位于端部区域的所述凸起部31的所述长度。由于位于中间区域且较短的凸起部31的反射作用弱于位于端部区域且较长的凸起部31的反射作用,因此使得导光板5内接收到的光线的亮度更加均匀。

图4是根据本公开液晶显示装置的另一些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与图1所示实施例相比,本实施例的背光模组在所述框架2上形成远离所述底反射片3的方向的内凹结构24。所述底反射片3嵌入所述内凹结构24,且支撑所述内凹结构24的上侧壁。

图5是图4实施例中框架与底反射片配合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参考图5,在一些实施例中,内凹结构24可形成在框架2下方并靠近导光板5的一侧,凹入方向为远离底反射片3的方向。该内凹结构24可容纳嵌入的底反射片3的全部厚度或者部分厚度,以减小背光模组在厚度方向上的空间占用。

在另一些实施例中,在框架2上靠近所述底反射片3一侧仍可设置一个或多个凹入部23,以容纳从框架2的上方向下伸入的点光源42,并实现各个点光源42之间的隔离作用。而底反射片3的嵌入部分可不设置图3中的凸起部31,而是整体嵌入到内凹结构24中,从而简化底反射片3的加工。在另一些实施例中,也可根据底反射片3的厚度加工成靠下部分厚度整体嵌入内凹结构24,靠上部分厚度设置与凹入部23配合的凸起部。

本公开除了提供上述减小厚度方向占用空间的实施例之外,还通过其他实施例提供减小宽度方向占用空间的技术手段。这些技术手段均可在前述各实施例的基础上实行。

图6是根据本公开液晶显示装置的又一些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参考图6,在一些实施例中,背光模组还包括位于所述框架2下方的底板1。底板1在端部或者上侧表面还连接有侧板11。该侧板11沿所述框架2的厚度方向嵌入框架2内,以实现底板1与框架2之间的固定。由于侧板11在宽度方向W的尺寸被框架2的宽度吸收,因此使得背光模组在宽度方向W占用的空间变小。

图7是根据本公开液晶显示装置的再一些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参考图7,在一些实施例中,背光模组还包括位于所述框架2下方的底板1。框架2在端部或者下侧表面上还连接有定位部25。该定位部25沿框架2的厚度方向嵌入所述底板1内。定位部25可采用相对于框架2的下侧表面向下凸起的凸块,在装配时可将该凸块以过盈配合的方式嵌入并固定在底板1上开设的凹坑内。由于这种结构兼顾到底板1与框架2之间的固定,还可省去侧板11,因此可在省去侧板11时使得背光模组在宽度方向W占用的空间变小。

至此,已经详细描述了本公开的各实施例。为了避免遮蔽本公开的构思,没有描述本领域所公知的一些细节。本领域技术人员根据上面的描述,完全可以明白如何实施这里公开的技术方案。

虽然已经通过示例对本公开的一些特定实施例进行了详细说明,但是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应该理解,以上示例仅是为了进行说明,而不是为了限制本公开的范围。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应该理解,可在不脱离本公开的范围和精神的情况下,对以上实施例进行修改或者对部分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本公开的范围由所附权利要求来限定。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