偏光片、液晶显示模组以及液晶显示补偿仿真方法与流程

文档序号:24940246发布日期:2021-05-04 11:32阅读:431来源:国知局
偏光片、液晶显示模组以及液晶显示补偿仿真方法与流程
本发明涉及显示
技术领域
,尤其涉及一种偏光片、液晶显示模组以及液晶显示补偿仿真方法。
背景技术
:随着液晶显示技术的发展,薄膜晶体管液晶显示器(thinfilmtransistorliquidcrystaldisplay,tft-lcd)成为液晶显示的主流。tft-lcd对比度的高低很大程度上影响着其在市场上的认可程度,对比度即为显示器亮态程度与暗态程度的比值。一般而言,暗态不够暗是影响tft-lcd对比度的主要因素。然而随着tft-lcd的观察角度增大,画面的对比度不断降低,画面的清晰度也会相应下降。这是由于tft-lcd液晶层中液晶分子的双折射率随观察角度变化而发生改变的结果。采用宽视角补偿膜进行补偿,可以有效降低暗态画面的漏光,在一定视角内可以大幅度提高画面的对比度。通常,补偿膜的补偿原理是将液晶在不同视角下产生的相位差进行修正,让液晶分子的双折射性质得到对称性的补偿。针对不同的液晶显示模式,使用的补偿膜也不同,且不同的液晶光程差需要搭配不同的补偿膜类型和补偿值进行补偿。大尺寸液晶显示器使用的补偿膜大多是针对垂直配向(verticalalignment,va)显示模式,早期使用的有konica(柯尼卡)公司的n-tac,后来不断发展形成opotes(奥普士)公司的zeonor,富士通的f-tac系列,日东电工的x-plate等。目前针对va显示模式常用的补偿架构包括在液晶显示面板和第一偏光膜与第二偏光膜之间各设置一层双轴补偿膜,双层双轴补偿膜共同补偿va显示模式大视角暗态漏光和色偏问题。双轴补偿膜具有面内相位差ro和面外相位差rth,两者都会影响暗态大视角漏光。如此在设计补偿膜的补偿值时,需要同时设计补偿膜的面内相位差ro和面外相位差rth,而不同的液晶光程差需要不同补偿值的补偿膜进行补偿,故通常对补偿膜做模拟设计。做补偿膜模拟设计时,需要改变面内相位差ro和面外相位差rth来模拟补偿膜对暗态大视角漏光和色偏的影响。补偿膜的面内相位差ro和面外相位差rth通常与补偿膜的折射率(nx、ny、nz)以及补偿膜的厚度之间满足如下关系式:ro=(nx-ny)*d;rth=[(nx+ny)/2-nz]*d;其中,nx为补偿膜面内给出的最大折射率的x方向的折射率,ny为补偿膜面内与x方向正交的y方向的折射率,nz为补偿膜厚度方向的折射率,d为补偿膜的厚度。故可以通过以下方法来改变补偿膜的补偿值:方法一:折射率nx,ny,nz不变,改变厚度d来改变补偿值;方法二:厚度d不变,改变折射率nx,ny,nz来改变补偿值。通过模拟软件模拟可知,方法一直接更改厚度,最简单快速,可以快速得到不同补偿值结果,但补偿值ro,rth变化比例相同,无法针对ro,rth分别模拟。方法二通过改变折射率可以对补偿值ro,rth可分别任意设定模拟,但设定每个补偿值ro,rth都需重新建模型,修改补偿膜原始的折射率nx,ny,nz设定,效率很低。因此,在补偿膜模拟设计时如何实现既简单快速又能对补偿值ro,rth分别任意设定模拟的问题需要解决。技术实现要素:本发明提供一种偏光片、液晶显示模组以及液晶显示补偿仿真方法,以缓解现有补偿膜模拟设计时不能实现既简单快速又能对补偿值ro,rth分别任意设定模拟的技术问题。为解决上述问题,本发明提供的技术方案如下: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一种偏光片,其包括偏光膜、补偿膜、保护膜,所述补偿膜设置于所述偏光膜的一侧,所述补偿膜包括第一单轴补偿膜、第二单轴补偿膜以及第三单轴补偿膜,所述第二单轴补偿膜位于第一单轴补偿膜和第三单轴补偿膜之间,所述第一单轴补偿膜的面内相位差、所述第三单轴补偿膜的面内相位差、所述第二单轴补偿膜的面外相位差为第一预设值;所述保护膜设置于所述偏光膜远离所述补偿膜的一侧。其中,所述第一单轴补偿膜、所述第二单轴补偿膜以及所述第三单轴补偿膜的慢轴角度相同,且所述第一单轴补偿膜、所述第二单轴补偿膜以及所述第三单轴补偿膜的慢轴与所述偏光膜的吸收轴的夹角为第二预设值。在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液晶显示补偿架构中,所述第一预设值为0。在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液晶显示补偿架构中,所述第二预设值为90度。本发明实施例还提供一种液晶显示模组,其包括液晶显示面板、第一偏光片、第二偏光片,第一偏光片设置于所述液晶显示面板的一侧;第二偏光片设置于所述液晶显示面板远离所述第一偏光片的一侧。其中,所述第一偏光片和所述第二偏光片中的至少一个前述实施例其中之一所述的偏光片,所述第一偏光片的偏光膜的吸收轴与所述第二偏光片的偏光膜的吸收轴互相垂直。在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液晶显示模组中,所述第一偏光片的偏光膜的吸收轴为0度或90度。本发明实施例还提供一种液晶显示补偿仿真方法,其包括:根据模拟请求选取目标补偿膜架构;所述目标补偿膜架构包括第一单轴补偿膜、第二单轴补偿膜以及第三单轴补偿膜,所述第二单轴补偿膜位于第一单轴补偿膜和第三单轴补偿膜之间,所述第一单轴补偿膜的面内相位差、所述第三单轴补偿膜的面内相位差、所述第二单轴补偿膜的面外相位差为0;所述第一单轴补偿膜、所述第二单轴补偿膜以及所述第三单轴补偿膜的慢轴角度相同;基于所述目标补偿膜架构,构建目标液晶显示补偿架构;所述目标液晶显示补偿架构包括液晶显示面板、第一偏光膜、第二偏光膜、位于所述第一偏光膜与所述液晶显示面板之间的第一目标补偿膜架构、位于所述第二偏光膜与所述液晶显示面板之间的第二目标补偿膜架构,所述第一目标补偿膜架构中膜层的慢轴与所述第一偏光膜的吸收轴的夹角、所述第二目标补偿膜架构中膜层的慢轴与所述第二偏光膜的吸收轴的夹角为90度;获取面板设置参数,根据所述面板设置参数设置所述液晶显示补偿架构中的液晶显示面板;根据预设调整方式,调整所述第一目标补偿膜架构和所述第二目标补偿膜架构中单轴补偿膜的厚度,并确定对应的影响参数;根据仿真目标,确定目标参数;根据所述目标参数与所述影响参数的关联关系,输出仿真结果。在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液晶显示补偿仿真方法中,所述第一偏光膜的吸收轴和所述第二偏光膜的吸收轴互相垂直。在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液晶显示补偿仿真方法中,所述第一偏光膜的吸收轴为0度或90度。在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液晶显示补偿仿真方法中,在所述根据模拟请求选取目标补偿膜架构的步骤之前,还包括:获取标准补偿膜模拟架构;基于所述标准补偿膜模拟架构,构建标准液晶显示补偿模拟架构;模拟所述标准液晶显示补偿模拟架构,获取标准仿真目标曲线;获取至少两个预设补偿膜模拟架构;基于至少两个所述预设补偿膜模拟架构,分别构建预设液晶显示补偿模拟架构;模拟所述预设液晶显示补偿模拟架构,获取至少一个预设仿真目标曲线;根据所述预设仿真目标曲线与所述标准仿真目标曲线的对比结果,从至少两个所述预设补偿膜模拟架构中确定目标补偿膜架构。在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液晶显示补偿仿真方法中,所述标准液晶显示补偿模拟架构和所述预设液晶显示补偿模拟架构均包括液晶显示面板,所述标准液晶显示补偿模拟架构的液晶显示面板的标准面板参数与所述预设液晶显示补偿模拟架构的液晶显示面板的预设面板参数相关。本发明的有益效果为:本发明提供的偏光片、液晶显示模组以及液晶显示补偿仿真方法中的补偿膜包括三层单轴补偿膜,三层单轴补偿膜慢轴角度相同且与偏光膜的吸收轴互相垂直,且三层单轴补偿膜中各层只有面内相位差或面外相位差。基于此,在模拟设计补偿膜或者制备偏光片时只需调整补偿膜各层的厚度即可对补偿膜的面内相位差和面外相位差分别任意设置,非常简单快速。解决了现有补偿膜模拟设计时不能实现既简单快速又能对补偿值ro,rth分别任意设定模拟的问题。附图说明为了更清楚地说明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发明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图1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偏光片的膜层结构剖面示意图;图2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液晶显示模组的剖面结构示意图;图3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液晶显示模拟仿真方法的流程示意图;图4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面内相位差ro与亮度的关系示意图;图5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面内相位差ro与色度x的关系示意图;图6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面内相位差ro与色度y的关系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以下各实施例的说明是参考附加的图示,用以例示本发明可用以实施的特定实施例。本发明所提到的方向用语,例如[上]、[下]、[前]、[后]、[左]、[右]、[内]、[外]、[侧面]等,仅是参考附加图式的方向。因此,使用的方向用语是用以说明及理解本发明,而非用以限制本发明。在图中,结构相似的单元是用以相同标号表示。在附图中,为了清晰理解和便于描述,夸大了一些层和区域的厚度。即附图中示出的每个组件的尺寸和厚度是任意示出的,但是本发明不限于此。针对现有补偿膜模拟设计时不能实现既简单快速又能对补偿值ro,rth分别任意设定模拟的技术问题,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一种偏光片、液晶显示补偿结构以及补偿仿真方法来解决此问题。请参照图1,图1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偏光片的膜层结构示意图。所述偏光片100包括偏光膜10、补偿膜20、以及保护膜30,当然的,所述偏光片100还可以包括粘结膜40,其中所述补偿膜20设置于所述偏光膜10的一侧,所述保护膜设置于所述偏光膜10远离所述补偿膜的一侧,所述粘结膜40设置于所述补偿膜20远离所述偏光膜10的一侧。具体地,所述偏光膜10即pva层,由聚乙烯醇制成,在偏光片100中主要起偏振光的作用。所述保护膜30也即三醋酸纤维素(triacetylcellulose,tac)层,主要用于保护pva层,提升pva层的机械性能,防止pva层回缩。所述粘结膜40包括压敏胶(pressuresensitiveadhesive,psa),主要起粘贴连接作用。所述补偿膜20包括第一单轴补偿膜21、第二单轴补偿膜22以及第三单轴补偿膜23,所述第二单轴补偿膜22位于第一单轴补偿膜21和第三单轴补偿膜23之间,所述第一单轴补偿膜21的面内相位差、所述第三单轴补偿膜23的面内相位差、所述第二单轴补偿膜22的面外相位差为第一预设值。所述第一单轴补偿膜21、所述第二单轴补偿膜22以及所述第三单轴补偿膜23的慢轴角度相同,且所述补偿膜20的所述第一单轴补偿膜21、所述第二单轴补偿膜22以及所述第三单轴补偿膜23的慢轴与所述偏光膜10的吸收轴的夹角为第二预设值。具体地,所述第一预设值为0,所述第二预设值为90度。在本实施例中,所述偏光片100的补偿膜20包括三层单轴补偿膜,三层单轴补偿膜慢轴角度相同且与偏光膜10的吸收轴互相垂直,且三层单轴补偿膜中各层只有面内相位差或面外相位差。故在设计补偿膜时只需调整补偿膜各层的厚度即可对补偿膜的面内相位差和面外相位差分别任意设置,而无需通过更改补偿膜的材质调整其折射率来实现对补偿膜的面内相位差和面外相位差分别任意设置。在一种实施例中,提供一种液晶显示模组,请参照图2,图2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液晶显示模组的剖面结构示意图。所述液晶显示模组1000包括液晶显示面板200、第一偏光片101以及第二偏光片102。所述第一偏光片101设置于所述液晶显示面板200的一侧。所述第二偏光片102设置于所述液晶显示面板200远离所述第一偏光片101的一侧。其中所述第一偏光片101和所述第二偏光片102中的至少一个包括上述实施例的偏光片100,所述第一偏光片101和/或所述第二偏光片102的补偿膜靠近所述液晶显示面板200,且所述第一偏光片101的偏光膜的吸收轴与所述第二偏光片102的偏光膜的吸收轴互相垂直,也即两者之间的夹角为90度,如所述第一偏光片101的偏光膜的吸收轴为0度或90度。当然的,所述液晶显示模组100还包括背光模组300、盖板400等结构,但这些结构非本发明重点,故在此不再赘述。在本实施例中,所述液晶显示模组1000的偏光片中设置有补偿膜,补偿膜包括三层单轴补偿膜,三层单轴补偿膜慢轴角度相同且与偏光膜的吸收轴互相垂直,且三层单轴补偿膜中各层只有面内相位差或面外相位差。故在设计补偿膜时只需调整补偿膜各层的厚度即可对补偿膜的面内相位差和面外相位差分别任意设置,而无需通过更改补偿膜的材质调整其折射率来实现对补偿膜的面内相位差和面外相位差分别任意设置。下面将具体阐述补偿膜的模拟设计方法:请参照图3,图3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液晶显示补偿仿真方法的流程示意图。所述液晶显示补偿仿真方法包括以下步骤:s301:根据模拟请求选取目标补偿膜架构。所述目标补偿膜架构如表1所示:第一单轴补偿膜ro=0第二单轴补偿膜rth=0第三单轴补偿膜ro=0表1参照表1,所述目标补偿膜架构包括第一单轴补偿膜、第二单轴补偿膜以及第三单轴补偿膜,所述第二单轴补偿膜位于第一单轴补偿膜和第三单轴补偿膜之间,所述第一单轴补偿膜的面内相位差、所述第三单轴补偿膜的面内相位差、所述第二单轴补偿膜的面外相位差为0,也即第一单轴补偿膜的面内相位差ro=0,第二单轴补偿膜的面外相位差rth=0,第三单轴补偿膜的面内相位差ro=0;所述第一单轴补偿膜、所述第二单轴补偿膜以及所述第三单轴补偿膜的慢轴角度相同。具体地,在根据模拟请求选取目标补偿膜架构之前,需先通过模拟比较从多个预设补偿膜模拟架构中筛选出需要的所述目标补偿膜架构。其中模拟比较可通过模拟仿真软件来实现,所述模拟仿真软件包括lcdmaster等液晶专业模拟仿真软件。故在本步骤s301之前,还包括:获取标准补偿膜模拟架构。所述标准补偿膜模拟架构包括双轴补偿膜,双轴补偿膜具有面内相位差ro和面外相位差rth,两者都会影响暗态大视角漏光。当然的所述标准补偿膜模拟架构也可选取其他类型的补偿膜,本发明不限于此。基于所述标准补偿膜模拟架构,构建标准液晶显示补偿模拟架构。所述标准液晶显示补偿模拟架构如表2所示:第一偏光膜吸收轴90度第一标准补偿膜模拟架构慢轴0度液晶显示面板第二标准补偿膜模拟架构慢轴90度第二偏光膜吸收轴0度表2参照表2,所述标准液晶显示补偿模拟架构包括液晶显示面板、第一偏光膜、第二偏光膜、位于所述第一偏光膜与所述液晶显示面板之间的第一标准补偿膜模拟架构、位于所述第二偏光膜与所述液晶显示面板之间的第二标准补偿膜模拟架构,也即所述标准液晶显示补偿模拟架构采用双层双轴补偿膜,其中所述液晶显示面板被配置为va显示模式。所述第一标准补偿膜模拟架构的慢轴与所述第一偏光膜的吸收轴的夹角、所述第二标准补偿膜模拟架构的慢轴与所述第二偏光膜的吸收轴的夹角均为90度,且所述第一偏光膜与所述第二偏光膜的吸收轴互相垂直。如表2示出的所述第一偏光膜的吸收轴角度为吸收轴90度,则所述第二偏光膜的吸收轴角度为吸收轴0度,进而可确定所述第一标准补偿膜模拟架构的慢轴角度为慢轴0度,所述第二标准补偿膜模拟架构的慢轴角度为慢轴90度。模拟所述标准液晶显示补偿模拟架构,获取标准仿真目标曲线。具体地,所述标准液晶显示补偿模拟架构采用双层双轴补偿膜,双层双轴补偿膜共同补偿va显示模式大视角暗态漏光和色偏问题。不同的液晶光程差需要搭配不同类型的补偿膜和补偿值进行补偿,所述标准液晶显示补偿模拟架构中的双层双轴补偿膜对某一特定的液晶光程差有很好的补偿效果。在对所述标准液晶显示补偿模拟架构进行模拟时,可以选取一特定的暗态大视角下,例如可以在暗态大视角(45,60)度下,设定所述标准液晶显示补偿模拟架构中双轴补偿膜的面外相位差rth不变,通过改变双轴补偿膜的面内相位差ro获取对应的亮度、色度,其中决定色度的特征包括色度x和色度y,并根据所述面内相位差ro和亮度、色度的关联关系输出所述标准仿真目标曲线。面内相位差ro和亮度、色度的关联关系是指不同的面内相位差ro会对应不同的亮度值和色度值。所述标准仿真目标曲线包括亮度曲线、色度x曲线以及色度y曲线。请参照图4至图6,如图4所示的面内相位差ro与亮度的关系示意图,横坐标为面内相位差ro的值,纵坐标为亮度值,亮度曲线o1表示标准补偿膜模拟架构的不同面内相位差ro对应的不同亮度值。如图5所示的面内相位差ro与亮度x的关系示意图,横坐标为面内相位差ro的值,纵坐标为色度x的值,色度x曲线o2表示标准补偿膜模拟架构的不同面内相位差ro对应的不同色度x的值。如图6所示的面内相位差ro与色度y的关系示意图,横坐标为面内相位差ro的值,纵坐标为色度y的值,色度y曲线o3表示标准补偿膜模拟架构的不同面内相位差ro对应的不同色度y的值。获取至少两个预设补偿膜模拟架构。具体地,双轴补偿膜的面内相位差ro和面外相位差rth不能分开单独设置,故可尝试设计由多层膜层构成的补偿膜进行模拟,例如可以为两层单轴补偿膜或三层单轴补偿膜等组成的补偿膜架构作为预设补偿膜模拟架构。据此可以构建多种预设补偿膜模拟架构,从中获取至少两个预设补偿膜模拟架构以方便与标准补偿膜模拟架构进行模拟对比。基于至少两个所述预设补偿膜模拟架构,分别构建预设液晶显示补偿模拟架构。具体构建预设液晶显示补偿模拟架构的方法可参照上述构建标准液晶显示补偿模拟架构的方法。构建的预设液晶显示补偿模拟架构均包括液晶显示面板、第一偏光膜、第二偏光膜、位于第一偏光膜和液晶显示面板之间的第一预设补偿膜模拟架构以及位于第二偏光膜和液晶显示面板之间的第二预设补偿膜模拟架构,其中第一偏光膜的吸收轴角度为90度,则第二偏光膜的吸收轴角度为0度。下面将具体阐述构建的多个预设液晶显示补偿模拟架构的结构。具体地,第一预设液晶显示补偿模拟架构如表3所示:表3参照表3,第一预设液晶显示补偿模拟架构的第一预设补偿膜模拟架构包括第一单轴补偿膜和第二单轴补偿膜,第一单轴补偿膜和第二单轴补偿膜的慢轴角度均为慢轴0度,且第一单轴补偿膜的面内相位差ro=0,第二单轴补偿膜的面外相位差rth=0;第一预设液晶显示补偿模拟架构的第二预设补偿膜模拟架构包括第一单轴补偿膜和第二单轴补偿膜,第一单轴补偿膜的慢轴角度和第二单轴补偿膜的慢轴角度均为慢轴90度,且第一单轴补偿膜的面内相位差ro=0,第二单轴补偿膜的面外相位差rth=0。其中第二单轴补偿膜靠近液晶显示面板侧,第一单轴补偿膜靠近偏光膜侧。第二预设液晶显示补偿模拟架构如表4所示:第一偏光膜吸收轴90度第二单轴补偿膜(rth=0)慢轴0度第一单轴补偿膜(ro=0)慢轴0度液晶显示面板第一单轴补偿膜(ro=0)慢轴90度第二单轴补偿膜(rth=0)慢轴90度第二偏光膜吸收轴0度表4参照表4,第二预设液晶显示补偿模拟架构的第一预设补偿膜模拟架构包括第一单轴补偿膜和第二单轴补偿膜,第一单轴补偿膜和第二单轴补偿膜的慢轴角度均为慢轴0度,且第一单轴补偿膜的面内相位差ro=0,第二单轴补偿膜的面外相位差rth=0;第二预设液晶显示补偿模拟架构的第二预设补偿膜模拟架构包括第一单轴补偿膜和第二单轴补偿膜,第一单轴补偿膜和第二单轴补偿膜的慢轴角度均为慢轴90度,且第一单轴补偿膜的面内相位差ro=0,第二单轴补偿膜的面外相位差rth=0。其中第一单轴补偿膜靠近液晶显示面板侧,第二单轴补偿膜靠近偏光膜侧。第三预设液晶显示补偿模拟架构如表5所示:表5参照表5,第三预设液晶显示补偿模拟架构的第一预设补偿膜模拟架构包括第一单轴补偿膜和第二单轴补偿膜,第一单轴补偿膜的慢轴角度为慢轴0度,第二单轴补偿膜的慢轴角度为慢轴90度,且第一单轴补偿膜的面内相位差ro=0,第二单轴补偿膜的面外相位差rth=0;第三预设液晶显示补偿模拟架构的第二预设补偿膜模拟架构包括第一单轴补偿膜和第二单轴补偿膜,第一单轴补偿膜的慢轴角度为慢轴90度,第二单轴补偿膜的慢轴角度为慢轴0度,且第一单轴补偿膜的面内相位差ro=0,第二单轴补偿膜的面外相位差rth=0。其中第一单轴补偿膜靠近液晶显示面板侧,第二单轴补偿膜靠近偏光膜侧。第四预设液晶显示补偿模拟架构如表6所示:第一偏光膜吸收轴90度第一单轴补偿膜(ro=0)慢轴0度第二单轴补偿膜(rth=0)慢轴90度液晶显示面板第二单轴补偿膜(rth=0)慢轴0度第一单轴补偿膜(ro=0)慢轴90度第二偏光膜吸收轴0度表6参照表6,第四预设液晶显示补偿模拟架构的第一预设补偿膜模拟架构包括第一单轴补偿膜和第二单轴补偿膜,第一单轴补偿膜的慢轴角度为慢轴0度,第二单轴补偿膜的慢轴角度为慢轴90度,且第一单轴补偿膜的面内相位差ro=0,第二单轴补偿膜的面外相位差rth=0;第四预设液晶显示补偿模拟架构的第二预设补偿膜模拟架构包括第一单轴补偿膜和第二单轴补偿膜,第一单轴补偿膜的慢轴角度为慢轴90度,第二单轴补偿膜的慢轴角度为慢轴0度,且第一单轴补偿膜的面内相位差ro=0,第二单轴补偿膜的面外相位差rth=0。其中第二单轴补偿膜靠近液晶显示面板侧,第一单轴补偿膜靠近偏光膜侧。第五预设液晶显示补偿模拟架构如表7所示:第一偏光膜吸收轴90度第一单轴补偿膜(ro=0)慢轴0度第二单轴补偿膜(rth=0)慢轴0度第三单轴补偿膜(ro=0)慢轴0度液晶显示面板第三单轴补偿膜(ro=0)慢轴90度第二单轴补偿膜(rth=0)慢轴90度第一单轴补偿膜(ro=0)慢轴90度第二偏光膜吸收轴0度表7参照表7,第五预设液晶显示补偿模拟架构的第一预设补偿膜模拟架构包括第一单轴补偿膜、第二单轴补偿膜、第三单轴补偿膜,第一单轴补偿膜、第二单轴补偿膜、第三单轴补偿膜的慢轴角度均为慢轴0度,且第一单轴补偿膜和第三单轴补偿膜的面内相位差ro=0,第二单轴补偿膜的面外相位差rth=0;第五预设液晶显示补偿模拟架构的第二预设补偿膜模拟架构包括第一单轴补偿膜、第二单轴补偿膜、第三单轴补偿膜,第一单轴补偿膜、第二单轴补偿膜、第三单轴补偿膜的慢轴角度均为慢轴90度,且第一单轴补偿膜和第三单轴补偿膜的面内相位差ro=0,第二单轴补偿膜的面外相位差rth=0。其中第三单轴补偿膜靠近液晶显示面板侧,第一单轴补偿膜靠近偏光膜侧。第六预设液晶显示补偿模拟架构如表8所示:第一偏光膜吸收轴90度第一单轴补偿膜(ro=0)慢轴0度第二单轴补偿膜(rth=0)慢轴90度第三单轴补偿膜(ro=0)慢轴0度液晶显示面板第三单轴补偿膜(ro=0)慢轴90度第二单轴补偿膜(rth=0)慢轴0度第一单轴补偿膜(ro=0)慢轴90度第二偏光膜吸收轴0度表8参照表8,第六预设液晶显示补偿模拟架构的第一预设补偿膜模拟架构包括第一单轴补偿膜、第二单轴补偿膜、第三单轴补偿膜,第一单轴补偿膜、第三单轴补偿膜的慢轴角度均为慢轴0度,第二单轴补偿膜的慢轴角度为慢轴90度,且第一单轴补偿膜和第三单轴补偿膜的面内相位差ro=0,第二单轴补偿膜的面外相位差rth=0;第六预设液晶显示补偿模拟架构的第二预设补偿膜模拟架构包括第一单轴补偿膜、第二单轴补偿膜、第三单轴补偿膜,第一单轴补偿膜、第三单轴补偿膜的慢轴角度均为慢轴90度,第二单轴补偿膜的慢轴角度为慢轴0度,且第一单轴补偿膜和第三单轴补偿膜的面内相位差ro=0,第二单轴补偿膜的面外相位差rth=0。其中第三单轴补偿膜靠近液晶显示面板侧,第一单轴补偿膜靠近偏光膜侧。模拟所述预设液晶显示补偿模拟架构,获取至少一个预设仿真目标曲线;具体地,可参照模拟所述标准液晶显示补偿模拟架构的方法,在对所述预设液晶显示补偿模拟架构进行模拟时,可以选取一特定的暗态大视角下,例如可以在暗态大视角(45,60)度下,设定所述预设液晶显示补偿模拟架构中预设补偿膜模拟架构的面外相位差rth不变,通过改变预设补偿膜模拟架构的面内相位差ro获取对应的亮度、色度,并根据所述面内相位差ro和亮度、色度的关联关系输出所述预设仿真目标曲线。请参照图4至图6,所述预设仿真目标曲线包括亮度曲线、色度x曲线以及色度y曲线。如图4所示的面内相位差ro与亮度的关系示意图,亮度曲线a1、b1、c1、d1、e1、f1分别表示第一预设液晶显示补偿模拟架构、第二预设液晶显示补偿模拟架构、第三预设液晶显示补偿模拟架构、第四预设液晶显示补偿模拟架构、第五预设液晶显示补偿模拟架构、第六预设液晶显示补偿模拟架构的不同面内相位差ro对应的不同亮度值。如图5所示的面内相位差ro与色度x的关系示意图,色度x曲线a2、b2、c2、d2、e2、f2分别表示第一预设液晶显示补偿模拟架构、第二预设液晶显示补偿模拟架构、第三预设液晶显示补偿模拟架构、第四预设液晶显示补偿模拟架构、第五预设液晶显示补偿模拟架构、第六预设液晶显示补偿模拟架构的不同面内相位差ro对应的不同色度x的值。如图6所示的面内相位差ro与色度y的关系示意图,色度y曲线a3、b3、c3、d3、e3、f3分别表示第一预设液晶显示补偿模拟架构、第二预设液晶显示补偿模拟架构、第三预设液晶显示补偿模拟架构、第四预设液晶显示补偿模拟架构、第五预设液晶显示补偿模拟架构、第六预设液晶显示补偿模拟架构的不同面内相位差ro的值对应的不同色度y的值。根据所述预设仿真目标曲线与所述标准仿真目标曲线的对比结果,从至少两个所述预设补偿膜模拟架构中确定目标补偿膜架构。具体地,请继续参照图4至图6,所述预设仿真目标曲线与所述标准仿真目标曲线的关联关系如图4至图6中标准液晶显示补偿模拟架构的亮度曲线、色度x曲线、色度y曲线与预设液晶显示补偿模拟架构的各曲线的关系,通过比较图4中的亮度曲线、图5中的色度x曲线以及图6中的色度y曲线,可知第五预设液晶显示补偿模拟架构的亮度曲线e1、色度x曲线e2、色度y曲线e3与标准液晶模拟结构的亮度曲线o1、色度x曲线o2、色度y曲线o3最一致。同时所述标准液晶显示补偿模拟架构和所述预设液晶显示补偿模拟架构均包括液晶显示面板,所述标准液晶显示补偿模拟架构的液晶显示面板的标准面板参数与所述预设液晶显示补偿模拟架构的液晶显示面板的预设面板参数相关。所述标准面板参数和预设面板参数均包括液晶光程差等,所述标准面板参数和预设面板参数相关是指所述标准面板参数和预设面板参数相同。故在补偿特定的液晶光程差时,第五预设液晶显示补偿模拟架构中的预设补偿膜模拟架构能到达与标准液晶显示补偿模拟架构中标准补偿膜模拟架构相同的补偿效果。进一步地,第五预设液晶显示补偿模拟架构中的第一预设补偿膜模拟架构和第二预设补偿膜模拟架构即为所述目标补偿膜架构,根据模拟请求选取所述目标补偿膜架构。s302:基于所述目标补偿膜架构,构建目标液晶显示补偿架构。具体地,所述目标补偿膜架构也即为上述步骤中的第五预设液晶显示补偿模拟架构中的第一预设补偿膜模拟架构和第二预设补偿膜模拟架构。故基于所述目标补偿膜架构,构建的目标液晶显示补偿架构,也即上述实施例中的第五预设液晶显示补偿模拟架构。请参照表7,所述目标液晶显示补偿架构(第五预设液晶显示补偿模拟架构)包括液晶显示面板、第一偏光膜、第二偏光膜、位于所述第一偏光膜与所述液晶显示面板之间的第一目标补偿膜架构、位于所述第二偏光膜与所述液晶显示面板之间的第二目标补偿膜架构,所述第一目标补偿膜架构中膜层的慢轴与所述第一偏光膜的吸收轴的夹角、所述第二目标补偿膜架构中膜层的慢轴与所述第二偏光膜的吸收轴的夹角为90度;其中第一偏光膜的吸收轴角度为90度,则第二偏光膜的吸收轴角度为0度。s303:获取面板设置参数,根据所述面板设置参数设置所述液晶显示补偿架构中的液晶显示面板。具体地,获取面板设置参数,面板设置参数包括液晶光程差等,根据液晶光程差设置所述液晶显示补偿架构中的液晶显示面板。s304:根据预设调整方式,调整所述第一目标补偿膜架构和所述第二目标补偿膜架构中的单轴补偿膜的厚度,并确定对应的影响参数。具体地,展示液晶显示补偿仿真界面;通过所述液晶显示补偿仿真界面获取所述第一目标补偿膜架构中单轴补偿膜的厚度,以调整所述第一目标补偿膜架构中对应的单轴补偿膜的厚度,并确定所述第一目标补偿膜架构的影响参数;通过所述液晶显示补偿仿真界面获取所述第二目标补偿膜架构中单轴补偿膜的厚度,以调整所述第二目标补偿膜架构中对应的单轴补偿膜的厚度,并确定所述第二目标补偿膜架构的影响参数。其中所述影响参数是指所述第一目标补偿膜架构或所述第二目标补偿膜架构的补偿值,也即面内相位差ro和面外相位差rth。具体地,请继续参照表7,所述第一目标补偿膜架构包括第一单轴补偿膜、第二单轴补偿膜、第三单轴补偿膜,通过所述液晶显示补偿仿真界面获取所述第一目标补偿膜架构中第一单轴补偿膜的厚度,以调整所述第一目标补偿膜架构中第一单轴补偿膜的厚度,并确定对应的所述第一单轴补偿膜的面外相位差;通过所述液晶显示补偿仿真界面获取所述第一目标补偿膜架构中第二单轴补偿膜的厚度,以调整所述第一目标补偿膜架构中第二单轴补偿膜的厚度,并确定对应的所述第二单轴补偿膜的面内相位差,所述第二单轴补偿膜的面内相位差也即为所述第一目标补偿膜架构的面内相位差;通过所述液晶显示补偿仿真界面获取所述第一目标补偿膜架构中第三单轴补偿膜的厚度,以调整所述第一目标补偿膜架构中第三单轴补偿膜的厚度,并确定对应的所述第三单轴补偿膜的面外相位差,其中所述第一单轴补偿膜的面外相位差与所述第三单轴补偿膜的面外相位差之和即为所述第一目标补偿膜架构的面外相位差。所述第二目标补偿膜架构包括第一单轴补偿膜、第二单轴补偿膜、第三单轴补偿膜,通过所述液晶显示补偿仿真界面获取所述第二目标补偿膜架构中第一单轴补偿膜的厚度,以调整所述第二目标补偿膜架构中第一单轴补偿膜的厚度,并确定对应的所述第一单轴补偿膜的面外相位差;通过所述液晶显示补偿仿真界面获取所述第二目标补偿膜架构中第二单轴补偿膜的厚度,以调整所述第二目标补偿膜架构中第二单轴补偿膜的厚度,并确定对应的所述第二单轴补偿膜的面内相位差,所述第二单轴补偿膜的面内相位差也即为所述第二目标补偿膜架构的面内相位差;通过所述液晶显示补偿仿真界面获取所述第二目标补偿膜架构中第三单轴补偿膜的厚度,以调整所述第二目标补偿膜架构中第三单轴补偿膜的厚度,并确定对应的所述第三单轴补偿膜的面外相位差,其中所述第一单轴补偿膜的面外相位差与所述第三单轴补偿膜的面外相位差之和即为所述第二目标补偿膜架构的面外相位差。在一种实施例中,根据预设调整方式,调整所述第一目标补偿膜架构和所述第二目标补偿膜架构中的单轴补偿膜的厚度,并确定对应的影响参数的步骤还可以通过如下方式实现:展示液晶显示补偿仿真界面;通过所述液晶显示补偿仿真界面获取所述第一目标补偿膜架构中单轴补偿膜的厚度,以调整所述第一目标补偿膜架构中对应的单轴补偿膜的厚度,并确定所述第一目标补偿膜架构的影响参数;基于所述第一目标补偿膜架构中单轴补偿膜的厚度,调整所述第二目标补偿膜架构中对应的单轴补偿膜的厚度;基于所述第一目标补偿膜架构的影响参数确定所述第二目标补偿膜架构的影响参数。具体地,请继续参照表7,所述目标液晶显示补偿架构(第五预设液晶架构)中的第一目标补偿膜架构和第二目标补偿膜架构的均包括三层单轴补偿膜,且第一目标补偿膜架构的三层单轴补偿膜分别与第二目标补偿膜架构的三层单轴补偿膜关于液晶显示面板对称,并且第一目标补偿膜架构和第二目标补偿膜架构的补偿值相同。故对目标液晶显示补偿架构进行模拟时,可以只调整第一目标补偿膜架构中单轴补偿膜的厚度,并确定所述第一目标补偿膜架构的影响参数,然后基于第一目标补偿膜架构中单轴补偿膜的厚度及第一目标补偿膜架构的影响参数直接确定第二目标补偿膜架构中单轴补偿膜的厚度及第二目标补偿膜架构的影响参数,以此可以减少获取单轴补偿膜的操作次数以及减少计算影响参数的工作量。s305:根据仿真目标,确定目标参数。具体地,仿真目标包括亮度和/或色度最小、最大、最优、或者固定值等,目标参数也即仿真目标对应的亮度值和色度值。步骤s304中通过调整目标补偿膜架构中单轴补偿膜的厚度可以调整目标液晶显示补偿架构的补偿值,在对目标液晶显示补偿架构进行模拟时,不同的补偿值对应不同的亮度和色度。在以亮度为仿真目标时,通过调整目标液晶显示补偿架构的补偿值可以得出不同的亮度值;在以色度为仿真目标时,通过调整目标液晶显示补偿架构的补偿值可以得出不同的色度值。s306:根据所述目标参数与所述影响参数的关联关系,输出仿真结果。具体地,所述目标参数也即亮度值和色度值,所述影响参数也即目标液晶显示补偿架构的补偿值,不同的补偿值对应着不同的亮度值和色度值,故所述目标参数与所述影响参数的关联关系也即补偿值与亮度值与色度值之间的对应关系,通过补偿值与亮度值与色度值之间的对应关系可以确定合适的补偿值。以补偿值与亮度值的对应关系为例,亮度值越大说明暗态漏光越严重,故需获取亮度值最小区域对应的补偿值作为仿真结果输出。在本实施例的液晶显示补偿仿真方法中,目标补偿膜架构采用三层单轴补偿膜,使得在模拟以目标补偿膜架构构建的目标液晶显示补偿架构时,仅需调整目标补偿膜架构的单轴补偿膜厚度即可快速的对目标补偿膜架构的面内相位差ro和面外相位差rth进行分开模拟设计,解决现有补偿膜模拟设计时不能实现既简单快速又能对补偿值ro,rth分别任意设定模拟的问题。需要说明的是,通过上述实施例的液晶显示补偿仿真方法可以简单快速的对目标补偿膜模拟架构的面内相位差和面外相位差分别任意设置。故通过所述液晶显示补偿仿真方法简单快速的得出某一特定液晶光程差配置的补偿膜的补偿值后,也可以通过该补偿值去设计其他类型的补偿膜,比如双轴补偿膜,不过此时需要改变双轴补偿膜的折射率。根据上述实施例可知:本发明提供一种偏光片、液晶显示模组以及液晶显示补偿仿真方法,其补偿膜包括三层单轴补偿膜,三层单轴补偿膜慢轴角度相同且与偏光膜的吸收轴互相垂直,且三层单轴补偿膜中各层只有面内相位差或面外相位差。基于此,本发明在模拟设计补偿膜或者制备偏光片时只需调整补偿膜各层的厚度即可对补偿膜的面内相位差和面外相位差分别任意设置,非常简单快速,以解决现有补偿膜模拟设计时不能实现既简单快速又能对补偿值的面内相位差和面外相位差分别任意设定模拟的问题。综上所述,虽然本发明已以优选实施例揭露如上,但上述优选实施例并非用以限制本发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在不脱离本发明的精神和范围内,均可作各种更动与润饰,因此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以权利要求界定的范围为准。当前第1页12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