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光板扩散板一体化模块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4377002发布日期:2021-03-23 11:11阅读:125来源:国知局
导光板扩散板一体化模块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led领域,特别是涉及导光板扩散板一体化模块。



背景技术:

目前,在液晶显示装置、照明仪器、照明广告等中大量运用了导光板,目前导光板大多由扩散板、导光板基板、反射板构成,其中,扩散板、导光板基板、反射板是单独制造而成的,然后将扩散板、导光板基板与反射板按照正确的顺序粘接于一起构成导光板,该结构还存在如下不足:制造工艺复杂、成本高、导光效果低等。因此,亟需一种导光板扩散板一体化模块来解决上述问题。



技术实现要素:

为了解决上述问题,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导光板扩散板一体化模块,具有结构简单、导光效果好、使用寿命长等优点。

基于此,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导光板扩散板一体化模块,所述模块包括:

入光板和出光板,所述入光板和所述出光板之间填充有导光介质,所述导光介质的折射率小于所述入光板和出光板的折射率;

所述入光板形成有多个微型的光扩散体,且所述光扩散体具有一弧面,并由所述弧面二侧根部呈一斜面而与入光面相衔接;

所述出光板自上而下依次包括微结构扩散层、免丝印导光层、高反射层;所述微结构扩散层由若干个凸点结构均匀紧密排列而成并且所述微结构扩散层中设有若干个光扩散粒子,所述免丝印导光层中设有若干个导光粒子。

其中,所述微结构扩散层由若干个凸点结构均匀紧密排列而成包括:

至少两排导光凸点,每排导光凸点上至少有两个导光凸点,相邻排的凸点错开设置。

其中,所述导光凸点为正四棱锥。

其中,所述微结构扩散层的每两相邻凸点结构的波峰间距l为0.02-0.5mm,且每个凸点结构的高度h为0.010-0.1mm。

其中,所述光扩散粒子的浓度为0.05%~2%。

其中,所述导光介质为空气。

其中,所述高反射层的厚度为0.045-0.300mm,反射率大于98%。

相对现有技术,本实用新型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当外部发光二极管的光源射经所述入光板的入光面时,其光源透过光扩散体的弧面后,会令光源产生左右方向且多重角度的折射,而透过光扩散体二侧根部的斜面时,则令光源产生一左右方向而固定角度的折射;经由该光扩散体中弧面范围予以折射的光源,将被均匀的扩散而朝导光板内部传递,而经光扩散体二侧斜面范围予以折射的光源,则以固定方向朝导光板内部传递,如此便可将发光二极管原有的光射角度予以打开放大,且又不会令打开后的光线,太过于集中同一方向性而产生亮线,进而达成了发光二极管的点状光源,进入于导光板内时可打开更大的光射角度,且又可呈均匀化的光源扩散效能。

光线在通过所述入光板时,会被所述入光板进行扩散,经过扩散之后的光线进入到所述导光介质,所述导光介质对扩散后的光线进行进一步的散射,从而获得更好的扩散效果,经过所述导光介质的进一步散射之后,所述光线进入所述出光板,所述出光板的微结构扩散层包括多排导光凸点,每排导光凸点上至少有两个导光凸点,相邻排的凸点错开设置,所述导光凸点的为正四棱锥。该结构能够更好的对光线进行扩散,避免扩散不充分的问题。

本实用新型来制造导光板扩散板一体化模块,其生产工艺更为简单,成本也会随之降低,并且适于大规模生产和推广应用,同时该导光板还具有导光性能好、使用寿命长等优点。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导光板扩散板一体化模块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入光板的示意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出光板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图1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导光板扩散板一体化模块的示意图,所述模块包括:

入光板101和出光板103,所述入光板101和所述出光板103之间填充有导光介质102,所述导光介质102的折射率小于所述入光板101和出光板103的折射率;

图2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入光板101的示意图,所述入光板101形成有多个微型的光扩散体231,且所述光扩散体231具有一弧面2311,并由所述弧面2311二侧根部呈一斜面2312而与入光面23相衔接;

所述入光板101的出光面21用于发出光线。

图3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出光板103的示意图,所述出光板103自上而下依次包括微结构扩散层301、免丝印导光层302、高反射层303;所述微结构扩散层301由若干个凸点结构3011均匀紧密排列而成并且所述微结构扩散层301中设有若干个光扩散粒子,所述免丝印导光层302中设有若干个导光粒子,所述光扩散粒子为圆形、椭圆形、三角形和/或菱形。

所述导光粒子的粒径为≤300nm,所述导光粒子由有机硅材料制成。

所述光扩散粒子包括大颗粒扩散粒子和小颗粒扩散粒子,大颗粒扩散粒子的粒径为4-10μm,小颗粒扩散粒子的粒径为1-4μm。

所述光扩散粒子为二氧化硅粒子、碳酸钙粒子、二氧化钛粒子、聚甲基丙烯酸甲酯粒子、聚苯乙烯粒子、聚碳酸酯粒子和有机硅氧烷粒子中的至少一种。

所述微结构扩散层301、免丝印导光层302与高反射层303可以采用pmma塑料或pc塑料或ms塑料或ps塑料一次挤出压延成型制成的。

所述微结构扩散层301的厚度w为0.1-2.0mm。

所述微结构扩散层301由若干个凸点结构3011均匀紧密排列而成包括:

至少两排导光凸点,每排导光凸点上至少有两个导光凸点,相邻排的凸点错开设置。

其中,所述导光凸点为正四棱锥。

其中,所述微结构扩散层的每两相邻凸点结构3011的波峰间距l为0.02-0.5mm,且每个凸点结构3011的高度为0.010-0.1mm。

所述免丝印导光层的厚度e为1-6mm。

根据具体的扩散需求以及出光板103、入光板101的实际厚度,可以适当调节出光板103和入光板101之间间距,从而调节扩散光路,进而调节扩散效果。

所述光扩散粒子的浓度为0.05%~2%。

所述导光介质102为空气,也可以采用其他折射率满足要求的液体或者气体来填充。

所述高反射层302为0.045-0.300mm,反射率大于98%。所述高反射层302为白色高反射层。

在所述高射层的与所述免丝印导光层相反一侧具有保护层,所述保护层由低折射率层和高折射率层至少2层构成,所述低折射率层由折射率0.5以上且2.0以下的低折射率无机物形成,所述高折射率层由折射率1.8以上且4.0以下的高折射率无机物形成,且高折射率无机物的折射率比低折射率无机物的折射率高0.5以上,所述低折射率层的光学厚度为110nm以上且130nm以下,所述高折射率层的光学厚度为110nm以上且130nm以下。所述低折射率无机物为sio2,所述高折射率无机物为tio2。通过设置保护层,能够提高所述高反射层的反射性能。

相对现有技术,本实用新型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当外部发光二极管的光源射经所述入光板101的入光面时,其光源透过光扩散体的弧面后,会令光源产生左右方向且多重角度的折射,而透过光扩散体二侧根部的斜面时,则令光源产生一左右方向而固定角度的折射;经由该光扩散体中弧面范围予以折射的光源,将被均匀的扩散而朝导光板内部传递,而经光扩散体二侧斜面范围予以折射的光源,则以固定方向朝导光板内部传递,如此便可将发光二极管原有的光射角度予以打开放大,且又不会令打开后的光线,太过于集中同一方向性而产生亮线,进而达成了发光二极管的点状光源,进入于导光板内时可打开更大的光射角度,且又可呈均匀化的光源扩散效能。

光线在通过所述入光板101时,会被所述入光板101进行扩散,经过扩散之后的光线进入到所述导光介质102,所述导光介质102对扩散后的光线进行进一步的散射,从而获得更好的扩散效果,经过所述导光介质102的进一步散射之后,所述光线进入所述出光板103,所述出光板103的微结构扩散层包括多排导光凸点,每排导光凸点上至少有两个导光凸点,相邻排的凸点错开设置,所述导光凸点的为正四棱锥。该结构能够更好的对光线进行扩散,避免扩散不充分的问题。

本实用新型来制造导光板扩散板一体化模块,其生产工艺更为简单,成本也会随之降低,并且适于大规模生产和推广应用,同时该导光板还具有导光性能好、使用寿命长等优点。

以上所述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方式,应当指出,对于本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技术原理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改进和替换,这些改进和替换也应视为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