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直下式背光模组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9349255阅读:1121来源:国知局
一种直下式背光模组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0001]本发明涉及液晶显示技术,尤其涉及一种直下式背光模组。
【背景技术】
[0002]近年来,固态照明发光二极管(LED)受到人们的极大关注。现有LED的效率已经远远胜过了传统的白炽灯。一般来说,固态照明包括两种典型的体系结构:一种是结合红色LED、绿色LED和蓝色LED ;另一种是紫外光LED芯片或蓝光LED芯片结合颜色转换荧光粉。以后者为例,含有颜色转换荧光粉的光转化层往往需要较高的光致发光量子效率、合适的折射率、良好的耐光性及所需的发光颜色。由于量子点(Quantum Dot,QD)是一种发光半导体晶体,其具有窄而可调的光致发光光谱、高光致发光量子效率、无机材料固有的热稳定性,此外,量子点还可有效地将蓝色LED光转化为高饱和度的蓝色、绿色和红色,从而在屏幕上显示最宽广色域的颜色。因此,基于颜色转换原理的QD-LED拥有巨大的潜在应用价值。
[0003]在现有技术中,一种直下式背光模组主要包括一蓝色LED背光源、位于蓝色LED背光源上方的扩散板(Diffuser Plate,DP)、位于扩散板上方的量子点薄膜层(QD film)和多层光学薄膜。然而,该背光模组的材质成本较高,光学薄膜的层数过多、QD浓度较低导致颜色转换效率较差、扩散板的厚度较大等诸多缺陷也存在改进的空间。另一种直下式背光模组包括一蓝色LED背光源、位于蓝色LED背光源上方的量子点薄膜层、位于量子点薄膜层之上的扩散板和多层光学薄膜。但是,该背光模组因量子点薄膜层贴合于蓝色LED背光源使得散热效果较差,颜色稳定度不高,此外,它同样存在QD浓度较低、颜色转换效率低下的问题。
[0004]有鉴于此,如何设计一种背光模组或对现有的背光模组进行改进,增加QD浓度和/或提高颜色转换效率,从而克服现有技术中的上述不足,是业内相关技术人员亟待解决的一项课题。

【发明内容】

[0005]针对现有技术中的背光模组所存在的上述缺陷,本发明提供一种新颖的、可提高量子点薄膜层的颜色转换效率的直下式背光模组。
[0006]依据本发明的一个方面,提供了一种直下式背光模组,包括:
[0007]—反射片,设置于所述直下式背光模组的底层;
[0008]多个蓝色LED背光源,放置于所述直下式背光模组的底边;
[0009]—真空间隙层,设置于所述蓝色LED背光源的上方;以及
[0010]一量子点(Quantum Dot, QD)层,设置于一支撑部,该支撑部用以维持所述真空间隙层,该量子点层用以将所述蓝色LED背光源出射的蓝光转换为蓝色、绿色和红色,
[0011]其中,所述量子点层之上或其内部包括不规则多孔或多孔真空间隙,藉由所述真空间隙层、所述不规则多孔或多孔真空间隙以及所述反射片形成一混光空间,藉由该混光空间使所述蓝色LED背光源出射的光线反复通过所述量子点层进而增加颜色转换的饱和度。
[0012]在其中的一实施例,所述真空间隙层平行于发光面的尺寸为Al,所述不规则多孔的孔洞平均尺寸为A4,且A1>A4。
[0013]在其中的一实施例,所述直下式背光模组还包括一反射板,所述反射板具有随着所述蓝色LED背光源周期分布的多个开孔,所述开孔的平均尺寸为A3,且A1>A3>A4。
[0014]在其中的一实施例,所述不规则多孔或多孔真空间隙对应的光穿透率介于5%至50%。
[0015]在其中的一实施例,所述不规则多孔或多孔真空间隙的尺寸介于0.1微米至2000微米。
[0016]在其中的一实施例,所述不规则多孔或多孔真空间隙的尺寸小于10微米。
[0017]在其中的一实施例,所述不规则多孔或多孔真空间隙为聚甲基丙烯酸甲酯(PMMA)、甲基丙烯酸甲酯-苯乙烯共聚物(MS)、聚丙烯(PP)、聚乙烯(PE)、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PET)、环烯烃聚合物(COP)、无机颗粒或玻璃材质。
[0018]在其中的一实施例,所述量子点层包括一主体及多个扩散粒子,量子点荧光粉分散于所述扩散粒子内,且所述扩散粒子均匀分布于所述主体中,所述量子点荧光粉的尺寸介于Inm与1nm之间。
[0019]在其中的一实施例,所述主体的材质为聚碳酸酯(PC)、聚甲基丙烯酸甲酯(PMMA)、甲基丙烯酸甲酯-苯乙烯共聚物(MS)、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PET)、透明聚苯乙烯(PS)、环烯烃共聚物(COC)、硅胶、环氧树脂(EPOXY)或二氧化硅(Si02),所述扩散粒子的材质为聚甲基丙烯酸甲酯(PMMA)、甲基丙烯酸甲酯-苯乙烯共聚物(MS)、丙烯腈-苯乙烯-丁二烯共聚物树脂(ABS)、透明聚苯乙烯(PS)、聚氨酯(HJ)、二氧化硅(Si02)、氢氧化镁、碳酸钙(CaC03)、硫酸钡(BaS04)、三氧化二铝(A1203)或二氧化钛(Ti02)粉末,且所述扩散粒子与所述主体的材质不同。
[0020]依据本发明的另一个方面,提供了一种侧入式背光模组,该侧入式背光模组包括一导光板。其中,该背光模组还包括:
[0021]—反射片,设置于所述侧入式背光模组的底层;
[0022]多个蓝色LED背光源,放置于所述导光板的入光侧;
[0023]—真空间隙层,设置于该蓝色LED背光源与该导光板之间;以及
[0024]一量子点(Quantum Dot, QD)层,设置于一支撑部,该支撑部用以维持所述真空间隙层,该量子点层用以将所述蓝色LED背光源出射的蓝光转换为蓝色、绿色和红色,
[0025]其中,所述量子点层之上或其内部包括不规则多孔或多孔真空间隙,藉由所述真空间隙层、所述不规则多孔或多孔真空间隙以及所述反射片形成一混光空间,藉由该混光空间使所述蓝色LED背光源出射的光线反复通过所述量子点层进而增加颜色转换的饱和度。
[0026]采用本发明的直下式背光模组或侧入式背光模组,其反射片设置于背光模组的底层,多个蓝色LED背光源放置于背光模组的底边,真空间隙层设置于蓝色LED背光源的上方(对应于直下式)或一侧(对应于侧入式),量子点层用以将蓝色LED背光源出射的蓝光转换为蓝色、绿色和红色。量子点层之上或其内部包括不规则多孔或多孔真空间隙,藉由真空间隙层、不规则多孔或多孔真空间隙及反射片形成一混光空间,透过该混光空间使蓝色LED背光源出射的光线反复通过量子点层进而增加颜色转换的饱和度。相比于现有技术,本发明利用热阻绝的真空间隙层与不规则多孔夹击量子点层,使蓝色LED背光源出射的光线能够反复通过该量子点层,进而实现光线的高回收,增加颜色转换的效率,从而使转换之后的蓝色、绿色和红色混合接近白色。
【附图说明】
[0027]读者在参照附图阅读了本发明的【具体实施方式】以后,将会更清楚地了解本发明的各个方面。其中,
[0028]图1A示出现有技术中的一种直下式背光模组的结构示意图;
[0029]图1B示出现有技术的另一种直下式背光模组的结构示意图;
[0030]图2示出依据本发明的一实施方式的直下式背光模组的结构示意图;
[0031]图3示出图2的直下式背光模组的局部放大视图;
[0032]图4A示出依据本发明的另一实施方式的直下式背光模组的结构示意图;
[0033]图4B示出图4A的直下式背光模组中的量子点层的内部结构示意图;
[0034]图4C示出图4A的直下式背光模组的一可替换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以及
[0035]图5示出依据本发明的再一实施方式的侧入式背光模组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36]为了使本申请所揭示的技术内容更加详尽与完备,可参照附图以及本发明的下述各种具体实施例,附图中相同的标记代表相同或相似的组件。然而,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下文中所提供的实施例并非用来限制本发明所涵盖的范围。此外,附图仅仅用于示意性地加以说明,并未依照其原尺寸进行绘制。
[0037]下面参照附图,对本发明各个方面的【具体实施方式】作进一步的详细描述。
[0038]图1A示出现有技术中的一种直下式背光模组的结构示意图。参照图1A,现有的直下式背光模组主要包括一蓝色LED背光源100、位于蓝色LED背光源100上方的扩散板102、位于扩散板102上方的量子点薄膜层104、多层光学薄膜106。液晶面板20位于光学薄膜106的上方,用以接收光学薄膜106出射的光线。这些光学薄膜106可以是反射式增亮膜(Dual Brightness Enhancement Film,DBEF),其可反射来自背光源的光线,使得这部分光线可以重新利用。然而,如前文部分所示,该背光模组的材质成本较高,光学薄膜的层数过多、QD浓度较低导致颜色转换效率较差、扩散板的厚度较大。此外,该液晶面板的显示屏还会出现画面局部或全面的不均勾现象,导致云纹(color mura)的产生。
[0039]图1B示出现有技术的另一种直下式背光模组的结构示意图。参照图1B,与图1A不同的是,图1B的直下式背光模组中的扩散板102与量子点层104的设计位置发生了变化。具体而言,量子点层104位于蓝色LED背光源100的上方,扩散板102改为设置于量子点层104之上。但是,该背光模组因量子点层104贴合于蓝色LED背光源100使得散热效果较差,颜色稳定度不高,此外,它同样存在QD浓度较低、颜色转换效率低下的问题。
[0040]为了克服现有技术中的上述缺陷或不足,本申请提出了一种新的背光模组架构。图2示出依据本发明的一实施方式的直下式背光模组的结构示意图。图3示出图2的直下式背光模组的局部放大视图。
[0041 ] 参照图2和图3,在该实施方式中,本发明的直下式背光模组包括一反射片308、多个蓝色LED背光源100、一真空间隙层300、一量子点层304以及不规则的多孔或多孔真空间隙结构302。此外,扩散板102位于光学薄膜106的下方,该扩散板102用以将颜色转换后的、接近于白光的光线进行均匀化处理,以及光学薄膜106将扩散板102处理后的光线进行反射和增亮并入射至液晶面板20。较佳地,蓝色LED背光源100投影到真空间隙层300的孔隙度(诸如,100% )大于蓝色LED背光源10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