显示面板和显示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8365473发布日期:2019-08-07 01:12阅读:155来源:国知局
显示面板和显示装置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显示面板封装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显示面板和应用该显示面板的显示装置。



背景技术:

液晶显示器包括相对的上下基板,上基板为彩膜基板,下基板为阵列基板。液晶夹在相对的两基板之间,通过上下基板上的ITO(Indium tin oxide,氧化铟锡)电极的压差,控制液晶分子的转动,从而控制显示面板的亮暗显示。其中上下基板由涂布在两个基板四周的框胶粘合成盒。

在制程的初始阶段,液晶分子为杂乱无章的状态,需要配向膜做初始的定向排布。基板具有显示区域和非显示区域,在制作配向膜时,需要将液态的配向膜材料涂布在基板的显示区域,同时还要防止液态的配向膜材料流动至框胶处,影响框胶粘着性,最终影响上下基板的封闭性。因此,现有的一般在框胶靠近显示区域的一侧设计竖直设置的挡墙阻挡液态的配向膜材料与框胶混合。然而竖直的挡墙阻挡液态的配向膜材料外流的同时也使液态的配向膜材料撞击挡墙产生回流,从而使基板边缘没有配向膜材料的分布导致显示面板的四周边缘显示异常,同时回流的配向膜液体材料也会造成有效显示区域的显示异常。

这里的陈述仅提供与本申请有关的背景信息,而不必然地构成现有技术。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主要目的是提供一种显示面板和显示装置,旨在防止显示面板的出现显示异常。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出的显示面板,包括:

基板,所述基板包括有效显示区域和围绕所述有效显示区域的非显示区域;

配向膜,所述配向膜设于所述有效显示区域;

框胶,所述框胶设于所述非显示区域;以及

挡墙,所述挡墙设于所述配向膜和所述框胶之间,所述挡墙包括相连接的第一阻挡部和第二阻挡部,所述第二阻挡部的高度高于所述第一阻挡部的高度,所述第一阻挡部朝向所述配向膜的表面形成为第一导引面,所述第一导引面与所述挡墙的底面之间的夹角α为锐角。

在本申请的一实施例中,所述第二阻挡部朝向所述配向膜的表面形成为第二导引面,所述第一导引面和所述第二导引面之间还设有缓冲面。

在本申请的一实施例中,所述第二导引面所在的平面与所述挡墙之底面之间的夹角为β,

β=α,或者,β>α。

在本申请的一实施例中,所述第二阻挡部朝向所述配向膜的表面形成为第二导引面,所述第一导引面和所述第二导引面连接。

在本申请的一实施例中,所述第二导引面所在的平面与所述挡墙之底面之间的夹角为β,β>α。

在本申请的一实施例中,所述第一阻挡部的高度为H1,所述第二阻挡部的高度为H2,H1和H2满足条件:0.1H2≤H1≤0.95H2。

在本申请的一实施例中,所述挡墙还包括至少一辅助阻挡部,至少一所述辅助阻挡部连接于所述第二阻挡部背离所述第一阻挡部的表面。

在本申请的一实施例中,所述第一阻挡部的高度为H1,所述第二阻挡部的高度为H2,临接所述第二阻挡部的辅助阻挡部的高度为H3,其中,H1<H2<H3。

在本申请的一实施例中,

所述挡墙的材质为聚苯乙烯;

且/或,所述配向膜的材质为聚酰亚胺;

且/或,所述基板为阵列基板和彩膜基板的至少之一。

在本申请的提供一种显示面板,包括:

基板,所述基板包括有效显示区域和围绕所述有效显示区域的非显示区域;

配向膜,所述配向膜设于所述有效显示区域;

框胶,所述框胶设于所述非显示区域;以及

挡墙,所述挡墙设于所述配向膜和所述框胶之间,所述挡墙包括相连接的第一阻挡部和第二阻挡部,所述第二阻挡部的高度高于所述第一阻挡部的高度,所述第一阻挡部朝向所述配向膜的表面形成为第一导引面,所述第一导引面与所述挡墙的底面之间的夹角α为锐角;

所述第一阻挡部的高度为H1,所述第二阻挡部的高度为H2,0.1H2≤H1≤0.95H2,所述挡墙还包括至少一辅助阻挡部,至少一所述辅助阻挡部连接于所述第二阻挡部背离所述第一阻挡部的表面。

本实用新型还提出一种显示装置,包括:显示面板,所述显示面板包括:

基板,所述基板包括有效显示区域和围绕所述有效显示区域的非显示区域;

配向膜,所述配向膜设于所述有效显示区域;

框胶,所述框胶设于所述非显示区域;以及

挡墙,所述挡墙设于所述配向膜和所述框胶之间,所述挡墙包括相连接的第一阻挡部和第二阻挡部,所述第二阻挡部的高度高于所述第一阻挡部的高度,所述第一阻挡部朝向所述配向膜的表面形成为第一导引面,所述第一导引面与所述挡墙的底面之间的夹角α为锐角。

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通过采用在配向膜和框胶之间设置挡墙,从而防止配向膜液体与框胶接触。并且,将挡墙设置为有第一阻挡部,第一阻挡部朝向配向膜的表面设置为第一导引面,更进一步将该第一导引面与挡墙的底面之间的夹角设置为锐角,从而使得配向膜液体在接触到第一导引面后,配向膜液体会沿着第一导引面向上蔓延,从而防止配向膜液体在接触到挡墙之后回流,进而避免了显示面板四周边缘的显示异常。同时,还设置与第一阻挡部相连接的第二阻挡部,第二阻挡部的高度高于第一阻挡部,当配向膜液体会沿着第一导引面向上蔓延至第二阻挡部后,因第二阻挡部的高度高于第一阻挡部,进一步起到阻拦配向膜液体的作用。并且,因第二阻挡部的高度高于第一阻挡部,相当于增加了配向膜液体可蔓延的行程,进而可进一步防止配向膜液体在接触到挡墙之后回流,从而进一步避免显示面板四周边缘的显示异常。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示出的结构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本实用新型显示面板一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图1中A-A处的部分结构剖视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挡墙的一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挡墙的又一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挡墙的再一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附图标号说明:

本实用新型目的的实现、功能特点及优点将结合实施例,参照附图做进一步说明。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需要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所有方向性指示(诸如上、下、左、右、前、后……)仅用于解释在某一特定姿态(如附图所示)下各部件之间的相对位置关系、运动情况等,如果该特定姿态发生改变时,则该方向性指示也相应地随之改变。

在本实用新型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连接”、“固定”等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固定”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成一体;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或两个元件的相互作用关系,除非另有明确的限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含义。

另外,在本实用新型中如涉及“第一”、“第二”等的描述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其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至少一个该特征。另外,各个实施例之间的技术方案可以相互结合,但是必须是以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能够实现为基础,当技术方案的结合出现相互矛盾或无法实现时应当认为这种技术方案的结合不存在,也不在本实用新型要求的保护范围之内。

本实用新型提出一种显示面板100,应用于显示装置(未图示)。

参照图1至3,在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该显示面板100包括:

基板10,基板10包括有效显示区域和围绕有效显示区域的非显示区域;

在本申请的一实施例中,基板10为阵列基板10和彩膜基板10的至少之一。

也即,该基板10可为上基板(彩膜基板)。该基板10也可为下基板(阵列基板)。本申请的基板10其厚度可设置为0.4mm至0.7mm,从而使得基板10的厚度更薄,进而使得显示面板100的整体厚度变薄。

有效显示区域(Active Area),指的是基板10能够显示文字图像的区域,可设置在基板10的中部区域。非显示区域,指的是不能够显示显示文字图像的区域,一般环绕有效显示区域设置。该处布置电路走线及其他驱动的电子元器件。

配向膜30,配向膜30设于有效显示区域;

配向膜30(alignment film),配向膜30是具有直条状刮痕的薄膜,作用是引导液晶分子的排列方向。例如在已蒸上透明导电膜(ITO)的玻璃基板10上,用PI涂液和转轮(roller),在ITO膜上印出一条一条平行的沟槽,到时候液晶可依此沟槽的方向横躺于沟槽内,达到使液晶呈同一方向排列之目的。

配向膜30的材料需要具备良好的光穿透性;必须为离子化存在或部分离子化的;拥有共价或部分共价的链结;非晶形以及良好的晶格结构。本申请可选使用聚酰亚胺。

框胶50,框胶50设于非显示区域;

框胶50是一种胶粘剂,将LCD液晶屏上下两片基板10粘接起来,同时保持一定的间隙,然后将灌入的液晶密封起来,使其不能渗漏,同时防止外界污染物进入,这种胶粘剂即框胶50,也称作封边胶。LCD液晶屏用框胶50主要有两大类:热固化胶和紫外光(UV)固化胶。两种胶主要区别在于其固化方式的不同。热固化胶应用比较广泛。但制作高精度的液晶显示屏,UV固化胶在固化时间,接着力,耐湿力,耐热性等各方面均优于热固化胶。尤其固化时间短,缩短了生产周期,同时防止了在长时间固化过程中两片玻璃的错位。本申请优选UV固化胶,成分为变性丙烯酸脂类化合物,外观为微黄色粘稠液体。在工作时,使胶状的UV固化胶均匀涂布在上片玻璃表面边框位置,上下两片基板10粘合后,用紫外光照射使胶由线型大分子结构相互交联为稳定的网状结构,具有很强的粘附能力,使两片基板10粘合在一起。

挡墙70,所述挡墙70设于所述配向膜30和所述框胶50之间,所述挡墙70包括相连接的第一阻挡部71和第二阻挡部73,所述第二阻挡部73的高度高于所述第一阻挡部71的高度,所述第一阻挡部71朝向所述配向膜30的表面形成为第一导引面711,所述第一导引面711与所述挡墙70的底面之间的夹角α为锐角。

挡墙70可为空间隔垫物,可以支撑TFT基板和CF基板的支撑,使用光刻技术形成。挡墙70的总高度可设置为2um至5um。例如设置为2um、3um、4um、4.5um、5um。

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通过采用在配向膜30和框胶50之间设置挡墙70,从而防止配向膜30液体与框胶50接触。并且,将挡墙70设置为有第一阻挡部71,第一阻挡部71朝向配向膜30的表面设置为第一导引面711,更进一步将该第一导引面711与挡墙70的底面之间的夹角设置为锐角,从而使得配向膜30液体在接触到第一导引面711后,配向膜30液体会沿着第一导引面711向上蔓延,从而防止配向膜30液体在接触到挡墙70之后回流,进而避免了显示面板100四周边缘的显示异常。同时,还设置与第一阻挡部71相连接的第二阻挡部73,第二阻挡部73的高度高于第一阻挡部71,当配向膜30液体会沿着第一导引面711向上蔓延至第二阻挡部73后,因第二阻挡部73的高度高于第一阻挡部71,进一步起到阻拦配向膜30液体的作用。并且,因第二阻挡部73的高度高于第一阻挡部71,相当于增加了配向膜30液体可蔓延的行程,进而可进一步防止配向膜30液体在接触到挡墙70之后回流。从而进一步避免显示面板100四周边缘的显示异常。

可以理解的是,该第一导引面711可以为一个平面,设置为平面时,可方便加工,同时也方便导引配向膜30液体。当然,还可以为圆弧面。为圆弧面时,可以为内凹的圆弧面(朝向框胶50的方向凹设),一般不设置为外凸的圆弧面(朝向配向膜30的的方向凸设)。在设置为内凹的圆弧面时,液体可方便的导引流动,同时该内凹的圆弧面也可形成为配向膜30液体的存储空间,方便配向膜30液体留存,减小配向膜30液体回流的机率,进一步避免了显示面板100四周边缘的显示异常。设置为内凹的圆弧面时,第一导引面711与挡墙70的底面之间的夹角α,指的是该圆弧面的切面与挡墙70的底面之间的夹角。

请结合参照图3,在本申请的一实施例中,第二阻挡部73朝向所述配向膜30的表面形成为第二导引面731,第一导引面711和所述第二导引面731之间还设有缓冲面713。

可以理解的是,该第二导引面731类似于第一导引面711,可以为一个平面,设置为平面时,可方便加工,同时也方便导引配向膜30液体。当然,还可以为圆弧面。为圆弧面时,可以为内凹的圆弧面(朝向配向膜30的方向凹设),还可以为外凸的圆弧面(朝向配向膜30的的方向凸设)。在设置为内凹的圆弧面时,该内凹的圆弧面也可形成为配向膜30液体的存储空间,方便配向膜30液体留存,从而防止配向膜30液体越过挡墙70后与框胶50接触。当然,设置为外凸的圆弧面时,其圆弧面与配向膜30液体的接触面积增大,增强二者之间的界面张力,使得配向膜30的液体不易流过该第二导引面731。当配向膜30液体经由第一导引面711至第二导引面731时,该配向膜30液体不能够越过第二导引面731,而与第二导引面731贴合,进而防止其回流或越过第二导引面731。

缓冲面713的设置,也即在第一导引面711和第二导引面731之间增加一个连接的平面,该缓冲面713可为水平面,也可为倾斜面,也可为凹面。该缓冲面713的设置,可以增加配向膜30液体的行程。同时,第一导引面711、缓冲面713、第二导引面731可形成容纳配向膜30液体的空间,进一步避免显示面板100四周边缘的显示异常。

在一实施例中,所述第二导引面731所在的平面与所述挡墙70之底面之间的夹角为β,β=α。可以将角度设置为夹角α等于夹角β,可进一步方便方便挡墙70的加工设置,降低加工和装配成本。该角度可设置为45度,进一步提升其功能效果。

或者,β>α。也即,第二导引面731的倾斜比第一导引面711的倾斜程度要高。如此,当配向膜30液体会沿着第一导引面711向上蔓延至第二导引面731后,第二导引面731可进一步防止配向膜30液体翻过挡墙70与框胶50接触。

结合参照图4,在本申请的一实施例中,所述第二阻挡部73朝向所述配向膜30的表面形成为第二导引面731,所述第一导引面711和所述第二导引面731连接。

可以理解的是,该第二导引面731类似于第一导引面711,可以为一个平面,设置为平面时,可方便加工,同时也方便导引配向膜30液体。当然,还可以为圆弧面。为圆弧面时,可以为内凹的圆弧面(朝向配向膜30的方向凹设),还可以为外凸的圆弧面(朝向配向膜30的的方向凸设)。在设置为内凹的圆弧面时,该内凹的圆弧面也可形成为配向膜30液体的存储空间,方便配向膜30液体留存,从而防止配向膜30液体越过挡墙70后与框胶50接触。当然,设置为外凸的圆弧面时,其圆弧面与配向膜30液体的接触面积增大,增强二者之间的界面张力,使得配向膜30的液体不易流过该第二导引面731。当配向膜30液体经由第一导引面711至第二导引面731时,该配向膜30液体不能够越过第二导引面731,而与第二导引面731贴合,进而防止其回流或越过第二导引面731。第一导引面711与第二导引面731直接连接,可方便挡墙70的加工。

可选地,所述第二导引面731所在的平面与所述挡墙70之底面之间的夹角为β,β>α。

也即,第二导引面731的倾斜比第一导引面711的倾斜程度要高。如此,当配向膜30液体会沿着第一导引面711向上蔓延至第二导引面731后,第二导引面731可进一步防止配向膜30液体翻过挡墙70与框胶50接触。

请结合参照图4,在本申请的一实施例中,所述第一阻挡部71的高度为H1,所述第二阻挡部73的高度为H2,H1和H2满足条件:0.1H2≤H1≤0.95H2。

第一阻挡部71的高度不宜过低,低于0.1H2无法有效形成导引配向膜30液体的作用。第二阻挡部73的高度不宜过高,高于0.95H2无法有效缓冲配向膜30液体的作用。因此设置在0.1H2至0.95H2之间,例如可以为0.1H2、0.15H2、0.2H2、0.5H2、0.8H2、0.95H2。

结合参照图5,在本申请的一实施例中,所述挡墙70还包括至少一辅助阻挡部75,至少一所述辅助阻挡部75连接于所述第二阻挡部73背离所述第一阻挡部71的表面。

也即,该挡墙70可形成至少三个阻挡部,依次为第一阻挡部71、第二阻挡部73辅助阻挡部75。辅助阻挡部75的功能和效果与第二阻挡部73类似,设置辅助阻挡部75可进一步增强挡墙70的功能效果,避免显示面板100四周边缘的显示异常。

该辅助阻挡部75的高度可低于第二阻挡部73,也可与第二阻挡部73的高度相等。当然,在本申请的一实施例中,所述第一阻挡部71的高度为H1,所述第二阻挡部73的高度为H2,临接所述第二阻挡部73的辅助阻挡部75的高度为H3,其中,H1<H2<H3。

当配向膜30液体会沿着第一导引面711向上蔓延至第二导引面731后,辅助阻挡部75的辅助导引面751可进一步防止配向膜30液体翻过挡墙70与框胶50接触。

可以理解的是,该辅助导引面751类似于第一导引面711,可以为一个平面,设置为平面时,可方便加工,同时也方便导引配向膜30液体。当然,还可以为圆弧面。为圆弧面时,可以为内凹的圆弧面(朝向配向膜30的方向凹设),还可以为外凸的圆弧面(朝向配向膜30的的方向凸设)。在设置为内凹的圆弧面时,该内凹的圆弧面也可形成为配向膜30液体的存储空间,方便配向膜30液体留存,从而防止配向膜30液体越过挡墙70后与框胶50接触。当然,设置为外凸的圆弧面时,其圆弧面与配向膜30液体的接触面积增大,增强二者之间的界面张力,使得配向膜30的液体不易流过该辅助导引面751。当配向膜30液体经由第一导引面711、第二导引面731至辅助导引面751时,该配向膜30液体不能够越过辅助导引面751,而与辅助导引面751贴合,进而防止其回流或越过辅助导引面751。

当然,该辅助阻挡部75的数量为多个时,其依次连接即可。高度可逐个增高,进一步增强挡墙70的功能效果。

在本申请的一实施例中,挡墙70呈波浪形环绕配向膜30设置。

挡墙70呈波浪形设置,可以使得配向膜30液体在流动至挡墙70时,在波浪形挡墙70的凸部和凹部之间滑动,进而防止液体回流。

本实用新型还提出一种显示装置,该显示装置包括显示面板100,该显示面板100的具体结构参照上述实施例,由于本显示装置采用了上述所有实施例的全部技术方案,因此至少具有上述实施例的技术方案所带来的所有有益效果,在此不再一一赘述。该显示装置可以为液晶电视,移动终端(例如智能手机,平板电脑,手持PDA)或者为笔记本电脑等。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可选实施例,并非因此限制本实用新型的专利范围,凡是在本实用新型的发明构思下,利用本实用新型说明书及附图内容所作的等效结构变换,或直接/间接运用在其他相关的技术领域均包括在本实用新型的专利保护范围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