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背光源模组及其显示模组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8160207发布日期:2019-07-13 09:18阅读:236来源:国知局
一种背光源模组及其显示模组的制作方法

本发明涉及显示技术领域,尤其是,其中的一种背光源模组及其显示模组。



背景技术:

已知,现有lcd多采用led背光源以获得更好的显示色彩。而其中业界常用的led背光源根据其光源的位置,可分为直下式led背光源和侧入式led背光源两种。其中由于所述直下式led背光源的光效高,因此,针对大尺寸的lcd显示器多采用直下式led背光源。

但是,虽然所述直下式led背光源的光效高,但是其存在一个问题。即由于其混光距离的限制,使得所述直下式背光源难以实现轻薄化设计,也就是说,它的模组因光路距离的要求,使得其厚度存在一个最小的数值,不能无限制的减薄。

这一问题在液晶显示器日益追求轻薄化的今天显得尤为突出,而所述直下式led背光源却又只能在较大距离下才能消除大面积的混光暗区来实现均匀照明。因此,这一矛盾显得无法调和。

因此,如何在相对短的距离内获得均匀的混光效果,现已成为摆在光学工程师面前一道亟待解决的难题。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的一个方面是提供一种新型的背光源模组,其采用新型的光路设计,使得其在相对有限的距离内,实现相对较远的光程,从而使得其混光效果较为均匀。

本发明采用的技术方案如下:

一种背光源模组,包括光源组件。其中所述光源组件包括光源单元、前置反射单元以及后置反射单元,其中所述前置反射单元设有第一反射面,所述后置反射单元设置有第二反射面,所述第一反射面和所述第二反射面相对设置。其中所述光源单元设置在所述第一反射面和第二反射面之间,所述光源单元发出的至少部分出射光是经由所述第一反射面和/或第二反射面的反射后在发射出。

进一步的,在不同实施方式中,其中所述第一反射面和所述第二反射面的设置方式使得两者共同形成了一个双面棱镜的反射效果。

进一步的,在不同实施方式中,其中所述前置反射单元与所述后置反射单元之间存有出射空间,所述光源单元发出的至少部分出射光在经过所述第一反射面和/或第二反射面的反射后从所述出射空间发射出。

进一步的,在不同实施方式中,其中所述光源单元发出的至少部分出射光是直接从所述出射空间发射出。

进一步的,在不同实施方式中,其中所述光源单元发出的一出射光与所述第二反射曲面的一个边缘点的夹角为θ1,其中所述光源单元发出的部分出射光的出射角度θ与所述θ1的关系为0<θ<θ1。

进一步的,在不同实施方式中,其中所述光源单元发出的一出射光与所述第一反射曲面的一个边缘点的夹角为θ2,其中所述光源单元发出的部分出射光的出射角度θ与所述θ2的关系为θ2<θ<90。

进一步的,在不同实施方式中,其中所述第一反射面包括朝向所述光源单元的向上凹陷的弧形曲面。

进一步的,在不同实施方式中,其中所述第一反射面包括相连的第一子反射面和第二子反射面,所述第一子反射面与所述第二子反射面的相接处的中心点正对所述光源的中心点。优选的,所述第一子反射面和第二子反射面两者对称设置。

进一步的,在不同实施方式中,其中所述第一子反射面为弧形曲面,所述第二子反射面为弧形曲面。优选的,两者采用的弧度一致,并成对称设置。

进一步的,在不同实施方式中,其中所述第二反射面为朝向所述第一反射面的向下凹陷的弧形曲面。

进一步的,在不同实施方式中,所述光源组件包括支架,所述前置反射单元设置在所述支架上,使得其与所述后置反射单元上下相对设置。

进一步的,在不同实施方式中,其中所述光源组件包括2个或以上数量,这些光源组件并排设置。其中所述多个光源组件的并排设置,可使得本发明涉及的所述背光源模组的尺寸能够对应任意大尺寸的显示面板。

进一步的,在不同实施方式中,其还包括双面棱镜扩散板,所述双面棱镜扩散板设置在所述光源组件上方。

进一步的,本发明的又一实施方式提供了一种显示模组,包括显示面板和本发明涉及的所述背光源模组,其中所述背光源模组采用直下式的设置方式。例如,其中所述的显示模组可以是大尺寸的平面显示屏结构。

进一步的,本发明的又一实施方式提供了一种终端装置,其包括本发明设置的显示模组。例如,其中所述的终端装置可以是大尺寸的平板电视。

相对于现有技术,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本发明涉及的一种背光源模组,其采用新型的上下相对双曲面反射结构设计,产生了一种双棱镜的反射效果,使得其光源单元发出的出射光的光路经由所述双曲面构成的所述双棱镜反射后,实现了光路折叠,即在相对有限的所述模组厚度距离内,由于其光路折叠,进而实现了相对较长的光程。

如此,使得所述光源发出的出射光能够在有限的距离内,因光路折叠而实现了较长的光程,进而达成了混光效果均匀的功效,即所述光源发出的光出射后形成均匀的光斑。如此,则可有效的减薄本发明涉及的所述背光源模组的厚度,进而满足业界对于轻薄型显示屏以及相应的终端装置的需求。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本发明的一个实施方式涉及的一种背光源模组,其包括的光源组件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图1所示的光源组件的剖视结构示意图;

图3为图1所示的光源组件,其前置反射单元与后置反射单元之间的一个设置方式的示意图;

图4为本发明的又一实施方式涉及的一种背光源模组的剖视结构示意图,其中其包括多个并排设置的光源组件。

图1~4中的附图标记说明如下:

前置反射单元10第一反射曲面12

第一子反射曲面122第二子反射曲面124

光源单元20后置反射单元30

第二反射曲面32支架40

射出空间50框架100

双面棱镜扩散板110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将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发明涉及的一种oled柔性基板及其显示面板的技术方案作进一步的详细描述。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背光源模组,包括光源组件。请参阅图1、2所示,其中所述光源组件包括光源单元20、前置反射单元10以及后置反射单元30。

具体的,其中所述前置反射单元10设置在一个支架40上,使其和所述后置反射单元30上下相对设置,所述光源单元20位于所述前置反射单元10和后置反射单元30之间。

进一步的,其中所述前置反射单元10设有第一反射面12,其中所述第一反射面是由第一子反射曲面122和第二子反射曲面124相连而成,这两个子反射曲面对称设置,两者相接处的中心点正对所述光源单元20的中心点。所述后置反射单元30设置有第二反射面32,其也优选为弧形曲面,其中心点也是正对所述光源单元20的中心点。

而在其他实施方式中,其中所述第一反射面12也可以采用类似与所述第二反射面32的单一曲面形状,具体可随需要而定,并无限制。

其中由于所述前置反射单元10和所述后置反射单元30之间是上下相对设置,因此两者的边缘处之间存有一个光线出射空间50,所述光源单元20发出的光线至少部分可以直接或经过所述第一反射面12和/或第二反射面32的反射后从所述光线出射空间50射出,具体的示例性发射光的射出光路示意可以参看图2中的箭头线所示。

进一步的,为了使得所述光源单元20发出的光线能够全部从所述出射空间50射出,需要调整所述前置反射单元10的第一反射曲面12和后置反射单元的第二反射曲面32之间的形状、尺寸和位置距离关系。

具体的,在一个实施方式中,请参阅图3所示,设所述光源单元20发出的出射光的角度为θ,其中所述出射光与第二反射曲面一个边缘点a的夹角为θ1,其与所述第一反射曲面一个边缘点b的夹角为θ2,以所述光源朝向一面的出射为例,则所述出射光的出射角度θ在0-90度之间。

如图3中所示,当所述光源单元20发出的出射光的出射角度θ的值在所述θ1和θ2之间时,所述出射光是不需要经过反射而能直接从所述出射空间50射出。当所述光源单元20发出的出射光的出射角度θ的值小于θ1时,则所述出射光需要经过所述第二反射面32的单反射后,就能从所述出射空间50射出。当所述光源单元20发出的出射光的出射角度θ的值大于θ2时,则所述出射光需要经过所述第一反射面12和第二反射面32的双反射后,就能从所述出射空间50射出。

而为了获得最大的所述光源单元20的光利用率,即所述光源单元20射出的全部出射光都能通过直射或是反射的方式从所述出射空间50射出。则只需使得所述光源单元20射出的出射光的角度θ,满足上述三个角度条件即可。即:

单一第二反射面反射:0<θ<θ1

直射:θ1<θ<θ2

双反射:θ2<θ<90

这时,所述第一反射弧形曲面12和所述第二反射弧形曲面32之间也就形成了一种双面棱镜的反射效果,从而不会浪费任何所述光源单元20射出的出射光,使其能全部被利用。

进一步的,其中所述的光源组件可以是多个并列设置,以便能够应对各种大尺寸显示面板对于大尺寸背光模组的需求。

请参阅图4所示,其图示了一种背光源模组的结构示意图。其中所述背光源模组包括框架100,其内并列设置有多个所述光源组件。所述框架100上还设置有双面棱镜扩散板110,所述光源组件中的光源单元20发射的出射光直接或是经过反射后,能够全部到达所述双面棱镜扩散板110。

进一步的,本发明的又一实施方式提供了一种显示模组,包括显示面板和本发明涉及的所述背光源模组,其中所述背光源模组采用直下式的设置方式。例如,其中所述的显示模组可以是大尺寸的平面显示屏。

进一步的,本发明的又一实施方式提供了一种终端装置,其包括本发明设置的显示模组。例如,其中所述的终端装置可以是大尺寸的平板电视。

本发明涉及的一种背光源模组,其采用新型的双曲面反射结构设计,产生一种双棱镜的反射效果,使得其光源单元发出的出射光的光路经由所述双曲面构成的所述双棱镜反射后,实现了光路折叠,即在相对有限的所述模组厚度距离内,由于其光路折叠,进而实现了相对较长的光程。如此,使得所述光源发出的出射光能够在有限的距离内,因光路折叠而实现了较长的光程,进而达成了混光效果均匀的功效,即所述光源发出的光出射后形成均匀的光斑。如此,则可有效的减薄本发明涉及的所述背光源模组的厚度,进而满足业界对于轻薄型显示装置以及相应的终端装置的需求。

本发明的技术范围不仅仅局限于上述说明中的内容,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在不脱离本发明技术思想的前提下,对上述实施例进行多种变形和修改,而这些变形和修改均应当属于本发明的范围内。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