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液晶面板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8648314发布日期:2019-09-12 09:10阅读:229来源:国知局
一种液晶面板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液晶显示技术领域,更具体地说,涉及一种液晶面板。



背景技术:

目前手机产品下border(边框区域)越做越窄,传统的液晶显示面板通常将驱动IC和FPC的绑定位设置在同一个竖直方向上,如将FPC的绑定位设计在驱动IC的正下方,使得下border的宽度需要同时容纳驱动IC的宽度及FPC绑定位的宽度,极大的限制了下border的宽度设计,不利于产品小型化发展。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了一种液晶面板,绑定位设于驱动IC的右侧,因此border区的宽度设计无需同时容纳驱动IC和绑定位的宽度,其宽度只需大于驱动IC和绑定位其中一个较宽的宽度即可,正常来说驱动IC和绑定位的宽度差不多,因此可以使得border区省去了一半的宽度,有利于产品小型化发展,节约产品成本,提高产品竞争力。

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通过以下技术方案予以实现: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液晶面板,其包括下基板、驱动IC和FPC,所述下基板包括显示区和位于所述显示区下方的border区,所述FPC的一端设有至少一个绑定位,所述驱动IC和所述绑定位设于所述border区内,所述绑定位设于所述驱动IC的左侧或右侧,所述FPC通过所述绑定位绑定于所述下基板上。

进一步地,所述绑定位有两个,两个所述绑定位分别设于所述驱动IC的左侧和右侧。

进一步地,所述FPC包括基材层,所述基材层的上表面设置有电路层,所述基材层的下表面设置有金属散热层。

进一步地,所述FPC还包括至少一个贯穿所述基材层、所述电路层以及所述金属散热层的通孔,所述通孔的内壁设置有与所述电路层、所述金属散热层接触的导热层。

进一步地,所述通孔内设置有与外部导热结构连接的导热体,所述导热体与所述导热层相接触。

进一步地,所述金属散热层的结构为网状结构、条状结构、波浪状结构或蜂窝状结构。

进一步地,还包括设于FPC上的二维码镭射区。

进一步地,位于所述二维码镭射区上的FPC的上表面设有黑油墨层和设于所述黑油墨层上的白油墨层,所述白油墨层通过镭射形成有二维码。

进一步地,所述黑油墨层的厚度为30μm~40μm。

进一步地,所述白油墨层的厚度为10μm~20μm。

本实用新型具有如下有益效果:

绑定位设于驱动IC的右侧,因此border区的宽度设计无需同时容纳驱动IC和绑定位的宽度,其宽度只需大于驱动IC和绑定位其中一个较宽的宽度即可,正常来说驱动IC和绑定位的宽度差不多,因此可以使得border区省去了一半的宽度,有利于产品小型化发展,节约产品成本,提高产品竞争力。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液晶面板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另一种液晶面板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FPC的改进结构示意图。

图4为FPC的另一种改进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详细的说明,实施例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方式,不是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定。

请参阅图1,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液晶面板,其包括下基板1、驱动IC2和FPC3,所述下基板1包括显示区和位于所述显示区下方的border区4,所述FPC3的一端设有至少一个绑定位5,所述驱动IC2和所述绑定位5设于所述border区4内,所述绑定位5设于所述驱动IC2的左侧或右侧,所述FPC3通过所述绑定位5绑定于所述下基板1上。本实施例中,绑定位5设于驱动IC2的右侧,因此border区4的宽度设计无需同时容纳驱动IC2和绑定位5的宽度,其宽度只需大于驱动IC2和绑定位5其中一个较宽的宽度即可,正常来说驱动IC2和绑定位5的宽度差不多,因此可以使得border区4省去了一半的宽度,有利于产品小型化发展,节约产品成本,提高产品竞争力。

请参阅图2,进一步地,在其他实施例中,所述绑定位5有两个,通过采用双绑定位5的结构设计方案,将两个所述绑定位5分别设于所述驱动IC2的左侧和右侧,因此也可以使得border区4省去了一半的宽度,有利于产品小型化发展,节约产品成本,提高产品竞争力。

请参阅图3,进一步地,该FPC3包括基材层31,基材层31的上表面设置有电路层32,基材层31的下表面设置有金属散热层33,其设置方式可以为电路层32、金属散热层33分别通过双面胶粘贴于基材层31上。由于基材层31的厚度较薄,FPC3上的热量可以通过基材层31扩散到金属散热层33,该金属散热层33能够有效增大FPC3的散热面积,起到均匀散热的作用,从而提高了FPC3的散热效率。其中基材层31可以为聚酰亚胺、聚酯、聚砜或聚四氟乙烯中的任意一种,双面胶为丙烯酸胶层或环氧树脂胶层中的任意一种,该金属散热层33可以为铜箔层。

进一步地,FPC3还包括至少一个贯穿基材层31、电路层32以及金属散热层33的通孔34,该通孔34的内壁设置有与电路层32、金属散热层33接触的导热层,利用通孔34处良好的导热性能,可电性连接基材层31两侧的电路层32以及金属散热层33,发挥良好的导热功能,且导热层可提供导热功能,以达到良好的散热效果。其中,该导热层可以为铜胶导电油墨层。

进一步地,在通孔34内设置有与外部导热结构连接的导热体,该导热体从电路层32的一侧与外部导热结构相连接,还与通孔34内的导热层相接触,以使得电路层32、金属散热层33可以通过通孔34与外部导热结构相连接,从而使得FPC3中的热量通过该通孔34中的导热体扩散至外部导热结构,以进一步提高FPC3的散热效率。优选地,为了使通孔34可以与外部导热结构相连接,该通孔34设置于FPC3的边缘位置。

进一步地,该金属散热层33为均匀散热结构,其结构可以为网状结构、条状结构、波浪状结构或蜂窝状结构中的任意一种,通过该均匀散热结构,能够更好地提高散热效果。

请参阅图4,进一步地,还包括设于FPC3上的二维码镭射区6,位于所述二维码镭射区6上的FPC3的上表面上设有黑油墨层7和设于所述黑油墨层7上的白油墨层8,所述白油墨层8通过镭射形成有二维码。由于设置了黑油墨层7和白油墨层8两层油墨,通过激光镭射把表层白油墨层8进行镭射掉,露出底层的黑油墨层7,激光镭射过的地方显示为黑色,通过这种方式生成的二维码对比度效果好,容易扫码,同时二维码也不会掉落破损,防止二维码失效,大幅降低了劳动成本。

进一步地,所述黑油墨层7的厚度为30μm~40μm。所述白油墨层8的厚度为10μm~20μm。该厚度为常用的紫外线激光刚好能镭射穿的厚度,而且激光镭射后周围无粉尘,具有节拍和效率高的优点。下层的黑油墨层7厚度要比上层白油墨层8厚度厚的原因是避免激光功率能量波动,防止黑油墨层7被激光镭射穿导致伤到FPC3的内部层。

以上实施例仅表达了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其描述较为具体和详细,但并不能因此而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专利范围的限制,但凡采用等同替换或等效变换的形式所获得的技术方案,均应落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