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处理装置、信息处理方法和信息处理程序的制作方法_5

文档序号:9308471阅读:来源:国知局
个步骤,对比度AF对焦位置计算单元513指示曲线拟合处理单元515通过使用所计算的第一特征量H来进行曲线拟合处理(步骤S235)。
[0313]作为下一个步骤,对比度AF对焦位置计算单元513根据通过曲线拟合进行的二次曲线的顶点位置计算对焦位置Z2,并采用所计算的对焦位置Z2作为实际拍摄的对焦位置(步骤 S237) ο
[0314]在所计算的焦点位置Z2不适于被采用的情况下,对比度AF对焦位置计算单元513可再次从粗略搜索进行处理,或者,如果在邻接小区域被实际拍摄时存在关于对焦位置的信息,则该信息可被内插以供使用。
[0315]通过上述处理,能够实现其中以高速获得图像且对焦精度高的混合AF系统。
[0316]例如,在1000个小区域被拍摄的情况下,假设相位差AF的处理时间是20msec,则用于确定接受或拒绝的拍摄(部分读取,对于总视角的具有特征的10%的区域,三个图像)的处理时间是51msec,且用于精细搜索的拍摄(总视角的读取,三个图像)的处理时间是510msec。假设在接受/拒绝确定中被拒绝且进行用于精细搜索的拍摄的可能性(失败率)是X,且混合AF系统中的处理时间和对比度AF中的处理时间彼此相等,则下面的表达式成立。
[0317](20msec+51msec+51msec x X)x 1000 = 510msec x 1000
[0318]如果该表达式被求解,则X = 0.86。S卩,在具有特征的区域占据总面积的10%的情况下,混合AF系统可实现更高速度的拍摄,只要失败率不超过86%即可。
[0319]迄今为止,已经描述了焦点位置计算处理的流程。
[0320][关于白图像确定处理]
[0321]接下来,将描述白图像确定处理的流程。图14是用于描述白图像确定处理的流程的流程图。
[0322]作为第一步骤,白图像确定单元516将通过拍摄获得的小区域的整个图像分割为pXq(p和q是预定正整数)个区域(步骤S301)。
[0323]作为下一个步骤,白图像确定单元516设置由第二特征量计算单元517使用的阈值(步骤S303) ο
[0324]作为下一个步骤,第二特征量计算单元517将待处理的区域的第二特征量E清零(步骤 S305) ο
[0325]作为下一个步骤,第二特征量计算单元517读取一个块的像素值(步骤S307)。
[0326]块的定义与计算第一特征量时的定义相同,因此其描述在这里将被省略。
[0327]作为下一个步骤,第二特征量计算单元517计算直流组分DC和动态范围DR(步骤S309)ο
[0328]计算直流分量DC和动态范围DR的方法与计算第一特征量时的方法相同,因此其描述将被省略。
[0329]作为下一个步骤,第二特征量计算单元517确定所计算的直流分量DC和动态范围DR是否满足以下条件表达式(步骤S311)。
[0330]假设直流分量DC的最小阈值是DCt_min,其最大阈值是DCt_max,动态范围DR的最小阈值是DRt_min,且其最大阈值是DRt_max,条件表达式如下:
[0331]DCt_min〈DC〈DCt_max ;以及
[0332]DRt_min〈DR〈DRt_max。
[0333]阈值的值例如是DCtjnin = 1800,和 DRtjnin = 200。
[0334]在直流分量DC和动态范围DR满足上述条件表达式的情况下(步骤S311的是),第二特征量计算单元517递增第二特征量E (步骤S313)。
[0335]作为下一个步骤,第二特征量计算单元517确定是否对所有像素进行处理(步骤S315)ο
[0336]在尚未针对所有像素进行处理的情况下(步骤S315的否),处理返回到步骤S307,并针对随后的块继续。
[0337]在针对所有像素进行处理的情况下(步骤S315的是),作为下一个步骤,白图像确定单元516确定是否针对所有区域计算第二特征量E (步骤S317)。
[0338]在尚未针对所有区域计算第二特征量E的情况下(步骤S317的否),处理返回到步骤S305,并针对随后区域继续。
[0339]在针对所有区域计算第二特征量E的情况下(步骤S317的是),作为下一个步骤,白图像确定单元516确定是否存在超过样本存在确认阈值Et的第二特征量E (步骤S319)。
[0340]样本存在确认阈值Et的值例如是2500。
[0341]当针对所有区域计算第二特征量E时,计算总共pXq个第二特征量。
[0342]图16示出其中通过在图15中所示的经受HE染色(苏木精-曙红染色)的样本SPL的图像中的白色确定处理计算各个区域的第二特征量E的状态。
[0343]此外,图18示出其中通过在图17中所示的经受不同的HE染色的样本SPL的图像中的白色确定处理计算各个区域的第二特征量E的状态。
[0344]在其中即使存在一个超过样本存在确认阈值Et的第二特征量E的情况下(步骤S319的是),白图像确定单元516确定所采集的图像不是白图像,因为样本SPL出现在所拍摄的图像中(步骤S321)。
[0345]在其中不存在即使一个超过样本存在确认阈值Et的第二特征量E的情况下(步骤S319的否),白图像确定单元516确定所采集的图像是其中不出现样本SPL的白图像(步骤 S323)ο
[0346]在被确定为白图像的小区域的图像中,白图像标记对其进行设置,且在显影处理和后续处理中不处理该图像。因此,可实现缩短处理时间并减少用于存储图像的容量。
[0347]迄今为止,已经描述了白图像确定处理的流程。
[0348][关于继续确定处理]
[0349]接下来,将描述继续确定处理的流程。图19是用于描述继续确定处理的流程的流程图。
[0350]作为第一步骤,继续确定单元518将通过拍摄所获得小区域的图像的周边部分(边缘部分)分割为P个区域(P是2或更大的预定整数)(步骤S401)。
[0351]作为下一个步骤,继续确定单元518设置由第二特征量计算单元517使用的阈值(步骤 S403) ο
[0352]作为下一个步骤,第二特征量计算单元517将待处理的区域的第二特征量E清零(步骤 S405) ο
[0353]作为下一个步骤,第二特征量计算单元517读取一个块的像素值(步骤S407)。
[0354]块的定义与计算第一特征量时的定义相同,因此其描述在这里将被省略。
[0355]作为下一个步骤,第二特征量计算单元517计算直流组分DC和动态范围DR(步骤S409)ο
[0356]计算直流分量DC和动态范围DR的方法与计算第一特征量时的方法相同,因此其描述将被省略。
[0357]作为下一个步骤,第二特征量计算单元517确定所计算的直流分量DC和动态范围DR是否满足以下条件表达式(步骤S411)。
[0358]假设直流分量DC的最小阈值是DCt_min,其最大阈值是DCt_max,动态范围DR的最小阈值是DRt_min,且其最大阈值是DRt_max,条件表达式如下:
[0359]DCt_min〈DC〈DCt_max ;以及
[0360]DRt_min〈DR〈DRt_max。
[0361]阈值的值例如是DCtjnin = 1800,和 DRtjnin = 200。
[0362]在直流分量DC和动态范围DR满足上述条件表达式的情况下(步骤S411的是),第二特征量计算单元517递增第二特征量E (步骤S413)。
[0363]作为下一个步骤,第二特征量计算单元517确定是否对所有像素进行处理(步骤S415)ο
[0364]在尚未针对所有像素进行处理的情况下(步骤S415的否),处理返回到步骤S407,并针对随后块继续。
[0365]在针对所有像素进行处理的情况下(步骤S415的是),作为下一个步骤,继续确定单元518确定是否针对所有区域计算第二特征量E (步骤S417)。
[0366]在尚未针对所有区域计算第二特征量E的情况下(步骤S417的否),处理返回到步骤S405,并针对后续区域继续。
[0367]当针对所有区域计算第二特征量E时,计算总共P个二特征量E。
[0368]图20示出其中通过图15中所示的样本SPL的图像中的继续确定处理计算各个区域的第二特征量E的状态。
[0369]此外,图21示出其中通过图17中所示的不同样本SPL的图像中的继续确定处理计算各个区域的第二特征量E的状态。
[0370]在针对所有区域计算第二特征量E的情况下(步骤S417的是),作为下一个步骤,继续确定单元518确定每个区域的第二特征量E是否超过样本存在确认阈值Et (步骤S419)ο
[0371]样本存在确认阈值Et的值例如是2500。
[0372]在第二特征量E超过样本存在确认阈值Et的情况下(步骤S419中的是),继续确定单元518将邻接该区域的小区域加到拍摄列表(步骤S421)。
[0373]在邻接小区域已经在拍摄列表的情况下,不进行添加处理。
[0374]作为下一个步骤,继续确定单元518确定是否针对所有区域进行步骤S417的确定(步骤 S423) ο
[0375]在尚未针对所有区域进行步骤S417的确定(步骤S423的否)的情况下,处理返回到步骤S417,并针对剩余区域继续。
[0376]通过继续确定处理,能够防止样本SPL部分未被拍摄。
[0377]迄今为止,已经描述了继续确定处理的流程。
[0378][曲线拟合的具体实例]
[0379]接下来,将描述通过曲线拟合处理进行的曲线拟合的具体实例,比较由相关技术的布伦纳梯度系统(在下文中,称为现有技术的系统)计算第一特征量H的情况与由动态范围DR系统(在下文中,称为本系统)计算第一特征量H的情况。
[0380]图22是示出在以下具体实例中使用的图像和图象的部分放大小区域的图。
[0381]图23是图22中所示的小区域的图,其中在Z方向所采集的多个图像的特征量的倒数基于拍摄位置而绘制,由相关技术的系统获得特征量。
[0382]图24是图22中所示的小区域的图,其中在Z方向所采集的多个图像的特征量的倒数基于拍摄位置而绘制,由本系统获得特征量。
[0383]通过这些图,可以发现,在相关技术的绘图形成粗糙曲线,而本系统中的曲线形成平滑二次曲线。形状的差异对拟合的结果具有很大影响。
[0384]接下来,将描述由拟合计算的对焦位置的变化。
[0385]图25是由相关技术的系统的对焦位置的图,这基于图23中绘制的曲线通过进行曲线拟合而获得。
[0386]图26是由本系统的对焦位置的图,这基于图24中绘制的曲线通过进行曲线拟合而获得。
[0387]在图中,σ表示在对焦位置的少量变化。在相关技术的系统中,变化频繁发生且σ = 0.31,而在本系统中,σ = 0.13,这是个很好的结果。这意味着,在搜索中由对比度AF系统在任何三个点上进行拟合时发生较少的对焦位置的变化。另一方面,在在相关技术的系统中,所计算的对焦位置的值由于用于搜索而选择的三个Z位置而变化。当分开采集并组合图像时,这会导致图像接合的边界处的突出散焦。
[0388]此外,现有技术的系统中的最大误差是0.49 μ m,而在本系统中是0.2 μ m。本系统显不$父尚性能。
[0389]此外,在图28至图31和图33至图36中示出针对两个图像验证的结果。
[0390]图27是示出另一图像和图象的部分放大小区域的图。
[0391]图28是图27中所示的小区域的图,其中在Z方向所采集的多个图像的特征量的倒数基于拍摄位置而绘制,由相关技术的系统获得特征量。
[0392]图29是图27中所示的小区域的图,其中在Z方向所采集的多个图像的特征量的倒数基于拍摄位置而绘制,由本系统获得特征量。
[0393]图30是由相关技术的系统的对焦位置的图,这基于图28中绘制的曲线通过进行曲线拟合而获得。
[0394]图31是由本系统的对焦位置的图,这基于图29中绘制的曲线通过进行曲线拟合而获得。
[0395]图32是示出在又一图像和图象的部分放大小区域的图。
[0396]图33是图32中所示的小区域的图,其中在Z方向所采集的多个图像的特征量的倒数基于拍摄位置而绘制,由相关技术的系统获得特征量。
[0397]图34是图32中所示的小区域的图,其中在Z方向所采集的多个图像的特征量的倒数基于拍摄位置而绘制,由本系统获得特征量。
[0398]图35是由相关技术的系统的对焦位置的图,这基于图33中绘制的曲线通过进行曲线拟合而获得。
[0399]图36是由本系统的对焦位置的图,这基于图34中绘制的曲线通过进行曲线拟合而获得。
[0400][本技术的另一种构造]
[0401]应注意,本技术可采取以下构造。
[0402](I) 一种信息处理装置,包括:
[0403]搜索图像获取单元,在彼此不同的焦点位置处获取放大图像;
[0404]第一特征量计算单元,基于每个块的像素值的直流分量和交流分量的动态范围针对拍摄的多个所述放大图像中的每个放大图像获得第一特征量,其中,所述块形成所述放大图像;和
[0405]对焦位置确定单元,基于所述第一特征量确定所述放大图像的对焦位置。
[0406](2)根据⑴所述的信息处理装置,其中
[0407]所述第一特征量计算单元根据满足第一条件和第二条件的所述块获得所述第一特征量,其中,所述第一条件中预定所述交流分量的所述动态范围,所述第二条件中预定所述直流分量。
[0408](3)根据⑵所述的信息处理装置,其中
[0409]所述第一特征量计算单元针对满足所述第一条件和所述第二条件的所述块通过预定方法计算并相加单位特征量,并基于所述相加的结果获得每个所述放大图像的第一特征量。
[0410](4)根据⑴至(3)中任一项所述的信息处理装置,其还包括
[0411]曲线拟合单元,基于三个以上焦点位置处的所述第一特征量的倒数的组合在预定曲线上进行曲线拟合,并计算所述倒数在所述预定曲线上变得最小的焦点位置,其中
[0412]所述对焦位置确定单元将由所述曲线拟合单元计算的焦点位置设置为对焦位置。
[0413](5)根据(4)所述的信息处理装置,其中预定曲线是二次曲线。
[0414](6)根据⑴至(5)中任一项所述的信息处理装置,其中
[0415]所述第一特征量计算单元基于每个所述块的像素值的最小值以及最大值与最小值之间的差值计算所述第一特征量。
[0416](7)根据(3)所述的信息处理装置,其中所述第一特征量计算单元使用所述动态范围作为所述单位特征量。
[0417](8)根据(3)所述的信息处理装置,其中所述第一特征量计算单元使用布伦纳梯度作为所述单位特征量。
[0418](9)根据⑴至⑶中任一项所述的信息处理装置,其中
[0419]所述搜索图像获取单元在以第一间隔彼此分离的三个以上焦点位置处获取粗略搜索放大图像以用于粗略搜索对焦位置,
[0420]所述第一特征量计算单元获得每个所述粗略搜索放大图像的所述第一特征量,
[0421]所述对焦位置确定单元获得用于粗略搜索的对焦位置,
[0422]所述搜索图像获取单元以所述用于粗略搜索的对焦位置为中心,在以第二间隔彼此分离的三个以上焦点位置处获取精细搜索放大图像以用于精细搜索对焦位置,所述第二间隔比所述第一间隔窄,
[0423]所述第一特征量计算单元获得每个所述精细搜索放大图像的所述第一特征量,而且
[0424]所述对焦位置确定单元获得用于精细搜索的对焦位置并将所述用于精细搜索的对焦位置设置为最终对焦位置。
[0425](10)根据⑴至⑶中任一项的信息处理装置,其中
[0426]所述搜索图像获取单元在彼此不同的三个以上焦点位置处获取所述放大图像,
[0427]所述第一特征量计算单元将获取的多个所述放大图像中的每个放大图像分割为mXn个第一区域,并获得每个所述第一区域的所述第一特征量,m和η是2以上的整数,并且
[0428]所述对焦位置确定单元获得每个所述第一区域的对焦位置,获得样本与每个所述区域的所述对焦位置的倾斜,并基于所述倾斜选择最终对焦位置。
[0429](11)根据⑴至(10)中任一项所述的信息处理装置,其
当前第5页1 2 3 4 5 6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